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030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5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1324 二课时Word格式.docx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阅读初步认识蛋白质

【笔记】二、蛋白质:

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生物学角度)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

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

(化学角度)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烟草

斑纹病毒的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超过两千万),

主要含N、C、H、O等元素。

【小结】奶类、蛋类、鱼类、肉类和豆类、

坚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3.食物中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

氨基酸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一部分与氧

作用生成尿素,CO2、H2O,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

活动所需。

(实验测定,每克蛋白质与O2作用

放出18KJ热量,人体所需的热量,约有8%~

15%是由蛋白质提供的。

)另一部分氨基酸则重

新组成人体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

育和组织更新。

4.人体中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肌肉、肝脏、

皮肤、血液、指甲、毛发中。

【除水外,人体

其余重量的一半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讨论、交流、

相互补充

阅读课本86页了解食物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

从不同角度认识什么是蛋白质

【解答】

5.血红蛋白由蛋白质和血红素(含Fe2+)构成,

对呼吸过程起载体作用,血红素中的Fe2+与氧

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随血液流到机体的各

个组织器官,放出氧气,同时结合氧化后产生

的二氧化碳,携带到肺部呼出。

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

所需条件温和(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催化效率高,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

完成课本87页的课堂练习

10L-4L=6L

【过渡】蛋白质对人体非常重要,但是否所有的蛋白质都对人体有利呢?

像病毒和有害细菌中都含有蛋白质,但这些蛋白质对人体是有害的。

我们需要破坏它们,也就是要消毒灭菌。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什么样的方法消毒灭菌呢?

【小结】1、注射时用酒精棉球擦皮肤

2、晒被子

3、食堂用紫外线消毒

4、煮沸法消毒

5、家用消毒碗柜(高温消毒、臭氧消毒)

倾听思考

讨论举例

培养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意识

通过信息分享积累消毒灭菌的方法

【笔记】2、★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在受热、紫外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如CuSO4、BaCl2)、某些有机物(酒精、甲醛、苯等)作用下结构被破坏,失去生理活性。

【讲述】根据蛋白质的变性原理,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消毒杀菌。

【投影】图片【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用于制作动物标本】

【组织讨论】有人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讲述】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产品若被人食用,其中的甲醛会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健康不利。

【举一反三】为何新装修的房子不宜马上入住?

由此受到什么启发?

【讲述】装修使用的油漆、胶合剂等许多材料往往会散发出甲醛、苯等有毒气体,吸入会破坏人体蛋白质,使人中毒或致癌。

专业检测单位检测甲醛和苯的含量;

通风换气;

种植吊兰;

购买活性炭或空气净化器等

了解甲醛有毒的原理和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的危害。

认识新装修的家居不宜马上入住,并认识消除有害气体的一些措施

【投影】图片

【讲述】在法国曾举办了一次世界抽烟比赛。

最后是一名男子在6小时43分内连续抽掉126根香烟而笑傲江湖。

可当他走到领奖台去享受这份胜利的喜悦时,猝然倒下,长辞人间!

你知道他死亡的原因吗?

吸烟为什么有害健康?

【讲述】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CO,尼古丁以及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

血红蛋白与CO结合后,不能再与O2结合,使人缺氧窒息,大量吸烟能使人中毒死亡。

【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的“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的认识。

阅读课本87—88页的相关资料,比较二张“肺图”,交流青少年吸烟的危害。

充分认识吸烟的危害,珍惜生命,爱护身体。

【笔记】★蛋白质的检验(如羊毛、蚕丝等衣物):

灼烧样品,若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是蛋白质。

拓展视野

【讲解习题】92页第3题

思考解答

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人类重要的化学物质

一、食物营养素: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

二、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

(主要含N、C、H、O等元素)(化学角度)

1、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

①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②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

蛋白质酶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

血红蛋白帮助人体完成呼吸作用

2、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在受热、紫外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酒精、甲醛、苯等)作用下结构被破坏,失去生理活性。

→用途:

杀菌消毒

3、蛋白质的检验(如羊毛、蚕丝等衣物):

