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69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工中级 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docx

社工中级实务复习资料记住必过

第一章通用过程模式

1.“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就构成了通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人:

增能,环境:

培育好的环境,人与环境的互动:

人适应环境。

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

社会工作者为了评估和解决人的问题:

必须了解人在每个发展阶段的需要和资源,同时也要了解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如何认定和满足这些需要,包括人们生活中的各个社会系统(人个、家庭、群体和社区),以及社会系统是如何推动或阻碍人们保持与获得健康、幸福的理论和知识。

4.社会系统理论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社会系统论重视分析社会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

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与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的形态和性质。

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问题所持的观点:

一、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即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

其问题的产生是内部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采取“社会病理”模式,既考虑对象外在环境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情况,也考虑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以及人们所处环境与社会制度的限制或不公平。

二、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层面,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三、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

四、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

5.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人在情境中”的观点一脉相承。

栖息地是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存空间是指人在社会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滋养性环境能够在适当的时刻和方式下提供必要的资源、安全和支持,以增进社区成员的认知、社会及情绪发展。

如果人面对生活压力又缺乏社会支持,便会出现严重沮丧,甚至产生偏差行为,这种环境是不友善环境。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否则无法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

适应良好与病态、偏差等问题无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成功交流,适应不良指的是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

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人类的发展公式是D=F(P。

E)即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函数,主张个人的发展是主动的、有目的和目标的,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及选择。

6.生态系统工作切入点:

1)微观系统指个人在亲密情境下的人际关系活动形态与角色扮演,它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系统。

2)中观指小群体,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社会群体。

一是中间系统,两个以上的系统间发生关联,二是外在系统即两个以上的关联系统发生关联。

3)宏观系统包括组织、机构、社区和文化。

7.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使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

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社会工作将焦点放在:

一是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二是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三是先移除环境对人和群体的阻碍,四是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们需求的响应和营养成分的提供。

8.生态系统理论下工作实务的任务,生态系统理论说明,个人或家庭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单纯是个体内在原因,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环境资源的不足与障碍,是多种因素互动而形成的。

一、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二、环境的品质,三、生活中的问题。

社会工作实务干预的目标在于:

一要增强个人和群体的能力,二要聚集于加强或建立社会支持。

通过对环境进行干预,从而增进人与环境的调和度。

社会工作的功能就在于增进个人、家庭、群体的需要与环境中的支持资源的两相调和度,同时兼具直接服务和宏观干预两个层次的专业功能。

直接服务重在通过环境工作提升个人应对环境压力的能力,满足发展的需要。

间接服务是在社区、组织及政策倡导等层面发挥专业功能。

9.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优势视角的宗旨是:

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才,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都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优势视角的优点在于它有分析、探索和发展服务对象自身的优势和能力,也在于它为服务对象培养那些能够解决他们问题的环境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及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

社会工作的角色是帮助对象自我增能。

优势视角认为:

个人和社区的优势是可以再生的、可以发展和可以扩展的资源。

优势视角强调:

1)每个人小组家庭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

2)创伤疾病可能是伤害,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3)个人和小组家庭潜能是无限的,4)社工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更好提供服务。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优势视角将增能建立在五个理念之上:

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对象能力的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对象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

社工的角色不是为他人增能还是帮助人们自我增能,社工要避免以一种父爱主义的姿态与服务对象沟通。

优势视角提供另外一种态度:

个人和社区的优势是可以再生、可以发展和可以扩展的资源。

10.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人和群体、组织以及社区的需要和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有内部原因,也有其外在的诱因。

11.内外影响力范式试图解释为什么对相同的处境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行为,协助社会性工作者理出其中的头绪。

基本假设是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即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等各种力量的交互作用导致的行为。

12.生命周期理论观点,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

13.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要素:

个人或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1)非正式系统:

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

非正式系统资源能够提供物资与精神的帮助,情感支持,建议、信息,或直接提供具体服务和资源,如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临时性帮助,如借与钱财。

(2)正式资源系统:

一种是群团组织,如工作单位、各专来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

另一种是社会性资源,如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

14.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

必须启发与促进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运用综合方法。

三、工作过程阶段化。

四、工作任务阶段化。

五、整合的价值观。

15.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他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服务对象的改变媒介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还包括其他的助人者,即改变媒介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目标系统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第二章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1.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佑、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

(一)

2.接案是指社工开始与服务对象接触时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包含了社会工作者如何与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3.社工的任务是:

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建立专业关系,决定是否服务,订立初步合约。

对于非自愿的对象,社工要消除他们对机构和社工的不信任感,并引导他们接受服务。

4.接案的资料准备:

负责按案的工作者在面见服务对象之前要做好接案的资料准备工作。

1)、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2)、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

3)、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4)、走访社区。

5.面谈的主要任务,P27要了解

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通过向服务对象主动介绍自己,向他们说明协助的目的,主要介绍机构的目标、功能,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者受助的看法等,打消对象的戒心和防卫,消除其疑虑,使他们顺利进入受助者的角色。

2)沟通。

内容包括:

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机构的功能,以及社工对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包括“事实性”和“治疗性”沟通。

