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329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电厂精密诊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Word格式.docx

另外,精密点检单独设置,精密点检写入计划的设备由专业负责实施,并反馈处理结果,由于可能影响到专业点检的业绩,因此反馈的结果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失真,因此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保证精密点检的健康发展。

2.2确定精密点检的组织机构框架

依据两种精密点检的开展方式,因此对应两种组织机构。

专业内部的精密点检,即生技部设置相应专业主管下的点检管理方式。

独立的精密点检,单独设置精密点检主管或诊断工程师,技术上接受上级精密点检中心的指导。

图1生技部组织机构

多年实践表明:

振动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对该项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建议此项技术设置2-3人;

其他五项分析技术均设置1名精密点检人员。

2.3确定了精密点检主要依托振动分析技术,油液分析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电机分析技术为辅的组织方式来开展设备的精密点检工作。

异常振动为电厂转动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专业知识性较强。

为进一步搞好状态检修,振动分析为重中之重。

据统计,旋转机械由于轴承损坏而引起的故障约占70%。

而轴承磨损、轴承失效是主要故障模式,因此对轴承状态监测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利用振动检测和振动分析技术可以对如下故障进行诊断:

转子不平衡;

转子弯曲、裂纹;

轴系不对中;

动静部件摩擦;

共振;

机械松动;

流体引起的振动;

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故障;

齿轮啮合故障;

电机电气故障;

皮带松动故障等。

2;

3

电机分析技术是对电机定子温度、定子线圈电流、定子中心磁通、转子轴电压及电流的数据分析,可以判断:

转子条断裂或松动故障;

偏心转子故障;

接头松动或断裂引起的电气相位故障;

定子偏心、铁心松动或短路等故障,通过微机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提供有关状态检修的意见。

由于机器在不同磨损状态下,会产生出各种不同尺寸、形状、种类和浓度的磨粒,因此,检测和分析润滑油中的这些磨粒、并根据这些磨粒的形态、数量、尺寸大小、材料成分、表面形貌和粒度分布等情况,便可判断机器摩擦副零件表面的磨损状态。

这对研究机器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过程、机理、速度和零件表面的工作状态等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及时识别磨损过程中各个磨损状态的临界转变点.具有重要的技术与经济意义。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在设备不停止、正常运行、无接触的情况下,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对设备表面温度及其分布的测试,诊断设备外部或内部的缺陷,确定设备状态及异常部位的确切位置,长期的观测分析就可以将部分事故检修转变为预见性检修,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

只要物体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即可以得到探测器温度范围内的任何设备的热像图。

红外技术是设备实行状态监测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4精密点检人员选拔、工作评价及实绩考核

精密点检人员素质决定了所从事技术的发展,因此人员的选拔至关重要;

对于人员的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点检员业绩监督考核系统,实时掌握人员工作效率及动态。

为了加强对点检员的日常工作绩效管理,对点检员的工作进行动态考核,制订相应的实绩考评办法,每月对点检员进行一次考评。

考评内容可以分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基础管理等部分,做到优胜劣汰,奖勤罚懒。

2.5制定相关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

根据各项技术的不同,针对各项技术的监测内容、监测周期、人员分工等编写了标准化作业细则,对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为实现精密诊断的标准化作业,编写了各项技术的作业指导书;

编写及规范了各项技术的诊断标准;

明确了各技术负责人的工作标准;

编制精密诊断中心的管理制度,明确了精密点检人员的考核管理方法,对人员管理作业进一步加强。

制定热力试验管理制度,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试验期间的工作。

2.6确定精密点检工作流程,编制巡检路线

图2精密点检工作流程

精密点检员编制个人巡检路线,严格精密点检计划开展工作;

依据工作流程完成精密点检流程。

2.7配置相应的精密点检工具

2.7.1振动分析工具:

能够提供设备分析所必备的图谱(频谱图、时域波形图、伯德图、极坐标图、级联图等);

具备相关、瞬态分析、模态分析等功能;

能够采集电动机电流、磁通、轴电压等信息;

能够实现数据存储;

方便携带及操作。

2.7.2油液分析工具:

油品分析仪、颗粒度计数器、铁磨损分析仪、数字式粘度计

油液分析是检测和分析润滑油中的磨粒,并根据这些磨粒的形态、数量、尺寸大小、材料成分、表面形貌和粒度分布等情况,判断机器摩擦副零件表面的磨损状态。

这对研究机器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过程、机理、速度和零件表面的工作状态等具有特殊的意义。

