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504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Word下载.docx

3.1.5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

3.1.6应明确通病防治的奖罚措施。

3.2设计单位

3.2.1在电力建设变电站工程设计中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

3.2.2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3施工单位

3.3.1认真编写《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3.3.2必须做好原材料和构配件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检测。

原材料、构配件的试验检测必须坚持见证取样制度。

3.3.3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3.3.4根据经批准的《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样板引路。

3.3.5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由总包单位核准、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3.3.6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3.4监理单位

3.4.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3.4.2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4.3对设备安装、试验坚持旁站,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4工程完工后,应认真填写《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4电气一次设备安装质量通病防治

4.1设计

4.1.1预留螺栓孔应与设备固定螺栓规格相匹配,螺栓孔过大螺栓紧固后垫片易凹入预留孔内。

4.1.2对随设备支柱成套供货的隔离开关机构箱固定配置加工误差提出要求,以保证隔离开关垂直拉杆的垂直度。

4.1.3为便于运行维护,防止走错间隔,35千伏及以上户外设备间隔端子箱应与本间隔开关机构箱方向一致。

4.1.4电抗器室10千伏母线支持瓷瓶爬电比距应满足该地区污秽等级的爬距要求。

4.1.5设备支架柱(杆)头板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宜采用多边形,不得影响电缆穿管与设备接线盒的连接;

混凝土环形杆杆头板的加筋位置不得影响接地扁铁的焊接。

4.1.6设备支架柱(杆)的基础形状、尺寸应不影响操作机构箱电缆穿管的顺畅穿入(应采用地面下杯口基础固定设备支架柱可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4.2设备监造单位

4.2.1充油(气)设备渗漏缺陷现场处理困难。

监造过程中应重点进行设备的壳体、法兰加工、外购件等接口部件的质量精度检查,加强对试组装密封试验的监造。

4.2.2在技术协议中明确设备各部件采用合适的防腐(如烤漆、热镀锌、镀铬)工艺,避免设备本体、机构箱门把手、螺栓等附件锈蚀。

4.3施工

4.3.1充油(气)设备渗漏主要发生在法兰连接处。

安装时应详细检查密封圈材质及法兰面平整度是否满足标准要求,螺栓紧固力矩应满足厂家说明书要求,不得过拧。

4.3.2在设备支柱上配置隔离开关机构箱支架时,电(气)焊不得造成设备支柱及机构箱污染。

为防止垂直拉杆脱扣,隔离开关垂直及水平拉杆连接处夹紧部位应可靠紧固。

4.3.3在槽钢或角钢上采用螺栓固定设备时,槽钢及角钢内侧应穿入与螺栓规格相同的斜平垫(方平垫),不得使用圆平垫。

4.3.4结合滤波器到抽压PT(CVT)的连线应采用绝缘导线连接(采用裸铜棒连接,冰雪时易造成裸铜棒与杆头短路接地)。

4.3.5充油设备套管使用硬导线连接时套管端子不得有应力〔气温变化、套管端子长期受力易造成渗(漏)油〕。

5母线施工质量防治通病

5.1设计

5.1.135千伏及以下硬母线应按加装绝缘套设计,避免安装时金具不配套影响安装工艺。

5.2施工

5.2.1硬母线制作要求横平竖直,母线接头弯曲应满足规范要求,并尽量减少接头。

5.2.2支持瓷瓶不得固定在弯曲处,应固定在弯曲处的两则直线段250毫米处。

5.2.3相临母线接头不应固定在同一瓷瓶间隔内,应错开间隔安装。

5.2.4母线平置安装时,贯穿螺栓应由下往上穿;

