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机清洗记录表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0698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烟机清洗记录表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烟机清洗记录表文档格式.doc

《油烟机清洗记录表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烟机清洗记录表文档格式.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烟机清洗记录表文档格式.doc

a:

15:

{i:

0;s:

11445:

"作业指导书审查表@#@编号:

@#@16/DW/CXJL/TJ/026@#@工程名称@#@某某发电厂二期工程@#@合同编号@#@HT-2018011@#@致:

@#@某某发电厂二期工程项目监理单位:

@#@@#@现提出《一期扩建端钢梯拆除》作业指导书,请予审查。

@#@@#@附件:

@#@一期扩建端钢梯拆除作业指导书@#@施工单位(章)@#@技术负责人:

@#@@#@17年4月14日@#@项目监理单位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单位(章)@#@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安全工程师:

@#@年月日@#@总监理师:

@#@年月日@#@本表一式三份,由施工单位填报,工程部、项目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存一份。

@#@@#@A@#@版次@#@日期@#@审核@#@改版原因@#@批准@#@某某电厂二期工程@#@编号@#@1@#@6@#@X@#@T@#@0@#@2@#@6@#@S@#@E@#@P@#@C@#@O@#@D@#@S@#@S@#@作业指导书@#@一期扩建端钢梯拆除@#@编写/日期:

@#@@#@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一、工程概况:

@#@@#@某某发电厂一期扩建端钢梯,与二期除氧煤仓间上部结构17a轴框架柱、梁位置冲突,影响框架施工。

@#@根据项目公司要求,委托我单位拆除。

@#@@#@主要工程量:

@#@@#@1、钢平台:

@#@8个;@#@@#@2、钢梯:

@#@8架;@#@@#@二、主要施工依据:

@#@@#@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14@#@2、《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标准》@#@3、《钢梯》02J401@#@4、其他有关文件@#@三、计量器具、工具、机械@#@1、施工所需计量器具、工具如下:

@#@@#@工器具@#@数量@#@精度@#@工器具@#@数量@#@精度@#@钢卷尺(5m)@#@1@#@1mm@#@2、施工所需机械如下:

@#@@#@50t汽车吊1辆50型拖拉机1台@#@气割工具1套软爬梯1架@#@四、劳力组织及进度:

@#@@#@1、劳力组织:

@#@@#@工程负责人:

@#@李四质量负责人:

@#@李国@#@技术负责人:

@#@崔五安全负责人:

@#@王六@#@施工管理员:

@#@张培电工负责人:

@#@徐七@#@起重工:

@#@3人电焊工:

@#@2人@#@电工:

@#@1人壮工:

@#@4人@#@2、工期安排:

@#@@#@钢梯及平台拆除2017.04.15~2017.04.16@#@五、施工工艺流程@#@首先拆除最上层钢梯,接着拆除最上层钢平台,拆除工作自上而下顺序进行。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目前现场吊车配置,为加快施工速度,采用50t汽车吊配合拆除。

@#@@#@1、施工前现场准备@#@开工前,预先布置好吊车停车点位置,吊车行车从17~18轴通道进入停车工作点。

@#@施工前做好现场的场地平整,保证现场道路畅通。

@#@@#@对特殊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对关键的技术环节进行重点讨论,提出科学的方案,并对钢结构拆除进行安排。

@#@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出保证质量、安全的具体实施方案,交底细化至每一道工序。

@#@@#@拆除首先拆除固定到钢梯上的临时照明,与电厂联系把扩建端消防门从里面封牢。

@#@@#@2、吊车工况:

@#@@#@吊车采用QY50型汽车吊,主臂长度40.1m,最大起吊高度30m,工作半径10m。

@#@查该吊车在以上作业条件下最大起重量为5.7t,需拆除构件单件最大重量不大于1+0.5+0.2=1.7t,负荷率为34%。

@#@@#@3、钢梯拆除@#@3.1、钢梯拆除前应首先在上层平台上固定好软爬梯,以便于钢梯拆除后,拆除钢平台时人员上下。

@#@@#@3.2、采用四点起吊,吊点选择到爬梯上下端两侧。

@#@@#@3.3、钢丝绳栓好后,首先用气割把钢梯与上层平台连接处割开,起勾使钢丝绳受力后再把钢梯与下层平台连接处割开,向北摆杆,缓缓把钢梯放到地面。

@#@@#@4、钢平台拆除@#@4.1、钢平台拆除采用四点起吊,吊点挂到钢平台四角,确保平台拆除时钢平台保持水平。

@#@@#@4.2、钢丝绳栓好后,起勾使钢丝绳开始受力。

@#@用气割把钢平台与墙体从埋件处割开,向北摆杆,缓缓把钢梯放到地面。

@#@@#@六、安全注意事项@#@1、在钢梯拆除工作开始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办理动火工作票。

@#@@#@2、拆除区域周围设警告标识,现场要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监护。

@#@@#@3、所有参加吊装人员均要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持证上岗。

@#@@#@4、选用合格的吊索、吊具,并办理有关签证。

@#@@#@5、严禁高空落物,防止落物伤人,随身携带的工具,应用绳栓好或放在工具包内。

@#@@#@6、机械不允许在非正常状态下带病作业。

@#@@#@7、机械不允许超载,不允许在风力大于六级以上的恶劣天气下进行吊装作业。

@#@@#@8、起重作业要由熟练掌握起重技能和安全规范的专职人员主持进行,指挥人员及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无证不允许指挥吊车,吊车要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要站在吊车操作人员能看清指挥信号且安全的位置上,必要时应设有传递信号人员。

@#@尽量使用旗语及口哨指挥,对讲机只能作为辅助指挥工具。

@#@@#@9、起吊重物要选用正确的捆绑方法和起吊方法。

@#@@#@10、构件绑扎应牢固,指挥人员在起吊前应检查绑扎方法,确认后方可起吊。

@#@@#@11、起吊物上、吊车臂下不得站人,起吊物不得从人员上方经过,施工区域周围应拉设警戒围拦,设警告牌,无关人员不得从起重作业区域内通过或停留。

@#@@#@12、吨位不明的构件严禁起吊,吊车吊装构件重量不得超过在其回转半径内的额定起重量。

@#@@#@13、吊车回转部分周围严禁站人,吊车与已有建筑物、机械间至少应有2m安全间距,应随时注意吊车与周围建筑间、吊车间的安全间隔,防止意外碰撞。

@#@@#@14、小型工机具在使用时,必须系上安全绳,防止使用时脱落。

@#@@#@15、现场施工用电的配电柜、盘、箱等必须符合安全设施的有关规定及配套的要求。

@#@@#@16、施工现场应有专职电工值班,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并随时检查动力及照明线路绝缘情况,防止漏电,所有用电设备必须安装合格漏电保护器。

@#@@#@17、施工现场布置合理,材料、设备、机械堆放布置合格、清晰。

@#@动力及照明线路布置合理、安全。

@#@不得乱扯、乱放。

@#@@#@18、气割用氧气、乙炔瓶应按规范规定放置,不得混放,做好防火、防爆工作。

@#@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19、确保工作区域附近在紧急情况下能拿到适当的灭火器,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或关闭气阀,收拾完工具及焊线或软管,清理现场,检查工作场所周围,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20、施工中应注意交叉作业的安全,施工区下不得有人经过或停留,应协调工作减和立体交叉作业,并做好交叉作业的安全措施。

