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868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的历史非常悠久。

商周时代,马与贵族生活联系密切,贵族出行多乘马车或者骑

马,贵族死后,马匹是比较重要的陪葬品。

B.统治者对马的重视于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可见一斑;

帝王对良马的喜爱,马在古代社会

的特殊地位等,对“马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C.虽然汉武帝、唐太宗都爱马,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不同,导致同一表现对象的马在

汉、唐两代艺术家的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D.霍去病墓石雕群、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是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几乎不可超越的作品,艺

术风格不尽相同,前者重意象造型,后者重写实造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深广的,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唐代昭陵

六骏这两组马的石雕艺术品代表了两个时代独特的艺术

面貌。

B.在艺术形象塑造方面,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两种艺术手法可以相互渗透,表现为二者

的统一性,霍去病墓石雕群、唐昭陵六骏就是典型例子。

C.虽然唐昭陵六骏被看作写实的代表,但在塑造形象时,它也继承了霍去病墓石雕群的

创作手法,采用象征手法,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

D.霍去病墓石雕群是对帝王将相的颂歌,也是英勇将士的历史丰碑,它突出的创作特

色是将艺术构思与石料选取相结合,据意取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一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将大写意与细微写实的

造型手法相结合,以表现精妙传神的战马和人物形象。

B.昭陵六骏有汉马之遗风,但它显然更写实精确,更注重形体的结构变化,面部的筋脉、

胸肌、蹄筋等细致人微,因此,形象比汉马更加生动传神。

C.《马踏匈奴》表现霍去病战胜入侵者的情景,静立的战马与挣扎的胡人形成鲜明对比,

静态与动态达到了完美统一,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D.昭陵六骏在表现上颇多写实

性,它刻画骏马的飞驰、屹立、徐行三种姿势,将动态、

静态的马的形象安排在六骏的整体之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

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

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

“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

“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

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

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

“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

“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

“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

“不!

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

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

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

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

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

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

“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

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

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

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

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他

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D、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

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5.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6.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

1933年9月,16岁的徐舜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组,毕业后到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工作。

这一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轰炸杭州笕桥,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

1944年9月他被派往美国学习航空,参加了FD-l飞机的设计工作,学成回国后从事运输机设计等工作。

1949年春,徐舜寿所在的南昌第二飞机制造厂被迫迁往台湾,他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来到已经解放的北平,投身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建设中。

建国初期,中国的航空工业极其薄弱。

为摆脱这一落后局面,1953年国家把航空工业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周恩来总理为航空工业提出了“由修理到仿制,再到自行设计”的战略发展方针。

1956年8月,航空工业局决定在沈阳创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

首批受命组建飞机设计室的有徐舜寿、顾诵芬、陈一坚等,同时还从全国各地调集了近百名科技人才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未涉足飞机设计。

徐舜寿被任命为设计室主任。

当时空军航校普遍使用的螺旋桨、后三点起落架式的雅克-Il中级教练机,已满足不了喷气式飞机的训练要求。

为了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经过反复思考和仔细分析论证,徐舜寿认为,第一架飞机应当是一种喷气式歼击教练机(后定名为歼教-1飞机)。

这不仅是培养新飞行员的需要,也是新中国设计队伍建设的需要。

况且,中国初步积累了生产、使用和维修飞机的经验,并成功仿制了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米格-17高亚音速战斗机;

同时,我国已经具有制造喷气歼击机的工业基础。

徐舜寿很重视苏式飞机的研究,到任后也倡导设计人

员认真研究苏联各类型号的飞机和各种技术手段,而他的设计思路并没有被苏式飞机框住,他的想法是“学习苏联、参考英美”,稳步前进。

因而,他在后来歼教-l的设计中,选用了美英式的两侧进气方式,而没有沿袭苏联传统的机头进气方式。

这种两侧进气的布局先后被用到我国的强-5飞机以及一系列新的战斗机上,后来苏联自己设计的飞机也改用了两侧进气。

1958年7月26日,正式试飞。

首飞成功后,叶剑英元帅特地从北京赶到沈阳参加了歼教-1的庆功会,并观看了精彩的飞行表演。

这一年“大跃进”开始了,飞机设计室曾提出设计超音速歼击机的设想,初始方案尚比较实事求是:

马赫数1.4,升限18000米。

由于形势变化,飞机设计指标一路攀升:

马赫数急剧上升至1.8、2.0。

看到不尊重科学规律的种种现象,徐舜寿大胆直言:

目前我国还不具备研制这一种飞机的条件。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他敢于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徐舜寿主持、组织或亲自设计的飞机有歼教-l、初教-6、强-5、歼-6、轰-6、运-7……伍修权将军曾撰文回忆他:

“生于江南水乡,为了发展我国航空工业,足迹遍及全国,并且长期生活在北方。

每次调动,他从不讲条件、地点,往往只有一句话,只要搞飞机,到哪儿都行。

解放初期,国内有关飞机强度计算方面的书籍很少。

1953年,四局的情报资料部门新到了俄文版《飞机强度学》。

徐舜寿看到后,当即着手将其翻译出来,供我国航空院校和飞机设计部门使用。

设计室成立初期,飞机设计资料奇缺,徐舜寿要求设计人员收集当时国内已有的苏联米格和雅克飞机的各种资料,每次有人去北京出差,他都会嘱托购置和预定美、英等国的航空期刊、书籍,引导青年技术人员不断学习。

