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粒机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000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粒机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切粒机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切粒机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粒机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切粒机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a:

26:

{i:

0;s:

6963:

"@#@一、问题分析@#@1、题目@#@如图所示为一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设已知各构件尺寸为:

@#@,,,原动件1的方位角和等角速度。

@#@试用矩阵法求该机构中各从动件的方位角、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E点的位移、速度和家速度的运动线图。

@#@@#@2、解答@#@解:

@#@先建立一直角坐标系,并标出各杆矢量及方位角。

@#@其中共有四个未知量、、及。

@#@为求解需建立两个封闭矢量方程,为此需利用两个封闭图形ABCA及CDEGC,由此可得,@#@ (1-1)@#@写成投影方程为:

@#@@#@ (1-2)@#@解上面方程组,即可求得、、及四个位置参数,其中。

@#@@#@将上列各式对时间取一次、二次导数,并写成矩阵形式,即可得以下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式。

@#@@#@速度方程式:

@#@ (1-3)@#@机构从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

@#@@#@机构从动件的的速度列阵:

@#@@#@机构原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

@#@@#@:

@#@机构原动件的角速度@#@加速度方程式:

@#@@#@(1-4)@#@机构从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求导:

@#@@#@机构从动件的的加速度列阵:

@#@@#@机构原动件的位置参数矩阵求导:

@#@@#@二、Matlab编程思路@#@1、采用解析法画图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操作画图。

@#@@#@2、牛头刨床三维@#@3、程序框图@#@开始@#@定义变量@#@对已知参数赋值(q1=0时)@#@代值得出从动件位置参数矩阵A和原动件位置参数矩阵B@#@得到从动件位置参数矩阵A和原动件位置参数矩阵B对时间的导数:

@#@dA和dB@#@得到从动件速度列阵,并记录@#@得从动件加速度列阵,并记录@#@当θ1=θ1+10。

@#@重新对主动件赋值@#@三、程序及程序说明@#@clearall;@#@%清除缓存空间@#@w1=1;@#@%等角速度@#@l1=0.125;@#@@#@l3=0.6;@#@%构件中有注明@#@l6=0.275;@#@@#@l61=0.575;@#@%代表l6’@#@l4=0.15;@#@%图中有标出@#@form=1:

@#@3601@#@th1(m)=pi*(m-1)/1800;@#@@#@%根据已知公式,进行循环求解相关参数@#@th31(m)=atan((l6+l1*sin(th1(m)))/(l1*cos(th1(m))));@#@@#@ifth31(m)>@#@=0@#@th3(m)=th31(m);@#@@#@elseth3(m)=pi+th31(m);@#@@#@end;@#@@#@%根据已知公式及几何关系列计算方程@#@s3(m)=(l1*cos(th1(m)))/cos(th3(m));@#@@#@th4(m)=pi-asin((l61-l3*sin(th3(m)))/l4);@#@@#@t(m)=(l61-l3*sin(th3(m)))/l4;@#@@#@se(m)=l3*cos(th3(m))+l4*cos(th4(m));@#@@#@ifth1(m)==pi/2@#@th3(m)=pi/2;@#@@#@由于q1=pi/2或者q1=3pi/2是比较特殊,故提出计算@#@s3(m)=l1+l6;@#@@#@end@#@ifth1(m)==3*pi/2@#@th3(m)=pi/2;@#@@#@s3(m)=l6-l1;@#@@#@end@#@A1=[cos(th3(m)),-s3(m)*sin(th3(m)),0,0;@#@...@#@由1-3可得,计算s3’,w3,w4,ve@#@sin(th3(m)),s3(m)*cos(th3(m)),0,0;@#@...@#@0,-l3*sin(th3(m)),-l4*sin(th4(m)),-1;@#@...@#@0,l3*cos(th3(m)),l4*cos(th4(m)),0];@#@@#@B1=w1*[-l1*sin(th1(m));@#@l1*cos(th1(m));@#@0;@#@0];@#@@#@D1=A1\B1;@#@@#@E1(:

@#@,m)=D1;@#@@#@将上边计算结果保存到E1矩阵中@#@ds(m)=D1

(1);@#@@#@w3(m)=D1

(2);@#@@#@w4(m)=D1(3);@#@@#@ve(m)=D1(4);@#@@#@A2=[cos(th3(m)),-s3(m)*sin(th3(m)),0,0;@#@...@#@sin(th3(m)),s3(m)*cos(th3(m)),0,0;@#@...@#@根据1-4可得,求解s3’’,a3,a4,@#@ae@#@0,-l3*sin(th3(m)),-l4*sin(th4(m)),-1;@#@...@#@0,l3*cos(th3(m)),l4*cos(th4(m)),0];@#@@#@B2=-[-w3(m)*sin(th3(m)),(-ds(m)*sin(th3(m))-s3(m)*w3(m)*cos(th3(m))),0,0;@#@...@#@w3(m)*cos(th3(m)),(ds(m)*cos(th3(m))-s3(m)*w3(m)*sin(th3(m))),0,0;@#@...@#@0,-l3*w3(m)*cos(th3(m)),-l4*w4(m)*cos(th4(m)),0;@#@...@#@0,-l3*w3(m)*sin(th3(m)),-l4*w4(m)*sin(th4(m)),0]*[ds(m);@#@w3(m);@#@w4(m);@#@ve(m)];@#@@#@C2=w1*[-l1*w1*cos(th1(m));@#@-l1*w1*sin(th1(m));@#@0;@#@0];@#@@#@B=B2+C2;@#@@#@D2=A2\B;@#@@#@E2(:

@#@,m)=D2;@#@@#@dds(m)=D2

(1);@#@@#@将上面计算结果保存到E2矩阵中@#@a3(m)=D2

(2);@#@@#@a4(m)=D2(3);@#@@#@ae(m)=D2(4);@#@@#@end;@#@@#@o11=th1*180/pi;@#@@#@数据处理及角度弧度转化@#@y=[th3*180/pi;@#@@#@th4*180/pi];@#@@#@w=[w3;@#@w4];@#@@#@a=[a3;@#@a4];@#@@#@figure;@#@@#@subplot(221);@#@@#@h1=plotyy(o11,y,o11,se);@#@@#@绘制位置曲线@#@axisequal;@#@@#@title(‘位置曲线'@#@);@#@@#@xlabel('@#@\it\theta1'@#@);@#@@#@ylabel('@#@\it\theta3,\theta4,Se'@#@);@#@@#@d=legend('@#@\it\theta3'@#@,'@#@\it\theta4'@#@,'@#@\itSe'@#@);@#@@#@set(d,'@#@box'@#@,'@#@off'@#@);@#@@#@subplot(222);@#@@#@h2=plotyy(o11,w,o11,ve);@#@@#@绘制速度曲线@#@title('@#@速度曲线'@#@);@#@@#@xlabel('@#@\it\theta1'@#@);@#@@#@ylabel('@#@\it\omega3,\omega4,Ve'@#@);@#@@#@b=legend('@#@\it\omega3'@#@,'@#@\it\omega4'@#@,'@#@\itVe'@#@);@#@@#@set(b,'@#@box'@#@,'@#@off'@#@);@#@@#@subplot(212);@#@@#@h3=plotyy(o11,a,o11,ae);@#@@#@绘制加速度曲线@#@title('@#@加速度曲线'@#@);@#@@#@xlabel('@#@\it\theta1'@#@);@#@@#@ylabel('@#@\it\alpha3,\alpha4,\alphaE'@#@);@#@@#@c=legend('@#@\it\alpha3'@#@,'@#@\it\alpha4'@#@,'@#@\it\alphaE'@#@);@#@@#@set(c,'@#@box'@#@,'@#@off'@#@);@#@@#@F=[o11;@#@th3./pi*180;@#@th4./pi*180;@#@se;@#@w3;@#@w4;@#@ve;@#@a3;@#@a4;@#@ae]'@#@;@#@G=F(1:

@#@100:

@#@3601,:

@#@)@#@%计算结果输出@#@四、运行结果@#@1、位置曲线、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2、在同一个图中绘制位置曲线、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3、数据输出@#@@#@五、心得体会@#@通过本次作业,加深了我对解析法的理解,通过学习MATLAB编程,初步了解了其强大功能,在以后的一些学习中我会继续该软件的学习。

@#@@#@同时在做本次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软件刚学,对解析法的理解不够好,通过上网查阅、请教同学,最后完成本次任务。

@#@在做作业的时候不但学习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生活的道理。

@#@@#@总而言之,这次作业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有助于我以后的学习。

@#@@#@";i:

1;s:

5170:

"膨胀螺栓(胀锚螺栓)@#@  1.普通膨胀螺栓@#@ 

(1)性能、用途:

@#@膨胀螺栓由膨胀螺栓套管及螺栓两件组成,适用于在混凝土及砖砌体墙、地基上作锚固体。

@#@其受力性能见表48~49。

@#@@#@膨胀螺栓受力性能

(一)     表48@#@螺栓规格@#@(毫米)@#@钻孔尺寸(毫米)@#@受力性能(公斤)@#@直径@#@深度@#@允许拉力@#@允许剪力@#@M6@#@M8@#@M10@#@M12@#@M16@#@10.5@#@12.5@#@14.5@#@19@#@23@#@40@#@50@#@60@#@75@#@100@#@240@#@440@#@700@#@1030@#@1940@#@180@#@330@#@520@#@740@#@1440@#@注:

@#@表列数据系按铺固基体为标号大于150号混凝土。

@#@@#@膨胀螺栓受力性能

(二)         表49@#@螺栓规格@#@(毫米)@#@埋深@#@(毫米)@#@不同基(砌)体时的受力性能(公斤)@#@锚固在75#砖砌体上@#@锚固在150#混凝土上@#@拉力@#@剪力@#@拉力@#@剪力@#@允许值@#@极限值@#@允许值@#@极限值@#@允许值@#@极限值@#@允许值@#@极限值@#@M6×@#@55@#@M8×@#@70@#@M10×@#@85@#@M12×@#@105@#@M16×@#@140@#@35@#@45@#@55@#@65@#@90@#@100@#@225@#@390@#@440@#@500@#@305@#@675@#@1175@#@1325@#@1500@#@70@#@105@#@165@#@245@#@460@#@200@#@319@#@500@#@734@#@1380@#@245@#@540@#@940@#@1060@#@1250@#@610@#@1350@#@2350@#@2650@#@3100@#@80@#@150@#@235@#@345@#@650@#@200@#@375@#@588@#@863@#@1625@#@

(2)规格见图26、表50~51。

@#@@#@膨胀螺栓规格

(一)          表50@#@型号@#@规格@#@(毫米)@#@各部尺寸尺寸(毫米)@#@安装后尺寸@#@(毫米)@#@L@#@L1@#@φ@#@H@#@a@#@b@#@重量@#@(公斤/100件)@#@Ⅰ型@#@M6×@#@65@#@M6×@#@75@#@M6×@#@85@#@M8×@#@80@#@M8×@#@90@#@M8×@#@100@#@M10×@#@95@#@M10×@#@110@#@M10×@#@125@#@M12×@#@110@#@M12×@#@130@#@M12×@#@150@#@M16×@#@150@#@M16×@#@175@#@65@#@75@#@85@#@80@#@90@#@100@#@95@#@110@#@125@#@110@#@130@#@150@#@150@#@175@#@35@#@35@#@35@#@45@#@45@#@45@#@55@#@55@#@55@#@65@#@65@#@65@#@90@#@90@#@10@#@10@#@10@#@12@#@12@#@12@#@14@#@14@#@14@#@18@#@18@#@18@#@22@#@22@#@   @#@3@#@3@#@3@#@3@#@3@#@3@#@3@#@3@#@3@#@4@#@4@#@4@#@4@#@4@#@8@#@8@#@8@#@9@#@9@#@9@#@12@#@12@#@12@#@14.5@#@14.5@#@14.5@#@19@#@19@#@2.77@#@2.93@#@3.15@#@6.14@#@6.42@#@6.72@#@10@#@10.9@#@11.6@#@16.9@#@18.3@#@19.6@#@37.2@#@40.4@#@Ⅱ型@#@M10×@#@150@#@M10×@#@175@#@M10×@#@200@#@M12×@#@150@#@M12×@#@200@#@M12×@#@250@#@M16×@#@200@#@M16×@#@250@#@M16×@#@300@#@150@#@175@#@200@#@150@#@200@#@250@#@200@#@250@#@300@#@55@#@55@#@55@#@65@#@65@#@65@#@90@#@90@#@90@#@14@#@14@#@14@#@18@#@18@#@18@#@22@#@22@#@22@#@8@#@8@#@8@#@10@#@10@#@10@#@13@#@13@#@13@#@3@#@3@#@3@#@4@#@4@#@4@#@4@#@4@#@4@#@12@#@12@#@12@#@14.5@#@14.5@#@14.5@#@19@#@19@#@19@#@13@#@14.2@#@15.4@#@20@#@23.7@#@27.4@#@44@#@60.5@#@67@#@膨胀螺栓规格

(二)           表51@#@规格@#@(毫米)@#@埋深@#@(毫米)@#@钻孔直径@#@(毫米)@#@ @#@规格@#@(毫米)@#@埋深@#@(毫米)@#@钻孔直径@#@(毫米)@#@M5×@#@45@#@M6×@#@55@#@M8×@#@70@#@M10×@#@85@#@M12×@#@105@#@M14×@#@125@#@25@#@35@#@45@#@55@#@65@#@75@#@8@#@10@#@12@#@14@#@16@#@18@#@M16×@#@140@#@M18×@#@155@#@M20×@#@170@#@M22×@#@185@#@M24×@#@200@#@M27×@#@215@#@90@#@155@#@120@#@135@#@150@#@155@#@22@#@26@#@28@#@32@#@35@#@38@#@YG型膨胀螺栓的抗拉抗剪力设计值(混凝土构造手册)(锚固于≥C15混凝土中)@#@规格型号;@#@净截面(mm2);@#@抗拉力设计值(KN);@#@抗剪力设计值(KN)@#@YG1-M10;@#@42.2;@#@7.17;@#@4.94@#@YG1-M12;@#@64.6;@#@10.98;@#@7.56@#@YG1-M16;@#@123.6;@#@21.01;@#@14.46@#@YG1-M20;@#@201.2;@#@34.20;@#@23.54@#@YG2,3-M16;@#@144.1(201);@#@24.50;@#@16.86(23.52)@#@YG2,3-M20;@#@225.2(314);@#@38.28;@#@26.35(36.74)@#@YG3-M12;@#@76.3;@#@12.97;@#@8.93@#@YG3-M24;@#@324.3;@#@55.13;@#@37.94@#@YG3-M30;@#@518.9;@#@88.21;@#@60.71@#@YG3-M36;@#@759.5;@#@129.12;@#@88.86@#@注:

@#@@#@1.括号内为YG2型@#@2.锚固于C10混凝土中的膨胀螺栓,应按表中值再乘以0.75折减系数@#@3.主要承重结构、重要管道以及高速运转、承受冲击荷载和振动较大的设备应加大一级规格型号。

@#@@#@4.YG0型未列入。

@#@@#@用途:

@#@@#@YG1型:

@#@锚固承受静荷载的支承件,如安装电缆支架等;@#@@#@YG2型:

@#@锚固承受动荷载和受力较大的设备部件,如用作管道支架和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YG3型:

@#@锚固承受动荷载和受力较大的设备部件,如用作管道支架和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与YG2型的安装方式不同)分单胀管式和双胀管式@#@";i:

2;s:

18469:

"MPPL-RD-QD-020@#@1.目的@#@明确塑胶制品质量检验标准,促使生产单位按标准要求生产,有利于检验者对质量控制,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现代精密生产或后加工的所有塑胶制品;@#@所有外发生产或后加工的塑胶制品。

@#@@#@在进行部品检查时,使用本检查标准的顺序是:

@#@1。

@#@《作业检查指导书》,2。

@#@客户图画要求或其它书面文件要求,3。

@#@本通用标准。

@#@@#@@#@3.本标准术语解释@#@3.1Critical(致命缺陷,缩写:

@#@CR):

@#@@#@对使用和维护产品或对与此有关的人员可能造成危害或不安全状况的缺陷;@#@或损坏产品重要的、最终的基本功能的缺陷。

@#@包括一切令该零件不能使用和装配或外观缺陷导致客户拒绝使用之缺点。

@#@@#@3.2Major(重缺陷,缩写:

@#@Maj)@#@能引起失效或显著降低产品预期性能的缺陷。

@#@如:

@#@尺寸不符、严重变形、严重外伤、颜色错、装配后会影响功能之批峰、严重顶白、异色点大等。

@#@@#@3.3Minor(轻缺陷,缩写:

@#@Min)@#@不会显著降低产品的预期性能的缺陷,或偏离标准但只轻微影响产品有效使用或操作的缺陷。

@#@如:

@#@轻微划伤可抛光、易抹去之污渍、影响外观但能除去之批峰、不影响功能之缩水、混色点、轻微缩水等。

@#@@#@3.4A级表面(A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直接能看到的表面,如:

@#@视窗面,正常工作面等。

@#@@#@3.5B级表面(B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能直接看到的表面,如:

@#@后面、侧面等;@#@@#@3.6C级表面(C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很难或根本看不到的表面,如:

@#@底面、隐藏面等;@#@@#@3.7D级表面(D面;@#@通常是指内装件)@#@整个部件在组装成成品后看不见或只有在拆机维修时才能看见的表面。

@#@@#@@#@4.抽样检查标准@#@4.1IQC、QA外观抽样检查按MIL-STD-105E单次抽样计划(详细标准见附页)普通检验Ⅱ级检查水平:

@#@@#@Critical:

@#@0Major:

@#@0.4Minor:

@#@1.0@#@若Major或Minor其中之一项超出接受范围便拒收。

@#@@#@4.2抽检要求:

@#@@#@①抽检时每个生产日期及每个模号都要抽到且随机均匀抽取。

@#@@#@②抽检数量:

@#@1~4箱,每箱都要抽取;@#@5~12箱,抽取5箱;@#@13~20箱,抽取6箱;@#@@#@21~30箱,抽取9箱;@#@31~50箱,抽取15箱;@#@50箱以上,抽取20箱。

@#@@#@③抽箱方式:

@#@每1卡板的每1层至少抽取1箱,每箱至少在上、中、下均匀抽取样板且每个生产日期皆要抽检。

@#@@#@4.3IQC在检查来料时,每次抽取的样本量不能少于5PCS产品,如有1PCS不合格影响装配或功能则判断NG;@#@@#@4.4IPQC在抽样检查时,每2小时抽取不少于3啤进行外观检查;@#@每2小时抽取不少于2啤进行尺寸检查。

@#@@#@4.5功能测试试装检查@#@①IQC在检查来料时,批量少于(含等于)50000PCS,随机抽样5个计量单位进行试装判别;@#@批量大于50000PCS,样本数增至10个计量单位。

@#@@#@②IPQC在现场抽样检查时,每4小时抽取1啤进行嵌合试装,如发现1PCSNG时,即判定NG,每班每台机抽取1啤进行脆裂测试1次。

@#@@#@③IPQC、QA在批量检查时,至少选1啤与另1啤进行交叉试装,如有一次不合格,则判为不可接受。

@#@(如部品有装配要求时)@#@④各客户新型号部品初次量产出货前,其包装必须按“产品纸箱包装检验方法作业流程”(MPPL-WI-PE-016)要求进行产品跌落测试,以检验产品纸箱包装方法的可行性。

@#@@#@@#@5、目检的基本要求@#@1、检查员基本条件:

@#@正常裸眼(或纠正视力)单眼视力不小于1.0(无色盲)。

@#@@#@2、基本要求:

@#@@#@u检查距离:

@#@45±@#@10cm@#@u时间:

@#@3-8秒/检查面/遍。

@#@@#@u目测场地:

@#@无尘、不肮脏。

@#@@#@u光源:

@#@日光灯40W,800LUX以上,且距离被检产品为80±@#@20CM。

@#@@#@u检查角度:

@#@垂直光源正面90°@#@±@#@45°@#@。

@#@@#@u受检范围:

@#@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外观能看见处均需检查。

@#@@#@6、通用检查标准@#@特别说明:

@#@1)损坏产品重要的、最终的基本功能的缺陷总是判为不可接受.@#@2)以下标准和客户标准有相异时,最终判定以客户标准优先@#@3)如有限度样板,优先参照限度样板为准;@#@无限度样板,参照本标准@#@4)不知怎样判定时,应与相关人员商议(或召集会议)后判定.@#@符号说明:

@#@“D”表示深度,“L”表示长度,“S”表示面积,“W”表示宽度,“φ”表示直径,“H”表示高度,“△d”表示偏移量,“△E“表示色差。

@#@@#@6.1注塑@#@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J01@#@尺寸NG@#@Maj@#@不可接受@#@/@#@J02@#@披锋/毛边/毛丝/胶丝@#@Maj@#@/@#@H<@#@0.07mm@#@可接受@#@H<@#@0.15mm@#@可接受@#@H<@#@0.15mm@#@可接受@#@H<@#@0.15mm@#@可接受@#@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均不接受@#@J03@#@缩水@#@Maj@#@参照样板或限度样板@#@/@#@J04@#@流纹/皱纹/气纹@#@Maj@#@参照限度样板或在正常检验条件下看不见可接受@#@/@#@J05@#@水口影/光影/汽影@#@Maj@#@参照限度样板或在正常检验条件下看不见可接受@#@/@#@J06@#@变形(弯曲)@#@Maj@#@/@#@L<@#@50,<@#@0.15mm;@#@@#@50<@#@L<@#@200,<@#@0.3mm;@#@@#@200<@#@L<@#@400,<@#@0.5mm;@#@@#@L>@#@400,<@#@1.0mm@#@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如果产品图另有要求,以产品图纸为准@#@J07@#@黑点/混色/沙眼/污点/杂点/料花@#@Maj@#@程度@#@/@#@同、异色@#@φ≤0.3mm,直径10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3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5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不影响功能,可接受@#@产品”LOGO”5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透明件及有喷涂电镀印刷烫金等后工序的部品不适用此标准。

@#@@#@容许数量@#@/@#@同面可有2点@#@同面可有3点@#@/@#@/@#@J08@#@多胶/缺胶@#@Maj@#@/@#@不可接受@#@参照限度样板@#@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J09@#@破裂/崩损/折断/裂痕@#@Maj@#@不可接受@#@/@#@J10@#@花痕(划花/擦花/刮花/划痕)@#@Maj@#@程度@#@产品“LOGO”10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W≤0.08mm@#@L≤1.5mm@#@W≤0.10mm@#@L≤2mm@#@W≤0.2mm@#@L≤3mm@#@不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可以接受@#@有明显视觉缺陷或有明显手感的不可接受@#@容许数量@#@/@#@1@#@1@#@1@#@/@#@J11@#@顶高、拉高、拖高@#@Maj@#@/@#@不可接受@#@参照限度样板@#@参照限度样板@#@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J12@#@伤痕(拖伤/刮伤/碰伤/批伤/压伤)@#@点状@#@Maj@#@程度@#@/@#@不可接受@#@0.1mm2<@#@S<@#@0.3mm2@#@0.1mm2<@#@S<@#@0.3mm2@#@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有明显视觉缺陷或有明显手感的不可接受@#@容许数量@#@/@#@0@#@1@#@1@#@/@#@线状@#@程度@#@/@#@W≤0.08mm@#@L≤1.5mm@#@W≤0.10mm@#@L≤2mm@#@W≤0.2mm@#@L≤3mm@#@不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可以接受@#@容许数量@#@/@#@1@#@1@#@1@#@/@#@J13@#@色差@#@Maj@#@△E≤1.0,目视比对样板、限度样板或色板,无明显差异@#@/@#@J14@#@白化(发白/顶白/拉白/拖白)@#@Maj@#@程度@#@/@#@不接受@#@S≤0.1mm2@#@S≤0.2mm2@#@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允收数量@#@/@#@1@#@1@#@/@#@J15@#@纹面光泽不良@#@Maj@#@参照限度样板@#@/@#@J16@#@水口高/水口不平/水口穿孔@#@Min@#@水口位穿孔不接受@#@水口残余≤0.05mm、@#@水口位残余≤0.1mm@#@水口位残余≤0.2mm@#@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J17@#@污渍、油渍、模脏@#@Maj@#@/@#@不接受@#@不接受@#@可擦试之且不影响装配与使用之污渍可允收@#@/@#@J18@#@夹水纹/熔接痕@#@Maj@#@/@#@W>@#@0.15mm@#@L≥2.5mm@#@不可接受@#@W>@#@0.2mm@#@L≥3.5mm@#@不可接受@#@W>@#@0.2mm@#@L≥3.5mm@#@不可接受@#@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参照限度样板或有明显手感时不可接受@#@J19@#@透光性不良(镜片)@#@Maj@#@不接受@#@/@#@J20@#@混料@#@Maj@#@不接受@#@/@#@J21@#@气泡@#@Maj@#@/@#@不接受@#@不影响功能,可接受@#@/@#@J22@#@烧焦、烧白@#@Maj@#@不接受@#@/@#@J23@#@麻点/凹痕/模痕印/模渍@#@Maj@#@程度@#@/@#@同、异色@#@φ≤0.3mm,直径10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3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5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不影响功能,可接受@#@产品”LOGO”@#@5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有明显手感时不可接受@#@允收数量@#@/@#@同面可有2点@#@同面可有3点@#@/@#@/@#@J30@#@结构不符@#@Maj@#@不接受@#@/@#@J40@#@功能不符@#@Maj@#@不接受@#@/@#@6.2喷油@#@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S01@#@飞油@#@Min@#@参照限度样板@#@/@#@/@#@/@#@/@#@/@#@S02@#@尘点/尘丝@#@Maj@#@程度@#@/@#@同、异色@#@φ≤0.3mm,直径10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3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5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不影响功能,可接受@#@产品”LOGO”@#@5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容许数量@#@/@#@同面可有2点@#@同面可有3点@#@/@#@/@#@S03@#@少油@#@Min@#@目视颜色无明显差异可接受@#@/@#@S04@#@积油/哑色@#@Min@#@参照限度样板@#@/@#@S05@#@烧焦/掉漆@#@Maj@#@不接收@#@/@#@S06@#@砂纸印@#@Maj@#@正常条件下用不同检验角度观察均不太明显可接受@#@/@#@J13@#@色差@#@Min@#@△E≤1.0目视比对样板、限度样板或色板,无明显差异@#@/@#@S07@#@表面颜色光泽不良@#@Maj@#@不接受@#@/@#@6.3印刷(丝印、移印)@#@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Q01@#@走位@#@Min@#@L≤50MM,△d≤0.3mm;@#@@#@L>50MM,△d≤0.5mm@#@/@#@Q02@#@漏光/透底@#@Maj@#@不接受@#@/@#@Q03@#@印刷模糊/拉油/毛边/肥油@#@Maj@#@参照限度样板@#@/@#@Q04@#@混色@#@Maj@#@参照限度样板@#@/@#@Q05@#@漏印/错印@#@Maj@#@不接受@#@/@#@Q06@#@重影@#@Maj@#@L≤50MM,△d≤0.05mm;@#@@#@L>50MM,△d≤0.1mm@#@/@#@Q07@#@断字/断线/残缺/粗细不均@#@Maj@#@正常检验条件下,可清晰辩认字体且无歧义产生则OK@#@/@#@J10@#@花痕(划花/擦花/刮花/划痕)@#@Maj@#@不接受@#@/@#@J13@#@色差@#@Maj@#@目视比对样板或色卡无明显差异@#@/@#@6.4烫金@#@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H01@#@烫金不到边/残缺/粗细不均/模糊@#@Maj@#@不接受@#@/@#@H02@#@光影/重影@#@Maj@#@L≤50MM,△d≤0.2mm;@#@@#@L>50MM,△d≤0.3mm@#@/@#@H03@#@漏烫/错烫@#@Maj@#@不接受@#@/@#@H04@#@毛边/锯齿边@#@Maj@#@正常检验条件下,不明显则OK@#@/@#@J10@#@花痕(划花/擦花/刮花/划痕)@#@Maj@#@程度@#@产品“LOGO”10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W≤0.08mm@#@L≤1.5mm@#@W≤0.10mm@#@L≤2mm@#@W≤0.2mm@#@L≤3mm@#@不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可以接受@#@外观有明显视觉缺陷或有明显手感的不可接受@#@容许数量@#@1@#@1@#@1@#@/@#@J13@#@色差@#@Min@#@目视比对样板或色卡无明显差异@#@/@#@Q01@#@走位@#@Min@#@L≤50MM,△d≤0.3mm;@#@@#@L>50MM,△d≤0.5mm@#@/@#@S02@#@尘点/尘丝/凹点/起皱@#@Maj@#@程度@#@/@#@同、异色@#@φ≤0.3mm,直径10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3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5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不影响功能,可接受@#@产品”LOGO”@#@5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容许数量@#@/@#@同面可有2点@#@同面可有3点@#@/@#@/@#@6.5电镀@#@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E01@#@麻点/凹点/砂眼/起泡/波纹@#@Maj@#@程度@#@/@#@同、异色@#@φ≤0.3mm,直径10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3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同、异色@#@φ≤0.5mm,直径50mm的圆的范围1点@#@不影响功能,可接受@#@/@#@容许数量@#@/@#@同面可有2点@#@同面可有3点@#@/@#@/@#@E02@#@光泽不良//发黄/发朦(哑色)@#@Min@#@正常检验条件下与样板比对,不明显则OK@#@/@#@E04@#@电镀漏铜/漏镀(不到位)@#@Maj@#@不接受@#@/@#@E05@#@污渍/电镀液残余/@#@Maj@#@/@#@E06@#@电镀脱落@#@Min@#@/@#@J02@#@披锋/毛刺@#@Min@#@<@#@0.1mm且无锐角,可接受@#@/@#@J06@#@变形@#@Maj@#@不影响装配与功能,可接受@#@/@#@J10@#@花痕(划花/擦花/刮花/划痕)@#@Maj@#@程度@#@产品“LOGO”100mm以内与视窗部分不允许有@#@W≤0.08mm@#@L≤1.5mm@#@W≤0.10mm@#@L≤2mm@#@W≤0.2mm@#@L≤3mm@#@不影响装配与使用功能可以接受@#@外观有明显视觉缺陷或有明显手感的不可接受@#@容许数量@#@/@#@1@#@1@#@1@#@/@#@6.6装配@#@缺陷@#@编号@#@不良描述@#@不良@#@类别@#@接收标准说明@#@整个部品@#@A面@#@B面@#@C面@#@D面@#@备注@#@X06@#@断差@#@Min@#@顺段差≤0.2mm,逆段差不可有@#@/@#@X06@#@间隙@#@Min@#@≤0.15mm@#@/@#@7.性能检测(涂装/印刷/烫金/电镀)@#@序号@#@测试项目@#@现代@#@1@#@耐醇性测试@#@(酒精测试)@#@1)把测试用的抹布(8层)附着在R17的圆铁棒后再醮上工业用99.5%酒精0.5cc;@#@@#@2)把试件放在试验机工作台合适位置来回往复水平运动(来回12次/分钟),振幅25~50mm,1个来回算1回;@#@@#@3)按键类产品:

@#@20回/1000g±@#@50g,如发现试件表面无变色、脱色、剥落等即判OK;@#@@#@4)其它产品:

@#@10回/500g±@#@25g,如发现涂装油层掉落露素材底色或字迹模糊不清即判NG。

@#@@#@2@#@橡皮测试@#@1)用日本产MONO牌橡皮固定在测试机位上及固定压力块(1000g±@#@50g);@#@@#@2)把试件放在试验机工作台合适位置来回往复水平运动(来回20次/分钟),振幅25~50mm,1个来回算1回;@#@@#@3)按键类产品:

@#@测试1000回,如发现试件表面无变色、脱色、剥落等允收;@#@@#@4)其它产品:

@#@测试100回,如发现涂装油层掉落露素材底色或字迹模糊不清即判NG。

@#@@#@3@#@剥离强度测试@#@(划百格测试)@#@1)在试件测试符号/图案上用小刀界格100个1mm×@#@1mm小方格(电镀产品为25个2mm×@#@2mm的小方格,切入深度必须深入素材本体)@#@2)用透明胶纸充分贴附在小方格上,用大拇指肚轻平压2-3次;@#@@#@3)将胶纸沿45°@#@角即时拉起;@#@@#@4)重复②③动作3次,如发现有涂装层或印刷符号/图案掉落2格以上即判NG(电镀产品脱落1格为NG)@#@4@#@胶纸测试@#@1)用美国制造的Scotch600型透明3M胶纸充分贴附在部品表面,用大拇指肚轻平压2-3次;@#@@#@2)将胶纸沿90°@#@角即时拉起;@#@@#@3)重复①②动作3次,如发现有涂装层脱落露底或印刷符号/图案掉落影响识别时即判NG。

@#@@#@5@#@硬度测试@#@用三菱牌或中华牌硬度为2H的铅笔以5牛顿(500g)的压力划10mm的距离,划过之后看不到塑胶底材就OK。

@#@@#@6@#@脆裂测试@#@1)IPQC每班次对责任机台抽取1PC进行脆裂测试;@#@@#@2)主要对产品的柱位、骨位进行检查,用剪钳夹紧测试位,如果慢慢地均匀变化至白化,则判定OK;@#@若测试位变形异常(破裂、断裂等)则判定NG。

@#@@#@塑胶部品通用检查标准@#@8.附页:

@#@MIL-STD-105E单次抽样计划之检验标准(LEVERⅡ、SPECIAL4)@#@批量数@#@抽样数@#@0.25@#@0.40@#@0.65@#@1.00@#@1.50@#@2.50@#@4.00@#@6.50@#@10.00@#@尺寸@#@(S-4)@#@外观@#@(L-Ⅱ)@#@ACRE@#@ACRE@#@ACRE@#@ACRE@#@ACRE@#@ACRE@#@ACRE@#@ACRE@#@ACRE@#@2TO8@#@2@#@2@#@01@#@9TO15@#@2@#@3@#@01@#@16TO25@#@3@#@5@#@01@#@12@#@26TO50@#@5@#@8@#@01@#@12@#@23@#@51TO90@#@5@#@13@#@01@#@12@#@23@#@34@#@91TO150@#@8@#@20@#@01@#@12@#@23@#@34@#@56@#@151TO280@#@13@#@32@#@01@#@12@#@23@#@34@#@56@#@78@#@281TO500@#@13@#@50@#@01@#@12@#@23@#@34@#@56@#@78@#@1011@#@501TO1200@#@20@#@80@#@12@#@23@#@34@#@56@#@78@#@1011@#@1415@#@1201TO3200@#@32@#@125@#@12@#@23@#@34@#@56@#@78@#@1011@#@1415@#@2122@#@3201TO10000@#@32@#@200@#@12@#@23@#@34@#@56@#@78@#@1011@#@1415@#@2122@#@10001TO35000@#@50@#@315@#@23@#@34@#@56@#@78@#@1011@#@1415@#@2122@#@350001TO150000@#@80@#@500@#@34@#@56@#@78@#@1011@#@1415@#@2122@#@150001TO500000@#@80@#@800@#@56@#@78@#@1011@#@1415@#@2122@#@500001TOOver…@#@125@#@1250@#@78@#@1011@#@1415@#@2122@#@Over…@#@200@#@2000@#@1011@#@1415@#@2122@#@使用步骤:

@#@1)确定要抽样的产品的批量数和检查特性、AQL值。

@#@2)查产品批量数所在的行与AQL值所在的列交汇处之AC、RE值;@#@(AC=AcceptanceNumber合格判定个数;@#@RE=RejectionNumber不合格判定个数)。

@#@3)如不合格品数量小于RE值,该批产品判定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4)如果出现对应到箭头的情况,@#@则沿着箭头的方向读取箭头所指的第一个ACRE值,然后由此值回查对应的检查样本值,以新查到的样本值为准,同时,原查到的样本值作废。

@#@@#@第1页共12页@#@";i:

3;s:

6033:

"浅谈吸油烟机的工艺品质@#@吸油烟机(以下简称烟机)有两个主要卖点:

@#@一是外观,二是工艺。

@#@外观是设计出来的,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轮廓造型;@#@工艺是制造出来的,是走进后看到的一些细节。

@#@好看的外观加上良好的工艺品质,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一步。

@#@@#@众所周知,公司的烟机产品正在发生改变,一是材质上,不锈钢产品越来越多;@#@二是制造工艺上,全缝焊接也越来越常用。

@#@如何处理好这些焊缝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工艺品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显然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样的改变,对不锈钢产品的处理基本上是沿用了冷板产品的工艺思路和方法:

@#@即采用一切方法把各个零件焊接在一起,无论是手工点焊定位,还是手工补焊,甚至全部手工氩弧焊焊接。

@#@这样得到的焊缝不但焊瘤大,变色范围也大。

@#@后续的打磨工作只能扩大打磨范围,基本上没有小于1厘米的。

@#@这么宽的打磨范围必须再加一道拉丝处理。

@#@为了避免手工拉丝和原始磨砂纹路的差别,最后往往选择了整体拉丝处理,就好比冷板产品一样,最后一道喷涂或喷漆工序把之前所有的打磨痕迹覆盖起来了。

@#@但整体拉丝没有喷涂那样的功效,其负面影响列举如下:

@#@@#@1.手动拉丝后破坏了原始磨砂的那种细致均匀的纹路和光泽;@#@@#@2.不同的操作手法会带来不同的拉丝效果,有的能拉直并保持连续性,有的就不直,或者有波浪纹;@#@@#@3.在拉丝过程中可能会使零部件变形;@#@@#@4.拉丝处理后的粉尘附在上面,给后续的清洁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果选用防锈清洁剂清理,比如渡边水,则会在机身上流下包装胶袋的印迹,用户开箱后基本上清除不掉;@#@如果选用挥发性的清洁剂,则不能有效保护被破坏了的表面,会有生锈的可能。

@#@@#@最后得到的不锈钢产品看起来灰蒙蒙的,没有其本应有的金属光泽。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同一个卖场里当我们的产品同别的公司产品摆在一起时,差距就很明显了。

@#@无论是在各种展会,还是同客户交流沟通,都能明显感受到客户对我们公司不锈钢烟机表面质量提升的期望。

@#@@#@要提升我们公司烟机的工艺品质,工艺工程部是个不可或缺的部门,对制造企业来说,它与产品研发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产品研发部是围绕客户需求来设计产品,工艺工程部则是为产品服务的,解决生产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工艺问题,为实际生产提供操作指导文件和工装设备,其中指导文件包括了工序,设备,参数,要点,注意事项,每道工序的检测标准等内容;@#@工装设备包括夹具、定位器具、新购设备等装备。

@#@目前我们公司的现状是研发部门设计出来的新产品直接交给车间的班组去生产,由操作工人自己去发挥,省却了中间的工艺设计环节,所以除了自制件冲压工艺卡,没有其它的一些指导文件,比如说焊接工艺卡,打磨作业指导书、粘胶作业指导书等。

@#@所以尽管我们有先进的激光焊接设备,但焊出来的焊缝有各种缺陷,包括漏焊、焊穿、焊不满、焊偏、变色范围大等,最后手工补焊了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前面提到的大面积打磨和整体拉丝处理。

@#@前年给北美一个比较大的新客户开发出来的多款烟机,到现在生产多批次了,但是感觉每一个批次都做的很辛苦,很小心翼翼,但是依然有各种问题出现,没有达到客户的期望值。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这些新产品都缺乏消化导致的,没有找到正确的制造工艺和方法。

@#@@#@设计产品的研发部门在提升产品的工艺品质上也是可以有所贡献的,开发设计是源头,很大程度决定了产品的可制造性。

@#@产品设计的是否合理,在制造过程中是会得到检验的,但为时已晚,因为模具做好了,产品已经定型了,除非有重大问题,很少会推倒重来,于是只好将就着生产。

@#@也许我们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部门负责人的把关,以及设计评审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但这都是被动的,总有遗漏的地方。

@#@笔者以为编制设计规范来指导设计就可以有效规避一些问题。

@#@产品外观可以不同,但是一些结构细节是有共性的,可以在同一原则下设计,比如说焊缝接头该怎么设计,粘胶件的结构应该怎么设计等等。

@#@这些设计规范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经过实际生产总结出来的,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规范是公司的知识沉淀,是很宝贵的财产。

@#@作为设计人员个人来说,如果能做到设计前有方案,设计中有说明,实践中有验证,设计后有总结,那么也会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设计规范。

@#@@#@近期通过业务人员的努力,与一家大型连锁卖场谈妥了业务合作,等于拿到了多年期盼的主流市场入场券,单个型号的每批次订单量由非主流市场的一两百台增加到近千台,这充满挑战的机遇更增添了我们提升产品工艺品质的紧迫性。

@#@为此,笔者建议成立一个项目团队,着力解决不锈钢产品的焊接打磨工艺问题,重点是焊接,针对各种焊接缺陷找到解决办法,可以挑选某些产品作为突破口,做到焊接后不拉丝处理,获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在本文的结尾,笔者期望能通过这次产品工艺品质的提升活动,促进公司的转型升级,转型到更精细化生产。

@#@@#@@#@";i:

4;s:

14292:

"@#@起重机日常维护与保养@#@RoutineCareandMaintenanceofCrane@#@

(一)机构的润滑LubricationofMechanism@#@起重机设备润滑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起重机各机构的正常运转,同时与延长机件的寿命和促进安全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使用和维修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情况,按时用油枪通过各润滑点的油杯加油。

@#@@#@Thelubricationconditionofcraneequipmentdirectlyaffectsthenormaloperationofcranemechanismsandiscloselyrelatedtoextendingtheservicelifeofthemechanicsandpromotingsafetyinproduction.Therefore,theuseandmaintenancepersonnelmustcarryoutregularchecksonalllubricationpointsandfuelontimewithoilgunthroughoilcupsofthelubricationpoints.@#@1.起重设备各润滑点的分布@#@1.Distributionoflubricationpointsofhoistingequipment@#@①吊钩滑轮轴;@#@Hookpulleyspindle@#@②固定滑轮轴(小车架上);@#@Fixedpulleyspindle(onthedollyframe)@#@③钢丝绳;@#@Steelrope@#@④各减速器;@#@Reducers@#@⑤各齿轮联轴器;@#@Gearcouplings@#@⑥各轴承箱(包括车轮组、卷筒组);@#@Bearingboxes(includinggroupwheelandgroupreel)@#@⑦电动机轴承;@#@Motorbearing@#@⑧制动器各节点和轴栓;@#@Nodesandaxleboltsofbrake@#@⑨电缆导电中滑车的轴承;@#@Pulleybearingofelectriccable@#@⑩抓斗各铰点的轴。

@#@Shaftsofgrabhingejoints@#@2.润滑条件与润滑材料@#@2.Lubricatingconditionandmaterials@#@起重设备必须采用合适的润滑油脂,定期润滑和及时更换,润滑装置和各润滑点必须保持清洁。

@#@下表所列为各机构主要零部件润滑时间的一般规定和推荐用的润滑材料:

@#@@#@Appropriatelubricantgreasemustbeusedforhoistingequipment,whichshouldberegularlylubricatedandtimelyreplaced;@#@lubricationequipmentandthelubricationpointsmustbekeptclean.Thefollowingtableliststhegeneralregulationonlubricationintervaltimeofmajorcomponentsofvariousmechanismsandlubricatingmaterialsrecommendedtouse.@#@序号No.@#@易损零部件@#@Wearingparts@#@规则@#@Regulation@#@润滑条件@#@Lubricatingcondition@#@润滑材料@#@Lubricatingmaterials@#@1@#@钢丝绳@#@Steelrope@#@一般15~30天一次,根据实际使用中的润滑情况决定@#@Lubricatedonce15~30daysingeneral,accordingtolubricationconditionintheactualuse@#@①把润滑脂加热到80℃~100℃浸泡至饱和为宜@#@②不加热涂沫@#@①Heatlubricantgreaseto80℃~100℃,soakedtosaturation@#@②Linimentnotheated@#@①钢丝绳麻心脂(Q/SY1152-65)@#@②涂合成石墨钙基脂(SYB1405-65)或其它钢丝绳润滑脂@#@①Steelropehempcoregrease(Q/SY1152-65)@#@②graphitecalciumbasegrease(SYB1405-65)orothersteelropelubricantgrease@#@2@#@减速器@#@Reducers@#@使用初期每季换一次,以后可根据油的清洁情况半年~一年换一次@#@Replacedonceeveryquarterintheearlyuseperiodand6-12monthslateraccordingtothecleannessofoil@#@夏季@#@summer@#@用HL30齿轮油(SYB1103-62)@#@WithHL30gearoil(SYB1103-62)@#@冬季@#@(不低于-20℃)@#@Winter@#@(notlowerthan-20℃)@#@用HL20齿轮油(SYB1103-62)@#@WithHL20gearoil(SYB1103-62)@#@3@#@齿轮联轴器@#@Gearcouplings@#@每月一次@#@Onceamonth@#@①工作温度-20℃@#@~60℃@#@Servicetemperature-20℃~60℃@#@②高于50℃@#@Higherthan50℃@#@③低于-20℃@#@Lowerthan-20℃@#@①可采用以任何元素为基体的润滑脂,但不能混合使用。