特别是及时识别磨损过程中各个磨损状态的临界转变点.具有重要的技术与经济意义。

2.7.3红外热像仪

红外分析是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通过测量表征被测温度的物理参数来求得被测温度,它不存在接触和热平衡带来的缺点和应用范围的限制。

测温速度快、测温范围宽、灵敏度高、对被测温度场无干扰、热惰性误差小,可用于显微和远距离测温,特别是可测二维温度场的温度分布图。

2.7.4电机分析工具:

电机定子电流钳、电动机磁通环、电动机轴电压电流采集仪,电动机在线数据采集仪,以及可以现场读取数据、分析数据的掌上电脑。

2.8制定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采用的精密点检信息平台为独立的软件系统,系统功能按照选用技术分5个子系统分别为:

振动分析子系统;

电机分析子系统;

油液分析子系统;

红外分析子系统;

故障频率计算系统。

图3信息化平台

规划信息平台应具备如下功能:

在具备点检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功能的同时应兼容在线、离线诊断系统,能够实现与SIS.、MIS系统数据相互调用,能够初步实现设备的初级诊断,能够充分提供设备诊断所需的技术信息,符合点检管理流程。

在实现技术管理功能的同时,应具备人员管理的功能,能够实现人员业绩的综合评定。

平台的构建应采用B/S结构:

采用B/S结构的优点首先是使用方便,可以使得服务人员对机组的分析诊断做到随时随地,特别是对于现场维护人员以及可能外聘的诊断专家,优势更加明显;

其次是维护方便。

最后是维护费用大大降低,供应商通过远程维护,可以解决用户系统95%以上的问题,从而降低系统整体费用。

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硬件的稳定性与可靠方面,系统采用大型的FPGA(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多CPU风险分散技术;

采用多个内置结构调理板,以排除干扰;

采用无硬盘、风扇、键盘、鼠标的Allinone结构,以减少现场易损部件;

并采用完善的系统自检功能,通过面板指示灯,方便了解现场信号及系统自身的故障。

在软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方面,采用LINU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更稳定、更可靠,可完全避免病毒的感染。

机组历史数据可以多方冗余存储;

同时系统采用标准的TCP/IP网络通讯协议,以提高网络连接的可靠性。

采用高保真数据压缩技术:

由于采用了大规模、高保真的数据压缩技术,先进系统可以保证大量机组运行数据传输的快速及时性。

同时,该系统采用了基于HTTP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案,大大降低了机组数据接入远程中心的门槛,对于已具备基本局域网条件的企业,其网络投入成本和数据接入工作量为零。

能够实现在线监测与离线监测相结合。

采用开放式数据输入/输出接口:

为方便数据收集、输出与管理,提供包括串行通信(Rs一232等)、网络通信(TCP/IP)、数据库连接(ODBC)及各类文件输入/输出等多种数据接口手段。

实现点检数据与SIS系统和EAM系统的数据共享,不断完善点检所需的计算机设备及相关管理软件,使点检数据能够有效地指导设备维护工作。

具备远程诊断功能:

通过数据服务器提供远程访问接口,可通过电话线或Internet为远程诊断专家提供各类设备状态数据,实现设备的远程诊断。

2.9各部门间关系

运行部门——日常点检。

日常点检是在设备运行期间,运行人员依照制定的巡检路线、巡检标准进行的十二四小时巡回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排除小故障的检查活动,使设备处于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管理方法。

生技部诊断组——专业点检;

点检员按区域、或按专业、或按设备进行分工负责对所负责的区域设备按点检计划、点检路线、点检标准、点检要求,依靠经验和仪器进行对设备检查和诊断活动,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和劣化的一种设备检查管理办法。

生技部精密诊断中心——精密点检;

在常规点检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化分析;

2.10实现各项诊断技术的综合应用

通过在线和离线手段开展振动、电机、红外、油液、性能等监测诊断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现代火力发电厂开展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状态监测诊断工作的可行性和应用模式,掌握状态监测技术综合应用方法,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培训教材和故障案例集,吸收并总结先进的应用经验,为开展优化检修提供技术支持。

2.10.1主机在线监测数据采集硬件系统配置和完善

依托电科院联合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与诊断专家系统”,不断完善前置设备的性能,优化软件系统,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准确性能够得以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此系统的作用。

