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693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尘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无尘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无尘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无尘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无尘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尘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

《无尘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尘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尘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

5.2测定标准

洁净度

级别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a)

频次

静态(b)

动态(b)

≥0.5μm(d)

≥5μm

≥0.51μm(d)

100级

3500

1

一次/月

10000级

350000

2000

100000级

3500000

20000

300000级

不作规定

5.3测试方法

5.3.1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5.3.2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5.3.4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5.3.5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除另有规定外,长度不大于1.5m。

5.3.6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5.3.7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5.4测试规则

5.4.1测试条件

5.4.1.1温度和湿度:

洁净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

5.4.1.2压差:

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5Pa,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等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5.4.2测试状态:

有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5.4.2.1静态测试时室内空调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尘埃粒子数必须符合规定。

5.4.2.2动态测试时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所产生粒子不影响最终产品的作业,可允许超出标准,但当操作完成10分钟后,粒子水平必须恢复到以洁净区尘粒最大允许数范围之内,应定期监控动态条件下的洁净状况。

5.4.2.3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

5.4.3测试时间:

对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5.4.4悬浮粒子计数

5.4.4.1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

5.4.4.1.1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

5.4.4.1.2采样点布置要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

5.4.4.1.3采样点一般在工作台面上0.2m高度的平面上均匀布置。

5.4.4.2采样点的限定:

对于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每个采样点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次,但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最少采样点数目

面积m2

洁净度级别

100

10000

100000

<

10

≥10<20

≥20<40

≥40<100

≥100<200

≥200<400

≥400<1000

≥1000<2000

2~3

4

8

16

40

80

160

400

800

2

20

200

3

6

13

32

63

注:

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面积。

5.4.4.3采样量:

最小采样量

采样量,升/次

≥0.5μm

300000

5.66

2.83

_

8.5

5.4.4.4采样注意事项

5.4.4.4.1在确认洁净室(区)送风和压差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采样。

5.4.4.4.2对于单向流,计数器采样管口朝向应正对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采样口宜向上。

5.4.4.4.3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开回风口。

5.4.4.4.4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5.4.4.4.5悬浮粒子浓度的采样数据应按下述步骤作统计计算。

5.5结果计算

C1+C2+------+CN

5.5.1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A=————————

N

式中:

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

Ci--某一采样点的粒子浓度(i=1,2,---,N),粒/m3;

N--某一采样点上的采样次数,次。

A1+A2+---+AL

5.5.2平均值的均值M=————————

L

式中

M——平均值的均值,即洁净室(区)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

Ai——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i=1,2,---,L),粒/m3;

L——某一洁净室(区)内的总采样点数,个。

5.5.3标准误差SE=

式中

SE——平均值的标准误差,粒/m3。

5.5.4置信上限

UCL=M+t×

SE

UCL——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粒/m3;

t——95%置信上限的t分布系数。

95%置信上限的t分布系数

采样数L

5

7

9

>

t

6.31

2.92

2.35

2.13

2.02

1.94

1.90

1.86

-

当采样点多于9点时,不需要计算UCL。

5.6结果评定:

判断悬浮粒子洁净度级别应依据下述二个条件。

5.6.1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Ai≤级别界限。

5.6.2全部采样点的粒子浓度平均值的均值的95%置信上限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UCL≤级别界限。

5.7当连续三次样品测试结果超过警戒指标,或单位样品的结果特别高时,应着手采取措施。

5.8用标有页码记录本记录洁净室悬浮粒子测试实验,内容包括:

部门、试状态、测试时间、标准、测试结果、结果计算、结果评定等所有记

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