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69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docx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西安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具有选择透过性

B.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2上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3中

D.叶绿体具有双层膜

2.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C.叶绿体的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脂双层

3.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吸入的O2的体积与放出CO2体积比为1:

2,这是因为

A.有1/4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4.科研小组将某植物置于温度适宜、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并计算出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如图所示),假定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速率,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

B.m值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

C.a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CO2浓度是限制c点变化的主要外界因素

5.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H2O2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

B.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

C.20—80分钟,40℃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

D.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

6.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7.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中有关物质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可表示酶量增加前后,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甲中虚线、实线可表示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C.图乙能用来表示酶活性与温度、PH的关系

D.图乙能用来表示生成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8.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9.下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10.如下图表示pH、温度与反应物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酶的最适pH为8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pH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pH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11.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

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

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②。

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B.曲线②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

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D.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12.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13.如图是某小组在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因变量是温度

B.100℃时H2O2剩余量最少,说明高温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0℃时H2O2几乎没有分解,说明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D.75℃时H2O2酶的活性高于50℃时H2O2酶的活性

14.下列关于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B.光反应产生的产物都用于C3的还原

C.暗反应能为光反应提供ADP

D.温度主要影响的是暗反应中酶的活性

15.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

C.甲图的a、b、c、d四种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16.下图是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色素带①②都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

B.色素带①②变窄的原因可能是未加碳酸钙

C.纸层析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于95%乙醇

D.色素带③④中的色素只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7.图是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都能合成ATPB.过程①③可以不同时进行

C.过程①④产生的[H]不是同一物质D.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H还来自于水

18.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0)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1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ATP提供能量

B.人体细胞中的酶不可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得

C.生物体内的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D.外界温度由0℃升高到37℃的过程中,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

20.如图两曲线分别表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C02的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当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分别为al、bl,两植物有机物合成速率分别为a2、b2,结果是

A.al=bl;a2>b2B.al=bl;a2<b2

C.al>bl;a2>b2D.al<bl;a2=b2

21.下列对细胞的有氧呼吸场所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D.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2.某同学设计并开展了一项有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探究活动,具体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四组叶片均经过24h“暗处理”

B.该实验只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C.NaOH处理目的是去除锥形瓶中CO2

D.锡箔纸处理组叶片无淀粉产生

2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中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单体相同

C.组成酶的基本单位之间都是通过肽键连接的

D.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组成成分

24.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水果保鲜

零上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C

乳酸菌制作酸奶

通气

促进乳酸菌的有氧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有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A.AB.BC.CD.D

25.下图甲是H20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02分解产生的02量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时,乙图中的e点不变,d点右移

B.H202量增加时,乙图中的e点上升,d点左移

C.最适温度下,pH=c时,乙图中e点的值为0

D.最适温度下,pH=a时,乙图中e点下移,d点左移

二、多选题

2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不同,产生CO2的场所也不同

B.新疆瓜果一般更甜的主要原因是新疆的土地更肥沃

C.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加ATP、NADH和CO2后,可以完成暗反应

D.密闭玻璃容器中降低CO2供应,植物光反应不受影响,但暗反应速率降低

27.将密闭玻璃罩内的一植株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B.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细胞内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④

C.图甲中的B点和图乙中的b点,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①

D.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此时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状态对应图丙中的④

28.在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情况下,叶肉细胞内C3、C5、ATP短期内含量应分别是:

()

A.C3含量升高B.C3含量降低

C.C5含量升高D.ATP含量升高

29.科研小组利用云南松幼苗、三七幼苗进行温室沙培,测定两植物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假设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七的呼吸速率小于云南松

B.云南松比三七更适宜在弱光环境下生长

C.与D点相比,B点时云南松C3的消耗速率较低

D.D点表示三七和云南松的叶绿体产生的O2量相等

30.生物体中多种结构或物质存在螺旋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多肽链组成相同,但盘曲方式不同的蛋白质功能不一定相同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三、非选择题

3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

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储存在细胞中。

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段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庆是全国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由图2可知:

要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在光的总能量相同的情况下,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光作为照明灯、______________色的塑料薄膜作为大棚。

当光的波长由550nm转为650nm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3)秋天叶片变黄,有人推测可能与温度降低,叶绿素被破坏有关,请问叶片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上。

(4)某科学小组从植物细胞中提取了完整的有活性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分别加入1号和2号试管中。

1号试管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宜浓度的CO2的缓冲溶液,并给予充足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______(填是否有气泡产生)。

32.下图是真核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图中②表示有氧呼吸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③、④表示的细胞呼吸类型都是_________,人体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与图中数字_______所示过程有关。

分别经过②、③、④代表的过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产生的ATP最多的序号是__________

