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934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

6、预压紧工件后,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工件的校正,若工艺未作出规定时,可按下列方法校正工件:

6.1、当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到成品尺寸,且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装配时也不再调整或刮研时,可以按定位基面到加工面技术要求的1/3值校正,最后加工完成后应保证图纸中的技术要求。

6.2、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以后尚需加工或刮研,则按该加工面下道工序余量的1/3值校正,加工后要按此检验。

6.3、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到成品尺寸,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且图纸、工艺卡片内对该加工面与定位面无任何要求时,加工后应达到通用技术标准。

7、按工艺要求进行压紧,如工艺上无要求,零件压紧时注意压紧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并允许自加各种辅助支承,以增强刚性。

压紧前与压紧后都要测量,防止变形和磕碰。

8、凡加工面末到成品尺寸而工艺卡片又未规定工序的粗糙度时,粗车、粗铣、粗刨、粗镗和粗插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6.3(△4),磨削前的各种表面粗糙Z应为Rd3.2(△5),粗磨时外围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0.8(△7),平面、轴、孔互为Ral.6(△6);

刮研前的加工面应为Ra3.2~Ral.6(△5~△6)。

9、当工艺未规定时,工件的首件检验应该在自由状态下进行,不得压紧在起具上。

换刀后的首件也应首检。

10、对连续加工的工序或工步,为避免最后成批报废,操作者应分工序及工步进行自检,必要时可提请检验员配合检验。

11、倒角与倒棱、沉割槽时都应按余量加大或加深,保证加工完成后达到图纸要求和国家标准。

12、图纸或工艺中未规定的棱边处一律倒钝,且一般情况下应在加工有关面时进行。

车内外螺纹时口端都要倒成和螺距的大小及牙形角一样的成形角,零件倒毛刺应由操作者在本工序完成。

13、工件在各工序加工后应由操作者保持清洁,达到无屑、无水、无脏物,并在适当的工位器具上摆放整齐,经过研磨后的精密配合面必须清净研磨剂,不立即进行下道工序加工的工件,加工面应采取防锈措施。

14、用磁力台吸住加工的各种工件,在加工后应进行退磁。

15、工件各加工面除图纸及工艺规定的尺寸公差外,均应按未注尺寸公差制造(包括形状和位置公差)。

16、工作前应首先检查机床各部位是否正常,机床应空转5—10分钟,然后使转数逐渐升高,以消除传动部分的间隙,并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

对于磨床磨头应点动和快速行程4—5次,工作台应以最大行程往返10~20次。

17、操作者不得私自拆掉机床的任何部分,在保险装置和安全罩壳拆下的情况下,禁开车工作。

18、机床开动时,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合理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19、用作精密加工的机床,严禁强力切削或进行粗加工,一般机床应按规定动作操作,杜绝野蛮操作。

20、严格遵守机床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加工范围,不允许超规格、超负荷使用机床。

21、使用砂轮机应仔细检查砂轮有无裂纹,身体或头部应偏离砂轮。

磨削时用力不要过大,以防砂轮破裂。

挡板间隙应经常调整,以免发生事故。

加工情况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22、工作地点应保持清洁,工件坯料应摆放整齐。

23、交接班时,必须把本班的机床、工、夹、量、刀具的使用及加工情况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24、交班前必须把机床擦拭干净,润滑处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25、每班工作前应检查工件定位是否变动,装夹是否紧固。

26、操作者应对工件数量负责,按签收数量交检,不得私自找料代替或遗失。

27、工艺要求编号配套入库的工件,如丝杆副、花键副、蜗轮副等,须进行编号成对入库、成对周转和成对摆放。

皮带机焊接作业过程指导书

1、概况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皮带机制作及钢结构焊接施工。

2、作业进度要求

配合安装进度。

3、作业准备工作及条件

3.1参加施工作业人员的资格及要求

3.1.1凡施焊焊工,应按《焊工技术考核规程》DL/T679-1999的规定,经过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方可参加焊接工作。

3.1.2焊工应有良好的工艺作风,严格按照给定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技术措施进行施焊。

并认真实行质量自检。

3.1.3参加作业的焊工施焊前必须认真熟悉本作业指导书,凡遇与本作业指导书要求不符时,焊工应拒绝施焊。

当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报告有关人员,不得自行处理。

3.1.4合格焊工不得担任超越其合格项目的焊接工作。

3.2施工作业环境要求

3.2.1焊接场所允许最低环境温度如下:

-20℃

3.2.2每个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文明施工,焊条头不得随意乱扔,随时装入回收桶内。

3.2.3施工处有足够的施工照明。

3.3准备及要求

3.3.1要有作业指导书。

3.3.2焊接材料:

焊条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焊条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焊条使用前应清除表层及端面油、锈、及杂物,露出金属光泽。

3.3.3焊口局部间隙过大时,应设法修整到规定尺寸,严禁在间隙内加填塞物。

3.3.4焊接组装时应将待焊工件垫置牢固,以防止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变形和附加应力。

3.4作业所需工器具

序号

 

 

名 

1

直流电焊机

4

工具袋

2

扁/尖铲

3

电焊面罩

4.作业程序、方法及内容

4.1程序及流程

焊前准备→焊前检查(合格)→对口(合格)→点固→检查(合格)→焊接→清渣自检(合格)