3)倾听。

倾听的技巧:

1.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即身体上和内心态度上传达对对象的专注。

2.面谈中的倾听不仅是为了了解情况,也是为了建立专业关系,鼓励对方更加开放自己。

3.倾听不仅要听还要有参与,与服务对象互动,并给予适应的回应。

6.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

1)、有一个双方共识的目标。

2)、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架构,即有时间的限制。

3)、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中心。

4)、在关系中,社工握专门知识、伦理和专门技巧。

5)、这种关系是控制性的,即掌握工作的大方向。

7.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

1、同感,投入到他们的感受和所关心的事情中。

2、诚恳,要始终保持诚恳、开放的真实的态度3、温暖与尊重4、积极主动。

8.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一、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三、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四、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五、社会文化因素。

(“差序格局”来区分远近亲疏,首先是接受自家人帮助,其次才是他人)。

六、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9.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遇到紧急情况时,就要跳过其他阶段直接进入介入程序。

如自杀、性暴力问题,对离家出走的孩子要及时安置在儿童保护中心,发现被虐待危险的要提早进行预防。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无能力的通常是向机构督导报告,由其安排人选继续提供服务。

3)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尊重对象的意向,先易后难。

4)保证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所提供的服务是服务对象所需要的。

(二)

10.预估是为了帮助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详细信息和资料,从而能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他们,并且能够对他们所表现出的“问题”给予解释。

这个工作过程就是助人过程中的预估阶段的工作。

11.预估的目的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2、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12.预估的特点:

1、持续性,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

3、行动取向。

4、有可识别的步骤。

5、渗透了专业判断。

6、有局限。

13.预估的原则1、个别化原则2、合作原则3、避免片面4、避免简单归因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14.预估阶段收集资料的方法:

1)询问。

包括会谈、角色扮演和问卷。

2)咨询。

向有关专业人士咨询意见。

3)观察。

通过实地观察,以增加对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加对问题的真实感受。

4)家访。

5)利用已有资料。

15.预估报告的结构:

第一部分:

资料和事实。

主要是对问题的呈现,包括问题的时间及涉及的人和系统,以及服务对象和问题的背景:

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学业、就业历史等。

第二部分:

专业判断。

内容:

对资料的理解;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对形成问题原因的分析,对问题原因的理解和解释;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改变的益处。

(三)

16.计划是获得了对服务对象问题、需要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资料及对这些方面的问题的基本判断后。

社会工作者需要设计指导介入行动的整体计划来帮助服务对象。

17.制定目标的要求:

1、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2、目标要可测量。

3、目标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4、应说明完成目标的时间。

5、目标应与机构功能保持一致。

18.通用过程模式关注对象包括以下几种:

个人、家庭、小组群体、组织、社区。

19.制订服务计划原则:

一、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二、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即案主自决。

三、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四、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五、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20、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

目的是宏观,目标是阶段性的。

(二)构建行动计划,1)选择介入系统。

2)选择行为内容。

社会工作介入行动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行动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1、危机介入。

2、资源整合。

3、经济援助。

4、安置服务。

5、专业咨询。

P60

21.服务协议的过程从接案时就已经开始。

(四)

22.介入是实际执行服务计划,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行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社会工作者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内在动机、潜能,并与他们一道寻找资源解决问题。

23.介入特点:

介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干预是介入的核心,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二、个别化。

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五、瞄准服务目标。

六、考虑经济效益。

24.直接介入的策略:

(一)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和现有的外部资源,以达到改变的目标。

(二)进行危机介入:

危机是由于个人生活中的压力或突发事件使个人原有的满意状况有所改变,导致出现不平衡,或者失去稳定的一种状态。

危机是正常的,而不是病态的。

危机介入的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

帮助服务对象采取处理危机的行动,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并恢复其社会功能。

危机介入应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

介入的策略(要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造成服务对象生活危机的事件有:

担当新角色、增加新责任、改变已有的生活方式或生命发展过程的转变等。

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支持与协助有:

保护、接纳、提供希望与鼓励及教育与指导。

25.危机介入的技巧:

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

2、帮助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以防精神崩溃(输入希望)。

3、介入目标要现实。

4、担任教导角色。

调解行动:

是指社工帮助对象与环境中的系统一起找到利益共同点、从而带来改变的介入策略。

(五)

26.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27.过程评估是对工作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

28.基线测量方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

29.差别影响评分首先由服务对象对介入影响进行自我陈述,报告自己有哪些变化,然后分析区分出哪些是介入本身带来的变化,哪些是其他因素带来的变化。

(六)

30.结案是介入计划已成完成,介入目标已经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已得到解决,或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31.结案的类型或条件:

1、目标实现的结案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32.巩固已有改变一些方法:

1、回顾工作过程2、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3、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

33.结案反映的处理方法:

1、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识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

提醒其学会自立,给予心理支持。

4、社工要估计一些可能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发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

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对象分享各自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的需要P771、生存的需要u包括生命存在的需要和社会存在的需要2、发展的需要u一是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良好的亲子关系,二是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满足其求知欲。

