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814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人心理的病症Word格式.docx

要么可能导致青少年积极寻找性发泄的途径,有的因此而犯罪。

现代人一旦染上网瘾(西方发达国家将每天上网4小时称为染上网瘾),其后果更加严重,正如美国心理学博士金伯力在《上网综合征》一书中所说“网瘾就如鸦片瘾、烟瘾一样,其危害性极大,一旦染上是难以根治的。

”由此可见染上网瘾不但对人的心理有极大的危害,而且对人的身体也是危害极大的。

  贫困家庭:

生活压力

  因为生活的贫困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而诱发心理疾病的人群,主要为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

由于下岗,尤其是夫妻双双下岗,对他们来讲,其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并且由于一些下岗职工思想观念一时难以转换,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更加剧了下岗职工的心理压力。

一边是生活一天天贫困下去,一边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双重的压力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敏感的话题,对于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的压力;

一方面是因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如果贫困生得不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关怀,诱发心理疾病的概率是极高的。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贫困生约占15%—20%,而这其中有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又占65%。

  商界精英:

事业受挫

  在生意场上,现代人多犯急功近利的毛病,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往往是拼命地工作,自我不断加压,尽管超过了自身能力所及,仍是苛求自己,从而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自我满足,导致心理失衡。

  经常失败或事业上大起大伏者,其心理因失败的打击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中,又不能自我调适,极有可能诱发精神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

  莘莘学子:

考试重负  

  带有这类病灶的人群主要是考生。

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自身一举成名的梦想和自我加压,使广大考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疾病。

最近湖北对该省39个城市的初、高中的调查发现,考生中有各种各样的中轻度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高达72%。

考试重压这一病灶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主要有反应迟钝或过激、焦虑不安、恐怖症、臆想症、抑郁症等等,人称考试后遗症。

  独生子女:

适应障碍

  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也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问题。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而这种习性则成为诱发孩子心理疾病的病灶,导致孩子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性格孤僻,受挫力差,易患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和疾病。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病灶是潜在的危机,是一颗定时炸弹,到一定时期就会爆炸,引发心理疾病和更严重的后果。

  投资人士:

心理失衡

  从事投机如买彩、炒股的人群,如果长期投资下去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报,或资本受损,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和心理不平衡。

这些投资人士心理长期焦虑不安,波动起伏不定或处于失衡状态中,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弱势群体:

失去信心

  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有许多人因种种原因而产生不适应感,如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看不惯,对一些改变了的生活习惯不能适应,信仰的泯灭而产生的无归属感等,这些往往导致现代人心理失衡和对生活的无望感。

  中老年人:

缺少关爱

  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进程的加剧,对老年人晚年的精神关爱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

实际上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尤重于物质帮助。

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疾病患者中50%—80%是源自于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而约70%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老年人缺少精神关怀所引起的,如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空巢现象”。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晚年失爱已成为诱发老年人心理疾病的一大病因,社会和子女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

∙最近的一次调查表明,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血管病,跃居我国疾病患者的首位,约占20%。

据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精神病所占比例将增加到25%。

 

随着现代化在我国的急速推进,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产生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人群也急剧增加。

最近的一次调查表明,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血管病,跃居我国疾病患者的首位,约占20%。

另据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精神病所占比例将增加到25%,我国的精神疾病患者为什么增加如此之快?

又是什么因素诱发现代人频频产生心理疾病呢?

据笔者调查研究,诱发我国现代人心理疾病的主要有以下十大因素。

白领工作模式为主体的生活工作模式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急剧加快,尤其是以都市白领为主体的人群工作压力更大、紧张度更高、生活节奏更快。

这类人群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 

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调试,身心过度疲劳,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焦虑不安、抑郁症、精神障碍等心理问题和疾病。

从生理角度讲,长期精神高度紧张也会使其内分泌功能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各种生理疾病产生,甚至会导致过劳死。

感情和家庭变故引发的心理重压现代社会中,因为感情和婚姻家庭变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越来越多。

恋人的离去,使深爱着的一方,心理上产生失落感,长期如此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调试,必然会导致心理失衡,诱发心理疾病。

现代人思想观念在改变,离婚率在我国越来越高。

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不起离婚的打击,心理负荷过重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病灶,如得不到及时调试,极有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因种种原因心理压力过大的约占70%,需要寻找倾述对象和对其进行心理帮助。

现代人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或染上网瘾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有可能诱发上网人群心理疾病,导致上网者因思想长期处于虚拟状态中,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的会导致上网者在网上和现实中产生人格分裂。

