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350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XLSX 页数:9 大小: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岸工程量计算表表格推荐下载.xlsx

a:

6:

{i:

0;s:

17947:

"档号@#@档案馆号@#@竣工档案资料@#@立卷单位:

@#@@#@编制日期:

@#@@#@保管期限:

@#@@#@密级:

@#@@#@共卷第卷@#@卷内目录@#@序号@#@文件题名@#@页次@#@备注@#@卷内目录@#@序号@#@文件题名@#@页次@#@备注@#@卷内目录@#@编制说明@#@单位工程概述@#@主要施工方案和措施@#@施工大记事@#@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工程重大问题的技术资料及处理文件@#@设计变更汇总表@#@图纸会审纪录@#@技术交底记录@#@安全交底记录@#@汽轮发电机组基础沉降观测记录@#@汽轮机台板安装记录@#@汽轮机基础垫铁位置记录@#@汽机及轴承作安装记录@#@滑销系统安装记录@#@汽轮机转子安装记录@#@汽轮机及发电机联轴器找中心记录@#@汽轮机隔板安装记录@#@汽封及通流部分间隙记录@#@汽轮机支撑轴承和推力轴承安装记录@#@汽轮机扣大盖检查签证@#@汽轮机基础二次浇灌混凝土检查签证书@#@汽轮机本体设备缺陷修补记录及签证书@#@汽轮机汽缸水平结合情况记录@#@发电机励磁机基础垫铁台板及轴承作安装记录@#@发电机转子检查及穿转子签证书@#@卷内目录@#@序号@#@文件题名@#@页次@#@备注@#@发电机励磁机及磁力中心空气间隙风扇间隙测量调整记录@#@发电机定子端盖最后封闭签证书@#@发电机气体冷却系统整套严密性试验记录@#@发电机冷却水系统冲洗合格签证书@#@发电机转子安装记录@#@励磁机安装记录@#@离心式主油泵安装记录@#@油箱灌水试验及最后封闭签证书@#@冷油器严密性试验记录@#@油管焊接严密性试验签证书@#@凝汽器安装和水侧汽侧严密性试验记录@#@热交换器安装和水侧汽侧严密性试验记录@#@除氧器及给水箱安装及严密性试验记录及封闭签证书@#@一般离心水泵安装记录@#@高压给水泵安装记录@#@给水泵驱动汽轮机安装记录@#@大型立式水泵安装记录@#@桥式起重机负载试验报告及签证书@#@汽机附属机械分部试运记录及签证书@#@给水泵驱动汽轮机分部试运记录及签证书@#@大型立式水泵分部试运记录及签证书@#@管道系统严密性试验及签证书@#@汽轮机油和抗燃油化验记录@#@分系统调试及试运记录@#@调试过程记录@#@汽轮机168h满负荷试运记录@#@安装工程材料出厂合格证贴纸@#@卷内目录@#@序号@#@文件题名@#@页次@#@备注@#@设备出厂证书贴纸@#@材料零部件设备代用审批单@#@合金钢材复核记录@#@隐蔽工程记录@#@主要设备缺陷处理记录@#@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油漆防腐记录@#@保温工程施工记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交接证明书@#@卷内备考表@#@卷内备考表@#@本案卷共有文件材料页,其中:

@#@@#@文字材料页,图样材料页@#@照片张。

@#@@#@说明:

@#@@#@立卷人:

@#@@#@年月日@#@审核人:

@#@@#@年月日@#@编制说明@#@本工程档案是我公司承建的工程竣工资料。

@#@该竣工资料是依据GB/T50328--2001《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国家档案局《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原电力工业部《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1998年版)》及其相关规定。

@#@山东省盛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竣工资料编制管理办法》编制@#@本工程档案共分七卷@#@第一卷锅炉机组@#@第而卷汽轮发电机组@#@第三卷全厂电气工程@#@第四卷全厂热控工程@#@第五卷全厂汽水管道工程@#@第六卷化学水车间工程@#@第七卷燃料车间工程@#@本卷为第二卷汽轮发电机组@#@单位工程概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开工日期@#@竣工日期@#@主要工程量;@#@@#@劳动力组织;@#@@#@施工机具;@#@@#@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技术负责人:

@#@编制人:

@#@年月日@#@主要施工方案和措施@#@单位工@#@程名称@#@锅炉机组@#@施工单位@#@施工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主要施工方案:

@#@@#@主要施工措施:

@#@@#@附件:

@#@@#@批准:

@#@施工方案和措施编制人:

@#@@#@年月日@#@施工大事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记录人@#@日期@#@(年月日)@#@大事摘要@#@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申请开工的@#@单位工程名称@#@申请日期@#@致监理单位:

@#@@#@根据电力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在国家主管上级批准主体工程开工后,单位工程开工条件的落实情况需经审批的有关规定,本单位工程开工条件已经落实,计划于@#@年月日开工,年月日竣工,请审批。

@#@@#@开工落实条件情况如下:

@#@@#@1@#@网络计划编制及施工组织设计审定情况@#@已审定@#@2@#@作业指导书编制及报批@#@已编制且审批@#@3@#@图纸会审及图纸交付@#@已进行会审@#@4@#@技术交底@#@已交底@#@5@#@施工力量及劳力@#@已到位且满足需要@#@6@#@设备材料进场@#@已进厂@#@7@#@施工机械@#@已进厂并布置就绪@#@8@#@现场五通一平及安全、消防设施@#@场地平整能满足需要,安全、消防设施到位@#@审批意见@#@施工单位意见@#@施工单位(章):

@#@@#@负责人(签字):

@#@@#@监理单位意见@#@监理单位(章):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建设单位意见@#@(签字)@#@工程重大问题的技术资料文件信函传真贴纸@#@设计变更汇总表@#@序号@#@变更单编号@#@图纸编号@#@所在卷册@#@变更通知日期@#@施工变更情况@#@编制人:

@#@技术负责人:

@#@@#@图纸会审记录@#@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会审时间@#@图号@#@会审记录@#@问题@#@审定意见@#@参加图纸会审单位及人员@#@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审核:

@#@@#@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时间@#@交底人@#@班组长@#@参加人员@#@注;@#@@#@安全交底记录@#@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时间@#@交底人@#@班组长@#@参加人员@#@注;@#@@#@汽轮发电机组基础沉陷观测记录@#@ 编号:

@#@观测单位:

@#@ 机3-2-1-1@#@工程名称:

@#@@#@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所在位置:

@#@@#@水准点高程:

@#@@#@观测点:

@#@@#@构筑物名称:

@#@@#@观测点布置简图@#@观测次数@#@观测日期实际标高@#@本次沉降量(mm)@#@累计沉降量(mm)@#@建筑物状态及荷重@#@基础养护期满后@#@汽轮发电机安装前@#@汽轮发电机组安装完二次浇灌完@#@168h试运行后@#@绘制观测点@#@沉降过程曲线@#@审核:

@#@计算:

@#@测量:

@#@@#@汽轮机台板安装记录@#@机3-2-1-2-1@#@工程名称@#@安装单位@#@汽轮机型号@#@台板安装日期@#@制造厂家@#@台板材质规格@#@内容及项目@#@要求@#@实际记录@#@台板@#@安装@#@前检查@#@1@#@台板的滑动面@#@平整光洁无毛刺@#@2@#@台板与二次浇灌混凝土结合部位@#@清洁无油漆污垢@#@3@#@台板上的孔洞、接触面间的润滑注油孔等@#@应畅通@#@台板安装要求和记录@#@1@#@台板上可能漏油至混凝土表面的孔洞@#@应堵塞,无堵塞件不妨碍轴承座和汽缸膨胀@#@2@#@台板与地脚螺栓垫圈接触面@#@应平整无歪斜@#@3@#@台板与轴承座或滑块台板与汽缸接触面@#@①@#@应光洁无毛刺,接触严密@#@②@#@每25mm×@#@25mm有3~5点接触面积,占全面积75%以上,且均匀分布,0.05塞尺不能塞入@#@③@#@台板支垫平稳接近于安装状态@#@4@#@台板安装标高及中心线偏差@#@①@#@图纸要求标高偏差:

@#@±@#@1mm@#@②@#@图纸要求中心线偏差:

@#@<1mm@#@③@#@一般标高允许偏差:

@#@3mm@#@④@#@螺孔中心允许偏差:

@#@2mm@#@工程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记录人:

@#@@#@汽轮机基础垫铁位置记录@#@机3-2-1-2-2@#@工程名称@#@安装单位@#@汽轮机型号@#@垫铁安装日期@#@制造厂家@#@垫铁材质@#@垫铁编号厚度及块数记录@#@序号@#@厚度@#@块数@#@序号@#@厚度@#@块数@#@序号@#@厚度@#@块数@#@序号@#@厚度@#@块数@#@序号@#@厚度@#@块数@#@垫铁规格@#@平垫铁:

@#@@#@斜垫铁:

@#@@#@(斜垫铁两块算一块)@#@垫铁安装要求@#@1、平整无毛刺,平面加工精度▽5,每迭不超过3块。

@#@@#@2、斜垫铁薄边厚度一般不小于10mm,斜度1/10~1/25,两@#@块错开面≤25%。

@#@@#@3、台板与垫铁及各层垫铁间接触密实,0.05塞尺一般应塞不@#@进。

@#@@#@4、斜垫铁安装好后应侧面点焊牢固。

@#@@#@工程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记录人:

@#@@#@汽轮机基础垫铁位置记录@#@(按实际情况作出垫铁布置记录图)@#@机3-2-1-2-3@#@凝汽器中心线@#@汽轮机中心线@#@汽缸及轴承座安装记录@#@机3-2-1-3@#@工程名称@#@安装单位@#@汽轮机规格型号@#@安装日期@#@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安装前汽缸组合及轴承座检查情况简述@#@安装程序及过程@#@技术测量@#@汽缸轴承座@#@中分面标高偏差@#@汽缸与轴承横向水平偏差@#@标准值(mm)@#@实测值(mm)@#@标准值(mm)@#@实测值(mm)@#@测量位置@#@测量用仪器及精度@#@≤5@#@≤0.02@#@就位前后检查内容@#@就位前汽缸与基础间管道铁件安装情况@#@台板底面与混凝土表面距离(mm)@#@安装中对汽缸滑动面保护情况@#@定位后最终紧固情况@#@技术要求@#@汽缸、轴承座与台板相对位置能否满足机组运行时热膨胀的要求@#@汽缸、轴承座纵横中心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能否保证汽轮机、发电机与励磁机地脚螺栓顺利穿入螺栓孔@#@备注@#@质检部门@#@工程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班组长@#@滑销系统安装记录@#@机3-2-1-4@#@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汽轮机规格型号@#@施工日期@#@制造厂家@#@设备编号@#@安装要求@#@试装要求@#@试装中应滑动自如,滑动灵活无卡涩。

@#@尺寸与设备能互相配合,滑动面应无损伤和毛刺。

@#@@#@安装检查@#@滑销固定要求@#@滑销在汽缸、台板或轴承座上应固定牢固、直接镶嵌有紧力,螺栓连接的定位销紧固后,不得影响滑销间隙,横销应轴向固定焊牢。

@#@@#@名称@#@配合符号@#@间隙允许值@#@(mm)@#@实际测量值(mm)@#@间隙测量@#@低压缸外缸定位锚固板间隙@#@两侧纵向定位板@#@2a,b@#@0.04~0.08,24~28@#@端部横向定位板@#@2a,b,c@#@0.04~0.08,制造厂规定6.5~7@#@前、中轴承座纵销间隙@#@2a,b,c@#@0.04~0.08,3.2,过盈0~0.02@#@前、中轴承座压销间隙@#@a,b,c@#@0.08~0.18,5,5@#@前、中轴承座联系螺栓间隙@#@a,b@#@0.08~0.18,满足热位移要求@#@说明@#@质检部门@#@工程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班组长@#@汽轮机转子安装记录@#@机3-2-1-5-1@#@共3页第1页@#@工程名称@#@安装单位@#@汽轮机型号@#@安装日期@#@制造厂家@#@出厂编号@#@检查项目@#@规范要求@#@实测记录@#@安装前的检查@#@汽封、轴颈、推力盘、联轴器等外观检查@#@光滑、无毛刺、锈蚀、油脂、裂纹主机械损伤@#@平衡重块及锁紧零部件@#@锁紧、不应松旷@#@叶片及复环@#@应无松动和损伤,镶装平整无偏斜和凸起@#@套装叶轮相邻轮敷间隙@#@缝隙内应清洁无杂物@#@相邻两复环膨胀间隙@#@速度级@#@0.20~0.40mm@#@压力级@#@0.50~1.00mm@#@转子与轴向位移及胀差的检测装置相对应的凸缘@#@应无损伤和凸凹不平@#@转子弯曲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轴颈@#@椭圆度@#@≤0.02mm@#@不柱度@#@推力盘端面瓢偏度@#@不大于推力盘半径的0.1/1000@#@联轴器端面瓢偏度@#@刚性@#@≤0.02@#@半刚性@#@≤0.03@#@转子在汽缸内找中心@#@低压缸转子找中心@#@汽封或油挡洼窝轴承中心偏差值洼差窝值@#@左右(a-b)@#@汽封洼窝@#@(厂家规定)@#@#4#5瓦油挡@#@a+b@#@2@#@下部c-@#@汽封洼窝@#@#4#5瓦油挡@#@轴瓦钨金与轴颈接触@#@接触面@#@>75%均匀分布@#@接触角@#@45°@#@左右@#@垫块与洼窝接触@#@接触面@#@>70%均匀分布@#@垫块与瓦体接触@#@接触面@#@>60%均匀分布@#@工程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班组长:

@#@@#@汽轮机转子安装记录@#@机3-2-1-5-2@#@共3页第2页@#@工程名称@#@安装单位@#@汽轮机型号@#@安装日期@#@制造厂家@#@出厂编号@#@转@#@子@#@在@#@汽@#@缸@#@内@#@找@#@中@#@心@#@中@#@压@#@缸@#@转@#@子@#@找@#@中@#@心@#@项目@#@规范要求@#@实测记录@#@汽封或油挡洼窝与轴承中心偏差值@#@左右(a-b)@#@汽封洼窝@#@厂家规定@#@中箱油挡@#@#3瓦小油挡@#@上部c-(a+b)/2@#@汽封洼窝@#@中箱油挡@#@#3瓦小油挡@#@轴瓦钨金与轴颈接触@#@接触面@#@>75%均匀分布@#@接触角@#@45°@#@左右@#@垫块与洼窝接触@#@接触面@#@>70%均匀分布@#@垫块与瓦体接触@#@接触面@#@>60%均匀分布@#@猫爪与座架接触@#@接触面@#@接触面积≥75%@#@猫爪压销间隙@#@a@#@0.12~0.16mm@#@b@#@1.00~1.20mm@#@转子弯曲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推力盘端面瓢偏度@#@不大于推力盘半径0.1/1000@#@联轴器端面瓢偏度@#@刚性@#@≤0.02@#@半刚性@#@≤0.03@#@轴颈@#@椭圆度@#@≤0.02@#@不柱度@#@汽缸纵向水平@#@符合厂家规定@#@备注@#@工程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班组长:

@#@@#@汽轮机转子安装记录@#@机3-2-1-5-3@#@共3页第3页@#@工程名称@#@安装单位@#@汽轮机型号@#@安装日期@#@制造厂家@#@出厂编号@#@转@#@子@#@在@#@汽@#@缸@#@内@#@找@#@中@#@心@#@高@#@压@#@缸@#@转@#@子@#@找@#@中@#@心@#@项目@#@规范要求@#@实测记录@#@汽封或油挡洼窝与轴承中心偏差值@#@左右(a-b)@#@汽封洼窝@#@前箱后油挡@#@中箱前油挡@#@下部c-(a+b)/2@#@汽封洼窝@#@前箱后油挡@#@中箱前油挡@#@轴瓦钨金与轴颈接触@#@接触面@#@>75%均匀分布@#@接触角@#@45°@#@左右@#@垫块与洼窝接触@#@接触面@#@>70%均匀分布@#@垫块与瓦体接触@#@接触面@#@>60%均匀分布@#@转子弯曲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推力盘端面瓢偏度@#@不大于推力盘半径0.1/1000@#@联轴器端面瓢偏度@#@刚性@#@≤0.02@#@半刚性@#@≤0.03@#@汽缸纵向水平@#@符合厂家规定@#@备注@#@工程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记录人:

@#@@#@汽轮机及发电机联轴器找中心记录@#@机3-2-1-6@#@工程名称@#@安装单位@#@汽轮机型号@#@安装日期@#@制造厂家@#@找中心日期@#@项目@#@规范要求@#@实测记录@#@中低压转子联轴器找中心@#@联轴器中心偏差值(mm)@#@圆周@#@≤0.03~0.05@#@安装时@#@复查@#@平面@#@≤0.0~0.4@#@联轴器垫片厚度偏差(mm)@#@≤0.02@#@瓦枕垫块与瓦座接触@#@接触面@#@>75%,且均匀分布@#@侧部总间隙@#@0.02~0.06@#@轴颈扬度(mm/m)@#@符合厂家要求@#@高中压转子联轴器找中心@#@联轴器找中心@#@圆周偏差@#@0.04~0.02@#@两侧平面偏差@#@0.03~0.02@#@端面下张口@#@0.20~0.25@#@瓦枕垫块与瓦座接触@#@接触面@#@>70%,且均匀分布@#@侧部总间隙@#@0.02~0.06@#@轴颈扬度(mm/m)@#@符合厂家要求@#@汽@#@发联轴器找中心@#@联轴器相对位置@#@尽量使瓢偏相互抵消@#@螺转子弯曲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联轴器找中心(常压)@#@圆周偏差@#@≤0.06~0.05@#@下张口偏差@#@不允许@#@上张口偏差@#@≤0.04~0.03@#@左右张口偏差@#@≤0.03~0.02@#@工程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记录人:

@#@@#@汽轮机隔板安装记录@#@机3-2-1-7@#@工程名称@#@安装单位@#@汽轮机型号@#@安装日期@#@制造厂家@#@出厂编号@#@隔安板装和前隔的板检套查@#@检查内容要求@#@1@#@静叶片应无铸砂、焊瘤、裂缝边缘平整无卷曲、突出、不松动@#@就@#@位@#@后@#@检@#@查@#@结@#@果@#@2@#@隔板和隔板套各部分应无油脂、损伤、油漆、锈污等@#@3@#@隔板、阻汽片应完整无短缺、卷曲、边缘应尖薄@#@4@#@下隔板或隔板套疏水通路畅通@#@5@#@静叶环、隔板及隔板套、汽封及汽封套应按汽机本体部件编号、打钢印@#@装入下汽缸后自由状态下的间隙@#@高、中压、隔板套@#@要求值(mm)@#@≤0.05@#@实测值(mm)@#@低压隔板套@#@≤0.1,紧固螺栓@#@铸钢隔板@#@≤0.05@#@斜切面@#@≤0.1@#@隔@#@板@#@找@#@中@#@心@#@找中心前应完成的工作@#@在高中压外缸定位合空缸、将联合汽门导汽管与缸体焊接,使汽缸洼窝无显著位移,并修正水平垂直方向位移@#@完成@#@情况@#@找@#@中@#@心@#@工@#@具@#@方@#@法@#@找中心工具的定位洼窝及位置偏差要求@#@隔板找中心工具定位洼窝与转子在汽缸";i:

1;s:

27679:

"@#@朝阳八棱观220kV开关站新建工程@#@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施工单位(盖章)@#@2016年8月25日@#@批准:

@#@(企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审核:

@#@(公司工程技术部门)年月日@#@(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安全)年月日@#@(分公司总工)年月日@#@编写:

@#@(项目总工)年月日@#@@#@目录@#@1、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2、垮(坍)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3、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4、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5、机械设备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6、食物中毒现场应急处置方案@#@7、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8、突发恶劣天气现场应急处置方案@#@9、急性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0、防汛应急处置方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总则@#@1.1目的:

@#@@#@为提高施工项目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正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方案。

@#@@#@1.2编制依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国家电网安监[2007]98号@#@《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工作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安监[2007]110号@#@《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0]1020号文件@#@1.3适用范围:

@#@@#@本处置方案适用于朝阳八棱观220kV开关站工程施工项目部@#@1.4方案内容:

@#@@#@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垮(坍)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机械设备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食物中毒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突发恶劣天气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急性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防汛应急处置方案@#@2事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可能发生的事件:

@#@@#@类型@#@区域、地点或装置@#@季节(时间)和危害程度@#@征兆@#@人身伤亡事故@#@施工生产现场@#@施工过程中/人身伤害@#@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垮(坍)塌事故@#@深基坑施工@#@施工过程中/人身伤害@#@施工过程中坑壁发生断裂或土质松软@#@火灾、爆炸事故@#@易燃易爆物品@#@施工过程中/中毒与窒息,灼伤;@#@设备机械损坏、报废@#@违规操作;@#@未经批准使用明火作业;@#@流动吸烟@#@触电事故@#@电源箱、用电设备、机械、工具@#@施工过程中/触电烧伤;@#@触电死亡@#@乱接乱放;@#@电缆、设备、机械老化损坏@#@机械设备事故@#@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库房@#@机械使用过程中/机械损坏、报废@#@违规使用机械设备;@#@机械设备老化;@#@未按时检查@#@食物中毒@#@食堂、给养供给途径@#@整个工期/人员中毒@#@食物来源不正规;@#@出现变质、过期现象@#@环境污染事件@#@设备施工区,生活区@#@整个工期/严重环境污染@#@气体、油污泄露@#@突发恶劣天气@#@施工生产现场、项目部生活区@#@整个工期/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天气变化;@#@气象预报@#@急性传染病@#@施工生产现场、项目部生活区@#@整个工期/人员受传染@#@出现2人及以上同一病症@#@防汛@#@施工生产现场、加工、生活区@#@防汛期6-8月/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恶劣天气、暴雨@#@3应急组织及职责@#@3.1应急自救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担任,成员为各部门负责人、各班组负责人及各专业分包单位负责人。

@#@@#@应急救援小组下设抢险救援、安全警戒、后勤保障等应急专业组。

@#@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组织开展现场自救工作。

@#@@#@组长:

@#@肖世顺@#@副组长:

@#@肖华@#@成员:

@#@聂子程、郭奂颉、马荣满、李泰宇@#@3.2职责@#@3.2.1施工项目部应急救援主要职责:

@#@@#@

(1)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有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2)对于项目部发生的突发事件,立即上报上级应急管理部门。

@#@在上级领导机构未到来前组织进行现场应急抢险和处置工作。

@#@@#@(3)接受上级应急领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向其汇报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理情况;@#@@#@(4)组织项目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编制、培训、演练和修订工作。

@#@@#@3.2.2应急专业小组职责@#@⑴安全警戒组:

@#@发生事故后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小组。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做好现场警戒布设工作。

@#@采集事故发生的数码影像资料。

@#@@#@⑵抢险救援组:

@#@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接受项目部应急自救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负责现场的隔离保护、人员的疏散和伤害人员的紧急救助。

@#@@#@⑶后勤保障组:

@#@负责组织医疗救护,协调组织救灾资金、物资和运输等工作。

@#@@#@4、应急处置@#@4.1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4.1.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及其它与有关的工作场所发生人身伤亡的报告后,应根据伤者情况及时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

@#@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有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4.1.2进入应急状态后应立即用最快方式通知工作组人员迅速结集,并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各班组长立即停止施工生产工作,组织现场救护人员对伤者进行救助,根据伤者情况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专业救护人员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并组织其他无关人员进行撤离,保护好事故现场。

@#@@#@4.1.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1.3.1现场紧急救护@#@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当地120急救中心或医疗部门救治,急救的成功条件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拖延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员伤情加重或死亡,现场急救人员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防止伤情恶化。

@#@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和循环,对脑、心重要脏器供氧。

@#@@#@4.1.3.2触电紧急救援@#@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

@#@@#@1)、判定患者有无意识。

@#@@#@2)、判断是否需要复苏。

@#@@#@3)、将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或地上,脚垫高,摆成心肺复苏体位(俯卧病人要翻身),打开上衣,松开裤带。

@#@@#@4)、心前区叩击:

@#@@#@右手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左手掌指垫住的患者胸骨下1/3处,以胸壁20--30cm高度,中等力度,垂直向下叩击2次。

@#@婴幼儿禁用。

@#@@#@5)、清理呼吸道:

@#@@#@A、打开气道:

@#@@#@

(1)仰头抬颏/颌法;@#@@#@

(2)仰面托颈法;@#@@#@(3)托额法。

@#@@#@B、口对口呼吸:

@#@@#@吹气两次,吹2S,停3S。

@#@@#@C、胸外按压:

@#@@#@按《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

@#@口对口人工呼吸人工心脏按压操作(成):

@#@ @#@2 @#@:

@#@30 @#@(单人操作)1 @#@:

@#@15 @#@(双人操作)@#@按压频率:

@#@成人100次/分;@#@ @#@@#@连续5个周期后检查复苏效果。

@#@应当记住只有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分秒必争地迅速抢救,救活的可能才最大。

@#@@#@现场工作人员都应定期进行培训,学会紧急救护法。

@#@会正确解脱电源、会心肺复苏法、会止血、会包扎、会转移搬运伤员、会处理急救外伤或中毒等。

@#@@#@施工、生产现场应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

@#@@#@4.1.3.2创伤急救的基本要求:

@#@@#@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感染。

@#@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

@#@外观无伤,但呈现休克状态,神志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

@#@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

@#@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

@#@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若伤势较重或伤势不明,为防止二次伤害,应对伤者受伤部位进行简单止血处理后等待医护人员救护。

@#@@#@4.2垮(坍)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4.2.1、当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报告给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同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4.2.2、当土方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疏散危险区域的职工,组织人员抢救伤者和被困员工。

@#@上报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并根据事故情况求助当地救助部门(社会救助电话110,急救电话120),立即启动本方案。

@#@@#@4.2.3土方坍塌处置措施:

@#@@#@4.2.3.1现场抢救组专业救护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快接触到人身时应采用手刨。

@#@@#@4.2.3.2应挖掘出整体人身后抬出,不得在不明被压人情况下盲目采取拖拽受困人肢体。

@#@@#@4.2.3.3抢救中不得采用掏挖,防止再次坍塌造成二次伤害。

@#@@#@4.2.3.4被抢救出来的伤员,应采取现场临时处置(检查伤情、清理呼吸道、止血包扎)后,送往当地医院急救中心救治。

@#@@#@4.2.4楼体坍塌处置措施:

@#@@#@4.2.4.1首先采用呼救的方法判断被困和受伤人员位置。

@#@@#@4.2.4.2利用现场铁锹、撬杠等工具开辟或扩大受困人员逃生通道,必要时可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4.2.4.3抢救中可以采用掏挖式掘进,但应有防止再次坍塌的措施。

@#@@#@4.2.4.4被抢救出来的伤员,应采取现场临时处置(检查伤情、止血包扎)后,送往当地医院急救中心救治。

@#@@#@4.3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4.3.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及其它与有关的工作场所火灾、爆炸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

@#@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4.3.2如火势不大且没有蔓延迹象,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使用本部位消防设施灭火。

@#@@#@4.3.3如火势有发展趋势,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在组织进行火灾扑救的同时,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报警(报警电话119报警要点:

@#@火灾地点、火势情况、燃烧物及大约数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并派人迎接。

@#@同时将火灾情况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4.3.4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3.4.1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火灾现场前,首先要查明或核实火势发展方向、火场是否有人员被困、是否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精密仪器和贵重设备是否受到火势威胁等。

@#@@#@4.3.4.2灭火工作应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集中力量切断火势蔓延途径,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火势向主生产区域、主生产设备、易燃易爆物品、人员集中场所、重要建筑等蔓延。

@#@@#@4.3.4.3灭火工作应坚持“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解救被火势围困人员,救治火场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

@#@电气设备附近应配备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消防器材。

@#@发生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4.3.4.4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堵截包围、上下合击、重点突破、逐片消灭”的灭火战术措施;@#@根据火灾扑救对象和现场可用灭火剂情况,正确选择灭火方法(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抑制法)。

@#@@#@4.3.4.5应急处理中应加强对重要建筑、主设备、精密及贵重仪器、文件档案的保护,做好对火灾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的防护和隔离清除,对便于疏散的物资设备应首先疏散至安全地带。

@#@@#@4.3.4.6火灾现场应及时划定警戒范围,维护秩序,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设备、重要物资的监护;@#@火灾扑救后,及时保护好事发现场,必要时可请求当地公安机关给予支持;@#@对带有破坏性的火灾,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监控,注意保存证据;@#@对火灾扑救情况争取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跟踪录像,保留第一手资料。

@#@@#@4.3.5燃烧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4.3.5.1扑救外围点火点,解除事故现场的后顾之忧。

@#@@#@4.3.5.2控制事故区域,对周围的罐区和装置进行有效冷却和阻隔,控制着火储罐或装置稳定燃烧,直至物料全部消耗。

@#@@#@4.3.5.3防止周围未燃烧但受热辐射的罐区或装置区发生二次爆炸,防止造成人员伤亡.严密观察储罐和装置区情况,如果储罐发生颤动,安全阀鸣响,火焰突变成白色等爆炸前兆时,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命令所有现场应急人员紧急撤离,尽量避免人员伤亡。