@#@冬季宜用1.2号,夏季宜用3.4号。

@#@@#@Lubricantgreaseadoptinganyelementasthebasecanbeusedbutcannotbemixed.No.1.2ispreferredinwinterandNo.3.4insummer.@#@②用工业锂基润滑脂(QSY1110-65)冬季用1号,夏季用2号。

@#@@#@Industriallithiumbasegrease(QSY1110-65);@#@No.1forwinterandNo.2forsummer@#@③采用1、2号特种润滑脂(Q/SY1119-70)@#@No.1andNo.2speciallubricantgrease(Q/SY1119-70)@#@4@#@滚动轴承@#@Rollingbearing@#@3~6个月一次@#@Once3~6months@#@5@#@滑动轴承@#@Slidingbearing@#@酌情@#@Casebycase@#@6@#@卷筒内齿盘@#@Innerfluteddiscofreel@#@每大修时加满@#@Topupineveryheavymaintenance@#@7@#@电动机@#@Motor@#@年修或大修@#@Annualoverhaulorheavymaintenance@#@①一般电动机Generalmotor@#@②H级绝缘和湿热地带@#@H-gradeinsulationandhotandhumidzone@#@①复合铝基润滑脂(Q/SY1105-66)@#@Compoundaluminumbasegrease(Q/SY1105-66)@#@②3号锂基润滑脂@#@No.3lithiumbasegrease@#@注:

@#@表中所列Q/SY系列系辽宁省营口市润滑油脂厂厂标代号;@#@SYB系石油部部颁标准代号。

@#@@#@Note:

@#@thelistedQ/SYseriesistheblemcodeofLubricatingOilandGreaseFactoryinYingkouCity,LiaoningProvince;@#@SYBistheministerialstandardcodeofthePetroleumDepartment.@#@

(二)机构设备的维护和保养CareandMaintenanceofMechanicalEquipment@#@1.钢丝绳@#@1.Steelrope@#@①.报废标准:

@#@按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Discardstandard:

@#@accordingtotherelevantprovisionsinGB6067-85“HoistingMachinerySafetyRegulations”.@#@ 钢丝绳使用的安全程度由下列项目判定(见2.5.1~2.5.10款) @#@Thesecuritylevelofsteelropeisdeterminedbythefollowingitems(referto2.5.1~2.5.10)@#@a、断丝的性质和数量;@#@Natureandnumberoffilamentbreakage@#@b、绳端断丝;@#@Rope-endfilamentbreakage@#@c、断丝的局部聚集;@#@Partialaggregationoffilamentbreakage@#@d、断丝的增加率;@#@Increasingrateoffilamentbreakage@#@e、绳股断裂;@#@Strandbreakage@#@f、由于绳芯损坏而引起的绳径减小;@#@Reductionofropediametercausedbythedamageofropecore@#@g、弹性减小;@#@Reductionofelasticity@#@h、外部及内部磨损;@#@Externalandinternalwearandtear@#@i、外部及内部腐蚀;@#@Externalandinternalcorrosion@#@j、变形;@#@Deformation@#@k、由于热或电弧造成的损坏。

@#@Damagescausedbyheatorelectricarc@#@所有的均应考虑以上各项因素并遵循各自的标准。

@#@然而,钢丝绳的损坏往往是由各个因素综合积累造成的,这就应由主管主管判别并决定钢丝绳是报废还是继续使用。

@#@@#@Alltheabovefactorsshouldbetakenintoaccountandfollowtheirrespectivestandard.However,thedamageofsteelropeisoftencausedbytheaccumulationofvariousfactors,whichrequiresthesuperintendenttojudgeanddecidetodiscardorcontinuetousetherope.@#@在所有情况下,检验人员应弄清钢丝绳的损坏是否由机构上缺陷所造成,如果是这样,应建议在换新钢丝绳之前消除这缺陷。

@#@@#@Inallcases,inspectorsshouldascertainwhethertheropedamageiscausedbymechanismdefects;@#@ifso,itshouldberecommendedtoeliminatethedefectbeforereplacingtherope.@#@2.5.1绳端断丝Rope-endfilamentbreakage@#@当绳端或其附近出现断丝时,即使数量很少也表明该部位应力很高,可能是由于绳端安装不正确造成的,应查明损坏原因。

@#@如果绳长允许,应将断丝的部位切去重新合理安装。

@#@@#@Whenfilamentbreakageoccursattheropeendornearby,evenifthereisonlyasmallnumber,italsoindicatesthatthestressofthatpartisveryhigh,whichmaybebecauseoftheincorrectinstallationofropeend;@#@thecauseofdamageshouldbeidentified.Iftheropelengthallows,cutoutthesitewherefilamentbreakageoccursandconductareasonablere-installation.@#@2.5.2断丝的局部聚集Partialaggregationoffilamentbreakage@#@如果数年丝紧靠一直形成局部聚集,则钢丝绳应报废。

@#@如这种断丝聚集在小于6d的绳长范围内,或者集中在任一支绳股里,那么,即使断丝数比表列的数值少,钢丝绳也应予以报废。

@#@@#@Ifforyearsthefilamentsgatherformingpartialaggregation,theropeshouldbescrapped.Ifthefilamentbreakageaggregateswithinthescopeofropelengthlessthan6d,orconcentratesinanyonestrand,evenifthenumberofbrokenwiresislessthanthevaluelistedinthetable,thesteelropeshouldalsobescrapped.@#@2.5.3断丝的增加率Increasingrateoffilamentbreakage@#@在某些使用场合,疲劳是引起钢丝绳损坏的主要原因,断丝则是在使用一个时期以后才开始出现但断丝数逐渐增加,其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在此情况下,为了判定断丝的增加率,应仔细检验并记录断丝增加情况。

@#@判明这个“规律”可用来确定钢丝绳未来报废的日期。

@#@@#@Insomeuseoccasions,fatigueisthemainreasoncausingthedamageofsteelwirerope;@#@filamentbreakagebeginstooccurafteraperiodoftime,butthenumberofbrokenwiresgraduallyincreasesanditsintervaltimebecomesshorterandshorter.Inthiscase,inordertodeterminetheincreasingrateofbrokenwires,carefullyinspectandrecordtheincreaseofbrokenwires.Identifyingthis"@#@law"@#@canbeusedtodeterminethefuturescrappingdateofsteelrope.@#@2.5.4绳股断裂Strandbreakage@#@如果出现整根绳股的断裂,则钢丝绳应报废。

@#@@#@Ifthebreakageoccurstoawholestrand,thesteelropeshouldbescrapped.@#@2.5.5由于绳苡损坏而引起的绳么减小Reductionofropediametercausedbythedamageofropecore@#@当钢丝绳的纤维芯损坏或钢芯(或多层结构中的内部绳股)断裂而造成绳显著减小时,钢丝绳应报废。

@#@@#@Whenthefibercoreofsteelropeisdamagedorsteelcore(ortheinternalstrandinmulti-layerstructure)fracturesanditcausessignificantreductionofropediameter,theropeshouldbescrapped.@#@微小的损坏,特别是当所有各绳股中应力处于良好平衡时,用通常的检验方法可能是不明显的。

@#@然而这种情况会引起钢丝绳的强度大大降低。

@#@所以,有任何内部细微损坏的迹象时,均应对钢丝绳内部进行检验予以查明。

@#@一经证实损坏,则该钢丝绳就应报废。

@#@@#@Minordamage,especiallywhenthestressofallthestrandsisingoodbalance,maybeunobviouswiththeusualtestmethod.However,thismaygreatlyreducethestrengthofsteelwirerope.Therefore,whenthereareanysignsofinternalslightdamage,theinteriorofsteelropeshouldbeinspectedtomakeclearthesigns.Oncethedamageisproven,theropeshouldbediscarded.@#@2.5.6弹性减小Reductionofelasticity@#@在某范些情况下,钢丝绳的弹性会显著减小,若继续使用则是不安全的。

@#@@#@Insomecases,theelasticityofsteelropewillbesignificantlyreducedandcontinuedusewouldbeunsafe.@#@钢丝绳的弹性减小是较难发觉的,如检验人员有任何怀疑,则应征询钢丝绳专家的意见。

@#@然而弹性减小通常伴随下述现象:

@#@@#@Itisratherdifficulttofindthereductionofthewireropeelasticity;@#@ifinspectorshaveanydoubts,theyshouldconsulttheropeexpert.However,thereductionofelasticityisusuallyaccompaniedbythefollowingphenomenon:

@#@@#@a、绳径减小;@#@Reductionofropediameter@#@b、钢丝绳捻距伸长;@#@Prolongedlaylengthofsteelrope@#@c、由于各部分相互压紧,钢丝之间和绳股之间缺少空隙;@#@@#@Asvariouspartsarecompressedagainsteachother,thereislackofgapamongwiresandstrands.@#@d、绳股凹处出现细微的褐色粉末;@#@@#@Finebrownpowderappearsintheplaceofstrandcavity.@#@e、虽未发现断丝,但钢丝绳明显的不易弯曲和直径减小比起单纯是由于钢丝磨损而引起的也要快得多。

@#@这种情况会导致在动载作用下突然断裂,故应立即报废。

@#@@#@Althoughbrokenwiresarenotfound,theelasticityreductioncausedbyobviousdifficultyofbendinganddiameterreductionisquickerthanthatsimplycausedbywearandtearofwires.Thissituationwillresultinasuddenfractureunderdynamicload,sotheropeshouldbeimmediatelyscrapped.@#@2.5.7外部及内部磨损Externalandinternalwearandtear@#@产生磨损的两种情况:

@#@Thetwosituationcausingwearandtear:

@#@@#@a、内部磨损及压坑Internalwearandindentation@#@这种情况是由于绳内各个绳股和钢丝之间的摩擦引起的,特别是当钢丝绳经受弯曲时更是如此。

@#@@#@Thissituationisduetothefrictionamongstrandsandwiresintherope,especiallywhenthewireropeissubjecttobending.@#@b、外部磨损Externalwear@#@钢丝绳外层绳股的钢丝表面的磨损,是由于它的压力作用下与滑轮和卷筒的绳槽接触摩擦造成的。

@#@这种现象在吊载加速和减速运动时,钢丝绳与滑轮接触的部位特别明显,并表现为外部钢丝磨成平面状。

@#@@#@Thewearonthewiresurfaceoftheouterstrandsintheropeiscausedbythefrictioninthecontactwiththeropegrooveofpulleyandreelunderitspressure.Whenthesuspendedloadisaccelerationanddecelerationmovements,thisphenomenonisparticularlyevidentatthecontactareaofwireropeandpulleyanditisshownthattheexternalwiresarewornintoaplanar.@#@润滑不足,或不正确的润滑以及还存在灰尘和砂粒都会加剧磨损。

@#@@#@Lackoflubrication,improperlubrication,ortheexistenceofdustandgritwillacceleratethewear.@#@磨损使钢丝绳的断面积减小因而强度降低。

@#@当外层钢丝磨损达到其直径的40%时,钢丝绳应报废。

@#@@#@Thewearsreducethesectionalareaofsteelropeandthusreducethestrengthoftherope.Whenthewearofouterwirereaches40%ofitsdiameter,theropeshouldbescrapped.@#@当钢丝绳直径相对于公称直径减小7%或更多是,即使未发现断丝,该钢丝绳也应报废。

@#@@#@Whenthediameterofsteelropedecreasesby7%ormorecomparedtotheno";i:

5;s:

20533: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

@#@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学习中心(函授站):

@#@江阴@#@专业: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姓名:

@#@夏成@#@学号:

@#@CS051410248@#@指导教师:

@#@孙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5月@#@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第二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1@#@第三节家庭清扫机器人的关键技术..................................1@#@第四节论文主要完成工作.........................................2@#@第二章总体结构设计................................................3@#@第一节整体结构布局..............................................3@#@第二节驱动部分..................................................4@#@第三节吸尘部分..................................................6@#@第四节电源部分.................................................6@#@第五节路径规划算法..............................................6@#@第六节仿真结果..................................................8@#@第三章硬件控制部分设计............................................9@#@第一节AT89系列单片机简介........................................9@#@第二节外围电路..................................................9@#@结论..............................................................11@#@致谢..............................................................12@#@参考文献..........................................................13@#@@#@题目:

@#@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中文摘要@#@摘要:

@#@清扫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的一种,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和广泛使用服务机器人。

@#@如果清扫机器人的性价比足够高,那么清扫机器人的市场将会被看好。

@#@@#@本文介绍了清洁机器人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侧重研究了清洁机器人的避障控制系统。

@#@结合实验室实际条件,设计了机器人样机。

@#@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小车机械本体设计、控制理论的介绍、AT89C51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及检测电路设计、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和机器人避障性能测试试验。

@#@@#@通过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机器人样机能够实现自主避碰的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

@#@清洁机器人避障AT89C51单片机@#@Abstract@#@Cleaningrobotisonepartoftheservingrobot..Servingrobotisbeingresearchedanddevelopedinthecountriesallovertheworld,andwhichisbeingusedwidelyinthewestdevelopedcountries.@#@Iftherateofqualityandpriceofthecleaningrobotishighlyenough,themarketofthecleaningrobotwouldbeprospered.@#@Thepaperstudiestheapplicationsanddevelopmentsofcleaningrobotathomeandabroad,andresearchesthecontrolsystemofthecleaningrobotavoidingaobstaclemainly.@#@Themodelisdesignedundertheactualconditionofthelab.Themainworkofthepaperisasfollows.@#@Themechanicaldesignofcleaningrobot,thetheoryofthecontrolsystem,thedesignofcontrolsystemofhardwarecircuitandsoftwarebasedonAT89C51SCM,thedesignofinspectivecircuitandtheexperimentofperformanceofthecleaningrobotavoidingaobstacle.@#@Theresultoftheexperimentshowsthattherobotdesignedhasthefunctionsofavoidingaobstacle,soitfillsthedemandofthetask.@#@@#@KEYWORD:

@#@cleaningrobotavoidaobstacleAT89C51SCM.@#@绪论@#@第一章第一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清扫机器人将移动机器人技术和吸尘器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室内环境(地面)的半自动或全自动清洁,替代传统繁重的人工清洁工作,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重视。

@#@作为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一个特殊应用,从技术方面讲,智能化清扫机器人比较具体地体现了移动机器人的多项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从市场前景角度讲,清扫机器人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适用于家庭和公共场馆的室内清洁。

@#@因此,开发自主智能吸尘器既具有科研上的挑战性,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融合现代传感器以及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技术,本课题旨在开发一部价格便宜,全区域覆盖,能够充分满足家庭需求且方便适用的智能家庭清扫机器人。

@#@使它可以替代传统的家庭人工清扫方式,使家庭生活电气化、智能化,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二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由前面的设计家庭清洁机器人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在宽400高100的体积下如何设计和布置好清扫机构,行走机构,吸尘机构和储存垃圾机构。

@#@@#@路径方式的选择,以及如何用软件控制实现其避障功能。

@#@@#@第三节家庭清扫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家庭清洁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吸尘机器人系统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

@#@移动机构、感知系统、控制系统和吸尘系统。

@#@@#@移动机构是吸尘机器人的主体,决定了吸尘器的运动空间,一般采用轮式机构。

@#@@#@感知系统一般采用超声波测距仪、接触和接近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移动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清扫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清扫机器人的控制与工作环境往往是不确定的或多变的,因此必须兼顾安全可靠性、抗干扰性以及清洁度。

@#@用传感器探测环境、分析信号,以及通过适当的建模方法来理解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目前展较快、对清扫机器人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技术是:

@#@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路径规划技术、吸尘技术、电源技术等。

@#@@#@传感技术为了让吸尘机器人正常工作,必须对机器人位置、姿态、速度和系统内部状态进行监控,还要感知机器人所处工作环境的静态和动态信息,使得吸尘机器人相应的工作顺序和操作内容能自然地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第四节论文主要完成工作课题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清洁机器人结构设计,驱动电机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控制算法的研究,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及试验。

@#@@#@一.机械结构部分包括机器人构成方案选择、机器人本体机构设计和驱动电机的选择@#@二.避障系统控制方案包括机器人障碍检测系统、定位系统的确定和控制算法的选择@#@三.控制系统硬件部分包括AT89C51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电机驱动电路设计和传感器检测硬件电路设计@#@四.控制系统软件部分包括AT89C51单片机控制系统系统软件设计@#@第二章总体结构设计第一节整体结构布局@#@整个机器人的结构由车体,吸尘装置,传感部分,控制部分组成。

@#@@#@传感部分包括车身两侧的光电传感器和前面的碰板和光电开关组成的接触式传感器。

@#@@#@机器人前轮为随动轮,后轮采用差动式驱动,光电编码器装在前随动轮上,与随动轮同轴。

@#@@#@当发生碰撞时,碰板带动光开关移动产生信号变化。

@#@光电传感器对车体侧面进行探测,判断左右转弯是否可行。

@#@如结构简图2所示:

@#@@#@图2.1清扫机器人结构示意图@#@考虑到机构和控制的复杂性,本清扫机器人采用圆形车体,圆形车体的最大优点是运动灵活,控制简单,不会发生卡死的现象。

@#@@#@车体前端是一个碰板系统由一套机械装置和光电开关组成,用于检测运动前方的障碍物。

@#@@#@左右二个后轮独立驱动,每个轮子都有电机、光电传感器,各自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只接受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和反馈给控制系统运动信息。

@#@@#@中间镂空的部分是清扫系统,包括二个电机驱动的一个清扫装置和一个吸尘装置。

@#@@#@车体左右二侧装有二个光电传感器,用于对小车转弯可行性判断。

@#@@#@前轮的支撑部分是一个垂直方向可滑动杆,中间有弹簧做缓冲(运动的时候也有减震的作用)。

@#@@#@本机器人没有采用阵列式碰撞传感器。

@#@而是独立设计了一块碰板和光电开关组成,它可以检测到车体前方的一切障碍物,不存在任何盲点。

@#@@#@弧形的碰板通过2个连杆和车体铰接在一起,连杆和碰板连接的部分可以沿碰板外径方向滑动,@#@而和车体连接的部分可以旋转,碰板二端和光电开关相连,当碰撞引发碰板移动后,通过光电开关的变化把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

@#@@#@碰板可以把障碍物的位置分为3类:

@#@正前方,前方,右前方。

@#@通过2个光电开关的组合状态给出,如果2个光电开关的初始状态是0。

@#@@#@如表1所示。

@#@@#@表2.1碰撞检测对照表@#@整个清扫系统通过后方的圆孔和车体相铰接,可以作很小幅度的摆动,这样的设计将使机器人对地面的适应性有很大提高,整个清扫系统又可以分为清扫部分和吸尘部分,每部分各有1个电机提供动力,清扫部分在前端,由电机带动2个旋转方向不同的滚刷转动,从而把纸片等大块垃圾清扫进后面的灰尘箱。

@#@@#@后面的吸尘系统类似一个吸尘器,橡胶制成的吸尘端口与地面相接。

@#@这样双选择性的清扫比一般地单一清扫方式效果要好的多。

@#@@#@第二节驱动部分@#@驱动部分是由两个四相步进电机以及相应的驱动机构组成的。

@#@@#@步进电机带动两驱动轮,后轮,从而推动吸尘器运动。

@#@前轮不再采用传统的双轮结构,而采用了应用非常广泛的平面轴承,这既减小了结构复度,又提高了转弯的灵活性@#@@#@图2.2驱动结构@#@通过改变作用于步进电机的脉冲信号的频率,可以对步进电机实现较高精度的调速。

@#@@#@同时在对两电机分别施相同或不同脉冲信号时,通过差速方式,可以方便的实现吸尘器前进、左转、右转、后退、调头等功能。

@#@@#@这一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吸尘器能够在任意半径下,以任意速度实现转弯,甚至当两后轮相互反向运动时,实现零转弯半径绕轴中点原地施转动。

@#@@#@同时转弯的速度可通过改变单片机的程序来调节。

@#@@#@根据所需的驱动力矩和其它结构要求,驱动电机选用北京四通集团公司的57BYG250E-SAFRML-0152型两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

@#@其参数如表2.2所示;@#@@#@第三节吸尘部分@#@吸尘部分是由封闭在壳体中的小型吸尘器完成的。

@#@@#@包括气泵,吸室,吸道和吸嘴。

@#@在吸尘器爬行的过程中,通过底盘上开的吸嘴将扫过的地面上的灰尘吸入吸室。

@#@@#@第四节电源部分@#@由于智能吸尘器是以自主方式工作的,因而所用的电源不是一般脱线方式,而是采用随身携带的蓄电池,这样不但可实现无人控制,而且工作时比较灵活。

@#@@#@一次充电可以连续工作几个小时。

@#@@#@第五节路径规划算法@#@在本算法中,机器人的路径大体分为两类:

@#@@#@①面覆盖的过程,机器人走直线,相当于一个”迂回推进”的过程;@#@@#@②从当前点到目标点的寻径过程,从定位的准确性考虑,路径段也为直线。

@#@@#@开始的时候机器人选择房间的一个角落@#@(2座墙壁的交接点,便于机器人定位)作为初始点,坐标为(0,0),即机器人上的p点坐标为(0,0)@#@(本文中的坐标都是指p点坐标),沿一侧墙的方向建立X轴,第一次清扫沿X轴的方向,完成后,返回原点,沿Y轴方向进行第二次清扫。

@#@@#@这样既保证了清洁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1次清扫所带来的死角问题。

@#@@#@而且由于2个方向的互补性,并不需要为了遍历的完整性而采用更为烦杂的算法,@#@通过2次数据融合就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环境信息机器人的路径为迂回前进的路径段,@#@每个路径段的间隔为机器人清洁机构的清扫直径,碰到障碍物后,机器人的转向90°@#@并且侧移20cm,在转向90°@#@,@#@这个动作由控制系统做好保存,直接调用,记为micro1。

@#@@#@(在前进过程中,发生碰撞时,机器人的转向所采取的方向,取值可以为”左”或者”右”,由碰撞次数的奇偶性决定。

@#@@#@前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建立被控制对象的模糊模型来实现模糊控制器。

@#@@#@所谓建立被控制对象的模糊模型就是用“如果一一那么”的形式来描述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一条“如果—那么”表达式就是一条控制规则,因此被控制对象的模型是由多条控制规则组成的,这样通过该模型就可以从输入推理得出输出。

@#@@#@具体到本课题,模糊规则设定如下:

@#@@#@规则1:

@#@如果机器人前方为阶梯(沿X轴方向遍历),那么它应该左转一前行一再左转;@#@(把此类型障碍物当作墙来处理)@#@规则2:

@#@如果机器人前方有障碍物(沿X轴方向遍历),同时左侧也有障碍物,那么它应该原地转弯180度;@#@(记为左转为不可行)@#@规则3:

@#@如果机器人悬空,那么它应该执行电源关操作@#@规则4:

@#@如果机器人前方为阶梯(沿Y轴方向遍历),那么它应该从右转一前行一再右转;@#@(把此类型障碍物当作墙来处理)@#@规则5:

@#@如果机器人前方有障碍物(沿Y轴方向遍历),同时右侧也有障碍物,那么它应该原地转弯180度;@#@(记为右转为不可行)@#@规则6:

@#@如果机器人右前方没有障碍物,那么它应该直线前行;@#@@#@规则7:

@#@如果机器人沿X轴方向遍历完成,那么执行沿Y轴方向的遍历;@#@(完成与否的判定根据是否有连续两次转弯不可行)@#@规则8:

@#@如果机器人完成了沿X轴和Y轴方向的遍历,那么小车执行回充电插座充电。

@#@@#@第六节仿真结果@#@由于只是表达路径规划的算法,为了描述清晰及简便,采用矩形环境边缘,障碍物也选用边缘规则的矩形,U型等,而实际上由于采用碰撞作为边缘触发条件。

@#@@#@经过机器人路径的规划设计对机器人的路径以达到清扫能到达的角落,不留清扫盲区。

@#@@#@第三章硬件控制部分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车体下部需安装吸尘或清扫等辅助机构,故控制系统安装在小车底板的上面。

@#@@#@控制系统硬件主要包括AT89C51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其外围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和传感器检测电路。

@#@@#@第一节AT89系列单片机简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的是AT89C51单片机。

@#@AT89系列单片机是ATMEL公司的系列产品。

@#@@#@其主要特点如下:

@#@1.与MCS-51'@#@”产品兼容2.1000次重复编程/擦写@#@3.具有2.7V低电压型号@#@第二节外围电路@#@一.电源AT89C51单片机正常工作时,其40脚(Vcc)接+SV电源,20脚(VSS接地。

@#@AJMPLOOP1DLY:

@#@MOVR4,#M@#@通过改变M,M1的值调整转速DLY1:

@#@MOVA,#M1LOOP2:

@#@DECAJNZLOOP2DJNZR4,DLY1RET@#@二、左轮控制程序:

@#@ZLKZ:

@#@PUSHA;@#@保护现场MOVA,@R0MOVP1.3,A;@#@@#@输出控制脉冲ACALLDLY;@#@调用延时程序INCR0;@#@@#@控制字存储地址增1MOVA,#00HORLA,@R0;@#@@#@是结束标志转移JZTPLLOOP1:

@#@DJNZR3,LOOP;@#@@#@步数不为0,转移POPAZLKZ:

@#@PUSHA;@#@@#@保护现场MOVA,@R0MOVP1.3,A;@#@@#@输出控制脉冲ACALLDLY;@#@调用延时程序INCR0;@#@@#@控制字存储地址增1MOVA,#00HORLA,@R0;@#@@#@是结束标志转移JZTPLLOOP1:

@#@DJNZR3,LOOP;@#@@#@步数不为0,转移POPARETTPL:

@#@MOVA,R0;@#@@#@恢复控制字首址SUBBA,#06HMOVR0,AAJMPLOOP1DLY:

@#@MOVR4,#M@#@通过改变M,M1的值调整转速DLY1:

@#@MOVA,#M1LOOP2:

@#@DECAJNZLOOP2DJNZR4,DLY1RET@#@结论@#@虽然清扫机器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进入了实用阶段,但是自主能力、工作效率方面还不理想,需要在技术上解决传感器技术、定位和环境建模技术.@#@在此基础上,自主吸尘机器人可以向着高度智能化、多功能集成、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清扫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领域中的一个新产品,将使人们能在无人看守情况下轻松地完成室内环境的吸尘等清洁工作。

@#@@#@因此,只要生产成本兼顾到日用电器批量大、价格低的特点,清扫机器人将具有诱人的市场前景,有关资料也预测清扫机器人是未来几年需求量最大的服务机器人。

@#@@#@特别是日用清洁电器不论是在市场上或者是在产品的创新上,绝对是所有小家电产品中最活跃的,未来仍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致谢@#@随着毕业设计的完成,我的大学生涯很快就要划上句号。

@#@@#@临近毕业,更多的是眷恋与不舍,三年,一段不短的时间,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

@#@@#@回顾这一程求学路,给我帮助的人太多太多,在此学业即将完成之际对他们献上我诚挚的谢意。

@#@@#@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论文指导老师唐老师及辅导员包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论文期间,老师们不顾教务的繁忙,设身处地的为我们找资料,查文献,解决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力争让我们的论文做到完美。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您教会我们的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

@#@@#@您还教会我们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您的勤奋,让我明白天道酬勤要坚持始终;@#@您的博学,让我知道学海无涯仍需努力;@#@您的朴实,让我明白善良的价值。

@#@@#@生活中,您还教我们如何真诚做人、做事不拖沓。

@#@老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严谨进取的治学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将是我今后生活工作中的指路航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恩深厚,不敢言报。

@#@唯有今后以百倍热情工作、学习,力争有所建树,以报师恩于万一。

@#@临别之际,真诚的祝各位老师:

@#@身体健康,生活顺心!

@#@@#@最后向评审论文及参加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献上诚挚的谢意!

@#@您们辛苦了!

@#@@#@@#@参考文献@#@1.著作类:

@#@@#@[1].白井良明.王棣棠译.机器人工程.科学出版社,2001。

@#@@#@[2].杨可祯,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刘宝廷,程树康等.步进电动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4].张立勋,王立权,杨勇.机械电子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5].李建忠编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6].季维发,过润秋,严武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7].蔡自兴,徐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8].李鸿主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湖南: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i:

6;s:

24438:

"毕业设计说明书@#@作者:

@#@学号:

@#@@#@专业:

@#@@#@题目:

@#@曲轴铣端面打中心孔专用夹具设计@#@@#@指导者:

@#@@#@(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评阅者:

@#@@#@(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年月日@#@23@#@毕业设计中文摘要@#@曲轴铣端面打中心孔专用夹具设计@#@摘要:

@#@@#@此次毕业设计任务是对曲轴零件的夹具的设计及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曲轴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对曲轴主轴中心线有位置要求。

@#@加工时先以毛坯两主轴外圆面定位先铣端面,再加工中心孔,之后以两端中心孔定位再粗、精加工各轴的表面、螺纹、铣键槽和铣曲拐端面,最后粗、精磨各轴颈。

@#@@#@在夹具的设计过程中,曲轴以V形块和支承钉来定位,靠直压板夹紧。

@#@采用圆柱铣刀立铣曲轴端面,加工中心孔采用可换钻套。

@#@铣端面时两个钻套与铣刀不能干涉,因此钻套在铣端面时要远离毛坯,故通过设计燕尾槽导轨,满足钻套需要移动的问题。

@#@铣刀通过两个直角对刀块进行对刀。

@#@@#@关键词:

@#@曲轴,加工工艺,夹具设计@#@毕业设计外文摘要@#@TitleCrankshaftendmillingandcentralholedrillinganditsdedicatedfixturedesign@#@Abstract@#@Thegraduationprojectisataskthedesignofthecrankshaftpartsofthefixturedesignandmachiningtechnology.@#@Therearerequirementsonalocationofcrankshaftmaincenterline.First,roughlymachinethetwocylindricalsurfacepositioning,millspindleendandprocessthecenterhole.Thenmachinethesurfaceofthecrankshaft,thread,keywaywiththelocationofthecenterhole.Finallyrough,finegrindingthejournal.@#@Inthefixturedesignprocess,crankshaftlocatestoV-blockandbearingscrewsbydirectclampingplate.Crankshaftmillwithcylindricalcutteranddrillthecenterholewithrenewablebushing.Inthemachiningprocess,therenewablebushingandcylindricalcuttercannotinterfere.Sotherenewablebushingshouldbeawayfromtheroughendmilling.Itisbydesigndovetailrailtomeettheneedsofmobilitydrillingunitproblem.Millingthroughtworightanglesonthebladeoftheknifeblock.@#@Keywords:

@#@crankshaft,processing,fixturedesign@#@目次@#@1引言………………………………………………………………………………1@#@1.1曲轴的结构特点………………………………………………………………1@#@1.2曲轴的工艺特征………………………………………………………………1@#@1.3零件的技术要求………………………………………………………………2@#@1.4需要注意的形位公差…………………………………………………………2@#@1.5国内曲轴加工技术现状………………………………………………………2@#@1.6国际曲轴加工现状……………………………………………………………3@#@1.7夹具……………………………………………………………………………3@#@2.工艺规程的制定…………………………………………………………………4@#@2.1曲轴材料及毛坯………………………………………………………………5@#@2.2生产类型………………………………………………………………………5@#@2.3曲轴典型加工工艺………………………………………………………………6@#@2.4定位基准的选择………………………………………………………………6@#@2.5工艺路线的拟定………………………………………………………………7@#@2.6毛坯机械加工余量确定………………………………………………………8@#@2.7刀具选择及切削用量的选取…………………………………………………9@#@2.8切削力的计算…………………………………………………………………10@#@2.8.1铣削力的计算………………………………………………………………10@#@2.8.2钻削力矩的计算……………………………………………………………11@#@2.9曲轴工序图的绘制……………………………………………………………11@#@2.9.1被加工零件工序图的作用和要求…………………………………………11@#@2.9.2被加工零件工序图的内容曲轴工序图的绘制……………………………11@#@3.专用夹具设计…………………………………………………………………12@#@3.1夹具定位支撑系统……………………………………………………………12@#@3.1.1工件定位方案………………………………………………………………13@#@3.1.2定位误差分析………………………………………………………………14@#@3.2夹紧机构………………………………………………………………………15@#@3.1夹具定位支撑系统……………………………………………………………15@#@3.2.1夹紧元件的选择……………………………………………………………15@#@3.2.2夹紧动力部件的选择………………………………………………………16@#@3.2.3夹紧力的计算………………………………………………………………16@#@4.对刀引导装置设计……………………………………………………………18@#@4.1对刀块的设计…………………………………………………………………18@#@4.2钻套、衬套设计………………………………………………………………19@#@5.夹具体结构设计………………………………………………………………20@#@结论…………………………………………………………………………………21@#@参考文献……………………………………………………………………………22@#@致谢…………………………………………………………………………………23@#@1引言@#@1.1曲轴的结构特点@#@曲轴是轴类零件的分类中属于异形轴,它是活塞式发动机中最重要、承受负荷最大的零件之一。

@#@曲轴承受由活塞通过连杆传来的力,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传递给曲轴而转变为旋转运动,曲轴在发动机工况中既要承受着周期变化的气压冲击力,活塞连杆往复运动和自身旋转运动的惯性力,离心力。

@#@曲轴形状复杂,结构细长,多曲拐,刚性极差,而技术要求较高,使得曲轴的加工难度比较大。

@#@曲轴在工作时承受的是很大的扭转力矩以及大小和方向都周期变化的弯曲力,这就要求曲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高精度。

@#@@#@1.2曲轴的工艺特征[1]@#@

(1)刚性差@#@曲轴的长度比较大,并有曲拐。

@#@因此曲轴的刚度很差。

@#@加工中,曲轴在其自重和切削里的作用下,会产生严重的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特别是在单边传动的机床上。

@#@加工时的扭转变形更为严重,另外,精加工之前的热处理,加工后的内应力重新分布都会造成曲轴变形,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应当注意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保证曲轴不发生变形。

@#@@#@

(2)形状复杂@#@曲轴连杆轴颈和主轴颈不在同一轴线上。

@#@@#@(3)技术要求高@#@曲轴的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形状复杂,加工表面多。

@#@这就决定了曲轴的工序数量多,加工量大。

@#@在各种生产规模中,与内燃机的其他零件比较,曲轴的工艺路线是比较长的,而且磨削工序占相当大比例。

@#@如何更多的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各工序的生产率,是工艺过程自动化,这些是曲轴加工工艺设计的重要问题。

@#@@#@1.3零件的技术要求@#@

(1)坯料经锻造后,应进行调质处理硬度达HRC45~50,去除氧化皮。

@#@@#@

(2)曲轴油封轴和连杆轴颈应经表面淬火,淬火层深为2.5mm,硬度HRC55~63,连杆轴颈和主轴颈圆角处的硬度应过渡到调质处理的硬度,淬火层应自表面开始到测到50%马氏体止。

@#@淬火表面不应有铁素体,在50%马氏体处铁素体含量不应超过磨片面积的5%。

@#@@#@(3)曲轴加工表面应光洁,不得有裂缝、压痕、毛刺、凹痕以及非金属杂物。

@#@磨光表面不得有刻痕和黑点。

@#@清除油道以及其它部分的金属屑、污染物以及其它杂物,并清洗吸干。

@#@@#@(4)曲轴应经动平衡试验,精加工后,应磁力探伤并退磁。

@#@@#@(5)未注尺寸公差按IT14级,未注形位公差按C级。

@#@@#@1.4需要注意的形位公差@#@长短轴的同轴度为φ0.012mm,@#@长短轴的平行度为φ0.015mm,@#@光洁度:

@#@端面中心孔粗糙度为R12.5,@#@锥面的圆度为0.007mm,@#@另:

@#@位置度一般公差为±@#@0.5mm即可。

@#@@#@1.5国内曲轴加工技术现状[2]@#@目前,国内曲轴陈旧生产线多数由普通机床和专用机床组成,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

@#@粗加工设备一般采用多刀车床车削曲轴主轴颈及连杆轴颈,工序质量稳定性差,容易产生较大的加工应力,难以达到合理的加工余量。

@#@精加工普遍采用普通曲轴磨床进行,而粗磨、半精磨、精磨、抛光等通常要靠人工操作,加工质量不稳定、尺寸一致性差。

@#@老式生产线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普通设备太多,一条生产线有35~40台设备。

@#@由此导致产品周转线长、场地占用面积大,其生产效率完全是靠多台设备分解工序和余量来提高的。

@#@@#@而当今的曲轴制造业面临的却是以下几个问题:

@#@@#@

(1)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2)交货期大大缩短;@#@@#@(3)降低生产成本;@#@@#@(4)难切削材料的出现使加工难度明显增加,加工中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课题,如硬切削;@#@@#@(5)为保护环境,要求少用或不用切削液,即实现干式切削或准干式切削;@#@@#@而国内现有机床及技术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多变的要求,使得国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要改变当前现状,最根本就就是引进国际先进曲轴加工技术,并在先进的技术上再对其进行技术改进升级,使其更适应市场发展。

@#@但是这种技术升级的投资一般企业很难承受。

@#@较可行的一种方法是利用专用夹具,发挥现有机床性能,使得曲轴加工定位变得简单、方便、准确、迅速。

@#@@#@1.6国际曲轴加工现状[3]@#@在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高精、高效的复合加工技术及装备在汽车曲轴制造业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发动机曲轴生产线中生产设备数量得以减少。

@#@在国外某一轿车发动机曲轴生产线上,全线设备(包括热处理、表面强化)只有13台设备左右,产品周转线短、加工效率高、易于质量控制管理。

@#@其中采用的技术如下:

@#@@#@

(1)采用CNC控制技术,形成柔性生产线。

@#@如使大量用大型的数控车床、磨床,组成模块化生产线,增加生产线适应不同产品的能力,也提高了生产线自动化程度。

@#@@#@

(2)采用复合加工,一次装夹,应用多种形式能量的综合作用来实现材料的去除,提高加工质量,同时缩短单件加工时间。

@#@实现高速、高精、高效地加工。

@#@@#@(3)更多地采用特种工艺。

@#@@#@1.7夹具[4]@#@夹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

@#@又称卡具。

@#@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

@#@例如焊接夹具、检验夹具、装配夹具、机床夹具等。

@#@其中机床夹具最为常见,常简称为夹具。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使工件的表面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加工前必须将工件装好(定位)、夹牢(夹紧)。

@#@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分度装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完成数个工位的加工,有回转分度装置和直线移动分度装置两类)、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夹具底座)等组成。

@#@@#@夹具种类按使用特点可分为:

@#@@#@

(1)万能通用夹具。

@#@如机用虎钳、卡盘、分度头和回转工作台等,有很大的通用性,能较好地适应加工工序和加工对象的变换,其结构已定型,尺寸、规格已系列化,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机床的一种标准附件。

@#@@#@

(2)专用性夹具。

@#@为某种产品零件在某道工序上的装夹需要而专门设计制造,服务对象专一,针对性很强,一般由产品制造厂自行设计。

@#@常用的有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模(引导刀具在工件上钻孔或铰孔用的机床夹具)、镗模(引导镗刀杆在工件上镗孔用的机床夹具)和随行夹具(用于组合机床自动线上的移动式夹具)。

@#@@#@(3)可调夹具。

@#@可以更换或调整元件的专用夹具。

@#@@#@(4)组合夹具。

@#@由不同形状、规格和用途的标准化元件组成的夹具,适用于新产品试制和产品经常更换的单件、小批生产以及临时任务。

@#@@#@2.工艺规程的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就是一系列不同工序的综合。

@#@由于生产规模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对同一零件的加工工序可能有很多方案。

@#@应当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其中最完善和最经济的一种方案。

@#@工艺规程选择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如下:

@#@@#@

(1)生产规模是决定生产类型的主要因素,即设备、用具、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等;@#@@#@

(2)制造零件所用的坯料或型材的形状、尺寸和精度;@#@@#@(3)零件材料的性质;@#@@#@(4)零件制造的精度,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以及零件图上所指定的要求;@#@@#@(5)零件表面粗糙度;@#@@#@(6)特殊限制条件,如:

@#@工厂设备和用具条件;@#@@#@(7)编制的加工规程要在生产规模与生产条件下达到最经济与最安全的效果。

@#@@#@2.1曲轴材料及毛坯@#@本零件选用铸件,选曲轴材料为球墨铸铁(QT60-2)。

@#@该材料强度高,耐磨,并有一定得韧性,用于制作部分机床的主轴,空压机,缸体,中小型柴油机,汽油机的凸轮轴等。

@#@@#@铸件:

@#@包括铸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的铸件等。

@#@铸件毛坯的形状可以相当复杂,尺寸可以相当大,且吸震性能好,但铸件的力学性能差。

@#@@#@在大批量生产中,采用精度和生产率高的毛坯制造方法,如金属型铸造,可以使毛坯的形状接近于零件的形状,可以减少切削加工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机械加工成本。

@#@@#@2.2生产类型@#@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该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计划期常定为一年,所以生产纲领也称为年产量。

@#@零件的生产纲领要计入备品和废品的数量,可按下式计算,即@#@N=Qn(1+a)(a+b)(1.1)@#@式中:

@#@N—零件的生产纲领,单位为件/年;@#@@#@Q—产品的产量,单位为台/年;@#@@#@n—每件产品中包含该零件的数量;@#@@#@a—该零件备件的百分率,单位为%;@#@@#@b—该零件废品的百分率,单位为%。

@#@@#@划分生产类型时,既要根据生产纲领,同时还要考虑零件的体积、质量等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生产类型将直接影响工艺过程的内容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品的结构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本零件是大批量生产,零件的生产纲领为15000件/年,他的主要工艺特征是广泛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及专用刀具、量具,机床按工艺路线排列组织流水生产。

@#@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留有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能,该曲轴零件在工艺设计上采用了组合机床流水线加工的方式。

@#@@#@2.3曲轴典型加工工艺[5]@#@曲轴的典型加工过程如下:

@#@@#@曲轴加工第一工序铣端面、钻中心孔。

@#@通常以两端主轴颈的外圆表面和中间主轴颈的轴肩为粗基准,这样钻出的中心孔可保证曲轴加工时径向和轴向余量均匀。

@#@@#@径向定位主要以中心线为基准,还可以两端主轴颈外圆为精基准。

@#@轴向定位用曲轴一段的端面或轴肩。

@#@角度定位一般用法兰盘端面上的定位销孔或曲柄臂上铣削出的定位平台。

@#@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方法和设备,定位基准的选用亦有不同。

@#@@#@2.4定位基准的选择[5]@#@工件在机床上用夹具进行夹紧加工时,用来决定工件相对于刀具的位置的工件上的这些表面称为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

@#@@#@曲轴和一般零件的主要区别是:

@#@一般轴类零件的全部轴颈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而曲轴的主轴颈虽然也位于同一直线上,但其连杆轴颈不与主轴颈同轴,而是离开一定的距离而彼此平衡。

@#@@#@为了保证各轴颈同轴度要求,在基准选择时采用基准统一的原则,即粗、精加工各主轴颈的时候都采用顶尖孔作为定位基准。

@#@对于连杆轴颈的加工,为保证连杆轴颈线与主轴颈的轴线之间的平行,在基准选择的时候应采用定位基准与装配基准的重合的原则,即粗、精加工连杆轴颈时都采用两个主轴颈作为定位基准。

@#@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杆轴颈,还要多选一个基准作为加工连杆轴颈的角度定位面,通常是在曲轴上铣削出两个小平面作为辅助基准。

@#@根据本曲轴特点,连杆轴颈只有一个,因此不存在连杆轴颈与主轴颈的角度问题。

@#@在加工连杆轴颈时选择主轴颈定位,加工主轴颈时选择顶尖孔定位。

@#@@#@2.5工艺路线的拟定@#@拟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保证。

@#@工艺路线的拟定一般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生产纲领确定加工工序和工艺内容,根据工序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划分工艺;@#@二是选择工艺基准,即主要选择定位基准和检验基准。

@#@@#@在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机床、组合机床和专用夹具,并尽量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减少安装的次数来提高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还应尽量考虑经济精度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根据以上原则,拟定的工艺路线如下:

@#@@#@10铸造毛坯@#@15调质处理@#@20铣端面,钻中心孔@#@30粗车长轴端外圆及侧面@#@40粗车短轴端外圆及侧面@#@50粗车扇形外圆及侧面@#@60粗车锥面1:

@#@10@#@70精车长轴端外圆及侧面@#@80精车短轴端外圆及侧面@#@90铣削扇形侧面@#@100铣削连杆轴颈@#@110检验@#@120淬火@#@130修整中心孔@#@140粗磨主轴颈@#@150铣削键槽@#@160磨锥面1:

@#@10@#@170粗磨连杆轴颈@#@180精磨主轴颈@#@190精磨连杆轴颈@#@200车退刀槽@#@210车螺纹M42@#@220抛光主轴颈及联杆轴颈@#@230检验,探伤,退磁@#@2.6毛坯机械加工余量确定@#@目前,我国曲轴毛坯的加工余量都比较大,通常轴径单边余量为5~7mm,止推面5~7mm。

@#@少数厂家生产的球墨铸铁曲轴,采用了覆砂造型工艺及壳型工艺,可使轴径的单边余量控制在3.5~5mm,止推面控制在3.5~5mm以内;@#@热模锻及电液对击锤精锻的锻钢曲轴,拔模斜度控制在3°@#@~5°@#@,轴径的单边余量控制在3.5~5mm,止推面控制在3~5mm左右;@#@模锻的钢曲轴拔模斜度控制在7°@#@~10°@#@,轴径的单边余量控制在5~7mm,止推面控制在5~7mm,有的余量还要大。