@#@@#@21、拆除前,悬挂两条垂直安全绳,上部固定到除氧间单轨吊轨道上。

@#@起重工栓勾必须配戴自锁器。

@#@@#@七、环保注意事项@#@我们要从大气污染冶理、施工燥声的控制、固体废弃管理及保护植被等四个方面对环境加以保护。

@#@@#@1、大气污染冶理@#@1.1、为控制路面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车辆应限速行驶,并定期对路面洒水。

@#@@#@2、施工燥声的控制@#@2.1、加强设备的润滑和维护,尽量减少燥声排放。

@#@@#@3、固体废弃物管理@#@在现场设置固体废弃物存放点,对固体废弃物分类存放,并定期清理。

@#@对废旧料如钢材、零件等有回收价值的废弃物进行回收,无回收价值的固废由后勤科进行委外处理。

@#@@#@4、成品保护@#@施工过程中,加强成品保护,不得碰撞已施工完的基础柱。

@#@@#@八、危害因素辩识@#@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是否为重大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责任人@#@启动/关闭时间@#@1@#@现场施工@#@未佩带安全帽、@#@未穿防滑鞋@#@高处落物@#@是@#@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要正确佩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

@#@@#@张培@#@2017.04.15/@#@2017.04.16@#@2@#@现场施工@#@违章作业@#@人身伤害@#@否@#@参加施工人员应精神情绪状态良好,严禁酒后进入现场作业。

@#@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合格(体检、三级安全教育合格)。

@#@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

@#@@#@王六@#@2017.04.15/@#@2017.04.16@#@3@#@施工机械@#@违章操作@#@机械伤人@#@是@#@所有机械必须配置专职合格的操作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各种机械要定期维修保养。

@#@@#@许七@#@2017.04.15/@#@2017.04.16@#@4@#@高空作业@#@未挂安全带或安全带@#@未挂在上方牢固处@#@高处坠落@#@是@#@高空作业必须扎好安全带,并把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处,加强现场监督。

@#@@#@王六@#@2017.04.15/@#@2017.04.16@#@5@#@高空作业@#@高空作业脚手架的搭@#@设不符合要求@#@高处坠落@#@是@#@按要求正确铺设脚手架、踢脚板和栏杆@#@王六@#@2017.04.15/@#@2017.04.16@#@6@#@高空作业@#@高空抛掷工具@#@高处落物@#@是@#@高处作业时,工具要栓绳或用工具包方式传递,禁止在空中抛掷物品。

@#@@#@王六@#@2017.04.15/@#@2017.04.16@#@7@#@施工用电@#@电动工机具未安装接地保护,未安装漏电保器,@#@触电@#@是@#@所有电动工机具都接地保护并安装漏电保护器。

@#@@#@徐七@#@2017.04.15/@#@2017.04.16@#@8@#@电焊气割@#@劳保用品@#@穿戴不当@#@人身伤害@#@否@#@进行电焊气割工作时,操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皮手套等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衣着不得敞领卷袖。

@#@@#@张培@#@2017.04.15/@#@2017.04.16@#@9@#@电焊气割@#@割炬时操作顺序错误@#@火灾、爆炸@#@否@#@割炬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后开氧气阀,嘴孔不得对人。

@#@@#@张培@#@2017.04.15/@#@2017.04.16@#@10@#@电焊气割@#@气瓶等易燃易爆品附近使用明火@#@火灾、爆炸@#@是@#@气瓶严禁靠近热源,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用草栅子盖住气瓶,防止太阳暴晒。

@#@@#@张培@#@2017.04.15/@#@2017.04.16@#@11@#@电焊气割@#@工作时易燃物品@#@未及时清除@#@火灾、爆炸@#@是@#@进行电焊气割工作开始前应清除下方的易燃物或采取可靠的隔离防护,并设专人监护。

@#@@#@张培@#@2017.04.15/@#@2017.04.16@#@12@#@交通运输@#@超载超速@#@车辆伤害@#@是@#@车辆严禁超载,在厂内行驶时速限制在15Km/h。

@#@@#@崔五@#@2017.04.15/@#@2017.04.16@#@13@#@交通运输@#@倒车时无人指挥@#@车辆伤害@#@否@#@倒车时要有专人指挥,防止撞人撞物。

@#@@#@崔五@#@2017.04.15/@#@2017.04.16@#@14@#@现场施工@#@路面粉尘堆积太多@#@吸入粉尘@#@否@#@及时对路面进行洒水。

@#@@#@崔五@#@2017.04.15/@#@2017.04.16@#@15@#@现场施工@#@道路扬尘@#@吸入粉尘@#@否@#@大风及扬尘天气,施工人员要戴口罩。

@#@@#@崔五@#@2017.04.15/@#@2017.04.16@#@";i:

1;s:

26748: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编号(学号):

@#@10624042@#@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2010届本科)@#@学院:

@#@@#@专业: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年04月25日@#@1@#@文献综述@#@@#@题目:

@#@溢流坝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溢流坝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摘要:

@#@溢流坝是坝顶可泄洪的坝。

@#@其产生较早发展迅速以及其显著的优越性因而具有良好的前景,在国内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溢流坝设计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溢流坝。

@#@介绍内容包括溢流坝的定义历史发展、过流形式、设计要求、消能防冲与水流形态、裂缝与气蚀。

@#@由于溢流坝目的在于溢流,其特殊的任务要求其应当具有相当的各方面特性,以满足正常工作。

@#@其整体还是细部的工作都不容忽视,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只做了简要介绍与概述。

@#@溢洪坝作为宣泄洪水的水工建筑物在过流过程中,高速水流对混凝土表面的空蚀破坏是相当严重的,为保证大坝安全运行,设计时必须认真对待。

@#@文章对溢流坝的消能防冲、水流形态、裂缝气蚀因素有相关论述。

@#@近期的溢流坝坝建设中,在新型消能工技术、通气减蚀措施等许多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

@#@溢流坝;@#@消能;@#@裂缝;@#@气蚀@#@1.概述@#@溢流坝(overflowdam)是坝顶可泄洪的坝。

@#@亦称滚水坝。

@#@溢流坝一般由混凝土或浆砌石筑成。

@#@按坝型有溢流重力坝、溢流拱坝、溢流支墩坝和溢流土石坝。

@#@后者仅限于溢流面和坝脚有可靠防护设施、单宽流量比较小的低坝。

@#@和厂房结合在一起,作为泄洪建筑物的坝内式厂房溢流坝、厂房顶溢流和挑越厂房顶泄流的厂坝联合泄洪方式,可用在高山狭谷地区,是宣泄大流量时,解决溢洪道和电站厂房布置位置不足的一种途径,也是从溢流坝发展起来的新形式。

@#@@#@2.发展@#@溢流重力坝是溢流坝中修建较多、运行经验丰富的坝型。

@#@巴西图库鲁伊水电站的重力坝,最大坝高86m,23个溢流孔,总泄流量104400m3/s;@#@中国河北省潘家口水利枢纽重力坝,坝高107.5m,设计最大泄流量56200m3/s,部分采用宽尾墩形式的新型消能。