美国心理学博士金伯力在《上网综合症》中说过“网瘾就如鸦片瘾、烟瘾一样,其危害性极大,一旦染上是难以根治的”。

染上网瘾不但对人的心理有极大的危害,而且对人的身体也是危害极大的。

生活贫困造成的心理压力

因为生活贫困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而诱发心理疾病的人群,主要为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

一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思想观念一时难以转换,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更加剧了下岗职工的心理压力,一边是生活一天天贫困下去;

一边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双重的压力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敏感的话题,如果贫困生得不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关怀,诱发心理疾病的概率是极高的。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贫困生约占15―20%,而这其中有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又占65%。

事业上急功近利和经不起打击在事业上,现代人多犯急功近利的毛病,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往往是拼命地工作,自我不断加压,尽管超过了自身能力所及,仍是苛求自己,从而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自我满足,导致心理失衡而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病灶。

事业上的失败者,尤其是经常失败或事业上大起大伏者,其心理因失败的打击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中,又不能自我调试,极有可能诱发精神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

升学考试的重负

带有这类病灶的人群主要是考生,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自身一举成名的梦想和自我加压,使广大考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疾病。

最近湖北对该省39个城市的初、高中的调查发现,考生中有各种各样的中轻度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高达72%。

考试重压的病灶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主要有反应迟钝或过激、焦虑不安、恐怖症、臆想症、抑郁症等等,人称考试后遗症。

长期溺爱中的独生子女

部分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也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辣手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享受着家人的溺爱。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这种习性则成为诱发孩子心理疾病的病灶,导致孩子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性格孤僻、受挫力差、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和疾病等。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这是潜在的危机,是一颗定时炸弹,到一定时期就会爆炸,引发心理疾病和更严重的后果。

长期投资不中或资本严重受损

从事投机如买彩、炒股的人群,如果长期投资下去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报,或资本受损,必然会产生受挫折感和心理的不平衡。

心理因投机长期焦虑不安,波动起伏不定或处于失衡状态中,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对社会飞速发展不适应

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有许多人因种种原因而产生不适应感,如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看不惯、对一些改变了的生活习惯不能适应、信仰的泯灭而产生的无归属感等,这些往往导致现代人心理失衡和对生活的无望感。

现代社会老年人失爱

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的愈加严重,对老年人晚年的精神关爱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尤重于物质帮助。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疾病患者中50―80%源自于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约70%的心理疾病是老年人缺少精神关怀所引起的,如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空巢现象”。

妇女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与特殊的社会环境的压力,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出现较男性多,据国外心理学家调查,接受精神疗法的男女病人,比率大约为1:

2,女性高于男性。

国内心理学工作者调查也有同样的结果。

山东精神病流行学调查组在全省样群中计查出各种心理疾病患者1161名,其中462人,女性为699名。

  逻辑性的心理疾病患病率为7.73%;

女性总患病率为11.7%。

可见,

  女性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从心理角度看,凡是不能与周围环境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和行为,都是心理疾病的征兆。

常见的妇女心理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因长期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引起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失调的一种疾病。

  神经衰弱的异常心理表现是:

经常头痛、头晕、烦躁、既易兴奋又易疲劳,夜间难于入睡,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衰退,情绪激动等。

  

(二)忧郁症

  此病是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病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易疲倦,有的外表略有驼背姿势。

  2.认识与动机方面的消极反应,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总认为生活无希望,缺乏进取心;

  3.情绪的消极反应,如心情沮丧、情感淡漠、爱哭,多忧伤。

  4.有妄想、自杀的意念,总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

  (三)焦虑症

  焦虑症是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发病。

患者异常的心理表现是:

心情沉重,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在危害自己,常常预感到最坏的事情将要发生,出现莫明其妙的大祸临头感,而经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躯体症状。

如手指麻木,四肢发凉,胸部有压迫感,食欲不振,胃部烧灼感等。

  (四)癔病

  癔病也称歇斯底里,大多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心理受到伤害导致大脑失调,呈现出心理变态。

患有癔病的妇女表现出意识模糊,阵发哭笑,胡言乱语。

反应强烈时,抓自己的头发,撕咬衣物,说唱谩骂,打滚,撞墙,无所顾忌。

患者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如突然四肢抽动或全身挺直、失明、耳聋、失语等。

此病患者大多数是表壮年妇女,以农村妇女居多。

  (五)更年期综合症

  女性的更年期又称绝经期,指最后一资助月经来潮前后的一段时间。

  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性激素的波动,第一次波动是性激素的“涨潮”,它使人从稚童进入了青春期;