灼烧样品,若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是蛋白质

【课堂检测】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

(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

H:

O:

N:

S=60:

11:

32:

14:

32。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4%。

(3)检验蛋白质的一种简便方法是。

(4)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

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2.88g。

现测得某奶粉每100g中氮元素的质量为0.5g。

则这种奶粉属于不合格(填“合格”或“不合格”)奶粉。

【教学参考】酶

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酶对于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和生物体内进行的复杂的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条件温和,不需加热加压。

常压时,在接近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酶就可以起催化作用,30℃—50℃之间酶的催化活性最强,超过适宜的温度时,酶将逐渐失去催化活性。

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例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淀粉酶只能对淀粉的水解起催化作用。

其它酶也是如此,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

3.具有高效性,即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比用其它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高107~1013倍。

目前,人们已经知道的酶有数千种。

工业上大量使用的酶多数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并且有许多种酶已制成了晶体。

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淀粉酶应用于食品、饮料、纺织、制药等工业,蛋白酶用于医药、制革等方面,脂肪酶用于脂肪水解、羊毛脱脂和合成洗涤剂工业,酶还常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二课时

了解糖类、油脂、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作用、种类、食物来源等,认识黄曲霉素有损人体健康,并认识维生素A、C缺乏导致的病症。

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学习笔记,利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糖类、油脂、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有关知识。

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维持健康、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教学重难点】糖类、油脂、维生素等营养素的组成、种类和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方式】自主阅读和讨论交流相结合

【复习引入】食物营养素包括哪些?

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

【讲述】每克蛋白质氧化可提供的能量为18kJ,蛋白质只能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8%~15%。

同学们知道哪种营养素为人体提供的能量最多?

【笔记】二、糖类

1、作用:

人体所需能量的60%-70%来自于糖类。

2、组成:

含C、H、O元素(也叫碳水化合物)

3、种类:

淀粉【(C6H10O5)n】

葡萄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4、食物来源:

米、面等谷类,

土豆、甜菜等蔬菜

还有香蕉、红薯等

【讲述】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它提供的能量占人体所需能量的60%-70%。

自然界存在的糖类主要是淀粉,含淀粉的食物有大米、面粉、高粱、玉米、马铃薯等。

麦芽糖、葡萄糖、蔗糖都属于糖类,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叫做碳水化合物。

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产生能量的呢?

回忆回答

通过预习回答:

糖类

阅读教材完成学习笔记

温故知新

认识糖类

【投影】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讲述】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单元连接而成的大分子,人摄取淀粉后在人体内淀粉酶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人体提供营养,又在酶作用下转变为糖原贮藏在肝脏和肌肉中。

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6O26CO2+6H2O

每克葡萄糖氧化放出的能量为15.6kJ。

【迁移】人体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必须维持一定的浓度。

血糖过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会产生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

血糖过高,则易患糖尿病。

【指导阅读】白糖、红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是食品中常用甜味剂。

大米、面粉等谷类和豆类在潮湿环境中容易霉变滋生黄曲霉菌,其中所含黄曲霉毒素据报道称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只有加热到280℃以上才能破坏它。

阅读课文内容88—89页,归纳淀粉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92页第2题)

阅读课本90页资料,了解黄曲霉菌对人体健康不利

培养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量

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

【讲述】油脂有的来自于植物的种子,

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有的来自

于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如猪油、牛油等。

【板书】三、油脂(含C、H、O元素)

①重要的供能物质,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20%~25%;

②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39.3kJ/g

2、种类

3、食物来源:

花生油、豆油、菜籽油、

牛油、奶油等

【讲述】油脂的组成元素也是C、H、O,

但是它们与糖类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不

同,油脂不属于碳水化合物。

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

能量,比糖类多一倍,是重要供能物质。

讨论、交流

记录

倾听

认识油脂

【提问】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或过多对

人体分别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一旦人体缺乏糖类,脂肪就会

分解,释放能量来满足机体需要,同时

还能溶解某些维生素,使之被人体吸收

与消化。

进食量小,人就会消瘦。

如果人体摄入的糖类过多,剩余部

分的糖还能转化为脂肪,人就会发胖。

目前我国的肥胖症患者已达七千万人,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肥胖症的发病率更高。

谈谈你对肥胖症患者的建议。

思考、回答:

消耗自身脂肪来满足肌体的需要,人就会消瘦;

在肌体内储藏,过量会使人发胖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四、维生素

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

维持身体健康

2、种类:

有20多种

3、缺乏症:

缺VA——患夜盲症

缺VC——患坏血病

水果、蔬菜、动物肝脏、

肌肉等

【讲述】维生素在人体内的需要量很小,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或保健食品中摄取。

维生素有20多种,常见的是维生素A、B、C、D等。

维生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人体缺乏维生素会患各种疾病。

缺VB,会得贫血或脚气病;

缺VD,青少年发育不良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VK,会皮下出血。

【指导计算】教材92页练习。

摄入维生素过量对身体也有害:

维生素A过量:

会引起食欲不振,四肢疼痛,贫血,呕吐等症状。

维生素B1过量:

会引起心律失常,神经衰弱。

维生素C过量:

会引起腹泻,肾结石等。

维生素D过量:

脑栓塞,高血压,肌肉萎缩等。

了解维生素的初步知识;

培养正确的生活观念。

认识营养素的摄入量需在合理范围内,缺乏或过量都对健康不利

【板书设计】二、糖类

淀粉【(C6H10O5)n】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

米、面等谷类,土豆、甜菜等蔬菜,还有香蕉、红薯等

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6O26CO2+6H2O(15.6kJ/g)

★食品若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菌绝不能食用!

三、油脂(含C、H、O元素)

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牛油、奶油等

四、维生素

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水果、蔬菜、动物肝脏、肌肉等

【教学参考】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

这主要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

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由直链淀粉(占10—30%)和支链淀粉(占70—90%)组成。

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与之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

其中溶于水中的直链淀粉,呈弯曲形式,并借分子内氢键卷曲成螺旋状。

这时加入碘酒,其中碘分子便钻入螺旋当中空隙,并借助范得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络合物。

这种络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钠米),反射蓝光,从而使淀粉变为深蓝色。

【教学参考】※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的基本知识

蛋白质

油脂

维生素

功能

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但各种蛋白质的功能各不相同(如:

血红蛋白、酶)

供给能量(60%~70%)

备用能源(20%~25%)

构成

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含N、C、H、O等元素);

相对分子质量:

几万到几百万

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种类

血红蛋白、酶等多种

葡萄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等

植物油

动物油

维生素A、维生素C等20多种

吸收

蛋白质→氨基酸

淀粉→葡萄糖

直接吸收

食物

鱼、蛋、鲜奶、瘦肉、大豆、花生等

植物种子或块茎、块根(米、面、马铃薯等)

植物种子、动物油脂,肥肉等

水果、蔬菜、种子、动物肝脏、鱼、鱼肝油、蛋、牛奶等

热值(/g)

18kJ

15.6kJ

39.3kJ

1.缺乏维生素A时,会引起皮肤干燥、呼吸道感染、眼部干燥、畏光、多泪、视物模糊等症状。

2.缺乏维生素B1时,会引起消化不良,有时还会引起手脚发麻及多发性神经炎和脚气病。

3.缺乏维生素B2时,容易出现口臭、失眠、头痛、精神倦怠、皮肤“出油”、头皮屑增多。

4.缺乏维生素B6时,则会导致肌肉痉挛、外伤不愈合,孕妇缺乏维生素B6则会过度恶心、呕吐。

5.缺乏维生素B12时,会导致皮肤苍白、毛发稀黄、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呕吐、腹泻。

6.缺乏维生素C时,会导致齿龈紫肿且容易出血,眼膜、皮肤易出血,伤口不易愈合,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容易感冒。