@#@它们都是世界上泄量较大的高水平的溢流重力坝,具有很好的消能防冲效果。

@#@支墩坝中溢流大头坝与溢流重力坝相近。

@#@高溢流平板坝,由于溢流面板较单薄,不利抗震,采用不多。

@#@连拱坝由于拱筒和溢流面、边墙连接结构复杂,很少做为溢流坝。

@#@溢流拱坝除坝体结构常较单薄外,由于平面呈拱形,泄流朝径向集中是明显不利的水力条件。

@#@早期的拱坝,担心下游冲刷和坝体振动,都不敢采用大流量坝身泄洪,而另辟坝外溢洪道。

@#@1950年以来,中国修建了各种类型的溢流拱坝,如溢流跌坎式、挑坎式、溢流面板滑雪道式以及高低坎对冲、窄缝、转向挑坎等消能工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拱坝消能防冲、抗震减蚀等问题,使得溢流拱坝建设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

@#@湖南省凤滩水电站腹拱式溢流拱坝,设计泄洪流量达32600m3/s,是世界上泄流量最大的溢流拱坝,采用独特的高低坎对冲消能,效果甚佳。

@#@@#@一般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消能设施工程量大,造价昂贵,近10多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把泄流和消能设施结合为一体的溢流坝面阶梯式消能工作产生了极大兴趣,阶梯式溢流坝即是在溢流坝面上从胸墙附近直到坝趾处设置一系列阶梯,阶梯的外包线一般仍按标准的溢流面曲线如WES曲线来设计,它主要利用坝面阶梯上水流所形成的横向旋滚及其与主流之间的剪切和动量交换来达到消能的目的,且由于坝面水流掺气,更增强了消能效果。

@#@@#@阶梯式溢流坝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应用,1971年英国的Essery等[1]针对阶梯式溢流坝设计作了一些试验研究。

@#@直到1982年,美国垦务局对建在犹他州的上静水坝的阶梯溢流坝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2],此试验研究对阶梯式溢流坝设计很有用,且激发了以后的研究及应用。

@#@另外,阶梯溢流坝的发展与新型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若采用碾压混凝土RCC坝,将坝面做成阶梯状,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节省投资[3]。

@#@@#@阶梯式溢流坝早在20世纪初就有应用,但直到七十年代人们才开始进行研究。

@#@由于利用阶梯坝面消能可以显著减小下游消能工的工程量,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人们对它越来越重视[4]。

@#@@#@宽尾墩和阶梯溢流坝:

@#@流坝面闸墩尾部扩展成宽尾墩,墩后连接阶梯坝面,然后通过反弧段与消力池相连,形成“宽尾墩+阶梯溢流坝+消力池”的水工设施,这是一种新型的消能设施。

@#@这种新的消能方式兼有宽尾墩和阶梯溢流坝面的优点:

@#@

(1)小流量泄流时,可充分利用阶梯旋滚消能;@#@

(2)大流量泄流时,可利用宽尾墩墩后空腔提高掺气率,以保护阶梯免受空蚀破坏;@#@(3)以阶梯为主要的掺气设施工程最大单宽流量一般不大于30m3/s·@#@m,而采用这种新型的消能设施后,单宽流量得到提高[5]。

@#@@#@同时台阶式泄槽溢洪道已成为世界全国泄洪建筑物上一种通用的泄流方法,而且应用范围更加多样化。

@#@我国对于台阶式溢流坝也已起步,并有成功的实例,国内又出现宽尾墩与台阶式溢流坝的联合运用消能的形式,已应用于高水头、大单宽流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6]。

@#@@#@3.溢流坝过流形式@#@①坝顶溢流(跌流),②坝面溢流,③大孔口坝面溢流(见图1)。

@#@前两者属表面溢流,能顺利排放冰凌等漂浮物。

@#@堰顶可设或不设闸门。

@#@无闸门的溢流坝,蓄水位只能与堰顶齐平,泄洪时要靠壅高库水位形成水头,逐渐增加泄量,适用于较小水库或具有较长溢流前沿的溢流坝。

@#@设有闸门的溢流坝,能够调节水库蓄水位和下泄流量。

@#@其堰顶高程和溢流前沿长度需根据水库和枢纽建筑物功能、泄水要求经水库调洪计算确定。

@#@堰顶设有闸墩,用以支撑闸门,墩上架桥以装设闸门启闭设备或设置通道。

@#@坝顶溢流的闸门检修容易、操作方便可靠,是最常见的溢流坝形式。

@#@@#@a坝顶溢流b坝面溢流c大孔口坝面溢流@#@图1@#@4.溢流坝设计要求@#@①有足够的溢流前沿长度和泄流能力以满足防洪要求;@#@②水流平顺,坝面无不利的负压或振动;@#@③下泄水流不造成危害性冲刷。

@#@高水头溢流坝泄水流速可达30~40m/s或更大,下游河床单宽消能功率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千瓦。

@#@从溢流或泄水段到下游消能工设计要解决好:

@#@空蚀和磨蚀、掺气和雾化、轻型结构的振动、河床和岸坡的冲刷等一系列高速水流问题。

@#@要选择合适的坝顶和堰面曲线形式:

@#@既要有较大泄流能力,又要有稳定的水流形态和免遭空蚀破坏、容易施工的体型。

@#@较好的消能工形式和尺寸对枢纽各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的高坝建设中,在新型消能工技术、通气减蚀措施等许多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展。

@#@@#@5.消能防冲@#@5.1消力池与护坦@#@5.1.1溢流坝消力池设计流量的确定@#@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的工程设计者错误地把消能池设计流量理解为工程中的设计或校核洪水标准对应的洪峰流量或任意假定的某一流量,进而设计结果与实际运用情况严重不符。

@#@因坝高速水流携带大量的动能,这些能量得不到有效的消减,大量余能由下游河床承担,导致下游河床严重冲涮,直接危及坝身的安全,导致坝身坍蹋毁坏。

@#@@#@设计中拟定的消能池设计尺寸达不到规范要求,其结果将由于消能池设计上不合理,下游水垫深度不够,消能不充分,造成下游水流余能过大,导致坝身因洪水淘刷而发生破坏。

@#@@#@5.1.2关于低溢流钢筋混凝土衬砌或护坦@#@破坏部位往往发生在收缩断向下游延伸的一段距离之内。

@#@根据流体力学中贝努里能量守恒理论进行分析,不难证明:

@#@在收缩断面处以动能为主。

@#@相对于其它部位的过流速度,其流速最高。

@#@因而该部位表现为:

@#@水流动量大而集中和容易发生空蚀现象关于雍水建筑物的选型问题进行雍水建筑设计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形式较为隐蔽坝下游收缩断面部位的设计。

@#@在水毁工程实地现场考察中注意到在多处溢流堰(坝)下游溢洪道衬砌或护坦在洪水破坏下所发生的一个特有现象。

@#@即溢洪道的地下截潜引水形式,以充分发挥其结构简单,地下水截流可靠,造价低的特点,特别是其承受洪水造成破坏的能力提高[7]。

@#@@#@5.2消能形式的初选@#@单宽流量大,而基岩比较软弱,不易采用消力池消能,因为要较长的消力池和护坦.工程投资较大。

@#@过坝水流的弗氏数较低,不易采用底流消能的效果。

@#@另外,溢流坝段相邻的底孔坝段不易采用挑流消能,水流的相互干扰加剧。

@#@面流消能的首要适用条件是有比较稳定的下游尾水位。

@#@抗冲刷能力较弱。

@#@溢流坝下泄单宽流量较大。

@#@采用异型宽尾墩挑流消能。

@#@挑流消能的效果还与溢流坝闸墩的下游形状有关[8]。

@#@@#@5.3影响溢流坝的效能因素@#@以阶梯溢流坝为例,要想提高消能率,就要采用改变阶梯高度,放缓坝坡等措施,还应设法增强坝面水流的紊动,使紊动耗散率增大。

