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322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变电站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Word下载.doc

三、 电缆敷设

1、 电缆桥架不平直,部分桥架及连接螺栓生锈,未按要求留伸缩缝

采购把关不严,支架安装不当。

1) 严格控制采购质量,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要求退货更换。

2) 桥架安装前应预先校正偏差,不应碰损。

3) 支架应拉线安装,保证支架平直。

4) 按规范要求预留伸缩缝,防止膨胀变形。

5)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

更换生锈的螺栓,个别桥架生锈处除锈防腐。

2、 电缆保护管敷设不到位,排管管口不齐,保护管口有毛刺,敷设封堵管口不及时

设备接线位置不清,保护管弯制弧度不统一,对规程不了解,质量要求不严,图省事。

1) 电缆保护管施工前应参照安装图纸确定电缆接线位置

2) 保护管弯制严格控制弯度长度。

3) 保护管切割后,立即修整管口毛刺,敷设完后应及时封堵管口。

4)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

1) 排管管口不齐,进行切割取齐。

2) 采用火焊切割的重新气割或用磨光机打磨管口。

3) 管口有毛刺,采用锉刀打磨光滑。

4) 未封堵的管口及时封堵

3、 电缆保护管弯曲半径太小,有扁、凹、裂的现象,敷设时弯头露出地面,不美观

保护管制作采用弯管模具不合适,保护管敷设深度不够。

1) 电缆保护管弯制应采用合适的模具并控制保护管弯制角度。

2) 保护管敷设时应控制敷设深度。

1) 保护管有扁、凹、裂的现象不得使用,重新弯制使用。

2) 弯头露出地面的保护管重新敷设。

4、 电缆敷设不整齐,交叉处理不好

未做好敷设工作的合理规划,敷设次序不正确。

1) 电缆施工采用微机辅助管理。

2) 敷设时,合理配备人员分段指挥并现场控制质量。

3) 电缆敷设时同一路径电缆尽量一批敷设完,敷设时按先长后短,先上后下,先内后外顺序敷设,敷设一根即整理绑扎牢固一根,排列应整齐。

4) 增加中间验收环节,敷设整理不合格,不能进行下工序施工。

对已敷设电缆进行整理,绑扎固定。

5、 电缆封堵不密实、不美观,个别地方漏刷防火涂料

封堵方法不合理,对封堵工作不重视。

1) 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明确封堵要求,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2) 加强质量检查。

封堵不密实处重新封堵,漏刷处补刷防火涂料。

6、 电缆存放及敷设后做头前电缆端头未封堵,电缆受潮

工作人员不重视

1) 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将受潮的电缆头切除,不予使用。

7、 金属电缆管生锈

电缆管除锈防腐不符合要求或购买的镀锌管质量差。

1) 金属电缆管应先进行除锈,然后刷漆。

2) 加强采购质量控制。

金属电缆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涂沥青,镀锌管锌层剥落处涂以防腐漆。

8、 金属电缆管连接采用直接对焊

对规范要求不清,图省事。

1) 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明确要求

2) 准备相应规格套管管材或加工制作套丝短套管。

3) 金属电缆管连接采用短套管焊接或螺纹连接,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

4) 金属电缆管连接牢固,密封良好,两管口对准。

将电缆管切断重新制作。

9、 只在电缆两端挂设电缆标识牌,电缆标识牌内容过少,个别电缆标识牌挂设错误。

1) 质量要求不严

2) 认为按规范要求挂设电缆牌无用。

3) 工序安排不大拿感,统一安排在二次接线完成后更换正式电缆牌。

4) 挂设标识牌不认真,图省事。

1)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要求。

2)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3) 二次接线完成后统一挂牌存在困难时,应在接线过程中挂设电缆牌。

4)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点终点;

