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375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上册全册总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

)栈桥(zhà

n)牡蛎(lì

)衣冠(ɡuān) 

冠军(ɡuà

n)赔偿(chá

nɡ)

别墅(shù

)阔绰(chuò

)褴褛(lá

nlǚ)煞车(shā)煞白(shà

)皱纹雏形与日俱增郑重其事狼狈不堪

《成功》晷(ɡuǐ)言简意赅(ɡāi)期望(qī)期年(jī)蓦然(mò

)理直气壮错综复杂实事求是

《创造学思想录》焙烧(bè

i)俨然(yǎn)劈波斩浪(pī)劈叉(pǐ)踩水理睬 

一筹莫展竣工冷峻

《学问和智慧》探骊得珠(lí

)矻矻穷年(kūkū)晦塞(sè

)寸积铢累(zhū)釜底抽薪 

食古不化 

融会贯通 

无关宏旨 

物竞天择 

鞭辟入里 

浮光掠影 

推陈出新相辅为用

《散文家谈散文》隽永(juà

n)绮丽(qǐ)睿智(ruì

)蓑毛(suō)长喙(huì

铿锵(kēnɡqiānɡ)鸿鹄(hó

nɡhú

)寥廓(liá

okuò

)淳厚(chú

n)讪(shà

n)笑

《小说家谈小说》恕(shù

)颤动(chà

n)跌宕(dà

nɡ)害臊(sà

o)忸怩(niǔní

《诗人谈诗》乍然(zhà

)山峦(luá

n)笼罩(lǒnɡ)

《岳阳楼记》谪(zhé

)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

ng)淫(yí

n)雨心旷神怡(yí

)皓(hà

o)月宠辱偕(xié

)忘潜行(qiá

n)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zhǔ同“嘱”)

《醉翁亭记》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

ng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暝(mí

ng)

伛偻(yǔlǚ)酒洌(liè

)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chó

u)射者中(zhò

ng)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绿》倏的(shū)皱缬(xié

)挹(yì

)明眸(mó

u)善睐(là

i)镶(xiānɡ)踞(jù

前倨后恭(jù

薄阴(bó

)薄板(bá

o)薄荷(bò

)绺(liǔ)棱角(lé

nɡ)尘滓(zǐ)什刹海(shí

chà

)蕴蓄(yù

n)飞花碎玉

《囚绿记》瞥(piē)涸辙(hé

zhé

)揠苗助长(yà

)婆娑(suō)猗郁(yī)蕈菌(xù

急不暇择(xiá

)移徙(xǐ)纤细(xiān)纤夫(qià

n)脉络(mà

i)脉脉含情(mò

淅沥(xīlì

)葱茏(cōnɡɡló

nɡ)娇气(jiāo)骄傲(jiāo)矫健(jiǎo) 

九年级上册成语归纳

生意昂然: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

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分道扬镳:

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其事。

仙山琼阁:

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多指幻境)。

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千峰竞秀:

许许多多山比美的意思。

不计其数:

没法计算数目。

形容很多

能工巧匠:

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浮想联翩: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寻根究底:

追求根底。

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登峰造极:

登:

上;

峰:

山顶;

造:

到达;

极:

最高点。

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心驰神往:

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

形容一心向往。

若即若离:

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如愿以偿:

偿:

实现、满足。

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

指愿望实现。

心惊胆战:

战:

通“颤”,发抖。

形容十分害怕。

含苞欲放:

苞:

花苞;

欲:

将要;

放:

开放。

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销声匿迹:

消失了声音,隐藏起了形迹。

草长莺飞:

莺:

黄鹂。

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与日俱增:

与:

跟,和。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

比喻很有把握。

郑重其事:

郑重:

审慎,严肃认真。

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理直气壮:

理直:

理由正确、充分;

气壮:

气势旺盛。

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势不两立:

两立:

双方并立。

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

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矫揉造作:

矫:

使弯的变成直的;

揉:

使直的变成弯的。

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言简意赅:

赅:

完备。

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错综复杂:

错:

交错,交叉;

综:

合在一起。

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一筹莫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寸积铢累:

点点滴滴地积累。

食古不化:

意思是读书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

融会贯通:

融会:

融合领会;

贯通:

贯穿前后。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无关宏旨:

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探骊得珠: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物竞天择:

对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概括。

读书得间:

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可以获得新知识有所新发现。

鞭辟入里: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高头讲章:

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的空白,刊印讲解文字。

读破五车:

形容读书非常多。

浮光掠影: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推陈出新: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肃然起敬:

肃然:

恭敬的样子;

起敬:

产生敬佩的心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明眸善睐:

明亮的眼珠善于左顾右盼。

急不暇择: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视同至宝:

把它看得像贵重的宝物一样。

将某样东西看成是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一样。

别出心裁:

别:

另外;

心裁:

心中的设计、筹划。

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纷至沓来: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作者:

陶渊明,朝代:

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1)线索:

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

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

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妻子:

妻子和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

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

志:

处之志之:

做标记;

寻向所志:

标记

(4)重点词:

欲穷其林穷:

穷尽。

具答之:

详尽。

悉如外人:

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

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

(1)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

津:

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

落英:

落花。

缤纷:

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

欲穷其林"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

(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简答):

生活幸福;

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

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

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或:

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详尽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了。

”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

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一、生字

谪(zhé

ng)

淫(yí

)忘

潜行(qiá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际:

涯,边。

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

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

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

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

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

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道呢?

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先:

在……之前,后:

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

第二段:

(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引出下文。

第三段:

(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

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14)由"

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六、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悲喜观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七、词语欣赏。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1分)

八、重点字词语句翻译: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越明年 

到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于是;

规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

属予作文以记之:

我;

来。

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胜景。

衔远山,吞长江:

连接。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边;

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描述;

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虽然如此,那么……;

尽。

迁客骚人:

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

淫雨霏霏:

连绵的雨;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

放晴;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迫近;

离开。

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

日光;

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

此乐何极:

小草;

小洲;

宠辱偕忘:

荣耀;

一起。

持。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两者之为:

或许;

指两种心情。

庙堂:

朝廷。

江湖:

民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之前;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没有;

这;

归依。

若夫:

像那。

至若:

至于。

嗟乎:

唉。

不以物喜:

因为。

心旷神怡:

愉快。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