@#@例如,在坝趾处取消反弧段,以一直延伸到坝趾的阶梯代替;@#@对溢洪道采用扩散形式,使其单宽流量沿程不断减小,以提高阶梯的消能率;@#@在坝面上设置一些辅助消能、掺气设施,如掺气分流墩;@#@在某些阶梯的凸角处设置挑坎,使下泄的水流向上挑起,与坝面上的滑移主流碰撞混掺,从而使紊动区域增大,提高阶梯溢流坝的消能率。

@#@在考虑提高消能率的同时,还应考虑采取一定的掺气措施以减小坝面的负压[9]。

@#@蒋晓光[10]通过对二滩阶梯式过水围堰的模型试验与newmonksville大坝的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小的阶梯高度适合于小的单宽流量,其消能率很高;@#@而大的阶梯高度适合于大的单宽流量,但当单宽流量增大到一定值时消能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台阶溢流坝在下泄较小的单宽流量时,具有较好的消能效果;@#@在下泄较大的单宽流量时,坝面的消能效果较差,且坝下流速较高,容易引起台阶坝面发生空化空蚀破坏。

@#@对坝高不是太高的台阶溢流坝,在下泄单宽流量较小时利用坝面消能,而在下泄单宽流量较大时则利用坝下较高水体进行消能和保护台阶坝面,不失为一较好的设计思想[11]。

@#@@#@6.水流@#@6.1阶梯溢流坝面流场的紊流数值模拟@#@

(1)雷诺差分应力紊流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阶梯溢流坝面的流场。

@#@从计算结果明显可见阶梯上出现顺时针旋涡。

@#@@#@

(2)阶梯面上的速度场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较均匀的滑移水流;@#@二是阶梯内的旋滚水流。

@#@@#@(3)阶梯面上可能出现负压的位置在阶梯立面的上半部分,阶梯水平面上的压力都为正压力,最大值出现于下泄水流冲击的位置。

@#@@#@(4)从紊动能和紊动耗散率的分布可以看出阶梯坝面上水流的紊动特性和能量转换。

@#@随着水流势能向动能转化,水流的紊动能和紊动耗散率都随之增大[12]。

@#@@#@6.2坝下泄单宽流量@#@影响台阶溢流坝下流速的主要因素是坝下泄单宽流量的大小,而台阶溢流坝坝体高度及坝面台阶高度的变化对坝下游流速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在台阶溢流坝的设计中,通过溢流坝体下泄单宽流量大小的选择将是至关重要的[13]。

@#@@#@7.有关裂缝@#@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老化过程是渗透力、化学溶蚀、冻害、磨蚀、环境侵蚀等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周期交替变化,冻融破坏常常导致混凝土大坝产生裂缝。

@#@尤其对于地处东北地区的混凝土大坝,大坝混凝土表层疏松剥落、深层冻胀破坏的现象十分普遍。

@#@对于溢流坝段,在高速水流冲刷气蚀作用下,有时会危及大坝的安全运行,首先,带有表面裂缝的混凝土在高速水流所产生的气蚀作用下,引起溢洪道和其他泄水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其次,混凝土内部膨胀产生裂缝,当水分进入后继续破坏或引起其他形式的破坏,如冻融循环破坏。

@#@@#@裂缝分为早期裂缝和后期裂缝,温度裂缝及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是产生早期裂缝的主要成因。

@#@水化热温升阶段在混凝土内产生压应力,后转化为拉应力,产生表面裂缝。

@#@外界气温变化的日温差变幅和寒潮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施工质量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部位混凝土,尽量安排不同季节施工,更要重视保温及养生[14]。

@#@@#@7.1混凝土破坏准则@#@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对混凝土开裂的判断分下列三种情况:

@#@

(1)在进行闸墩裂缝成因分析时,混凝土材料的第一主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值,则认为材料开裂;@#@

(2)在对闸墩裂缝进行跟踪,判断其是否继续发展时,若有部分混凝土单元的第一主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值,则认为此处混凝土已经开裂,并将其拉应力予以释放,然后重新进行计算,经过多次迭代计算后,可以跟踪裂缝发展的轨迹;@#@(3)在进行闸墩现状工况多种加固方案研究时,当混凝土材料的第一主拉应力超过材料的允许拉应力时,则认为材料开裂破坏[15]。

@#@@#@7.2溢流坝裂隙@#@溢流坝段与挡水坝段相比,溢流坝段混凝土受气温影响敏感,溢流坝段冬季上游面混凝土受拉比挡水坝段严重。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溢流坝段上游面混凝土拉应力大于挡水坝段。

@#@通过水下电视成果也可以看出,溢流坝段上游面混凝土较挡水坝段裂隙分布密集,破坏程度较重[16]。

@#@@#@8.有关气蚀@#@气蚀与磨蚀常发生在挑坎、护坦、齿墩与尾槛等部位,除对损坏部分要及时修理外,还应消除气蚀、磨蚀发生的条件。

@#@可通过水工模型验定合适的形状、尺寸,或改善结构布置。

@#@如将消力坎等做成流线型,削去棱角;@#@或将矩形差动坎改为梯形差动坎;@#@或将消力池的尾槛由台阶形改为斜面梳齿形,并尽可能不发消力墩,这样即使有砂石等杂物带入消力池,也会被水流冲掉,不致积存在池内引起磨蚀。

@#@向低压区补充空气减少负压如在差动坎挑流的高坎侧壁开通气孔,通气孔的位置应在模型试验得出的负压部位或稍偏上游。

@#@或加强结构物的抗蚀能力。

@#@如在已经发生或容易发生气蚀的部位采用抗蚀能力强的材料来镶补等等[17]。

@#@@#@9.关于坝下冲坑@#@坝后无消能措施、无很好的护坦海漫致使冲坑形成。

@#@拦河坝是以壅水建筑物,收它的影响上游水面发生变化,呈现壅水曲线。

@#@当水流过坝,由缓流变急流,坝后流速很大。

@#@过坝水流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在河床中消耗能量,产生了冲坑。

@#@坝面偏流坝后迴流对下游河床的破坏。

@#@坝面过水,在设计上是等厚度的,而在实际中式不同的,过坝水流不均匀,形成局部集中流坝后水越长度将大于计算长度而在局部产生冲刷破坏。

@#@迴流对下游河床也产生破坏作用,过坝水流不规则,下游河床不规则,水流扩散不均匀,两岸抗冲强度不同都会产生迴流现象[18]。

@#@@#@10.小结@#@溢流坝有较好的消能防冲效果,国内建设经验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1]EsseryITS,homerMW.Thehydraulicdesignofsteppedspillweys[R].ConstructionIndustryResesrchandInformationAssonciation.London,Report33:

@#@26-33.@#@[2]YoungMF.Feasibilitystudyofasteppedspillway[A].Hy-draulicDivisionSpecialtyConference[C].Jackson,MS,1982:

@#@96-105.@#@[3]陈群,戴光清,刘浩吾,阶梯式溢流坝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22

(1):

@#@47.@#@[4]陈群,戴光清,刘浩吾.带有曲线自由水面的阶梯溢流坝面流场的数值模拟[J].水力学报,2002,@#@(9):

@#@20-21.@#@[5]胡耀华,伍超,卢红等.宽尾墩后接阶梯溢流坝面水工设施的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6,25(5):