@#@因此,对曲轴毛坯余量如何分配,以减少曲轴的变形、烧伤及消除残余应力等,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应予以注意。

@#@@#@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如表2.1、表2.2所示,曲轴毛坯图见图2.1@#@表2.1毛坯零件圆柱面机械加工余量@#@基本尺寸(mm)@#@加工余量(mm)@#@附注@#@φ30@#@3.0@#@双侧@#@φ70@#@3.0@#@双侧@#@R96@#@3.0@#@单侧@#@φ65@#@3.0@#@双侧@#@φ50@#@3.0@#@双侧@#@表2.2毛坯零件各端面机械加工余量@#@基本尺寸(mm)@#@加工余量(mm)@#@附注@#@313(两外端面)@#@5.0@#@单侧@#@288.5(φ70左侧面)@#@5.0@#@单侧@#@209.5(φ70右侧面)@#@5.0@#@单侧@#@40(厚度为29的扇形面内侧)@#@5.0@#@单侧@#@98(厚度为29的扇形面外侧)@#@5.0@#@单侧@#@图2.1曲轴毛坯件图@#@2.7刀具选择及切削用量的选取【6】@#@主要切削用量的确定@#@查阅相关资料,选取高速钢圆柱铣刀加工铸铁件的铣削用量如下所示:

@#@@#@表2.3高速钢圆柱铣刀加工铸铁件的铣削用量@#@加工材料@#@工序名称@#@铣削深度(mm)@#@铣削宽度(mm)@#@每齿进给量af(mm/z)@#@铸铁@#@粗@#@5@#@60@#@0.1@#@因此,选取直柄立铣刀(根据GB/T6117.1-1996)@#@@#@图2.2直柄立铣刀@#@刀具直径d=56mm,L=177mm,切削刃长度l=75,齿数z=8@#@查阅相关资料,得到中心孔钻头加工铸铁件的切削用量如下所示:

@#@@#@表2.4中心孔钻头加工铸铁件的切削用量@#@加工材料@#@加工直径(mm)@#@进给量(mm/r)@#@铸铁@#@6~8@#@0.2~0.3@#@因此,选取不带维护的中心孔钻-A型(GB/T6078.1-1998)@#@图2.3不带维护的中心孔钻-A型@#@表2.5中心孔钻头尺寸(mm)@#@d@#@d1@#@l@#@l1@#@3.15@#@8@#@50@#@3.9@#@2.8切削力的计算【6】@#@2.8.1铣削力的计算@#@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可查得:

@#@铣削力计算公式为:

@#@@#@其中:

@#@@#@Cp-在用高速钢铣刀铣削时,考虑工件材料及铣刀类型的系数,其值查表;@#@@#@ap-铣削深度(mm);@#@@#@af-每齿进给量(mm/z);@#@@#@D-铣刀直径(mm);@#@@#@B-铣削宽度(mm);@#@@#@z-铣刀的齿数;@#@@#@Kp-用高速钢铣刀铣削时,考虑工件材料机械性能不同的修正系数,对于灰铸铁;@#@@#@查表可得:

@#@@#@Cp=294;@#@@#@ap=5mm;@#@@#@af=0.1mm/z;@#@@#@D=56mm;@#@@#@B=60mm;@#@@#@Z=8;@#@@#@Kp取1;@#@@#@代入得@#@F=CPaP0.83af0.65D-0.83BzK=294×@#@50.83×@#@0.10.65×@#@56-0.83×@#@60×@#@8×@#@1=4253N@#@2.8.2钻削力矩的计算@#@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可查得:

@#@钻削力矩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M-切削力矩(N·@#@m);@#@@#@D-钻头直径(mm);@#@@#@f-每转进给量(mm);@#@@#@Km-修正系数,查表;@#@@#@查表得:

@#@@#@D=8;@#@@#@f=0.1;@#@@#@Km=0.74;@#@@#@代入得:

@#@@#@M=0.21D2f0.8Km=0.21×@#@82×@#@0.10.8×@#@0.74=2.744N·@#@m@#@2.9曲轴工序图的绘制@#@2.9.1被加工零件工序图的作用和要求@#@被加工零件工序图是根据选定的工艺方案来表示在一台机床上完成的工艺内容,是包括加工部位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加工定位标准、夹压部位以及被加";i:

7;s:

3448:

"热风炉的操作规程@#@一、点火前的准备工作@#@热风炉点火前应对热风炉、热风炉附件及仪表、附属设备进行检查。

@#@@#@1、热风炉炉体及内部的装置齐全、完好、污垢清理干净,无异物遗留在内,管路、法兰、接口和螺栓是否松动。

@#@@#@2、热风炉及其附件和仪表:

@#@压力表、安全阀、超温、超压报警器符合有关规定,温度、流量及测量仪表准确、可靠。

@#@@#@3、热风炉附属设备,燃烧器、送风机等设备正常,燃气管道、进出风管道及各种阀门按有关规定调整符合要求。

@#@@#@二、点火和运行:

@#@@#@1、热风炉点火@#@

(1)打开燃气管上的排空管阀门,排出燃气管路中的残余空气,用瓦检仪检测瓦斯浓度在30%以上。

@#@@#@

(2)打开锅炉进气管阀门。

@#@@#@(3)先启动送风机。

@#@启动送风机前先将调节风门关闭,风机运转正常后再将风门慢慢开启,调节到额定风量(注意电机不能超载)。

@#@@#@(4)启动燃烧器点火升温,此机组具备联锁保护功能,机组启动后可全自动安全运行,出现异常情况,能自动停机,并发出警报,须故障排除后并解除报警,方可重新启动运行。

@#@@#@2、热风炉点火后必须密切观察热风进出风温度,及燃烧器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处理。

@#@@#@3、热风炉在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紧急停炉@#@

(1)炉膛温度超限报警;@#@@#@

(2)送风机故障不能供风;@#@@#@(3)热风炉元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安全;@#@@#@(4)燃烧设备损坏,瓦斯管路漏气,严重威胁锅炉生产安全运行;@#@@#@(5)其它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4、紧急停炉的操作步骤@#@

(1)先切断大火开关,再切断小火开关,并切断电源,关闭瓦斯管道阀门。

@#@@#@

(2)待炉膛温度降至常温后方可停止送风机。

@#@@#@5、热风炉发生事故时,司炉工应根据事故的类别采取措施,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

@#@@#@6、热风炉停炉后,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养,防止热风炉发生腐蚀。

@#@@#@四、注意事项:

@#@@#@热风炉应在规定的热风量下运行,严格控制热风温度,如果超过上限温度仍不能停机,应停机检查电控系统,处理完毕再重新开机。

@#@不允许超温运行,更不能随意调高热风温度。

@#@@#@注意观察燃气压力,其工作压力不得小于200mm水柱,不得高于800mm水柱,如果过高或过低,应及时和泵站取得联系,查明原因进行调整,并通知调度。

@#@@#@经常巡视检查,注意各种机械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声响,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

@#@@#@注意观察各部电机运行的电压,电流是否正常,各种信号指示是否正常,发现异常要及时搞清原因并排除,如不能排除,要立即向调度汇报。

@#@@#@热风炉房内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大量的灰尘的杂物被吸入送风机和燃烧器内,而影响正常工作。

@#@@#@五、收尾工作:

@#@@#@热风炉房应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热风炉及附属设备的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3@#@";i:

8;s:

6847:

"山东中通钢构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组针对车间设备配件降成本几项措施@#@ @#@近年来,我公司各车间维修作业区设备管理工作不断开拓进取。

@#@2014年公司紧密围绕降低成本控制这一主题,设备组在设备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设备维修费用为我公司提高经济效益作出相应贡献。

@#@经总结分为以下几点。

@#@@#@1、加强对设备维护维修的管理,坚持日、周、月保养制度,认真做好各项表格的填写@#@我公司各车间维修作业区对全线设备制定了润滑保养制度,并定人、定时对设备进行巡检,对于设备在使用时所出现的问题尽量以维护的方式将其处理掉,这样不仅节省了维修费,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及早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

@#@在履行日常检查过程中,设备组、车间维修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

@#@@#@2、加强车间设备状态监测,变事后维修为事前处理@#@改变以时间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度,车间根据实际保养表格建立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自主维修体制。

@#@遵循以往车间实际维修检测手段与相应仪器检测相结合,维修车间与主管部门检测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看、摸、听、闻”对设备运转状况提前预测,指导维修人员的检修工作变计划检修为预防性维修和状态维修。

@#@因此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做好设备故障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提前整修,由事后修理转为事前预防性修理,有效地控制了维修费用,避免事后维修的巨额资金支出,为公司的降成增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3、把好备品备件的质量关 @#@ @#@ @#@ @#@@#@设备备品备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整个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和设备维修范围。

@#@一个品质优良的设备备件,不仅可以使维修人员能够迅速及时地解决出现的故障,而且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

@#@相反,一个品质低劣的配件,不仅不能解决设备中出现的问题,还可能引发新的故障,降低系统的可靠性,甚至酿成大祸。

@#@设备配件在采购和质量控制中要严把质量关,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不应有的问题。

@#@在供货商送达配件到公司应有成本、质量、设备、及使用车间进行共同监督。

@#@@#@4、加强对维修中更换备件的管理@#@在设备故障的处理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此备件坏却把别的备件给换掉了或者只是设备调整的故障却更换了备件,造成设备备品备件的浪费。

@#@造成这种怪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备件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维修工对换下备件的好坏不担负更换责任所致。

@#@为此各车间维修作业人员深入基层现场,认真监督维修人员的过程操作。

@#@备件更换后,如有疑问,及时反馈信息,由有关人员组成鉴定组进行审核,对没有损坏而换下备件的换件人进行必要的考核。

@#@@#@对更换的备件及时填验更换备件单,同时加强对备件的监督,做好备件的使用记录,统计出其平均使用寿命,以便于降低备件的贮存量,减少备件的压库,并在备件损坏前及时进行采购,以防止备件供应脱节。

@#@备件库建立各班组领用备件台帐,月底对班组领用备件台帐与维修工对班组维修所填写的更换备件单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下落不明的备件,严格追查去向。

@#@这样有效预防设备备件的流失问题。

@#@@#@5、加强维修人员的责任心@#@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延长,设备日益老化(各车间反应的问题尤其轻、重钢车间)是一个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老化备件的更换随时都可能进行,因此,备件的更换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维修工的手上,存在着“许多人为掌握更换的因素”(包括车间使用人员)。

@#@因此,各车间维修作业区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掌握备件的使用情况,大致估算出备件的损坏时间,准备好备件,以在备件损坏前进行及时更换,这样既减少设备的维修时间,又避免了备件的浪费,降低了仓库的库存,达到预防性维修的目的。

@#@这就要求维修工有较强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较强的责任心,为达到这个目的,各车间维修作业区加强了监督与跟踪考察,深入了解配件更换原因,及时向公司领导或有关部门反馈信息,以便对做得好的维修工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对缺乏责任心,一意孤行的个人行为要决不姑息、严肃处理。

@#@对其严厉考核。

@#@@#@6、充分利用可修复备件@#@对常用备品、备件建立最高、最低限台帐,保证不超过上限,做到维修及时。

@#@设备检修时更换下来的备件,很多经过修复后还可以再利用,并且和新配件在使用时没有什么区别,有的车间部门往往白白地浪费掉了。

@#@这样往往体现出车间维修人员的责任心,维修工辛辛苦苦修复了一个价格较高的备件,却没有得到丝毫的鼓励或奖励,久而久之使维修工逐渐丧失了对废件修复再利用的积极性。

@#@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视备件的价格、重复利用价值、可靠性等方面,以原备件价格的百分比,对修复备件的维修人员进行奖励,并与月度、年度评优相联系,以鼓励维修人员对废件修复再利用的积极性。

@#@@#@7、加强设备润滑管理@#@润滑油的主要作用是形成油膜,降低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摩擦系数,减轻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抓好润滑油的管理对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非常重要。

@#@为此车间维修作业区根据设备情况选取合适的润滑油牌号,认真落实润滑油管理制度,健全设备润滑管理。

@#@严防润滑油“跑、冒、滴、漏”现象@#@为每位员工克服“家大业大”的思想有的员工认为,我浪费的这点润滑油值不了多少钱,我浪费某各配件等等对成本的影响不大。

@#@其实不然,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根本不可能取得降低成本良好的效果。

@#@因此,部门教育与考核制度建立、建全能使使每一个员工履行节约制度,实现降低全公司维修费用成本。

@#@@#@制造部设备组@#@2014-2-17@#@";i:

9;s:

8808:

"@#@润滑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一、目的@#@设备润滑工作是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正确合理有效的润滑,控制和减少设备运动部件的磨损,确保设备的精度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备件消耗,节约能源,防止事故、故障,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况下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装备材料制造公司烧结厂所属设备润滑管理工作@#@三、定义@#@一)润滑“五定”@#@1、定点:

@#@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保持其清洁完整无损,实施定点给油。

@#@@#@2、定质:

@#@按照润滑图表规定的油脂牌号用油,润滑材料及掺配油品须经检验合格,润滑装置和加油器具保持清洁。

@#@@#@3、定量:

@#@在保证良好润滑的基础上,实行日常耗油定额和定量换油,做好废油回收退库,治理设备漏油,防止浪费。

@#@@#@4、定期:

@#@按照润滑图表或卡片规定的周期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对贮油量大的油箱按规定时间抽样化验,视油质状况确定清洗换油或循环过滤,以及下次抽验或换油时间。

@#@@#@5、定人:

@#@按润滑图表上的规定,明确操作工、维修工、润滑工对设备日常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的分工,各负其责,互相监督,并确定取样送检人员。

@#@@#@二)润滑油“三过滤”@#@1、入库过滤:

@#@油液经运输入库泵入油罐贮存时要过滤。

@#@@#@2、发放过滤:

@#@油液发放注入润滑容器时要过滤。

@#@@#@3、加油过滤:

@#@油液加入设备贮油部位时要过滤。

@#@@#@四、职责@#@一)设备科是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烧结厂润滑工作的全面管理。

@#@@#@二)维修车间是所属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管理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编制设备的润滑“五定”。

@#@建立设备润滑技术档案。

@#@@#@2、组织编制年度设备润滑站清洗换油计划,并检查各单位计划实施情况。

@#@@#@3、负责润滑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考核。

@#@@#@4、对生产部门设备的润滑维护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督促各类润滑不良隐患的整改工作。

@#@@#@5、负责指导生产设备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油脂种类的选择。

@#@@#@6、参与组织设备润滑不良造成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7、负责组织试验新油品,推广密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做好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8、组织润滑技术培训工作。

@#@@#@三)生产车间的润滑管理职责@#@1、落实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做好设备润滑“五定”工作。

@#@@#@2、设备润滑工作分解到班组或责任到人。

@#@@#@3、编报本车间设备润滑油、脂申请计划表,每月18日报设备科@#@4、每月2日前统计上月润滑油、脂的消耗量,报设备科。

@#@@#@5、参与或组织设备润滑不良造成的设备故障、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6、落实组织润滑技术培训工作。

@#@@#@7、促和落实各类润滑不良隐患的整改工作。

@#@@#@8、参与或组织试验新油品,推广密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做好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四)维修车间润滑管理职责:

@#@@#@1、将维修车间所属的各润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分解到班组或责任到人。

@#@@#@3、组织在用油的定期化验和按质换油工作,加强油料消耗的定@#@额管理。

@#@@#@3、负责维修车间润滑、密封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

@#@@#@4、编报设备润滑油、脂申请计划表,每月18日报设备科。

@#@@#@5、每月2日前统计上月润滑油、脂的消耗量,报设备科。

@#@@#@6、负责油品换代、润滑装置改进、革新及治理设备的漏油工作。

@#@@#@7、参与编制设备润滑系统图表,供润滑工、操作工及维修工使用并建立设备润滑技术档案。

@#@@#@8、对重点设备的润滑实施工作实行专人承包,责任到人。

@#@@#@9、确定设备润滑方式和润滑油的品种,做好设备润滑“五定”工作。

@#@@#@10、对生产车间设备的润滑维护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督促各类润滑不良隐患的整改工作。

@#@@#@五)润滑工职责:

@#@@#@1、做好设备的日常润滑、维护工作,发现润滑缺陷和故障,及时处理或向管理部门汇报。

@#@@#@2、认真贯彻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和“三过滤”规定。

@#@@#@3、做好油毡、油线、过滤器、冷却器和拆卸零部件的清洗工作,保证设备清洁润滑。

@#@@#@4、检查并摸清设备漏油原因,配合润滑技术员研究、确定治漏方案并负责实施。

@#@@#@5、保管好自己使用的润滑工具,保持其清洁完好,保护好设备上的润滑标牌和加油点标志。

@#@@#@6、做好润滑油脂的现场管理和仓储保管工作。

@#@@#@7、做好废油回收工作。

@#@@#@8、做好润滑记录工作。

@#@@#@五、管理要求@#@一)润滑油(脂)储存@#@1、油库油料的油桶应分类存放,实行挂牌制度,以防油品混乱。

@#@油桶内外必须保持清洁,密封盖严并定期清洗,注油器具也须保持清洁,一油一具。

@#@@#@2、油库必须放置温度计,库内温度保持4°@#@C—35°@#@C,以免油料变质。

@#@@#@3、油库内必须保持空气流通,无明火,禁止存放易燃物,配相应的防火器材,不得接近高温热源,注意防潮、保持干燥,定期清扫、保持整洁。

@#@@#@二)润滑油(脂)领用@#@1、各单位提出的计划,到仓库领用油料。

@#@@#@2、油品在分罐储存、发放和使用前,容器和工具必须干净,并应过滤,以除去杂质。

@#@@#@4、油库领油时,如发现润滑油(脂)变质或不清洁不领,油料@#@容器不清洁或不完善不领,按备件材料的验收要求对油料验收。

@#@@#@三)润滑油(脂)的代用制度@#@1、如需要的润滑油由于货源不足需用其它油品代用时,须经主管润滑技术员审查,关键设备要经维修中心设备管理组核准。

@#@@#@2、部分设备的专用油料,如变压器油、压缩机油、车用机油、柴油机机油、液压油等不能用其它油料代用。

@#@@#@3、在选择润滑油代用品时应采用相同类型的油料,一般不要用不同品种的油混合使用,如必须混合时,则粘度、闪点、凝点、抗氧化稳定性等技术指标要大致相符。

@#@选择润滑脂代用时,要考虑滴点、针入度接近的润滑脂。

@#@@#@4、加入专用特殊性能添加剂的专用油料,一般不可随意代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如加放抗压添加剂的齿轮油料,不能用于一般的传动齿轮。

@#@@#@5、改用代用油料时,必须仔细观察设备润滑状况,定期检查润滑油料的各项主要指标,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并报设备管理组。

@#@@#@5、油(脂)使用一定时期后会氧化、变质、渗入水和杂质,以致失效。

@#@存期一年以上的油品,必须重新检验油品质量后确保合格后方可使用。

@#@经常检查、定期按质更换。

@#@不合标准的要@#@报废处理。

@#@@#@六、考核办法@#@1、各生产车间、维修维修车间、设备科应对所属设备每月严格按“五定”要求进行一次设备润滑检查。

@#@@#@2、及时填写设备润滑记录,如未执行按《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执行。

@#@@#@3、保持设备润滑良好,对润滑不良的设备,每处(润滑点、油站),违反规定罚款20元。

@#@因润滑不良造成设备损坏罚款100—500元,造成停产的按公司事故、故障考核办法处理。

@#@@#@4、属生产单位负责润滑保养的设备出现润滑不良的状况,如维修站未及时进行协调处理,造成事故故障的,维修站应承担相应责任,一次考核100~200元。

@#@@#@5、每6个月对集中润滑油箱、油站进行一次油样抽查,由各维修站将送检油样送检测中心进行检查。

@#@关键设备定期进行含水量、清洁度的化验由维修站负责,油质超标时应及时处理或更换,未做到每处罚款50元。

@#@@#@6、对各旋转部位、接口应定期检查,严防泄漏油,轻微泄漏且暂时无法停机处理的应做好盆接措施。

@#@对环境有损害的按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超过油料定额消耗的按价值的10%考核到维修站、生产工段。

@#@@#@7、报表应按时上报,否则延迟一天考核30元。

@#@@#@";i:

10;s:

17784:

"三一集团@#@三一重机公司精细化工作计划2009年@#@前言@#@2008年上海国际宝马展已经成功落下帷幕,三一集团凭借拥有“神州第一挖”美誉的SY2000液压挖掘机和1000吨履带起重机成为宝马展上的一道独特的亮点,赢得了众多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我们三一重机凭借优良的产品品质和服务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在集团的内部评比中勇夺第一名。

@#@在受到肯定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特别是我们小挖相对小松、日立等标杆企业的产品还有一定的距离。

@#@针对梁董、唐总和向总的照片,结合挖机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目标和措施,在外观、覆盖件、结构精细化制造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缩短与标杆企业的差距,通过不断的产品质量提升,使公司挖机产品达到“可靠、高效、低运行成本”的目标,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及价值定位,力争进入国际一流挖掘机制造企业行列。

@#@@#@一、短期计划@#@1、边孔缝@#@边孔缝(中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碰伤问题严重@#@1、设计制作转运工装;@#@2、完善装配工艺,制定防止碰伤或踩伤工艺细则;@#@@#@@#@09年5月@#@制造商务本部技术部@#@组装室@#@+0.5/@#@-0.25万元@#@2@#@中挖扶手与电瓶箱接口处不美观@#@采用冲压式接口@#@09年6月@#@中挖总体所@#@陈克雷@#@+1000/@#@-500@#@边孔缝(小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75@#@135C@#@小挖动臂焊缝一致性和均匀性较差,影响结构件的强度和美观@#@1、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和考核@#@2、定人定岗@#@3、制作质量控制和指导书@#@4、加强焊缝检验和外观评审@#@2009年2月@#@小挖制造部@#@小挖技术部@#@小挖质保部@#@宋中军@#@王擎天@#@康晓健@#@+1000/@#@-500@#@2@#@75@#@灯罩周围不圆润,有毛刺,影响美观@#@SY65/75取消前罩灯@#@2009年3月@#@小挖研究院@#@胡奇@#@+500/@#@-250@#@3@#@75@#@锁与覆盖件焊接时,边缘不圆润,有毛刺@#@与扬子钣金联系,加强质量管理,以达到我司精细化要求。

@#@@#@2009年2月@#@小挖质保部@#@康晓健@#@+300/@#@-150@#@4@#@75@#@管夹制造粗糙,螺栓太长,不美观@#@1、制造焊接指导书@#@2、重新设计管夹,减少螺栓长度。

@#@@#@2009年3月@#@小挖研究院@#@小挖技术部@#@胡奇@#@王擎天@#@+600/@#@-300@#@5@#@75@#@覆盖件与油箱配合处开口不圆润、有毛刺@#@重新开发新机型,取消此缝@#@2009年8月月试装@#@小挖研究院@#@胡奇@#@+1500/@#@-750@#@6@#@75@#@135C@#@驾驶室内饰件打开可以看到整边粗糙,毛刺太多@#@与扬子钣金联系,加强质量管理,以达到我司精细化要求。

@#@@#@2009年2月@#@小挖质保部@#@小挖研究院@#@康晓健@#@胡奇@#@+300/@#@-150@#@7@#@75@#@配重圆弧与平台边梁一致@#@1、改进边梁压模@#@2、提出标准样板给供应商控制质量@#@2009年4月@#@小挖技术部@#@小挖质保部@#@王擎天@#@康晓健@#@+2000/@#@-1000@#@8@#@135C@#@电瓶箱和装饰盖间隙不一致@#@1、调整设计间隙,使间隙均匀一致@#@2、加强供应商质量控制@#@2009年2月@#@小挖研究院@#@小挖质保部@#@乌效卫@#@康晓健@#@+600/@#@-300@#@9@#@135@#@发动机罩上的切口不圆润,毛刺多@#@与扬子钣金联系,加强质量管理,以达到我司精细化要求@#@2009年1月@#@小挖质保部@#@康晓健@#@+300/@#@-150@#@2、管线布置@#@管线布置(小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135C@#@主阀管路布置杂乱@#@重新布置管路,采用适当的管夹、丝座等对管路进行固定使布置整齐@#@2009年6月@#@小挖研究院@#@小挖制造部@#@乌效卫@#@宋中军@#@+3000/@#@-1500@#@2@#@75@#@ @#@产品动臂根部胶管弯曲半径太小,扣压处直线段太短,导致液压油沿程损失较大,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工作装置钢管缩短适当距离以增大胶管弯曲半径@#@2009年3月@#@小挖研究院@#@荆玉涛@#@+500/@#@-250@#@3@#@135C@#@燃油粗滤管易磨破,且管路布置凌乱@#@优化管路,增设管路固定@#@2009年6月@#@小挖研究院@#@小挖质保部@#@乌效卫@#@宋中军@#@+600/@#@-300@#@4@#@135C@#@动臂根部螺栓易断@#@将管夹螺纹孔由M10更改为M12的螺纹孔@#@2009年1月@#@小挖研究院@#@蒋帅@#@+300/@#@-150@#@5@#@75@#@电器线路布置凌乱,且没有密封盒,可靠性不好@#@优化电器线路布置,增加密封盒@#@2009年4月@#@小挖研究院@#@胡奇@#@+600/@#@-300@#@3、其他@#@附件(大挖)@#@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SY700C@#@将灯移到平台上,提高开口边沿的精细度要求。

@#@@#@2009.1.30@#@大挖研究院总体所@#@刘天勋@#@+1000/@#@-500@#@叠加连接加强筋@#@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左平台上车把手不美观@#@修改把手结构,改为电镀@#@2009.1.30@#@大挖研究院总体所@#@安新@#@+1000/@#@-500@#@进口件(中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锈蚀严重@#@1、加强上线前检查;@#@@#@2、改善工艺,加强过程控制@#@09年5月@#@制造商务本部技术部@#@组装室@#@+0.5/@#@-0.25万元@#@提升油漆涂装质量(中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表面有大量的流挂、颗粒@#@改进措施:

@#@@#@1、加强操作技能培训;@#@@#@2、加强检验;@#@@#@验收标准:

@#@@#@分色线清晰,无流挂、颗粒、磕碰、划痕等缺陷@#@2009.1.31@#@技术部@#@质保部@#@彭吉瑞@#@谭永跃@#@+300/@#@-150@#@提升油漆涂装质量(大挖)@#@1@#@平台A级面有凹坑@#@改进措施:

@#@@#@1、平台边梁补灰;@#@@#@2、边梁自制,提升平整度@#@验收标准:

@#@@#@平台边梁不需要大面积刮灰,只局部补灰@#@2009.1.31@#@华辉公司@#@孔丹@#@+1000/@#@-500@#@结构件(中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焊缝成型差@#@对操作工进行技能培训@#@09年5月@#@制造商务本部技术部@#@万晓光@#@+1000/@#@-500@#@2@#@焊缝成型差@#@采用机器人焊接@#@09年5月@#@制造商务本部技术部@#@樊华明@#@+0.5/@#@-0.25万元@#@其它(小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135@#@机身顶部防滑垫较少,雨天维修不方便@#@在机身顶部增加防滑垫,方便潮湿或雨天维修,切实体现“一切为了客户”的思想@#@2009年4月@#@小挖研究院@#@乌效卫@#@+300/@#@-150@#@2@#@75@#@小挖发动机消声器缺少防烫标识.安全性差@#@增加警示标牌@#@2009年3月@#@小挖研究院@#@胡奇@#@+300/@#@-150@#@二、中长期计划@#@大挖@#@序号@#@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五大件无专用工装和变位机焊接@#@开发40吨级大挖五大件工装和变位机@#@2009.06.30@#@大挖公司@#@制造技术科@#@唐受高@#@+3.0/@#@-1.5万元@#@中挖@#@序号@#@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现驾驶室、机顶罩、左右门、配重、油箱、装饰盖、工具箱大面积刮灰,造成曲线不圆滑,工艺造型不美观@#@1、驾驶室、机顶罩、配重、装饰盖、工具箱、左右门、油箱自制,提高质量,@#@2、对外协厂家技术支持,提高其模具及焊接质量@#@验收标准:

@#@@#@1、不大面积刮灰,局部补灰,不喷中涂;@#@@#@2、质量达到公司涂装验收标准;@#@@#@2009.12.31@#@华辉公司@#@商务部@#@技术部@#@国清华@#@张鲁生@#@谭永跃@#@+0.3/@#@-0.15万元@#@2@#@动臂油缸处采用金属垫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调整垫片采用树脂垫片,减少摩擦时的噪音@#@2009.10@#@研究本院工作装置所@#@朱传宝@#@+0.3/@#@-0.15万元@#@3@#@采用冲压式机顶罩替代现20吨挖机所用的焊接式机顶罩,增加机顶罩刚性和美观性。

@#@@#@2009.8@#@覆盖件所@#@徐航@#@+1.0/@#@-0.5万元@#@小挖@#@序号@#@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覆盖件没有形成小挖的风格@#@初步形成三一小挖自己的风格特色(详见本计划第四大项:

@#@工业设计推进计划)@#@2009年底@#@小挖研究院@#@汪春晖@#@+2.0/@#@-1.0万元@#@2@#@整机涂装不仅仅增加成本,还不利于精细花工作的展开,影响了三一挖机的品质形象@#@在集团“不配焊、不打磨、不刮灰”的计划顺利实施的前提下,从施工图设计和制造精度入手,达到部件与图纸一致性。

@#@通过下车架、工作装置、回转装置和覆盖件的分体涂装逐步实施,最终实现三一小挖由整机涂装向分体涂装的转变。

@#@(详见本计划第五大项:

@#@零部件分体涂装计划)@#@2010年底@#@小挖研究院@#@小挖质保部@#@小挖制造部@#@小挖技术部@#@汪春晖@#@畠中义夫@#@宋中军@#@王擎天@#@+5.0/@#@-2.5万元@#@三、“不配焊、不打磨、不刮灰”的实施计划@#@1、不配焊@#@序号@#@产品型号及配焊数量@#@取消配焊部位及数量@#@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无@#@无@#@无@#@无@#@无@#@无@#@2、不打磨@#@序号@#@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五大结构件在待焊区30mm范围打磨,打伤母材@#@用钢丝刷刷代替砂轮片打磨,@#@待焊区必须涂防溅剂。

@#@@#@2009.5.31@#@技术部@#@制造部@#@唐受高@#@樊华明@#@王擎天@#@刘贤峰@#@陈聪@#@宋中军@#@+1/-0.5万元@#@2、不刮灰@#@序号@#@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五大结构件,制作粗糙,板材下料边线不齐,弧度不顺,焊缝打磨痕迹多,打伤木材,需大面刮灰@#@措施:

@#@@#@1、控制焊接打磨痕;@#@@#@2、控制A级面下料工艺;@#@@#@3、制作转运软化工装,提升部件涂装质量@#@4、更改涂装工艺,取消大面积刮灰和喷中涂,改为局部刮灰、补喷中涂@#@验收标准:

@#@@#@1、取消大面积刮灰、中涂;@#@@#@2、产能从16台/天,提升至22台/天;@#@@#@3、成本降低150元/台@#@2009.3.31@#@技术部@#@制造部@#@质保部@#@黄智远@#@汪道宏@#@+5/-2.5万元@#@四、工业设计推进计划@#@大挖@#@序号@#@问题图片@#@问题描述@#@改进措施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左面照片为带自动润滑的拆除机@#@SY420C挖掘机也是同样结构@#@问题:

@#@右平台开缺口外观难看@#@不开缺口,加过渡板@#@标准:

@#@造型规则、过渡光滑(示例为神钢360结构)@#@09.1.25@#@大挖公司@#@安新@#@+0.3/@#@-0.15万元@#@中挖@#@序号@#@产品名称及型号@#@工作内容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重新进行造型设计,以解决现有配重外表过于单调的问题。

@#@@#@2009.12@#@覆盖件所@#@徐航@#@+1/-0.5万元@#@2@#@重新进行覆盖件工业造型设计,以适应不同型号挖机的覆盖件的要求,同时,提高覆盖件精细化程度。

@#@@#@2009.12@#@覆盖件所@#@徐航@#@+1/-0.5万元@#@3@#@采用新型驾驶室,增大驾驶室的内部空间,提高驾驶室密封性,降低噪声。

@#@@#@2009.12@#@覆盖件所@#@徐航@#@+1/-0.5万元@#@小挖@#@序号@#@产品名称及型号@#@工作内容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SY55C工业造型@#@完成工业造型设计,要包含小挖流行趋势元素,并且能体现三一小挖风格@#@2008年12月@#@重机本院覆盖件所@#@王国平@#@+3.0/@#@-1.5万元@#@小挖公司组织内部评审,确定方案@#@2008年12月@#@小挖研究院@#@汪春晖@#@完成覆盖件三维建模和施工图的设计@#@2009年1月@#@样品试制完成@#@2009年3月@#@组织公司领导评审,并定下三一小挖风格基调@#@2009年4月@#@根据评审意见,整改,并定型@#@2009年6月@#@新覆盖件制造完成@#@2009年8月@#@以SY55C的新覆盖件为原型,整改SY75的覆盖件,初步形成三一小挖的工业造型风格,并以此辐射到即将开发的其它小挖产品,进一步打造三一风格的小挖工业造型@#@2009年12月@#@五、零部件面漆@#@序号@#@产品名称及型号@#@工作内容及验收标准@#@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奖/罚@#@1@#@SY60-SY420五大结构件面漆化@#@工作内容:

@#@@#@1、新建零部件涂装线@#@2、制作五大结构件吊具;@#@@#@3、制作五大结构件存放、转运、装配工装;@#@@#@4、制定零部件涂装线价值流程图、工程设计书、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QC工程表@#@5、装配、调试面漆化工艺制定;@#@@#@验收标准:

@#@@#@1、五大结构件面漆质量合格上线;@#@@#@2、装配、调试不碰伤;@#@@#@3、整机局部修补@#@4、批量生产,通过领导验收@#@2009.12.31@#@技术部技改办@#@田文胜谭永跃@#@+5.0/@#@-2.5万元@#@2@#@所有机型外协件面漆化@#@工作内容:

@#@@#@1、外协件涂装清单、工艺路线、检验标准确定下发;@#@@#@2、外协厂家技术支持及质量提升@#@3、油漆保护工装使用@#@4、装配、调试油漆保护工艺制定;@#@@#@验收标准:

@#@@#@1、质量达到公司要求;@#@@#@2、转运、装配、调试油漆不碰伤;@#@@#@3、整机局部修补@#@4、批量生产,通过验收@#@2009.3.31@#@技术部@#@黄智远侯玉全@#@+3.0/@#@-1.5万元@#@旋挖底盘精细化项目@#@序号@#@分类@#@现状@#@标杆@#@改进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实施@#@1@#@外观@#@切口不齐@#@底盘履带架外侧板圆弧处切割面不光滑。

@#@@#@底盘履带架外侧板改光割下料。

@#@@#@饶沪晗郑春红@#@2009年3月@#@ +300/-150@#@2@#@底盘定位插销设计不美观,制作粗糙。

@#@@#@ @#@1.重选链条样式达到制作精细     2.改进拉手,方便使用. @#@郑春红@#@2009年5月@#@ +500/-250@#@3@#@取消平台起吊孔,使外观简捷@#@郑华@#@2009年3月@#@ +300/-150@#@4@#@覆盖件门间隙不均匀,与油箱高度不一致。

@#@@#@1.改进设计,使间隙8mm减小到5mm。

@#@2.精细化制作,达到设计要求@#@张昆文@#@2009年6月@#@ +1000/-500@#@5@#@上车脚踏不美观,防滑效果不好@#@小松@#@改进成与20吨挖机通用的脚踏@#@张昆文@#@2009年3月@#@ +300/-150@#@6@#@底盖板不平整@#@平台底盖板不平@#@重新布置底板安装座,使其在一个平面。

@#@@#@郑华@#@2009年4月@#@ +1000/-500@#@7@#@左右门板强度不够,易变形@#@参照420挖机,进行改进设计@#@马再兴@#@2009年1月@#@ +500/-250@#@8@#@外观@#@拉手不合理@#@平台边梁上进司机室拉手结构不合理、不美观。

@#@@#@进行人性化工程设计@#@张昆文@#@2009年3月@#@ +300/-150@#@9@#@此处间隙小@#@配重与后盖板间隙不一致,易干涉。

@#@@#@ @#@修订配重设计@#@张昆文@#@2009年4月@#@ +500/-250@#@10@#@上车脚踏不美观,防滑效果不好@#@标杆产品顶部盖板增加防滑块,从人性化考虑。

@#@@#@优化产品顶部覆盖件防滑设计,可采用薄板折弯或打孔等办法增加防滑。

@#@@#@张昆文@#@2009年5月@#@ +300/-150@#@11@#@脚踏板工作中忘记收起时容易碰弯@#@研究标杆,改进设计@#@张昆文@#@2009年3月@#@ +1000/-500@#@12@#@机加@#@左右前横梁方孔加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卡特制作水平@#@采用专用刀具进行加工,满足设计要求@#@唐受高任平饶沪晗@#@2009年3月@#@+500/-250 @#@13@#@动力系统@#@现用卡箍较单薄,易滑扣@#@选用与CAT相似产品,精细化制作,改进设计@#@田保同@#@2009年2月@#@ +500/-250@#@14@#@液压@#@旋挖行走管路胶管过长,管路零乱@#@ @#@优化管路@#@田保同@#@2009年3月@#@ +1000/-500@#@15@#@液压@#@旋挖行走管路管夹不美观,缺少橡胶保护套@#@ @#@增加橡胶护套@#@田保同@#@2009年3月@#@ +300/-150@#@16@#@胶管布置凌乱@#@全系列平台管路布置凌乱@#@ @#@重新设计胶管,优化管路布置。

@#@@#@田保同@#@2009年5月@#@ +1000/-500@#@17@#@涂装@#@回转马达与马达螺栓生锈@#@ @#@增加部件油漆工艺,对螺栓安装面进行防锈处理@#@唐受高饶沪晗张昆文@#@2009年1月@#@ +300/-150@#@18@#@驱动轮加工安装面生锈@#@ @#@增加部件油漆工艺,对螺栓安装面进行防锈处理@#@唐受高饶沪晗张昆文@#@2009年1月@#@ +300/-150@#@19@#@现有底盘以中涂方式发货@#@ @#@以面漆方式发货@#@唐受高饶沪晗张昆文@#@2009年6月@#@ +1000/-500@#@29@#@";i:

11;s:

613:

"砂当量试验仪操作规程@#@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2.试管样品静止10分钟,将静止时间继电器调至10(min),按静止时间按扭“开”时间到蜂鸣器鸣。

@#@@#@3.试管水平固定在振荡器上,将振荡时间继电器调至30(s),将振荡带锁按扭顺箭头方向旋开即开始振荡时间到振荡结束。

@#@@#@4.试管样品再静20分钟,将静止时间继电器调至20(min),按静止按扭“开”,时间到蜂鸣器响。

@#@@#@5.试验完毕后,须将活塞擦洗干净。

@#@@#@规格0.6*0.81快背景与其他同以前@#@";i:

12;s:

9886:

"《继续教育证书》填写说明@#@一、关于《证书》第一、二页的填写@#@1、照片:

@#@应贴专业技术人员本人近期正面免冠两寸照片。

@#@@#@2、发证单位:

@#@文中第二条所指《证书》的四种发放渠道即为《证书》的发证单位,应准确填写发证单位的全称。

@#@@#@3、证书编号:

@#@统一为“宁*字******”,发证单位应当在“宁”字后加上发证单位的代字,再接发证顺序,统一编成六位数的号码,不编年号,如南京市卫生局的编号格式为“宁卫字******”,南京市玄武区卫生局的编号格式为“宁玄卫字******”。

@#@@#@ 4、发证日期:

@#@填写编号时的日期。

@#@@#@5、《证书》第二页上应如实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姓名等基本情况、“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毕业时间”栏一般按专业技术人员现有最高学历填写,“技术职务变化情况”栏应将专业技术人员现有职称的任职时问(精确到月份)写在第一行。

@#@@#@6、《证书》第一、二页填好后,须由发证单位到市(区、县)人事局加盖压照钢印后方生效。

@#@@#@7、发证单位应当认真填写《证书》发放名册,做好发证备案工作。

@#@@#@8、《证书》应妥善保管(保管方式由各有关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若《证书》用完或损坏、遗失,应及时向所在单位继续教育职能部门申请换发或补发新证,新证沿用原编号,属换证的,已用完的《证书》按原渠道保管。

@#@@#@9、新参加工作的高校、中专校毕业生的《证书》,由有关发证单位的继续教育职能部门结合每年毕业生试聘期满、办理转正定级手续统一到市(区、县)人事局办理。

@#@@#@10、新调入的专业技术人员属外省调入的,必须申请办理《证书》;@#@属本省流动、且原单位己办理《证书》的,可沿用原《证书》,但调入后须按本市的规定办理登记、签证和验证有关事宜,待其晋升高一级职称后应换发新证。

@#@@#@二、关于《证书》的登记@#@ 1、《证书》登记的内容应当体现专业技术人员本专业、本岗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新信息和新知识,学习内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登记。

@#@@#@2、学习形式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具体方式,主要分:

@#@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培训”和“继续教育其它形式培训”两类。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的继续教育职能部门应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不同,每年年底在《证书》上登记两页,正面专门登记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培训,背面登记继续教育其它形式培训。

@#@@#@3、同一登记页内,学习内容栏培训项目(科目)单一的,应填写主办部门和办学单位;@#@培训项目(科目)不止一个、主办部门和办学单位各不相同的,主办部门和办学单位栏可不填。

@#@@#@4、学习时间统一写法为:

@#@“某年1月1日至某年12月31日”。

@#@@#@5、成绩栏可以根据考试(考核)方式的不同,按百分制成绩、等级成绩、合格与否或结业与否等方式进行登记。

@#@@#@6、登记完毕后,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的继续教育职能部门应当在学习内容栏成绩处加盖本部门的公章以示确认。

@#@@#@三、关于继续教育学时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一)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培训@#@1、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基地或继续教育特约培训单位举办的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的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等、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以市(区、县)人事局核发的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培训卡认定的培训学时数为准。

@#@@#@2、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人事局指定的职称计算机培训点培训、并取得《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结业证书》(从2000年6月起,该证书须经市人事局加盖压照钢印)的,可视同为接受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专业课培训20学时。

@#@@#@3、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人事局指定的职称外语培训点培训、并通过培训点结业考试合格的,凭市人事局核发的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培训卡,按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专业课培训30学时计。

@#@@#@4、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人事局指定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定点单位培训、并经培训点结业考试合格的,凭市人事局核发的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培训卡,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别计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专业课培训20学时。

@#@@#@

(二)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本专业、本岗位参加继续教育其它形式培训的,其学时数的认定按以下标准执行:

@#@@#@1、参加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凭结业证书和学习班课程表,按实际培训学时计。

@#@@#@2、参加学术讲座的,凭学术讲座的通知及所在单位(部门)领导签署的意见,按实际听课时间、每半天计4学时。

@#@@#@3、参加业务考察、专题调研的,须递交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经所在单位(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按实际考察时间(路程时间除外)、每天以6学时计。

@#@@#@4、参加学术会议的,须递交有关学术交流材料(材料中须注明会议的时间、地点、主办单位、内容、学术材料被采纳的情况和评语等),经所在单位(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按会议实际时间(路程时间除外)、每天以8学时计。

@#@@#@学术论文在大会上宣读的,另加论文折算学时。

@#@论文折算学时凭会议组织者证明及论文稿,按学术会议的等级、作者顺序折算(以下学时标准为第一作者一一第三作者〈余类推〉):

@#@@#@国际会议18——12学时@#@全国会议15——9学时@#@行政区域会议12——6学时@#@省、市级会议9——3学时@#@如小组交流、书面交流或以论文摘要编入论文汇编的作者,按下一级会议最低学时数计算。

@#@@#@5、完成本单位继续教育职能部门每年年初预定的继续教育自学任务、并写出经所在单位(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和加盖公章的自学笔记或读书报告的,其自学笔记或读书报告每2000字折算3学时,但每年最多不超过15学时。

@#@@#@6、参加学历教育或高等教育专业证书班、大专水平教学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非学历教育的,已毕业(结业)者,凭毕业(结业)证书视同完成学制相应年份的继续教育其它形式培训的学时。

@#@未毕业(结业)、但单科结业一门以上的,凭自学考试委员会或承办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证明(须注明专业、课程名称、考试时间、学习成绩等),可视同完成相应年份的继续教育其它形式的培训学时。

@#@@#@7、在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根据刊物级别、按以下标准折算学时(以下学时标准为第一作者——第三作者〈余类推〉):

@#@@#@国外刊物40——32学时/篇@#@国家级刊物32——24学时/篇@#@省级刊物24——18学时/篇@#@地、市级刊物18——12学时/篇@#@内部刊物12——6学时/篇@#@8、正式出版(含刊物发表)的译著、译文,每1000汉字折算成8学时。

@#@@#@9、正式出版的专著,每1000字折算成3学时;@#@合作出版的著作,按合作者实际完成的篇幅计算。

@#@@#@10、出版录像教材的,按出版级别和成品放映时间的长度分别折算:

@#@@#@国家级8学时/分钟@#@省级6学时/分钟@#@地市级4学时/分钟@#@出版幻灯片的,每10张折算4学时。

@#@@#@11、承担本职工作以外的、与专业有关的学历教育教学任务的,每学期每学科计24学时。

@#@承担与专业有关的继续教育教学任务的,按实际授课学时计,一年内担任相同内容教学的,按实际课时的二分之一计算。

@#@@#@(三)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视同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任务:

@#@@#@1、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可视同完成相应职称周期内的继续教育任务;@#@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可视同完成当年度的继续教育任务。

@#@@#@2、获得部、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的,视同完成相应职称周期内的继续教育任务;@#@获得市级及以下级别科技进步奖的,可视同完成当年度的继续教育任务。

@#@@#@3、全脱产进修、送培训时间3个月以上的,视同完成相应职称周期内的继续教育任务;@#@全脱产进修、送培时间在12天以上、3个月之内的,视同完成当年度继续教育任务。

@#@@#@四、关于《证书》的签证@#@对符合规定要求的《证书》,签证单位应当按接受继续教育形式的不同,在每个登记页签证栏分别写上确认的继续教育脱产(半脱产)培训及其它形式的培训学时数(视同完成的,填“视同完成”即可),并加盖本部门的公章予以确认;@#@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证书》,应当要求下属单位按规定改正后方能盖章确认。

@#@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填写样稿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登记页填写样稿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发放名册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书》审验名册@#@";i:

13;s:

26689:

"烧碱蒸发器维护检修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化工生产使用的各种蒸发器。

@#@@#@一、设备的用途@#@蒸发器是电解液蒸发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含10%(WT)NaoH的食盐电解液在蒸器加热室内加热至沸腾,然后在蒸发室内进行汽液分离,制取合格的成品碱液。

@#@@#@二、结构简述@#@烧碱蒸发器主要有标准式、悬框式、列文式、结晶外加热式、强制内循环式等。

@#@@#@本企业烧碱生产使用的蒸发器为列文式蒸发器,经多次改造,目前Ⅱ效、Ⅲ效蒸发器已具备强制循环功能,Ⅲ效蒸发器具有双加热室。

@#@与原列文蒸发器相比,具有传热效率高,生产能力大,可适当减少加热面积,节省材料等优点。

@#@@#@蒸发器主要由蒸发室、加热室和维体沉降室等部分组成。

@#@@#@三、技术性能@#@工作介质:

@#@少量Nacl和Nalco3,10-15的NaoH和水@#@工作压力:

@#@0.06-0.8Mpa;@#@@#@工作温度:

@#@90-160℃@#@加热室面积:

@#@Ⅰ效、Ⅱ效φ2800×@#@16300F=160m2@#@Ⅲ效φ2800×@#@15564F=200m2双加热室@#@四、检修周期及内容@#@1、检修周期@#@检修类别@#@材质@#@碱液浓度@#@中修(月)@#@大修(月)@#@碳钢@#@铸铁@#@不锈钢@#@碳钢@#@铸铁@#@不锈钢@#@21-30%@#@6-12@#@18-24@#@12-24@#@36-48@#@36-48@#@31-45%@#@3-6@#@12-18@#@24-30@#@7-12@#@24-36@#@24-36@#@2、检修内容@#@A:

@#@小修(不定期)@#@①、更换法兰和阀门的垫子(片);@#@@#@②、更换阀门或更换填加阀门填料;@#@@#@③、更换视镜、视镜垫片,视镜螺拴;@#@@#@④、补胀或堵焊加热管;@#@@#@⑤、补焊蒸发器壳体的渗漏和焊缝裂纹;@#@@#@⑥、修理汽液分离装置,人孔及蒸发器内附件;@#@@#@⑦、修理或更换液位,碱液温度,浓度的自控系统;@#@@#@B、中修@#@①、包括小修内容;@#@@#@②、安全阀、压力表、真空表、温度计等按计量部门规定的周期进行校验;@#@@#@③、更换加热室的加热管;@#@@#@④、更换修理汽液分离装置的螺栓和腐蚀损坏的零部件;@#@@#@⑤、修补破损的保温层;@#@@#@⑥、更换或修补腐蚀变薄的管件。

@#@@#@C:

@#@大修@#@①、包括中修内容;@#@@#@②、修理或更换加热室;@#@@#@③、修理和更换蒸发室;@#@@#@④、更换蒸发器壳体及内件;@#@@#@⑤、修理或更换顶罩;@#@@#@⑥、修理或更换维体、U形管、循环管;@#@@#@⑦、设备保温。

@#@@#@五、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碱浓浓度提高慢@#@1、加热蒸汽压力低;@#@@#@2、填空度低@#@3、加热室加热管结垢。

@#@@#@4、加热室加热管漏。

@#@@#@5、电解液予热温度低。

@#@@#@6、阀门不严,窜入低浓度的@#@碱或水。

@#@@#@提高蒸汽压力@#@提高真空度@#@清洗加热管@#@更换或堵焊加热管@#@提高电解液予热温度@#@更换阀门@#@真空度低@#@冷凝水含碱@#@真空系统沽漏@#@二次蒸汽漏@#@水压低或水量不足@#@蒸发室渗漏@#@加热室的加热管漏@#@工效液面超高,造成二次冷凝@#@水含碱。

@#@@#@查出漏点,检修堵漏@#@检修二次蒸汽管@#@提高水压,增加水量@#@查出漏点进行检修@#@堵焊和更换加热管。

@#@@#@控制工效液面不能超@#@高。

@#@@#@法兰垫片漏@#@操作压力过大@#@温度急剧变化@#@垫片老化@#@不许超压操作@#@稳走操作避免温度急@#@剧变化@#@更换垫片@#@阀门泄漏@#@阀座或密封不严@#@更换阀门@#@五、设备完好及检修质量标准@#@

(一)、设备完好标准@#@A、设备完好标准@#@①、零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②、蒸发器各零部件完好齐全,达到完好标准,满足生产要求。

@#@@#@③、压力表、真空表按规定定期检验,有校验标记,指示准确。

@#@@#@④、压力、温度、碱液浓度的操作控制系统零件齐全,动作灵敏、准确。

@#@@#@⑤、蒸发器的基础稳固,各部位螺栓连接紧固。

@#@@#@⑥、管路及阀门安装正确,密封可靠,着色符合标准规定。

@#@@#@B、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达到铭牌出力或者定能力。

@#@@#@①、蒸发器及附属装置运行产稳,无振动、冲击、杂音等不正常现象。

@#@@#@②、压力、温度、碱液浓度、冷凝水含碱量符合操作要求。

@#@@#@③、生产能力达到查定能力或满足工艺要求。

@#@@#@C、技术资料齐全、准确@#@①、设备图纸齐全、安装、更新、改造、检修、检验缺陷、运行、事故有记录。

@#@@#@②、设备的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及压力容器使用登记齐全。

@#@@#@③、设备的操作规程,维护规程齐全。

@#@@#@④、设备及环境整洁,无跑冒滴漏。

@#@@#@

(二)、检修质量及验收标准@#@A、壳体:

@#@@#@①、蒸发器壳体发生碱脆、腐蚀变薄,经强度核算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需对壳体及零部件进行修补或更换。

@#@没有碱脆的壳体及零件发生裂缝、焊缝开裂、腐蚀变薄等局部缺陷,可用打磨、补焊、贴焊及方法进行修理。

@#@壳体及受压部件修理都必须严格执行《钢制压力容器》(GB150-89)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②、壳体壁厚小于强度核算或达不到下次检修周期要求的应给予更换。

@#@③、裂纹修补@#@a、对于深度小于1mm的裂纹应采用打磨法修补。

@#@@#@b、对于深度小于壁厚40%的裂纹应打磨纹口,裂纹两边钻孔后补焊。

@#@@#@④穿透裂纹修理@#@a、宽度小于15mm的裂缝,补焊前在裂缝两端钻止裂孔,并把裂纹打磨出坡口,施焊时,长度小于100mm,裂缝可一次焊完,而大于100mm的裂缝可从两端向中间焊,并采用多层焊。

@#@@#@B、宽度大于15mm的裂缝用挖补修理,切割口比裂缝长50-100mm,对宽度不小于250mm的裂缝部位,在切口边缘打磨坡口,并焊上材质相同的补板。

@#@焊接板时,采用从中心向两端的对称分段焊接法,以保证焊板四周间隙均匀。

@#@@#@④、局部腐蚀修理,壳体局部修理可用修理大于15mm裂缝的的方法进行修理。

@#@也可以用贴焊方法修理。

@#@@#@⑤、壳体上的汽液分离装置及管件,发现有裂缝、变形、腐蚀变薄,焊缝开焊度缺陷时,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⑥、旋紧螺栓时不允许锺去敲打,应对称旋紧,螺纹部位应涂上调石置的润滑油。

@#@@#@B、加热室@#@加热室是蒸发器的心脏,其检修应参照TB1147-80《钢制列管式换热器技术条件》和TB741-80《钢制压力容器技术条件》执行。

@#@@#@①、加热室的加热管腐蚀损坏渗漏超过管度10%时,要对加热管进行更换。

@#@@#@②、在管两端向里用气割或电焊切割长超过管板厚度,宽为3-4mm的缝隙用钢板堵焊死腐蚀较轻的管端,用锤沿外圆敲打另一端伸出管板的管头使管经缩小,再用力在管内沿轴向冲撞堵焊死的钢板,把管子从管板中取出。

@#@@#@③、从管板内侧超出管板厚度30-50mm处用电焊将管割断,在壳体上缝管板200-300mm处作出定位标记,用气割把壳体割断,按前述方法管径缩小,用力沿轴向锤打伸出管板的管头,把管子从管板中取出。

@#@@#@④、新更换的加热管材料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

@#@管外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斑疤、砂眼和重皮,长管束的加热管每根管可有一遍对接焊口,对接焊缝应产滑,对口错边量不得超过管壁厚的15%,对焊后管子的直线度要求以不影响顺利管为限,并做直径为0.85倍内径的通球试验。

@#@焊后进行单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管程设计压力的2倍。

@#@@#@⑤、胀管前对管孔清除油污及铁锈并检查管孔不能有穿通的纵向或螺旋形刀痕,管孔轴线应垂直于管板平面。

@#@管径、管壁及管板孔的尺寸及位公度按有关规定。

@#@@#@⑥、加热管的硬度(布氏硬度)要比管板材料硬度小30度左右,对碳钢加热管端要进行适火处理,适火长度为150-200mm,适火温度控制在600-650℃加热前管子另一端要堵死,加热时应经常转动管子,保温时间15-20分钟,管端要埋在炒热而干燥的砂子里或用保温材料包裹好缓慢冷却。

@#@@#@⑦、当加热管与管板焊接时,管板孔表面粗糙度为2.5,当采用胀按时,管孔表面粗糙度为12.6。

@#@@#@⑧、管子胀接先胀中部的管子,然后以辐射向外进行。

@#@胀接第一步不能过紧,达到消除管子与管板间阵即可。

@#@@#@⑨、管子在管板上初步胀住固定后,第二步要胀紧翻边。

@#@管子胀接的松紧程度要适度。

@#@@#@⑩、使用胀管器时,滚拄和胀杆事先应抹油,但要防止润滑油顺着管头流入管板和管子孔壁间,每胀10-20个管头后,将胀管器的零件分解拆开,并在燥油中清洗后再继续使用。

@#@@#@⑾、管头胀接部位要圆滑,管头眼紧翻边以后内表面要光滑,不能有压伤和裂纹。

@#@@#@⑿、管子口胀接完后,用1.25倍的水压、设计压力进行试压,发现有渗漏要重新胀接,胀接不住的更换管子重胀。

@#@@#@F16型金属阳极电解槽@#@维护检修堆积@#@本规程参照氯碱工业生产中的饱和氯化纳水溶液电解专用设备30型隔膜法金属阳极电解槽检修规程编写,也适用于本公司电解工段F16型金属阳极电解槽的维护检修。

@#@@#@一、设备用途@#@电解槽是氯碱生产的心脏设备。

@#@将直流电通过电解槽内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在阳极室生成氯气,在阴极室生成氢气和氢氧化纳。

@#@@#@二、结构简述@#@隔膜法金属阳极电解槽,主要由钛阳极组合件(含槽底)、阴极箱组合件(含槽体)和槽盖三部份组成。

@#@@#@三、技术参数(F16型)@#@1、工作介质:

@#@饱和氯化纳水溶液、氢氧化纳、氯气、氢气。

@#@@#@2、工作温度:

@#@90-95℃@#@3、工作压力:

@#@-5×@#@10-5--5×@#@10-5Mpa@#@4、阳极面积:

@#@16.64m2@#@5、电流负荷:

@#@30000A@#@6、电流密度:

@#@18.0A/dm2@#@7、槽电压:

@#@3.25~3.5@#@8、电流效率:

@#@95%@#@四、检修周期及内容@#@1、检修周期@#@检修类别@#@小修@#@中修@#@大修@#@检修周期(月)@#@8@#@24@#@72@#@2、检修内容@#@A、小修@#@①、检修或更换各洁漏处的密封胶垫及胶管接头。

@#@@#@②、检修或更换盐水、碱浓滴流器等各部位断电、绝缘装置。

@#@@#@③、除去阴报箱隔膜,修复网袋、网片和吸附新隔膜。

@#@@#@④、修复槽盖封里。

@#@@#@⑤、更换或修补破损的保温层及外护层。

@#@@#@B、中修@#@①、包括小修内容。

@#@@#@②、检查、修复钛阳报组合件。

@#@@#@③、修复钛报片或为新制镀及钛涂层。

@#@@#@④、槽体除锈、涂漆。

@#@@#@⑤、电解槽整体拆装。

@#@@#@C、大修@#@①、包括中修内容。

@#@@#@②、更换钛阳极组合件。

@#@@#@③、更换槽盖钢壳槽盖衬胶处理。

@#@@#@④、更换槽体钢壳及阴极箱网袋、网片。

@#@@#@五、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下表@#@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单槽氯中含氢高@#@氢气系统或支管堵塞@#@阳极液面低@#@阴阳极虚换造成隔膜@#@穿孔@#@以绝缘物疏通及时调整楚液面@#@含氢>@#@19%应升液面处理或更换阳极。

@#@@#@氯气系统爆炸@#@含氢>@#@3%再有以下寻火@#@线:

@#@@#@①阴阳极虚联打火@#@②干燥塔局部温度高③氢气纯度低,对地电压偏高,引起静电火花④氯气管沽漏,抽进空气。

@#@@#@立即停槽处理,控制氯中含氢<@#@3%@#@①、调节阴阳极距离@#@②、干燥塔降温@#@③、立即停槽处理,查纯度@#@低和漏电原因,维持平衡,缩小两极电压度查堵泄漏,防止抽进空气。

@#@@#@氢气管着火@#@排空管着火,自动调压@#@浮桶加重不当,引压管@#@积水滴冷水量不足。

@#@@#@单槽氢气管着火,氢气皮@#@用灭火器灭火,调节加重,处理积水,加大冷水量。

@#@@#@更换新氢气管,必要时系急停槽处理,@#@@#@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氢气管着火@#@管结盐结碱造成接电@#@突然停送交流电@#@外电压打闪掉闸,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内部问题。

@#@@#@立即打开氢气系统排空管,通知电工进行检查。

@#@@#@突然停送直流电@#@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内部出现故障@#@与调度系,处理故障后送电。

@#@@#@检查原因并处理按短时间停电处理@#@电解液流量突然@#@增大@#@出现虹吸@#@氯气正压太高@#@阴极室冒味@#@硫通真空眼,杜绝虹吸@#@处理管内杂物,调压至正常@#@排空氢气严重时断电停槽。

@#@@#@阳极液面不能维持@#@压口渗漏严重@#@隔膜损坏,渗透太大@#@槽圈漏。

@#@@#@液面堵塞@#@拆槽更换隔膜@#@紧固堵漏@#@阳极液沸腾@#@槽压过高@#@隔膜堵塞@#@盐水温度过高@#@查找原因除槽@#@除槽、更换隔膜@#@加大盐水流量,降低温度@#@严重喷漏@#@氢气压力过大@#@槽盖压力不够,螺栓松@#@阳极片腐蚀@#@紧固槽盖螺栓@#@用胶泥堵后停槽处理@#@更换阳极片@#@电解液流量@#@太小@#@电解液溢流口被堵@#@隔膜硬化@#@阴极网内有结盐@#@清除溢流管杂物@#@预先用淡盐水浸泡隔膜@#@更换阴极箱@#@槽间铜导板电压降过高@#@导板接触不好@#@接触面调平磨光,坚固细出@#@导板电流密度太大@#@检测导电板缺陷,加大导电面积@#@阳极生有铜绿出现@#@复合棒质量差,未焊好@#@应选用适合的复合棒重新补焊@#@复合棒底端螺栓拉断@#@因受腐蚀在拆装时用力@#@过大而被损坏@#@控制力矩@#@底板锈蚀@#@①密封垫失效。

@#@@#@改进密封面结构,采用新材料。

@#@@#@②垫料质量差@#@改进垫料质量。

@#@@#@③维护时间有水溢流到底板夹层之间@#@改造结构@#@隔膜吸附不牢@#@①真空度不够@#@①提高真空度。

@#@@#@②隔膜残渣未冲洗干净网袋生锈。

@#@@#@②冲净旧隔膜,酸洗除锈。

@#@@#@③石棉纤维短。

@#@@#@③掺入长纤维石棉@#@六、设备完好标准及检修质量验收标准@#@A、设备完好标准@#@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①电解槽各部位连接螺栓坚固,基础支座稳固可靠,质量符合要求。

@#@@#@②盐水断电器、碱液滴流器、仪表齐全、灵敏可靠@#@③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标志分明,质量符合要求。

@#@@#@④电槽外表涂漆,保温完好。

@#@@#@2、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达到铭牌出力和核定能力。

@#@@#@①槽电流、槽电压、电流强度、电流效率等参数符合工艺要求。

@#@@#@②电解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大于959/l,单槽氯气纯度大于97%,含氢小于91%。

@#@@#@③电解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3、技术资料齐全、准确@#@①设备技术档案应及时填写,内容包括技术性能,运行统计,检修记录,评级记录,缺陷记录,事故记录等。

@#@@#@②电解槽装配图、零件图及主要易损配件图纸齐全,准确。

@#@@#@③设备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④设备环境整洁,无跑冒滴漏。

@#@@#@4、设备的维护@#@①定时清洗盐水断电器,以防结盐堵塞,保持滴流平稳。

@#@@#@②碱液滴流器要对准碱液管漏斗,保持滴流处于良好状态。

@#@@#@③电槽各部位因螺栓松动所造成的泄漏应及时紧固,对其结盐、碱应及时清除干净。

@#@@#@④每3~6个月冲洗盐水急管,擦洗基础绝缘瓷瓶。

@#@@#@⑤随时注意对地电压的波动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修理。

@#@@#@电解槽在运行中如出现以下现象,就必须及时检修。

@#@@#@a、隔膜阻塞,电解液浓度高,槽电压升高,金属阳极电解槽氯中含氧>@#@3%,而且液面无法调正。

@#@@#@b、电流效率小于90%@#@c、氯中含氢大于2.5%@#@d、金属阳极电解槽的阳极片、密封垫片、底板被腐蚀损坏,涂层剥落失效。

@#@@#@e、隔膜流失@#@B、检修质量标准@#@电解槽主要部件检修质量标准见下表@#@序号@#@主要部件@#@质量标准@#@1@#@混凝土底和盖@#@①压口平面不平度<@#@1.5mm@#@②吊与位置误差≯10mm@#@③全部开口位置及其他位置偏差为±@#@5mm@#@④内外表面无气孔、麻面及较明显的凹凸现象。

@#@@#@⑤衬里层无鼓泡、隆起、脱壳等缺陷。

@#@@#@⑥槽盖内衬橡胶,施工技术要求按HG4-541-67“化工设备@#@设备管理橡胶衬里”试行标准进行。

@#@@#@2@#@阴极箱@#@①箱体上下法兰平直,与箱体墙板垂直,不平度≯2mm,对@#@角线的长度误差≯对角线长度值的2/1000,直角的正确度在某@#@全长范围内≯2/1000。

@#@@#@②各个网袋之间两对应点偏差≯±@#@1mm,累计偏差≯3mm。

@#@@#@③网袋表面不允许有金属疙瘩和明显的凹凸现象,每一点焊@#@面积≯80mm2@#@④盛水试漏后,不渗漏。

@#@@#@⑤通电后电流分布均匀,接触良好。

@#@@#@3@#@阳极@#@阳极片与底板组装后,用密封方箱套上,盛水试漏,压力0.04Mpa,@#@时间≥30分钟,阳极片与底板连接处不泄漏。

@#@@#@4@#@阴阳极组装@#@①隔膜吸附之前组装,两网袋或阳极片的任意中心距均匀一致,误差≤±@#@1mm,极距误差≤±@#@1mm。

@#@@#@②用φ6mm(当设计极距为0.5~10.5mm时)柴铜棒沿阴阳极的整个高度四周通道顺畅通过。

@#@@#@③隔膜吸附后组装,应防止套装时阳极片擦破隔膜。

@#@再次调正极距,使其达到均匀、一致。

@#@@#@办法:

@#@可用四氯棒作衬垫,塞入阳极片与隔膜之间,调正其间距;@#@用细钛丝结轧同一行中相邻的阳极片,以使每行阳极片都在同一中心线上,从而保证了阴极与阳极距离的均匀一致并符合图纸要求。

@#@@#@5@#@隔膜@#@表面平整、厚薄均匀、光滑,没有铁丝外露现象。

@#@@#@6@#@阳极片涂层@#@①涂敷层组合力好,均匀,热氧化完全,外观呈灰黑色。

@#@@#@②用滤纸擦拭(用力不应过大),应无明显脱落现象。

@#@@#@③用仪器检查,涂层成份组成与标准样品基本一致、份量:

@#@新极片除层含钙量不低于109/m2,旧极生重涂,含钙量不低于89/m2。

@#@@#@L47型凉水塔用轴流风机@#@维护检修规程@#@一、设备的用途@#@蒸发凉水塔用的L47型轴流风机,主要用于循环水冷却系统排送凉水塔的温热空气,降低循环水的温度。

@#@@#@二、结构简述@#@凉水塔用轴流风机由风筒、叶片、轮、减速机、传动轴、联轴器、电动机等部件组成。

@#@@#@三、技术性能@#@叶轮直径:

@#@D=4700mm@#@叶轮转速:

@#@200r/min@#@叶片数量(片)8片@#@叶片安装角度调节范围:

@#@18.5~21.5°@#@@#@风量:

@#@20.5~56.5×@#@104m3/h@#@全压:

@#@12.8mmH2O柱@#@效率:

@#@77.4%@#@配用电机YZ25M-6N=30KW@#@四、检修周期及内容@#@1、检修周期@#@检修类别@#@小修@#@大修@#@检修周期(月)@#@6@#@12~18@#@2、检修内容@#@A、小修@#@①检查、紧固地脚螺栓。

@#@@#@②紧固叶片组的背帽和各紧固螺栓,检查叶片角度是否变动。

@#@@#@③检查润滑油,必要时给予更新,弄清洗油位玻璃管。

@#@@#@④清洗叶片积灰及污垢。

@#@@#@⑤检查联轴器找正情况,更换橡胶弹性圈。

@#@@#@B、大修@#@①包括小修项目@#@②拆卸叶片、轮、检查有无腐蚀,变形和裂纹等缺陷,检查叶片玻钢衬层是否有裂纹和脱层。

@#@校正叶片角度,必要时对组装后叶片组做静平衡试验。

@#@@#@③拆开减速机检查啮合齿轮、轴承及机体的磨损情况,修理或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④检查修理传动轴、校正联轴器。

@#@@#@⑤检查、修补机座基础,检查或更换地脚螺栓。

@#@检验机体水平度。

@#@@#@⑥进行防腐及防潮处理。

@#@@#@⑦电机检查、修理、加油。

@#@@#@五、设备完好标准及检修质量标准@#@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电机不转@#@电压过低@#@①检查电源电压是否达到铭牌规定值。

@#@@#@②检查电机接线柱上的电压@#@电源故障,接头松动,接线错误,电机绕组露头,负载过大电机或风扇传动轴卡住转了。

@#@@#@a、检查是否掉线@#@b、检查控制装置与电机之间所有接线及接触点。

@#@@#@③应设置超负荷与短路保护装置。

@#@@#@④将电机和风扇传动轴断开进行空载试转电机。

@#@@#@电机过热@#@超载、电压不稳@#@电源频率不适当@#@核对各项电压和电流、电压,参照铭牌数据。

@#@@#@①核对电源电流和频率,其他与铭牌相符。

@#@@#@②核对电机转速@#@润滑脂注入过多或过少,脂牌号不对,脂变质,脂内有异物。

@#@@#@①加润滑脂要适量@#@②更换符合牌号的润滑脂。

@#@@#@③加脂工具要整洁,严防物入内。

@#@@#@风冷不良@#@清扫电机,检查通风情况,加强通风换气。

@#@@#@电机轴变形弯曲轴承损坏@#@检查电机轴或更换轴承。

@#@@#@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转子摩擦定子,单相运转绕组漏电。

@#@@#@重新控制转子与走子间隙,检查绕组,用兆欧表检查电阻情况,如系单相,则电机不动启动。

@#@@#@电机有异常噪音@#@电机单相运转@#@如系单相,电机不能启动@#@电机导线连接不正或掉线@#@按电机线路图进行检查@#@轴承损坏或磨损@#@更换轴承,重新加润滑脂@#@相不平衡@#@分别核对相电压、相电流@#@转子不平衡@#@检查电机调整托架,平衡转子@#@电机达不到额定转速,转速波动反转@#@由于线路压降,引起电机接线端电压太低@#@称压线降负荷@#@相序接错@#@变更三相电机引线上任何二根接线@#@减速机异常噪音@#@油中混有其他杂物,油位太低@#@酌情加油,更换新油。

@#@@#@轴承损坏@#@更换轴承@#@齿轮翘曲,齿轮两箱体相摩擦齿轮组磨损@#@检查齿轮组,轮齿的啮合面,齿轮箱如果为新设备,待运转一星期后,看杂音是否消除或降低,如仍有杂音,应排油、冲洗并重新加油,再有杂音,应更换新齿轮减速机。

@#@@#@风机杂音@#@轮壳盖(风罩)松动@#@坚固轮壳盖(风罩)螺栓@#@风机叶片固定螺栓松动@#@紧固叶片联接螺栓@#@机体振动@#@轮轴孔与主轴配合不紧密@#@电机振动@#@电机空载试运,以便进一步查明原因。

@#@@#@传动轴不平衡@#@联轴器损坏,找正不好@#@传动轴弯曲@#@①电机、传动轴、减速机重新找正。

@#@@#@②更换损坏的联轴器。

@#@@#@③传动轴重新平衡校直。

@#@@#@叶片组不平衡,表面腐蚀@#@更换新叶片,清扫附属物@#@有附属物@#@重新平衡叶轮组@#@叶片角度不一致@#@调整@#@叶片角度过大@#@调整@#@叶片变形@#@校核各叶片尖端之角度@#@叶片紧固螺栓松动@#@紧固@#@地脚螺栓松动@#@基础刚度不够@#@加固基础@#@减速机轴承损坏@#@更换轴承@#@六、设备完好标准及检修质量标准@#@A、设备完好标准@#@1、零、部件@#@①主轴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②仪表计器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③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紧固、整齐,符合要求。

@#@@#@④主体完整,叶片无明显变形,裂纹、腐蚀等缺陷。

@#@@#@2、运行性能@#@①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②无异常振动,杂音等现象。

@#@@#@③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0℃,电流指标正常。

@#@@#@④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3、技术资料@#@①设备档案、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

@#@@#@②有设备履历卡片。

@#@@#@③有安装、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

@#@@#@④易损配件有图样。

@#@@#@⑤设备运行时间和累计运转时间有统计记录。

@#@@#@⑥设备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4、设备及环境@#@①风机清洁,表面无灰尘油垢。

@#@@#@②基础、底座完整,表面及周围环境整洁。

@#@@#@B、检修质量标准@#@1、叶片组@#@①各叶片沿轴线回转的倾斜角误差均不大于0.5°@#@。

@#@@#@②叶轮组外缘处的径向跳动公差4mm,端面跳动公差为10mm。

@#@@#@③轮和叶片装配后做静平衡试验,要求在叶片外缘处的剩余不平衡值不大于25g。

@#@轮径向端面跳动值为5mm,叶片外缘与风筒间隙为4~12mm。

@#@@#@2、减速机@#@A、主轴@#@a、主轴不得有裂纹,轴颈处不得有伤痕,蚀坑等缺陷,轴颈处粗糙度为1.2。

@#@@#@b、主轴中心线直线度,在轴颈处为0.015mm/m,其他处为0.04mm/m。

@#@@#@c、轴颈的圆度、圆柱度为0.02mm。

@#@@#@d、键槽中心线对轴中心线倾斜度为0.03mm/100mm。

@#@@#@e、主轴轴向窜量0.06~0.08mm。

@#@@#@B、螺旋齿轮@#@a、齿轮啮合而要求无腐蚀坑痕、裂纹表面粗糙度为1.6。

@#@@#@b、齿在接触面积沿齿长方向和齿高方向均应达到50%以上。

@#@@#@c、轮齿的磨损不超过原齿厚的10%。

@#@@#@d、齿轮啮合的齿顶间隙为(0.2~0.3)m(m为樘数)齿侧间隙为0.13mm。

@#@@#@C、减速机体@#@a、减速机体应无裂纹、渗油现象;@#@@#@b、机体水平度为0.1mm/m。

@#@@#@D、滚动轴承@#@a、轴承与轴颈的配合为H7/K6,轴承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为KT/h6。

@#@@#@b、滚动轴承的滚子与内外圈的工作表面必须光滑,没有麻点、腐蚀、坑疤等缺陷;@#@滚子与内外圈的磨损间隙,对轴承内径为51~80mm的不大于0.12mm,对于轴承内径为80~120mm的不大于0.20mm。

@#@@#@E、传动轴@#@a、传动轴的直线度为0.5mm/m。

@#@@#@b、减速机轴与传动轴联轴器、传动轴与电机联轴器找正;@#@径向位移为0.5~0.6mm,轴向倾斜角为±@#@1°@#@,径向跳动值均为0.06mm。

@#@@#@17@#@";i:

14;s:

5912:

"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版本@#@D@#@页码@#@共2页第1页@#@部门工作手册—章节号、标题@#@设备处职员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一.绩效管理目的@#@1.通过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考核,使员工明确工作重点,追求工作成果,实现公司目标。

@#@@#@2.通过绩效考核的形式对员工阶段性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

@#@@#@3.对上一考核期工作进行总结,为绩效改进及员工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4.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行合理的绩效奖金分配,树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文化。

@#@@#@5.为培训、薪资调整、年度评优、岗位调整、考核辞退提供参考依据。

@#@@#@6.端正员工工作态度,提升职员思想水平,激励职工上进心。

@#@@#@二.绩效考核原则@#@1.基本原则:

@#@公开、公正、公平。

@#@@#@2.业绩导向原则:

@#@关注本岗位业绩指标是否达成,即人与标准比。

@#@@#@3.要求个人考核以事实和数据反映工作的成效性。

@#@@#@4.主管对下属绩效表现负直接责任,下属的成绩就是主管的成绩,主管应通过绩效辅导和过程管理,提高个人的能力及素质水平以促进持续的绩效改进。

@#@@#@三.绩效考核对象@#@设备处在职员工@#@四.绩效考核周期@#@所有参加考核员工一律实行月度考核@#@五.考核责任@#@1.员工:

@#@进行个人绩效管理,利用有效的工具和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表现,了解绩效管理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收集反映个人绩效的信息和反馈,努力达到较高的绩效目标,取得突破性成就。

@#@@#@2.直接上级和部门负责人:

@#@下属员工绩效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掌握绩效管理的工具和技巧,制定下属员工个人的考核指标,观察、记录员工的日常绩效表现,辅导员工进行绩效改进,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

@#@帮助下属完成绩效计划和达到绩效目标,对下属进行绩效评估,与下属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

@#@@#@3.所属分厂、车间的在职员工对设备维修工的评议。

@#@@#@六.绩效管理流程@#@设定绩效目标、绩效辅导与观察、绩效考核与评估、绩效面谈、绩效改进、@#@1.设定绩效目标:

@#@@#@

(1)根据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目标,由管理员设立各部门月度绩效目标,分解至基层主管,有基层主管拟定每位员工单月绩效考核目标。

@#@@#@

(2)由上下级双方经过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在(月度绩效考核任务书)上签字确认。

@#@@#@(3)工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任务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

@#@@#@2.绩效辅导与观察:

@#@@#@

(1)工作目标和计划的实施过程是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实现目标的过程,日常的绩效辅导是保证绩效目标达成的重要管理步骤,是各级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

(2)绩效观察,是直接上级有步骤、有方法地观察、收集下属绩效行为和工作结果的过程,是对员工作出绩效评估的基本前提。

@#@@#@3.绩效考核与评估:

@#@@#@

(1)考核结果划分:

@#@就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属工作结果进行评分,评分方法参考《月度绩效考核任务书》中说明。

@#@然后按分数排序并根据“1、2、3、4”绩效定义,得出四个等级的考核结果。

@#@@#@

(2)1级员工绩效定义:

@#@在完成全部考核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司团队作出突出的贡献的;@#@为公司挣得了荣誉或降低了成本的;@#@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的;@#@能积极主动提升素质技能,使工作绩效有显著提高的。

@#@任劳任怨,工作勤恳,出勤率高的。

@#@事事争先、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3)2级员工绩效定义:

@#@完成了全部考核指标,工作积极主动,完成了基本岗位应知、应会、应做、应想的全部事情,并完全无正当无投诉的。

@#@年出勤率在95%以上,能独立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的业务骨干。

@#@@#@(4)3级员工绩效定义:

@#@不能全部完成考核指标,时常不服从工作安排,与客户、上下级、同事发生争吵,破坏组织气氛;@#@不按业务流程操作,造成工作失误或经济失的。

@#@自私自利,不以公司利益为主,脱勤脱岗多。

@#@@#@(5)4级员工绩效定义:

@#@指标不能完成,对待工作熟视无睹,态度不端正,技术水平极低,不能解决一般故障,做事麻痹大意给公司造成损失。

@#@职工对其投诉较多,车间不想用,考核评分在后二名以内。

@#@@#@(6)评级后要有书面说明,写明事实依据。

@#@@#@(7)联系三次评为“3级”“4级”的员工,将考虑岗位调整或辞退。

@#@@#@4.绩效改进@#@

(1)进行差距分析,规劝其上进。

@#@@#@

(2)绩效考核的重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5.奖金挂钩@#@

(1)工资与评级挂钩。

@#@@#@

(2)奖金与绩效挂钩。

@#@@#@七.绩效考核评定表@#@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版本@#@D@#@页码@#@共2页第2页@#@车间工作手册—章节号、标题@#@设备处人员考核评议表@#@考核评议内容@#@姓名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职员的满意度@#@业务技术素质@#@爱岗敬业精神@#@劳动纪律执行情况@#@创新工作@#@能力@#@模范表率作用@#@事业心责任心@#@出勤率@#@突出贡献@#@15分@#@10分@#@15分@#@10分@#@10分@#@10分@#@10分@#@10分@#@5分@#@5分@#@吕扬州@#@吕玉刚@#@杨志伟@#@郭金亮@#@吕东生@#@郭建海@#@刘治军@#@郭庆华@#@郭红峰@#@高荣兵@#@崔小勇@#@杨江华@#@郭新生@#@张昊@#@崔松生@#@段广庆@#@张广军@#@韩清海@#@王志忠@#@郭建峰@#@李振方@#@";i:

15;s:

25059:

"目录@#@正文、、、、、、、、、、、、、、、、、、、、、、、、、、、、、、、、、、、、、、、、、、、、、、、、、、、、、、、、、、2-3@#@第一节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4@#@一、发动机的选择、、、、、、、、、、、、、、、、、、、、、、、、、、、、、、、、、、、、、、、、、、、、4-5@#@二、轮胎的选择、、、、、、、、、、、、、、、、、、、、、、、、、、、、、、、、、、、、、、、、、、、、、、5-6@#@三、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定、、、、、、、、、、、、、、、、、、、、、、、、、、、、、、、、、、6-7@#@四、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定、、、、、、、、、、、、、、、、、、、、、、、、、、、、、、、、、、7-8@#@第二节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8@#@一、发动机的选型、、、、、、、、、、、、、、、、、、、、、、、、、、、、、、、、、、、、、、、、、、、、8@#@二、离合器的初步选型、、、、、、、、、、、、、、、、、、、、、、、、、、、、、、、、、、、、、、、、9@#@三、变速器的选择、、、、、、、、、、、、、、、、、、、、、、、、、、、、、、、、、、、、、、、、、、、、9-10@#@四、传动轴的选型、、、、、、、、、、、、、、、、、、、、、、、、、、、、、、、、、、、、、、、、、、、、10@#@五、驱动桥的选型、、、、、、、、、、、、、、、、、、、、、、、、、、、、、、、、、、、、、、、、、、、、11@#@第三节整车性能计算、、、、、、、、、、、、、、、、、、、、、、、、、、、、、、、、、、、、、、、、、、、12@#@一、配置东风康明斯EQB210-20发动机时的整车性能计算、、、、、、、、、、12-16@#@二、配置潍柴TBD226B-6ⅡB发动机时的整车性能计算、、、、、、、、、、、、、16-18@#@三、汽车经济性能计算、、、、、、、、、、、、、、、、、、、、、、、、、、、、、、、、、、、、、、、、18-19@#@第四节发动机与传动系部件的确定、、、、、、、、、、、、、、、、、、、、、、、、、、、、、、、20@#@设计总结、、、、、、、、、、、、、、、、、、、、、、、、、、、、、、、、、、、、、、、、、、、、、、、、、、、、、、21@#@致谢、、、、、、、、、、、、、、、、、、、、、、、、、、、、、、、、、、、、、、、、、、、、、、、、、、、、、、、、、、22@#@参考文献、、、、、、、、、、、、、、、、、、、、、、、、、、、、、、、、、、、、、、、、、、、、、、、、、、、、、、23@#@正文@#@我选择的题目是东风牌EQ1146G2型载货汽车的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东风牌EQ1146G2型载货汽车的基本参数,通过计算选择一款发动机,以及与之匹配的轮胎、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和驱动桥。

@#@并且对各个部件进行验算,是否各个部件匹配的良好,最后画出一张整车总体布置草图。

@#@@#@东风牌EQ1146G2型载货汽车的基本参数如表所示:

@#@@#@东风牌EQ1146G2型载货汽车@#@接近角/离去角@#@34/14@#@最高车速(km/h)@#@90@#@车辆外形长(mm)@#@8530@#@车辆外形宽(mm)@#@2470@#@车辆外形高(mm)@#@2830@#@整备质量@#@6150@#@总质量@#@14335@#@额定质量@#@7990@#@前轮距@#@1940@#@后轮距@#@1860@#@轴距@#@5000@#@轴数@#@2@#@悬挂(前/后)@#@1245/2285@#@最大爬坡度(%)@#@30%@#@第一节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一、发动机的选择@#@1.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汽车的动力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

@#@要设计的载货汽车最高车速是,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大于或者等于该车速行驶时,滚动阻力功率与空气阻率之和,即@#@(1-1)@#@式中,是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是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辅助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查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1得),是汽车总质量,=14335kg;@#@g是重力加速度,g=9.8;@#@f是滚动阻力系数,有实验测得,车速再不大于100km/h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常数。

@#@取f=0.008(查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2得);@#@是空气阻力系数,一般中重型货车可取0.8~1.0,这里去=0.9;@#@A是迎风面积(),取前轮距总高H,A=1.9402.830。

@#@@#@A=0.91.9402.830=4.94@#@故也可利用比功率的统计值来确定发动机的功率值。

@#@@#@如选取功率为88.83KW的发动机,则比功率为:

@#@@#@参考《汽车理论图3-1》东风载重货车比功率大约在9kw/t左右,在这里我取10kw/t。

@#@所以该质量14335Kg的汽车,其发动机应该具有的功率;@#@再考虑该载重货车要求的车速,因此初步选择汽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50kw。

@#@@#@2、发动机最大转矩及其转速的确定@#@当发动机最大功率和其相应的转速确定后,可通过下式确定发动机的最大转矩。

@#@@#@(1-2)@#@式中,是发动机最大转矩();@#@是转矩适应性系数,标志着当行驶阻力增加时,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自动增加转矩的能力,,是最大功率时的转矩(),初取=1.05(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是发动机最大功率(KW);@#@是最大功率时的转速(r/min)。

@#@@#@所以@#@(其中转速是参考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网站上产品介绍取的值)@#@一般用发动机适应性系数,表示发动机转速适应行驶工况的程度,越大,说明发动机的转速适应性越好。

@#@采用值大的发动机可以减少换挡次数,减轻司机疲劳、减少传动系的磨损和降低油耗。

@#@通常,汽油机取1.2~1.4,柴油机取1.2~2.6,以保证汽车具有适应的最低稳定车速。

@#@初取=1450r/min,则,。

@#@@#@二、轮胎的选择@#@轮胎的尺寸和型号是进行汽车性能计算和绘制总布置图的重要原始数据,因此,在总体设计开始阶段就应选定。

@#@选择的依据是车型、使用条件、轮胎的额定负荷以及汽车的行驶速度。

@#@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因数、降低汽车质心的高度、减小非簧载质量,对公路用车,在其轮胎负荷系数以及汽车离地间隙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选取尺寸较小的轮胎。

@#@同时还应考虑与动力—传动系参数的匹配和对整车尺寸参数的影响。

@#@@#@参考同类车型所选轮胎规格,各轴轮胎规格选择如下:

@#@@#@前轴轮胎规格为10.00R20,轮胎数量为2;@#@后轮并装双胎,型号为10.00R20,轮胎数量为4。

@#@所选轮胎的单胎最大负荷26300N,气压0.74MPa,普通花纹,外直径1055mm。

@#@@#@(轮胎的选择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3)@#@三、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确定@#@普通载货汽车最高档通常选用直接挡,若无分动器或者轮边减速器,则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等于主减速器的主减速比。

@#@主减速比是主减速器设计的原始数据,应在汽车总体设计时就确定。

@#@@#@载重货车为了得到足够的功率储备而使最高的车速有所下降,可按下式选择@#@(1-3)@#@式中,是驱动轮的滚动半径(m),所选轮胎规格为10.00R20的子午线轮胎,其自由直径d=1055mm,因计算常数F=3.05(子午线轮胎F=3.05),故滚动半径:

@#@@#@;@#@@#@是发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转速,=2500r/min;@#@是最高车速,@#@=90km/h;@#@是变速器最高挡传动比,=1.0。

@#@@#@所以@#@初取=6.0@#@根据所选定的主减速比的值,就可基本上确定主减速器的减速行驶,并使之与汽车总布置所要求的离地间隙相适应。

@#@@#@汽车驱动桥离地间隙要求如图1-4所示。

@#@其中,中型载货汽车的离地间隙要求在230~345mm之间。

@#@(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4)@#@四、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定@#@传动系最大传动比为变速器的I挡传动比与主减速比的乘积。

@#@@#@应根据汽车最大爬坡度、驱动车轮与路面的附着条件、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以及主减速比和驱动车轮的滚动半径等综合确定。

@#@@#@汽车爬坡度时车速不高,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最大驱动力用于克服轮胎与路面间的滚动阻力及爬坡阻力。

@#@故有@#@(1-4)@#@则由最大爬坡度要求的变速器I挡传动比为@#@(1-5)@#@式中,是汽车总质量,=14335kg;@#@g是重力加速度,g=9.81m/;@#@是道路最大坡度角,设计要求最大爬坡度为30%,即坡度角=;@#@是道路最大阻力系数。

@#@@#@前面已经计算得=0.5121m;@#@发动机最大转矩=;@#@主减速器比=6.0;@#@传动系效率=0.894。

@#@所以@#@根据驱动车轮与地面附着条件@#@(1-6)@#@求得变速器的I挡传动比为@#@(1-7)@#@式中,是道路的附着系数,在良好的路面上去=0.8;@#@是汽车满载静止于水平路面时驱动桥承受的载荷(N),初步设计采用单车桥驱动,驱动桥承受的质量为10t,则@#@综上所述,初步选取变速器I挡传动比。

@#@@#@@#@第二节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一、发动机的选型@#@根据所需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最大转矩及相应转速,初步选择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的型号为EQB210-20的发动机,以及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型号为TBD226B-6ⅡB的发动机。

@#@它们的主要参数如表所示:

@#@@#@单位@#@EQB210-20@#@TBD226B-6ⅡB@#@缸径/行程@#@mm@#@102/120@#@105/120@#@排量@#@L@#@5.9@#@6.23@#@额定工况@#@功率/转速@#@KW/(r/min)@#@155/2500@#@155/2500@#@最大转矩/转速@#@(r/min)@#@700/1500@#@730/1400-1600@#@最低燃油消耗率@#@g/()@#@215@#@无资料@#@质量@#@kg@#@413@#@无资料@#@满足排放要求@#@欧II@#@欧II@#@外形尺寸@#@(长X宽X高)@#@mm@#@无资料@#@无资料@#@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的型号EQB210-20发动机转速范围750-2750r/min;@#@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型号为TBD226B-6ⅡB发动机转速范围无资料可查。

