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152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CC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全)Word下载.doc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正确理解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各个要素。

在具体条款的讲解时,应结合案例讲解。

一、基本术语

二、要素理解(具体讲解10条要求)

三、判定准则

第四章初始工厂审查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能正确的实施工厂审查。

一、审查准备

二、现场审查

(一)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

(二)现场审查主要工作流程

(三)现场审查的要求

1.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分13个要点介绍)

2.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审查

(四)现场审查的技术

三、审查结束

第五章获证后的监督

(本章主要是让工厂检查员正确的理解获证后监督的各项要求。

一、获证后监督要求

二、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三、现场产品一致性检查

四、抽样检测

五、监督结论

第六章工厂检查员的要求与管理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了解CQC对工厂检查员的资格要求和管理程序。

一、工厂检查员的资格要求

二、工厂检查员的能力要求

三、工厂检查员的培训与考试要求

四、工厂检查员的专业评定

五、工厂检查员的职责(分为检查员、检查组长)

六、工厂检查员的聘用与管理

七、工厂检查员行为准则

第一章产品认证基础知识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对产品认证制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产品认证的起源

l产品认证的雏形;

l产品认证的第一个标志。

2.产品认证的国际化趋势

3.产品认证的意义

l贯彻有关安全法规的有效措施

l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保护环境(减少产品的责任风险)

l指导消费者购买安全可靠的产品(转移产品的责任风险——即使购买的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出了问题,认证机构也会依据国家法规和本身职责,受理消费者的申诉,负责解决产品质量争议,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l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诚信度)

l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利用IECEE推出的CB体系,获得CB检测报告/证书,获得成员国的国家级认证)

1.产品认证的定义(ISO/IEC导则2-1996);

l认证的要点:

a.规定的要求;

b.公正的第三方实施;

c.通过鉴定活动予以证实;

d.颁发认证证书和/或认证标志。

l体系认证/产品认证:

a.对象不同:

组织/产品;

b.依据不同:

ISO标准或质量文件/标准、技术规范和合格评定程序

l认证与认可的区别:

(ISO/IECGUIDE2)

a.Certification--Aprocedurebywhichathirdpartygiveswrittenassurancethataproduct,process,orserviceconformstospecifiedrequirements.

b.Accreditation--Aprocedurebywhichanauthoritativebodygivesformalrecognitionthatabodyorpersoniscompetenttocarryoutspecifictasks.(认可对象分为:

实验室,认证注册机构和检查机构)

2.产品认证8种形式;

l出自ISO/IEC出版物《认证的原则与实践》;

l上述八种类型的质量认证形式所提供的信任程度不同,认证机构承担的成本和风险不一样。

第五种认证形式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也是ISO向各国推荐的认证制;

lISO和IEC发布的所有有关认证工作的国际指南,多以第五、第六种认证形式为基础的。

3.典型的产品认证形式(第五种认证形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l型式试验

l质量体系评定

l监督检验

l监督检查

1.产品认证的依据

l法律、法规、规章

l技术标准和规范

l合同

2.产品认证的内容:

l初始工厂审查

l获证后监督(包括:

抽样检测和监督审查)

3.产品认证结果表达(只限于第三方)

结合导则23具体说明合格标志和合格证书的定义和用途。

l定义:

合格标志,合格证书;

(用标志和证书结合的方法,可以把产品的认证结果,准确地传达给用户)

l合格证书的内容(有些证书还有有效期)

四、与产品认证有关的国际组织(ISO、IEC)

五、其它国家/地区的产品认证组织

第二章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了解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情况。

一、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二、法律法规(概述)

1.法律、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2.规范性文件: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强制性产品认证收费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检查机构指定管理办法》;

3.《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所涉及的标准;

1.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机构职能:

l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l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l地方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和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2.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机构职能:

l执行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认证机构;

l执行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检测机构;

l执行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检查机构。

3.质量认证中心简介和组织机构图。

(结合实际讲解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实施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认证机构所制定的认证程序和规定,并介绍产品认证流程图。

1.认证申请;

2.型式试验;

3.初始工厂审查(适用时);

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5.获证后的监督。

第三章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与判定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正确理解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各个要素。

本文件所使用的术语,除下述条款外其含义与GB/T19000:

2000。

1.申请人

申请产品认证注册的组织。

2.持证人

持有产品认证证书的组织。

取证前称为申请人,取证后称为持证人。

3.制造厂/制造商

实施质量体系,控制认证产品制造的组织。

4.制造场所/生产地点

指对认证产品进行最终装配和/或检验以及使用认证标志的地点。

5.工厂

制造商自己拥有的或受制造商雇佣委托其进行生产、组装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员、场地、设施和设备。

是制造厂/制造商和制造场所/生产地点的统称。

6.关键件

直接影响整机(车)产品认证相关质量的元器件、材料等。

通常,这些关键件可以作为独立的元器件供货,并可按相关的独立元器件标准进行检测和认证。

是关键零件、部件和材料的统称。

在国家认监委公布的各类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的附件《关键零部件清单、检测依据的标准和随整机试验送样数量》中列出。