并使用电缆应有的顺序号。

1) 在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补装标志牌。

2) 对不符合要求活挂设错误的标志牌予以更换。

10、 除规范允许情况外仍出现电缆对接头

1) 电缆敷设前根据购买的每盘电缆长度对电缆进行规划,确定各盘电缆敷设哪几根电缆。

2) 电缆敷设时应由熟悉设备位置及接线位置的施工人员在电缆两端负责确定电缆预留长度。

3) 必要时与电缆厂协商,特殊加工超长电缆。

1) 尽量更换不够长的电缆并用于其他短电缆敷设,重新敷设本根电缆。

2) 按规范要求做对接头,并做好相应记录。

11、 金属软管连接不美观

金属软管过短,用胶布缠绕固定,图省事。

电缆保护管应敷设到位,原则上金属软管长度不超过0.8m。

金属软管连接不牢处做固定,电缆软管过长的更换钢管配合金属软管敷设电缆。

12、 直埋电缆埋设深度不够,电缆间距不够

对规范要求掌握不够,图省事。

电缆埋设深度不小于0.7m,并应埋于冻土层以下。

电缆埋设深度不够应继续挖深电缆沟。

13、 带钢铠电缆钢铠未按要求接地

对规范及设计要求不清,施工人员图省事。

1) 对接线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规范要求。

2) 技术人员查阅相关图纸及说明书,明确接地要求,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1) 重新做头,将钢带按要求接地。

2) 对不应两端接地而已接地的予以拆除。

14、电缆沟设计宽度不够,影响扩建增容施工

新设计对施工考虑不够,造成施工困难

1)设计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多交流沟通,结合现场实际设计。

2)对设计不合理的电缆沟,在扩建施工中

四、 接地施工

1、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过浅,不符合设计规定

1) 对零米标高位置不清。

2) 施工人员图省事。

1) 施工前,土建人员根据零米标高及目前场地标高资料,设计要求确定接地体埋设深度。

2)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在接地体回填前严格验收。

3) 对接地极难以打到地下规定深度的,可将相应地点开挖一定深度后打接地极。

继续挖土直至水平接地体达到设计要求,将垂直接地体继续深打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2、 接地装置焊接部位未做防腐处理

1) 施工过程中遗漏

2) 施工人员自身质量要求不严,图省事。

1) 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必要时指定相应处罚措施。

2)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1) 未作防腐处理的进行防腐。

3、 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1) 对规范要求不清。

1) 明确规范要求,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进行返工,重新敷设。

4、 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在直线段上,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

1) 缺少支持件,或支持件间距过大。

2) 敷设接地线时未划线安装,导致位置偏斜。

3) 焊接时接地线出现偏斜。

1) 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

2) 明敷接地线时,应划线安装,保证敷设顺直。

1) 按要求增加支持件。

2) 出现弯曲现象后进行返工,重新敷设。

5、 明敷接地线个别漏刷条纹标志

1) 施工过程中遗漏。

2) 质量要求不严。

1) 安排施工任务时,对需刷标志漆的部分进行交底,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

漏刷处补刷条纹标志。

6、 明敷接地线条纹不符合要求、污染墙面等

1) 对规范要求不清楚。

3) 刷漆顺序不对。

4) 刷漆前未除锈或镀锌面直接刷漆。

5) 刷漆时,未对墙面等采取保护措施。

1) 给施工人员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要求,明敷接地线表面应涂以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

可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做标志。

2) 刷漆前应对钢材表面进行除锈,刷漆时宜扫从上到下的顺序刷漆,以免相互污染。

3) 墙面上采用报纸或塑料布等进行保护,以免造成污染。

按规范要求重新刷漆。

7、 接地体(线)的焊接搭接长度不够

1)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2) 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 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三个棱边焊接。

B、 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C、 圆钢与扁钢焊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D、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型(或直角型)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型(或直角型)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返工处理。

