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276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说教案优秀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还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劝告不一定都能成功,在劝告他人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课前准备

1.上网或查阅书籍,搜集关于劝告的名言名句。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

在老师心中,我们班同学的个个能说会道。

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2.课件出示乱丢纸屑、楼梯上追逐打闹、插队等不文明行为的图片。

3.师:

相信同学们一定都有见过这样的场景。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当时怎么想的,你会想说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4.师:

通过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发现大家遇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时都想尝试用讲道理的方式来阻止,这就叫“劝告”。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当一位称职的文明使者,文明地劝告他人,同时让别人心服口服。

(教师板书“劝告”)

板块二 劝说技巧,换位思考

1.课件出示学生坐在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这样的行为对吗?

如果不对,你在他旁边你会做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

他这样做不对,容易摔下去受伤。

如果我在他旁边,我会劝告他不要坐在楼梯的扶手上。

2.师:

听完大家的回答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例句。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的例句。

(课件出示例句)

(1)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倒别人。

(2)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

太不应该了!

(3)小同学,别这么玩!

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3.学生按照分组轮流分角色演绎这个故事,试着尝试体验感知,不同的语气表现出不同的心理。

(学生分组轮流扮演故事中的四个不同的角色)

(1)教师随机抽两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看。

(2)学生点评,师生共同评选演得比较好的一组。

4.结合学生自己的表演,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到不同语气的劝说,心里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1)不喜欢前两位同学说话的语言,太严厉了。

第二位同学完全是指责的语气,让人听了不舒服。

(2)第三位同学说话态度真诚,语气委婉,容易让人接受。

(3)最喜欢第三位同学的劝告,因为我能从她的话里感受到对我的关心。

5.师:

分别听了三位同学的劝告之后,你觉得故事中的小同学会听从谁的劝告呢?

会听从第三位同学的劝告。

因为第三位同学的劝告语气恰当,态度诚恳,是真心为他人的安全着想。

6.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劝说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劝说的注意事项。

(1)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7.师:

同学们以后想要劝告别人时,记得注意这两点哦。

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两个要点吧。

(全班齐读)

板块三 模拟情境,体悟感知

1.师: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劝告的地方。

例如,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但有时候会有人松懈,不想学习。

古人就特别重视学习,所以出现了很多劝告他人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名言警句。

(课件出示名言警句)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莫等闲!

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积累的有劝告意味的名言警句,可以是劝人要友好相处的,也可以是劝人要诚实守信的,还可以是劝人要有宽广的胸怀的。

(学生自主发言)

不管是何种劝告,都有一定的对象,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身份,有的是长辈,有的是同学、朋友,有的是陌生人。

面对不同身份对象的人,我们劝告的态度和语气有所不同。

同学们思考一下,面临下面这两种情况你会怎么劝告?

情况一:

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红灯时横穿马路。

情况二:

表哥喜欢玩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1)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并轮流交换角色模仿以上两种情形。

(2)选两组同学上台表演,模拟情境。

(3)指名学生评价,教师可引导评价:

你觉得他的劝告成功吗?

还可以怎么改进?

4.结合学生参与情景模拟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假设你的劝告对方没有采纳,你会怎么办呢?

(1)学生自主思考,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2)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如果自己的劝告没有被采纳,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形态,不必强求。

5.引导学生从劝告的对象、劝告的方式总结劝告时的注意事项,明确劝告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选择最容易成功的劝说方式。

(2)劝告的场合要适宜,劝告时可以给出建议。

(3)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反映,懂得保护自己。

6.教师总结:

劝告他人,传播文明,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也要懂得保护自己。

同学们回家之后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的行为说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交流劝告的方法,听听他们的意见。

  1.模拟情境,拓展知识。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经验,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情境,引导学生模拟体验,并进行评价和总结,启发学生从对方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将心比心,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劝告。

课件出示有劝告意味的名言警句,拓展学生关于劝告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注重积累。

2.结合实际,深入体会。

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或是需要劝告的行为,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及杜绝坏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而懂得做事情应该要有分寸。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来看待问题,讲述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一方面让同学们认识到原来这些不文明行为会给别人和自己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养成好习惯。

在交流中,学会劝告,注意说话的语气。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能进行得体的劝告。

教学难点:

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1.情境创设(图片):

有一个同学叫王小军,他的教室在三楼,下楼时别的同学都能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唯独他喜欢坐在楼梯的把手上往下滑。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到了这个同学的行为,你会怎么做呢?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大家都想劝劝她,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告家。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来创设口语交际的话题,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 

二、讨论劝说的艺术 

播放视频:

是啊,王小军的行为太危险了,三个高年级的同学看见了,都对他进行了劝告。

(1)出示:

第一个同学:

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第二个同学:

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

第三个同学:

小同学,别这么玩!

(2)小组讨论:

如果你是王小军同学,你会更乐意接受谁的劝告呢?