为了尽快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他把能请来的专家都请来,给设计人员授课,传授飞机设计的经验。

“文革”中他被逼写汇报材料时这样写到:

“开始设计歼教-1,X后,经常请些教授来讲课。

我当时在心里是有一张名单的:

风洞试验×

×

,气动力学×

,操纵稳定×

,结构强度×

等等。

”徐舜寿故意隐去了这些专家的姓名,显然担心这些人受到牵连。

据顾诵芬院士回忆,这些隐去的人都是我国出色的专家、教授。

(选自张盛秋《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当得知有部分年轻工程技术人员被牵累时,徐舜寿在党的会议上坚决反对把一批离校不久的年轻人划为右派,担心飞机设计事业会陷于瘫痪。

而后,徐舜寿被认为有“右倾思想”而遭到批判。

(XX百科)

②在徐舜寿的领导下,飞机设计室成为培养飞机设计师的摇篮。

后来我国成立了多家飞机设计机构,其技术骨干几乎都来自这个飞机设计室。

这其中的佼佼者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如顾诵莽、屠基选、管德

、陈一坚等。

(周日新《新中国飞机设计的奠基人——徐舜寿》)

③在飞机设计与航空理论的研究上,徐舜寿和吴大观都是我的导师、楷模。

(陈一坚《陈一坚自传》)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抗战时,日军进攻上海轰炸笕桥,具有航空背景的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这种爱

国情怀一直激励着他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贡献。

B.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飞机,并不是对现成飞机的模仿,而是在收集、研究国外飞机资

料的基础上,优选技术手段,形成自己的方案。

C.为了尽快提高设计人员的能力,完成歼教-1飞机的设计,徐舜寿亲自翻译了俄文版《飞

机强度学》,还请专家来设计室进行指导。

D.设计室成立不到两年,便在徐舜寿的领导下于1958年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

击教练机,开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

8.作为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在航空事业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9.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说,徐舜寿是他的“楷模”。

徐舜寿哪些方面的表现堪称“楷模”?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

“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

“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

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

复奏:

“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

“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

“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

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此非它,速于扑灭也。

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

”时帝业已讨镇,不从。

终之,蔡平,镇乃服。

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亦不从。

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

“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

”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

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

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十八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

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唐朝的左、

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

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

“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

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

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

他并

把他推荐给皇上。

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

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上书检举自己的弟弟韦纁,当时人们不认为他偏私;

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

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

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

付淮西;

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宪宗都没采纳。

事后证明韦贯

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

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

之严词坚决反对。

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

”(4分)

(2)其事遂寝。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二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女冠子·

元夕

蒋捷①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②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③。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④。

【注】①蒋捷:

宋末元初人,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

②蛾儿:

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

③灺(xiè

):

灯烛的残灰。

④夕阳西下:

指南宋康与之(一说为范周)《宝鼎现》咏元夕词,其首三句为“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全词起笔两句从静态方面极度描写过去元宵节日如画的迷人景象,目的在于为后文实写

现在元宵的冷清暗淡,形成今昔的强烈对比。

B.上片三至六句从动态方面极力实写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

璃灯彩光四射、满城笑语欢声的热闹繁华场景。

C.“而今灯漫挂。

”三句写遍地彩灯高挂,灯光明亮照彻元夜,

与“琉璃光射”相照应,写出了元宵节日的繁华。

D.“江城人悄初更打”一句以动衬静,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夜晚冷落,寂静无声,鼓点悄然

响起才知是初更,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江城。

E.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

对过去元夕的铺叙不惜篇幅,浓

墨重彩,或直接描绘,或间接叙写,或以梦境加以再现。

15.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

(1)《诗经·

氓》中以“,”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

变心却如此之快。

(2)《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佩带来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

“,。

(3)苏轼在《赤壁

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5)“,可以无悔矣,?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

可以无讥无悔。

(《游褒禅山记》)

(6)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7)子曰: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8)颜渊喟然叹曰:

“,钻之弥坚。

,忽焉在后。

第Ⅱ卷表达题(7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个派出所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石破天惊的大案,无非是东家丢了秤、西家牛顶人之类的

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民警也很用心地去处理。

②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

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③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以各种手段将人口固着于土地之

上,使得安土重迁长期被公认为国人的传统习性。

④基金活期定额投资具有相似临时储蓄的特性,能集腋成裘,平摊投资利息,降低局部风险。

⑤这些来稿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

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

有的却不

忍卒读,难以入目。

⑥新一届政府倡导节约之风,严禁官员大吃大喝。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转变作风仍存在虚与委

蛇的现象,阻碍了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

A、①②⑤B、①③⑤C、③④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

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B.曾因研究青蒿素取得巨大成就、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对我们很熟悉的屠呦呦,于2017

年1月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女性科学家。

C.警方提醒,市民如果捡到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