母线立置时,贯穿螺栓应由左向右、由里向外穿,连接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

5.2.5硬母线接头加装绝缘套后,下雨时雨水易顺母线边缘进入接头绝缘套内,使绝缘套下凹处存水,冬季易将结冰冻裂,要求在绝缘套下凹处打排水孔。

5.2.6直流均衡汇流母线及交流中性汇流母线刷漆应规范。

刷漆应满足不接地者为紫色,接地者为紫色带黑色条纹的要求。

5.2.7户外600平方毫米以上的软导线压接线夹口向上安装时,应在线夹底部打直径不易超过φ8毫米的泄水孔(以防进入冬季寒冷地区雨水结冰冻裂线夹)。

5.2.8施工时应精确测量档距(考虑天气因素)、考虑挂线金具的允许偏差,放样后准确下料,避免软母线弧度不一致。

5.2.9短导线压接时,要求将导线插入线夹内距底部10毫米,用同等导线T接螺栓线夹或其他夹具在线夹入口处将导线夹紧、从管口处向线夹底部压接,以避免出现易隆起或灯笼现象。

6盘柜安装质量通病防治

6.1盘、柜安装固定要牢固可靠,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和自动装置盘等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应按盘底座孔距在槽钢上定位、打孔、攻丝,用螺栓固定。

6.2各厂家盘、柜规格、颜色不统一,施工时不便安装、安装后视觉效果差。

应提前策划采用统一规格、颜色的箱体。

6.3端子箱箱体应有升高座,应满足下有通风孔、上有排气孔的要求;

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应有防护隔板。

内部加热器的位置应与电缆保持一定距离,且接线端子应在加热器下方,避免加热器运行时灼伤电缆。

6.4端子箱基础预埋件与端子箱底框架不匹配时,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端子箱,安装后端子箱立面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7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质量通病防治

7.1设计

7.1.1防火墙隔板的设计厚度应满足10毫米的工艺要求。

7.1.2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敷设不宜超过1层(单芯电力电缆应“品”字形敷设)。

7.1.3控制室、继电室内电缆较多,为便于施工、运行、维护,防静电地板与电缆桥架设计要相互结合,避免电缆与静电地板支架相互打架。

或直接采用带电缆托架的盘柜支架,取消电缆槽盒。

7.1.4设在一层的控制室或继电保护小室宜取消防静电地板,采用电缆沟进线。

7.1.5在电缆沟十字交叉口、丁字口处增加电缆托架,以防止电缆落地或过度下坠。

7.1.6后台机、监控系统、远动机、电度表计费系统、信息子站等装置工作电源不应接至屏顶交流盘小母线,应接至UPS交流电源。

双路电源时,要对每路电源进行核对。

7.1.7双通道保护复用接口柜的两路直流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段直流电源。

7.2施工

7.2.1电缆管切割后,管口必须进行锉光处理,以防损伤电缆,也可在管口上加装软塑料套。

7.2.2施工人员在敷设进端子箱、汇控箱及机构箱电缆管时,应根据进入电缆多少按尺寸将箱底板开孔,不应将箱底板拆除。

7.2.3进入机构箱的电缆管,其水平段下部回填土必须夯实,或采取其它防止因地面硬化、打夯、地面下沉、覆盖石子等,造成电缆管受力,带动机构箱下沉、变形的措施。

7.2.4固定电缆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由里向外穿,以免划伤电缆。

7.2.5在十字口及拐弯处电缆支架距离大于800毫米时应增加电缆支架,以防电缆下坠。

转角处应多设绑扎点,确保电缆无弯曲,平整一致、美观,无交叉。

电缆下部距地面距离应在100毫米以上。

7.2.6不同截面芯线不得插接入同一端子内;

线芯握圈连接,线圈内径应与固定螺栓外径匹配,不得过大;

两芯接在同一个端子上时,两芯中间必须加装平垫,一个端子内接线数不应多于2芯。

插入式接线线芯割剥不得过长或过短,防止紧固后铜导体外裸或紧固在绝缘层上造成接触不良。

7.2.7在有线槽的汇控柜及端子箱内接线,每根电缆的芯线宜单独成束绑扎放入接线槽内,以便于查线,不应将未单独成束绑扎的多根电缆放入接线槽盒内。

7.2.8汇控柜内电缆接线较多,厂家带的接地铜排接线点少,不能满足接线要求时,应增加接地铜排,避免将2根以上的接地线接在一个接地点上。

7.2.9电缆沟支架上安装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隔板时,在支架处应将隔板切割插入支架内,紧贴沟壁,不得有缝隙,且固定牢固。

