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733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3文档格式.doc

3.运用区域熔炼方法可以(D)

A.使材料的成分更均匀B.可以消除晶体中的微观缺陷

C.可以消除晶体中的宏观缺陷D.可以提高金属的纯度

4.能进行攀移的位错可能是(B)。

A.肖克利位错 B.弗兰克位错C.螺型全位错D.前三者都不是

5.欲通过形变和再结晶方法获得细晶粒组织,应避免:

(A)

A.在临界形变量进行塑性变形加工B.大变形量

C.较长的退火时间D.较高的退火温度

6.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C)。

A.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

B.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

C.理论结晶温度总是高于实际结晶温度;

D.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关系.

7.相互作用参数Ω的物理意义是:

(A)

A.Ω>

0表示固溶体内原子偏聚B.Ω>

0表示固溶体内原子短程有序

C.Ω>

0表示固溶体内原子完全无序D.Ω<

0表示固溶体内原子偏聚

8.单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值与(C)有关。

A.外力相对于滑移系的取向 B.拉伸时的屈服应力

C.晶体的类型和纯度 D.拉伸时的应力大小

9.fcc晶体中存在一刃型全位错,其伯氏矢量为,滑移面为(111),则位错线方向平行于(B)。

A.[111]B.C.[100]D.[110]

10.冷变形使金属中产生大量的空位、位错等晶体缺陷,对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过程而言,这些缺陷的存在将导致:

(D)

A.阻碍原子的移动,减慢扩散过程

B.对扩散过程无影响

C.有时会加速扩散,有时会减弱扩散

D.加速原子的扩散过程

11.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D)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C.能量守衡D.过冷度

12.下列有关固体扩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存在浓度梯度

B.空位扩散是指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从一个间隙跳到另一个间隙

C.晶界上点着畸变交大,因而原子迁移阻力较大,所以比晶内的扩散系数要小

D.成分均匀的材料中也存在着扩散

13.纯金属均匀形核时,D

A.当过冷度很小时,原子可动性低,相变驱动力低,因此,形核率低;

B.当过冷度很小时,原子可动性高,相变驱动力高,因此,形核率低;

C.当过冷度很小时,原子可动性低,相变驱动力高,因此,形核率低;

D.当过冷度很小时,原子可动性高,相变驱动力低,因此,形核率低;

14.在三元系中出现两相平衡时,若要计算两相的百分数,则:

(B)

A.在垂直截面上运用杠杆定理计算B.在水平截面上运用杠杆定理计算

C.在投影面上运用杠杆定理计算D.在水平截面上运用重心法则计算

5.金属镁的单晶体处于软取向时塑变量可达100%-200%,但其多晶体的塑性很差,其主要原因是:

(C)

A.镁多晶体的晶粒通常较粗大B.镁多晶体通常存在裂纹

C.镁滑移系通常较少D.因为镁是BCC结构,所以脆性大

16.层错和不完全位错之间的关系是:

A.层错和不完全位错交替出现

B.层错和不完全位错能量相同

C.层错能越高,不完全位错伯氏矢量的模越小

D.不完全位错总是出现在层错和完整晶体的交界处

17.凝固时不能有效降低晶粒尺寸的是以下那种方法?

(B)

A.加入形核剂B.减小液相的过冷度C.对液相进行搅拌

18.菲克第一定律表述了稳态扩散的特征,即浓度不随(B)变化。

A.距离B.时间C.温度D.压力

19.立方晶体中(110)和(211)面同属于(D)晶带。

A.[110]B.[100]C.[211]D.

20.在A-B二元固溶体中,当A-B对的能量小于A-A和B-B对的平均能量,该固溶体最易形成为(B)固溶体

A.无序B.有序C.偏聚态D.间隙

三、简答题(20分)

1.试述孪生和滑移的异同,比较它们在塑性过程中的作用。

(10分)

答:

相同点:

a.宏观上,都是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剪切变形;

(1分)

b.微观上,都是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形式,是晶体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另一部分的移动过程;

(1分)

c.不改变晶体结构。

(1分)

不同点:

a.晶体中的取向

滑移:

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位向相同。

孪生:

已孪生部分和为孪生部分的位向不同,且两者之间具有特定的位向关系。

(1分)

b.位移的量

沿滑移方向上原子间距的整倍数,且在一个滑移面上的总位移较大。

原子的位移小于孪生方向的原子间距,一般为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1/n。

c.变形方式

不均匀切变孪生:

均匀切变(1分)

d.对塑性变形的贡献

对塑性变形的贡献很大,即总变形量大。

对晶体塑性变形有限,即总变形量小。

(1分)

e.变形应力

有确定的临界分应力。

所需临界分切应力一般高于滑移所需的临界分切应力。

(1分)

f.变形条件

一般情况先发生滑移变形

当滑移变形难以进行时,或晶体对称性很低、变形温度较低、加载速率较高时。

(1分)

g.变形机制

全位错运动的结果。

孪生:

不全位错运动的结果。

(1分)

2.分析位错的增值机制。

(5分)

2.答:

若某滑移面上有一段刃位错AB,它的两端被位错网节点钉住不能运动。

(1分)现沿位错b方向加切应力,使位错沿滑移面向前滑移运动,形成一闭合的位错环和位错环内的一小段弯曲位错线。

(2分)只要外加应力继续作用,位错环便继续向外扩张,同时环内的弯曲位错在线张力作用下又被拉直,恢复到原始状态,并重复以前的运动,络绎不绝地产生新的位错环,从而造成位错的增殖,并使晶体产生可观的滑移量。

(2分)

3.请简述回复的机制及其驱动力。

低温机制:

空位的消失(1分)

中温机制:

对应位错的滑移(重排、消失)(1分)

高温机制:

对应多边化(位错的滑移+攀移)(1分)

驱动力:

冷变形过程中的存储能(主要是点阵畸变能)。

(2分)

四、计算题(30分,每题10分)

1、氧化镁(MgO)具有NaCl型结构,即具有O2-离子的面心立方结构。

问:

(1)若其离子半径=0.066nm,=0.140nm,则其原子堆积密度为多少?

(2)如果/=0.41,则原子堆积密度是否改变?

2.Al-Cu合金相图如图所示,设分配系数K和液相线斜率均为常数,试求:

(1)ω(Cu)=1%固溶体进行缓慢的正常凝固,当凝固分数为50%时所凝固出的固体成分;

(2)经过一次区域熔化后在x=5处的固体成分,取熔区宽度l=0.5;

(3)测得铸件的凝固速率R=3×

10-4cm/s,温度梯度G=30℃/cm,扩散系数3×

10-5cm/s时,合金凝固时能保持平面界面的最大含铜量。

3.有一合金试样其晶界能为0.5J/m2,在退火前原始晶粒直径为2.16×

10-3cm,屈服强度为108MPa。

对该合金在700℃退火2小时后其屈服强度降低为82MPa。

在退火过程中保温1小时时测得该合金放出热量为0.021J/cm3,继续保温1小时测得该合金又放出热量0.014J/cm3。

求如果该合金只在700℃保温1小时后的屈服强度。

(已知合金单位体积内界面面积Sv与晶粒直径d之间的关系为Sv=2/d,且放出的热量完全由于晶粒长大、晶界总面积减少所致。

《材料科学基础》试卷Ⅲ答案

五、计算题(30分,每题10分)

(1)点阵常数(3分)

堆积密度(3分)

(2)堆积密度会改变,因为Pf与两异号离子半径的比值有关。

(4分)

答案:

根据已知条件,由相图解得:

k0=

(1分)

(1)由正常凝固方程:

,等式两边同除合金密度ρ,得

(3分)

(2)由区域熔炼方程得

(3分)

(3)保持平直界面的临界条件为

(3分)

设原始晶粒直径为d0,退火1小时的晶粒直径d1,退火两小时的晶粒半径为d2。

退火两小时:

①(2分)

d0=2.16×

10-3cm,Q=0.021+0.014=0.035J/cm3,γ=0.5J/m2

求得d2=8.9×

10-3cm(1分)

由σ=σ0+kd-1/2(2分)

可得108=σ0+2.16×

10-3·

k②82=σ0+8.9×

k③(1分)

由②③联立方程组求解得σ0=55.62MPa,k=2.39(1分)

退火1小时,由①得d2=3.95×

10-3cm(1分)

代入σ=σ0+kd-1/2,得到σ=96.65MPa(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