@#@@#@4.3.5.4在控制着火的储罐或装置不会发生爆炸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消防力量扑灭火灾,对易挥发(气化)的着火特料,应控制着火点,稳定燃烧,直至物料烧完。

@#@@#@4.3.5.5采取技术措施,做好监护工作,防止发生复燃,爆炸等事故.@#@4.4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4.4.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及其它与有关的工作场所发生触电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伤者情况及时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

@#@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4.4.2进入应急状态后应立即用最快方式通知工作组人员迅速结集,并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各班组长立即停止施工生产工作,组织现场救护人员对伤者进行救助,根据伤者情况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专业救护人员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并组织其他无关人员进行撤离,保护好事故现场。

@#@@#@4.4.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4.3.1现场紧急救护@#@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

@#@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解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

@#@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或医护人员接替救治。

@#@@#@急救要点:

@#@@#@①迅速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 @#@ @#@ @#@②用绝缘物品挑开或切断触电者身上的电线、灯、插座等带电物品。

@#@@#@ @#@ @#@ @#@③保持呼吸道畅通。

@#@@#@ @#@ @#@ @#@④选择呼叫120急救服务。

@#@@#@ @#@ @#@ @#@⑤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坚持长时间进行。

@#@@#@ @#@ @#@ @#@⑥妥善处理局部电烧伤的伤口。

@#@@#@4.4.3.2触电紧急救援@#@心肺复苏法,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通畅气道,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

@#@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

@#@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

@#@严禁用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更加重气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s。

@#@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博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

@#@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

@#@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

@#@@#@胸外按压,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

@#@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

@#@@#@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

@#@正确的按压姿势:

@#@@#@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5厘米;@#@@#@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博动。

@#@@#@操作频率:

@#@@#@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

@#@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

@#@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一次(5:

@#@1),反复进行。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

@#@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若判定颈动脉已有博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

@#@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与转院,心肺复苏法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有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

@#@@#@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

@#@@#@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砸碎冰屑做成帽状包绕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脑部温度降低,争取心肺完全复苏。

@#@@#@伤员好转后的处理@#@如伤员的心跳和呼吸经抢救后均已恢复,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

@#@但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

@#@@#@初期恢复后,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动,应设法使伤员安静。

@#@@#@4.5机械设备事故现场应急处置@#@4.5.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及加工区发生机械设备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情况及时上报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伤亡情况、机械设备损坏情况。

@#@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4.5.2机械设备事故处置措施@#@4.5.2.1现场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切断设备电源。

@#@@#@ 4.5.2.2现场人员应采用呼喊、电话通知、敲击物品等方法争取其它人员的帮助,尽快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施救。

@#@同时向医院“120”求援(交通事故还应拨打122报警)。

@#@ @#@4.5.2.3若伤者伤情较轻,可对伤者进行临时包扎和止血等操作后送往就近医院;@#@若伤势较重或伤势不明,为防止二次伤害,应对伤者受伤部位进行简单止血处理后等待医护人员救护。

@#@@#@4.6食物中毒施工现场应急处置@#@4.6.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现场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通知后,应立即上报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中毒人数,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等)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由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4.6.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6.2.1立即将患者撤离有毒环境,同时向当地“120”求救。

@#@@#@4.6.2.2积极组织抢救治疗病人,尽可能按照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

@#@@#@4.6.2.3在医务人员尚未赶到时,病人意识清楚时,可用压舌板、匙柄、筷子等刺激咽弓或咽后壁,使病人呕吐。

@#@但病人发生意识不清、昏迷时,不得使用。

@#@(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4.6.2.4处置好中毒人员后,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对现场遗留饭菜进行封存,将食物中毒事件情况报上级应急领导小组。

@#@@#@4.6.2.3保护好现场,保管好供应给职工的食品,维持原有的生产状况,对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及留样食品立即封存,禁止继续食用和出售,在卫生防疫人员到达后,配合上级部门进行取证、调查工作。

@#@@#@4.7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处置@#@4.7.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施工现场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了解事件状态及危害程度。

@#@并根据情况及时向业主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未到来前,有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可能后果和应急处理的需要,决定启动本方案。

@#@@#@4.7.2进入应急状态后应立即用最快方式通知工作组人员迅速结集,并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各班组长立即停止施工生产工作,并组织其他无关人员进行撤离,保护好事故现场。

@#@@#@4.7.3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7.3.1SF6气体泄漏处置措施:

@#@@#@a当发生泄露时,应迅速关闭气瓶角阀,切断气源,将中毒人员抢救室外或氧气充足的地方,对已经昏迷的病员应该保持气道通畅。

@#@呼吸心跳停止者,抢救人员应该按照“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同时拨打“120”求助。

@#@@#@b无法断气气瓶角阀,应立即将气瓶搬至室外远离建筑物、车辆和人员的空旷地方,并应防止气体在附近低洼地方积聚,疏散附近有可能受影响的人员,派专人在安全的地方看守,防止任何人员接近,并在远离气瓶和漏气场所的地方拨打119报警。

@#@@#@4.7.3.2主变油泄漏处置措施:

@#@@#@a发生主变油泄漏时,应迅速关闭阀门。

@#@@#@b无法关闭阀门的情况下,迅速关闭油枕下阀门,同时使用潜油泵或滤油机向备用油罐内回收。

@#@@#@c应急小组应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收集泄漏物、清洗现场、控制事故,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7.3.3现场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后,保障小组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尽最大努力阻止污染扩散,并对污染源进行治理,被污染物进行清理或恢复。

@#@@#@4.8突发恶劣天气现场应急处置@#@4.8.1应急处置流程@#@4.8.1.1、现场突发恶劣天气(如冰雹、大风、暴雨、暴雪等)时,从事受恶劣天气影响的相关工序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保护措施后,撤离现场。

@#@@#@8.2.1.2、恶劣天气后,应急小组应组织检查设备以及施工用电系统等,保证后续施工作业安全顺利开展。

@#@@#@4.8.1.3、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将现场情况上报上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4.8.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8.2.1、当发生六级以上大风、暴雪天气等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现场高空作业,撤离危险作业场所。

@#@@#@4.8.2.2、当发生连降暴雨天气,地面严重积水,生活、办公区出现雨水倒灌现象,且暴雨无停止迹象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应组织所有人员撤离至施工地附近的最高点(一般为变电站站内),@#@4.8.2.3、撤离应遵循“先撤人,后转移贵重物品、资料”的原则。

@#@并上报上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4.8.2.4、变电站内出现雨水倒灌时,组织将人员转移至楼梯内高出,迅速采用防汛沙袋将变电站大门和围墙排水孔堵死。

@#@";i:

2;s:

18826:

"变换炉维护检修规程@#@1.总则:

@#@本规程规定了变换路设备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验收,维护与故障处理。

@#@@#@1.1设备结构简介:

@#@@#@变换炉为一立式圆筒型设备,由壳体和内件两大部分组成,壳体由筒体、封头、接管、裙座等组成;@#@内件由气体分布器、篦子板、热电偶等组成。

@#@@#@2.设备完好标准:

@#@@#@零部件完好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A、筒体、封头、接管、法兰、螺栓、气体分布器、集气器,篦子板等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B、设备的安全状况等级不低于3级。

@#@@#@C、床层热电偶等仪表完整齐全,灵敏准确。

@#@@#@D、基础、支座稳定可靠,所有法兰螺栓连接紧固,符合技术要求。

@#@@#@E、管线支架,仪表阀门等安装合理,标志分明,符合技术要求。

@#@@#@F、安全附件灵敏准确,在校验期限内。

@#@@#@G、防腐保温完整,性能良好,保温符合GB-4272《设备及管路保温技术通则》的要求。

@#@@#@设备运行正常,性能良好,能达到铭牌要求。

@#@@#@H、工艺气入、出口温度、压力、流量、床层阻力降等工艺指标稳,符合操作规程,满足生产需求;@#@@#@I、催化剂性能,数量符合要求,出口工艺气组分符合操作贵厂规定,满足生产要求;@#@@#@J、设备运行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

(1).设备与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卡和压力容器使用证。

@#@@#@

(2).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等技术文件和资料齐全,准确。

@#@@#@(3).设备的运行时间和累计运行时间有统计记录。

@#@@#@(4).设备的检验、检修、改造、验收等技术文件和资料齐全,准确。

@#@@#@(5).设备的记录清楚、齐全。

@#@@#@2.4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无跑、冒、滴、漏。

@#@@#@

(1).设备平台基础管线及仪表等整齐清洁。

@#@@#@

(2).各法兰管线仪表阀门等达到无泄露标准要求。

@#@@#@3、设备维护@#@3.1日常维护@#@3.1.1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工艺运行参数,使设备运行平稳,严禁违章操作。

@#@@#@3.1.2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每天应对下列内容进行检查;@#@@#@

(1).定时检查现场仪表、安全附件是否灵敏准确。

@#@@#@

(2).定时检查各法兰密封面和其他密封点有无泄露,发现泄露及时处理,做到文明生产。

@#@@#@(3).搞好设备、平台及地面卫生,保持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

@#@@#@3.2定期检查@#@3.2.1每月按化学工业部《化学工业设备动力管理制度》中“设备检查评比管理制度”附件中设备完好标准四条内容和本规程2,每月按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进行评级检查。

@#@@#@3.2.2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检查内容按4.2.1。

@#@@#@3.3紧急停车@#@3.3.1发生下列情况时,操作人员应采用紧急措施与总控联系,作系统停车处理:

@#@@#@

(1).法兰密封面严重泄露,危及安全生产;@#@@#@

(2).承压壳体或接管开裂、变形;@#@@#@(3).床层温度超过设备设计温度,且不能迅速查明原因,使温度下降;@#@@#@(4).变换炉进水;@#@@#@(5).其他危机人身及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

@#@@#@4、检验@#@4.1检验周期:

@#@@#@

(1).外部检查:

@#@每年至少一次;@#@@#@

(2).内外部检验;@#@安全状况等级为1-3级,每隔6年至少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4级的,每隔三年至少一次;@#@@#@(3).耐压试验,每10年至少一次。