@#@@#@二、离合器的初步选型@#@为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必须大于1。

@#@@#@  后备系数β@#@  后备系数β是离合器设计时用到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离合器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的可靠程度。

@#@在选择夕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  1)摩擦片在使用中磨损后,离合器还应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

@#@@#@  2)要防止离合器滑磨过大。

@#@@#@  3)要能防止传动系过载。

@#@@#@  显然,为可靠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和防止离合器滑磨过大,β不宜选取太小;@#@为使离合器尺寸不致过大,减少传动系过载,保证操纵轻便,β又不宜选取太大;@#@当发动机后备功率较大、使用条件较好时,β可选取小些;@#@当使用条件恶劣,需要拖带挂车时,为提高起步能力、减少离合器滑磨,β应选取大些;@#@货车总质量越大,β也应选得越大;@#@采用柴油机时,由于工作比较粗暴,转矩较不平稳,选取的β值应比汽油机大些;@#@发动机缸数越多,转矩波动越小,β可选取小些;@#@膜片弹簧离合器由于摩擦片磨损后压力保持较稳定,选取的β值可比螺旋弹簧离合器小些;@#@双片离合器的β值应大于单片离合器。

@#@@#@  各类汽车口值的取值范围通常为:

@#@@#@  轿车和微型、轻型货车β=1.20~1.75@#@  中型和重型货车β=1.50~2.25@#@越野车、带拖挂的重型汽车和牵引汽车β=1.80~4.00@#@根据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和上述的原则。

@#@初步选定潍坊鹤镇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转矩容量为1300的HZ-305-CKS-NC离合器。

@#@该离合器与EQB210-20发动机匹配时,其后备系数为1.85;@#@与TBD226B-6ⅡB匹配时,其后备系数是1.78;@#@@#@三、变速器的选择@#@@#@由于重型汽车的装载质量大,使用条件复杂,同时中型货车满载与空载的质量变化极大,要保证重型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加速性,需要采用多档变速器。

@#@因为,档位越多,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附近高功率的机会就越大,可以提高汽车的加速与爬坡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发动机在地燃油消耗率的转速范围工作的机会,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目前,组合式机械变速器已经成为重型汽车的主要形式,即以一到两种4-6挡变速器为主体,通过更换系列齿轮副和配置不同的副变速器,得到一组不同的挡数、不同传动比范围的变速器系列。

@#@@#@根据发动机最大转矩和变速器的I挡传动比,初步选择哈尔滨一汽变速箱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VI挡变速箱型号为CA6-75B(直接)。

@#@变速箱为三轴同步机械式汽车变速箱,具有六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三、四、五、六采用锁环式惯性同步器换档,二档采用锁环式同步器换档,一档和倒档为滑动齿套式换档,变速箱采用上下分体式结构,上盖为换档操作部分,下箱体为齿轮传动部分,便于拆解维修。

@#@@#@变速器的输入转矩范围为735~833,该变速器的最高档采用直接挡,传动比的范围是1-7.640。

@#@变速器各挡速比如表所示:

@#@@#@I@#@II@#@III@#@IV@#@V@#@VI@#@倒@#@7.640@#@4.714@#@2.932@#@1.895@#@1.337@#@1.000@#@7.107@#@四、传动轴的选型@#@@#@该车前后轴距较大,为了提高传动轴的的临界转速,避免共振以及考虑整车总布置上的需要,常将传动轴分段。

@#@当传动轴分段时,需要加设安装在车架横梁上的弹性中间支撑,以补偿传动轴轴向和角度方向的安装误差,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弹性支承的发动机的传动和车架等变形所引起的位移。

@#@弹性元件能吸收传动轴的震动,降低噪声。

@#@这种弹性中间支撑不能传递轴向力,它只要承受传动轴因动不平衡,偏心等因素引起的径向力,以及万向节上的附加弯矩所引起的径向力。

@#@@#@一般驱动桥传动轴均采用一对十字轴万向节。

@#@十字万向节两轴的夹角不宜过大,当由增至时,滚针轴承寿命将下降至原寿命的1/4。

@#@十字轴万向节夹角的允许范围如表所示:

@#@@#@驱动桥传动轴@#@汽车满载静止时@#@一般汽车@#@越野汽车@#@行驶中的极限夹角@#@一般汽车@#@短轴距越野汽车@#@@#@选择传动轴时应注意,当变速器为I挡时,发动机最大转矩经过变速器的减速增扭后。

@#@输出的扭矩的是否大于传动轴的工作扭矩。

@#@选择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型号为TBD226B-6ⅡB的发动机。

@#@最大转矩是730,当经过哈尔滨一汽变速箱股份有限公司CA6-75BVI挡变速箱减速增扭后,所输出的转矩是5577.2。

@#@通过游览重庆重型汽车集团传动轴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型汽车传动轴总成,编号为002,工作转矩为6000。

@#@能承受变速器输出的最大扭矩。

@#@@#@五、驱动桥的选型@#@驱动桥处于传动系的末端,其基本公用是增大由传动轴传来的转矩,将转矩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并使左、右驱动轮具有差速功能;@#@同时,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价之间的垂向力、纵向力和横向力。

@#@@#@1、驱动桥结构形式和布置形式的选择@#@驱动桥的结构形式与驱动车轮的悬架形式有关。

@#@绝大多数载重货车的驱动车轮采用非独立悬架,相应的采用非断开式车桥。

@#@@#@现代多桥驱动汽车都采用贯通式驱动桥的布置。

@#@@#@在贯通式驱动桥的布置中,各桥的传动布置在同一个纵向垂直平面内,且相邻的两桥的传动轴是串联的布置。

@#@其优点是不仅减少了传动轴的数量,而且提高了各种驱动桥零件的互通性,并且简化了结构,减少了体积和质量,成本较低。

@#@@#@东风牌EQ1146G2型载货汽车不是采用多桥驱动,所以不采用贯通式驱动桥布置。

@#@@#@2、主减速器结构形式选择@#@主减速器形式的选择与汽车的类型及使用条件有关,主要取决与动力性、经济性等整车性能所要求的主减速比的大小以及驱动桥的离地间隙、驱动桥的数目及减速形式等。

@#@@#@双级主减速器有两集齿轮减速组成,结构复杂、质量大,制造成本也显著增加,仅用于主减速比较大且采用单节减速器不能满足既定的减速比和离地间隙要求的重型汽车上。

@#@@#@目前,轿车和一般的轻、中型货车采用单级主减速器,即可满足汽车动力性要求。

@#@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和传动效率高等优点。

@#@@#@综上所述,由于所设计的载货汽车的轴数和驱动形式为2X2,以及单级主减速器还有结构简单等诸多优点,又能满足使用要求。

@#@所以,选用单机主减速器。

@#@@#@3、驱动桥的选型@#@根据计算的主减速比,初步选择重庆红岩汽车车桥厂的单级减速单后驱动桥,产品编号为20048301。

@#@单级减速桥总成采用铸钢桥壳,整体刚性好,结实耐用,承载能力强,能满足恶劣路况需求。

@#@承载能力为13t,最大输入转矩6858,大于最大的输入转矩,主减速器传动比=4.875和5.833两种。

@#@因车速要求较高,就选=4.875计算,如果汽车阻力功率曲线与发动机功率曲线不能交在其最大功率点上,在进行调整。

@#@@#@第三节整车性能计算@#@一、配置东风康明斯EQB210-20发动机时的整车性能计算@#@1、汽车动力性能计算@#@

(1)汽车驱动力和行驶阻力@#@汽车行驶过程中必须克服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加速时会受到加速阻力的作用,上坡时会受到重力沿坡道的分力——坡度阻力的作用。

@#@汽车行驶时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的平衡方程为@#@(1-8)@#@发动机在转速n下发出的扭矩,经过汽车传东西传递到驱动轮上的驱动力按下式计算@#@(1-9)@#@式子中,是发动机转矩();@#@是变速器减速比;@#@是主减速器减速比,=5.833;@#@是传动系效率,=0.894;@#@是车轮的滚动半径(m),=。

@#@@#@在驱动轮不不打滑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n(r/min)所对应的汽车车速(Km/h)为@#@(1-10)@#@滚动阻力为@#@(1-11)@#@式子中,g是重力加速度,g=9.81;@#@是坡道的坡度角;@#@f是滚动阻力系数,f=0.008.@#@空气阻力为@#@(1-12)@#@式子中,是空气阻力系数,=0.9;@#@是迎风面积,即汽车行驶方向的投影面积,=1.9402.830;@#@是空气密度,一般取;@#@是汽车行驶速度(s/m),若以km/h计,@#@则。

@#@@#@坡度阻力为@#@(1-13)@#@式子中,i是道路坡度,计算时i取值从0%到40%。

@#@坡道阻力随着坡道的坡度变大而增大,且与变速器档位和车速无关。

@#@@#@

(1)搭配东风康明斯EQB210-20发动机时,汽车的最高速度。

@#@@#@在网上查找到东风康明斯EQB210-20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图。

@#@@#@选择东风康明斯EQB210-20的发动机时的最高车速@#@当车速为99KM/H的时候,汽车的驱动力应该大于汽车所受到的阻力,此时不考虑汽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和加速阻力。

@#@@#@=@#@所以此时车速能达到90KM/H以上。

@#@@#@

(2)计算搭配东风康明斯EQB210-20发动机时,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计算汽车最大爬坡度时候,是汽车变速器的挡位是I挡,此时汽车的速度比较慢,此时所受到的风阻和加速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当一档的时候汽车车轮的最大驱动力为:

@#@@#@@#@坡道阻力为@#@滚动阻力为@#@所以@#@算出@#@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是指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用第一档克服的最大坡度,它表征汽车的爬坡能力。

@#@爬坡度用坡度的角度值(以度数表示)或以坡度起止点的高度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正切值)的百分数来表示。

@#@@#@只有当汽车牵引力大于上坡阻力和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不计)时,汽车才能爬上坡。

@#@表述这种汽车爬坡能力的计量方法就是百分比坡度,用坡的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例来表示,即百分比坡度=×@#@100%,其中是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例如“汽车爬坡度”是30%,根据上述公式得:

@#@×@#@100%=30%,即=30/100=0.3,查三角函数表得≈16.7°@#@,即此车可爬越的最陡坡度是16.7°@#@。

@#@@#@所以×@#@100%=33.3%,一挡时候的最大爬坡度为33.3%@#@(3)搭配东风康明斯EQB210-20发动机时,汽车的加速性能计算。

@#@@#@加速阻力计算。

@#@为计算最大加速能力,这里就取道路坡道为零的平知道路上进行失算。

@#@@#@,由此可得(1-14)@#@式中,是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按式子估算,取,为变速器速比。

@#@通过计算得到汽车各个挡位加速度时间。

@#@@#@由得,故@#@(1-15)@#@通过上式可求得汽车从初始车速全力加速到的加速时间t。

@#@@#@当汽车挂一挡起步并且加速到10时所用的时间为11S@#@当汽车从10挂二档加速到20时所用的时间为10S@#@当汽车从20挂三档加速到30时所用的时间为12.3S@#@当汽车从30挂四挡加速到45时所用的时间为26.3S@#@当汽车从45挂五档加速到60时所用的时间为39.8S@#@当汽车从60挂六挡加速到75时所用的时间为67S@#@当汽车从静止通过连续换挡加速到75时所用的时间为166.4S@#@@#@二、配置潍柴TBD226B-6ⅡB发动机时的整车性能计算@#@(4)搭配潍柴TBD226B-6ⅡB发动机时,汽车的最高速度计算@#@由于网络上没有潍柴TBD226B-6ⅡB的外特性图,可能数据有些误差@#@选择潍柴TBD226B-6ⅡB发动机时的最高车速@#@当车速为99KM/H的时候,汽车的驱动力应该大于汽车所受到的阻力,此时不考虑汽车所受到的坡道阻力和加速阻力。

@#@@#@=@#@所以此时车速能达到90KM/H以上。

@#@@#@(5)计算搭配潍柴TBD226B-6ⅡB发动机时,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计算汽车最大爬坡度时候,是汽车变速器的挡位是I挡,此时汽车的速度比较慢,此时所受到的风阻和加速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当一档的时候汽车车轮的最大驱动力为:

@#@@#@@#@坡道阻力为@#@滚动阻力为@#@所以@#@算出@#@所以当搭配潍柴TBD226B-6ⅡB发动机时,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是。

@#@@#@(6)搭配搭配潍柴TBD226B-6ⅡB发动机时,汽车的加速性能计算。

@#@@#@加速阻力计算。

@#@为计算最大加速能力,这里就取道路坡道为零的平知道路上进行计算。

@#@@#@,由此可得@#@式中,是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按式子估算,取,为变速器速比。

@#@通过计算得到汽车各个挡位加速度时间。

@#@@#@由得,故@#@@#@通过上式可求得汽车从初始车速全力加速到的加速时间t。

@#@@#@当汽车挂一挡起步并且加速到10时所用的时间为10.4S@#@当汽车从10挂二档加速到20时所用的时间为9.8S@#@当汽车从20挂三档加速到30时所用的时间为11.7S@#@当汽车从30挂四挡加速到45时所用的时间为25S@#@当汽车从45挂五档加速到60时所用的时间为37.7S@#@当汽车从60挂六挡加速到75时所用的时间为61.5S@#@当汽车从静止通过连续换挡加速到75时所用的时间为156.1S@#@三、汽车经济性能计算@#@@#@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是汽车使用中的另一项重要性能。

@#@汽车设计开发过程中,常需要在十几样车之称之前,根据发动机特性和汽车功率平衡图对汽车的燃油经";i:

16;s:

29442:

"汽车构造(吉林大学陈家瑞版)要点@#@第一章: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1上止点:

@#@活塞顶面离曲轴中心线最远时的止点。

@#@@#@下止点:

@#@活塞顶面离曲轴中心线最近时的止点。

@#@@#@2活塞行程:

@#@活塞上下两个止点之间的距离。

@#@@#@3气缸工作容积:

@#@一个气缸中活塞运动一个行程所扫过的容积。

@#@@#@4发动机排量:

@#@一台发动机全部气缸的工作容积。

@#@@#@5压缩比:

@#@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最小容积之比。

@#@@#@6爆燃:

@#@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点燃中心较远处的末端混合气自燃而造成的不正常燃烧。

@#@@#@7四冲程汽油机经过进气、压缩、燃烧作功、排气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期间活塞在上下止点间往复移动了四个行程,曲轴旋转了两圈。

@#@@#@8四冲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活塞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是作功,另外三个为作功的辅助行程。

@#@(工作原理)@#@9汽油机的一般构造A机体组作用:

@#@作为发动机各机构、各系统的装配机体,而其本身的许多部分是其他机构的组成部分。

@#@B曲柄连杆机构:

@#@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输出动力的机构。

@#@C配气机构作用:

@#@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冲入气缸并及时从气缸中排除废气。

@#@D供给系统作用:

@#@把汽油和空气混合成为成分合适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发动机。

@#@E点火系统作用:

@#@保证按规定时刻点入气缸中被压缩的混合气。

@#@F冷却系统作用:

@#@把受热部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G润滑系统作用:

@#@将润滑油供给作相对运动的零件,以减小他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部件的磨损并部分的冷却摩擦部件,清洗摩擦表面。

@#@H启动系统使静止的发动机启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10有效转矩:

@#@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的平均转矩。

@#@@#@11有效功率:

@#@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的功率。

@#@@#@12发动机负荷:

@#@发动机驱动从动机械所耗费的功率或有效转矩的大小。

@#@@#@13计算题P43@#@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14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

@#@把燃气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力矩转变为曲轴的转矩,以向工作机械输出机械能。

@#@@#@15曲柄连杆机构工作条件的特点:

@#@高温、高压、高速和化学腐蚀。

@#@@#@16气缸体种类:

@#@一般是气缸体、龙门式气缸体、隧道式气缸体。

@#@@#@17发动机的支承:

@#@三点支承和四点支承。

@#@@#@18活塞的主要作用:

@#@承受气缸中的气体压力,并将此力通过活塞销传给连杆,以推动曲轴旋转。

@#@@#@19活塞在工作中易产生那些变形?

@#@为什么?

@#@怎样应对这种变形?

@#@@#@有机械变形和热变形;@#@@#@活塞在侧压力作用下,有使圆形裙部压扁的趋势,同时迫使活塞裙部直径沿销座轴同一方向上增大,且活塞销座附近的金属堆积,受热膨胀量大,使裙部在受热变形时,沿活塞销座轴线方向的直径增量大于其他方向;@#@@#@A设计时使活塞沿销座方向的金属多削去一些,把活塞轴向作为活塞裙部椭圆的短轴,@#@B将销座附近的裙部外表面制成下陷0.5~1.0mm,@#@C把活塞裙部形状做成变椭圆筒形。

@#@@#@20活塞环包括气环和油环,作用:

@#@保证活塞与气缸壁间的密封。

@#@@#@21活塞销的作用:

@#@连接活塞和连杆小头,将活塞承受的气体作用力传给连杆。

@#@@#@22全浮式优点: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活塞销不仅可以在连杆小头衬套孔内,还可以在销座孔内缓慢地转动,以使活塞销各部分的磨损比较均匀。

@#@@#@23轴向定位的原因:

@#@防止活塞销轴向窜动而刮伤气缸壁。

@#@@#@24曲轴的功用:

@#@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由此造成绕其本身轴线的力矩,并对外输出转矩。

@#@@#@25曲轴的曲拐数取决于气缸的数目及其排列方式;@#@直列式发动机(曲轴的曲拐数等于气缸数)和V形发动机(曲轴的曲拐数等于气缸数的一半)。

@#@@#@26曲轴按主轴颈数分为全支承曲轴(相邻两个曲拐之间,设置一个主轴颈的曲轴)和非全支承曲轴;@#@按曲拐之间连接方式分为整体式曲轴和组合式曲轴。

@#@@#@27曲轴形状和各曲拐的相对位置取决于气缸数、气缸排列方式(直列或V形等)和发火次序。

@#@@#@28发火间隔角为720°@#@/i,即曲轴每转720°@#@/i时。

@#@就应有一缸作功,以保证发动机运转平稳。

@#@P77图@#@29曲轴扭转减振器的作用:

@#@使曲轴扭转振动能量逐渐消耗于减振器内的摩擦,从而使振幅逐渐减小。

@#@@#@30曲轴为什么要轴向定位?

@#@@#@发动机工作时,曲轴经常受到离合器施加于飞轮的轴向作用力作用而有轴向窜动的趋势,衢州的轴向窜动将破坏曲柄连杆机构各零件间正确的相对位置,故必须轴向定位。

@#@@#@31飞轴的功用:

@#@@#@

(1)将在作功行程中传输出曲轴的一部分功储存起来,用以在其他行程中克服阻力;@#@@#@

(2)用作汽车传动系统中摩擦离合器的驱动件。

@#@@#@第三章:

@#@配气机构@#@32配气机构的功用:

@#@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内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使新鲜充量及时进入气缸,而废气及时从气缸中排出。

@#@@#@33充量系数:

@#@发动机每一工作循环进入气缸的实际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的比值。

@#@@#@34为什么要保留气门间隙?

@#@@#@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如果气门及其传动件之间在冷态时无间隙或间隙过小,则在热态下,气门及其传动件的受热膨胀势必引起气门关闭不严,造成发动机在压缩和作功行程中的漏气,从而使功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不易起动。

@#@为消除这种现象,通常在发动机冷态装配时,在气门及其传动机构中留有一定的间隙,以补偿气门受热后的膨胀量,这一间隙称为气门间隙。

@#@@#@35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的危害?

@#@@#@气门间隙过小,发动机在热态下可能发生漏气导致功率下降甚至气门烧坏,如果气门间隙过大,则使传动零件之间以及气门和气门座之间产生撞击声,而且加速磨损,同时也会使气门开启的持续时间减少,气缸的充气及排气情况变坏。

@#@@#@36配气定时工作原理:

@#@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通常用相对于上、下止点曲拐位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这种图形称为配气定时图。

@#@@#@37进气门提前开启的目的:

@#@保证进气行程开始时进气门已经开大,新鲜气体能顺利地充入气缸,当活塞到达下止点时,气缸内压力仍低于大气压力,在压缩行程开始阶段,活塞上移动速度较慢的情况下,仍可以利用气流惯性和压力差继续进气,因此进气门晚关一点有利于充气的。

@#@@#@38排气门提前开启的原因:

@#@当作功行程的活塞接近下止点时,打开排气门,大部分废气迅速排除,当活塞到达下止点时排气门开度进一步增加,减少了活塞上行时的排气阻力,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室内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力,加之气流惯性,故排气门迟一点关,可使废气排放得较干净。

@#@@#@39气门重叠角:

@#@由于进、排气门分别在上止点前开启和上止点后关闭,出现了一段时间内进、排气门同时开启。

@#@@#@40气门导管的功用:

@#@起导向作用,保证气门作直线往复运动,使气门与气门座能正确贴合。

@#@@#@41气门弹簧的功用:

@#@克服在气门关闭过程中及传动件的惯性力,防止各传动件之间因惯性力的作用而产生间隙,保证气门及时落座并紧紧贴合,防止气门发生跳动,破坏其密封性。

@#@@#@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42可燃混合气:

@#@汽油与空气混合并处于能着火燃烧的浓度接线范围内的混合气,@#@43汽油机供给系统的任务:

@#@根据发动机各种不同的工况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使之在临近压缩终了时点火燃烧而膨胀作功,最后将废气排入大气中。

@#@@#@44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在发动机气缸中燃烧时避免产生爆燃的能力,其好坏程度一般用辛烷值表示,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45理论混合气:

@#@空燃比为14.7的可燃混合气。

@#@@#@浓混合气:

@#@空燃比小于14.7的可燃混合气。

@#@@#@稀混合气:

@#@空燃比大于14.7的可燃混合气。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完全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46稳定工况:

@#@发动机已经完成预热,转入正常运转且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转速或负荷的突然变化。

@#@@#@47稳定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a怠速和小负荷工况(φa=0.6~0.8)@#@b中等负荷工况(φa=0.9~1.1)@#@c大负荷和全负荷(φa=0.85~0.95)@#@48过度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a冷起动要求化油器供给极浓的混合气(φa=0.4~0.6)@#@b暖机化油器供出的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值应当随着温度的升高,从启动时的极小值逐渐加大到稳定怠速所要求的数值为止@#@c加速化油器应能在节气门突然开大时额外添加供油量,以便及时使混合气加浓到足够的浓度@#@d急减速化油器中的节气门缓冲器可以减缓节气门关闭的速度和限制节气门开度从而避免混合气过浓。

@#@@#@49为什么汽油箱在必要时应与大气相通?

@#@@#@为了防止汽油在行驶中因振荡而溅出和箱内汽油蒸气的泄出,油箱应是密闭的。

@#@但在密闭的汽油箱中,当汽油输出而油面降低时,箱内将产生一定的真空度,真空度过大时汽油将不能被汽油泵吸出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另外,在外界温度高的情况下汽油蒸气过多,将使箱内压力过大,故要求汽油箱在必要时与大气相通。

@#@@#@第五章:

@#@柴油机供给系统@#@50柴油的发火性:

@#@柴油的自燃能力,用十六烷值评定。

@#@@#@51喷油器: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中实现燃油喷射的重要部件。

@#@@#@其功用:

@#@根据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特点,将燃油雾化成细微的油滴,并将其喷射到燃烧室特定的部位。

@#@@#@52喷油泵的功用:

@#@按照柴油机的运行工况和气缸工作顺序,以一定的规律适时、定量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燃油。

@#@@#@53柱塞有效行程:

@#@在柱塞顶面封闭柱塞套油孔到柱塞螺旋槽打开柱塞套油孔这段柱塞行程。

@#@@#@54供油定时:

@#@喷油泵对柴油机有正确供油时刻。

@#@@#@55供油提前角:

@#@从柱塞顶面封闭柱塞套油孔起到活塞上止点为止,曲轴所转过的角度。

@#@@#@56最佳供油提前角:

@#@当转速和供油量一定时,能获得最大功率和最小燃油消耗率的供油时刻。

@#@@#@57什么是柴油机的飞车?

@#@有什么危害?

@#@@#@汽车柴油机的负荷经常变化,当符合突然减小时,若不及时减少喷油泵的供油量,则柴油机的转速将迅速增高并远远超出柴油机设计所允许的最高转速,这种现象称“飞车”。

@#@@#@当发生飞车时,柴油机性能急剧恶化,并可能造成机件损坏。

@#@相反,当负荷骤然增大时,若不及时增加喷油泵的供油量,则柴油机的转速将急速下降直至熄火。

@#@另外,汽车柴油机还经常在怠速下运转。

@#@柴油机怠速时,与汽油机一样也是对外不输出有效转矩的工况,这是喷油泵的供油量很少。

@#@柴油机转速很低,气缸内燃烧气体所作的膨胀功全部用来克服柴油机内部的摩擦阻力和驱动外部的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若出现气缸缺火或内部阻力发生变化,也将引起柴油机怠速转速的波动甚至熄火。

@#@柴油机超速或怠速不稳,往往出自于偶然的原因,汽车驾驶员难以作出响应。

@#@这时,唯有调速器能够对柴油机转速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及时调节喷油泵的供油量,保持柴油机稳定运行。

@#@@#@58柴油机为什么装配调速器?

@#@@#@第六章:

@#@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系统@#@59汽车有害排放物主要有尾气排放物,燃油系统蒸发物和噪声,其中尾气排放物对汽油机主要指CO、HC、NOx;@#@而对柴油机而言,除CO、HC、NOx以外,还有微粒和烟度,这些尾气排放物的生成直接与发动机燃烧过程有关。

@#@@#@第七章:

@#@车用发动机的增压系统@#@60增压:

@#@将空气在供入气缸之前预先压缩,以提高空气密度,增加进气量的一项技术。

@#@@#@方式:

@#@机械增压(机械增压器)@#@废气涡轮增压(废气涡轮增压器)@#@气波增压(气波增压器)@#@61汽油机增压的困难:

@#@a汽油机增压后爆燃倾向增加;@#@b由于汽油机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小,燃烧温度高,因此增压之后汽油机和涡轮增压器的热负荷大;@#@c车用汽油机工况变化频繁转速和功率范围广,致使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的匹配相当困难;@#@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加速性较差。

@#@@#@第八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62冷却系统的功用:

@#@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

@#@@#@63散热器按冷却液流动的方向分为:

@#@纵流式和横流式。

@#@@#@64管带式散热器芯:

@#@由散热管及波形散热带组成散热管为扁管并与波形散热带相间的焊在一起,为增强散热能力,在波形散热带上加工有鳍片,与管片式散热器芯相比,管带式的三人能力强,制造简单,质量轻,成本低,但结构刚度差。

@#@@#@65闭式水冷系统的优点:

@#@a闭式水冷系统可使系统内的压力提高98~196KPa,冷却液的沸点相应的提高到120°@#@C左右,从而扩大了散热器与周围空气的温差,提高率散热器的换热效率;@#@b闭式水冷系统可减少冷却液外温级蒸发损失。

@#@@#@66百叶窗的作用:

@#@通过改变吹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来调节发动机的冷却强度,以保证发动机经常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67@#@68节温器的功用:

@#@节温器是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它根据冷却液温度的高低打开或关闭冷却液通向散热器通道。

@#@@#@69节温器的小循环:

@#@当冷却液温度低于规定值时,节温器感温体内的石蜡呈固态,节温器阀在弹簧作用下关闭冷却液流向散热器的通道,冷却液经旁通孔,水泵返回发动机,进行小循环。

@#@@#@70节温器的大循环:

@#@当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值后,石蜡开始融化而逐渐变成液体,体积随之增大并压迫胶管使其收缩,在胶管收缩的同时,对推杆作用向上的力,由于推杆上端固定,因此推杆对胶管和感温体产生向下的反推力使阀门开启,这是冷却液经节温器阀进入散热器,并由散热器经水泵流回发动机,进入大循环。

@#@@#@第九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71润滑系统的功用:

@#@洁净,润滑,密封,冷却,防锈。

@#@@#@72润滑方式:

@#@a压力润滑(用于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b飞溅润滑(用于气缸壁面,配齐机构的凸轮,挺住气门杆以及摇臂);@#@c润滑脂润滑(水泵,发电机轴承)。

@#@@#@第十章:

@#@发动机点火系统@#@73点火系统的基本功用:

@#@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使汽油发动机实现作功。

@#@@#@74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a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隙的电压;@#@b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点火能量;@#@c点火时刻应与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相适应。

@#@@#@75搭铁:

@#@电源的一个电极用导线与各用电设备相连,另一个电极通过发动机机体、汽车车架和车身等金属构件与各用电设备相连。

@#@@#@76点或提前角:

@#@从点火时刻起到活塞到达上止点,曲轴转过的角度。

@#@@#@77最佳点火提前角:

@#@能使发动机获得最佳动力性、经济性和最佳排放时的点火提前角。

@#@@#@78影响点火提前角的主要因素:

@#@发动机的转速和混合气的燃烧速度。

@#@@#@第十一章:

@#@发动机起动系统@#@79起动过程:

@#@发动机的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自动怠速运转的全过程。

@#@@#@80看图P45P57P92@#@第十三章:

@#@汽车传动系统概述@#@1汽车传动系统基本功用:

@#@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2减速增距和汽车变速的概念@#@第十四章:

@#@离合器@#@1离合器的功用:

@#@保证汽车平稳起步;@#@保证传动系统换挡时工作平顺;@#@限制传动系统所承受的最大转矩,防止传动系统过载@#@2在分离轴承和分离杠杆内端应留有一定的间隙x以保证摩擦片在正常磨损过程中离合器仍能完全接合,驾驶员为消除这一间隙所需的离合器踏板行程,称为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3传动系统为什么要安装离合器?

@#@见离合器功用@#@4为何要求离合器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要尽可能小?

@#@离合器的功用之一是当变速器换挡时中断动力传递,以减小齿轮间的冲击。

@#@如果与变速器第一轴相连的离合器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大,当换挡时,虽然由于分离了离合器而使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联系脱开,但离合器从动部分较大的惯性力矩仍然输入给变速器,其效果相当于分离不彻底,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减轻齿轮轮齿间冲击的作用。

@#@@#@5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过大过小对离合器性能有何影响?

@#@间隙过大会使离合器分离不彻底,造成拖磨,而使离合器过热,磨损加剧;@#@过小易造成离合器打滑,传力性能下降。

@#@@#@6离合器从动盘上安装扭转减振器的作用?

@#@减小或消除发动机与传动系所产生的共振现象;@#@减小传动系所产生的扭转振动振幅;@#@缓和传动系偶然发生的顺势最大载荷,减少冲击,提高传动系零件的寿命;@#@是汽车起步平稳@#@第十五章:

@#@变速器与分动器@#@1变速器的功用:

@#@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启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挡和进行动力输出;@#@驱动其他机构@#@2为什么重型汽车多采用组合式变速器?

@#@重型汽车的装载质量大,使用条件复杂,欲保证重型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加速性能,则必须扩大传动比范围并增多档数;@#@为避免变速器的结构过于复杂和便于系列化生产,多采用组合式变速器。

@#@@#@3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要求:

@#@保证变速器不自行脱档或挂档,在操纵机构中应设有自锁装置;@#@为保证变速器不同时挂入两个档位,在操纵机构中应设有互锁装置;@#@防止误挂倒档,在变速器操纵机构中应设有倒档锁。

@#@@#@4分动器的作用是什么?

@#@使用分动器低速档时有何要求?

@#@分动器的功用是将动力分配到各驱动桥,可做副变速器。

@#@要求:

@#@挂入低速档前,需先接上前桥;@#@退出低速档后,才能摘下前桥。

@#@@#@第十六章:

@#@液力机械传动和机械式无级变速器@#@1在汽车上采用液力机械变速器与普通机械变速器相比有何优缺点?

@#@优点:

@#@操作方便,消除了驾驶员换挡技术的差异性;@#@有良好的传动比转换性能,速度变换不仅快而且连续平稳,从而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减轻驾驶员疲劳,提高行车安全性;@#@降低排气污染。

@#@缺点:

@#@结构复杂,造价高,传动效率低。

@#@@#@2在发动机曲轴的凸缘上固定着耦合器外壳,与外壳刚性连接并随曲轴一起旋转的叶轮是耦合器的主动元件,称为泵轮;@#@与从动轴相连的叶轮称为耦合器的从动元件,称为涡轮。

@#@@#@3液力变矩器传动比i为输出转速(涡轮转速nw)与输入转速(泵轮转速nb)之比,即i=nw/nb<@#@=1.液力变矩器输出转矩Mw与输入转矩(泵轮转矩Mb)之比称为变矩系数,用K表示,K=Mw/Mb@#@4.CVT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CVT由金属带、工作轮、液压泵、起步离合器和控制系统组成。

@#@当主从动轮的可动部分做轴向运动时,即可改变传动带与工作轮的啮合半径,从而改变传动比实现无级变速。

@#@@#@第十七章:

@#@万向传动装置@#@1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和应用:

@#@实现一对轴线相交且相对位置经常变化的转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应用:

@#@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汽车;@#@用于多轴驱动的越野汽车;@#@用于转向驱动桥的半轴;@#@在汽车的动力输出装置和转向系统的操纵机构中使用@#@2什么是单个十字轴式万向节的传动不等速性?

@#@单个十字轴式万向节的传动不等速性是指从动轴旋转过程中角速度不均匀而言的。

@#@@#@3如何实现两个普通十字轴式万向节进行等速度转动?

@#@采用双十字轴式万向节装置,要求使第一万向节两轴间的夹角与第二万向节两轴间的夹角相等;@#@第一万向节从动叉与第二万向节主动叉处于同一平面内。

@#@@#@第十八章:

@#@驱动桥@#@1驱动桥的功用:

@#@将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转矩通过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传到驱动轮,实现降低转速、增大转矩;@#@通过主减速器锥齿轮副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通过差速器实现两侧齿轮的差速作用,保证内、外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向@#@2差速器的功用:

@#@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驱动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滚动,以保证两侧驱动轮与地面间做纯滚动运动@#@3驱动桥中为什么设置差速器?

@#@为保证各个车轮间有可能以不同角速度旋转,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根整轴同时带动两驱动齿轮,则两轮的角速度只可能是相等的,因此为了使两侧车轮可以不同角速度旋转,保证车轮的纯滚动状态,就必须将两侧车轮的驱动轴断开,而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个差速齿轮系统——差速器分别驱动两侧半轴和驱动轮。

@#@@#@4全浮、半浮式半轴支承的概念:

@#@全浮式使半轴只承受转矩,两端均不承受任何反力和弯矩;@#@半浮式使半轴内端免受弯矩,而外端却承受全部弯矩@#@第十九章: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1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

@#@a接受由发动机经传动系统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间的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驱动轮的驱动力,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b传递并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项反力及其所形成的力矩;@#@c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并衰减其振动以保证汽车行驶平稳性;@#@d与汽车转向系统协调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以保证汽车操纵平稳性@#@2轮式汽车行驶系统一般由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组成。

@#@功用:

@#@车架:

@#@支承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

@#@并承受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固定汽车大部分部件和总成;@#@车桥:

@#@传递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之间各方向的作用力及其力矩;@#@车轮:

@#@a支承整车b缓和由路面传来的冲击力c通过轮胎同路面间存在的附着作用来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d汽车转弯行驶时产生平衡离心力的侧抗力,在保证汽车正常转向行驶的同时,通过车轮产生的自动回正力矩,使汽车保证直线行驶方向e承担越障和起到提高通过性的作用;@#@悬架:

@#@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驱动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3汽车行驶系统的结构形式:

@#@轮式、半履带式、全履带式、车轮—履带式等@#@第二十章:

@#@车架@#@1什么是边梁式车架?

@#@为什么它应用广泛?

@#@边梁氏车架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法和焊接法将纵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

@#@因为便于安装车身(驾驶室,车厢及一些特种装备等)和布制其他总成,有利于改装变形车,因此广泛应用于货车和大多数特种汽车上。

@#@@#@2承载式车身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汽车没有车架,车身作为发动机和底盘各总成的安装基体,车身兼有车架的作用并承受全部载荷。

@#@@#@第二十一章:

@#@车桥和车轮@#@1整体式和断开式车桥各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整体式配用非独立悬架?

@#@而断开式配用独立悬架?

@#@整体式车桥的中部是刚性的实心或空心梁,使得两侧车轮被刚性的固定在一起,在汽车的横向平面内,两轮不能有相对运动故只能能配用非独立悬架;@#@断开式车桥的中部为活动关节式结构,使得两侧的车轮在汽车的横向平面内可以相对运动,即两轮可以分别的通过弹性元件悬挂在车架上面,而采用独立悬架@#@2根据车轮的作用,车桥又可分为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支持桥四种类型。

@#@@#@3转向轮定位参数有哪些?

@#@各有什么作用?

@#@A注销后倾角、注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B作用:

@#@a保证转向轮具有自动回正作用b保证转向轮具有自动回正作用,转向轻便,减少由转向轮传到转向盘的冲击力,避免打手现象c减少轮胎的偏磨损,减少轮毂外轴承及锁紧螺母的负荷,延长使用寿命,与拱形路面相适应d减轻或消除车轮外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使车轮任一瞬间的滚动方向都朝向正前方@#@4名词解释:

@#@注销后倾角:

@#@在汽车纵向平面内,主销上部有一个向后的倾角r即主销轴线相对于地面垂直线之间的夹角;@#@注销内倾角:

@#@在汽车横向平面内,主销向内倾斜一个B角,即主销轴线和地面垂直线在横向平面内的夹角;@#@前轮外倾角:

@#@在汽车横向平面内,车轮上部相对于铅垂面向外倾斜一个角度a;@#@前轮前束:

@#@汽车两前轮的中心平面不平行,两轮前边缘距离小于两轮后边远距离,此现象称为前轮前束;@#@转向轮的自动回正作用:

@#@当转向轮在偶遇外力作用发生偏转时,在外力消失后,应能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的位置;@#@转向驱动桥:

@#@在许多轿车和全轮驱动的越野车上,前桥除作为转向桥外,还兼起驱动桥的作用;@#@普通斜交轮胎:

@#@帘布层和缓冲层各相邻层帘线交叉且与胎中心线呈小于90度排列的充气轮胎。

@#@@#@5什么是子午线轮胎?

@#@子午线轮胎有何特点?

@#@胎体帘布层与胎面中心线呈90度角排列,以束层箍紧胎体的充气轮胎,称为子午线轮胎。

@#@特点:

@#@a帘布层帘线排列的方向与轮胎的子午断面一致,由于帘线的这样排列,使帘线的强度得到充分利用,子午线的帘布层数一般比普通斜交胎约减少百分之40至50,胎体较柔软b帘线在圆周方向上只靠橡胶来联系,因此为了承受行驶时产生的较大切向力,子午线胎具有若干层帘线与子午断面成较大角度(70—75度)、高强度,不易拉伸的周向环形的类似缓冲层的带束层@#@第二十二章:

@#@悬架@#@1名词解释:

@#@汽车悬架:

@#@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篁载质量:

@#@由弹性元件所承载的汽车质量;@#@横臂式独立悬架:

@#@车轮汽车在横向平面内摆动的悬架;@#@纵臂式独立悬架:

@#@车轮在汽车纵向平面内摆动的悬架;@#@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车轮沿摆动的主销轴线上、下移动的悬架。

@#@@#@2悬架有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功用?