三是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有安全的娱乐场所,为儿童形成良好的娱乐休闲态度方式手行为提供教导和培养。

3、受保护的需要,免受虐待、忽视和剥削。

包括身体虐待,情感和性虐待等伤害,免被忽视,有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的忽视,免受儿童剥削。

4、社会化需要,包括一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二是促使儿童的自我观念发展,三是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好个人与他人、学校社会待方面的关系。

4、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儿童的问题:

儿童生存的问题1.新生儿健康问题;2.儿童营养问题;3.儿童户籍问题

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1.贫困的问题;2.家庭监护的问题;3.受教育的问题

儿童保护的问题1.儿童遗弃的问题;2.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3.儿童被性侵的问题;4.儿童被忽视的问题;5.儿童被拐卖的问题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1.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个别化咨询辅导、休闲娱乐)2.补充性儿童福利服务(亲子能力不足)(经济补助、托育、育儿咨询、技能培训)3.替代性儿童福利服务(亲职不当和缺失)(收养、寄养、机构养育)4.儿童保护服务(遭到伤害)(虐待、忽视、剥削、暴力伤害)

四、儿童社会工作的层面1.微观:

根据儿童个体需要开展的个案辅导工作2.中观:

针对儿童家庭或有相同问题同伴开展的小组工作3.宏观:

针对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社会工作、政策改变

五、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u儿童中心的原则u服务个别化的原则u儿童发展的原则u儿童参与的原则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u1.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的理念和知识(母婴保健、婴儿早期喂养、幼儿早教、亲职教育)u2.提供家庭支持服务(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u3.开展儿童支持服务(儿童问题辅导、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u1.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u2.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亲职教育、课后服务“四点半课堂”)

(三)救助和保护儿童u1.儿童收养服务(送养儿童信息发布、收养家庭招募、收养家庭评估、收养家庭培训、送养儿童与收养家庭适配、办理收养手续、送养儿童进入收养家庭、收养后跟踪回访、评估结案)u2.家庭寄养服务(寄养家庭招募、帅选合格家庭、评估申请合格家庭、寄养家庭培训、儿童与寄养家庭适配、跟踪和评估、寄养家庭服务结案)u3.机构养育服务(创造家庭氛围)

第三节儿童社会工的作主要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个案辅导

1.传统辅导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

2.游戏辅导模式:

发挥游戏的治疗性力量

(1)游戏辅导形式与类型——无导向游戏辅导(自由玩耍)——导向型游戏辅导(人物创造和编故事)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团体辅导1.类型——儿童发展性团体辅导——儿童治疗性团体辅导2.学校辅导课程(P96-97)——儿童团体辅导在校园中的一种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3.离异家庭儿童团体辅导(P98)——干预离异家庭儿童的方式之

团体辅导对离异家庭儿童的优势在于:

同龄人更愿意与同龄人交流,团体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成员对父母离异现象有更加全面和现实的了解,成员对团体的忠诚有助于提高成员应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表现在一让参与其中的成员直观地了解到父母离异不是自己一个人独特的经历,周围还有人经历着和自己一样的困难和挑战,从而迅速形成团体认同,缓解对环境的压力感。

二是离异家庭儿童通常都有情绪异常的问题,由于他们有相同的经历,较为容易接纳彼此,并有机会发泄负面情绪,最终恢复平和。

三是离异家庭儿童常常挣扎的问题就是无控制感,而团体辅导活动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能够帮助成员体验和恢复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

(三)“儿童友好社区”的标志u儿童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u有条件让儿童与同伴玩耍;u保护儿童免受伤害u有干净的水和卫生环境;u提供教育、医疗和紧急庇护;u参与家庭、社区生活;u社区在发展中发挥儿童的作用

2.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u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u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u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u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的需要

u接纳自己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期望u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u追求个体情绪的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以及他人u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u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u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u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u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u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二)n青少年的问题(2015修订)

u贫困问题u亲子关系问题u心理健康问题u厌学问题u网瘾问题婚恋问题u犯罪问题u社会参与问题

(三)工作原则u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u接纳与关爱青少年u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u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大修P114-119

1.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思想引导u习惯养成u职业指导u婚恋服务u社交指导

2.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u困难帮扶u权益保护u法律服务u心理疏导

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u正面联系u临界预防(重视早期典型行为)u行为矫治u社会观护

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

(一)n老年人的需要u健康维护u经济保障u就业休闲u社会参与u婚姻家庭u居家安全u身后事宜安排u一条龙照顾

(二)老年人面临的问题u疾病与医疗问题u家庭照顾问题u宜居环境问题u代际隔阂问题u社会隔离问题

(三)n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u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u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u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治疗、康复、预防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咨询、事务管理

2、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1、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P1392、消除产生情绪的因素:

改变认知,帮助适应3、注意老年人对待介入的态度:

对认知和情绪问题有偏见,抵触,情绪困扰躯体化

3、精神问题的解决:

1、珍惜生活2、找到往事意义,构建生命的意义3、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4、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5、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1、老年伴侣工作2、家庭体系的工作3、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4、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的方面的工作

5、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