2.10.2润滑油管理系统的使用及完善

发电厂转动机械设备润滑是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技术要求高,涵盖设备全面细致,管理工作繁杂,是一系统管理过程。

发电转动设备因润滑缺陷、缺油,油脂变质或设备使用的润滑材料不符合技术要求以及管理粗放失效,都会导致设备因润滑问题而发生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因此,全面可靠的做好设备润滑管理工作,就是确保设备可靠润滑减少设备磨损与机械故障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2.10.3建立状态监测数据库

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设备的相关技术信息等内容确定及建立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库,按照日常监测计划逐台设备落实相关状态数据,并上传至离线诊断服务器,在由客户端调用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做到数据共享。

2.10.4设备分级及测点、测试参数等确定,作业指导书编制

制定相关的诊断管理制度及标准,修编完善了诊断作业指导书及各项状态诊断技术标准,努力使状态监测制度化、规范化;

同时做好各类状态监测设备的台帐、报告、总结的收集整理工作;

不断地对数据库进行补充和完善。

根据影响机组运行、影响机组负荷和不影响机组负荷情况,详细制定了设备分级定期监测周期;

一类定期监测周期为每月二次;

二类监测周期为每月一次;

三类监测周期为二月一次。

对于故障率高的设备可进行加权。

设备状态定义为A、B、C、D四级,A级为运行状态正常的设备,B级为设备运行状态已出现劣化的设备,C级为已超出设备正常标准的设备,D级为已出现故障特征的设备。

对于设备分析中发现的异常问题及时向所属专业发设备异常通知单,并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分析;

同时需对该设备进行连续地跟踪监测,以利用问题及早处理。

2.10.5各设备基础数据统计及报警标准、限值的制订

相应设备的报警及限制沿用国家标准。

振动:

沿用国家标准GB6075.2-2002、GB10068-2000、GB/T11348.2-1997等。

红外:

沿用国家DL/T664-1999

油液:

沿用国家JB/T9591.3-1999、GB/T7596-2000等。

2.10.6数据采集和数据库管理

设备振动数据获取有两种形式:

连续在线监测(主机在线振动诊断系统)和便携仪表采集。

在线系统记录数据齐全,连续,可以减少人力,但仅依靠在线数据不够。

对于那些没有配置TSI的设备,如风机、循泵等,便携仪表采集数据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2.10.7数据分析

状态监测技术除了包括前端一次信号的数据采集,还包括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

以FFT为主的频谱分析是当前主要使用的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此外还有:

倒谱分析、细化谱分析、相关分析、相干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包络分析等。

数据分析依据平台软件进行,主要分析方法仍是振动分析为主,电流、磁通分析为辅,部分数据实时趋势跟踪。

2.10.8精密点检、设备劣化倾向分析、性能测试及设备状态评估

生技部精密诊断中心依据《标准化作业细则》,利用现有在线和离线监测诊断技术开展振动、油液、马达、性能、红外五项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

通过定期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发给专业点检异常通知单;

根据点检要求,对异常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并编写设备异常诊断报告;

根据监测情况,分析月度设备状态,编写设备月度精密诊断报告;

根据轴承等旋转设备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旋转设备劣化倾向分析,预测设备状况;

根据设备大小修情况,进行检修前后设备状态评估,提供修前检修建议并进行检修后效果评估。

对旋转机械进行以振动为主的离线和连续在线状态监测、数据存储、分析和故障诊断;

掌握旋转机械设备状况;

通过振动和相关参数的监测,及时地对出现异常的设备进行安全性评估;

及早发现设备异常;

判断设备状况,对设备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提高设备可靠性;

利用长期监测的数据积累和分析,为实施状态检修提供依据,对设备检修工作提供的分析参考意见和建议

2.10.9故障设备的检修和消缺方案制订

依据设备状态诊断结果,随时联系相关专业落实设备的相关检修项目,不能够及时落实的检修内容由专业根据工作情况安排检修消缺工作,充分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

2.10.10人员技术培训

推行状态检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状态诊断队伍作保障。

一方面我们按严格的标准、程序在全厂范围内公开招聘思想、业务和作风过硬的状态诊断工,保证工作人员的高起点、高素质;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状态检修技术培训模式。

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对相关诊断技术亦制定了培训科目及计划。

2.10.11探讨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状态监测诊断工作的可行性和应用模式

专业化:

各项技术使用效果的不同是由各技术负责人的专业水平所决定的,因此,要做到专业化,必须有高素质、高技能、专业性强的人员才能够保证技术的实施效果。

由于各技术负责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系统化:

为做到系统化的技术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本领,能够多技术、多角度地来分析问题。

对状态诊断来讲就是具有振动、油液、红外等分析技能,因此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为保证各项技术的健康发展,各技术采用了闭环的工作方法,即发现问题→现场验证→学习提高→发现问题的循环过程。

标准化:

各技术采用统一的工作时间及工作步骤,统一数据采集与上传、统一报告格式,统一自我培训方式,能够保证工作步调的一致性;

但是,技术分析的角度不同,使用的分析知识的差别导致了各项技术在分析、处理问题过程中实施统一的标准化作业过程的难度。

3、精密点检实施效果

3.1提高了整体点检工作的实施效果。

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设备解体工作,为专业处理具体问题指明了方向,提高了整体点检工作的实施效果。

3.2提高了发现设备缺陷能力。

每年通过各项诊断技术发现设备缺陷多达500余条,设备缺陷得到及时治理,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3.3提高了检修质量和检修标准。

通过实施设备诊断后评估制度,设备管理人员从修前检测、状态诊断、提出检修建议、检修中的监督验证以及修后运行状态全过程进行跟踪,促进了检修质量的提高。

3.4有效降低检修成本。

通过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对主要辅机基本实现了状态检修,经济指标逐年改善,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

3.5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实现了设备管理的“可控、在控”,设备的等效可用系数不断提高。

4.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1.技术人员缺乏

实施精密点检的相关技术人员缺乏,缺少必需的点检人员,设备的状态跟踪及分析工作被动。

4.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各项监测技术运用好坏取决于专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各项技术的开展。

4.3精密点检与日常点检的关系需理顺

检修管理通常可分为日常点检和精密点检两类。

日常点检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完成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精密点检工作开展的基础。

日常点检工作的开展,构成了点检工作的基本框架。

精密点检是对已出现问题的设备做出精细的调查、测定、分析。

它是日常点检工作的延伸。

精密点检是针对日常点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细化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查找处理问题的措施。

精密点检是在常规点检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诊断;

只有依托常规点检,才能真正做到目的明确。

5、精密点检实施的改进与发展

5.1进一步深化点检定修的思路和方向

组织结构上,应强化点检员设备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技术监督和技术管理职能的分离,实现设备管理结构扁平化和设备管理重心的下移;

技术应用上,通过完善监测技术手段,提高诊断技术水平,逐步加强设备状态评估、设备可靠性分析和劣化分析,在状态监测诊断领域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管理上,通过逐步优化调整人员结构,重点加强检修策略的制定和管理制度实施的检查落实,实现设备优化维修。

规范点检工作,力求使设备寿命周期、成本、综合效率、设备可靠性、可用性达到最佳的平衡。

5.2强化人员培训

点检定修实施成功与否与培训工作有直接关系,点检定修的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针对不同层面、不同特点展开,而且要结合我厂状态检修的规划实际持续进行下去。

设备诊断管理组需要较为全面的本专业理论知识,较为全面和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钻研业务的踏实品质和善于分析把握和总结的能力。

应注重点检管理、故障分析方法、基本检测仪器等培训。

5.3加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应用和维护

加快FAM的开发应用进度,将多项管理和技术内容统一,实现良好的数据共享,并以信息库为根本,设备状态信息库和历史信息库、离线检测、在线检测三者相结合,建立实时、快速、准确的设备状态信息库,提高设备缺陷定性的准确性。

及时地对各类数据库进行补充和完善,充实经验积累,掌握设备技术状态、提高故障判断和分析能力。

5.4以点检定修为基础建立规范化的设备管理体系

实现规范化的设备管理体系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实现有效管理和推广应用。

坚持以点检定修为基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分析我厂设备管理薄弱,有针对性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总结管理经验,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设备点检管理体系。

6结束语

火电厂精密诊断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对电厂实施精密点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火电企业降低检修成本、提高故障的处理效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杨瑞,1971年生,男,山东邹城市人,高级工程师,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2004。

[S]

2.杨瑞。

国际电力。

状态检修技术在邹县发电厂的应用。

2003年第6期。

[J]

3.黄雅罗,黄树红。

发电设备状态检修与诊断方法。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