4.2过程停工待检点说明及关键工序控制

4.2.1焊前检查及施焊过程中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焊接。

4.2.2所有焊接部件应做倒随时粘点随时焊接,并及时清渣自检,以便及时补焊。

4.3方法

4.3.1所有焊口全部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

4.3.2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焊缝符合设计要求,外表工艺美观。

4.3.3要求焊缝饱满,粘点牢固。

4.3.4接头处一定焊透,保证严密不漏。

4.3.5严禁在被焊工件表面引燃电弧,试验电流或随意焊接临时支撑物。

4.4记录及签证

焊工自检记录。

5作业活动中职责分工和权限

5.1全体施工人员、技术负责人要尽职尽责。

5.2技术员负责作业指导书的工作。

技术员负责质量跟踪、检查及验收工作。

5.3作业人员负责具体施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6作业项目合格及优良标准

6.1外观检查

一般钢结构自检100%,工地10%,质检部门5%;

6.2质量标准(见附表)

7安全文明施工技术措施及要求

7.1进入施工现场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扎好安全带。

7.2脚手架搭设应牢固可靠。

7.3闭合电焊机刀闸应戴干燥手套,身体侧对刀闸及开关。

7.4一、二次线严禁裸露,发现裸露应请专业人员停电处理。

7.5电焊机出现故障时,应在停电状态下检修。

7.6高空作业时,严禁乱扔工器具及焊条,焊条头应回收。

7.7施焊过程中应注意做好防护,预防烫伤事故发生。

单位:

mm

验评项目

检验指标及要求

性质

质量标准

检查

方法

器具

检验指标

检验要求

合格

优良

焊接接头表面质量

焊缝成型

主要

焊缝过渡圆滑,接头良好

目测

焊缝尺寸

符合设计要求

目测,焊缝检测尺

咬边

h≤0.5

∑I≤0.1L

5

裂纹

3-5倍放大镜目测

6

弧坑

7

气孔

8

夹渣

注:

1)h-缺陷深度;

L-焊缝长度;

∑I-缺陷总长。

2)指手工电弧焊或埋弧焊。

滚筒作业指导书

一、概述

带式输送机上的每个滚筒都根据所受力的大小进行滚筒设计,滚筒筒皮的有效厚度主要由强度决定。

筒体能承受胶带的张力,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满足最大许用合张力和最大许用扭矩要求,并且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

轴承孔径在80-100mm的滚筒称为轻型滚筒,这种滚筒的轴与轮毂为单键联接的单幅板焊接筒体结构;

轴承孔径在120-180mm的滚筒称为中型滚筒,这种滚筒的轴与轮毂为涨套联接;

轴承孔径在200-260mm的滚筒称为重型滚筒,这种滚筒的轴与轮毂为涨套联接,筒体为铸焊结构。

所有滚筒轴承座均选用防尘油杯以利于润滑。

对于采用轮毂与轴的联接(涨套联接),轴与轮毂的配合采用紧配合,在改向滚筒中,结构全部采用无键连接,这样加强了轴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滚筒的整体强度。

同时,滚筒轴的设计采用阶梯式结构,就是说轮毂与轴之间采用了阻挡台阶,完全杜绝了滚筒体与轴相对滑动的可能性。

二、滚筒的质量保证措施

对于受力复杂、载荷大、用于重型工矿的滚筒,均采用铸焊结构,涨套联接。

与国内传统的滚筒相比,这类滚筒主要有以下特点:

(1)滚筒结构参数先进、合理,用计算机控制程序计算轴径、筒皮、轮幅幅板形状及间距,以及环行焊缝的位置设置在应力最小,循环次数最少处等等。

(2)采用对称等同焊接技术,使应力集中减小至最小。

(3)滚筒轮毂与轴之间采用涨套联接,解决了键连接应力集中问题及轴向双键槽制造、安装的工艺困难,切能实现整体焖火消除焊接应力。

(4)滚筒周向和纵向焊缝经无损探伤,轮毂的铸造质量经磁粉或超声波检验。

(5)滚筒铸胶后的外圆径向跳动量小于1mm。

(6)所有滚筒出厂前静平衡试验,达到G40精度。

三、工艺

滚筒组焊采用先对装后焊的技术,即先将钢板卷制成筒,尔后将接盘与芯轴组合体放入,经校正调试后进行纵向和环形焊缝焊接,然后去芯轴,退火消除内应力,镗孔,与轴组装,车外圆,这种方法对中性好,壁厚差小,静平衡易保证。

滚筒焊接采用埋弧自动焊。

四、在质量控制方

在滚筒轴的设计中,我们是按刚度条件一轴的挠度:

传动滚筒组L/3000改向滚筒L/2500的要求设计,在用强度条件进行校核,同时复核轮毂处轴的转角。

滚筒轴为锻件并经无损探伤,其许用扭矩及许用合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筒皮、接盘材质要进行化验,轴的材质要取样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轴、筒体的纵向和环形焊缝要进行超声波探伤。

滚筒组装后均要进行静平衡试验。

五、主要性能参数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a)、外圆跳动胶面滚筒Ф≤800mm时≤1.0mmΦ﹥800mm时≤1.2mm

(b)、壁厚差b=6-10mm时≤1.3mmb=12-28mm时﹤1.8mm

(c)、阻力系数f≤0.018

(d)、滚筒静平衡精度等级达到G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