@#@37-38.@#@[6]杨光华.涂全良等.泰江三角洲软土地基上涵闸基础处理的现状及对策[J].广东水利水电.2008,@#@(8):

@#@23-40.@#@[7]张淑云.关于溢流坝设计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1,19(7):

@#@19-20.@#@[8]尚信宽.白石水库溢流坝消能形式的选择[J].东北水利水电,2001,19(5):

@#@4-5.@#@[9]陈群,戴光清.影响阶梯溢流坝消能率的因素[J].水力发电学报,2003,(4):

@#@102-103.@#@[10]蒋晓光.阶梯式溢流消能浅析[J]泄水工程与高速水流,1992(4):

@#@37-40.@#@[11]吴宪生.台阶溢流坝的应用评述[J].四川水力发电,2005,24

(1):

@#@26-27.@#@[12]陈群,戴光清,刘浩吾.阶梯溢流坝面流场的紊流数值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2,35

(1):

@#@27-28.@#@[13]吴宪生.台阶溢流坝下的流速探讨[J].水力发电学报,2001,

(2):

@#@76-77.@#@[14]范永思.丰满水电站混凝土溢流坝病害及其加固措施研究[D].2004:

@#@32-33.@#@[15]钟长红,常晓林,周伟.陆水蒲圻水利枢纽溢流坝段闸墩加固措施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4,23(4):

@#@52-53.@#@[16]宋恩来.太平哨电站三次大坝安全定检的几个主要问题[J].东北电力技术,2009,30(3):

@#@8-9.@#@[17]葛海龙.略论溢流坝消能防冲设施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4-5.@#@[18]刘丽华,鲁平天.然河道上溢流坝坝下冲坑成因探讨[J].中国水利与经济,2007.13(6):

@#@380-381.@#@7@#@外文翻译@#@题目:

@#@重力坝设计@#@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外文翻译@#@第五章静态和动态应力分析@#@5.1应力分析@#@a.一般分析:

@#@@#@

(1)用一项对重力坝应力性的分析来确定大坝的规模和整个静态和动态负载条件下的结构的分布应力,并探讨了结构和基础是否满足要求。

@#@通常负载条件调查概述在第四章有表述。

@#@@#@

(2)根据大坝的设计水平和类型配置规定的细致要求,重力坝应力分析应用近似简化法或有限单元法。

@#@对于初步设计,根据美国局介绍填海工程(USBR),“重力坝设计”(1976年),简化方法利用二维模型分析悬臂梁或审判负荷捻方法用于三维分析是恰当的。

@#@如果一个更精确的压力调查是必需的,通常在特性研究和最后设计阶段应用有限元方法。

@#@@#@b.有限元分析@#@

(1)有限元模型,用于大坝和地基相互作用的线性弹性静态和动态分析和非线性分析。

@#@有限元方法提供了造型复杂的几何图形和广泛变化材料特性的能力。

@#@在边缘应力、周围开口和紧凑的区域可以近似地用有限元模型。

@#@它可以模拟混凝土放热现象和耦合热应力与其他负载。

@#@这种方法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可随时地对涉及各种材料的复杂基础、接缝的薄弱连接点进行压裂模拟。

@#@CG-DAMS(Anatech1993年)是专门的混凝土重力坝分析,特别是以计算机程序为目的而设计的,它执行静态、动态和非线性分析,并包括弥散裂缝模型,其中包括离散开裂断裂力学模型的MERLIN(萨乌马1994年)。

@#@@#@

(2)二维,有限元分析,一般适用于混凝土重力坝。

@#@设计者应该注意到,实际结构是三维的,并应审查分析以保证二维近似值可以接受和现实。

@#@长期以来传统的混凝土大坝与横向收缩缝,没有键控关节,二维分析应合理正确。

@#@位于狭窄山谷结构之间陡峭的桥台和堤坝,各种山谷的不同岩石模量是必要的三维建模条件。

@#@@#@(3)特殊目的方案有重力坝地震分析,包括水动力相互作用(EADHI)(Chakrabarti和普拉1973年)和地震混凝土重力坝其中包括水动力响应与地基相互作用的影响(EAGD84)(乔普拉,Chakrabarti,和Gupta1980),它们都是平面结构的动态反映。

@#@为了动态输入这两个程序应用了加速时间记录法。

@#@SDOFDAM计划是一个双向电泳有限元模型(Cole和颊1986)用来计算水动力荷载,计算使用乔普拉的简化程序。

@#@有限元程序如:

@#@GTSTRUDL,SAP软件,ANSYS软件,ADINA软件,和ABAQUS软件为静态和动态建模提供了大体上的功能。

@#@@#@5.2动态分析@#@地震荷载的结构分析包括两个部分:

@#@一个是近似的位置和滑动稳定性分析,使用适当的抗震系数(见第4章);@#@另一个是动态内应力分析。

@#@如果以下条件存在应用随点而定的地震地面活动:

@#@@#@a大坝大于等于100英尺,当地峰顶加速度(PGA)大于0.2g的最大可信地震。

@#@@#@b大坝不到100英尺,PGA大于0.4g的最大可信地震。

@#@@#@c有闸门溢洪道坝段,宽道路,通风结构,或规则与不规则的其他坝段。

@#@@#@d大坝是因为事故,老化,或恶化的削弱情况。

@#@动态应力分析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将在CECW-ED部门监督下进行逐项基础审核。

@#@@#@5.3动态分析法@#@执行动态分析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a审查地质学,地震学,构造布置。

@#@@#@b确定地震的来源。

@#@@#@c选择待选取的最大可靠的地震震级和运行基础运行的地点。

@#@@#@d选择待选取地震的衰减关系。

@#@@#@e根据在现场最严重的地震动,选择控制最大可信和运行的候选基础地震。

@#@@#@f选择控制地震的设计反应范围。

@#@@#@g选择适当的加速度—时间记录,如果加速度—时间分析是必要的,这个记录是用来整合设计反映范围。

@#@@#@h选择混凝土和基础的材料动态特性。

@#@@#@i选择用来分析的动态分析方法。

@#@@#@j执行动态分析。

@#@@#@k动态分析评估。

@#@@#@5.4跨学科的协调@#@一个动态分析需要的工程地质队,地震学家和结构工程师。

@#@他们必须以综合的方法协同工作,使各部门不那么独立。

@#@例如使用不当的保守做法有使用少见的MCE,PGA的上限值,设计反映范围的上限值,保守范围的上限值,来确定抗震结构。

@#@在执行动态分析的步骤时应充分协调,以制定一个合理的保守设计并考虑相关的风险。

@#@该结构工程师负责的动态结构分析应积极参与这一地震地面运动特征的进程(见表5-6为动态分析方法所需的形式),并使用表格所需的动态分析方法将。

@#@@#@5.5反映与地震相关的性能标准@#@a最大可信地震。

@#@重力坝没有控制MCE的能力将不能生存,将导致生命损失或重大财产损失。

@#@具有一定危险的非弹性行为在MCE控制下是可允许的。

@#@@#@b基础运行地震。

@#@重力坝应够控制OBE弹性的范围内,继续开展工作,而不需要大量的维修。

@#@@#@Jīngyí@#@ngjīchǔdì@#@dì@#@zhè@#@n.Zhò@#@nglì@#@bà@#@yīng@#@Zà@#@ibè@#@idǐzhì@#@dekò@#@ngzhì@#@né@#@nglì@#@chūqià@#@o@#@Tá@#@nxì@#@ngfà@#@nwé@#@inè@#@i,jì@#@xù@#@kāizhǎngōngzuò@#@,é@#@rbù@#@xūyà@#@odà@#@lià@#@ngde@#@Wé@#@ixiū.@#@ @#@@#@5.6地质和地震调查@#@所有水库的地质和地震调查必须在位于2到4区的地震区。