2.汇报交流,明确劝说的艺术。

(随机板书) 

(1)第二个同学的劝说:

指责的口吻,对方不易接受。

为什么不接受第二个同学的劝告?

(不指责、注意语气——二年级时就强调说话时要注意语气) 

师:

第一个同学和第三个同学的语气都不错,你为什么乐意接受小兰的劝告呢?

(2)第一个同学的劝说:

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但只从别人的角度劝说。

(3)第三个同学的劝说:

不光指出错误的行为,还从他自己的角度劝说,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

(为对方着想) 

小结:

正是第三位小姐姐态度陈恳、语气委婉、理由充分,才使那个小同学乐意接受,不再滑楼梯了。

看来劝告还真是一门学问,总结:

那么劝告别人时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

(1)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要委婉,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3)态度要诚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师引导:

学了这么多劝告别人的好方法,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

3.角色扮演,体验劝告的艺术。

下课了,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走廊里跑。

此时你就在旁边,你会怎么劝告呢?

同桌两个同学,一个演这个乱跑的小同学,另一个就是劝告的同学。

劝告的同学要注意——……,被劝告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他提出建议,看看怎么说自己猜更乐意接受。

4.表演、评价。

其他同学做小老师,仔细看、认真听,看看他们有没有做到黑板上的这几点?

提醒:

从“不指责、注意语气、态度要诚恳、为对方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展开点评。

(1)两组表演,每组表演后及时评价。

(2)评价后同桌继续练习劝告。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劝说的艺术,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三、小组合作练劝告 

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和点评,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能说会道了,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劝慰,不知你们能否学以致用。

大家看一看:

情景一:

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我想对她说…… 

情景二:

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我想对他说…… 

情景三:

妈妈下班回家后总是玩手机。

同学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劝告)那你打算针对上面的哪件事进行劝告?

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怎么样劝告更有效,小组交流后,在全班展示。

2.分组练习,每组练习一个。

3.全班展示 

其他同学认真看,认真听,要做文明听众。

同学们,评价别人时先找亮点,再提建议,这样才委婉,别人也会更容易接受哦。

我们把他们的建议再融进劝告里面,再来一遍怎么样?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表演的多好啊,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从古至今许多名人志士也曾说过许多非常有哲理的语言或是诗句来劝告我们要好好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劳动等等,看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几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劝告的名言诗句?

(学生汇报交流) 

师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知识,希望你们以后多积累,使你们的语言更丰富。

2. 

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历史故事《晏子谏杀烛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劝说技巧的兴趣。

不过孩子们,今天咱们学习的只是劝说的基本方法,劝说的学问可深着呢!

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劝说高手,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就是这样一位行家。

有一次,齐景公养了一只鸟,派一个叫烛邹的人来管理,结果烛邹一不小心把鸟给弄飞了,那还得了啊,那可是大王最喜欢的鸟。

齐景公一怒之下,要杀了烛邹。

这时候一旁的晏子说了一番话,齐景公就饶了烛邹一命。

晏子说了什么呢?

他的劝说又有什么高明的技巧呢?

课后可以读一读《晏子谏杀烛邹》这个故事,学一学晏子高明的技巧。

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搜集更多这样的小故事去读读。

五、课堂小结(师回顾本单元主题劝说同学们)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从学劝告到练劝告最后到会劝告,同学们表现地非常出色。

希望大家好好学语言,用语言,老师相信你们都能成为小小劝告家。

板书设计:

劝告 

不指责 

态度要诚恳 

注意语气 

为对方着想 

教学设想:

1、多从对方的角度着想,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地劝说。

2、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技巧,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教学重难点:

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技巧,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口语交际---劝告。

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小难题,你愿意帮我解决吗?

是这样的,下课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是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这样太危险了!

同学们,你看到了会怎么办?

大家都想劝劝他,那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

二、学劝说 

1.劝告可是一门学问,我们先来看一个劝说的小故事。

播放视频《一碗蛋炒饭》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

学生阅读 

想一想:

阿姨说了什么话把小女孩劝回了家?

阿姨的劝告好在哪里?

一碗蛋炒饭和十多年的饭,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阿姨的话打动了女孩,她的话有理啊!

她是在以理服人!

(板书:

晓之以理) 

听了阿姨的劝告,女孩怎么做的?

生:

女孩被感动了,回到了自己的家。

是呀!

她被感动了,阿姨的话不仅有理,还有情啊!

她是以情动人!

动之以情) 

2.小结:

正是阿姨的话有理有情,女孩才茅塞顿开,重新回到了妈妈身边,看来劝告还真是一门学问,那么劝告时要注意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齐读) 

劝慰别人要情感真挚,语言真诚,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另外还要了解对方的性格,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3.劝告可是一门学问,我们再来看一个劝告的小故事。

比如,开头提到的那一位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高年级同学看到了,对他进行了劝说。

4.你觉得那个同学会接受谁的劝告呢?