(4)大棚内栽种农作物要适时通风,有利于叶肉细胞获得充足的__________,从而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

33.如图是表示猕猴桃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④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除发生在A过程外,还发生在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过程。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

(4)要提取和分离猕猴桃中的色素,可以用_________法。

实验中,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____,可以保护色素,防止叶绿素降解。

34.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作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加Fe3+相比,单位时间内加萝卜提取液产生的氧气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相同时间内H2O2的剩余量,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使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酶制剂的保存,一般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填“低温”、“高温”或“最适温度”)、pH为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酶活性。

35.黑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被子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淡水中,适合室内水体绿化。

下图为某兴趣小组以黑藻为实验材料设计的部分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黑藻细胞结构区别于蓝藻细胞的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___。

(2)实验2的结果为该小组使用黑藻小叶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绘制的模式图。

小组在做实验时,使用了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滴加了一滴红墨水按正常步骤操作,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①和②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时,发现细胞没有复原,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3)实验3中的甲装置是兴趣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而设计,广口瓶中加入的是CO2缓冲液;乙图是学生根据有色液滴移动距离而绘制的曲线。

实验过程中,兴趣小组该如何控制光照强度___________;乙图中的B点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___;有同学指出该实验设计有不足之处,请帮他们改正: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详解】

1为叶绿体的外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2为基粒,由类囊体薄膜堆叠而成,其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B正确;3为叶绿体基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组成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叶绿体具有双层膜,D正确。

【点睛】

识记和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类囊体堆叠成基粒,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内膜凹陷形成嵴,因此二者增加膜面积的方式不同,A错误;

B、叶绿体中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其性状既受自身DNA的控制又受核DNA的控制,C错误;

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利用时穿过的膜层数最少,只需穿过2层线粒体膜和2层叶绿体膜,共4层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D。

【点睛】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计算即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葡萄糖之比为6:

1,无氧呼吸时则为2:

1,据此解答。

【详解】

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化学反应式,设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摩尔,则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为6X摩尔,产生二氧化碳为6X摩尔,设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摩尔,则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2Y摩尔,根据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比为1︰2,可得(6X+2Y):

6X=2:

1,解得X:

Y=1:

3,因此有1/4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3/4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曲线甲、乙分别表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产生量。

m是在光照强度为0即黑暗条件下测得的实际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

光照强度小于b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0,即呼吸速率>光合速率;b点表示光补偿点,c点表示光饱和点。

【详解】

A、据图可知,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A正确;

B、乙曲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m表示呼吸速率,测定呼吸作用速率时需要在黑暗环境中测定,B正确;

C、a点时CO2的释放量>0,因此呼吸速率>光合速率,C错误;

D、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浓度逐渐降低。

c点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由于温度适宜,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二氧化碳浓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图及图文转化的能力。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考查实验的变量、结果分析等基本试验方法和技能,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

该实验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所以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是温度、时间,A正确.

从图中可知25℃时酶的活性最高,但由于没有出现峰值,所以不能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

20—80分钟,45℃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C错误.

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不同,D错误.

【点睛】

对照实验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底物浓度直接影响反应速率。

6.B

解析:

B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A正确;酶催化能力的实现不需要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pH即可表现出催化能力,B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D正确。

7.A

解析:

A

【解析】

图甲虚线反应速率增加,但是最终平衡点不变,因此可表示酶量增加前后,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A正确;图甲中虚线、实线可表示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B错误;酶活性与温度、PH的关系大致上都是先增加后降低,C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应该越来越少,而产物应该越来越多,因此图乙能用来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错误。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③是CO2固定,X是三碳化合物,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Y是丙酮酸,A正确;

B、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均产生[H],B正确;

C、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C3还原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

D、图中过程均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C。

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

【详解】

A、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A错误;

B、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不显著,因此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错误;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变,C错误;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曲线可知,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详解】

A、虽然图中能够看出当PH为8时,酶的活性最高,但PH在7到9之间没有反应出来,故不能说明该酶的最适PH为8,A错误;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来,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始终在M值,C正确;

D、在M值之前,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一直在升高,在M值之后,酶的活性随pH值从6升高到8在下降,选项中没有标明是哪个阶段的温度值,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曲线①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A正确;曲线②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B选项而言是将该酶在35℃保存,然后在80℃下测定该酶活性,B错误;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60℃~70℃,C正确;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D正确。

考点:

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图中自变量有:

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

Ⅰ、Ⅱ对照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Ⅱ、Ⅲ对照,自变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

曲线Ⅱ和Ⅲ的自变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故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不同,A正确;曲线Ⅰ、Ⅱ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进而造成了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的不同,B正确;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光照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