7.供应商

对生产认证产品的工厂提供元器件、材料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人。

8.过程控制

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直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产品的质量进行监视、修正和控制的活动。

9.过程检验

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件、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

10.例行检验

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产品的关键项目进行的100%检验,例行检验后除进行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一般不再进一步加工。

11.确认检验

作为质量保证措施的一部分,为验证产品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而由工厂计划和实施的一种定期抽样检验。

是经例行检验之后的合格品中随机抽取样品依据检验文件进行的检验。

12.校准

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的赋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13.检定

通过测量和提供客观证据,表明规定的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的一组确认。

14.溯源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可能性或过程。

15.运行检查

定期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的功能性检查,以判断该仪器能否用于进行产品检测和质量判断。

通常让检验仪器设备在预先选定的工作条件下运行来实现。

16.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行动。

17.纠正措施

对于已出现的不合格消除其后果以及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活动。

18.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在设计、结构和所使用的关键元器件、材料方面与型式试验样品一致的程度。

二、要素理解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审查要点纳入第四章讲解。

1.职责和资源

l工厂是指制造商/制造厂和制造场所/生产地点;

l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2.文件和记录

3.采购和进货检验

l建立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l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

l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适用时);

l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与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关系;

l保存记录及记录的要求和内容;

l所有措施应满足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l例行检验的定义、目的和要求;

l确认检验的定义、目的和要求;

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l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配置;

l校准记录的要求;

l检定记录的要求;

l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l与检定有关的仪器和参量;

l校准与检定机构资质的要求;

l运行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l采用运行检查方法的一般原则;

7.不合格品控制

l结合“3.采购和进货检验”对采购关键件的不合格品控制中的预防措施进行说明;

8.内部质量审核

l内部质量审核应包括对产品一致性控制有效性的审核;

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l明确工厂检查的目的就是确认工厂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

l阐明该要素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10.包装、搬运和储存

1.对工厂是否能够确保产品一致性和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l工厂质量体系的符合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l生产条件和检验能力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l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的有效性;

l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

2.工厂审查结论有三种:

l审查通过;

l整改确认后通过;

l审查不通过。

第四章初始工厂审查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能正确的实施工厂审查。

1.审查组的组成;

2.认证信息的获取;

3.法规及技术文件的准备;

4.工厂审查计划的制定;

5.相关技术的准备;

6.审查计划的确认;

7.资料及工作表格的确定。

以上各部分按教材的内容阐明。

法规及技术文件的准备是要求工厂检查员熟悉这些文件,并不是要求工厂检查员每次审查都要带这些文件。

l涉及的范围

l涉及的要素(全要素)

l涉及的部门

l首次会议

u介绍审查组成员;

u介绍审查目的,依据和范围;

u介绍审查程序和请对方确认审查计划;

u作出保密承诺;

u对工厂提出配合要求;

u请工厂代表简短介绍情况。

l现场参观

u目的:

对工厂有概括了解,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审查计划。

u注意:

1)控制时间和范围;

2)参观过程也是一种审查;

3)适时调整计划。

l现场审查

u按生产过程审查

u按部门审查

l审查组内部会议

l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向工厂通报审查情况和宣布审查结论。

1.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

1.1人员职责

1.2资源要求

与第三章的“1.职责和资源”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的重点是:

l通过交谈和查阅文件确定质量活动相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是否建立;

l通过交谈和查阅文件确定质量负责人是否有能力履行职责;

质量负责人履行其职责的条件和环境是否具备;

l通过交谈和现场验证确定工厂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否具备。

1.3文件和记录

与第三章的“2.文件和记录”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通过交谈和查阅文件至少确定以下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符合性和适用性:

l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

l相关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涉及的标准;

l程序文件,至少包括以下程序:

u认证标志控制;

u文件和记录控制;

u采购和进货检验;

u(生产)过程控制(必要时);

u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u仪器设备校准和检定的程序;

u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u内部审查程序;

u产品变更的控制程序。

l质量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记录:

u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和管理的记录;

u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u运行检查记录;

u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记录;

u仪器设备校准记录;

u不合格品处理的记录;

u内部审查报告、内部审查后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投诉记录。

1.4采购和进货检验

与第三章的“3.采购和进货检验”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通过交谈、查阅文件和现场确认来确定所有措施是否能满足确保采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l工厂是否制定了选择、评定和管理认证产品关键元器件供应商的程序;

l工厂选择和评定的供应商的名录以及过程记录;

l通过查阅记录,了解工厂是如何评价、选择供应商,以及对供应商的管理是否有效;

l工厂是否制定了关键件的检验和验证程序以及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通过查阅记录,检查工厂是否对采购的关键元器件进行检验.对供应商检验的关键元器件是否验证,是否定期对关键元器件进行确认检验;

l检验/验证程序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否能满足整机产品认证的要求;

l通过查阅记录,检查检验/验证和确认检验活动以及关键元器件一致性控制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l如果工厂自己对关键元器件进行检验,还应对工厂的检验资源,包括检验人员的经验和技术能力、配备的仪器设备及其校准状态、以及环境条件进行检查;

l工厂是否按规定保存了关键元器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

l现场指定试验;

l关键件的核查。

1.5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与第三章的“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l工厂是否识别了关键工序,并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受控。

