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198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训诂学》自考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者,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这里的“以”,意义是

A.以及B.率领C.有D.凭借

11.下列训话术语,属于拟声注音的是

A.读如B.读为C.读日D.当为

12.下列训话术语,属于指明文句中虚词的是

A.貌B.辞C.属D.别

13.《说文》:

“命,使也。

从口从令。

”这种词义训释方式是

A.形训B.音训C.义训D.以今释古

14,“逐”的本义是

A.追逐C.追兽B.追赶D.追悔

15.《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

”这里的“缓急”是A.复合词B.联绵词C.偏义复词D.词组

16.“遭,遇也。

”“遇,逢也。

”这样的训释方式是

A.互训B.同训C.递训D.类训17.“凡字不但求其义训,且推求其字义得声之由来,谓之推因。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A.黄侃B.黄焯C.陆宗达D.刘师培

18.下列外来词,属于自焚语的是

A.葡萄B.狮子C.鸦片D.涅柴

19.王力把清代训诂学分为三派。

其中,注释派的代表学者是

A.阮元B.段玉裁C.章太炎D.罗振玉

20.“学有三难:

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A.段玉裁B.王念孙C.戴震D.孔广森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小学

22.代语

23.同训

24.《广雅》

25.《史记》三家注

三、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划线处的正误,在“答题卡”的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v”;

错误的划上“X”,并改正错误。

26.音近义通说的创始人是王念孙。

27.词义具有客观性。

28.“包头”、“青海湖”、“拉萨”、“日喀则”、“克拉玛依”都是藏语。

29.《仪礼》、《论语》属于《五经正义》的内容。

30.魏晋至唐代训话的范围扩大了。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义界的局限。

32简述方言俗语的研究状况。

33.《尔雅》所解释的普通词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34.简述两汉训诂的特点。

35.简述清代训话的不足。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试述《方言》所收词的分类。

37.试述训话学的历史发展。

四川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

第一部分选择题

1.“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

这定义的提出者是

B.许慎 

C.郑玄 

D.孔颖达

2.根据书面语言的实际材料,随文逐字作出具体的语义分析。

这类书最早的一部是A《尔雅》 

 

B.《毛诗故训传》C.《方言》 

D.《说文》

3.训话学的任务之-是“释古今之异言”。

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毛亨 

B.郑玄C.郭璞 

D.孔颗达

4.《韩非子》:

“要有一足。

”这句话的译文,正确的是

A.變有一只脚 

B.有一个夔足够了C.有一只脚的夔 

D.有一双脚的夔

5.“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

”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A.段玉裁 

B.王念孙C.玛之 

D.孔广森

6.“无论怎样‘俗"

的一个字,只要它在社会上占了优势,也值得我们追求它的历史。

A.王念孙 

B.段玉裁C.王力 

D.黄侃

7.《经籍签诂》的作者是

A.刘熙 

B.张揖C.阮元 

D.陆佃

8.下列著作,属于形音义合解的一部是

A.《释名》 

B.《通俗文》C.《群经音辨》 

D.《说文解字》

9.《史记正义》的作者是

A.孔颖达 

B.司马贞C.张守节 

D.C裴驹

10.《左传庄公十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其中的“情”,意义是

A.情况 

B实情C.至诚 

D.情形

11. 

下列训诂术语,属于用本字说明假借字的是

A.当为 

B.读为C.读若 

D.读如

12.下列术语,属于指出近义词的共同义和区别义的一组是

A.之言、之为言 

B.浑言、分言C.谓、谓之 

D.言、日

13.《诗经魏风.伐檀》: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这里的“县”,意义是

A.县令 

B.县长 

C.悬挂 

D.悬念

14.“追”的本义是

A.追逐 

B.追赶C.追人 

D.追悔

15.《孔雀东南飞):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这里的“可怜”,意义是

A.可爱 

B.可惜C.可恨 

D.可怕

16. 