7.缺乏维生素D时,头部会多汗,儿童则可能患软骨病,成人可得骨质软化病。

8.缺乏维生素E时,可出现四肢乏力、易出汗、皮肤干燥、头发分叉、妇女痛经等症状。

【教学参考】蛋白质

一、比较蛋白质的盐析、变性与胶体的凝聚

盐 

变 

胶体凝聚

概 

蛋白质溶液中加浓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析出

蛋白质在某些条件作用下凝聚,丧失生理活性

胶体中加入强电解质,不同电荷的胶体或加热而使之凝聚成大颗粒

对 

高分子等(如蛋白质等)

高分子(如蛋白质)

带电的胶粒

变化条件

浓无机盐溶液

受热、紫外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等

强电解质,不同电荷的胶体,加热

变化实质

物理变化(溶解度降低)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变化过程

可逆

不可逆

用 

分离,提纯

杀菌,消毒等

鉴别,分离等

二、酶

蛋白质的组成

(1)蛋白质是由C、H、O、N、S等元素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有的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个别的甚至上千万。

例如,烟草斑纹病毒的核蛋白的分子量超过两千万。

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氨基酸。

根据这种生成物可以帮助了解蛋白质的结构。

(2)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蛋白质+H2O

氨基酸

因此可以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

氨基酸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它的分子里不但含有羧基(—COOH),而且含有氨基(—NH2)。

(3)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甘氨酸(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

苯丙氨酸(α-氨基-β-苯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

(4)氨基酸的性质

上述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即羧酸分子里的α氢原子(即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离羧基次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依次为β氢原子等)被氨基取代的生成物。

氨基酸的分子里既有酸性基(羧基),又有碱性基(氨基),氨基酸的分子间能互相结合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就是由不同的氨基酸(天然蛋白质所含的都是α-氨基酸)互相结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所以,蛋白质的结构很复杂。

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进一步探索生命现象,这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这对蛋白质和生命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蛋白质的性质

(1)溶解性:

有些蛋白质和鸡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

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很大,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所以,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

有的难溶于水(如丝、毛等)。

(2)水解:

我们从食物摄取的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液中的胰蛋白酶作用下,经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

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人体内各种组织的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最后主要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3)盐析:

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

这种作用叫做盐析。

这样析出的蛋白质在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

采用多次盐析,可以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4)变性:

蛋白质受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如铅、铜、汞等)盐、一些有机物(甲醛、酒精、苯甲酸)等的作用会凝结,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即凝结后不能在水中重新溶解,这种变化叫做变性。

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

运用变性原理可以用于消毒,但也可能引起中毒。

(5)颜色反应:

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例如,有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

有这种反应的蛋白质分子中一般有苯环存在。

在使用浓硝酸时,不慎溅在皮肤上而使皮肤呈现黄色,就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

(6)蛋白质的灼烧:

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甲醛

甲醛(俗名蚁醛、木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分子式HCHO,比重0.815(-20摄氏度),燃点约300摄氏度;

在碱性溶液中有强还原作用。

易溶于水和乙醇,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在室温时极易挥发,遇热更甚,具有防腐杀菌性能,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常被用来做死尸的防腐剂等。

甲醛具有防腐杀菌性能的原因主要是构成生物体(包括细菌)本身的蛋白质上的氨基能跟甲醛发生反应:

氨基生成的能进一步反应凝结变性,使蛋白质变硬、不溶解、性质稳定,失去原有的生命活性。

  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树脂粘合成、工程塑料聚甲醛、农药、医药、染料等行业,主要用做消毒剂,也可作粘合剂,为乌洛托品、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合成纤维、工程塑料聚甲醛、三甲基丙烷等的原料。

为什么到处都用甲醛

各种有关甲醛超标的消息,涉及的物品包括家具,木地板,童装,免烫衬衫,快餐面,米粉,水泡鱿鱼、海参、牛百叶、虾仁,白糖,血豆腐,香肠……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衣食住行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四件事甲醛竟然染指了3/4。

无处不在的甲醛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也让人大惑不解——凭什么甲醛可以在我们的生活里作威作福?

■价格低廉、缺乏产品限量标准甲醛成为不法商家的最爱

国家化工研究所的有关人士指出:

甲醛太有用了——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鞣革、造纸、染料、制药、农药、照相胶片、炸药、建筑材料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