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966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逐字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是的,这些小数的确和整数不同,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数字叫做小数。

3.45、0.85、2.60、36.6、1.2、1.5叫做小数)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小数,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请各小组内每人轮流练习,看看哪一个小组用时最短,正确率最高。

有趣的练习结束了,看来每组的同学都很积极,都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棒!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自己总结,写到自己的练习本上,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都很认真地总结这一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并和同桌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安排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之后,因为它与前面两部分关系比较密切,所以教材把它们编排在一起,是知识的延伸与扩展。

教材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和计算公式,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讨,自己得出结论,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

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

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里仍然要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但是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

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引导为主。

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研究基础,可以用同样的推理方法得出梯形面积的公式。

但在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用割补法推导公式,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用拼摆两个相同的梯形的方法来推倒公式,在此基础上再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这样在掌握知识的基础,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充足的空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

转化"

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是普通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我们之前学过了一些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些联系,比如三角形?

哪位同学来说看看。

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然后概括:

a、三角形面积是和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b、两个完全一样(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2.猜想:

(1)请你猜一猜,这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哪部分有关系?

(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关系)

这里可以根据学生的'

回答,命名如:

如XXX猜想。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一、引导学生得出梯形面积和其他图形面积的关系

(1)之前我们通过拼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得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2)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也利用我们手中的这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来拼看看,是否会拼出我们会算的图形。

(3)学生拼组梯形活动(约3分钟)

二、让学生上台展示。

同时老师将准备好的相应类型的梯形按照学生所说贴在黑板上。

三、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后面标注"

能计算"

和"

暂不能计算"

四、在"

的图形组合中,你发现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这种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五、

(1)标出梯形的"

上底"

"

下底"

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为什么要除以2?

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

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S=(a+b)h÷

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

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

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A、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

2+梯形下底×

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

b、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

高+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2)×

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

2+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因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C、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以上的3种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适当展开,但只要点到为止)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

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

做一做"

3、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老师也有收获,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老师看到你们获得了新知,老师心里就获得了快乐。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一页。

练习本:

P90的第3题

操作题;

P91页的第7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巧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并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出:

同一本书,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

由此引入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实际应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3张正方形纸,这3张正方形纸的边长分别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还有3张面积大约是4平方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的纸片。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面积。

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在小组内用准备好的学具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

联系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直接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提出测量要求。

(1)测量前,先小组讨论要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为测量单位(每组只能选两种),并说明理由,再用选择的测量单位进行测量。

(2)统计选择结果。

(由各小组组长汇报选择作为测量单位的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统计)

师小结:

选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主要有两点原因:

①正方形能密铺;

②操作简单方便。

2.汇报测量结果。

(1)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提出问题:

同一本书,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汇报)

(3)总结:

测量同一个图形,要想测量出一致的数值结果,需要统一测量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明确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cm2)。

(2)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3)体会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有多大。

①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与粉笔盒正面比一比,体会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②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③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

④操作:

用手臂围出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

(4名同学合作用手臂围一个正方形,教师用米尺量一量围出的正方形的边长是不是1米)

小结:

计量稍大图形的面积一般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或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dm2);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m2)。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3个面积单位,应用面积单位我们就能准确地测量和计算面积了。

先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实际验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实际大小,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

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

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

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

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

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

(媒体播放)

2、设疑:

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

(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

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

(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

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

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结: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评价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

(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

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评价。

三、交流评价,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