@#@@#@4.2检验周期:

@#@@#@4.2.1设备外部检查:

@#@@#@

(1).检查设备防腐,保温是否完好;@#@@#@

(2).检查法兰、接管等可见焊缝有无裂纹、渗漏、设备本体有无变形、过热、裂纹、渗漏等;@#@@#@(3).检查基础和支架是否下沉,倾斜、开裂等;@#@@#@(4).检查各部连接螺栓是否完好;@#@@#@(5).检查设备运行是否平稳,有无超温、超压现象;@#@@#@4.2.2设备内部检验@#@4.2.2.1外部检查:

@#@@#@完成设备外部检查的全部内容。

@#@@#@4.2.2.2承压壳体@#@

(1).检查承压壳体内外表面有无腐蚀、过热、鼓包、渗漏、裂纹等,对可凝部分视缺陷具体情况进行测厚,表面探伤及金相检验等;@#@@#@

(2).检查承压壳体纵、环焊缝有无裂纹,对各接管焊缝和其它角焊缝进行宏观检查,对可凝部分进行表面探伤和射线检查;@#@@#@(3).检查上下表面凹凸量,直边高度和纵向褶皱是否超标;@#@@#@(4).对承压壳体进行壁厚测定,测定位置和测定点数视实际情况确定,测定结果应做好记录,并在方位图上标识测定位置;@#@@#@(5).对检查中发现有裂纹等类缺陷部位,应采用其他操作方法确认缺陷的尺寸、性质;@#@@#@(6)如设备在运行中发生过床层温度超过主要受元件的设计温度,可能材质劣化时,应在有代表性部位选点作金相检验和表面硬度测定.@#@4.2.2.3内件@#@

(1).检查气体分布器有无变形、开裂、堵塞、松动等;@#@@#@

(2).检查集气器有无变形、开裂、松动等,丝网有无破损、堵塞等;@#@@#@(3).检查箅子板有无变形、开裂、松动等丝网有无破损、堵塞等;@#@@#@(4).检查热电偶套管拉筋和内件焊接处有无变形、开裂等;@#@@#@4.2.2.4热电偶套管@#@检查热电偶有无异常变形、腐蚀、裂纹等,对可疑部位进行测厚和探伤,然后在其管内进行水压试验,保压10分钟,检查有无变形、渗漏。

@#@水压试验压力为84100Kg。

@#@@#@4.2.2.5法兰与螺栓@#@

(1).检查全部法兰和法兰密封面是否完好,有无腐蚀、裂纹、沟槽等影响密封效果的缺陷;@#@@#@

(2).气体进出口、人孔卸料孔、热电偶接口等部位的法兰螺栓应逐个清洗,检查其有无损伤和裂纹,必要时进行表面无损探伤,应重点检查螺栓根部及过度部位有无环向裂痕;@#@@#@4.2.3耐压检查@#@耐压检查采用水压试验有方法。

@#@@#@4.2.4检验要求@#@对设备进行外部检查,内外部检验时,除按上述要求外,还必须符合《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之规定。

@#@@#@5、检修@#@5.1检修周期@#@检修类别:

@#@大修@#@检修周期:

@#@2-3年@#@5.2检修内容@#@

(1)内件检修;@#@@#@

(2)法兰密封面、密封件检修;@#@@#@(3)承压壳体检修。

@#@@#@5.3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参加检修人员必须了解设备图样及有关资料,熟悉其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2)对受压元件进行施焊修理的焊工,必须持有相应的焊工合格证;@#@@#@(3)参加检修人员施工前应对使用的机具、备品、备件、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等进行检查、核对,并符合要求。

@#@@#@5.4拆卸@#@

(1)拆除有关的保温层,将吊装机具就位,挂好吊具;@#@@#@

(2)拆下卸料口法兰螺栓,但保留相对于法兰手柄180°@#@的一个螺栓,用手并将法兰盖转动180°@#@,把位于法兰接管内的定位压板螺栓松开,取下压板,然后将挡板手柄转动约60°@#@后,取下挡板,卸除催化剂;@#@催化剂卸放速度用转动手柄的法兰盖控制;@#@@#@(3)拆下人孔法兰螺栓,吊下变换炉顶部弯头及气体分布器并移置到安全处;@#@@#@(4)卸出顶层触媒,拆下篦子板连接螺栓,对篦子板逐块编号记录后,从人孔中分块将其吊出并移置到指定位置;@#@@#@(5)拆除热电偶组件,再卸出底部瓷球;@#@@#@(6)所有的拆开的法兰,均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保护密封面;@#@@#@(7)拆下所有的螺栓应带上螺母,在指定位置堆放整齐;@#@@#@(8)容器内表面应彻底清扫干净。

@#@@#@5.5内件检修@#@5.5.1篦子板检修@#@

(1)当篦子板上的丝网有孔洞、撕裂等可能造成催化剂颗粒因工艺压力波动而被向上吹走时,应进行修理,修理时可采用补网的方法;@#@@#@

(2)当丝网损坏严重不易修复或灰垢不易清除时,应更换新丝网。

@#@每层丝网片间的重叠宽度至少为100mm,丝网应铺平整,并用Φ1mm不锈钢丝混扎。

@#@@#@(3)当篦子板的格栅变形时,应对其进行校正,以防丝网受力不均破损;@#@@#@(4)丝网上的灰垢应用水冲洗干净;@#@@#@(5)检修后的质量标准:

@#@@#@A丝网的组装应符合要求;@#@丝网上不得有开裂和能使催化剂颗粒漏出的孔洞等缺陷;@#@@#@B检修后篦子板的平面度不大于0.3%;@#@@#@(6)其他部位丝网的检修参照上述要求进行。

@#@@#@5.5.2气体分布器与集气器@#@

(1)气体分布器与集气器的部件如有开裂、变形缺陷时应进行修理,修理时可采用焊接和调整的方法;@#@@#@

(2)当存在的缺陷不易修补或调整时,应考虑更新;@#@如需于承压部件焊接应按本规程5.7要求进行;@#@@#@(3)检修后的质量标准@#@A气体分布器与集气器不得有开裂、变形等影响使用效果的缺陷,更新的气体分布器与集气器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要求;@#@@#@B气体分布器与上部入口对焊时中心线必须同心,误差不大于2mm。

@#@@#@5.6法兰密封面、密封件检修@#@

(1)法兰密封面如有划痕、沟槽、腐蚀、裂纹等影响使用效果的缺陷时,应进行修理,修理可采用研磨或补焊磨平的方法;@#@@#@

(2)法兰密封面存在的缺陷不易进行淹没或补焊磨平处理时,可根据缺陷深度确定车削减薄量,先进性强度核算,按校核结果决定车削加工还是判废重新更换法兰;@#@@#@(3)检修的法兰密封面应和轴线垂直,其垂直度应小于0.2%,表面粗糙度为Ro6.3;@#@@#@(4)密封垫片均应予更新。

@#@@#@5.7承压壳体检修@#@承压壳体经内外部检验,若发现有必须修理的缺陷时,应制定检修方案,检修方案应包括检修前的准备,检修方法,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等内容,经批准后按方案执行。

@#@@#@5.8回装@#@

(1)设备零部件经检验合格,设备内部清理干净后方可回装;@#@@#@

(2)回装按卸料口组件、集气器、耐火球、热电偶组件、催化剂、篦子板、气体分布器、其他管口法兰等的顺序进行;@#@@#@(3)篦子板上的丝网片间应最少重叠100mm,且沿丝网重叠中心线按150mm间距用Φ1mm的不锈钢丝捆扎;@#@@#@(4)篦子板和丝网四周应紧贴筒体内壁;@#@@#@(5)紧固法兰螺栓时,按对称位置进行;@#@紧固时不得用力过大,要逐渐加力使螺栓受力均匀并测量法兰面间隙,要求间隙一致,避免偏口;@#@螺栓螺纹要露出螺母2-3扣;@#@@#@(6)设备完好回装完毕后,拆除起吊机具等,并清理现场。

@#@@#@6、试车验收@#@6.1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1)拆除现场的临时设施,不得堆放任何杂物和垃圾;@#@@#@

(2)设备检修完好,检修毕应进行预验收检查,经检查确认其安全状况等级不低于3级;@#@@#@(3)将仪表系统投入运行.@#@6.2试车@#@

(1)变换炉随一段转化炉点火进行系统升温时,试车开始;@#@@#@

(2)随着前工序的升温升压,高温变换炉的温度、压力也随之升高,当一段转化炉投料正常,变换炉催化剂还原完成后,投入使用;@#@@#@(3)检查床层温度,床层阻力,入口压力是否正常;@#@设备投入正常运行后各工艺参数应符合操作规程规定,满足生产要求.@#@6.3验收@#@

(1)设备检验检修、试车投运后,工厂有关部门应组织承修单位和使用单位进行验收;@#@@#@

(2)承修单位提供的各种报告和检修资料应齐全、准确、经检符合技术要求,内容包括:

@#@@#@A检验、检测记录及有关的检验资料;@#@@#@B检修方案,实际检修情况记录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C技术改造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证书及有关技术资料;@#@@#@D安全附件校验、检修、更换记录.@#@(3)经检查,检修后的设备达到设备完好标准,办理正式移交手续.@#@7.安全注意事项@#@7.1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工艺、结构特点,了解设备和相连管道内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2)禁止敲击运行中设备的承压部件;@#@@#@(3)当设备发生泄露,现场处理时应注意一氧化碳中毒,必要时佩戴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4)在巡回检查中如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班长和有关领导报告,未判明原因不得随意处理;@#@@#@(5)在增减复合过程中,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平稳调节;@#@@#@(6)上岗检查时,维修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7.2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前必须按规定办理好检修任务书和安全交接手续;@#@@#@