8、 接地体(线)的连接焊接夹渣、不牢、工艺差

1) 焊工技术水平低。

1) 采用合格焊工进行焊接或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进行返工处理。

9、 接地体及相应紧固件采用普通件代替镀锌制品

1) 对规范要求及设计要求不清楚。

2) 材料准备不足。

1) 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明确要求。

2) 准备足够相应材料,发生材料代用应得到设计人员许可。

对用错的材料进行更换。

10、 打入地下接地极时,接地极弯曲或端头受损

1) 施工人员野蛮施工。

2) 采用施工方法不当。

1) 试打接地极,直接打入困难时,可对相应区域进行开挖,开挖到一定深度后打入接地极。

2) 打入接地极时加工专用接地保护帽,保护接地极端头不受损伤。

将弯曲变形的接地极予以更换。

五、 二次接线质量通病防治

1、 电缆二次接线不整齐,标识不清,一个端子单侧接线超过两根

接线方案不合理,施工人员工艺水平差

1) 根据盘内设备布置情况制定接线方案,必要时可进行模拟比较确定接线方案。

2) 对接线工作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上岗。

3) 芯线号头采用内齿软管或异型管热压制作,一面盘内号头长度应一致。

1) 标识不清的更换号头。

2) 一个端子单侧接线超过两根的增加端子排进行调整。

2、 盘、柜内的二次导线有接头

施工人员预留芯长度不够,设计变更后芯线改变接线位置。

1) 敷设电缆及盘内分线时,施工人员应根据盘内端子布置情况预留电缆长度。

2) 加强图纸会审力度,争取提前提出问题进行变更。

将不够长的芯线通过备用端子转接,并明确标识。

3、 盘柜二次接线芯线损伤

使用工具不合适,使用自制钩刀剥电缆皮,人员工艺水平差、图省事。

1) 使用专用电缆刀剥电缆皮。

2) 对不同型号电缆在剥电缆皮前进行试剥,调整钩刀剥切深度。

损伤的芯线不得使用,换用完好备用芯。

4、 两根导线接同一端子不规范

对接线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规范要求,掌握正确的接线方法。

1) 不同截面两根导线接在同一端子的,将接线重新调整,必要时增加转接端子。

2) 两根导线间未加垫片的补加垫片。

5、 对于螺栓连接端子,电流回路不打圈

对要求不了解,施工人员图省事。

对接线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规范要求。

将芯线打圈后压接。

6、 多股导线直接压节到端子排上,多股芯线于接线鼻子压接不牢

选用接线鼻子或压钳不合适,施工人员图省事。

1) 根据端子排形式选取适合的接线鼻子,插接式端子排采用针型鼻子,螺丝压接根据情况选用“0”或“U”型鼻子。

2) 接线鼻子规格应与芯线规格相配。

3) 根据接线鼻子类型选用相应压钳压接。

将芯线重新压接,重新接线。

7、 屏蔽电缆屏蔽层未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接地

2) 技术人员仔细查阅相关图纸及说明书,明确屏蔽层接地要求,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重新做头,将屏蔽层按要求接地。

电网建设电气质量缺陷汇总表

序号

质量缺陷内容

缺陷原因

建议解决方案

1

在主变压器线圈下面水平排列的裸露引线、宜加包绝缘,以防止金属异物碰触引起短路

设计、设备问题

在招标、协议中明确要求

2

电容器连接线应为软连接,或采用有伸缩节的铜(铝)排,避免电容器因连接线的热胀冷缩使套管受力而发生漏油

设计、施工

设计在施工图中明确要求

3

10kv手车开关柜内母线避雷器未进行直接接地

设备问题

4

10kv手车开关柜内母线有的部位安全间距不够125mm

5

设备进场时发现有陈旧、生锈现象

6

设备网栏规格与现场实际不符

7

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应进行保护接地

8

电压互感器、站用变高压熔断器,电容器熔断器无备品备件。

9

室内控制保护屏高度不一致、颜色不统一

组合电器汇控柜内交直流端子规格小,无法正常接线

电缆沟窄、电缆架小、层次少,不便于敷设电缆。

设计问题

设计单位落实

遥视、卫星对时、红外线测温二次电缆预埋管未按要求进行敷设。

设计、土建施工

设计及时交图,土建按图施工

一二次电缆同沟

在一二次电缆交叉处增加电缆管进行隔离

为防止蓄电池极板开路,应对蓄电池采取巡检技术手段。

组合电器密度继电器未装放气阀门,不便于信号传动试验

后台与交直流规约不匹配

35kv开关柜室内一次设备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现场局放试验无法做

厂家监制

110kv组合电器开关、CT、PT、避雷器交接试验规程不适用

有的站主变检修电源未接至交流屏电度表

设计

变电一次施工队登高工、压接工没有资质证

施工单位问题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