(1)前两个同学说话的语气太严厉,第二位甚至还用指责的语气,让人难以接受。

我选择第三位同学。

(2)当然会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劝说,因为这位同学说话语气没有那么严厉,很委婉。

(3)那个同学会接受最后一位同学的劝说,因为她说的话,不够委婉,而且是从玩扶手的同学的角度去说,很符合实际情况。

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5.小结:

正是第三位小姐姐话有理有情,那位小同学才茅塞顿开,不再玩滑梯了,看来劝告还真是一门学问,要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更不能用指责的语气。

三、同桌合作练劝说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劝慰,大家看一看:

情景一 

情景二 

同桌两个演一演,一个做主人公,另一个人劝说。

全班展示 

四、拓展劝告的名言警句。

引导学生积累。

古往今来,还有许多成功劝慰的事例,如:

高适曾劝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劝慰别人的名言?

学生交流。

成功劝慰的故事也有很多,如:

朱武巧舌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搜集更多这样的小故事说说。

五、选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中一个需要你劝告的人,想一想,写一写,互相

交流。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劝告、练劝告最后会劝告,大家的表现都很精彩,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成为小小劝说家。

附件:

一碗蛋炒饭 

那天,一个小女孩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那些食物香喷喷,热腾腾。

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

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阿姨,她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

“孩子,你是不是要吃蛋炒饭?

”“可是,可是我没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阿姨很热心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炒一碗给你。

” 

很快,阿姨端来一碗蛋炒饭。

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

”阿姨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感激。

”她忙擦着泪水,对阿姨说:

“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

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

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阿姨听了,平静地说道:

“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炒了一碗蛋炒饭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

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蛋炒饭。

开始往家走去。

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

“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

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

”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教学目标】 

1.培养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学会多从对方的角度着想,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正确得体的劝告。

【教学重难点】 

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艺术和技巧,能进行正确得体的劝告。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导入劝告 

1.情境创设:

同学们,刚才大课间的时候,老师看到几个男生在楼道里跑来跑去,还差点撞倒了其他同学,多危险啊,如果你看到了这种现象会怎么做?

学生说。

2.看来大家都想劝劝他们,那怎样劝告才能打动对方,及时制止不良行为呢?

这节课,咱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劝告”的话题,争当“小小劝告家”。

板书课题,齐读。

劝告)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来创设口语交际的话题,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 

二、案例剖析,学会劝告 

1.可不能小看劝告,劝告可是一门学问,正确得体的劝告,会很好地解决问题,不正确不得体的劝告,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咱们先来看一个关于劝告的小故事。

案例:

有一个同学叫王小明,他的教室在三楼,下楼时他总是喜欢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

高年级同学看到了,对他进行了劝告。

生1:

生2:

生3:

小同学,别人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你觉得王小明同学更有可能接受谁的劝告?

3. 

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体会劝告的技巧。

(1)生1的劝告:

指出了他的错误行为,但只从别人的角度劝告。

(2)生2的劝告:

(3)生3的劝告:

不光指出错误的行为,还从对方的角度进行了劝告, 

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

因此更能打动人!

预设1:

因为前两个同学说话的语气太严厉,第二位甚至还用指责的语气,让人难以接受。

预设2:

当然会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劝告,因为这位同学说话语气没有那么严厉,很委婉。

预设3:

那个同学会接受最后一位同学的劝告,因为她说话很委婉,而且是从玩扶手的同学的角度去说,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机板书。

注意说话的语气 

从别人角度着想 

正是第三位小姐姐劝告得有理有情,王小明同学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接受了她的劝告,决定以后不再从扶梯上往下滑了。

看来劝告还真是一门学问。

那么劝告时要注意什么呢?

6.交流、小结。

不指责)

通过示范引领、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总结出正确得体的劝告技巧,教给学生劝告的方法,降低了劝告的难度。

三、自主交流,练习劝告 

1.光说不练假把式。

下面就让我们到真实的情境中去试一试,争当“小小劝告家”。

同学们敢不敢试?

情境一:

(1)今天假如你是“文明监督员”,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你会如何进行劝告呢?

(2)同桌合作演一演,一个演横穿马路的同学,另一个人演“文明监督员”。

(3)小组展示。

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做一个文明的观众。

(4)师生评价。

哪位同学的劝告的最得体,最容易让人接受。

是否注意了说话的语气及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

讲道理) 

情境二:

有同学抄袭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后,下课后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抄袭作业。

你看到了会如何劝告?

(2)小组合作演一演,互相练习劝告,看谁的劝告更能让人接受。

(3)全班展示。

劝告的时候,还可以给对方提建议,帮助他解决困难,这样别人就更容易接受了。

提建议) 

2.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良行为,你最想劝告谁,怎么劝告?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案例:

① 

爸爸喜爱抽烟;

②姐姐长时间玩手机;

③有同学喜爱吃垃圾食品。

3.学生交流,请同学们选择上述预设事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