第二次波动是性激素的“退潮”,它使人众壮年转入更年期。

  性激素的“退潮”女性我在45-55岁之间,男性大致在55-60岁左右。

这段时期,男性的更年期病态反应一般不明显。

女性则不同,更年期开始后,卵巢逐渐衰退萎缩、创刊激素分泌减少,性腺功能下降,直至排卵停止,月经断绝。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内分泌激素的一时紊乱,影响中枢植物神经的功能,使神经系统活动的平衡失调,对外界适应力降低导致交感神绵绵应激性增加。

这就是妇女性激素减退时可激起心理波动的原因。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从心理方面看,精神紧张,烦躁激动,情绪不稳,忧虑多疑,易怒等;

从生理方面看,感觉忽冷忽热,眩晕头痛,失眠耳鸣,心慌手抖,四肢发麻,神疲乏力等。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精神因素是“更年期综合症”的重要发病条件。

此外,“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病前多有性格上的缺陷。

北京医学院曾统计41例患者,有44%的人性格特点为心胸狭窄,敏感拘谨,沉默寡言,爱生闷气等。

因此,要避免或减少更年期的不适症状,注意自身的心理调节节,十分重要。

  

近二十多年来,以阶层式崛起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因被主流经济文化逐渐认同为“经济脊梁”,而使得他们总是被“精明强悍”、“春风得意”等众多极富“欢颜”与“悦心”的辞藻包围着。

而作为拥有金钱、事业、名誉的他们,也被人们认为理所应当地拥有着世间最浪漫的生活和最多的幸福。

 

  然而,耀眼的光环却遮盖不住深藏其后的焦虑、孤独和苦闷:

他们中自杀者有之,杀人者有之,发疯者有之,逃遁者有之,犯罪者有之,郁闷者有之……而在近日《经理人》杂志对经理人生存状态的专题调查中,竟发现经理人有“25种锥心之痛”!

人们困惑了:

集财富、幸福于一身的他们到底怎么了?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患有心理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有9.5%,有资料也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存在心理障碍的比率也高达20%左右。

而从对全国数百企业家的抽样调查显示来看,中国企业家群体已成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多种疾病的高危人群——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与更多的关注。

企业家自杀,多少遗恨在人间

  2003年8月4日,韩国现代集团总裁郑梦宪跳楼自杀,举世为之震惊!

尽管其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但人们普遍怀疑这与其不堪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关。

其实,中国企业家因不堪心理重负而自杀的现象,近年来也日趋严重,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大众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方宏,在公众当中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形象:

他事业成功(1990年被提升为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

大众在他的领导下发展良好,业绩稳定,与中国足球的结缘,更使“大众”品牌享誉海内外,而上上下下也公认这位老总很称职、很出色),家庭稳定(妻子是位医生,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清廉有口皆碑(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他却于1993年3月9日上午,从五楼总经理室的窗口纵身往外一跃,突然之间结束了自己堪称辉煌的一生。

  1997年7月26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青年企业家陈星国在遵义开枪自杀。

据了解,15年时间,陈奇迹般地把一个年产值只有300多万元的县办企业,逐步发展为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的国家二级企业——贵州习酒股份有限公司。

但后来因盲目扩张,拖欠债务高达4亿多元,最终不得不面对被茅台酒(集团)公司兼并的现实。

但也就在兼并第一次筹备会议召开的前一刻,陈因无法承受这一切而冲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001年10月,北京一家通讯公司董事长突然从其办公楼的窗口跳了下去,经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但两条腿却再也没有站起来!

  2002年7月23日,浙江一家印务公司的老板张良,在妻子3周年忌日这一天,到妻子坟前献上一束鲜花后,便在家中服下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  

  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数据表明,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种种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之路,而这仅仅是有文字记录的一个部分!

  事实上,身患心理疾病的企业家并不在少数。

据调查,有53%的中青年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

不少企业家深感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

相当部分企业家劣性情绪增加;

许多企业家有强烈的“亲情减少引起的心理失衡”感受;

许多企业家觉得朋友减少,内心孤独感加重;

不少中年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很多中年企业家对工作产生厌烦感,甚至想干脆“退出社会”……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家的心理问题涉及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感染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聚焦企业家财富背后的阴影

  社会、经济体制的剧烈变革对企业家的心理承受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自中国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体制的巨变无时无刻地考验着每一个企业家的眼光、智慧和良知,惊涛骇浪,大浪淘沙,而这我们不难从接连落马的上榜富豪中一窥端倪。

与此同时,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企业家以及那些道德感、责任感强烈的企业家,最容易出现一种罪恶感(追求公平还是投机取巧?