尤其要注意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的工序,如,焊接电源线,波峰焊,关键螺钉的紧固等;

l是否为这些关键工序制定了作业指导书。

没有作业指导书时,检查员应判定是否能对关键工序的操作结果进行稳定控制而不影响认证产品的质量。

作业指导书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图画,照片等;

l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检查关键工序操作人员是否能按相应的要求熟练、准确的操作;

l工厂是否明确规定了需要进行监控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

如有,应检查是否按规定采取了监控措施,并确认其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l工厂是否建立了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在现场检查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维护保养记录;

l生产现场是否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如有,检查这些特定的环境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1.6例行检验

与第三章的“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l工厂是否制定了例行检验程序,程序中规定的例行检验项目、检验条件是否满足认证实施规则的有关规定;

l实际操作的符合性,如试验应力施加部位,样品状况,试验工位和布局等;

l仪器设备校准情况,运行检查情况;

l例行检验记录(以抽查过去的记录为主);

l不合格品的处置;

l各国的产品认证机构对例行检验的条件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厂方规定的例行检验条件也可能与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不一致。

此时,检查员应判定试验应力的覆盖性,其技术等效性是否符合要求;

l对不合格品进行返修后应再进行一次例行检验。

1.7确认检验

l工厂是否制定了确认检验的程序;

l规定的确认检验项目、技术内容、方法是否符合认证机构的规定;

l抽查确认检验的报告或记录;

l如果是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的确认检验,该机构应符合ISO/IEC25导则或ISO/IEC17025的要求,技术能力应能承担确认检验项目;

l如果是由工厂检验机构进行的确认检验,应在现场重点了解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的配备及校准,试验环境等。

l工厂在安排确认检验时,样品型号的选择应有一定的批量代表性和型号代表性。

可能的情况下,应考虑覆盖所有申请认证的产品型号;

l确认检验所用的标准应是认证用的国家标准。

但是,对于国外的工厂,也可以使用与国家标准相应的国际标准(包括以国际标准转化成该国的国家标准),只要试验项目和试验条件技术上等效即可;

l确认检验是工厂质量管理措施。

因此,审查时不是进行现场确认检验,而是进行以下工作:

u检查确认检验计划;

u查看确认检验报告;

u核对确认检验项目和标准;

u检查对确认检验中出现的不符合项

u是如何纠正和采取预防措施的;

u检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有效;

u确认检验机构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l初始工厂审查时,工厂可能还没有针对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安排确认检验。

这时,可以重点检查工厂是否编制了确认检验程序并做出确认检验计划安排。

1.8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

与第三章的“6.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l文件审查,包括查阅校准计划,审查自校准的有关规定,抽查仪器设备档案,检查校准证书或校准记录等;

l在仪器设备使用现场对校准状态标签进行检查,看是否有超过校准有效期的情况。

当发现有超过校准有效期的现象时,应根据情况作如下处理:

u如果查看校准记录说明已经校准,只是由于疏忽,忘记更换标签或笔误,需提醒工厂注意;

u如果经核实,确实是仪器设备超过校准有效期,应查阅该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利用各种方式判断可能会对认证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或造成的后果,开具不符合项;

u如果仪器设备超过校准有效期的现象比较严重,或完全失控,检查员要考虑该要素的控制是否有效。

必要时,可扩大抽样,以判断其是否构成严重不符合。

对待这种情况应慎重,一定要有足够的客观证据方可做出结论。

l查看为工厂提供校准服务的外部校准试验室的校准活动是否能够溯源到国家/国际标准,其资质管理是否符合所在国家的有关规定;

l查看检定机构和记录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在中国境内);

l查看校准记录是否符合要求,工厂是否能利用校准记录正确的利用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

1.9运行检查

l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是否规定了运行检查,其中的检查要求是否明确;

l用于运行检查的样件是否进行了有效控制;

l运行检查的频度是否适宜、方法是否得当;

l通过查阅运行检查记录和询问的方式,了解运行检查是否按要求得到实施,并保存了相应的记录;

l通过查阅相关规定和询问设备操作人员的方式,了解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是否并如何采取措施;

l工厂对发现设备失效时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及相应措施是否适当;

l抽查运行检查记录,并与现场调查的情况相比较;

l设备失效时的结果评价及处理措施是否进行了记录。

1.10不合格品的控制

与第三章的“7.不合格品的控制”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l查阅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确认其内容是否满足要求;

l在现场审查的全过程,都应注意对不合格品的控制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在执行;

l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标识、隔离和处置;

l重点查阅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记录并注意其处置情况;

l随机抽查返工、返修品的记录,确认其操作是否按规定执行;

l对需要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的不合格是否按规定采取了相应的有效措施,效果如何。

1.11内部审查与纠正措施

与第三章的“8.内部质量审核”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l是否有内审计划;

l是否能覆盖所有要素;

l是否由有资格的、受过培训的内审员进行审查;

l一年之内,内部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