@#@调查的目的是建立控制最大可靠的基础地震操作和相应的地面工作,并评估诱发现场地震基础脱位的可能性。

@#@下面讨论地震控制的选择。

@#@额外信息也可在TM5-809-10-1找到。

@#@@#@5.7选择控制地震@#@a最大可信地震。

@#@@#@选择控制MCE的第一个步骤是指定震级/或修改MCE的梅尔卡利(MM)强度为各地震构造结构或资源区域提供现场检查。

@#@第二个步骤是根据大坝主要频率范围内的最严重的地震震动,选择控制MCE和确定的基础脱位,如果有的话,还有现场制作的能力。

@#@如果有超过一个MCE产生对大坝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的大规模地面运动的不同频率,每个MCE都应该被认为是可控制的。

@#@@#@B基础运行地震@#@

(1)该OBE的选择是根据为保护工程免受地震损伤和损失大坝耐久的理想水平。

@#@新水坝的工程寿命通常是是100年。

@#@对于在工程寿命期间超标的OBE的概率应该是不大于百分之五十,除非一个更为严重地震,使得地震的设计成本的节省超过了维修成本和维修的损失的承担风险。

@#@@#@

(2)OBE的可能性分析包括发展各震源的大量的频率或震中强烈频率(反复出现);@#@设计从原始或过去资料到预测未来发生的反复出现的数据;@#@削弱严重参数,通常要么选择MM强度的PGA,要么现场确定;@#@确定现场的控制循环关系;@#@最后,根据超标值和工程寿命的可能性选择地震的设计标准。

@#@@#@5.8地质运动的特征@#@a一般情况下@#@在指定(或震中强";i:

2;s:

4093:

"XXX医院停水应急演练脚本@#@一、演练时间:

@#@@#@2015年×@#@月×@#@日上午×@#@点×@#@分@#@二、演练地点:

@#@@#@X号楼水泵房@#@三、演练指挥员:

@#@@#@郑×@#@×@#@@#@四、演练规划:

@#@@#@上午8点40分,护士王×@#@×@#@发现病区停水,拨打888119,维修班人员接到电话马上查看医院进水水表,发现是外部供水停水(或外部进水管道破裂须停水抢修),运行人员马上联系自来水公司3860110,确定停水事项,条件一:

@#@供水部门临时停水,停水时间确定(24小时之内),条件二:

@#@供水部门不确定停水时间超出24小时,条件二时拨打889999,消控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开始全院广播,维修班人员向停水应急小组领导汇报情况,由应急小组领导决定启动停水应急预案。

@#@@#@五、演练前准备:

@#@@#@1、演练前要确认医院用水实际情况,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准备。

@#@@#@2、由护士长牵头,向等候室的病人及家属说明将进行停水演练。

@#@@#@3、科室人员按照脚本,熟悉各自的职责和演练角色。

@#@@#@4、维修人员需准备好相关工具、做好各种防护措施。

@#@@#@六、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郑×@#@×@#@负责与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联系,及停水的具体工作落实@#@和协调;@#@@#@维修工邵×@#@×@#@负责通知相关科室,及向应急小组领导的汇报;@#@@#@维修工周×@#@×@#@胡×@#@×@#@负责查看各病区供水情况;@#@@#@维修工柴×@#@×@#@方×@#@×@#@负责关闭医院进水阀门;@#@@#@维修工陈×@#@×@#@叶×@#@×@#@负责水泵房增压泵操作,水箱水位的观@#@察。

@#@@#@七、演练开始@#@1、演练正式开始时,确认演练人员全部到位。

@#@@#@2.情况:

@#@值班护士王×@#@×@#@发现病区停水。

@#@@#@3、值班护士王×@#@×@#@拨打报修电话888119;@#@通报内容为“×@#@×@#@病区停水,@#@请求支援”,完成之后向护士长汇报。

@#@@#@4、维修班人员接到电话立即赶到现场查看,并通知运行人员确认停水情况,@#@停水应急小组决定启动停水应急预案。

@#@@#@5、消防控制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通过广播系统通报各科室,通报内容为“×@#@×@#@区域777”。

@#@@#@6.各相关人员按演练前分工赶到对应地点进行待命。

@#@@#@7.运行人员打电话自来水公司询问供水情况,并班组长汇报;@#@并做好应急准备(关闭进水总阀,启动二次供水水泵)。

@#@@#@8班组长向应急小组领导汇报停水情况;@#@由应急小组领导决定启动预案。

@#@@#@8.1维修工柴×@#@×@#@方×@#@×@#@负责关闭医院进水阀门。

@#@@#@8.2维修工陈×@#@×@#@叶×@#@×@#@到水泵房进行增压泵操作,观察水箱水位。

@#@@#@8.3维修工周×@#@×@#@胡×@#@×@#@到各病区查看供水情况。

@#@@#@8.4郑×@#@×@#@负责联系自来水公司备用水车,及各项协调工作。

@#@@#@8.5邵×@#@×@#@负责全院用水的情况检查。

@#@@#@停水演练会议记录@#@一、日期:

@#@2015年8月30日@#@二、时间:

@#@下午13:

@#@30@#@三、地点:

@#@血透室、水泵机房@#@四、演练组长:

@#@宁红红@#@五、出席人员:

@#@应急小组人员,血透护士、医护人员@#@维修班人员、设备科、消控人员、保安@#@六、请假人员:

@#@@#@七、记录人员:

@#@邵生泉@#@八、会议内容:

@#@停水演练现场点评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1、人员配合不到位;@#@分工不明确。

@#@@#@2、没有其它楼层人员协助。

@#@@#@3、消控室播报不熟练。

@#@@#@九、交办事项@#@1、加强人员培训;@#@@#@2、消控人员加强练习。

@#@@#@";i:

3;s:

9641:

"@#@@#@客户编号@#@«@#@户号»@#@@#@客户名称@#@«@#@户名»@#@@#@用电地址@#@«@#@地址»@#@@#@业务类别@#@«@#@申请类别»@#@@#@一、基本情况@#@核定容量(kVA)@#@«@#@受电容量»@#@@#@行业分类@#@«@#@行业分类»@#@@#@拟定的客户分级@#@普通用户@#@电源序号@#@供电电压(kV)@#@供电容量(kVA)@#@电源类型@#@供电电源位置@#@1

(2)0@#@«@#@受电容量»@#@@#@专变@#@«@#@变电所»@#@«@#@线路»@#@«@#@杆号»@#@#杆@#@二、营业费用@#@费用名称@#@单价@#@数量@#@应收金额(元)@#@收费依据@#@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费用@#@2500@#@1@#@2500@#@浙价商2009-183@#@临时接电费@#@浙价商[2004]138号@#@三、协商事项@#@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电网的规划、用电需求以及当地供电条件等因素,贵单位年@#@月日递交的用电申请经技术经济比较,并经供用电双方协商一致后,答复如下:

@#@@#@受电工程具备供电条件,供电方案详细说明见正文。

@#@@#@本供电方案有效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如遇有特殊情况,需延长供电方案有效期的,客户应在有效期到期前十天向供电企业提出申请,供电企业视情况予以办理延长手续。

@#@@#@客户签字:

@#@供电单位:

@#@@#@(加盖公章)(加盖公章)@#@年月日年月日@#@浙江省电力公司@#@一、客户基本信息@#@客户名称:

@#@«@#@户名»@#@@#@用电地址:

@#@«@#@地址»@#@@#@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用电类别:

@#@«@#@用电属性»@#@@#@负荷分级:

@#@三类负荷@#@核定容量(kVA):

@#@«@#@受电容量»@#@@#@拟定的客户分级:

@#@普通用户@#@二、客户接入系统方案@#@1.供电电源情况@#@供电企业向客户提供单电源三相交流50赫兹电源。

@#@@#@

(1)第一路电源@#@供电电压:

@#@1

(2)0千伏;@#@@#@电源性质:

@#@主供电源;@#@@#@电源类型:

@#@专变;@#@@#@供电容量:

@#@«@#@受电容量»@#@千伏安;@#@@#@供电电源位置:

@#@@#@«@#@变电所»@#@«@#@线路»@#@«@#@杆号»@#@#杆@#@产权分界点:

@#@用户杆上式负荷开关(开闭所负荷开关)下桩,分界点电源侧产权属供电企业,分界点负荷侧产权属客户;@#@@#@进出线路敷设方式及路径:

@#@初步建议mm2高压铜电缆直埋(电缆管道),具体路径和敷设方式以政府规划部门最终批复和设计勘察结果为准;@#@@#@2.供电系统情况@#@第一路电源接入点系统短路容量为208MVA,系统采用的接地方式为经消弧线圈接地。

@#@@#@三、客户受电系统方案@#@1.受电点建设类型:

@#@采用配电房方式。

@#@@#@2.受电容量:

@#@合计«@#@受电容量»@#@千伏安。

@#@其中,1

(2)0千伏«@#@受电容量»@#@千伏安受电变压器台(不同规格多台变压器参照填写),台运行台备用。

@#@共计千伏安;@#@千伏千瓦受电高压电机台(不同规格多台高压电机参照填写),台运行台备用,共计«@#@受电容量»@#@千瓦(视同千伏安)。

@#@@#@3.电气主接线:

@#@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

@#@@#@4.运行方式:

@#@电源采用单电源直接运行方式,电源联锁采用/方式。

@#@@#@5.无功补偿:

@#@按无功电力就地平衡的原则,按照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等规定设计并合理装设无功补偿设备。

@#@补偿设备宜采用自动投切方式,防止无功倒送,在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5;@#@@#@6.继电保护:

@#@宜采用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电源进线采用速断保护。

@#@@#@7.调度、通信和自动化:

@#@与/建立调度关系;@#@配置相应的通信自动化装置进行联络,通信方案建议/。

@#@@#@8.自备应急电源及非电保安措施:

@#@客户对重要保安负荷配备足额容量的自备应急电源及非电性质保安措施,自备应急电源容量应不少于保安负荷的120%,非电性质保安措施应符合生产特点、负荷特性,满足无电情况下保证客户安全的需要。

@#@@#@9.电能质量要求:

@#@用电负荷注入公用电网连接点的谐波电压限值及谐波电流允许值应符合《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国家标准的限值。

@#@客户的冲击性负荷产生的电压波动允许值,应符合《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国家标准的限值。

@#@@#@四、计量方案@#@1.计量点设置及计量方式:

@#@@#@计量点1:

@#@计量装置装设在«@#@户名»@#@配电房高压计量箱(柜)处,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量电电压1

(2)0kV。

@#@@#@2.计量装置配置类别及接线方式:

@#@@#@计量点1属III类电能计量装置,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0级,电压互感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5级,变比为1

(2)0000/100V。

@#@电流互感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5S级,变比为0/5A。

@#@电能计量装置采用三相三线接线方式。

@#@电压导线截面不低于2.5mm2,电流导线截面不低于4mm2(注:

@#@计量回路不得与其他电气回路共用)。

@#@@#@3.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安装方案:

@#@配装现场管理终端1台,终端装设于«@#@户名»@#@配电房高压计量箱(柜)处,用于远程监控及电量数据采集。

@#@@#@五、计费方案@#@1.电价为一般工商业及其他:

@#@1-10千伏:

@#@三(单)费率两部制大工业:

@#@1-10千伏:

@#@三费率:

@#@按容量一般工商业及其他:

@#@20千伏:

@#@三(单)费率两部制大工业:

@#@20千伏:

@#@三费率:

@#@按容量。

@#@@#@2.功率因数考核标准:

@#@根据国家《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的规定,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考核标准为0.9(0.85,0.8)。

@#@@#@根据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电价(包括国家规定的随电价征收的有关费用)执行,如发生电价和其他收费项目费率调整,按政府有关电价调整文件执行。

@#@@#@六、告知事项@#@1.受电工程的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本供电方案开展。

@#@2.客户自主选择具备相关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单位。

@#@@#@受电工程的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经供电企业审核通过的设计文件和相关资料实施。

@#@@#@3.受电工程建设投资界面按产权分界点划分,供电企业和客户各自承担其产权范围内的相关电力工程建设投资费用。

@#@产权分界点至电源侧相关电力工程建设投资费用由供电企业承担,产权分界点至负荷侧相关电力工程建设投资费用由客户承担。

@#@@#@4.受电工程设计文件送审注意事项@#@

(1)受电工程设计文件送审前,客户应到电力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厅缴纳营业费用。

@#@@#@

(2)受电工程设计完成后,客户应填写《客户受电工程设计文件送审单》,附设计文件和有关资料一式二份递交供电企业审核。

@#@设计文件和有关资料包括:

@#@@#@a)受电工程设计及其说明书;@#@@#@b)用电负荷分布图;@#@@#@c)负荷组成、性质及保安负荷;@#@@#@d)影响电能质量的用电设备清单;@#@@#@e)主要电气设备一览表;@#@@#@f)节能篇及主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耗电及允许中断供电时间;@#@@#@g)高压受电装置一、二次接线图与平面布置图;@#@@#@h)用电功率因素计算及无功补偿方式;@#@@#@i)继电保护、过电压保护的方式及电能计量装置的方式;@#@@#@j)隐蔽工程设计资料;@#@@#@k)配电网络布置图;@#@@#@l)自备电源及接线方式;@#@@#@m)其他相关资料。

@#@@#@(3)经供电企业审核通过的设计文件如需变更设计内容,客户应填写《客户受电工程变更设计申请联系单》,经供电企业审核同意后,客户方可按变更申请内容进行变更设计。

@#@@#@44.具有非线性负荷设备的客户,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电能质量评估报告,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运、同步达标”的原则,在受电工程投运前完成同步治理。

@#@@#@5.客户在隐蔽工程(指受电工程的接地装置、暗敷管线等)完成前,应向供电企业递交《客户受电工程中间检查报验单》及相关资料一式二份,经供电企业审核通过后安排中间检验。

@#@@#@6.受电工程完工且经客户验收合格后,客户应向供电企业递交《新装(增容)受电工程竣工报验单》并提供《浙江省电力用户受电工程业务办理告知书(试行)》规定的相关竣工报验资料,经供电企业审核通过后安排竣工检验。