@#@悬架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机构组成,在多数轿车和客车上还加装横向稳定器。

@#@弹性元件作用:

@#@缓和冲击;@#@减振器作用:

@#@迅速衰减振动;@#@导向装置的作用:

@#@控制本轮,使车轮按一";i:

17;s:

16136: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原文标题@#@Development @#@of @#@Sensor @#@@#@New @#@Technology@#@译文标题@#@传感器新技术的发展@#@作者所在系别@#@xxxx@#@作者所在专业@#@xxxx@#@作者所在班级@#@xxx@#@作者姓名@#@xxx@#@作者学号@#@xx@#@指导教师姓名@#@xxx@#@指导教师职称@#@xxx@#@完成时间@#@2012@#@年@#@3@#@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第8页共10页@#@译文标题@#@传感器新技术的发展@#@原文标题@#@Development @#@of @#@Sensor @#@New @#@Technology@#@作者@#@AraiYasuo@#@译名@#@新井康夫@#@国籍@#@日本@#@原文出处@#@JapanTechnologyInformation@#@传感器新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是一种能将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

@#@输出信号有不同形式,如电压、电流、频率、脉冲等,能满足信息传输、处理、记录、显示、控制要求,是自动检测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元件。

@#@如果把计算机比作大脑,那么传感器则相当于五官,传感器能正确感受被测量并转换成相应输出量,对系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自动化程度越高,系统对传感器要求越高。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信息产业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三部分,即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而已经充分发达后,不仅对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响应速度、获取的信息量要求越来越高,还要求其成本低廉且使用方便。

@#@显然传统传感器因功能、特性、体积、成本等已难以满足而逐渐被淘汰。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加快对传感器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且都已取得极大的突破。

@#@如今传感器新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利用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生物效应作为传感器原理,所以研究发现新现象与新效应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重要工作,是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的基础。

@#@日本夏普公司利用超导技术研制成功高温超导磁性传感器,是传感器技术的重大突破,其灵敏度高,仅次于超导量子干涉器件。

@#@它的制造工艺远比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简单。

@#@可用于磁成像技术,有广泛推广价值。

@#@@#@利用抗体和抗原在电极表面上相遇复合时,会引起电极电位的变化,利用这一现象可制出免疫传感器。

@#@用这种抗体制成的免疫传感器可对某生物体内是否有这种抗原作检查。

@#@如用肝炎病毒抗体可检查某人是否患有肝炎,起到快速、准确作用。

@#@美国加州大学巳研制出这类传感器。

@#@@#@传感器材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由于材料科学进步,人们可制造出各种新型传感器。

@#@例如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制成温度传感器;@#@光导纤维能制成压力、流量、温度、位移等多种传感器;@#@用陶瓷制成压力传感器。

@#@高分子聚合物能随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大小成比例地吸附和释放水分子。

@#@高分子电介常数小,水分子能提高聚合物的介电常数。

@#@将高分子电介质做成电容器,测定电容容量的变化,即可得出相对湿度。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等离子聚合法聚苯乙烯薄膜温度传感器,其有以下特点:

@#@测湿范围宽;@#@温度范围宽,可达-400℃~+1500℃;@#@响应速度快,小于1S;@#@尺寸小,可用于小空间测湿;@#@温度系数小。

@#@ @#@@#@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一种无中介液的干式压力传感器。

@#@采用先进的陶瓷技术和厚膜电子技术,其技术性能稳定,年漂移量小于0.1%F.S,温漂小于±@#@0.15%/10K,抗过载强,可达量程的数百倍。

@#@测量范围可从0到60mpa。

@#@德国E+H公司和美国Kahlo公司产品处于领先地位。

@#@@#@光导纤维的应用是传感材料的重大突破,其最早用于光通信技术。

@#@在光通信利用中发现当温度、压力、电场、磁场等环境条件变化时,引起光纤传输的光波强度、相位、频率、偏振态等变化,测量光波量的变化,就可知道导致这些光波量变化的温度、压力、电场、磁场等物理量的大小,利用这些原理可研制出光导纤维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有许多特点:

@#@灵敏度高,结构简单、体积小、耐腐蚀、电绝缘性好、光路可弯曲、便于实现遥测等。

@#@光纤传感器日本处于先进水平。

@#@如Idec @#@Izumi公司和Suns公司。

@#@光纤传感受器与集成光路技术相结合,加速光纤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将集成光路器件代替原有 @#@光学元件和无源光器件,使光纤传感器有高的带宽、低的信号处理电压,可靠性高,成本低。

@#@@#@半导体技术中的加工方法有氧化、光刻、扩散、沉积、平面电子工艺,各向导性腐蚀及蒸镀,溅射薄膜等,这些都已引进到传感器制造。

@#@因而产生了各种新型传感器,如利用半导体技术制造出硅微传感器,利用薄膜工艺制造出快速响应的气敏、湿敏传感器,利用溅射薄膜工艺制压力传感器等。

@#@@#@日本横河公司利用各向导性腐蚀技术进行高精度三维加工,制成全硅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核心部分由感压硅膜片和硅膜片上面制作的两个谐振梁结成,两个谐振梁的频差对应不同的压力,用频率差的方法测压力,可消除环境温度等因素带来的误差。

@#@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两个谐振梁频率和幅度变化相同,将两个频率差后,其相同变化量就能够相互抵消。

@#@其测量最高精度可达0.01%FS。

@#@@#@美国Silicon @#@Microstructure @#@Inc.(SMI)公司开发一系列低价位,线性度在0.1%到0.65%范围内的硅微压力传感器,最低满量程为0.15psi(1KPa),其以硅为材料制成,具有独特的三维结构,轻细微机械加工,和多次蚀刻制成惠斯登电桥于硅膜片上,当硅片上方受力时,其产生变形,电阻产生压阻效应而失去电桥平衡,输出与压力成比例的电信号.象这样的硅微传感器是当今传感器发展的前沿技术,其基本特点是敏感元件体积为微米量级,是传统传感器的几十、几百分之一。

@#@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领域、生物医学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如飞机上利用可减轻飞机重量,减少能源。

@#@另一特点是能敏感微小被测量,可制成血压压力传感器。

@#@@#@中国航空总公司北京测控技术研究所,研制的CYJ系列溅谢膜压力传感器是采用离子溅射工艺加工成金属应变计,它克服了非金属式应变计易受温度影响的不足,具有高稳定性,适用于各种场合,被测介质范围宽,还克服了传统粘贴式带来的精度低、迟滞大、蠕变等缺点,具有精度高、可靠性高、体积小的特点,广泛用于航空、石油、化工、医疗等领域。

@#@ @#@@#@集成传感器的优势是传统传感器无法达到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其将辅助电路中的元件与传感元件同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使之具有校准、补偿、自诊断和网络通信的功能,它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美国LUCAS、NOVASENSOR公司开发的这种血压传感器,每星期能生产1万只。

@#@@#@智能化传感器是一种带微处理器的传感器,是微型计算机和传感器相结合的成果,它兼有检测、判断和信息处理功能,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有很多特点:

@#@@#@具有判断和信息处理功能,能对测量值进行修正、误差补偿,因而提高测量精度;@#@ @#@@#@可实现多传感器多参数测量;@#@ @#@@#@有自诊断和自校准功能,提高可靠性;@#@ @#@@#@测量数据可存取,使用方便;@#@@#@有数据通信接口,能与微型计算机直接通信。

@#@@#@把传感器、信号调节电路、单片机集成在一芯片上形成超大规模集成化的高级智能传感器。

@#@美国HONY @#@WELL公司ST-3000型智能传感器,芯片尺寸才有3×@#@4×@#@2mm3,采用半导体工艺,在同一芯片上制成CPU、EPROM、静压、压差、温度等三种敏感元件。

@#@@#@智能化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宇航局在开发宇宙飞船时称这种传感器为灵巧传感器(Smart @#@Sensor),在宇宙飞船上这种传感器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还很落后,主要是因为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水平有限。

@#@@#@传感器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80年代人类由高度工业化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传感器技术向更新、更高的技术发展。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传感器技术发展最快,我国由于基础薄弱,传感器技术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传感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使我国传感器技术与外国差距缩短,促进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和自化化技术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Sensor @#@New @#@Technology@#@Sensorisonekindcomponentwhichcantransformthephysicalquantity,chemistryquantityandthebiomassintoelectricalsignal.Theoutputsignalhasthedifferentformslikethevoltage,theelectriccurrent,thefrequency,thepulseandsoon,whichcansatisfythesignaltransmission,processing,recording,anddemonstrationandcontroldemands.Soitistheautomaticdetectionsystemandintheautomaticcontrolindustry.IfautomaticTechnologyisusedwider,thensensorismoreimportant.Ininformationage,theinformationindustryincludesinformationgathering,transmission,processthreeparts,namelysensortechnology,communication,computertechnology.Becauseofultralargescaleintegratedcircuit’srapiddevelopmentafterhavingbeendevelopedModerncomputertechnologyandcommunication,notonlyrequestssensorprecisionreliability,speedofresponseandgaininformationcontentrequestmoreandmorehighbutalsorequestsitscosttobeinexpensive.Theobvioustraditionalsensoriseliminatedgraduallybecauseofthefunction,thecharacteristic,thevolume,thecostandsoon.Asworlddevelopmanycountriesarespeedinguptothesensornewtechnology’sresearchandthedevelopment,andallhasobtainedtheenormousbreakthrough.Nowthesensornewtechnologydevelopmentmainlyhasfollowingseveralaspects:

@#@@#@Usingthephysicalphenomenon,thechemicalreaction,thebiologicaleffectasthesensorprinciplethereforetheresearcheswhichdiscoveredthenewphenomenonandtheneweffectarethesensortechnologicalimprovingways.itisimportantstudiestodevelopednewsensor’sthefoundation.JapaneseSharpCorporationusesthesuperconductivitytechnologytodevelopsuccessfullythehightemperaturesuperconductivitymagneticsensorandgetthesensortechnologysignificantbreakthrough.Itssensitivityissohighandonlyinferiorinthesuperconductivityquantuminterferencecomponent.Itsmanufacturecraftisfarsimplerthanthesuperconductivityquantuminterferencecomponent.Mayuseinmagnetismimageformationtechnology.Soithasthewidespreadpromotedvalue.@#@Usingtheimmunebodyandtheantigenmeetsoneanothercompoundwhentheelectrodesurface.Itcancausetheelectrodepotentialchangeandusethisphenomenontobepossibletogeneratetheimmunitysensor.Theimmunitysensormakeswiththiskindofimmunebodymaytosomeorganisminwhetherhasthiskindofantoriginalworkinspection.Likemayinspectsomebodywiththehepatitisvirusimmunebodywhethercontractsthehepatitis,playstoisfast,theaccuraterole.TheUSUCsixthbranchhasdevelopedthiskindofsensor.@#@Thesensormaterialistheimportantfoundationforsensortechnology,becausethematerialsscienceisprogressiveandthepeoplemaymakeeachkindofnewsensorForexamplemakingthetemperaturesensorwiththehighpolymerthinfilm;@#@Theopticalfibercanmakethepressure,thecurrentcapacity,thetemperature,thedisplacementandsoonthemanykindsofsensors;@#@Makingthepressuretransmitterwiththeceramics.Thehighpolymercanbecometheproportionadsorptionandthereleasehydrogenalongwiththeenvironmentrelativehumiditysize.Thehighpolymerelectricityliesbetweentheconstanttobesmall,thehydrogencanenhancethepolymerthecoefficientofdialecticalloss.Makingthecapacitorthehighpolymerdielectricmedium,determinestheelectriccapacitycapecitythechange,thenobtainstherelativehumidity.Makingtheplasmausingthisprincipletogatherthelegitimatepolystyrenefilmtemperaturesensorbelow,ithasthecharacteristic.@#@Measuredthewetscopeiswide;@#@Thetemperaturerangeiswide,mayreach-400℃~+1,500℃;@#@Thespeedofresponseisquick,issmallerthan1S;@#@Thesizeissmall,mayuseinthesmallspacemeasuringwet;@#@Thetemperaturecoefficientissmall.@#@Theceramicelectriccapacitytypepressuretransmitterisonekinddoesnothavetheintermediaryfluidthedrytypepressuretransmitter.Usestheadvancedceramictechnology,theheavyfilmelectronictechnology,itstechnicalperformanceisstable,theyeardriftingquantityissmallerthan0.1%F.S,warmfloatsissmallerthan±@#@0.15%/10K,anti-overloadsstrongly,mayreachthemeasuringrangeseveralhundredtimes.Thesurveyscopemayfrom0to60mpa.GermanE+HCorporationandtheAmericanKahloCorporationproductisattheleadingposition.@#@Theopticalfiberapplicationissendthematerialsignificantbreakthrough,itsusesinmostearlytheopticalcommunicationtechniques.Intheopticalcommunicationusediscoveredworksasenvironmentalconditionchangeandsoonthetemperature,pres-sure,electricfield,magneticfield,causesthefiberoptictransmissionlightwaveintensity,thephase,thefrequency,changeandsoonthepolarizationcondition,thesurveylightwavequantitychange,mayknowcausestheselightwavephysicalquantitytheandsoonquantitativechangetemperature,pressure,electricfield,magneticfieldsize,usestheseprinciplestobepossibletodeveloptheopticalfibersensor.Theopticalfibersensorandthetraditionalsensorcomparehasmanycharacteristics:

@#@Sensitivityhigh,thestructuresimple,thevolumesmall,anti-corrosive,theelectricinsulationgood,thepathofraysmaybecurving,beadvantageousfortherealizationtelemeterandsoon.OpticalfibersensorJapanisintheadvancedlevel.LikeIdecIzumiCorporationandSunxCorporation.Theopticalfibersendreceiverandtheintegratedpathofraystechnologyunify,acceleratestheopticalfibersensortechnologydevelopment.Willintegratethepathofray’scomponenttoreplacetheoriginalopticspartandthepassivelightcomponent;@#@enabletheopticalfibersensortohavethehighbandwidth,thelowsignalprocessingvoltage,thereliabilityhigh,thecostwillbelow.@#@Insemiconductortechnologyprocessingmethodoxygenation,thephotoetchang,theproliferation,thedeposition,theplaneelectroncraft,variousguidescorrosionandsteamsplates,thesputteringthinfilmandsoon,thesehaveallintroducedtothesensormanufacture.Thushasproducedeachkindofnewsensor,likemakesthesiliconmicrosensorusingthesemiconductortechnology,makesthefastresponseusingthethinfilmcraftthegastobesensitive,thewetsensitivesensor,theusesputteringthinfilmcraftsystempressuretransmitterandsoon..@#@TheJapanesehorizontalrivercompanyusesvariousguides’corrosiontechnologytocarryonthehighaccuracythreedimensionalproce";i:

18;s:

27288:

"2010全球汽车零部件前20强企业@#@1、德尔福汽车系统(Delphi)@#@  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汽车系统和零部件供应商。

@#@其三大产品系列包括:

@#@动力和推进(德尔福能源及底盘系统,德尔福沙基诺转向系统)、安全、热工和电气结构(德尔福内饰系统,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德尔福哈里森热系统)、电子与移动通信(德尔福德科电子系统)。

@#@这些产品几乎涵盖了现代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主要领域。

@#@德尔福目前在41个国家设了176家全资制造厂、42家合资厂、53个客户服务中心和销售代表处,以及32个技术中心,单是在中国就有11家生产型企业。

@#@1993年,德尔福刚跨进中国市场时,中国市场只给它带来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2004年度德尔福全球收入达28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

@#@2004年度德尔福公司非通用业务收入达13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0%,占全年总收入的46%,创德尔福历史新高。

@#@尤其是第四季度,非通用业务收入占到创记录的49%@#@  1994以后,德尔福在中国以年均24%的增长率快速前进;@#@去年德尔福在中国合并报表收入超过6亿美元,中国市场始终是德尔福非常重要的增长点。

@#@@#@  进入2005年以后,德尔福开始从金字塔尖下滑,厄运连连。

@#@先是保持多年的“霸主”地位失守,年初罗伯特•博世工业集团公布的2004年销售额显示,这家公司以329.3亿美元的销售首次超过德尔福公司(287亿美元),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新“霸主”。

@#@@#@  2、罗伯特-博世公司(Bosch)@#@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向各汽车制造厂家提供各类汽车零配件的全球领先汽配供应商之一。

@#@博世汽配售后市场主要负责全球范围内用于汽车售后市场的博世品牌汽车零配件分销业务。

@#@@#@产品包括:

@#@发动机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电气装置、燃油喷射技术及检测设备。

@#@同时,它也向汽车业主提供快速、优质的售后服务。

@#@@#@  德国罗伯特•博世公司提供全系列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包括:

@#@智能电脑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电脑解码器、尾气分析仪、制动试验台、四轮定位仪、电子与照明系统检测设备、安全性能检测线、柴油部件检测仪、底盘测功机及汽车维修信息资料库等,应用于不同的范围,完全满足当前维修行业的要求。

@#@@#@  3、伟世通公司(Visteon)@#@  伟世通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全球汽车生产厂商设计和制造创新的空调系统,汽车内饰,以及包括照明在内的电子系统,并提供多种产品以满足汽车售后市场的需求。

@#@伟世通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集成供应商,位居世界500强企业前列。

@#@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伟世通在全球拥有81,000名员工,制造工厂、技术中心、销售中心和合资企业遍布世界各地。

@#@自1993年开辟中国市场至今,伟世通与中国各大汽车制造商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目前已迅速发展为一家贸易公司和十二家大型合资企业(延锋伟世通、东风伟世通等),业务遍及多种汽车零部件产品领域,如仪表板、座椅、保险杠以及空调系统和汽车电子系统的众多产品。

@#@@#@  4、日本电装公司(Denso)@#@  日本电装公司是丰田汽车集团公司下属的最大零部件生产企业,成立于1949年。

@#@截至2004年3月31日,株式会社电装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66家子公司,共有超过95,000名员工在其中供职,全球联合销售额为约2005亿元人民币(25624亿日元,以财务年度结束日2004年3月31日汇率计,100000日元。

@#@作为提供汽车前沿技术、系统以及部件的顶级全球供应商之一,电装在环境保护、发动机管理、车身电子产品、驾驶控制与安全、信息和通讯等领域,成为全球主要整车生产商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电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及其售后服务,包括汽车空调设备和供热系统、电子自动化和电子控制产品、燃油管理系统、散热器、火花塞、组合仪表、过滤器、产业机器人、电信产品以及信息处理设备。

@#@@#@  @#@5、李尔公司(Lear)@#@  1917年,李尔公司成立于底特律,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轿车零部件厂家之一。

@#@李尔集团总部位于美国Michigan州的Southfield市。

@#@李尔公司在汽车内饰系统的集成模块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世界领先的产品是由遍及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5,000名员工设计和制造的。

@#@李尔公司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排名150名以内。

@#@包括内饰系统、座椅、仪表、车门内饰系统、地板和声学系统、电子/电气分配系统。

@#@目前,李尔在中国的产品策略围绕着六个主要内饰产品,即:

@#@座椅、门板及内饰件、仪表板、顶棚、地毯及声学元件、电气及电子产品。

@#@@#@6、江森控股公司(JohnsonControls)@#@美国约翰逊控制有限公司(江森自控)是世界最大的汽车部件和座椅的独立供应商,1885年美国WarrenJohnson江森教授创立了本公司,以便生产他研发的配电房恒温器,是世界上第一个恒温器制造厂家。

@#@公司总部设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市(MILWAUKEE,WISCONSIN,U.S.A.)。

@#@从次以后,江森自控有限公司从一项发明起家,至今已经发展成产值数亿美元的公司,在汽车配件和建筑设施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约翰逊控制有限公司有110年的控制业经验,对建筑设施的精通举世无比。

@#@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商业、机构和政府建筑设施的业主和经理们请江森自控有限公司为他们提供最舒适、最富成效、最安全和最节能的环境。

@#@@#@约翰逊控制公司不断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公司,其下三百多间分公司及制造厂遍布美国,加拿大,西德,荷兰,意大利,日本,瑞士,新加坡,香港及世界各地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总数达5万多人。

@#@@#@约翰逊控制公司为在美国纽约股票市场上市之公司;@#@1999年,约翰逊控制公司总营业额高达一百六十亿美元,在美国财富(FORTUNEMAGAZINE)杂志近年公布全美500家最大企业中,约翰逊控制公司名次一直在100位以内,并且排名不断上升。

@#@@#@翰逊控制自控公司是一家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世界性跨国公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生产商和工程承建商,可为建筑物提供节能、环境控制、防火、保安、自动化管理系统及工业控制设备,并可为各种建筑物提供从设计、产品制造、系统安装调试、维修到物业管理的全过程优质服务。

@#@@#@近年来,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约翰逊控制自控在智能建筑弱电总承包及物业管理范畴成绩更加突出。

@#@美国每年的市场调查表明,约翰逊控制多年来在建筑物自动化领域一直名列前茅。

@#@@#@作为美国Ashear学会发起者之一,约翰逊控制公司楼宇管理系统可以与全世界三百多家机电设备公司联网。

@#@如:

@#@Carrier,York,Trane,ABB,GE,AT&@#@T,Javelin,SIENMENS等世界著名的冷冻机、高压供电设备、空压设备、精密锅炉、精密空调器、保安系统厂家产品。

@#@@#@约翰逊控制公司之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体系、产品服务体系均获得世界国际标准组织ISO9000认证。

@#@@#@7、TRW(天合)公司@#@TRW汽车集团(TRWAutomotiveInc.)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产品系统开发供应商,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TRW总部于美国密歇根州的Livonia,在全球27个国家有200多家生产和运营机构,员工约66000人,2007年全球销售额147亿美元。

@#@TRW在中国有14家企业,其中生产企业10家,对国内供应所有核心产品,包括制动系统、转向及悬架系统、乘员安全系统(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集成车辆控制、驾驶辅助系统、安全电子、乘用车诊断设备、发动机零部件、紧固系统以及售后市场产品和服务。

@#@TRW亚太总部和亚太技术中心设在上海。

@#@@#@TRW主要产品:

@#@@#@-制动系统:

@#@车辆控制系统(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制动产品(包括制动模块、制动钳、制动鼓、转子);@#@制动致动系统(包括推进器、刹车主泵、电控致动系统);@#@@#@-转向及悬架系统:

@#@电动和手动拉杆齿条、转向齿轮系统;@#@@#@-电控辅助转向系统:

@#@简称EAS,包括电动液压动力转向和电动力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及部件:

@#@包括实时防翻转控制系统、稳定杆、控制臂和悬架模块;@#@@#@-驾驶辅助系统:

@#@智能化控速系统;@#@@#@-商用车转向系统:

@#@全套系统及部件,包括电动转向齿轮和转向泵、转向支柱、转向杆、转向轴、转向连杆;@#@@#@-安全气囊防护系统:

@#@全套系统包括正面碰撞防护、乘员区防护、侧撞防护、帘幕式防翻滚装置。

@#@部件有充气装置、囊袋和模块配置;@#@@#@-方向盘系统:

@#@集成方向盘、安全气囊盖、和一应俱全的各类材质方向盘及多功能开关;@#@@#@-座椅安全带系统:

@#@标准牵引器、烟火式牵引器、带扣配置、能源管理装置、高度调整器、座椅综合防护、主动式控制牵引系统(ACR);@#@@#@-电子安全装置:

@#@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分析模块、关闭系统、车辆翻滚感应器、可视化系统、智能型电子防护装置(包括乘员传感,座椅承重传感、儿童座椅传感、全套车胎气压监控系统和门锁遥控系统);@#@@#@-车身控制系统:

@#@取暖、通风、空调控制及致动(HAVC);@#@车内控制和开关、雨量传感器、换档装置、能源管理控制器;@#@@#@-发动机气门、气门结构系统和部件;@#@@#@-工程紧固件和零部件:

@#@金属紧固系统、塑胶紧固系统、精确塑胶模具和配置、特种紧固件(如密封塞、线路封套、胶管紧固件和配平紧固件)。

@#@@#@8、德纳公司(Dana)@#@德纳公司为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的机动车生产商设计和制造各种产品。

@#@德纳公司致力于成为汽车、商用车和越野车客户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些客户每年生产的机动车加起来超过 @#@6千万辆。

@#@德纳公司是领先的车轴、驱动轴、引擎、车架、底盘和传输技术的供应商,在28 @#@个国家拥有46,000名员工。

@#@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托莱多市(Toledo)。

@#@据报道,其 @#@2004 @#@年度的销售额达到 @#@91 @#@亿美元。

@#@@#@ @#@ @#@ @#@1904年,科内尔大学的工科学生Clarence @#@Spicer @#@离开学校,在新泽西州的工厂开始了自己的生意。

@#@Spicer作为学生的时候,他的发明——驱动汽车万向节就实践成功并获得了专利。

@#@之后,这项发明被用于链—链轮齿驱动器来传输能量。

@#@基于Spicer的设计,著名的律师、政治家和金融家查尔斯·@#@德纳成立了现在的德纳公司。

@#@@#@ @#@ @#@ @#@主要产品@#@ @#@ @#@ @#@汽车类:

@#@车轴、驱动轴、机车构架、底盘、引擎、悬吊产品、流动传输、热控制、发动机动力设备、系统组装管理、综合服务以及相关的零部件服务。

@#@@#@ @#@ @#@ @#@商用车:

@#@车轴、机车构架、刹车系统、底盘和悬吊模具、驾车控制和相关的系统模块、导航、热控制、流动传输、发动机动力产品和相关的零部件服务。

@#@@#@ @#@ @#@ @#@运输类:

@#@车轴、驱动桥、机车构架、刹车系统、悬吊模具、传送装置、电子控制、相关的系统模块、导航、热控制、流动传输、发动机动力产品和相关的零部件服务。

@#@@#@9、曼格纳国际公司(Magna)@#@曼格纳国际公司是全球一流的高科技先进汽车系统、部件和完整模具的供应商。

@#@截至2005年6月,曼格纳在南美、北美、墨西哥、欧洲和亚洲共建立了220个生产基地和56个产品发展与工程研发中心,雇佣员工82,000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多样化产品供应商之一,曼格纳设计、发展和生产汽车系统、组装系统、模具与部件、工程技术以及组装完整的机动设备卖给原始设备供应商。

@#@在创新技术、产品设计和全面机动车程序管理方面,曼格纳赢得了全世界主要原始设备生产商的认可。

@#@@#@ @#@ @#@ @#@曼格纳国际公司的前身为1957年Frank @#@Stronach @#@创立的仅供一个人加工和冲膜的小车间—— @#@Multimatic。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Multimatic与曼格纳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合并,并开始为通用生产零部件,这之后就顺利进入汽车市场。

@#@随后,曼格纳国际公司不断的扩大其产品的种类,逐步成长和壮大起来。

@#@90年代开始,曼格纳国际公司不断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革新。

@#@2000年3月,曼格纳从北美最大的赛马跑道经营商曼格纳娱乐有限公司独立出来。

@#@这之后的5年里,曼格纳国际公司又成为国际汽车工业网上BTB @#@交易运营公司Covisint, @#@LLC的参与者,并完成了Tesma、Decoma和Intier的私有化。

@#@@#@ @#@ @#@ @#@主要产品@#@ @#@ @#@ @#@包括汽车内部设施和制动部件、系统与模具、金属车身系统、零部件、组装部件、外部与内部放射镜、玻璃系统、汽车仪表板、塑料车身面板、外部装饰部件与系统、花房与密封系统、照明部件、各种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以及完整机动车的组装。

@#@@#@ 10、法雷奥公司(Valeo)@#@法雷奥集团是一家独立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轿车和卡车设计、开发、生产并销售汽车零部件、集成系统及模块。

@#@目前,法雷奥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该集团拥有129家工厂、65个研发中心以及9家配件销售中心,全球雇员达67,300人,遍及26个国家。

@#@2004年,其销售额为94亿欧元。

@#@@#@法雷奥公司已经经过了80年的成长历程。

@#@公司于1923年在法国的Saint-Oven成立,其最初的业务为制动衬面和离合器部分零部件的生产。

@#@几年后,公司开始生产加工完整的离合器。

@#@1932年,法雷奥公司列入巴黎交易所名单中。

@#@之后,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拓展了业务并修建多个生产基地,在汽车零部件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通过收购Sofica,公司成为了Usines @#@Chausson @#@的股东,为其整合第三项核心业务——热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收购又使该公司迈入电气和电子领域。

@#@1987年,公司开始实施全面的国际拓展计划。

@#@通过对Neiman的收购,法雷奥成功赢得了安全系统的业务并加强了其刮水器和照明系统产品的发展。

@#@随后对ITT @#@Industries’的收购,又使其奠定了在电子领域的地位。

@#@在这个时期,法雷奥又将其非战略性产品(制动衬面、打火器)卖掉,并朝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向迈进。

@#@从2001年开始,法雷奥公司开始启动提高财政成果和加强技术革新的战略。

@#@@#@ @#@ @#@ @#@主要产品@#@ @#@ @#@ @#@包括起动-停止系统、交流发电机、离合器、“Themis”、“LaneVue @#@”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服务等。

@#@@#@ 11、爱信精机公司(AisinSeiki)@#@  公司大约95%的销售额来自汽车零件,但该公司也制造冷藏设备和切割机,以及床、缝纫机等消费产品。

@#@艾辛赛克在美国、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均设有子公司。

@#@丰田拥有公司大约27%的股份。

@#@@#@  艾辛赛克是丰田汽车的会员公司,公司生产传动系、制动闸、冷却和润滑系统、车门和锁、汽车导航系统等汽车零件。

@#@@#@  12、日本失崎公司(Yazaki)@#@  日本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是世界上最大生产汽车线束的跨国公司,在全球35个国家设产有150多家生产、销售、研发等分支机构。

@#@目前在中国就已投资建立了15家公司,从业人员近2万多人。

@#@@#@  包括电气分配系统、电子元件、仪表、连接件。

@#@@#@  天津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坐落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矢崎公司在华投资的第一家企业,亦是天津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现拥有员工4200多人。

@#@@#@  重庆矢崎仪表有限公司(ChongqingYazakiMeterCo.,Ltd以下简称CYM)是由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重庆检测仪表厂和日本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为主投资方创办的中日合资经营企业,主要开发、生产及销售汽车仪表及其零部件产品。

@#@@#@  13、赛胜布德汽车公司(ThyssenKrupp@#@  德国赛胜布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科技集团之一,其分布在全世界负责集团内主要业务的员工超过18.4万人,业务主要涉及钢铁产品、资本货物和服务等领域。

@#@依靠在制造业的发展经验,集团不断增强在钢铁、汽车、电梯、技术和服务这5个业务部门的系统解决方案和创新服务方面的能力。

@#@集团将继续优化内部的资产组合,以确保集团能具有长期的盈利能力,并保持集团的自身价值。

@#@@#@  包括车身系统、底盘模块、动力、动力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

@#@@#@  14、曼内斯曼汽车公司(Mannesmann)@#@  德国曼内斯曼VDO公司是全球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1999年推出的VDODaytonMS4100是第一套完整的汽车音频及导航系统。

@#@它不仅装备有一套先进的电脑动态导航系统(TMC),还有顶级的RDS调谐器、多碟CD播放器、大功率的4声道功放和内置的DSP效果处理。

@#@@#@  15、杜邦公司(Dupont)@#@  杜邦公司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提供能提高人类在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和交通等生活领域的品质的科学解决之道。

@#@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在全球70个国家经营业务,共有员工79,000多人。

@#@为促进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杜邦公司于2002年2月组建五个根据市场和技术划分的业务增长平台,并设立一家纺织品和室内饰材全资子公司。

@#@@#@  杜邦的五个增长平台是:

@#@杜邦电子和通讯技术、杜邦高性能材料、杜邦涂料和颜料技术、杜邦安全防护、杜邦农业与营养等五个业务集团。

@#@@#@主要产品包括涂料、工程聚合物、光纤、化学品、冷冻液、抛光剂、小型电机和变速器组件。

@#@@#@16、大陆公司(Continental)@#@大陆公司目前是世界上第四大轮胎公司。

@#@大陆公司建于1871年,1909年首先制造出冬用轮胎。

@#@该公司在技术上封锁很严,没有转让过技术,它虽然与一些国家企业合资兴办轮胎厂,但技术大权从不放手。

@#@@#@ @#@ @#@ @#@产量:

@#@大陆公司轮胎年产量约为6,000万条,占世界轮胎年产量的7%。

@#@1996年轮胎销售额为46.75亿美元,占世界轮胎销售额的6.63%,在15个国家建有22家轮胎厂。

@#@大陆公司轮胎年产量,1996年6,600万条,1997年7,200万条,1998年7,800万条,1999年8,800万条。

@#@@#@经营情况:

@#@1997年销售额111.86亿马克,同比增长7.2%;@#@其中销售额的72%为轮胎销售收入,28%为技术产品及系统收入。

@#@税前利润4.59亿马克,税后利润3.22亿马克,同比增长67.2%,从而达到2.9%的销售收益率。

@#@1997年分红达到14%,自有资本27.03亿马克,不动产投资额5.53亿马克,集团盈利8100万马克。

@#@@#@它出产的其它产品包括:

@#@汽车轮轴、ABS煞车系统、防滑寻迹系统、气压避震器、定速系统以及其它汽车用的相关系统。

@#@@#@ @#@ @#@ @#@CONTINENTAL @#@TWO @#@WHEEL是个专门生产CONTINENTAL和SEMPERIT厂牌的自行车及摩托车车胎部门。

@#@CONTINENTAL高品质的自行车车胎,被顶尖自行车选手制定使用于奥运自由车比赛中。

@#@@#@ @#@ @#@ @#@CONTINENTAL的产品GRAND @#@PRIX和GRAND @#@PRIX3000在整个欧洲及北美市场拥有良好的销售成绩。

@#@@#@ @#@ @#@ @#@CONTINENTAL著名的技术也被MTB和Treking @#@Tires厂商采用于制造最畅销的产品包括:

@#@DOUBLE @#@FIGHTER @#@DUAL和TRACTION @#@PRODUAL。

@#@这些商品都是使用CONTINENTAL专利的SILICA原料制造而成,这特殊材料可在上色后不影响碳化合成橡胶轮胎的任何性能。

@#@@#@ @#@ @#@ @#@CONTINENTAL于2000年新推出Premium系列轮胎,俗称“猫爪”技术。

@#@该系列轮胎运用仿生学原理,大大改善轮胎的行驶和刹车性能。

@#@@#@ @#@ @#@ @#@在CONTINENTAL最专业的轮胎市场,大陆(马牌)已经成为高品质高科技的象征!

@#@@#@17、佛吉亚公司(Faurecia)@#@佛吉亚(FAURECIA)是标致-雪铁龙汽车集团的成员,成立于1997年,是欧洲第二大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其2002年的营业额为99亿欧元。

@#@@#@ @#@ @#@ @#@佛吉亚集团(FAURECIA)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配件集团,是法国第一大,欧洲第二大,全球第九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它专注于占汽车总价值15%的六大重要模块的设计与装配:

@#@座椅、仪表盘模块、车门、隔音模块、前保险杠、排气管。

@#@佛吉亚自行设计、开发与制造汽车组件模块,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分总成交付到汽车制造厂的总装线上使用。

@#@公司在全球27个国家拥有160个生产基地和分支机构,包括制造厂在内的汽车零部件销售额位列欧洲第三,2003年销售额为101亿欧元,2003年净利润为1.01亿欧元,有近六万名员工。

@#@@#@ @#@ @#@ @#@佛吉亚公司是巴黎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主要控股股东为标致汽车公司,占股71.41%;@#@公司自身持股1.7%;@#@职工持股0.37%;@#@其余为社会公众股。

@#@@#@ @#@ @#@ @#@佛吉亚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额高达101亿欧元,其中汽车座椅占43%,销量世界第3、欧洲每1位;@#@汽车内部部件占34.6%,仪表盘销量世界第1位,驾驶室销量世界第1位,车门销量世界第1位,消音部件销量世界第4、欧洲第2位;@#@汽车排气设备占15.7%,销量占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汽车前防护栏占6.7%,销量占世界第2、欧洲第1位。

@#@@#@ @#@ @#@ @#@佛吉亚公司的第一大用户是标致-雪铁龙集团,销量占总销量28%。

@#@其后依次是: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销量占总销量23%;@#@雷诺-尼桑汽车公司,销量占总销量15%;@#@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销量占总销量8.6%;@#@美国通用汽车集团,销量占总销量7%;@#@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销量占总销量6.4%;@#@德国BMW汽车公司,销量占总销量5%;@#@丰田汽车公司,销量占总销量1.4%;@#@其它占4%。

@#@@#@ @#@ @#@ @#@主要产品@#@ @#@ @#@ @#@包括车门内饰,座舱系统,座椅系统,消声系统,保险杠设施和尾气排放系统六大模块。

@#@@#@ 18、ZFFriedrichshafen公司@#@总部位于德国Friedrichshafen市,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合作伙伴和零配件供应商,专业提供传输、转向、底盘系统等汽车零配件。

@#@采埃孚集团的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和底盘技术具有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跨国企业,采埃孚集团在全球25个国家的119家分支机构中拥有57372名雇员。

@#@@#@采埃孚股份公司开发并生产轿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完整的传动系统及底盘系统。

@#@同时也是轮船、叉车、铁路机车及直升飞机特殊变速箱的主要供应商。

@#@@#@ 19、阿文美驰(玛丽特)汽车公司(ArvinMeritor)@#@年销售额:

@#@80亿美元(2004年)@#@  规模:

@#@全球25个国家建有120个生产基地@#@  员工数:

@#@3.1万名@#@  产品:

@#@轻型车系统(排放控制系统产品、车门系统、车顶系统、悬架系统、钢制车轮)、商用车系统(轴类产品、制动类产品、防抱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行车减振类产品、拖车气压悬架)@#@中国发展情况:

@#@10家生产型企业,其中合资企业3家,独资企业7家,另有1家业务办事处(独资)@#@20、米其林集团MichelinGroup@#@米其林集团-全球轮胎科技领导者,逾百年前于法国的克莱蒙费朗建立。

@#@@#@在漫长的历程中,米其林集团自1889年发明首条自行车可拆卸轮胎与1895年发明首条轿车用充气轮胎以来,在轮胎科技与制造方面发明不断.@#@今日,米其林集团在五大洲设立75家工厂,6个橡胶种植园;@#@分别在法国、日本、美国、泰国及中国设有研究与测试中心,在超过170个国家设立了销售与市场机构。

@#@除了轮胎以外,米其林集团还生产轮辋、钢丝、地图及旅游指南,其中地图与指南出版机构是该领域的领导者。

@#@著名的米其林指南在2000年已有100岁。

@#@每年,米其林集团全球生产:

@#@@#@194,000,000条轮胎@#@19,000,000份地图及旅游指南@#@米其林集团全球现拥有大约127,000名员工,负责生产及推广包括米其林,BFGoodrich(百路驰),Uniroyal,Kleber,Riken,Siam,Taurus,Stomil-Olsztyn,Laurant,Wolber,Tyremaster,Icollantas,回力等品牌在内的各类轮胎。

@#@米其林集团2004年全球的综合净销售额约为157亿欧元,2004年占全球轮胎市场份额的19.4%@#@米其林集团业务活动领域包括各种轮胎,移动辅助系统(如PAX系统),和旅游服务(如ViaMichelin,GPS,旅游指南和地图)。

@#@其中地图与指南出版机构是该领域的领导者。

@#@著名的米其林指南在2000年已有100年历史。

@#@@#@1898年是轮胎人必比登的生日,可米其林公司的创建却是从早于60多年以前开始的。

@#@1832";i:

19;s:

22691:

"重庆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汽车某支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编号@#@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汽车某支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二级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109090102@#@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彭成允职称教授@#@时间2013.5.24~2013.5.27@#@ @#@重庆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汽车某支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目录@#@摘要…………………………………………………………………………………1@#@Abstract………………………………………………………………………………2@#@1绪论…………………………………………………………………………………3@#@1.1冲压模具发展……………………………………………………………………3@#@1.2冲压工艺方面……………………………………………………………………4@#@2冲压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6@#@2.1设计题目…………………………………………………………………………6@#@2.2零件的工艺分析…………………………………………………………………7@#@2.3最佳工艺方案…………………………………………………………………7@#@3.落料冲孔复合模的计算与设计……………………………………………………8@#@3.1毛坯的尺寸计算…………………………………………………………………8@#@3.2排样设计…………………………………………………………………………9@#@3.3冲压力的计算……………………………………………………………………10@#@3.4压力中心的计算…………………………………………………………………11@#@3.5工作零件的尺寸计算……………………………………………………………12@#@3.6冲压设备的选择…………………………………………………………………14@#@3.7落料冲孔复合模的主要零部件的设计…………………………………………15@#@4成形模的计算和设计……………………………………………………………22@#@4.1成形模的冲压力的计算………………………………………………………22@#@4.2压力中心的计算………………………………………………………………23@#@4.3工作零件的设计和确定………………………………………………………24@#@4.4成形的冲压设备的选取………………………………………………………25@#@4.5模具零件的结构尺寸…………………………………………………………25@#@5翻边冲孔模的计算与设计………………………………………………………28@#@5.1翻边冲孔冲压力的计算………………………………………………………28@#@5.2压力中心的计算………………………………………………………………29@#@5.3工作零件的设计和确定………………………………………………………30@#@5.4冲压设备的选择………………………………………………………………33@#@5.5模具主要零件的结构尺寸……………………………………………………33@#@6弯曲模的计算与设计……………………………………………………………38@#@6.1弯曲模冲压力的计算………………………………………………………38@#@6.2模具工作零件的计算与设计…………………………………………………39@#@6.3冲压设备的选择………………………………………………………………41@#@6.4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和确定…………………………………………………42@#@结束语………………………………………………………………………………45@#@参考文献……………………………………………………………………………46@#@ -3-@#@摘要@#@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既是冲压生产准备工作的基础,又是组织正式冲压生产的依据。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水平标志着冲压工艺的先进性、合理性及经济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厂的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实践证明,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不仅为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冲压成本提供了技术保证,而且也为冲压成产的组织与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反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任何失误,都会给冲压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甚至造成人身、设备事故。

@#@@#@本文主要阐述汽车某支架的冲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

@#@根据设计工艺要求,确定设计的大体思路。

@#@通过对产品零件的工艺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方案。

@#@由于工件相对比较复杂,主要经过冲裁落料、冲孔、成形、翻边和弯曲等工序。

@#@产品的成形工艺难点主要有异形坯料的冲裁,成形时工件和翻边时的起皱和破裂,弯曲时的定位和回弹等等。

@#@@#@关键词:

@#@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支架@#@Abstract@#@Sheetmetalformingtechnologyandmolddesignisnotonlythefoundationofpreparationworkinstampingproduction,butalsothebasisoforganizingformalstampingproduction.Thelevelofstampingprocessandmolddesignmarkstheadvancement,reliabilityandeconomicsofstampingprocess,anditreflectsthefactories’productiontechnologylevel.Productionpracticeprovesthatthereasonablestampingprocessschemeanddiestructure,notonlyprovidestechnicalassurancetostabilizetheproductqualityandreducethecostofstamping,butalsohavecreatedfavorableconditionsforstampingintoproduction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Conversely,anyerrorofstampingtechnologyanddiedesign,willbringunduelossestotheproductionofstamping,andevencausehumaninjuryandequipmentdamage.@#@Thisarticlemailyexpoundsthestampingprocessandmolddesignofacarbracket.Accodingtothedesignprocessrequirements,determinethegeneraldesignthought.Throughtheanalysisofprocessofpruductparts,determinethebestprocesssolution.Duetotheworkpieceisrelativelycomplax,shouldbethroughtheblanking,punchingforming,flangingandbendingect.Therethemaindifficultiesofproductinformingaretheblakingofunusalshapedblank,theworkpiecewrinkleandruptureinformingandflanging,aswellasthepruduct’slocationproblemandspringbackinbending,ect.@#@Keywords:

@#@stampingprocessmolddesignbracket@#@1绪论@#@1.1冲压模具方面@#@1.1.1模具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模具是用来成形各种工业产品的一种重要工艺设备,是机械制造工业成形毛坯或零件的一种手段。

@#@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用模具成形产品的工艺应用非常广泛,可实现少、无切削的加工,具有优质、高产、低消耗和低成本等特点,因此应用范围很广。

@#@现代工业产品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模具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会起越来越大的作用。

@#@模具工业的薄弱将严重影响工业产品造型的变化和新产品的开发。

@#@模具水平的高地和模具质量的好坏,对产品的精度、余量、生产率、成本及先进设备的利用率起决定性作用。

@#@@#@1.1.2模具工业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的模具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已能满足国内对中、低档模具100%的需求,少量模具已开始向日本、美国、新加坡、泰国等地出口。

@#@模具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

@#@虽然国内模具工业近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发,。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模具生产只能满足需要的60%,其余需要完全通过进口。

@#@@#@我国模具中、长期的科技发展战略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开发精密、大型、长寿命成套模具为重点,减少进口,促进出口。

@#@发展模具基础技术,如数控加工、快速制模、特种加工等;@#@发展高技术,如CAD/CAM、加工中心等;@#@加速模具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提高精度和寿命;@#@发展模具成套加工精密设备。

@#@@#@1.1.3模具工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模具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

@#@随着机械、电子、轻工、国防等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模具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给模具工业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有:

@#@@#@1)模具CAD/CAE/CAM正向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2)模具制造向精密、高效、复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3)快速经济制模技术得到应用;@#@@#@4)特种加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5)高速铣削加工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6)模具高速扫描及数字化系统将在逆向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7)超精加工和复合加工将得到发展;@#@@#@8)模具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发展专业化成产;@#@@#@9)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发展迅速。

@#@@#@1.2冲压工艺方面@#@在常温下,利用安装在冲床上的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使其分离或成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产品,这种加工方法称为冲压(又称冷冲压)。

@#@板材、冲压、模具和冲床是冲压加工的三个必备要素,称为冲压三要素。

@#@@#@1.2.1冲压加工的特点@#@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有以下优点:

@#@@#@1)材料利用率高,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2)产品质量好,尺寸稳定,精度较高,互换性好。

@#@@#@3)特别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但是,冲压加工也存在以下缺点:

@#@@#@1)模具制造周期较长、成本较大。

@#@@#@2)冲压加工产生的振动大、噪声大。

@#@@#@3)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应用受限制。

@#@@#@1.2.2冲压工序的分类@#@由于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及生产批量等各不相同,所用的冲压工序也是种类繁多。

@#@冲压工序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照变形性质分类@#@A.分离工序:

@#@切断、冲孔、落料、切边、切舌和剖切等。

@#@@#@B.成形工序:

@#@弯曲、拉深和局部变形等。

@#@@#@2)按照基本变形方式分类@#@A.冲裁:

@#@普通冲裁、精密冲裁。

@#@@#@B.弯曲@#@C.拉深@#@D.局部变形@#@3)按照工序组合方式分类@#@A.简答冲压工序@#@B.复合冲压工序@#@C.连续冲压工序@#@1.2.3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1)冲压工艺设计@#@冲压工艺设计是指针对给定的产品图,考虑产品的生产批量,现有冲压设备、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等因素,从冲压工艺分析入手,经过必要的冲压工艺计算,合理制定出冲压工艺方案,并以冲压展开图、冲压工序图等形式表达。

@#@冲压工艺设计的几本要求如下:

@#@@#@A.遵循材料的变形规律,保证冲出合格的产品。

@#@@#@B.经济合理,安全高效。

@#@@#@C.符合具体的生产条件,便于冲压生产的组织与管理。

@#@@#@2)冲压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是指根据已有的冲压工艺方案,考虑产品的定位、卸料、出件及模具的制造、使用、维修等问题,构思符合现有生产条件的模具结构,合理确定相关尺寸,并以模具装配图、模具零件图、模具开发备料单、五金零件需求表等形式表达。

@#@冲压模具设计的几本要求如下:

@#@@#@A.模具结构合理、动作灵活,保证冲出合格的产品。

@#@@#@B.模具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成本合理。

@#@@#@C.模具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寿命合理。

@#@@#@D.符合具体的生产条件,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

@#@@#@2冲压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2.1设计题目@#@图1所示工件,材料为08钢,厚度为1.2mm,大批量生产。

@#@对支架零件进行冲压工艺分析研究,找到产品的成形工艺的难点所在,并在工艺方案上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结合生产实际,对支架零件进行冲压工艺设计和全套模具设计,以生产能用为目标。

@#@@#@零件名称:

@#@汽车支架零件生产批量:

@#@大批量@#@材料:

@#@08钢t=1.2mm@#@图2-1汽车支架零件CAD平面图@#@图2-2汽车支架零件UG三维图@#@2.2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是对称的,属于异形件,分析零件的成形工艺,主要经过的工序有落料、冲孔、成形、翻边、弯曲等工序。

@#@由于工件的边缘精度要求不是很高,不需要切边和修边工序,所以落料的时候,可以一次性冲裁出坯料的外形。

@#@零件两侧异形孔中间的凸起部分的成形,必须在冲出异形孔后再进行压弯或成形,并且其上的矩形孔也只能同时冲出或者后冲制,否则矩形孔可能会发生变形和位置不能得到保证。

@#@中间的加强筋和两边的凸包,在为弯曲前是同一方向凸起,所以可以同时进行冲压。

@#@零件最后进行弯曲,这一工序需单独完成,制成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2.3最佳工艺方案的确定@#@由前面分析可知,零件所需的成形工艺有落料、冲孔、成形、翻边、弯曲。

@#@现在将所有可能的方案列举如下:

@#@@#@方案一:

@#@单工序模,落料、冲圆孔和异形孔、成形、冲矩形孔、翻边、弯曲。

@#@@#@方案二:

@#@落料和冲圆孔、异形孔复合,成形、冲矩形孔和翻边复合,弯曲。

@#@@#@方案三:

@#@落料和冲圆孔、异形孔复合,成形,冲矩形孔和翻边复合,弯曲。

@#@@#@方案四:

@#@连续模。

@#@@#@方案一是由单工序模组成,此方案模具制造简单,维修方便,但是工序过多,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

@#@方案二采用复合模,生产效率较高,成本也较低,但是模具结构复杂,维修比较麻烦。

@#@方案三和方案二一样采用复合模,生产效率也较高,成本也较低,但是和单工序模结合,使得模具制造比较和维修比较方便。

@#@方案四采用连续模,生产效率更高,但是本工件的尺寸比较大,用连续模的话,模具会比较大,占地大,且维修不那么方便。

@#@@#@通过以上方案的分析比较,方案三比较优越,所以确定为最佳工艺方案,并采用方案三进行模具设计。

@#@@#@3落料冲孔复合模的计算与设计@#@3.1毛坯的尺寸计算@#@3.1.1工件展开@#@把工件的弯曲部分和翻边部分进行展开,就可以得到坯料外形,按有圆角半径的弯曲展开,方法如下:

@#@@#@图3-1有圆角半径的弯曲@#@圆角部分的展开长度等于对应的中性层的长度,式子3-1,即@#@@#@式中——各圆角部分的展开长度(mm);@#@@#@——弯曲度(°@#@);@#@@#@r——弯曲半径(mm);@#@@#@x——中性层位移系数,与相对弯曲半径r/t、弯曲方式等因素有关,见表3-1;@#@@#@t——材料厚度(mm)@#@表3-1中性层位移系数x@#@r/t@#@0.1@#@0.2@#@0.3@#@0.4@#@0.5@#@0.6@#@0.7@#@0.8@#@1@#@1.2@#@x@#@0.21@#@0.22@#@0.23@#@0.24@#@0.25@#@0.26@#@0.28@#@0.3@#@0.32@#@0.33@#@r/t@#@1.3@#@1.5@#@2@#@2.5@#@3@#@4@#@5@#@6@#@7@#@≥8@#@x@#@0.34@#@0.36@#@0.38@#@0.39@#@0.4@#@0.42@#@0.44@#@0.46@#@0.48@#@0.5@#@由式子3-1和表3-1可以计算工件的弯曲部分和翻边部分,得到坯料的外形尺寸见图3-2所示:

@#@@#@图3-2坯料的外形尺寸@#@由于工件在落料之后没有大的变形影响外形尺寸,所以落料时的形状和大小为展开时的外形尺寸。

@#@@#@3.2排样设计@#@毛坯的外轮廓最大尺寸为249.9×@#@168.51mm,尺寸比较大,考虑到送料等问题,采用单排形式进行排样,如图3-3所示。

@#@@#@查参考文献[1]表2.25,查出侧面废料宽度为a=2.5mm,工件间的间隙b=3mm。

@#@@#@则有:

@#@@#@条料的宽度为B=249.9+2a=254.9mm@#@步距为S=168.51+b=171.51mm@#@图3-3排样图@#@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为@#@×@#@%100≈62.56%@#@3.3冲压力的计算@#@3.3.1冲裁力计算@#@经计算:

@#@落料冲裁的总长L=1718.3mm@#@冲裁力@#@式中P——冲裁力(N);@#@@#@L——冲裁总长度(mm);@#@@#@t——料厚(mm);@#@@#@——材料的抗拉强度(Mpa),查表得330~450Mpa。

@#@@#@则有P=1718.3×@#@1.2×@#@450N=927882N≈927.9kN。

@#@@#@3.3.2卸料力、顶件力@#@采用上取件的方式进行落料@#@卸料力@#@顶件力@#@以上查参考文献表[1]2.32,所以总的冲压力为@#@927.9+46.4+55.7=1030kN@#@3.4压力中心的计算@#@冲裁力合力的作用点称为冲模的压力中心。

@#@在进行冲模设计时,必须使模具的压力中心与压力机滑块中心重合,否则冲压时会产生偏载,导致模具以及压力机滑块与导轨的急剧磨损,降低模具和压力机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损坏模具和设备,造成冲压事故。

@#@所以,冲模压力中心的准确确定,在模具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使加工出来的制件不合格。

@#@@#@冲模的压力中心按下述原则确定:

@#@@#@

(1)对称形状的单个冲裁件,冲模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件的几何中心。

@#@@#@

(2)工件形状相同且分布位置对称时,冲模的压力中心与零件的对称中心相重合。

@#@@#@(3)形状复杂的零件,多孔冲模,级进模的压力中心可用解析法求出冲模压力中心。

@#@@#@由于工件左右对称,根据直线段的重心在线段的中点,圆弧的重心位置按照@#@进行计算,式中@#@R——圆弧半径@#@——为圆弧二分之一角度@#@b——圆弧弦长@#@在工件图上建立坐标系,则有@#@压力中心到Y轴的距离@#@压力中心要X轴的距离@#@按照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压力中心如图所示@#@图3-4压力中心@#@3.5工作零件的尺寸计算@#@落料冲孔复合模,属于异形零件,采用配合加工,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进行计算,落料凸模按照间隙以凹模为基准计算,查参考文献[1]表2.34,取初始单边间隙Ⅱ类>@#@(0.07-0.10)t,再由表2.36可得单边间隙0.063mm<@#@C<@#@0.09mm,这里取0.08mm。

@#@工件制造公差为IT14级,则零件尺寸按IT11级计算。

@#@@#@3.5.1刃口尺寸计算@#@1.落料凹模@#@此为落料冲孔模,故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计算,落料凸模按间隙值配制。

@#@@#@磨损后尺寸变大的A类@#@磨损后尺寸变小的B类@#@磨损后尺寸不变的C类@#@式中:

@#@-基准件尺寸,mm@#@、B、C-毛坯尺寸,mm;@#@@#@工件制造公差,mm;@#@@#@-基准件制造偏差;@#@@#@x-磨损系数,见参考文献[3]表2-5,此处取0.5。

@#@@#@落料凹模一些主要尺寸的计算①249.9②168.51③72.88④129.51@#@A类尺寸@#@①=(249.9-0.5×@#@0.81)=249.5@#@②=(168.51-0.5×@#@0.63)=168.2@#@B类尺寸@#@③=(72.88+0.5×@#@0.46)=72.65@#@C类尺寸@#@④=(129.51+0.5×@#@0.63)±@#@0.08=129.2±@#@0.08@#@凹模的其他刃口尺寸可以类似的计算出来@#@2.凸凹模@#@凸凹模的外形各尺寸与落料凹模进行配合加工,间隙为0.08mm。

@#@所以凸凹模如图3-5所示:

@#@@#@图3-5凹凸模的外形和尺寸@#@3.冲孔凸模@#@冲孔凸模的尺寸则根据凸凹模进行配合加工,且冲孔凸模1装配的时候要铆接,且上平面需要磨。

@#@冲孔凸模公差也按IT11计算。

@#@@#@如图所示:

@#@@#@图3-6冲孔凸模1@#@图3-7冲孔凸模2@#@3.6冲压设备的选择@#@3.6.1冲压设备的选用原则@#@冲压设备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冲压工艺性质、生产批量大小、冲压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及精度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冲压生产中常用的设备种类很多,选用冲压设备时主要应考虑一下因素:

@#@@#@1)冲压设备的类型和工作形式是否适用于应完成的工序,是否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要求;@#@@#@2)冲压设备的压力和功率是否满足应完成工序的需求;@#@@#@3)冲压设备的装模高度、工作台面尺寸、形成等是否适合应完成工序所用的模具;@#@@#@4)冲压设备的行程次数是否满足生产率的要求等。

@#@@#@3.6.2压力机的选用@#@根据模具的总冲压力1030kN,模具的闭合高度,凹模的外形尺寸,现有的设备和工作台的大小,查阅参考文献[1]表13.11,选用闭式单点单动压力机。

@#@@#@压力机参数:

@#@@#@标称压力:

@#@1600kN@#@滑块行程长度:

@#@250mm@#@滑块行程次数:

@#@20次/min@#@最大装模高度:

@#@450mm@#@装模高度调节量:

@#@200mm@#@工作台尺寸(前后/左右):

@#@800×@#@mm@#@3.7落料冲孔复合模的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落料凹模结构尺寸@#@根据参考文献[1]式2.18计算凹模高度:

@#@mm@#@查参考文献[1]表14-5以及参考文献[3]表2-10得凹模壁厚:

@#@C=48mm@#@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尺寸:

@#@B=b+2C=249.9+2×@#@48=345.9mm@#@送料方向的尺寸:

@#@A=a+2C=168.51+2×@#@48=264.51mm@#@考虑到模具刃磨并参考参考文献[5]附录F1标准举行凹模板尺寸,对以上尺寸适当放大、取整可确定长、宽、高尺寸为:

@#@400mm×@#@315mm×@#@50mm。

@#@@#@落料凹模的结构尺寸如图:

@#@@#@图3-8落料凹模@#@

(2)标准模座初步设计@#@根据凹模周界尺寸,查";i:

20;s:

21914:

"@#@AAAA公司@#@汽车天线设计指南@#@工程部编制@#@2003年2月16日@#@前言@#@为便于公司产品设计人员设计、开发汽车天线时,在材料选择、连接方法、产品结构、配合公差和功能/性能方面,借鉴公司同类产品的经验,降低成本、减少失误,提高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质量,编制本设计指南,供公司设计人员设计、开发新产品时参考。

@#@@#@编者:

@#@@#@一、汽车天线的类型:

@#@@#@根据汽车天线的按装位置和结构分为:

@#@@#@1.前窗隐藏式天线:

@#@这类天线按装在前窗的左侧上方,天线座按前窗的倾斜角度设置天线杆的倾斜角度,天线杆可全部缩进线座上的天线杆护管内。

@#@天线杆大多数是φ2.5-3mm的不锈钢丝,也有部分是二节拉杆式的。

@#@@#@这类天线设计开发时,除考虑性能/功能、连接方法符合常规汽车天线的技术要求外:

@#@(见常规汽车天线的技术要求)@#@a.必须根据顾客车身天线按装孔的中心距、偏移角度和天线的倾斜角度及车壳弧度,设计天线座的按装孔中心距、偏移角度、天线的倾斜角度和天线座底面弧度。

@#@保证天线的可装配性。

@#@@#@b.根据整车厂的装配要求,线座垫片和线座的装配连接方法,必须设计为卡口装配,避免垫片和线座分离影响装配速度。

@#@@#@c.选用合格的线座注塑材料,避免天线座开裂和老化(常用PP/PA)。

@#@@#@d.根据顾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同轴电缆线,使天线的阻抗很好地与收音机的输出阻抗匹配。

@#@@#@2.前窗拉杆式天线:

@#@@#@这类天线按装在汽车前窗左侧下方,基本上都是拉杆式的,天线座与车身的接触面积很小,用自攻螺钉按装不需考虑线座的底面弧度,只需考虑支架的中心高符合天线按装要求。

@#@@#@这类天线设计时除选择好外壳和支架的材料外,其它只要能满足常规汽车天线的技术要求。

@#@@#@3.前后侧板式隐藏天线:

@#@@#@这类天线按装在汽车上的前后侧板上,按装时只要拧紧线座上的螺母和支架上的螺钉。

@#@@#@这类天线设计时除需考虑满足常规汽车天线的技术要求外:

@#@@#@a.必须考虑饰配件和基座与车身接触部位的弧面和车身弧面吻合。

@#@@#@b.必须考虑天线杆缩进护管内的终点位置,确保天线缩进天线护管后,天线帽堵住线座正极管口。

@#@@#@4.车顶天线:

@#@@#@这类天线一般都是轿车天线,按装在汽车顶棚的前侧/后侧。

@#@按装方法都是用固定在天线基座/斜座上的螺栓插进车壳孔内用螺母固定。

@#@定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座螺栓根部□14.7mm的方身定位,另一种是基座上除螺栓外,还在一定的距离内设置了一柱子和车身上的两个孔对应来固定天线的方向。

@#@@#@这类天线设计时除考虑满足常规汽车天线的技术要求外:

@#@@#@a.按顾客车身按装孔的形状,设计基座螺栓的结构或螺栓与定位柱之间的距离。

@#@@#@b.按顾客定义的空间设计螺栓的长度、齿盘、隔圈的厚度。

@#@@#@c.按顾客定义的天线倾斜角度,设计斜座的角度或基座接头的旋转角度。

@#@@#@d.按装螺栓能直接和锌座设计为整体时,尽量设计为整体。

@#@如锌座与螺栓需设计为连接装配时,优先考虑设计为过盈压接连接,在装配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再考虑用螺纹连接。

@#@@#@e.设计时需考虑天线装配后的防水性,斜座和垫片选用耐侯性好的弹性体材料(如PU、TPE),在天线杆的连接处要设置EPDM的密封圈。

@#@@#@f.斜座和垫片的连接方法,必须设计为卡口连接,避免因运输造成垫片与斜座分离,影响顾客装配天线的速度。

@#@@#@5.天线放大器:

@#@@#@放大器天线有两种:

@#@一种是车顶天线,另一种是前后玻璃天线。

@#@玻璃天线放大器顾客对玻璃天线已定义,一般只要求放大器的增益和消耗电流满足要求,放大器串联在信号电缆的前端。

@#@玻璃天线接收的信号经放大器筛除无效信号,将有效信号放大后通过电缆传输收音机。

@#@@#@车顶天线放大器都固定在天线座内,设计时除考虑放大器的增益、消耗电流外,还必须按照顾客对驻波比的要求,计算出绕在玻璃纤维杆上的铜铂/铜线的长度,螺旋线的绕制节距,并根据电感的旋向定义螺旋线的旋向。

@#@工作原理与玻璃天线放大器相同。

@#@@#@这类天线顾客在产品开发阶段一般都提供了样品和相关技术标准。

@#@设计开发时,首先必须反复阅读理解顾客提供的标准的内容,掌握顾客对放大器性能/功能的要求,找出顾客的这些要求与同类产品的差异。

@#@再按照顾客提供的样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元件排版图,选用合适的电子元件,处理大信号交叉调置、控制反馈回路的电阻、电压,试样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设计更改,直到100%符合顾客的要求。

@#@@#@6.汽车天线设计开发的内容@#@给整车厂配套的汽车天线,顾客和公司签订开发协议后,一般都提供天线总成图、功能/性能、检验/试验方面的标准和样件。

@#@因此我公司设计、开发只是按顾客总成图的要求设计天线的内部零件的结构、尺寸以及隐含的连接方法和放大器的电路原理。

@#@天线的外形、外观、总成尺寸、材料选用都只能按顾客提供的总成图的要求和样件测绘工程图样。

@#@用DFMEA框图分析连接方法、定义公差。

@#@@#@二、汽车天线型号定义:

@#@@#@QTFXXXXX@#@设计序号@#@@#@天线杆的闭合长度@#@天线杆的节数@#@天线放大器@#@汽车天线@#@三、常规产品的技术要求:

@#@@#@1.绝缘电阻@#@天线内外不相接触的金属体之间在正常天气条件下,绝缘电阻≥50MΩ恒定湿热试验后≥2MΩ。

@#@@#@2.接触电阻@#@零件进行装配连接成为产品后,相同极性的两端的接触电阻≤1Ω。

@#@@#@3.管底抗扭矩@#@接头与天线杆铆接后应能承受0.588Nm的扭力的作用而不发生松动和旋转。

@#@@#@4.轴向承载力@#@天线杆、帽、线座、螺纹连接处均应能承受98N的轴向承载力,持续1min后不允许有脱落、移位、破裂现象。

@#@@#@5.插拔力@#@天线插头插入线座的插拔力应在9.8N~29.4N之间。

@#@@#@6.收展力@#@天线展开时初始拉力不小于2.94N,全部展开时最大拉力应不大于29.4N,天线杆在收展过程中松紧适度,允许有跳一节现象。

@#@@#@7.静电容量@#@正常情况下天线的静电容量为:

@#@80±@#@10PF,客户有要求时,按客户的要求的设计。

@#@@#@8.外观@#@天线的线座、外壳、垫片的纹理必须一致,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划伤、明显的缩痕、花斑等不良现象。

@#@@#@9.包装@#@出厂产品的包装箱上正唛应标识:

@#@天线名称、生产厂家、顾客规定的厂家代码、定单号、生产批次、生产日期、每箱数量、公司地址、联系电话、收货单位。

@#@@#@侧唛:

@#@按GB191-2000的规定标识运输过程中的防护标记。

@#@@#@10.安全性@#@天线在任何使用条件下不得有引起划伤人身的毛刺、尖角和锐边。

@#@@#@11.天线还必须符合寿命和环境试验的要求。

@#@@#@四、汽车天线的材料选用:

@#@@#@汽车天线主要由线座支架、天线杆、天线帽、同轴电缆@#@组成,这些零件的外部材料根据使用场合,汽车品牌选用各种@#@牌号的高分子材料塑料,一般天线座支架、垫片都使用PP、@#@PVC或ABS。

@#@正极嵌件和负极焊片选用HPb59-1铜棒和H62@#@铜板,插头弹簧选用QSn6.5-0.1。

@#@电缆的特性阻抗正常情况下@#@都是75Ω(有些汽车收音机的输出阻抗是非常规的,必须根据@#@顾客要求,按收音机的输出阻抗匹配电缆,如神龙富康要求电@#@缆的特性阻抗为130Ω,菲亚特要求电缆的特性阻抗140Ω),@#@电缆的屏蔽密度根据顾客的要求在48%-96%之间选取。

@#@天线杆@#@正常情况下都选用SUS管或SUS杆。

@#@@#@随着车型的更新、配置档次的提高,天线座的正极嵌件用@#@ZznAL4Cu1压铸件取代了铜件,连接接头的外壳也用ZznAL4Cu1@#@压铸件取代了铜管,线座、外壳等选用了塑性、韧性、耐磨性@#@更好的PA、AES、ASA、ABS—G360、POM,垫片用橡塑弹@#@性体:

@#@TPE、PU替代了PVC,使天线的耐侯性、抗老化、防@#@水性都进一步提高。

@#@@#@车顶天线的天线杆也用不易变形、弯曲、耐腐蚀的玻璃@#@纤维棒取代了铜或不锈钢。

@#@@#@五、汽车天线由单个的零件、部件到装配成成品的连接@#@方法@#@1.注塑连接:

@#@如:

@#@天线座与电缆、天线杆与注塑的天线帽。

@#@@#@2.焊接:

@#@如:

@#@电缆网线和负极焊片、芯线和正极焊片、插簧与网线、插芯与芯线、放大器与分立元件。

@#@@#@3.铆接:

@#@如:

@#@电缆和插头、插芯和外壳、杆接头和天线杆、天线杆和限位圈。

@#@@#@4.压接:

@#@如:

@#@天线杆和天线帽(金属)、杆塞/杆接头与天线杆、杆接头/弹簧、护管与护圈。

@#@@#@5.螺纹连接:

@#@如:

@#@天线杆和天线座、杆接头和弹簧、线座和外壳。

@#@@#@6.回流焊:

@#@贴片元件@#@无论采用什么连接方法,杆、座、帽、接头连接后都必@#@须能承受98N的轴向承载力,持续1min钟不松动脱落。

@#@电缆@#@与插芯、插簧、外壳铆接后的拉力≥70N,接触电阻≤1Ω。

@#@@#@六、汽车天线通用零件的一般要求:

@#@@#@1.插芯、插簧@#@国产常规天线插芯的外径为:

@#@φ3.0+0.10-0.05@#@外销天线的插芯的外径为:

@#@φ3.15+0.070.05@#@露出长度一般都是12±@#@0.2mm@#@插头、弹簧的外径一般都是φ10.2+0.2-0.1 @#@中、高档轿车天线电缆与收音机连接的接头是“ISO90”接头,它的插芯外径一般都是φ2.40-0.05,插簧的内径一般都是φ9.80-0.10。

@#@@#@2.拉杆簧片@#@1).首节簧片长23mm最大外径比二节天线杆内径大0.4-0.6mm  @#@2).二节簧片长25mm最大外径比三节天线杆内径大0.4-0.6mm @#@材料都是QSn6.5-0.1δ0.25@#@3.天线电缆@#@常规天线(顾客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的电缆都是SYV75-3. @#@七、汽车天线设计时常用的计算公式:

@#@@#@1.直杆天线的长度:

@#@@#@式中L:

@#@直杆天线的长度λ:

@#@波长光速:

@#@3×@#@105千米/秒@#@2.同轴电缆的阻抗:

@#@@#@式中ZC:

@#@阻抗∑:

@#@是绝缘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实芯PE∑=2.35一般发泡∑=1.4-2.0@#@D:

@#@绝缘体外径d:

@#@芯线直径@#@3.同轴线的电容:

@#@@#@@#@4.特性阻抗@#@@#@式中P:

@#@特性阻抗L:

@#@电感C:

@#@电容@#@5.在电缆上匹配电容的计算公式:

@#@@#@@#@式中X:

@#@需匹配的电容值@#@a:

@#@要求的静电容量@#@b:

@#@线座、电缆的实际电容值@#@八、汽车天线的过程设计:

@#@@#@汽车天线的工程图样、功能/性能要求定义后,仅仅是完成了产品设计、开发的第一阶段的工作,要使按图样加工出的产品,符合产品设计要求,还必须对形成产品的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进行产品的过程设计和开发。

@#@@#@进行过程设计,首先要参照同类产品制作的经验,拟订好产品加工过程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和失效模式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失效,在PFMEA、控制计划中,对过程流程图中的工程规范,规定测量方法和频次,在作业指导书中规定作业方法和要求。

@#@@#@汽车天线的五金件加工,对关键零件(如QT-201F螺母)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根据五金件的结构、形状、选用不同的检测器具和方法,如:

@#@千分尺、游标尺、螺纹环规和塞规、通止规、卡规等进行100%的检查。

@#@@#@注塑件主要是控制好过程参数、设备能力指数,生产前对材料、设备状况进行确认。

@#@对首件产品能用量具或其它检测器具检测的尺寸进行检测,不能检测的尺寸进行试装确认。

@#@产品的外观按标准样件目测对比检查。

@#@@#@为了控制好线座注塑后绝缘电阻≥50MΩ,必须根据类似产品的经验,在正、负极的相关位置用热缩管热缩,线座注塑成型晾干后用绝缘电阻仪100%检测,防止不合格品流入成品生产线。

@#@@#@放大器贴片、焊接时,每个工位首先必须对照作业指导书检查前道工序的元件贴片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多贴少贴现象,然后再按作业指导书的标识贴本道工序的元件,为防止漏焊、虚焊。

@#@在回流焊分立元件焊好后,放大板100%的按标准样件的波形进行检测。

@#@@#@成品装配除控制好相关尺寸公差外,对各连接部位的承载力、拉力重点进行检查控制,满足设计要求。

@#@@#@此外对铆接、焊接后天线的接触电阻、直流电阻、静电容量设置质控点,进行检测把关。

@#@@#@九、常规试验项目:

@#@@#@1.高温试验@#@天线电缆、塑料件应能承受60℃~90℃,持续时间16h的高温试验,试验后塑料不得变硬、变脆、褪色、老化等不良现象,且各项功能不发生变化。

@#@@#@2.低温试验@#@天线电缆、塑料件应能承受-20℃±@#@3℃,持续时间2h的高温试验,试验后塑料不得变硬、变脆、褪色、老化等不良现象,且各项功能不发生变化。

@#@@#@3.恒定湿热试验@#@天线能经受相对湿度93%±@#@2%、温度(40±@#@2)3℃,持续时间96h的高温试验,试验后塑料不得变脆、褪色、老化等不良现象,且各项性能/功能不发生变化。

@#@@#@4.盐雾试验@#@天线进行16h的盐雾试验后,金属及不得锈蚀、氧化、直流电阻、接触电阻@#@5.振动试验@#@普通天线垂直固定在振动台上,应能承受频率10HZ~30HZ、幅度为1.5mm及频率30HZ~55HZ、幅度为1mm。

@#@5次循环(每次30min)水平扫频振动,试验后直流电阻≤3Ω,机械性能正常,无结构损坏。

@#@@#@放大器的振动试验,按顾客提供的相关标准执行,试验后增益、接触电阻均不得发生变化。

@#@@#@6.带放大器的天线,还必须按照顾客提供的相关标准做长时间耐电压稳定性、电磁兼容性、静态充电安全性、抗冲击强度等试验。

@#@@#@7.材料试验@#@在新产品出样后,产品改变工艺/材料时都必须按相关材料的标准进行试验。

@#@正常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

@#@@#@8.型式试验@#@新产品出样后,改变产品的主要工艺/材料时,都必须@#@进行相关的型式试验。

@#@正常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

@#@@#@9.寿命试验@#@正常情况下天线的寿命期为2年或10万里,拉杆式天线的天线杆收展寿命为5000次,正常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

@#@但当顾客有特殊要求或顾客反馈有重大异常时都必须进行试验。

@#@@#@十、顾客要求@#@1.一汽大众要求供应商按VDA6.1的要求设计开发交付产品,按VDA6.3要求提供产品过程能力报告和首件/首批产品样品检验报告。

@#@这些报告的内容必须符合相关产品的标准功能/性能标准、环境标准、材料标准的要求。

@#@@#@2.神龙富康要求供应商按“EAQF”或ISO/TS16949标准的要求的过程、设计、开发、交付产品过程方法,除需按QS9000的要求,组建多功能小组、制订DFMEA框图、进行DFMEA分析、进行设计输入、输出评审、过程输入、输出评审,确定过程流程,进行PFMEA分析,编制控制计划,还必须按雪铁龙标志公司的要求填写Q3P过程表和跟踪单。

@#@@#@3.上汽奇瑞要求供应商按QS9000的过程设计开发和交付产品,新产品的PPAP文件按奇瑞公司质量部的表单编制提交。

@#@@#@4.其它车厂(如长安铃木、昌河铃木、一汽哈飞、吉轻、南汽等)根据各自公司的特点,正在推行ISO/TS16949质量体系,他们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除要求进行DFMEA、PFMEA控制计划外,对需提交PPAP资料的产品,也都要求按他们提供的表单格式交付。

@#@因此我们在设计开发新产品时,除按公司推行的ISO/TS16949质量体系的过程方法/程序对产品设计输入、输出、过程设计输入、输出进行评审确认外,还必须按顾客的要求提交相关阶段的资料,让顾客从公司提交的资料中了解掌握新产品设计开发交付的过程及质量保证能力和交付能力。

@#@@#@5.一汽大众、神龙富康规定了关键件、安全件法规项目的特性符号,汽车天线不是汽车的关键件、安全件,也不属法规项目,因此这些符号对我公司无关。

@#@@#@产品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符号由双方协商确定。

@#@上汽奇瑞的产品关键特性符号是“★”,重要特性符号是“☆”。

@#@根据此情况将我公司的产品关键特性符号定为“★”,重要特性符号定为“☆”,在设计文件的工程图样、工艺文件中的相关部位对产品和过程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进行标识。

@#@@#@过程流程图中的符号“□”(加工)、“→”(搬运)、“△”(储存)、“◊”(检验)、“■”(返工/返修)。

@#@一汽大众、神龙富康、上汽奇瑞等整车厂所用的符号基本相同,我公司的过程流程图也用上述符号表示加工、搬运、储存、检验、返工/返修。

@#@@#@十一、竞争对手状况@#@原田公司现状分析:

@#@@#@在汽车天线行业中品质最好,结构合理,影响最大的当属日本原田公司。

@#@该公司于1958年前身由家族式私营小工厂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发展到目前集工业、贸易、投资三位于一体的集团公司。

@#@@#@该公司已有员工125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200多名,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45名,总资产3.5亿元,系世界级跨国集团公司。

@#@该公司在越南、英国、美国、墨西哥、中国分别设立了原田通信工场,在本土东京横浜设立了横浜研究所。

@#@@#@原田集团主要客户(汽车制造商)@#@欧州市场@#@日本市场@#@北美市场@#@中国及其他亚洲市场@#@阿斯顿.马丁@#@大发@#@戴姆勒.克莱斯勒@#@泰@#@本田@#@本田@#@福特@#@本田@#@美洲豹@#@五十铃@#@通用@#@三菱@#@陆虎@#@马自达@#@本田@#@日产@#@三菱@#@三菱@#@五十铃@#@丰田@#@英国及西班牙日产汽车@#@日产@#@马自达@#@罗尔斯.罗伊斯@#@富士重工@#@三菱@#@世界市场的原田制品销售状况、市场占有率:

@#@@#@车厂@#@Toyota@#@GM@#@Nissan@#@Mazda@#@Suzuki@#@Honda@#@Mitsubishi@#@D.chrysler@#@Daihatsu@#@Others@#@比率@#@30%@#@15%@#@11%@#@8%@#@7%@#@7%@#@6%@#@5%@#@5%@#@6%@#@原田制品市场占有率:

@#@@#@日本46.9%@#@中国20%@#@美国20.3%@#@欧洲6.5%@#@全世界市场22.0%@#@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原田公司不愧为世界通信行业的龙头,但世界的龙头并没有把我们扔得太远,不像其它行业,几个集团公司垄断着市场80%的格局,留给我们的空间相当广阔,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各项努力来完成对目标的冲击。

@#@@#@在用人制度上,原田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使人才资源的引进、储备、利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处于合理的运作状态。

@#@@#@原田公司通过了ISO9000、QS9000、ISO14001、VWAudit认证,建立了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及经营方式,它们的产品市场与我们相同,市场走向与我们相同,产品规格、种类基本相同,先期的模式基本相同,该公司即是令人尊重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力争争取超越的目标。

@#@原田公司规模、技术领先我公司,但他是股份制企业,劳动成本高,我公司是独股企业,各项营销策略比较灵活、快速,劳动成本也较低,因此我们既要积累资金、添置新设备、引进优秀人才,又要发挥我们的长处,不断降低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在竞争中发展状大自己。

@#@@#@此外在国内,航新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中、低档汽车天线,外销东南亚、非洲地区,近两年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年初在和我们竞标意大利帕里奥汽车天线时,航新虽以0.9元的价格落标,但它提醒我们国内市场已有人想用低价位来和我们竞争市场,因此我们设计开发新产品不仅要满足顾客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而且要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力争在5-8年内使AAAA公司汽车天线的设计/开发水平、质量保证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争做汽车天线制造行业的排头兵。

@#@@#@@#@";i:

21;s:

25311: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论文摘要@#@摘要@#@FormulaSAE比赛由美国车辆工程师学会(SAE)于1979年创立,每年在世界各地有600余支大学车队参加各个分站赛,2011年将在中国举办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本设计将针对中国赛程规定进行设计。

@#@@#@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的设计,首先介绍了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设计目标。

@#@然后对制动系统进行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主要包括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制动驱动机构的机构形式选择、液压分路系统的形式选择和液压制动主缸的设计方案,最后确定方案采用简单人力液压制动双回路前后盘式制动器。

@#@除此之外,还根据已知的汽车相关参数,通过计算得到了制动器主要参数、前后制动力矩分配系数、制动力矩和制动力以及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相关参数。

@#@最后对制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字:

@#@制动、盘式制动器、液压@#@I@#@中国农业大学学士论文Abstract@#@Abstract@#@FormulaSAEracewasfoundedin1979bytheAmericancarsinstituteofEngineerseveryyearmorethan600teamsparticipateinvariousracesaroundtheworld,ChinawillholdthefirstFormulaoneforChinesecollegestudents,thedesignwillbefordesignoftheprovisionsoftheChinesecalendar.@#@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designofbreakingsystemoftheFormulaStudent.Firstofall,breakingsystem'@#@sdevelopment,structureandcategoryareshown,andaccordingtothestructures,virtuesandweaknessofdrumbrakeanddiscbrakeanalysisisdone.Atlast,theplanadoptinghydroidtwo-backwaybrakewithfrontdiscandreardisc.Besides,thispaperalsointroducesthedesigningprocessoffrontbrakeandrearbreak,brakingcylinder,parameter'@#@schoiceofmaincomponentsbrakingandchannelsettingsandtheanalysisofbrakeperformance.@#@Keywords:

@#@braking,brakingdisc,hydroidpressure@#@IV@#@中国农业大学学士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 Ⅲ@#@第1章绪论 1@#@1.1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 1@#@1.2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1.3本次制动系统应达到的目标 1@#@1.4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规则和要求 2@#@1.4.1制动系统——概况 2@#@1.4.2制动测试 2@#@1.4.3刹车踏板超程开关 2@#@1.4.4刹车灯 2@#@1.5本次制动系统设计任务 3@#@第2章制动系统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 4@#@2.1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 4@#@2.1.1鼓式制动器 4@#@2.1.2盘式制动器 7@#@2.2制动驱动机构的机构形式选择 8@#@2.2.1简单制动系 8@#@2.2.2动力制动系 8@#@2.2.3伺服制动系 9@#@2.3液压分路系统的形式的选择 10@#@2.4液压制动主缸的设计方案 11@#@第3章制动系统设计计算 12@#@3.1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 12@#@3.1.1相关主要参数 12@#@3.1.2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 13@#@3.1.3地面对前、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13@#@3.2制动器有关计算 14@#@3.2.1确定前后制动力矩分配系数 14@#@3.2.2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14@#@3.2.3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确定 14@#@3.2.4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力计算 16@#@3.3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7@#@第4章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19@#@4.1前轮制动轮缸直径的确定 19@#@4.2制动主缸直径的确定 19@#@4.3制动踏板力和制动踏板工作行程 20@#@第5章制动性能分析 22@#@5.1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22@#@5.2制动效能 22@#@5.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22@#@5.4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 22@#@5.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分析 23@#@5.6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S 24@#@5.7摩擦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24@#@参考文献 27@#@致谢 28@#@附录 29@#@中国农业大学学士论文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用得最多、最普遍、也是运用得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制约汽车运动的装置,而制动器又是制动系中直接作用制约汽车运动的一个关键装置,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

@#@汽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随着公路业的迅速发展和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人身和车辆安全,必须为汽车配备十分可靠的制动系统。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为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系统设计。

@#@@#@1.2制动系统研究现状@#@车辆在形式过程中要频繁进行制动操作,由于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通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动性能是车辆非常重要的性能之一,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当车辆制动时,由于车辆受到与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所以才导致汽车的速度逐步减小到0,对这一过程中车辆受力情况的分析有助于制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因此制动过程受力情况分析是车辆试验和设计的基础,由于这一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一般在实际中只能建立简化模型分析,通常人们从三个方面来对制动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

@#@@#@1)制动效能:

@#@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即热衰退性;@#@@#@3)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目前,对于整车制动系统的研究主要通过路试或台架进行,由于在汽车道路试验中车轮扭矩不易测量,因此,多数有关制动系的试验均通过间接测量来进行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其车轮与地面的作用力是汽车运动变化的根据,在汽车道路试验中,如果能够方便地测量出车轮上扭矩的变化,则可为汽车整车制动性能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试验数据和性能评价。

@#@@#@1.3本次制动系统应达到的目标@#@1)具有良好的制动效能;@#@@#@2)具有良好的制动效能稳定性;@#@@#@3)制动时汽车操纵稳定性好;@#@@#@4)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好;@#@@#@1@#@1.4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规则和要求@#@1.4.1制动系统——概况@#@赛车必须配备有刹车系统。

@#@并且作用于所有四个车轮上,而且只被一个控制器控制。

@#@@#@1)它必须有两套独立的液压回路,以防系统泄漏或失效时,至少在两轮上还保持有有效的制动力。

@#@每个液压回路必须有其专属的储油罐(可用独立储油罐或用原厂的储油罐)。

@#@@#@2)单个刹车作用时,有限的滑移差是可以接受的。

@#@@#@3)刹车系统必须在以下的测试中,能够抱死所有四个轮。

@#@@#@4)线控制动是禁止的。

@#@@#@5)没有保护的塑料刹车线是禁止的。

@#@@#@6)刹车系统必须装有碎片护罩,以防传动系失效或小碰撞(引起的碎片破坏制动系统)。

@#@@#@7)从侧面看,安装在赛车簧上(簧上质量:

@#@指悬架支撑的质量)部分上的刹车系统的任何部分都不可以伸到车架或者承载式车身的下表面以下。

@#@(新内容)@#@1.4.2制动测试@#@刹车系统将在动态中测试。

@#@并且必须能四轮抱死,并且不跑偏,同时能够在由制动性能检查官员指定的加速赛尽头停车。

@#@@#@1.4.3刹车踏板超程开关@#@1)车上必须装有一个刹车踏板超程开关。

@#@在万一刹车踏板超程引起刹车系统失效时,这个开关必须能够被启动并停止发动机。

@#@该开关必须能够彻底断绝点火,同时切断传给任何电动燃油泵的电力。

@#@@#@2)重复启用此开关不能恢复给这些部件的动力。

@#@并且它必须被设计成不能被车手重置。

@#@@#@3)开关只有被相似的部件代替才可,而不是通过依靠逻辑程序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单元,或有相似功能的数字控制器来替代。

@#@@#@1.4.4刹车灯@#@1)赛车必须配备有至少15w,或可以从后面看等效的清晰可见的红色刹车灯。

@#@如果使用了LED(发光二极管)灯源,它必须在非常强的日光下也清晰可见。

@#@@#@2)刹车灯必须安置在两轮之间的中线并在垂直方向上和车手的肩膀的高度齐高,并且在侧面,接近赛车的中线。

@#@@#@2@#@1.5本次制动系统设计任务@#@1)学习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相关规程@#@2)根据整车基本参数对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制动器进行设计计算,并选择合适的制动器部件。

@#@合理设计制动系统,满足赛车相关要求@#@3)计算并得出赛车的I曲线和β线,论证制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4)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具有刹车踏板超程开关、刹车灯,要求完成其控制电路设计。

@#@@#@5)绘制制动系统装配图@#@6)将方案论证的结果及设计计算的结果整理,完成毕业论文。

@#@@#@3@#@中国农业大学学士论文第2章制动系统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第2章制动系统方案论证分析与选择@#@2.1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汽车制动器几乎均为机械摩擦式,即利用旋转元件和固定元件两工作表面间的摩擦产生的制动力矩使汽车减速或停车。

@#@一般摩擦式制动器按旋转元件的形状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

@#@@#@2.1.1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是最早形式汽车制动器,当盘式制动器还没有出现前,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上。

@#@鼓式制动器又分为内张型鼓式制动器和外束型鼓式制动器两种结构型式。

@#@内张型鼓式制动器的摩擦元件是一对带有圆弧形摩擦蹄片的制动蹄,后者则安装在制动底板上,而制动底板则紧固在前桥的前梁或后桥桥壳半轴套管的凸缘上,其旋转的摩擦元件作为制动鼓。

@#@车轮制动器的制动鼓均固定在轮毂上。

@#@制动时,利用制动鼓的圆柱内表面与制动蹄摩擦蹄片的外表面作为一对摩擦表面在制动鼓上产生摩擦力矩,故又称为蹄式制动器。

@#@外束型鼓式制动器的固定摩擦元件是带有摩擦片且刚度较小的制动带,其旋转摩擦元件为制动鼓,并利用制动鼓的外圆柱表面与制动带摩擦片的内圆弧作为一对摩擦表面,产生摩擦力矩作用于制动鼓,故又称为带式制动器。

@#@在汽车制动系中,带式制动器曾仅用作一些汽车的中央制动器,通常所说的鼓式制动器就是指这种内张型鼓式结构,鼓式制动器按蹄的类型分为:

@#@@#@1)领从蹄式制动器@#@如图2-1所示,若图上方的旋向箭头代表汽车前进时制动鼓的旋转方向(制动鼓正向旋转),则蹄1为领蹄,蹄2为从蹄。

@#@汽车倒车时制动鼓的旋转方向变为反向旋转,则相应得使领蹄与从蹄也就相互对调了。

@#@这种当制动鼓正、反反向旋转时总具有一个领蹄和一个从蹄的内张型鼓式制动器称为领从蹄使制动器。

@#@领蹄所受的摩擦力使蹄压得更紧,即摩擦力矩具有增势作用,故又称为增势蹄;@#@而从蹄所受的摩擦力使蹄有离开制动鼓的趋势,即摩擦力矩具有减势作用,故又称为减势蹄。

@#@增势作用使领蹄所受的法向反力增大,而减势作用使从蹄所受的法向反力减小。

@#@@#@领从蹄式制动器的效能及稳定性均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其在汽车前进与倒车时的制动性能不变,且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也便于服装驻车制动机构,故这种结构仍广泛用于中、重型载货汽车的前、后轮制动器及轿车的后轮制动器。

@#@@#@4@#@图2-1领从蹄式制动器@#@2)双领蹄式制动器@#@若在汽车前进时两制动蹄均为领蹄的制动器,则称为双领蹄使制动器(如图2-2所示)。

@#@显然,当汽车倒车时这种制动器的两制动蹄又都变为从蹄故它又可称为双向领蹄式制动器。

@#@如图所示,两制动蹄各用一个单活塞制动轮缸推动,两套制动蹄、制动轮缸等机件在制动底板上是以制动底板中心作对称布置的,因此,两蹄对制动鼓的作用的合力恰好相互平衡,故属于平面式制动器。

@#@@#@双领蹄式制动器有高的正向制动效能,但倒车时则变为双从蹄式,使制动效能大降,这种结构经常用于中级轿车的前轮制动器,这是因为这类汽车前进制动时,前轴的动轴荷及附着力大于后轴,而倒车时则相反。

@#@@#@图2-2双领从蹄式制动器@#@3)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5@#@当制动鼓正向和反向旋转时,两制动助均为领蹄的制动器则称为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如图2-3所示)。

@#@它也属于平衡式制动器。

@#@由于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在汽车前进及倒车时的制动性能不变,因此广泛应用于中、轻型载货汽车和部分轿车的前后轮,但用作后轮制动器时,则需另设中央制动用于驻车制动。

@#@@#@图2-3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4)单向增力式制动器@#@单向增力式制动器如图2-4所示两蹄下端以顶杆相连接,第二制动蹄支承在其上端制动地板上的支承销上,由于制动时两蹄的法向反力不能相互平衡,因此它居于一种非平衡式的制动器。

@#@单向增力式制动器在汽车前进制动时的制动效能很高,且高于前述的各种制动器,但在倒车制动时,其制动效能却是最低的。

@#@因此,它用于少数轻、中型货车和轿车上作为前轮制动器。

@#@@#@图2-4单向增力式制动器@#@5)双向增力式制动器@#@将单向增力式制动器的单活塞式制动轮缸换用双活塞式制动轮缸,其上端的支承销也作为@#@6@#@两蹄共用的,则称为双向增力式制动器(如图2-5所示)。

@#@对双向增力式制动器来说不论汽车前进制动或倒退制动,该制动器均为增力式制动器。

@#@@#@双向增力式制动器在大型高速轿车上用的较多,而且常常将其作为行车制动与驻车制动功用的制动器,但行车制动是由液压经制动轮缸产生制动蹄的张开力进行制动,而驻车制动则是用制动操纵手柄通过钢索拉绳及杠杆等机械操纵系统进行操纵。

@#@双向增力式制动器也广泛用于汽车的中央制动器,因为驻车制动要求制动器正向、反向的制动效能都很高,而且驻车制动若不用于应急制动时也不会产生高温,故其热衰退问题并不突出。

@#@@#@但由于结构问题使它在制动过程中散热和排水性能差,容易导致制动效率下降。

@#@因此,在轿车领域上已经逐步退出让位给盘式制动器。

@#@但由于成本低,仍然在一些经济型车中使用,主要用于制动负荷比较小的后轮和驻车制动。

@#@@#@图2-5双向增力式制动器@#@2.1.2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按摩擦副中定位原件的结构不同可分为钳盘式和全盘式两大类。

@#@@#@1)钳盘式@#@钳盘式制动器按制动钳的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定钳盘式制动器、浮钳盘式制动器等。

@#@@#@定钳盘式制动器:

@#@这种制动器中的制动钳固定不动,制动盘与车轮相连并在制动钳体开口槽中旋转。

@#@具有以下优点:

@#@除活塞和制动块外无其他滑动件,易于保证制动钳的刚度;@#@结构及制造工艺与一般鼓式制动器相差不多,容易实现鼓式制动器到盘式制动器的改革,能很好地适应多回路制动系的要求。

@#@@#@‚浮钳盘式制动器:

@#@这种制动器具有以下优点:

@#@仅在盘得内侧具有液压缸,故轴向尺寸小,制动器能进一步靠近轮毂;@#@没有跨越制动盘的油道或油管,液压缸冷却条件好,所以制动液汽化的可能性小;@#@成本低;@#@浮动盘的制动块可兼用驻车制动。

@#@@#@2)全盘式@#@7@#@在全盘制动器中,摩擦副的旋转元件及固定元件均为圆盘形,制动时各盘摩擦表面全部接触,其作用原理与摩擦式离合器相同。

@#@由于这种制动器散热条件较差,其应用远远没有钳盘式制动器广泛。

@#@@#@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有以下优点:

@#@@#@1)制动效能稳定性好;@#@@#@2)制动力矩与汽车运动方向无关;@#@@#@3)易于构成双回路,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尺寸小、质量小、散热好;@#@@#@5)制动衬块上压力均匀,衬块磨损均匀;@#@@#@6)更换衬块工作简单容易。

@#@@#@7)衬块与制动盘间的间隙小,缩短了制动协调时间。

@#@@#@8)易于实现间隙自动调整。

@#@@#@综合以上优缺点最终确定本次设计采用前后盘式制动器,且均为浮钳盘式制动器。

@#@@#@2.2制动驱动机构的机构形式选择@#@根据动力源的不同,制动驱动机构可分为简单制动、动力制动及伺服制动三大类型。

@#@而力的传递方式又有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气压-液压式的区别。

@#@@#@2.2.1简单制动系@#@简单制动系即人力制动系,是靠四级作用于制动踏板上或手柄上的力作为制动力源。

@#@而传力方式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

@#@@#@机械式的靠杆系或钢丝绳传力,其结构简单,造假低廉,工作可靠,但机械效率低,因此仅用于中、小型汽车的驻车制动装置中。

@#@@#@液压式的简单制动系统通常称为液压制动系,用于行车制动装置。

@#@其优点是作用滞后时间短(0.1-0.3s),工作压力大(可达10MPa-12MPa),缸径尺寸小,可布置在制动器内部作为制动蹄的张开机构或制动块的压紧机构,使之结构简单、紧凑、质量小、造价低。

@#@但其有限的力传动比限制了它在汽车上的适用范围。

@#@另外,液压管路在过渡受热时会形成气泡而影响传输,即产生所谓“气阻”使制动效能降低甚至失效;@#@而当气温过低时(-25摄氏度和更低时),由于制动液的粘度增大,使工作的可靠性降低,以及当有局部损坏时,使整个系统都不能继续工作,液压式简单制动系曾广泛用于轿车、轻型及以下的货车和部分中型货车上。