7.2.10应采用热缩管对电缆破头进行包扎,包扎前需采用防水胶带对电缆破头处密封包扎,然后套入热缩管进行热缩。

7.2.11端子箱内二次接线电缆头应高出盘(箱)底部100—150毫米。

7.2.12电缆割剥时不得损伤电缆线芯绝缘层;

屏蔽层与4平方毫米多股软铜线连接引出接地要牢固可靠,采用焊接时不得烫伤电缆线芯绝缘层。

7.2.13CT中性点N接地点应单独、直接接地。

防止出现不接地、在端子箱和保护屏处两点接地、差动保护多组CT中性点N串接后于一处接地等现象。

8接地装置安装质量通病防治

8.1设计

8.1.1变电站构架及设备支柱接地端子与设备基础帽顶面的距离满足300毫米为宜,便于涂刷接地标识漆(螺栓紧固部位不得涂刷)。

8.1.2设备支柱上部接地端子的位置应便于接地体的安装;

接地端子的数量应与设备双接地或单接地的要求一致。

8.1.3接地引下线的截面尺寸应视接地的重要程度不同而不同,防止全站接地引下线截面尺寸相同的情况出现。

8.1.4混凝土电杆杆头板应设置供设备二次接地用的螺栓孔,或在钢箍上设置接地端子。

8.1.5接地端子螺栓孔的直径应不小于15毫米。

8.1.6变电站接地装置应与线路的避雷线相连,且又便于分开的连接点。

8.2施工

8.2.1施工时不得用锤直接敲打扁钢进行调直,以免造成扁钢表面凸凹不平或锈蚀。

8.2.2敷设在设备支柱上的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紧固,刮风时不应有响声。

8.2.3户外接地线采用多股裸露细铜辫连接时,为防止氧化腐蚀、断股,应将铜辫搪锡或加装热缩套。

8.2.4镀锌扁钢弯曲时应采用冷弯工艺。

电(气)焊加热弯曲易破坏镀锌层,且防腐处理不当易锈蚀。

8.2.5站内所有爬梯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

安装在钢构架上的爬梯不应靠固定爬梯螺栓连接接地,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与主网可靠连接,或将爬梯底端抱箍与架构接地引下线焊接。

8.2.6混凝土环形杆架构上的地线支架、避雷针应采用栓接或法兰方式与杆头板连接,并满足电气通流要求,尽量避免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8.2.7钢架构底部接地引下线应与架构柱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或相互绝缘,以便于接地电阻测试。

9附则

9.1本规定由河南省电力公司基建部负责解释。

9.2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2.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3.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施工单位):

由你公司承建的                 工程以下内容列入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计划,具体项目如下:

1.

2.

3.

4.

5.

防治变电站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是有效提高变电站工程质量、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举措,务求实效。

请参照《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编制上述项目的《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经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于

   年  月  日前报我单位批准。

        (建设单位章)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代表

设计单位代表

监理单位代表

施工单位代表

注:

本任务书一式三份,建设、监理、施工各一份。

附件2

变电站电气安装调试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工程项目名称:

总包单位:

建设单位

单位工程

分部单位

监理单位

开工日期

工程地点

竣工日期

序号

防 治 项 目

主要措施及防治结果

1

2

3

4

5

6

7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年  月  日

总监理工程师:

附件:

    份。

附件3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项目名称:

监理单位:

工程规模

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采取的通病防治措施

防治项目

完成情况

主要防治

监督措施

平行检验

内容及结果

防治成果

评  价

备  注

                    年  月  日

河南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办法

孙东海梁飞鸿刘怀臣李武成

程胜利孙胜利张新刘明

1.1为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工程质量,克服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规范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新建的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

1.3 本办法是针对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定位、路径复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及线路防护等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通病而编制。

1.4 在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管理办法。

2.1 通病防治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规定。

2.2 通病防治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列入工程概预算。

2.3 施工图审查机构或设计监理单位应重视审查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并将其列入审查内容。

2.4 各级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工作列入监督重点。

2.5 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竣工验收除执行现行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工程技术标准外,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2.5.1 由参建各方会签的《电力建设输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附件1)