(2)必须切断与设备有关的电源,切断电源应有使用单位委托电工执行;@#@@#@(3)容器降压、降温加忙板隔断与其相连的管道和设备后,更换催化剂,在插盲板处应有明显标志;@#@但如果未换催化剂,进出口的盲板不能同时抽、查,以防止烟囱效应,使空气进入;@#@@#@(4)进入设备检修前,必须进行置换,经取样分析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入内部工作;@#@@#@(5)施工动火前,必须按规定办理好动火证;@#@@#@(6)容器内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检验仪器和修理工具的电压超过36V时,必须用绝缘良好的软线,有可靠的接地;@#@使用220V的电源时必须装设经校验合格的漏电保护器;@#@@#@(7)进入设备检修前,必需办理许可证;@#@容器内有人工作时,容器外应有人监护;@#@@#@(8)容器内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9)进行射线探伤时,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隔离出安全区;@#@@#@(10)检修人员不得向空中或低处抛投工具、材料或其他杂物;@#@@#@(11)搭设的脚手架和升降装置必须便于施工且牢固可靠;@#@@#@(12)在拆卸紧固件时应注意防止损伤密封面,拆卸的部件应妥善堆放和保管,拆开的密封面要严加保护;@#@@#@(13)设备会装前应彻底清扫干净内部,设备最后封闭前应仔细检查,以防止物品遗留在内.7.3试车(投运)安全注意事项@#@

(1)设备投运前,应由该负责设备检验的持证检验员出具允许使用的检验报告或临时通知方可投运;@#@@#@

(2)设备投运前,应按开车方案和岗位,操作规程进行吹扫置换,并经取样分析合格;@#@@#@(3)设备的升温升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各部位受热均匀,防止产生过大热应力.@#@表1变换炉主要工艺特性表@#@名称@#@结构形式@#@物料(进口)@#@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参数@#@立式圆筒式@#@表2变换炉主要设备特性@#@分类@#@名称@#@内容@#@参数@#@结构参数@#@规格@#@内径*总高mm@#@2400*13160@#@椭圆封头@#@下封头内径*壁厚mm@#@2400*36@#@筒体@#@上封头内径*壁厚mm@#@2400*36@#@设计参数@#@设计压力@#@壳体Mpa@#@4.5@#@金属设计温度@#@壳体℃@#@450@#@探伤要求(制作)@#@壳体焊缝@#@水压试验@#@壳体Mpa@#@7.53@#@件号@#@图号或标准号@#@名称@#@数量@#@材料@#@单重Kg@#@总重Kg@#@1@#@A-DC5102-02@#@1@#@组合件@#@1035@#@2@#@A-DC5102-02@#@1@#@15CrMoR@#@206@#@3@#@3@#@0Cr18Ni9@#@995@#@2985@#@4@#@1.13m3@#@0Cr18Ni9@#@542.4@#@5@#@CB/T5330@#@.1-2000@#@金属丝网@#@CF121W3.15/1.12@#@(平纹)@#@4.5㎡@#@0Cr18Ni9@#@16.7@#@6@#@保护催化剂@#@9.05m3@#@8145@#@7@#@A-DC5102-02@#@接管法兰DN80@#@1@#@15CrMoR@#@112@#@8@#@催化剂@#@15.4m3@#@13860@#@9@#@A-DC5102-02@#@人孔g-h@#@2@#@组合件@#@1300@#@2600@#@10@#@1/2A11210131惰性瓷球@#@1.35m3@#@3378@#@11@#@3/4A11210131惰性瓷球@#@2.27m3@#@5675@#@12@#@A-DC5102-02@#@集气器@#@1@#@15CrMoR@#@145@#@13@#@卸料口@#@1@#@组合件@#@351@#@14@#@CB/T5330@#@.1-2000@#@金属丝网@#@GF121W2.0/0.56@#@(平纹)@#@9.0㎡@#@0Cr18Ni9@#@14@#@15@#@CB/T5330@#@.1-2000@#@金属丝网@#@GF121W2.0/0.56@#@(平纹)@#@10.2㎡@#@0Cr18Ni9@#@64.4@#@16@#@A-DC5102-02@#@手孔c@#@1@#@组合件@#@196@#@符号@#@公称直径DN@#@公称压力PN@#@法兰类型/密封面型式;@#@法兰标准@#@用途@#@a@#@250/300@#@10.0@#@WN/RF,SH3406-96@#@变换器入口@#@b@#@300@#@10.0@#@WN/RF,SH3406-96@#@变换器出口@#@c@#@200@#@10.0@#@RF,SH3406-96@#@手孔@#@d@#@200@#@10.0@#@WN/RF,SH3406-96@#@催化剂卸料口@#@e@#@80@#@10.0@#@RF,SH3406-96@#@温度计套管@#@f@#@500@#@10.0@#@RF,SH3406-96@#@人孔@#@g@#@500@#@10.0@#@RF,SH3406-96@#@人孔@#@h@#@500@#@10.0@#@RF,SH3406-96@#@人孔@#@常见故障处理方法@#@故障现象@#@故障原理@#@处理方法@#@变换炉床层温度偏高@#@1喷水降温器失灵,使工艺气入口温度偏高;@#@旁路阀失灵或损坏脱落;@#@@#@2前系统CO或CO2含量高;@#@@#@3催化剂在停期间引进如空气而被氧化.@#@1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降温,如超温现象持续上升危急安全生产时,应停车处理;@#@@#@2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前系统恢复正常操作,调整前系统CO和CO2含量;@#@@#@3迅速通氮气降温.@#@高温变换炉入口床温迅速下降@#@工艺气体冷却器或蒸汽过热器泄露或爆管使变换炉进水或蒸汽.@#@判明事故原因,紧急停车处理,严重时更换催化剂@#@床层阻力偏大@#@1前工序带来的固体颗粒由于高温所产生的固体挥发物沉积在催化剂上;@#@@#@2催化剂本身的强度不够;@#@@#@3操作失误,压力波动过大,变换炉进水等严重事故发生.@#@不严重时,保持运行,有机会则更换催化剂;@#@当阻力过大时,停车更换催化剂.@#@法兰泄露@#@1密封垫片失效;@#@@#@2法兰密封面损坏;@#@@#@3螺栓紧固不均匀.@#@1带压堵漏或停车处理;@#@@#@2带压堵漏或停车处理;@#@@#@3按规定紧固螺栓.@#@附录A推荐的热处理规范及焊接材料(国内)@#@钢材牌号@#@焊接应预热的最小厚度mm@#@预热及层间温度℃@#@焊后应热处理的最小厚度mm@#@热处理规程@#@焊接材料焊条@#@15CrMo@#@任意厚度@#@250-350@#@任意厚度@#@缓慢加热,每小时升温不超过250℃,加热至680-710℃,在此温度下恒温时间按工件厚度每3min/mm,然后以每2.5-3℃/min的速度缓慢冷却至300℃再空冷.@#@E5515-B2@#@16MnR@#@730@#@100-150@#@734@#@600-650℃(回火)@#@E5003@#@E5016①@#@E5015①@#@附录B推荐的热处理规范及焊接材料(国外)@#@材料牌号@#@预热℃@#@焊后热处理@#@焊接材料@#@焊丝@#@焊条@#@SA387-Gr11CL2@#@250-350@#@700-730@#@ER80S-B2@#@E8016-B2@#@SA335-GrP11@#@250-350@#@700-730@#@ER80S-B2@#@E8016-B2@#@SA234GrWP12@#@250-350@#@700-730@#@ER80S-B2@#@E8016-B2@#@@#@";i:

3;s:

14993:

"CB18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报验单@#@(承包[2017]质报12号)@#@合同名称:

@#@@#@合同编号:

@#@@#@致:

@#@@#@单元工程已按合同要求完成施工,经自检合格,报请贵方复核。

@#@@#@附:

@#@1、压力钢管单元工程安装质量验收评定表@#@2、管节安装质量检查表@#@3、焊缝外观质量检查表@#@4、表面防腐蚀质量检查表@#@5、单元工程施工检验(三检)记录备查表@#@承包人:

@#@@#@质检负责人:

@#@@#@日期:

@#@2017年8月14日@#@监理@#@机构@#@意见@#@复核结果:

@#@@#@□同意进入下一工序□不同意进入下一工序@#@□同意进入下一单元工程□不同意进入下一单元工程@#@监理机构:

@#@@#@监理工程师:

@#@@#@日期:

@#@年月日@#@说明:

@#@本表一式4份,由承包人填写。

@#@监理机构复核后,承包人2份,监理机构、发包人各1份。

@#@@#@工程@#@表5.1压力钢管单元工程安装质量验收评定表@#@单位@#@工程名称@#@单元@#@工程量@#@DN325钢管113m@#@分部@#@工程名称@#@安装@#@单位@#@单元工程@#@名称、部位@#@评定@#@日期@#@2017年8月14日@#@项次@#@项目@#@主控项目/个@#@一般项目/个@#@合格数@#@其中优良数@#@合格数@#@其中优良数@#@1@#@管节@#@安装@#@5@#@2@#@2@#@1@#@2@#@焊缝@#@外观@#@质量@#@5@#@0@#@4@#@0@#@3@#@焊缝@#@内部@#@质量@#@/@#@/@#@/@#@/@#@4@#@表面@#@防腐蚀@#@1@#@0@#@5@#@0@#@小计@#@11@#@2@#@11@#@1@#@安装@#@单位@#@自评@#@意见@#@@#@各项报验资料符合规定,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检验项目优良率为13.6%,其中主控项目优良率为18.2%。

@#@@#@@#@单元工程安装质量等级评定为:

@#@。

@#@@#@@#@(签字,加盖公章)2017年8月14日@#@监理@#@单位@#@意见@#@@#@各项报验资料符合规定,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检验项目优良率为%,其中主控项目优良率为%。

@#@@#@@#@单元工程安装质量等级评定为:

@#@。

@#@@#@@#@(签字,加盖公章)2017年8月14日@#@注1: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中的合格是指达到合格及其以上质量标准的项目个数。

@#@@#@注2:

@#@优良项目占全部项目百分率=×@#@100%。

@#@@#@工程@#@表5.1.1管节安装质量检查表@#@编号:

@#@@#@分部@#@工程名称@#@单元@#@工程名称@#@安装部位@#@及管位编号@#@安装@#@内容@#@管道安装@#@安装@#@单位@#@开/完工@#@日期@#@2017年8月8日~2017年8月13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实@#@测@#@值@#@合@#@格@#@数@#@优@#@良@#@数@#@质@#@量@#@等@#@级@#@合格@#@优良@#@D@#@≤2000@#@2000@#@<D@#@≤5000@#@5000@#@<D@#@≤8000@#@D@#@>8000@#@D@#@≤2000@#@2000@#@<D@#@≤5000@#@5000@#@<D@#@≤8000@#@D@#@>8000@#@主控项目@#@1@#@始装节管口里程/mm@#@±@#@5@#@±@#@4@#@-2,3,5,-4,2,@#@-1,4,-3,-5,-3,@#@10@#@8@#@合格@#@2@#@始装节管口中心/mm@#@5@#@4@#@2,4,5,1,2,@#@3,3,4,5,2,@#@10@#@8@#@合格@#@3@#@始装节两端管口垂直度/mm@#@3@#@3@#@1,2,2,1,2,@#@2,1,1,2,1,@#@10@#@10@#@优良@#@4@#@钢管圆度/mm(D=315mm)@#@,且不大于40@#@(1.575)@#@,且不大于30@#@(1.260)@#@1.1,1.0,0.8,1.4,1.5,1.2,1.2,1.1,1.0,@#@10@#@8@#@合格@#@5@#@纵缝对口径向错边量/mm@#@任意板厚δ,不大于10%δ,且大于2@#@任意板厚δ:

@#@不大于5%δ,且不大于2@#@/@#@/@#@/@#@/@#@6@#@环缝对口径向错边量/mm@#@(8mm)@#@板厚δ≤30,不大于15%δ,且不大于3(1.2)@#@不大于10%δ,且不大于3(0.8)@#@0.7,0.6,0.5,@#@0.7,0.5,0.7,0.8,0.7,0.8,0.7,@#@10@#@10@#@优良@#@30<δ≤60,不大于10%δ@#@不大于5%δ@#@/@#@/@#@/@#@/@#@δ>60,不大于6@#@不大于6@#@/@#@/@#@/@#@/@#@不锈钢复合钢板焊缝,任意板厚δ,不大于10%δ,且不大于1.5@#@不锈钢复合钢板焊缝,任意板厚δ,不大于5%δ,且不大于1.5@#@/@#@/@#@/@#@/@#@一般项目@#@1@#@与蜗壳、伸缩@#@节、蝴蝶阀、球@#@阀、岔管连接的@#@管节及弯管起点的管口中心/mm@#@6@#@10@#@12@#@12@#@6@#@10@#@12@#@12@#@1,4,5,7,6,@#@2,3,4,6,5,@#@9@#@9@#@合格@#@2@#@其他部位管节的管口中心/mm@#@15@#@20@#@25@#@30@#@10@#@15@#@20@#@25@#@9,11,5,12,6,@#@8,7,4,9,7,@#@10@#@10@#@优良@#@3@#@鞍式支座顶面弧度和样板间隙/mm@#@≤2@#@/@#@/@#@/@#@/@#@4@#@滚动支座或摇摆支座的支墩垫板高程和纵、横中心/mm@#@±@#@5@#@±@#@4@#@/@#@/@#@/@#@/@#@5@#@支墩垫板与钢管设计轴线的倾斜/mm@#@≤@#@/@#@/@#@/@#@/@#@6@#@各接触面的局部间隙(滚动支座和摇摆支座)/mm@#@≤0.5@#@/@#@/@#@/@#@/@#@检查意见:

@#@@#@主控项目共5项,其中合格3项,优良2项,合格率100%,优良率40.0%。

@#@@#@一般项目共2项,其中合格1项,优良1项,合格率100%,优良率50.0%。

@#@@#@检验人:

@#@(签字)@#@年月日@#@评定人:

@#@(签字)@#@@#@年月日@#@监理工程师:

@#@(签字)@#@@#@年月日@#@注:

@#@D为钢管内径,mm。

@#@@#@工程@#@表5.1.2焊缝外观质量检查表@#@编号@#@分部@#@工程名称@#@单元@#@工程名称@#@安装@#@部位@#@安装@#@内容@#@管道安装@#@安装@#@单位@#@开/完工@#@日期@#@2017年8月8日~2017年8月13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实测值@#@合@#@格@#@数@#@优@#@良@#@数@#@质量@#@等级@#@合格@#@主控项目@#@1@#@裂纹@#@不允许出现@#@无裂纹@#@-@#@-@#@合格@#@2@#@表面夹渣(δ为钢板厚度mm@#@一类、二类焊缝:

@#@不允许;@#@@#@三类焊缝:

@#@深不大于0.1δ,长不大于0.3δ,且不大于10@#@无表面夹渣@#@-@#@-@#@合格@#@3@#@咬边/mm@#@钢管@#@一类、二类焊缝:

@#@深不大于0.5;@#@@#@三类焊缝:

@#@深不大于1@#@0.2,0.4,0.3,0.1,0.6,0.4,0.1,0.6,0.2,0.3,@#@8@#@8@#@合格@#@钢闸门@#@一类、二类焊缝:

@#@深不大于0.5;@#@连续咬边长度不大于焊缝总长的10%,且不大于100;@#@两侧咬边累计长度不大于该焊缝总长的15%;@#@角焊缝不大于20%;@#@@#@三类焊缝深不大于1@#@/@#@/@#@/@#@/@#@4@#@表面气孔/mm@#@钢管@#@一类、二类焊缝不允许;@#@@#@三类焊缝:

@#@每米范围内允许直径小于1.5的气孔5个,间距不小于20@#@表面无气孔@#@-@#@-@#@合格@#@钢闸门@#@一类焊缝不允许;@#@@#@二类焊缝:

@#@直径不大于1.0mm气孔每米范围内允许3个,间距不小于20;@#@@#@三类焊缝:

@#@直径不大于1.5mm气孔每米范围内允许5个,间距不小于20@#@/@#@/@#@/@#@/@#@5@#@未焊满/mm@#@一类、二类焊缝不允许;@#@@#@三类焊缝:

@#@深不大于0.2+0.02δ且不大于1,每100mm焊缝内缺欠总长不大于25@#@焊满@#@-@#@-@#@合格@#@项次@#@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实测值@#@合@#@格@#@数@#@优良数@#@质量等级@#@合格@#@一般@#@项目@#@1@#@焊缝@#@余高@#@△h@#@/mm@#@手工焊@#@一类、二类/三类(仅钢闸门)焊缝:

@#@δ≤12△h=(0~1.5)/(0~2)@#@12<δ≤25△h=(0~2.5)/(0~3)@#@25<δ≤50△h=(0~3)/(0~4)@#@δ>50△h=(0~4)/(0~5)@#@△h=2.0~2.5@#@2.1,2.2,2.4,2.5,2.6,2.0,2.3,2.3,2.5,2.6,@#@8@#@8@#@合格@#@自动焊@#@(0~4)/(0~5)@#@/@#@/@#@/@#@/@#@2@#@对接焊缝宽度△b/mm@#@手工焊@#@盖过每边坡口宽度1~2.5,且平缓过渡@#@1.2,1.6,1.4,1.9,2.1,2.6,1.9,2.7,1.6,1.8,1.5,@#@8@#@8@#@合格@#@自动焊@#@盖过每边坡口宽度2~7,且平缓过渡@#@/@#@/@#@/@#@/@#@3@#@飞溅@#@不允许出现(高强钢、不锈钢此项作为主控项目)@#@清除干净@#@-@#@-@#@合格@#@4@#@电弧@#@擦伤@#@不允许出现(高强钢、不锈钢此项作为主控项目)@#@/@#@/@#@/@#@/@#@5@#@焊瘤@#@不允许出现@#@无焊瘤@#@-@#@-@#@合格@#@6@#@角焊缝焊脚高K/mm@#@手工焊@#@K<12,△K=0~2;@#@K≥12,@#@△K=0~3@#@/@#@/@#@/@#@/@#@自动焊@#@K<12,△K=0~2;@#@K≥12,@#@△K=0~3@#@/@#@/@#@/@#@/@#@7@#@端部转角@#@连续绕角施焊@#@/@#@/@#@/@#@/@#@检查意见:

@#@@#@主控项目共5项,其中合格5项,优良0项,合格率100%,优良率0%。

@#@@#@一般项目共4项,其中合格4项,优良0项,合格率100%,优良率0%。

@#@@#@检验人:

@#@(签字)@#@年月日@#@评定人:

@#@(签字)@#@年月日@#@监理工程师:

@#@(签字)@#@年月日@#@注:

@#@手工焊是指焊条电弧焊、CO2半自动气保焊、自保护药芯半自动焊以及手工TIG焊等。

@#@而自动焊是指埋弧自动焊、MAG自动焊、MIG自动焊等。

@#@@#@工程@#@表5.1.4表面防腐蚀质量检查表@#@编号@#@分部@#@工程名称@#@单元@#@工程名称@#@安装@#@部位@#@安装@#@内容@#@管道安装@#@安装@#@单位@#@开/完工@#@日期@#@2017年8月8日~@#@2017年8月13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要求@#@实测值@#@合@#@格@#@数@#@优@#@良@#@数@#@质量@#@等级@#@合格@#@优良@#@主控项目@#@1@#@钢管表面清除@#@管壁临时支撑割除,焊疤清除干净@#@管壁临时支撑割除,焊疤清除干净并磨光@#@焊疤清除干净@#@-@#@-@#@合格@#@2@#@钢管局部凹坑焊补@#@凡凹坑深度大于板厚10%或大于2.0mm应焊补@#@凡凹坑深度大于板厚10%或大于2.0mm应焊补并磨光@#@/@#@/@#@/@#@/@#@3@#@灌浆孔堵焊@#@堵焊后表面平整,无渗水现象@#@/@#@/@#@/@#@/@#@一般项目@#@1@#@表面预处理@#@明管内外壁和埋管内壁用压缩空气喷砂或喷丸除锈,除锈清洁度等级应达到《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中规定的级;@#@表面粗糙度对非厚浆型涂料应达到Rz40~Rz70μm,对厚浆型涂料及金属热喷涂为Rz60~Rz100μm。