@#@但由于操作较沉重,不能适应现代汽车提高操作轻便性的要求,故当前仅多用于微型汽车上,在轿车和轻型汽车已经极少采用。

@#@@#@2.2.2动力制动系@#@动力制动系是以发动机动力形成的气压或液压势能作为汽车制动的全部力源进行制动,而@#@8@#@司机作用于制动踏板或手柄上的力仅用于对制动回路中控制元件的操纵。

@#@在简单制动系中的踏板力与其行程间的发比例关系在动力制动系中便不复存在。

@#@@#@动力制动系有气压制动系、气顶液式制动系和全液压动力制动系3种。

@#@@#@1)气压制动系@#@气压制动系是动力制动系最常见的型式,由于可获得较大的制动驱动力,且主车与被拖的挂车以及汽车列车之间制动驱动系统的连接装置结构简单、连接和断开均很方便,因此被广用于总质量为8t以上尤其是15t以上的载货汽车、越野汽车和客车上,但气压制动系必须采用空气压缩机、储气筒、制动阀等装置,使其结构复杂、笨重、轮廓尺寸大、造价高;@#@管路中气压的产生和撤除均较慢,作用滞后时间较长(0.3s-0.9s),因此,当制动阀到制动气室和储气罐的距离较远时,有必要加设启动的第二控制元件--继动阀(即加速阀)以及快放阀;@#@管路工作压力较低(一半为0.5MPa-0.9MPa)。

@#@因而制动器室的直径达,只能置于制动器之外,在通过杆件及凸轮或锲块驱动制动蹄,使非簧载质量增大;@#@另外制动气室排气时也有较大噪声。

@#@@#@2)气顶液式制动系@#@气顶液式制动系是动力制动系的另一种型式,即利用气压系统作为普通的液压制动系统主缸的驱动力源的一种制动驱动机构,它兼有液压制动和气压制动的主要优点。

@#@由于其气压系统的管路短,故作用滞后时间也较短。

@#@显然,其结构复杂、质量大、造价高,故主要用于重型汽车上,一部分总质量为9t-11t的中型汽车上也有所采用。

@#@@#@3)全液压动力制动系@#@全液压动力制动系除具有一般液压制动系统的优点外,还具有操作轻便、制动反应快、制动能力强、受气阻影响较小、易于采用制动力调节装置和防滑移装置,及可与动力转向、液压悬架、举升机构及其他辅助设备共同液压泵和储油等优点。

@#@其结构复杂、精密件多,对系统的密封性要求也较高,故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仅用于某些高级轿车、大型客车以及极少数的重矿用自卸汽车上。

@#@@#@2.2.3伺服制动系@#@伺服制动系是在人力液压制动系的基础上加设一套除其他能源提供的助力装置,使人力与动力可兼用,即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作为制动能源的制动系,在正常情况下,其输出工作压力主要由动力伺服系统产生,而在动力伺服系统失效时,仍可全由人力驱动液压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制动力。

@#@因此,在中级以上的轿车及轻、中型客、货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按伺服系统能源的不同,又有真空伺服制动系、气压伺服制动系和液压伺服制动系之分,其伺服能源分别为真空能(负气压能)、气压能和液压能。

@#@@#@根据赛规及经验要求,确定本次设计采用简单液压制动。

@#@@#@9@#@2.3液压分路系统的形式的选择@#@图2-1液压分路系统形式@#@为了提高制动工作的可靠性,应采用分路系统,即全车的所有行车制动器的液压或气压管路分为两个或更多的相互独立的回路,其中一个回路失效后,仍可利用其他完好的回路起制动作用。

@#@@#@双轴汽车的双回路制动系统有以下常见的物种分路形式(如图2-1所示):

@#@@#@1)一轴对一轴(II)型,前轴制动器与后桥制动器各用一个回路。

@#@@#@2)交叉型(X),前轴的一侧车轮制动器与后桥的对策车轮制动器同属一个回路。

@#@@#@3)一周半对半轴(HI)型,两侧前制动器的板书轮缸和全部后制动器轮缸属于一个回路,其余的前轮缸则属另一回路。

@#@@#@4)半轴一轮对半轴一轮(LL)型,两个回路分别对两侧前轮制动器的半数轮缸和一个后轮制动器起作用。

@#@@#@5)双半轴对双半轴(HH)型,每个回路均只对每个前、后制动器的半数轮缸起作用。

@#@@#@II型管路布置较为简单,可与传统的但轮岗鼓式制动器配合使用,成本较低,目前在各类汽车特别是商用车商用得最广泛。

@#@对于这种形式,若后制动回路失效,则一旦前轮抱死即极易丧失转弯制动能力。

@#@对于采用前轮驱动因而前制动器强于后制动器的乘用车,当前制动回路失效而单用后桥制动时,制动力将严重不足(小于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并且,若后桥负荷小于前轴负荷,则踏板力过大时易使后桥车轮抱死而汽车侧滑。

@#@@#@X型的结构也很简单。

@#@直行制动时任一回路失效,剩余的总制动力都能保持正常值的50%。

@#@但是,一旦某一管路损坏造成制动力不对称,此时前轮将朝制动力大的一边绕主销转动,使汽车丧失稳定性。

@#@因此,这种方案适用于主销偏移距为负值(达20mm)的汽车上。

@#@这时,不平衡的制动力使车轮反向转动,改善了汽车的稳定性。

@#@@#@HI、HH、LL型结构都比较复杂。

@#@LL型和HH型在任一回路失效时,前后制动力比值均与@#@10@#@正常情况下相同,剩余总制动力可达正常值的50%左右。

@#@HI型单用一轴半回路时剩余制动力较大,但此时与LL型一样,紧急制动情况下后轮很容易先抱死。

@#@@#@综合以上各个管路的优缺点,最终选择X型管路。

@#@@#@2.4液压制动主缸的设计方案@#@为了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并根据交通法则的要求,现代汽车的行驶制动系统都采用了双回路制动系统。

@#@双回路制动系统的制动主缸为串联双缸制动主缸,单缸制动主缸已经被淘汰。

@#@@#@储存罐中的油经每一腔的进油螺栓和各自旁通孔、补偿孔流入主缸的前、后腔。

@#@在主缸前、后工作腔内产生的油压分别经各自的出油阀和各自的管路传到前、后轮制动器的轮缸。

@#@@#@主缸不工作时,前、后俩工作腔内的活塞头部与";i:

22;s:

4597:

"钳工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前先检查工作场地及工具是否安全,若有安全隐患或损坏,应及时清理和修理,并安放妥当。

@#@@#@2、使用錾子,首先应将刃部磨锋,尾部毛头磨掉,錾切时严禁錾口对人,并注意铁屑飞溅方向,以免伤人,使用榔头首先要检查把柄是否松脱,并擦净油污。

@#@握榔头的手不准带手套。

@#@@#@3、使用的挫刀必须带锉刀柄,操作中除锉圆面外,锉刀不得上下摆动,应重推,轻拉回,保持水平运动,锉刀不得沾油,存放时不得互相叠放。

@#@@#@4、使用扳手要符合螺帽的要求,站好位置,同时注意旁人,以防扳手滑脱伤人扳手不允许当榔头使用。

@#@@#@5、使用电钻前,应检查是否漏电(如有漏电现象应交电工处理),钻夹工件装夹是否符合要求;@#@人要站稳,手要握紧,两手用力要均衡并掌握好方向,保持钻杆与被钻工件面垂直。

@#@@#@6、使用虎钳,应根据工件精度要求加放钳口铜,不允许在钳口上猛力敲打工件,扳紧虎钳时,用力应适当,不能加加力杆,虎钳使用完毕,须将虎钳打扫干净,并将钳口松开。

@#@@#@7、使用卡钳测量时,卡钳一定要与被测工件的表面垂直或平行。

@#@@#@8、游标卡尺、千分尺等精密量具,测量时均应轻而平稳,不可在毛坯等粗糙表面上测量,不许测量正在发热的工件,以免卡脚磨擦损坏而影响测量精度。

@#@@#@9、使用千分表测量时,表与表架在表座上必须安装牢固,以免造成倾斜和摆动,影响测量精度。

@#@@#@10、使用水平仪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击,接触面未擦净前,不准将水平仪摆上。

@#@@#@11、攻丝与铰孔时,攻丝与铰刀中心均要与孔中心一致,用力要均匀,并按先后顺@#@序进行,攻、套丝时,应注意反转,并根据材料性质,必要时加润滑油,以免损坏板牙和丝锥,铰孔时不准反转,以免刀刃崩坏。

@#@@#@12、刮研时,工件应放置平稳,工件与标准面相互接触时应轻而平稳,并且不使棱角接触与碰击,以免损坏表面。

@#@刮削工件边缘时,刮刀方向应与边缘成一定的角度进行。

@#@@#@13、检修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

@#@拆卸修理过程中,拆下的零件应按拆卸顺序摆放,并做好标记,以免安装时弄错,拆修完毕要认真清点工具、零件是否丢失,严防工具、零件丢入转动的机器内部。

@#@经盘车后方可进行试车,办理移交手续。

@#@@#@14、设备在安装和检修过程中,应认真作好安装和检修的技术数据记录,如设备有缺陷,或进行了技术改进,应全面做好处理缺陷或改进的施工详细记录。

@#@@#@15、工作完毕后,收放好工具、量具、擦洗设备、清理工作台及工作场所,精密量具应擦净后存放在盒子里。

@#@@#@划线钳工安全操作规程@#@1.划线平台四周要保持整洁,1m内禁止堆放物品、构件。

@#@@#@2.工件一定要支牢垫好,在支撑大型工件时,必须用方木垫在工件下面,必要时用行车帮助垫放支块,不要用手直接拿着千斤顶,严禁将手臂伸入工件下面。

@#@@#@3.搬运划线用角扳、方箱、垫铁,大平尺等辅具时要小心轻放,以免滑下伤人。

@#@@#@4.划针盘用完后,一定要将划针落下紧好,放置适当。

@#@@#@5.所用的紫色酒精在3m内不准接触明火。

@#@@#@6.划线台上使用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36V@#@装配钳工安全操作规程@#@1.将要装配的零件,有秩序地放在零件存放架或装配工位上。

@#@@#@2.按照装配工艺文件要求安装零部件并进行测量。

@#@@#@3.采用压床压配零件时,零件要放在压头中心位置,底座要牢靠。

@#@压装小零件时要用夹持工具。

@#@@#@4.采用加热炉加热零件时应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采用专用夹具来夹持零件。

@#@工作台板上不准有油污,工作场地附近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

@#@@#@5.大型产品装配,多人操作时,要有一人指挥,同行车工、挂钩工要密切配合。

@#@停止装配时,不许有大型零件吊、悬于空中或放置在有可能滚滑的位置上,中间休息应将未安装就位的大型零件须用垫块支稳。

@#@@#@6.产品试验前应将各防护、保险装置安装牢固,并检查机器内是否有遗留物。

@#@严禁将安全保险装置有问题的产品交付试车。

@#@@#@";i:

23;s:

17768:

"浅谈模具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12110116于小健)@#@摘要:

@#@本文在对绿色制造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方法,介绍了绿色模具制造所使用的各种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回收再处理技术。

@#@@#@关键词:

@#@模具绿色设计绿色制造@#@Discussionon"@#@green"@#@molddesignandmanufacturing@#@Abstract:

@#@Basedontheintroductionoftheconceptofgreenmanufacturing,thegreenmolddesignandmanufacturingmethods,introducesvariousadvancedmanufacturingprocessandtechnology,theuseofgreenmoldmanufacturingrecoveryandprocessingtechnology.@#@Keywords:

@#@Mould,Greendesign,Greenmanufacturing@#@0.引言@#@制造业是社会经济向前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制造业在将制造资源转化成产品以及随后产品的使用和废弃后的处理过程中,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对于制造业来说,未来所面临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

@#@因而绿色制造应运而生,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影响最小,资源使用效率最高。

@#@绿色制造和传统制造的最大区别是传统制造是一个从生产一流通一消费一废弃的开式模式,而绿色制造则使产品从开发设计一生产制造一包装—使用维修一报废后,以及回收利用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高。

@#@现代制造技术中提出绿色制造生产的闭式循环生产模式,就是在传统制造开式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环节,如图1所示。

@#@@#@绿色制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制造问题,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二是环境影响问题;@#@三是资源优化问题。

@#@绿色制造就是这三部分内容的交叉和有机集成。

@#@@#@模具是制造业中使用量大、影响面广的工具产品,是工业生产当中的基础工艺装备。

@#@它的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传统的模具设计过程一般仅仅需要考虑模具产品的基本属性,如模具的功能、质量、成本和寿命等等,而很少、甚至不考虑它的环境属性和对资源、能源造成的浪费。

@#@模具工业作为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因而在模具行业中提倡绿色制造尤为重要。

@#@@#@一.模具的绿色设计@#@由绿色制造的概念可知,“绿色模具”不仅仅指在使用时对环境的影响小,还应是从制造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破坏是最小的。

@#@因此,模具的绿色制造设计要求设计者在构思阶段就要优先考虑模具产品的环境属性(模具的可拆卸性、可再次回收性等等),然后再考虑原有应该考虑的模具产品应用的基本属性。

@#@总的来说,模具绿色制造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维护和绿色回收、再处理等阶段。

@#@图示2为模具绿色制造流程图。

@#@@#@模具的绿色设计:

@#@模具绿色设计对模具绿色制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步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利用模具加工产品的绿色生产问题。

@#@@#@1.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材料的选择是模具产品设计的第一步。

@#@模具材料的“绿色程度”对最终产品的“绿色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绿色模具设计必须建立在绿色模具材料基础上。

@#@绿色模具材料应是低能耗、低成本的材料,尤其是少污染的材料;@#@是易加工和加工过程中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材料;@#@是易回收处理、可重复多次使用或可降解的材料。

@#@比如,可选择优质镜面模具钢加工型腔,辅之以良好的抛光手段;@#@直接用不锈钢材料来加工防腐的模具,以替代表面处理的方式。

@#@另外除在材料上选用不锈钢来避免使用电镀外,也可采用镍磷镀替代电镀铬,因为镍磷镀在对氯化氢气体的防腐上要优于电镀铬,且前者对环境的危害也要小于后者。

@#@@#@2.延长寿命的模具设计@#@延长产品寿命是绿色制造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于锻造模具,在提高模具寿命方面已有很多的措施,如正确选择分模面位置、选择适当的飞边槽、选择合适吨位的锻造设备、在一副锻模上开设两个终锻模膛分别单独使用等。

@#@对于冲压模具,如冲压间隙值的合理选取、尽量压缩凸模工作部分长度、采用弹性卸料板、改进凸(凹)模的结构如采用一模多形、一形两用和拼装式模具来提高模具的利用率。

@#@对于注塑模具,如采用随形冷却水道可提高注塑精度和模具使用寿命;@#@将模具型芯由整体结构改为镶拼式结构,可解决模具的变形问题,提高模具寿命。

@#@@#@3.模具的可回收性设计@#@模具的回收性设计是指在模具产品绿色的设计初期充分考虑产品中所用各种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回收处理的方法、回收性的技术经济评估以及回收性的结构框架设计等有关一系列问题。

@#@这样就可在后续生产中尽可能节约材料,减少浪费。

@#@因此,因避免或不要过多使用铜、铅等有害或对环境有重污染的材料;@#@尽可能减少所用材料的种类;@#@避免使用与现有标准循环再回收过程中不相兼容的材料;@#@多使用无需特殊工具的连接件;@#@设计时尽可能允许使用现有的一些可重复利用的零部件等。

@#@@#@4.模具的可拆卸性设计@#@模具可拆卸性对于模具绿色制造来说是很重要的。

@#@当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部分零部件由于承受过大的摩擦与冲击磨损较大时,只需更换这部分零部件模具仍可使用。

@#@此外,有时只要更换凸、凹模即可实现一种新产品的生产。

@#@如果模具不具备可拆卸性不仅回造成大量可重复零部件材料的浪费,而且因废弃物处理不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而在设计初期就要考虑模具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这样就便于在后续回收处理中再利用。

@#@因此,在模具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通用结构,以便更换;@#@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可拆卸联接(如螺纹联接),不用焊接、铆接、胶接等;@#@不用或少用过盈配合;@#@采用组合模架。

@#@@#@5.模具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无论是锻造、冲压模还是塑料模,都有必要向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模具标准化是组织模具专业化生产的前提,而模具的专业化生产是提高模具质量、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成本的关键。

@#@@#@

(1)采用和购买标准模架及其它标准件。

@#@模架及标准件由专门的厂家、企业通过社会化分工进行生产,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模具通常在报废之后只是凸凹模不能再用,但是模架还基本完好无损,因此使用标准模架有助于模架的再利用。

@#@冲压模和注塑模的模架都有很多种类,而这些模架也基本是由标准的上下模座、导柱、导套等部件组成。

@#@同时,.模架的标准化可以使生产模架所使用的设备大大减少,更好地提高材料利用率,使用模具绿色材料,从而节约资源,也利于管理。

@#@@#@

(2)模具各结构单元规范化、标准化、组合化、模块化设计是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绿色产品设计中确定其结构方案的常见手段之一。

@#@组合化、模块化设计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在对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下的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如模具的抽芯滑块、脱模定位机构等都可以按这些方法设计、组合、再利用。

@#@@#@6.模具CAD/CAPP/CAM一体化@#@模具CAD/CAPP/CAM是模具设计走向全盘自动化的重大措施。

@#@采用CAD/CAPP/CAM技术,可实现少图纸或无图纸加工和管理,一方面,节约用纸即节约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模具CAD/CAPP/CAM一体化也为并行工程的实现提供可能,可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提高模具研制的成功率及模具质量。

@#@@#@7.模具的绿色并行工程@#@绿色并行工程是现代绿色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新模式,它的核心是并行一体化设计,强调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同时交叉进行,即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环节和因素,如质量、成本、用户要求、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状况等。

@#@因此,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部分的小组成员必须协同工作。

@#@对于模具设计,不但需要模具设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协调产品的设计任务,而且其他部门如工艺、制造、质量等小组也要参与产品的设计工作,对产品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等,从而使得整个模具设计工作一次成功。

@#@@#@8.其他绿色设计@#@锻造、冲压车间是机械工厂的高噪声车间之一。

@#@大量的锻压设备在生产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危害工人的健康,影响了生产效率,干扰了环境的安宁。

@#@因此,在进行模具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噪声加以控制和消减。

@#@对于锻造设备,如使用排气消声器、用液压模锻锤代替蒸空模锻锤等等。

@#@对于冲压设备,消减声源噪声的措施有:

@#@用V带传动代替齿轮传动;@#@以摩擦离合器代替刚性离合器;@#@采用铸铁机身以增加压力机的刚性和减震能力;@#@作好飞轮等回转体的动平衡等等。

@#@控制噪声传播的途径有在轴承和轴承座之间加弹性衬套;@#@在压力机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加盖隔声罩;@#@采用具有油减震器的无冲击模架等等。

@#@@#@二.模具的绿色制造@#@在模具绿色制造过程中,采用绿色制造工艺也是实现模具绿色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同时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技术。

@#@近来年,随着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行业的推广,模具行业也向着绿色制造工艺方向努力。

@#@目前,在模具行业中应用的较为典型的先进制造技术有:

@#@@#@1.快速原型制造@#@快速原型法是根据CAD相关资料得到的几何数据采用不同的工程技术(包括激光、光扫描、树脂材料开发、聚脂材料挤压、沉淀、粉末冶金、计算机辅助控制等)来逐层产生物理模型。

@#@@#@快速原型制造是一项集计算机、激光、数控及精密传动等技术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其在原理上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采用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材料“逐层堆积”的原理,能根据产品的CAD数据,快速地制造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原型,甚至产品,由此可有效地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而以RPM原型作母模来翻制模具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进一步发挥了快速成型技术的优越性,可在短期内迅速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大幅度降低新产品开发研制的成本和投资风险,缩短了新产品研制和投放市场的周期,在小批量、多品种、改型快的现代模具制造模式下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如图3所示为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工作原理,图@#@4所示为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工艺过程。

@#@@#@2.虚拟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是对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的设计、加工、装配,乃至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与调度进行统一建模,形成一个可运行的虚拟制造环境,以专门的虚拟软件技术为支撑,借助高性能的硬件,在虚拟制造环境中生成数字化产品,实现产品设计、性能分析、工艺决策、制造装配和质量检验,从而缩短模具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开模的开发成本,提高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3.高速切削@#@高速切削在模具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加工复杂曲面,其中高速铣削,可以把复杂形面加工得非常光滑。

@#@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很小、浅腔大曲率半径的模具完全可用高速铣削来代替电加工;@#@对深腔小曲率半径的模具可用高速铣削加工作为粗加工和半精加工,而电加工只作为精加工。

@#@这样可大大节约电火花和抛光的时间以及有关材料的消耗,这对保护环境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4.逆向工程技术@#@逆向工程技术!

@#@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数据通过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构实物的CAD模型的过程!

@#@逆向工程是一项开拓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技术!

@#@逆向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新产品的开发%旧零件的还原以及产品的检测中!

@#@它不仅消化和吸收实物原型!

@#@并且能修改再设计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三.模具的绿色维护、回收和再处理@#@1.模具的绿色维护@#@在模具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要经常进行模具的修模工序。

@#@因此,同模具绿色制造过程一样,修模过程也需要进行绿色处理。

@#@比如,在进行尺寸修模时,尽可能进行人工修护,少用或不用机加工;@#@少用或不用有害溶液对模具进行表面处理,如盐酸或甲醇等;@#@在维护模具表面硬度方面,尽可能减少热处理工序等。

@#@@#@2.回收、再处理@#@由于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旧产品模具必将被逐一淘汰。

@#@如何对废弃模具进行回收处理,这是目前一直困扰模具行业无法得到解决的问题。

@#@提出模具绿色制造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模具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就采用了绿色概念,则后续的回收处理就比较简单,即只需根据模具的具体磨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拆卸,取其可用部分,进行适当修护加工,就可应用到新模具产品上,而剩余部分则可作废料处理。

@#@@#@绿色回收处理有以下几条准则:

@#@@#@1)对各类模具可拆卸零件进行分门分类放置,如含有辐射性物质的,则采取一定措施进行专人管理专门放置;@#@@#@2)对可用零件进行编号,并存储其尺寸和拓扑结构数据于计算机数据库中,建立模具零件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以备随时查询调用;@#@@#@3)尽可能不使用有害物质或液体对模具进行表面处理。

@#@@#@四.展望@#@绿色制造能使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达到最小,并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是21世纪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前。

@#@产品和工艺设计与材料选择系统的集成、用户需求与产品使用的集成、绿色制造系统的信息集成、绿色制造的过程集成等集成技术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绿色并行工程是现代绿色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新模式。

@#@它以集成的、并行的方式设计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

@#@力求使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开始就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如质量、成本、用户要求、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状况等。

@#@模具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与绿色制造的有机结合是模具工业的发展必然,并将大大加快模具行业前进的步伐,真正实现高质量、少污染、短周期和低成本的目标模具实现了绿色设计与制造。

@#@将大大加快模具行业的迅速发展,也是模具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而真正实现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的目标。

@#@绿色技术将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起到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张俊卢军.基于模具的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技术[J].工艺与装备.2006/10@#@[2]李小明.基于绿色设计理念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J].湖南农机.2012/09@#@[3]李和平.模具绿色设计与制造[J].金属铸锻焊技术.2008/15@#@[4]张挺.模具的绿色设计与制造[J].安全与生产监督.2005/05@#@[5]朱伟张质良董湘怀舒世湘[J].模具绿色制造过程探讨.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6/01@#@[6]孙筱.浅谈绿色模具[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2@#@[7]董占峰王成.端绿色模具设计技术[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3/03@#@[8]洪慎章.21世纪模具主流—绿色模具[J].模具技术.2004/06@#@[9]刘飞曹华军张华等.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5/11@#@[10]陈小云叶蓉.浅谈产品的绿色制造与绿色设计[J].职教论,2005/08@#@[11]刘飞.绿色制造技术在冲模中的应用[J].模具技术,2003/06@#@[12]胡蓉.产品开发的绿色制造技术与发展趋势[J].机床与液压2003/07@#@[13]李光耀.浅谈现代模具的设计与制造[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14]赵雪妮曹巨江卢军等.简述虚拟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09@#@";i:

24;s:

19615:

"@#@编号:

@#@@#@桥、(门)式起重机@#@施工过程自检报告@#@报告编号@#@施工单位@#@施工日期@#@工程性质›新安装›大修›改造›移装@#@河南巨人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

@#@@#@@#@说明@#@1、本报告适用于桥、门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的安装、改造、大修、移装工程施工过程记录。

@#@专用的起重机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亦可参照使用。

@#@@#@2、检验依据@#@《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TSGQ7016-2008@#@《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电动单梁起重机》JB/T1306@#@›《电动悬挂起重机》JB/T2603@#@›《通用桥式起重机》GB/T14405@#@›《通用门式起重机》GB/T14406@#@›《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JB/T3695@#@›《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技术条件》JB/T5663@#@设计文件及相关产品合同@#@以上文件和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版本@#@3、此自检报告为过程记录,当每个阶段自检完毕后,应提交监检员进行必要确认。

@#@@#@4、如起重机施工仅为局部改造或大修,则表1、表2、表3可针对施工内容作部分填写,并加以必要说明。

@#@@#@5、运行试验结束后,检验员应及时完成最终自检报告,并提交监检机构和施工单位存档。

@#@@#@6、所有表中的“检验结果”栏如有测量数据要求时应填写实测数据,无如数据要求时应采用“√”、“×@#@”和“/”分别表示“合格”、“不合格”和“无此项”。

@#@@#@7、检验用仪器设备应完好并在计量检定期内。

@#@@#@8、检验员应对自检结果进行核对,对检测数据负责,施工单位对自检结果负责。

@#@@#@基本情况@#@使用单位@#@地址@#@联系人@#@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施工(使用)地点@#@产品出厂编号@#@用户设备编号@#@制造单位@#@制造日期@#@@#@主要参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跨度@#@(m)@#@工作级别@#@额定起重量@#@主钩:

@#@(t)@#@起升高度@#@主钩:

@#@(m)@#@副钩:

@#@(t)@#@副钩:

@#@(m)@#@悬臂长度@#@主动侧:

@#@(m)@#@起升速度@#@主钩:

@#@(m/min)@#@从动侧:

@#@(m)@#@副钩:

@#@(m/min)@#@大车运行速度@#@(m/min)@#@小车运行速度@#@(m/min)@#@轨距@#@(m)@#@操纵方式@#@›开式›闭式@#@›地操›遥控@#@电动葫芦型号@#@›钢丝绳公称直径@#@›链条名义直径@#@主钩:

@#@(mm)@#@电动葫芦编号@#@副钩:

@#@(mm)@#@电动葫芦@#@制造单位@#@大车运行距离@#@(m)@#@大车轨道型号@#@导电方式@#@大车@#@›安全滑触线›软电缆›导电裸滑线›电缆卷筒@#@小车@#@›安全滑触线›软电缆›导电裸滑线@#@工作环境@#@›露天›室内›有毒›高温›粉尘›其他@#@设计变更、修改说明:

@#@@#@施工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表1设备开箱检验记录@#@序号@#@检验项目与要求@#@检验结果@#@1@#@随机资料@#@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纳入监检范围的)@#@2@#@产品设计文件(包括总图,主要受力构件图,机械传动图,电气、液压系统原理图等)@#@3@#@安装说明书和安装图@#@4@#@使用维护说明书@#@5@#@主要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合格证、型式试验证明@#@6@#@装箱清单@#@7@#@产品及标牌参数应与合同相符@#@8@#@卷扬小车、电动葫芦、大小车驱动装置、吊具、钢丝绳等主要零部件与装箱清单、合格证、铭牌相符@#@9@#@制动器、起重量限制器、限位器等安全保护装置与装箱清单、合格证、铭牌及型式试验证明相符@#@10@#@电动机、控制器、配电箱、控制屏、电阻器等电气设备与装箱清单、合格证、铭牌相符合@#@11@#@其他附件、工具和附属材料应与装箱清单相符@#@12@#@主梁、端梁、支腿等主要金属结构件的基本尺寸及材质,工字钢的型号等应符合产品设计文件的要求。

@#@@#@13@#@结构件及其它机电设备应无变形、损伤和锈蚀现象@#@说@#@明@#@检验员:

@#@年月日@#@监检资料确认@#@监检员:

@#@年月日@#@注;@#@1、此表中第8、9、10项可附加具体零部件的核查记录表。

@#@@#@2、改造、大修施工主要核查已改造的结构件和更换零部件的相关资料,并加以说明。

@#@@#@起重机安装基础与土建验收证明@#@使用单位(甲方)产品编号@#@施工单位(乙方)施工位置@#@基础、牛腿、承重梁等土建工程符合设计图纸、土建施工技术规定要求或有检查验收记录。

@#@@#@使用单位负责人:

@#@施工单位负责人:

@#@@#@(单位章)(单位章)@#@基础隐蔽工程验收证明@#@使用单位(甲方)产品编号@#@施工单位(乙方)施工位置@#@由隐蔽工程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提供的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使用单位负责人:

@#@施工单位负责人:

@#@@#@(单位章)(单位章)@#@起重机预期用途和预期工作环境说明@#@使用单位(甲方)产品编号@#@施工单位(乙方)施工位置@#@起重机用途(可多选):

@#@@#@□吊运液态熔融金属□吊运熔融非金属物料@#@□吊运炽热固态金属□吊运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其他:

@#@@#@起重机使用环境条件:

@#@@#@1.供电电源:

@#@(填写电压和相数)@#@2.环境温度是否超过40℃:

@#@□是□:

@#@否@#@3.使用现场(可多选):

@#@□易燃、易爆气体□腐蚀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无@#@4.潮湿环境:

@#@□是□否(露天工作的起重机作为潮湿环境)@#@5.粉尘环境:

@#@□是□否@#@起重机工作级别:

@#@(填写A1-A8)@#@使用单位负责人:

@#@@#@(单位章)@#@表2大车轨道检查记录@#@序号@#@项目@#@检查内容与要求@#@检验结果@#@1※@#@轨距偏差@#@大车轨道的极限偏差:

@#@S≤10m时,ΔS=±@#@3mm;@#@S>@#@10m时,ΔS=±@#@[3+0.25(S-10)]mm。

@#@最大不超过±@#@15mm。

@#@@#@2※@#@标高@#@相对差@#@轨道顶面对其设计位置的纵向倾斜度≤1/1000(通用门式≤3/1000),且全行程内高低差≤10mm;@#@同一截面内两平行轨道的标高相对差≤10mm。

@#@对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应≤5mm。

@#@@#@3@#@轨道接头@#@当接头采用对接焊时:

@#@焊条应符合钢轨母材的要求,焊接质量应符合电熔焊的有关规定,接头顶面及侧面焊缝处均应打磨平整光滑。

@#@@#@4@#@当接头采用鱼尾板连接时:

@#@轨道接头高低差及侧向错位不应大于1mm,间隙不应大于2mm。

@#@@#@5@#@伸缩缝处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偏差为±@#@1mm。

@#@@#@6@#@轨道中心与梁中心偏差@#@轨道实际中心与梁的实际中心偏差不超过10mm,且不大于吊车梁腹板厚度的一半。

@#@@#@7@#@轨道缺陷@#@及运行状况@#@轨道不应有裂纹、严重磨损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悬挂起重机运行不应有卡阻现象。

@#@@#@8@#@轨@#@道@#@固@#@定@#@状@#@况@#@固定轨道的螺栓和压板不应缺少,压板固定牢固,垫片不得窜动。

@#@@#@9※@#@钢轨下用弹性垫板作垫层时,弹性垫板的规格和材质应符合设计规定。

@#@拧紧螺栓前,钢轨应与弹性垫板贴紧;@#@当有间隙时,应在弹性垫板下加垫板垫实,垫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应比弹性垫板大10~20mm。

@#@@#@10※@#@当在钢吊车梁上铺钢轨时,钢轨底面应与钢吊车梁顶面贴紧;@#@当有间隙,且其长度超过200mm时,应加垫板垫实,垫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宽度应大于轨道底面10~20mm,每组垫板不应超过3层,垫好后应与钢梁焊接固定。

@#@@#@大车轨道标高、轨距检验记录@#@测量点@#@1@#@2@#@3@#@4@#@5@#@6@#@7@#@8@#@9@#@10@#@滑线侧@#@非滑线侧@#@相对标高差@#@轨距偏差@#@检验员:

@#@年月日@#@监检资料确认@#@监检员:

@#@年月日@#@注:

@#@“※”项主要针对新安装轨道要求@#@表3电动单梁起重机、悬挂起重机@#@吊装前主要几何尺寸的检查记录@#@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图@#@测量结果(mm)@#@起重机跨度S(m)@#@S≤10@#@±@#@2@#@主动侧:

@#@(mm)@#@被动侧:

@#@(mm)@#@S>@#@10@#@±@#@[2+0.1×@#@(S-10)]@#@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S1-S2|@#@5@#@(mm)@#@主梁上拱度F@#@0~0.4F@#@(mm)@#@桥架对角线的相对差@#@|L1-L2|@#@5@#@(mm)@#@主梁旁弯度f@#@S/2000@#@(mm)@#@主梁腹板局部翘曲@#@腹板高度不大于700mm时,腹板的受压区(H/3以内)不应大于3.5mm,腹板的受拉区(H/3以外)不应大于5mm;@#@腹板高度大于700mm时,腹板的受压区(H/3以内)不应大于5.5mm,腹板的受拉区(H/3以外)不应大于8mm。

@#@@#@(mm)@#@说@#@明@#@检验员:

@#@年月日@#@监检资料确认@#@监检员:

@#@年月日@#@注:

@#@1、当在现场组装桥架时,应检查对角线的相对差;@#@@#@2.主梁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F=S/1000;@#@@#@3.对配用角形小车的电动单梁起重机只允许向主轨道侧凹曲。

@#@@#@表3通用桥式起重机@#@组装后主要几何尺寸的检查记录@#@第1页共2页@#@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图@#@测量结果(mm)@#@主梁腹板的局部平面度@#@主梁腹板不应有严重不平,其局部平面度,在离受压翼缘板H/3以内不大于0.7δ,其余区域不大于1.2δ。

@#@@#@(mm)@#@起重机跨度S(m)@#@S≤10@#@±@#@2@#@主动侧:

@#@(mm)@#@被动侧:

@#@(mm)@#@S>@#@10@#@±@#@[2+0.1×@#@(S-10)]@#@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S1-S2|@#@5@#@(mm)@#@主梁上拱度F@#@-0.1F~+0.4F@#@主动侧:

@#@‰@#@从动侧:

@#@‰@#@大车车轮水平偏斜@#@tgφ@#@机构工作级别@#@M1@#@≤0.0010@#@(mm)@#@M2~M4@#@≤0.0008@#@M5~M8@#@≤0.0006@#@桥架对角线的相对差@#@|L1-L2|@#@正轨箱形梁@#@5@#@(mm)@#@偏轨箱形梁@#@单腹板和桁架梁@#@10@#@主梁旁弯度f@#@正轨箱形梁@#@Sz/2000@#@主动侧:

@#@(mm)@#@被动侧:

@#@(mm)@#@偏轨箱形梁、单腹板梁和桁架梁@#@S≤19.5@#@5@#@主动侧:

@#@(mm)@#@被动侧:

@#@(mm)@#@S>@#@19.5@#@8@#@第2页共2页@#@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图@#@测量结果(mm)@#@同一端梁下大@#@车车轮同位差@#@2@#@(mm)@#@小车轨距K(m)@#@正轨@#@箱形梁@#@跨端@#@±@#@2@#@(mm)@#@跨中@#@S≤19.5@#@+1~+5@#@(mm)@#@S>@#@19.5@#@+1~+7@#@(mm)@#@偏轨箱形梁、单腹板梁、半偏轨箱形梁和桁架梁@#@±@#@3@#@(mm)@#@同一截面上小车轨道高低差@#@c@#@K≤2.0@#@3@#@(mm)@#@2.0<@#@K≤6.6@#@0.0015K@#@(mm)@#@K>@#@6.6@#@10@#@(mm)@#@说@#@明@#@检验员:

@#@年月日@#@监检资料确认@#@监检员:

@#@年月日@#@注:

@#@1、起重机跨度、跨度相对差、大车车轮水平偏斜、同一端梁下大车车轮同位差在组装大车运行机构时检查,其余在组装桥架时检查。

@#@@#@2、当在现场组装桥架时,应检查对角线的相对差;@#@@#@3、主梁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F=S/1000;@#@@#@4、主梁旁弯度应向外侧凸曲,在离上盖板100mm的腹板上测量。

@#@Sz为第一块筋板之间的距离。

@#@@#@表3通用门式起重机@#@组装后主要几何尺寸的检查记录@#@第1页共2页@#@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图@#@测量结果(mm)@#@主梁腹板的局部平面度@#@主梁腹板不应有严重不平,其局部平面度,在离受压翼缘板H/3以内不大于0.7δ,其余区域不大于1.2δ。

@#@@#@(mm)@#@起重机跨度S(m)@#@S≤26@#@±@#@8@#@主动侧:

@#@(mm)@#@被动侧:

@#@(mm)@#@S>@#@26@#@±@#@10@#@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S1-S2|@#@S≤26@#@8@#@(mm)@#@S>@#@26@#@10@#@主梁上拱度F@#@(F=S/1000)@#@-0.1F~+0.4F@#@主动侧:

@#@‰@#@从动侧:

@#@‰@#@悬臂端上翘度F0@#@-0.1F0~+0.4F0@#@主动滑线侧:

@#@/350@#@主动非滑线侧:

@#@/350@#@被动滑线侧:

@#@/350@#@被动非滑线侧:

@#@/350@#@桥架对角线的相对差@#@|L1-L2|@#@S≤26@#@5@#@(mm)@#@S>@#@26@#@10@#@(mm)@#@主梁旁弯度f@#@正轨箱形梁@#@Sz/2000且≤20@#@主动侧:

@#@(mm)@#@被动侧:

@#@(mm)@#@偏轨箱形梁、单腹板梁、桁架梁@#@Sz/2000且≤15@#@第2页共2页@#@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图@#@测量结果(mm)@#@小车轨距K(m)@#@正轨箱形梁@#@跨端@#@±@#@2@#@(mm)@#@跨中@#@+7@#@+1@#@(mm)@#@偏轨箱形梁、单腹板梁、半偏轨箱形梁和桁架梁@#@±@#@3@#@(mm)@#@同一截面上小车轨道高低差c@#@3@#@(mm)@#@主车轮与反滚轮的中心距离@#@垂直反滚轮式小车@#@水平距离K@#@±@#@3@#@(mm)@#@垂直轨距K1@#@-3@#@(mm)@#@水平反滚轮式小车@#@吊钩侧K2@#@-3@#@(mm)@#@走台侧K1@#@+3@#@(mm)@#@水平导向轮轴线对主车轮中心距离L1、L2的对称度@#@1@#@(mm)@#@说@#@明@#@检验员:

@#@年月日@#@监检资@#@料确认@#@监检员:

@#@年月日@#@注:

@#@1.当在现场组装桥架时,应检查对角线的相对差;@#@@#@2.主梁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F=S/1000;@#@悬臂上翘度F0=L0/350;@#@@#@3.主梁旁弯度应向外侧凸曲,在离上盖板100mm的腹板上测量。

@#@Sz为第一块筋板之间的距离。

@#@@#@4、主车轮与反滚轮的中心距离、导向轮轴线对主车轮中心距离应在单主梁门式起重机组装小车运行机构时检查@#@表4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组装后主要几何尺寸的检查记录@#@第1页共2页@#@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图@#@测量结果(mm)@#@起重机跨度S(m)@#@S≤10@#@±@#@6@#@(mm)@#@10<S≤26@#@±@#@8@#@S>@#@26@#@±@#@10@#@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S1-S2|@#@S≤26@#@6@#@(mm)@#@10<S≤26@#@8@#@S>@#@26@#@10@#@主梁上拱度F@#@(F=S/1000)@#@-0.1F~+0.4F@#@主动侧:

@#@‰@#@从动侧:

@#@‰@#@悬臂端上翘度F0@#@-0.1F0~+0.4F0@#@主动滑线侧:

@#@/350@#@主动非滑线侧:

@#@/350@#@被动滑线侧:

@#@/350@#@被动非滑线侧:

@#@/350@#@主梁旁弯度f@#@(L1+L2+S)z/2000且≤20@#@主动侧:

@#@(mm)@#@从动侧;@#@(mm)@#@小车轨距K(m)@#@单主梁起重机@#@±@#@5@#@(mm)@#@双梁起重机@#@±@#@3@#@(mm)@#@同一截面上小车轨道高低差c@#@K≤2m@#@△h≤3@#@(mm)@#@2m<K≤6.6m@#@△h≤0.0015K@#@(mm)@#@K>6.6m@#@△h≤10@#@(mm)@#@第1页共2页@#@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图@#@测量结果(mm)@#@大车车轮水平偏斜@#@tgφ@#@镗孔直接安装@#@M2~M4@#@≤0.0006@#@≤0.0009四轮以上@#@(mm)@#@M5~M7@#@≤0.0004@#@≤0.0008四轮以上@#@(mm)@#@端梁焊接连接角型轴承箱@#@M2~M5@#@≤1/1000@#@(mm)@#@M6~M7@#@≤1/1200@#@(mm)@#@同一端梁下大@#@车车轮同位差@#@两个车轮@#@≤2@#@(mm)@#@三个或三个以上车轮@#@≤3@#@主梁腹板局部翘曲@#@腹板高度不大于700mm时,腹板的受压区(H/3以内)不应大于3.5mm,腹板的受拉区(H/3以外)不应大于5mm;@#@腹板高度大于700mm时,腹板的受压区(H/3以内)不应大于5.5mm,腹板的受拉区(H/3以外)不应大于8mm。

@#@@#@(mm)@#@说@#@明@#@检验员:

@#@年月日@#@监检资@#@料确认@#@监检员:

@#@年月日@#@注:

@#@1.当在现场组装桥架时,起重机跨度两侧都应测量;@#@@#@2.主梁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F=S/1000;@#@悬臂上翘度F0=L0/350。

@#@@#@3.主梁旁弯度当箱型主梁在离上盖板100mm的腹板上测量,桁架主梁为主弦杆的中心线。

@#@当Gn≤50T,只能向走台侧凸曲。

@#@@#@4.大车跨度对单侧装有水平导向轮时其极限偏差按上述的1.5倍。

@#@@#@表5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LH)@#@吊装前主要几何尺寸的检查记录@#@名称及代号@#@允许偏差(mm)@#@简图@#@测量结果(mm)@#@起重机跨度S(m)@#@±@#@5@#@主动侧:

@#@(mm)@#@被动侧:

@#@(mm)@#@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S1-S2|@#@5@#@(mm)@#@主梁上拱度F@#@(F=S/1000)@#@-0.1F~+0.4F@#@主动侧:

@#@‰@#@被动侧:

@#@‰@#@对角线的相对差@#@|L1-L2|@#@5@#@(mm)@#@主梁旁弯度f@#@S≤19.5m@#@S/2000且<5@#@主动侧:

@#@(mm)@#@被动侧:

@#@(mm)@#@S>@#@19.5m@#@S/2000且<8@#@小车轨距K(m)@#@跨端@#@±@#@2@#@(mm)@#@跨中@#@S≤19.5m@#@+5@#@+1@#@(mm)@#@跨中@#@S>19.5m@#@+7@#@+1@#@同一截面上小车轨道高低差c@#@K≤2.5m@#@3@#@(mm)@#@K>2.5m@#@5@#@大车车轮的水平偏斜tgφ@#@0.001@#@(mm)@#@主梁腹板局部翘曲@#@腹板高度不大于700mm时,离上翼缘板H/3以内不应大于3.5mm,其余区域不应大于5mm;@#@腹板高度大于700mm时,离上翼缘板H/3以内不应大于5.5mm,其余区域不应大于8mm。

@#@@#@(mm)@#@说@#@明@#@检验员:

@#@年";i:

25;s:

1162:

"切粒机操作规程@#@一、开机前的准备@#@

(1)塑料切粒机是用于将拉丝切成颗粒状的机器。

@#@@#@

(2)在断电情况下检查切粒机的切粒刀、压轮及周边,必须确保没有杂质及异物。

@#@@#@(3)调整及检查动刀与定刀之间间隙为0.003-0.012mm之间。

@#@@#@(4)准备好干净的接料器具。

@#@@#@二、开机@#@

(1)拉丝前先将切粒机低速启动。

@#@@#@

(2)空转2分钟,在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压下滚轮,将拉丝送入切粒机入口。

@#@@#@(3)通过调节气压阀可以调节滚轮压住线条的力量,气压增大,滚轮压线条越紧。

@#@@#@(4)逐步加大切粒刀旋转速度,直至切出的颗粒直径符合要求。

@#@如果颗粒不能达到质量标准,可以切粒刀或报主管及维修人员来解决。

@#@@#@(5)如果挤出机螺杆转速及喂料量作了调整,切粒机的转速也要相应调整,协调一致。

@#@@#@三、关机@#@挤出机停止出料时,切粒机先降速,然后关闭。

@#@@#@四、装料@#@当切好的颗粒颜色、透明度、规格不一致时,不同颗粒要分类装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