2.5.2 施工单位编写《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附件2)。

2.5.3 监理单位编写《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价报告》(附件3)。

3 参建各方的管理职责

3.1 建设单位

3.1.1 在开工前下达《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3.1.2 审查和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3.1.3 定期召开工程例会,检查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4 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

3.1.5 应将通病防治列入工程的检查验收内容。

3.1.6 应制定通病防治的奖罚办法。

3.2 设计单位

3.2.1 在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中提出相应的通病预防预控措施。

3.2.2 将通病防治的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3 施工单位

3.3.1由项目总工组织编写《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措施》,报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3.3.2工程(工序)开工前,应对《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措施》进行公司、项目部和施工班组三级交底。

3.3.3必须做好原材料和构配件的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未经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在采用新材料时,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除应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的复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3.4原材料、构配件的试验检测必须坚持见证取样制度。

3.3.5记录和整理通病防治的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3.3.6专业分包单位应制定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由总包单位核准、监理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

3.3.7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编写《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3.4 监理单位

3.4.1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细则》。

3.4.2 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3 做好隐蔽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防止质量通病。

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4.4 工程完工后,应编写《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价报告》。

4电力建设输电线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4.1设计定位通病的防治

4.1.1路径经过的规划区、开发区、林区、矿区、泄洪区和重要跨越。

(如:

河流、铁路、重要公路、通讯线路、文物等)必须取得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的许可协议。

4.1.2重要跨越的杆(塔)位置的选择,应满足被跨越物的所属行业的相关规定。

4.1.3杆(塔)位置应充分考虑施工场地的需求,并方便维护运行。

4.1.4铁塔接地孔的位置应便于接地体的安装,并保证工艺美观。

接地孔的位置应设在塔脚板或包铁上缘以上200毫米处,水平位置应以便于引下线顺畅引下为宜;

接地引下线连板上设两个螺栓孔,下孔为运行孔,上孔为备用孔。

连板的形状宜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两种。

4.2路径复测通病的防治

4.2.1杆(塔)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

4.2.2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

中心桩采用混凝土浇注300×

300×

100毫米进行保护,其顶面应有杆塔号、线路方向、四腿方位等标识。

4.2.3线路途径山区时,应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时对地距离。

4.3基础分坑、开挖通病的防治

4.3.1特殊地质条件时,(如:

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应在开挖前,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4.3.2拉线基础分坑时应以杆(塔)位中心桩高程为准,其主杆、拉线坑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4.3.3基坑开挖,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坑深误差应控制在+100毫米—-50毫米范围内,防止出现超深或浅挖现象。

4.3.4对于岩石掏挖基础,严禁采取放大炮方式进行爆破,宜采用多点放小炮的方式进行,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

4.3.5基础坑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当出现雨、雪天气后,要把坑内积水(雪)和稀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浇制。

4.4基础扭转的防治

4.4.1基础坑开挖之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确认桩位正确。

4.4.2基础坑开挖前要设置准确的辅助桩位,保证各个基础腿的准确方位。

4.4.3基础支模完成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

4.5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

4.5.1施工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进料质量。

砂、石、水泥应取得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

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

进入冬季施工,应根据规范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4.5.2基础试块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基本相同,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

d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4.5.3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

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断面尺寸误差≤-1%的现象;

模板接缝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振捣时出现跑浆、漏浆现象。

4.5.4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振捣,现场质量检查人员要随时观察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情况。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少于一分半钟,振捣要适度,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

4.5.5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两米,超过时应使用溜槽,以防混凝土离析。

4.5.6基础浇制时,应多方位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

同心度超差应控制在10毫米以内。

4.5.7混凝土凝固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高差进行测量,保证立柱顶面的相对高度误差不超出5毫米。

斜柱、斜面式基础要严格控制基础面坡度和斜面平整度。

不得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二次抹面

4.6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的防治

4.6.1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充分考虑敷设接地钢筋时出现弯曲的情况,留出深度富裕量。

4.6.2接地钢筋敷设时要设专人进行监督,接地网钢筋要边压平边回填,保证埋深。

4.7基面整理不规范的防治

4.7.1回填时坑口的地面上应筑防沉层,基础验收时防沉层厚度应有300毫米—500毫米,其宽度不小于坑口宽度。

4.7.2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