追求诚信还是忽视道德?

),由此也易于产生心理危机!

  其实,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家或者说职业经理人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自社会机制的完善,或者说依托一个良好的市场与法制环境,企业的经营行为相对来说往往可以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控制的保障。

而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非常时期,由于缺乏机制与道德的约束,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导致一切都显得难以预测和把握,企业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带有一种灰色的成分或者说权谋。

有专家认为,这一外在环境客观上使得苟营者易于取巧,成熟的商规难以张扬,—种可正面参照的普遍性原理与榜样空白,促使权谋的作用被无限扩大、变异、神化。

  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常使企业家时刻感到危机四伏,精神焦虑

  1993年,广东省茂名市一位年仅29岁的企业家冯永明,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杀,原因是,在此前的3个月,他一手创办的永丰面粉厂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他本人因此也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其在遗书中留下的一行文字触目惊心:

“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在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

”  

  2001年3月29日,香港一名41岁的银行女经理郑宝贤生意破产,欠下巨额债务, 当日上午跳楼自杀。

据其哥哥透露,她患有抑郁症,曾经多次自杀。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乃是自然规律,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常给企业家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面对已取得的成功,他们害怕失败。

一位经理人曾慨叹,“我被卷入了疯狂的竞争中,这种竞争的残酷在于把跑得最快的人拉出来再比赛。

就像奥运会比赛,最后只能有一个冠军,其他人都是失败者。

你必须爬到金字塔的顶端,想不干的时候,连退路都没有!

”而一些背运的企业家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后,心中难免失去平衡,以至于走极端,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职业的特殊性使企业家对世态炎凉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

  心理学家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发现,影响企业家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人际关系的困惑。

据报道,一位青年企业家找到心理医生说:

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对职工和一帮铁哥们都很讲义气,但他一倒霉,他们说散就散了,他实在想不通,以后也没法再相信别人,甚至产生了报复心理。

  其实,不管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失败的企业家,在他们从商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体验到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有专家分析,与一般人的体验相比,企业家的孤独更深刻,危害性更大,它除了影响企业家本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外,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家滑向悲观主义的深渊,对周围的一切都抱以怀疑的态度!

  压力、竞争、劳累、焦虑常使企业家深感身心疲惫,难以承受   

  在外人看来,董事长、总经理的名头既响亮又威风,但这背后却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和怎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呕心沥血,精神的弦总是处于紧绷的状态。

“有时候,工作就像一场接力赛,在奔跑的过程中,我朝向目标健步如飞,根本顾不了那么多事,流下的只是汗水,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呼吸和脚步声,看到的只是前面的对手”。

在此情况下,不管企业家本人的意志多么坚强,都难免有招架不住的时候,也正因如此,在对心理存在障碍的自述原因中,近七成接受检测的企业家认为是“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其中68%的企业家说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的确,面对客户挑剔的眼光,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面对“社会精英”的角色期望,不少企业家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心理不堪重负。

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以企业家为业,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也不得轻松。

由此,企业家也就不得不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当这个压力超过他所能承受的极限时,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

据专家分析,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方宏,为什么自杀身亡10多年,但在业界和精神病学界所引起的震撼至今仍然不能平息,说到底就是因为企业家身上的压力之大第一次显现得如此惨烈!

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位企业家因犯罪而身陷囹圄,但他却说:

“我心里终于可以解脱了,我不用再承受社会给予我那么大的重压了,我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

”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好企业家成恶人”的悲剧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的深层次原因。

家庭的变故和不幸严重地影响着企业家的心理健康

  2001年10月15日,北京一个装修豪华的办公室内,金锐千翔通讯公司董事长祝凤生突然从窗口跳了下去,在对其死因的调查中发现:

他的妻子和6岁的女儿被入室行窃的歹徒杀害,此后他变得十分沉默,与周围人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客户也基本是由助理、经理们接待。

其秘书回忆说,很多时候,她送文件进去都不敢出声讲话,把东西悄悄放下便退出来。

  而据媒体报道,前文所提到的张良,其自杀也与家庭不幸有关。

原来,早在1999年他的妻子就因车祸去世,留下一个7岁的女儿。

他一方面要应付业务上的各种事务,一方面又要照顾女儿,精神的弦越绷越紧,渐渐患上抑郁症并最终走上绝路。

   

  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家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人际关系和人性道德等各方面的基本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