“冷,寒也。

“溧,寒也。

“这样的训释方式是

A.互训 

B.同训C.递训 

D.类训 

17.《尔雅*释亲》: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父之姊妹为姑。

”这样的释义方式属于

A.形训 

B.声训C.义界 

D.推因

18.韩愈《南山》:

“团辞试提擊,挂一念漏万。

”“这里的“团”,意义是

A.团聚 

B.团结C.团圆 

D.估量

19.宋元明三个时代是训诂学的

A.兴盛期 

B.保守期C.中落期 

D.复兴期

20.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

A.《七略》 

B.《汉书艺文志》C.《书日答问》 

D.《隋书经籍志》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1.训诂 

22.破读 

23.类训

24.《说文解字》

25.《文选注》 

判断下列各题划线处的正误,在“答题卡”的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J”;

错误的划上“X”,并改正错误。

26.推因的原则是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求词义的由来。

27.词义具有概括性。

28.哈尔滨”、“吉林”“目宿”、“罗汉”、 

“金达莱"

都是西洋外来词。

29.清代《尔雅》研究最有成就的人是邵晋涵和郝懿行。

30.王力认为,清代训话学可以分为纂集派、注释派、发明派三派。

31.简述右文说。

32.试举出五个来自印度梵语的词。

33.简述《经典释文》的缺点。

34.简述两汉训诂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

35.简述训话复兴的必要性。

36.试述训话的方法。

37.试述词义引申的类型。

四川省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试卷

(课程代码00819)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训诂”合称始见于

A.《毛诗诂训传》B.《说文解字》C.《毛诗笺》D.《释名》

2.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说明意义。

这类书最早的一部是

A.《尔雅》B.《国语》C.《左传》D.《方言》

3.《庄子逍遥游》: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的“马”,意义是

A.马匹B.奔马C.尘埃D.阳气

4.训诂学的任务之一是“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A.毛亨B.郑玄C.许慎D.孔颖达

5.传统训诂学的中心是

A.经书B.史书C.子书D.集部书

6.《汉书艺文志》:

“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这里的“读应尔雅”的意义是

A.讲解正确B.讲解文雅C.参考雅学D.文雅大度

7.《广雅》的作者是

A.刘熙B.张揖C.阮元D.俞樾

8.《经典释文》的作者是

A.陆德明B.贾昌朝C.玄应D.慧琳

9.《史记索隐》的作者是

A.孔颖达B.司马贞C.张守节D.裴骃

10.《国语▪周语上》:

“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

”其中的“丑”,意义是

A.丑恶B.丑陋C.类别D.丑角

11.《孟子▪梁惠王下》: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其中的“怨”,意义是

A.怨恨B.埋怨C.蕴积D.受屈

12.《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

”郑玄注:

“信,读如屈伸之伸。

”这里的“读如”的功能是

A.解释词义B.说明误字C.拟声注音D.说明假借

13.以形索义的方法的出现时代是

A.商周B.战国C.西汉D.东汉

14.古文字分为殷商文字、两周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A.郭沫若B.王国维C.胡厚宣D.唐兰

15:

乐府诗《行行重行行》: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其中的“顾”的意义是

A.回顾B.回头C.照顾D.回来

16.“勤,劳也。

”“劳,勤也。

”这样的训释方式是

A.互训B.同训C.递训D.类训

17.“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章太炎B.黄侃C.陆宗达D.刘师培

18.“节”的本义是

A.木节B.关节C.竹节D.节奏

19.扬雄《方言》的最早注释者是

A.许慎B.高诱C.何晏D.郭璞

20.“吕后名雉,改‘雉'

为‘野鸡’。

”这种词义的演变,属于

A.扩大B.缩小C.转移D.忌讳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四声别义

22.转语

23.反训

24.通语

25.《五经正义》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笔意”和“笔势”是同一个概念。

27.右文说的明确提出者是王圣美。

28,“沙门”、“受戒”、“菩萨”、“佛”、“包衣”都是梵语。

29.清代《说文》四大家关于《说文》的研究著作有五部。

30.王力把语义的演变分为扩大、缩小、转移、忌讳四种方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传统训诂学的范围以经书为中心。

32.解释词义的方法有哪些?

33.简述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

34.简述《尔雅》的注本。

35.简述先秦训诂的形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试述理性引申的类型。

37.试述训诂要籍的分类。

一、单项选择题

1-5AACDA6-10ABABC11-15CDBDD16-20ABCDD

二、名词解释题

21、四声别义:

四声别义是同源词的一类,它跟写成不同汉字的声调有别的同源词在语源上同质。

如果上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间存在着写成不同汉字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的同源词,那么一定能证明上古汉语存在着四声别义。

通过对上古反映声调的材料的考察,这类跟四声别义同质的同源词在“平:

上”“平:

去”“上:

去”“去:

入”之间都存在着通转关系,所以上古汉语一定存在着四声别义现象。

22、转语:

指因时、地不同或音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

有音转而义不变的,也有音转义变分化为不同词的。

23、反训:

反义相训,是义训的一种方式,用某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该词的意思,由《尔雅》开创并由郭璞阐明。

24、通语:

不受地域局限,可通行于几个地区或全国各地的共同语或标准语。

相当于「雅言」的意义。

汉.扬雄.方言.卷一:

“娥、嬴,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

……好,其通语也。

25、《五经正义》:

“五经”是儒家的经典《周易》、《书》(一称《尚书》、《书经》)、《诗经》、《礼》(《仪礼》)和《春秋》的合称。

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以五经教授学生,始有五经之称。

唐代由于政治上大统一的需要,命孔颖达对前代繁杂的经说统一整理,编写了统一的《五经正义》,即《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

三、判断改错题

26、错误。

“笔意”和“笔势”不是同一个概念。

27、正确。

28、错误。

“包衣”不是梵语。

29、正确。

30、正确。

四、简答题

31、答:

(一)传统训诂学的范围是以经书为中心。

传统的训诂学着重研究词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汉代崇尚经学,并把《诗》、《书》、《礼》、《易》、《春秋》定为五经,训诂由此兴起。

(二)传统训诂学的局限是只注重通经,而忽视了对方言俗语的研究。

32、答:

传统训诂学解释词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形训:

通过文字的形体结构来分析。

如“木,冒也。

冒地而生,东方之行。

从从屮,下象其根。

凡木之属皆从木。

二、音训:

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

如“天,颠也”“户,护也。

三、义训:

直接说明词的含义。

如“阻、艰,难也。

33、【参考答案】

(1)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书、词典可查阅。

(2)记录当时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且抄写的人和刻印的人文化水平较低,错别字不少。

而这些错别字又往往跟方音有关,当时的韵书往往难以作为严格的依据。

(3)中古、近古双音结构的语言单位占数多,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使人捉摸不定;

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次序不固定,有时出现不规则的缩语,都使人难以确定词义。

(4)有些少数民族的借词,还没有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需要从少数民族的古代文献中去找对音的词。

34、答:

《尔雅》的注本有:

郭璞《尔雅注》、陆德明《尔雅音义》(在《经典释文》内)、邢禺《尔雅疏》、郑樵《尔雅注》、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

《尔雅》郭注本为《尔雅注》。

是东晋郭璞对《尔雅》所作的注释,通称《郭注》。

这是现存最早的《尔雅》注本。

35、答:

(1)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

(2)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哲理和政治主张。

(3)辨析同义词(包括近义词)和解释古书字义。

五、论述题

36、答:

理性的引申,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联系,从而产生引申。

(1)因果的引申:

解、懈;

(2)時空的引申:

間、所;

(3)动静的引申:

跨、胯、袴;

(4)施受的引申:

享、獻、受、授;

(5)反正的引申:

落、始、亂、治;

(6)实虚的引申:

实词虚化以(动词一介词)及(动词一介词、连词)。

37、答:

训诂要籍就是关于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分为训诂专书,注释书,笔记札记三类。

1、训诂专书,就是专门性的训诂著作,比如《说文解字》《尔雅》《方言》这一类,这个是对某个字词做总括性的解释;

2、注释书只解释这一本书里这个字词的含义,并不是说他一般性的含义,而是他最本质的区别;

3、笔记札记就是我们读书的时候摘记的一些要点和心得体会之类的,但是在做这个读书笔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对于一个问题的阐释,这被称为笔记札记类的训诂著作。

四川省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

1,“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这一释义的提出者是

A.毛亨B.郑玄C.孔颖达D.章太炎

2.《诗经▪小雅▪常棣》: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毛传:

“求矣,言求兄弟也。

”毛传的解释属于

A.分析句读B.疏通文意C.阐明语法D.分析篇章

3.“无论怎样‘俗’的一个字,只要它在社会上占了优势,也值得我们追求它的历史。

”这句话见于

A.《训诂学》B.《管锥编》C.《新训诂学》D.《朱子语类》

4.下列专著,展于音义兼注的一部是

A.《读书杂志》B.《经义述闻》C.《经典释文》D.《康熙字典》

5.文字“有古形,有今形;

有古音,有今音;

有古义,有今义。

A.段玉裁B.王念孙C.钱大昕D.朱骏声

5.《孟子▪梁惠王下》:

”“怨”的意义是

A.蕴积B.怨恨C.埋怨D.孤单

7.下列术语,属于指明文字错误的一个是

A.读作B.当作C.谓之D.之言

8.《孔雀东南飞》:

”“可怜”的意义是

A.可恨B.可爱C.怜悯D.可能

9.《语言史原理》的作者是

A.保罗B.梅耶C.索绪尔D.高本汉

10.“节”的本义是

A.关节B.木节C.气节D.竹节

11.《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的作者是

A.蒋礼鸿B.徐嘉瑞C.张相D.王力

12.“鸦片”一词来源于

A.英语B.日语C.梵语D.法语

13.下列各书,属于解释文字得音之原的一部是

A.《说文》B.《释名》C.《尔雅》D.《方言》

14.《方言》的最早注本是《方言注》,其作者是

A.郑玄B.郭璞C.戴震D.卢文弨

15.《玉篇》的作者是

A.张揖B.葛洪C.顾野王D.颜之推

16.《金国语解》的作者是

A.胡三省B.吴师道C.托克托D.托托

17.《文始》的作者是

A.梁启超B.王国维C.吴文祺D.章炳麟

18.把“雉”称为“野鸡”,避讳的人是

A.妲己B.蔡文姬C.武曌D.吕后

19.《四库全书》的总纂是

A.纪昀B.金榜C.王引之D.王国维

20.《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其中的“优”,意义是

A.有余力B.有钱财C.优秀D.优良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21.转语

22.据文证义

23.推因

24.《五经正义》

25.丛书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形音义合解的专著可以分为三类。

27.“音近义通”说的创始人是王圣美。

28.《经典释文》属于音义类的书。

29.魏晋六朝著有《后汉书》的人有范晔、华峤、谢承、谢沈、袁山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解释文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32.举出五个来自西洋语言的外来词。

33.简述清代训诂的不足。

34.试述黄侃从训诂的角度提出的“完全切用”的“根柢书”的情况。

35.试述保守期的训诂学。

一、单选

1.C2.C3.C4.C5.A6.D7.B8.B9.A10.D

11.A12.A13.B14.B15.C16.D17.D18.D19.A20.A

二、名词解释

21.转语

22.据文正义

据文正义,就是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以推求词语的准确解释。

通过推求使用某些词的原因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黄侃:

凡字不但求其义训,且推求其字义得声之由来,谓之推因。

25.丛书

丛书是总聚众书而汇刻成一大部的书,我国古籍收集各种丛书的有很多。

丛书分综合性丛书与专科性丛书两类,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

三、判断改错题

26.形音义合解的专著可以分为三类。

【答案】错误。

形音义合解的专著可以分为两类。

27.“音近义通”说的创始人是王圣美。

“音近义通”说的创始人是王念孙。

28.《经典释文》属于音义类的书。

【答案】正确。

29.魏晋六朝著有《后汉书》的人有范晔、谢承、谢沈、袁山松。

四、简答题

30.解释文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解释文句包括:

(1)串讲大意;

(2)分析句读;

(3)阐述语法;

(4)显示修辞,明修辞手段,也是训诂常见的内容;

(5)申述章旨,在解释词义、串讲句意的基础上,古代训诂家还对篇章之主旨加以概括;

(6)还包括考证名物和典章制度、印证史实和故事、评论原文等方面。

31.简述义界的局限。

【参考答案】义界的局限主要有:

(1)定义难以下得精确,完美的定义一般也是不多见的,因此义界的局限性难避免。

(2)采取义界的方式释义,文字往往冗长,不是所有场合都能适用。

32.举出五个来自西洋语言的外来词。

【参考答案】

(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阿芙蓉”俗作“鸦片”,“鸦片”来自英语。

(2)魏源《海国图志》中也有许多这一类型的外来词,如“火轮舟”的意思是轮船;

“银馆”是指银行;

“自来火”指火柴;

“千金秤”指起重机;

“千里镜”指望远镜。

33.简述清代训诂的不足。

(1)训诂学仍为经学附庸,没有系统的理论专著,最终没能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

(2)滥用通转,穿凿附会。

(3)不少人轻视唐以后的新词俗语,不作系统研究。

五、论述题

34.试述黄侃从训诂的角度提出了“完全切用”的“根柢书”的情况。

段玉裁:

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以下义书也,《声类》以下音书也。

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黄侃将这十种书的前六种又分为四类:

第一《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无此则不能明一切训诂。

《小尔雅》、《广雅》属之。

第二《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无此则不能得一切文字之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