@#@@#@埋管外壁经喷射或抛射除锈后,采用改性水泥浆防腐蚀除锈等级不低于Sa1级。

@#@@#@表面除锈达到Sa21/2标准,粗糙度为40~70μm@#@-@#@-@#@合格@#@2@#@涂料@#@涂装@#@外观检查@#@表面光滑、颜色均匀一致,无皱纹、起泡、流挂、针孔、裂纹、漏涂等缺欠@#@表面光滑、颜色均匀一致,无皱纹、起泡、裂纹@#@-@#@-@#@合格@#@3@#@涂层厚度@#@85%以上的局部厚度应达到设计文件规定厚度,漆膜最小局部厚度应不低于设计文件规定厚度的85%@#@符合设计规定@#@-@#@-@#@合格@#@4@#@针孔@#@厚浆型涂料,按规定的电压值检测针孔,发现针孔,用砂纸或弹性砂轮片打磨后补涂@#@无针孔@#@-@#@-@#@合格@#@5@#@涂料涂装@#@附着力@#@涂膜厚度大于250μm@#@在涂膜上划两条夹角为60°@#@切割线,应划透至基底,用透明压敏胶粘带粘牢划口部分,快速撕起胶带,涂层应无剥落@#@/@#@/@#@/@#@/@#@6@#@涂膜厚度不大于250μm@#@用划格法检查(0~60μm,刀口间距1mm;@#@61~120μm,刀口间距2mm;@#@121~250μm,刀口间距3mm),涂层沿切割边缘或切口交叉处脱落明显大于5%,但受影响明显不大于15%@#@切割的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或在切割交叉处涂层有少许薄片分离,划格区受影响明显地不大于5%@#@涂膜厚度符合要求@#@-@#@-@#@合格@#@7@#@金属喷涂@#@外观检查@#@表面均匀,无金属熔融粗颗粒、起皮、鼓泡、裂纹、掉块及其他影响使用的缺陷@#@/@#@/@#@/@#@/@#@8@#@涂层厚度@#@最小局部厚度不小于设计文件规定厚度@#@/@#@/@#@/@#@/@#@9@#@结合性能@#@胶带上有破断的涂层粘附,但基底未裸露@#@涂层的任何部位都未与基体金属剥离@#@/@#@/@#@/@#@/@#@检查意见:

@#@@#@主控项目共1项,其中合格1项,优良0项,合格率100%,优良率0%。

@#@@#@一般项目共5项,其中合格5项,优良0项,合格率100%,优良率0%。

@#@@#@检验人:

@#@(签字)@#@年月日@#@评定人:

@#@(签字)@#@年月日@#@监理工程师:

@#@(签字)@#@年月日@#@水利水电工程@#@表0.0.1单元工程施工检验(三检)记录备查表@#@单位工程名称@#@单元工程量@#@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工序/单元名称@#@管节安装@#@施工日期@#@2017年8月13日@#@检测项目@#@检测记录@#@初检@#@主控项目:

@#@@#@主控项目:

@#@@#@班组名称:

@#@@#@负责人:

@#@年月日@#@复检@#@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施工队负责人:

@#@年月日@#@终检@#@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质检科(处):

@#@年月日@#@注:

@#@记录内容不可打印、只能书写、字迹清晰、工整。

@#@@#@水利水电工程@#@表0.0.1单元工程施工检验(三检)记录备查表@#@单位工程名称@#@单元工程量@#@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工序/单元名称@#@焊缝外观@#@施工日期@#@2017年8月13日@#@检测项目@#@检测记录@#@初检@#@主控项目:

@#@@#@主控项目:

@#@@#@班组名称:

@#@@#@负责人:

@#@年月日@#@复检@#@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施工队负责人:

@#@年月日@#@终检@#@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质检科(处):

@#@年月日@#@注:

@#@记录内容不可打印、只能书写、字迹清晰、工整。

@#@@#@水利水电工程@#@表0.0.1单元工程施工检验(三检)记录备查表@#@单位工程名称@#@单元工程量@#@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工序/单元名称@#@表面防腐蚀@#@施工日期@#@2017年8月13日@#@检测项目@#@检测记录@#@初检@#@主控项目:

@#@@#@主控项目:

@#@@#@班组名称:

@#@装管组@#@负责人:

@#@年月日@#@复检@#@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施工队负责人:

@#@年月日@#@终检@#@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质检科(处):

@#@年月日@#@注:

@#@记录内容不可打印、只能书写、字迹清晰、工整。

@#@@#@本单元共11页@#@";i:

4;s:

373:

"流程程序分析表统计品名:

@#@研究者:

@#@項目改进前改进后节省操作线別:

@#@分析日:

@#@检验研究量:

@#@翻阅者:

@#@距离(m)时间(秒)方法:

@#@改进前时间:

@#@方法:

@#@改进后时间:

@#@说明距离(m)时间(秒)改善要点符号附记时间距离说明简化取消合并重排核准:

@#@确认:

@#@承办:

@#@";i:

5;s:

3648:

"编号工程名称长度(m)基基础础数数据据(m)(m)顶宽总高压顶厚基础高前坡后坡放坡1*护岸10000.62.00.10.50.200.2200.62.50.10.50.2500.25300.63.00.10.50.2500.25400.63.50.10.50.20.10.3500.64.00.10.50.30.10.4600.64.50.10.50.30.10.4700.65.00.10.50.30.10.4800.65.50.10.50.30.10.4900.66.00.10.50.30.10.41000.66.50.10.50.30.10.41111合合计计10001000编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合价(元)备注公公用用1土方开挖机挖m3850.006.485508.002堤后回填夯填m32125.0014.7931428.753弃土外运m31275.0018.6723804.254沥青杉板沉降缝m2127.03108.1713740.755110UPVC排水管m420.0030.7112898.206抽水2.2w台班200.00121.1924238.007编织代装土围堰m32112.00122.49258698.88砌砌石石堤堤+压压顶顶8M7.5浆砌块石墙m3#DIV/0!

@#@313.03#DIV/0!

@#@9M7.5浆砌块石基础m3850.00296.27251829.5010C15砼压顶m361.00451.0127511.6111胶合木模板m2201.9832.406544.1512合合计计#DIV/0!

@#@#DIV/0!

@#@砌砌石石堤堤+压压顶顶+埋埋石石砼砼基基础础8M7.5浆砌块石墙m3#DIV/0!

@#@313.03#DIV/0!

@#@9C15埋石砼基础埋石率20%m3850.00398.56338776.0010C15砼压顶m361.00451.0127511.6111胶合木模板m21201.9832.4038944.151212合合计计#DIV/0!

@#@#DIV/0!

@#@全全埋埋石石8C15埋石砼墙埋石率20%m31125.00379.89427376.259C15埋石砼基础埋石率20%m3850.00398.56338776.0010胶合木模板m24029.7132.40130562.601111合合计计1267031.691267031.69工工程程量量中中间间值值公用基础前扩大基础后扩大基础底坡上墙底宽基础底宽基础最高土方开挖(m3)堤后回填(m3)弃土外运(m3)沉降缝100.50.300.901.700.50850.002125.001275.00195.530.50.301.101.900.500.50.301.232.030.500.50.301.502.300.500.50.30.12.002.800.780.50.30.12.203.000.800.50.30.12.403.200.820.50.30.12.603.400.840.50.30.12.803.600.860.50.30.13.003.800.88850.00850.002125.002125.001275.001275.00127.03127.03砌石堤+压顶砌石堤+压顶+埋石砼基础排水管2抽水(台班)围堰(m3)M7.5浆砌石墙(m3)M7.5浆砌石基础(m3)C15砼压顶(m3)模板(m2)M7.5浆砌石墙(m3)埋石砼基础(m3)420.00200.001939.201064.00850.0061.00201.981064.00850.00420.00420.00200.00200.002112.002112.001064.001064.00850.00850.0061.0061.00201.98201.981064.001064.00850.00850.00工工程程量量全埋石C15砼压顶(m3)模板(m2)埋石砼墙(m3)埋石砼基础(m3)模板(m2)61.001201.981125.00850.004029.7161.0061.001201.981201.981125.001125.00850.00850.004029.714029.71砌石堤+压顶+埋石砼基础护护岸岸方方案案技技术术经经济济比比选选表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砌石堤+砼压顶砌石堤+砼压顶+埋石砼基础埋石砼护岸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数量单价(元)合价(元)数量单价(元)1土方开挖机挖m30.856.485.510.856.485.510.856.482堤后回填夯填m32.1314.7931.432.1314.7931.432.1314.793弃土外运m31.2818.6723.801.2818.6723.801.2818.674沥青杉板沉降缝m20.20108.1721.150.20108.1721.150.20108.175110UPVC排水管m0.4230.7112.900.4230.7112.900.4230.716M7.5浆砌块石墙m31.06313.03333.061.06313.03333.06313.037M7.5浆砌块石基础m30.85296.27251.83296.270.00296.278C15砼压顶m30.06451.0127.510.06451.0127.51451.019胶合木模板m31.2032.4038.941.2032.4038.944.0332.4010C15埋石砼墙埋石率20%m3379.890.00379.890.001.13379.8911C15埋石砼基础埋石率20%m3398.560.000.85398.56338.780.85398.5612可比投资合计元746.14833.0813差差值值元86.9586.95158.42合价(元)5.5131.4323.8021.1512.900.000.000.00130.56427.38338.78991.50245.37埋石砼护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