@#@@#@7.受电工程检验合格并办结相关用电手续后,供电企业按规定时限予以装表接电。

@#@@#@七、其它告知事项@#@无@#@3@#@";i:

4;s:

5175:

"@#@8、闭气试验@#@8.1检验原理@#@本检验方法通过测定塑料排水管道在规定闭气时间下的管内气体压降值来检验管道的密闭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8.2管道闭气检验设备@#@8.2.1闭气检验使用的设备按表1配置,检验装置连接如图1所示。

@#@@#@管道闭气检验设备表表1@#@序号@#@名称@#@规格@#@数量@#@1@#@管道密封管堵@#@DN200~DN1200mm@#@各2个@#@2@#@空气压缩机@#@1台@#@3@#@打气筒@#@1个@#@4@#@膜盒压力表@#@0~4000Pa2.0级@#@1个@#@5@#@普通压力表@#@0~0.4MPa1.5级@#@2个@#@6@#@喷雾器@#@1个@#@7@#@计时器@#@1块@#@8@#@温度传感器@#@0~100℃精度:

@#@0.1℃@#@1套@#@注:

@#@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修正,在DN1100mm及以上管径使用。

@#@@#@1、膜盒压力表;@#@2、气阀;@#@3、管堵塑料封板;@#@4、压力表;@#@@#@5、充气嘴;@#@6、排水管道;@#@7、空气压缩机;@#@8、温度传感器;@#@@#@9、密封胶圈;@#@10、管堵支撑脚@#@图1排水管道闭气检验装备@#@8.2.2检验中针对不同管径的管道密封管堵结构及配置见图2。

@#@@#@1、密封胶圈;@#@2、管堵塑料封板;@#@3、支撑脚;@#@4、加强筋;@#@5、支撑脚脚座;@#@6、密封胶圈气嘴;@#@7、膜盒表接口;@#@8、进气组件;@#@9、温度传感器@#@图2管道密封管堵示意图@#@8.3检验步骤@#@8.3.1对闭气检验的排水管道两端管口与管堵接触部分的内壁进行处理,使其平整光洁,表面不得有毛刺及污物,管口内壁处理方法:

@#@@#@

(1)用砂轮将管口内壁沿圆弧面磨光。

@#@@#@

(2)用坚硬器具刮去管口内壁毛刺,在用砂纸磨光。

@#@@#@8.3.2调整管堵支撑脚,分别将管堵安装在管道内部两端,每端接上压力表和充气嘴,如图1所示。

@#@安装管堵应调整好支撑脚使之处于管道正中,压力表用以监视管堵密封胶圈内的压力,以便在漏气时做必要的处理。

@#@充气嘴用以给密封胶圈充气,同时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8.3.3用打气筒向管堵密封胶圈内充气加压,观察压力表显示至0.15至0.20MPa,且不宜超过0.20MPa,将管道密封,锁紧管道支撑脚,将其固定。

@#@@#@管堵密封胶圈与管壁间涂抹密封材料(密封膏、玻璃胶、腻子膏等)密封。

@#@@#@8.3.4用空气压缩机向管道内充气,膜盒表显示管内气体压力至3000Pa,关闭气阀,使气压趋于稳定,膜盒表读数从3000Pa降至2000Pa历时不应少于10min。

@#@气压下降较快,可适当补气;@#@下降太慢,可适当放气。

@#@@#@8.3.5当膜盒表显示管内气体压力达到2000Pa时开始计时,在满足该管径在表2中规定标准闭气时间时,计时结束,记录此时管内实测气体压力P,如P≥1500Pa则管道闭气检验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闭气检验标准表2@#@管径DN@#@(mm)@#@管内气体压力P(Pa)@#@规定标准闭气时间t(min)@#@起点压力@#@终点压力@#@200@#@2000@#@≥1500@#@11@#@300@#@16@#@400@#@22@#@500@#@28@#@600@#@33@#@700@#@39@#@800@#@44@#@900@#@50@#@1000@#@56@#@1100@#@61@#@1200@#@67@#@8.3.6当被检测管径大于等于DN1100时,应考虑温度补偿,用下列公式加以修正,计算得到△P:

@#@@#@△P=103300-(P+101300)@#@式中:

@#@△P—考虑了温度与大气压强影响的实际压降值(Pa)@#@P—达到该管径规定标准闭气时间值时,膜盒表显示压力值(Pa)@#@T1—膜盒表达到2000Pa时,对应管道内的气体温度值(℃)@#@T2—达到该管径规定标准闭气时间值时,管道内的气体温度值(℃)@#@△P值如果小于等于500Pa,管道闭气检验合格;@#@如果大于500Pa,管道闭气检验不合格。

@#@@#@8.3.7闭气检验不合格时,应进行漏气检验、修补,再重新复检。

@#@@#@

(1)管堵密封胶圈漏气检查@#@检查方法:

@#@管堵密封胶圈充气达到规定压力值2min后,应无压降。

@#@在检验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和进行必要的补气。

@#@@#@

(2)管道漏气检查@#@检查方法:

@#@管道内气压趋于稳定过程中,用喷雾器向管壁及接口喷洒发泡液。

@#@检查管堵对管口的密封,不得出现气泡;@#@检查管接口及管壁漏气,发现漏气应及时用密封修补材料封堵或做相应处理。

@#@漏气部位较多时,管内压力下降较快,要及时进行补气,以便做详细检查。

@#@@#@8.3.8管道闭气检验完毕,必须首先排除管道内气体,再排除管堵密封胶圈内气体,最后卸下管堵。

@#@@#@8.3.9闭气检验流程@#@不合格时修复@#@排放管道气体@#@闭气检验测定@#@管道充气@#@密封胶圈漏气检查处理@#@管堵密封胶圈充气@#@连接导管@#@安装管堵@#@管口内壁处理@#@排放管堵气体@#@拆卸管堵等@#@管道与管堵接触面漏气检查并处理@#@闭气检验流程图@#@@#@安装密封管堵在规定时间内压降符合规范要求@#@";i:

5;s:

11191:

"1概述@#@1.1施工范围@#@溢洪道紧邻左坝肩,右导墙与坝肩趾板共用,溢洪道由引渠道,进口控制段(正向实用堰)、泄槽及末端挑流消能段组成。

@#@总长191.18m,溢洪道泄槽起始段宽41m,尾段宽30m。

@#@其中实用堰段长12.5m,泄槽及挑流段长128.68m。

@#@@#@1.2主要工程量@#@溢洪道混凝土的主要工程量如下表。

@#@@#@表1.2-1溢洪道混凝土工程量表@#@表1.2-1溢洪道混凝土工程量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C15毛石混凝土@#@m3@#@700@#@侧墙@#@C15混凝土@#@m3@#@2100@#@侧墙@#@C15混凝土@#@m3@#@5600@#@实用堰、底板@#@C20混凝土@#@m3@#@1000@#@底板@#@C20钢筋混凝土@#@m3@#@970@#@侧墙@#@C25钢筋混凝土@#@m3@#@110@#@人行桥@#@C25钢筋混凝土@#@m3@#@1300@#@底板@#@钢筋制安@#@t@#@120@#@侧墙、底板、人行桥@#@碎石@#@m3@#@50@#@底板排水盲沟@#@2施工布置@#@2.1施工风、水、电供应@#@

(1)施工用风@#@混凝土浇筑用风主要为施工缝面处理等,用风量不大,从开挖供风管直接接取。

@#@@#@

(2)施工用水及排水@#@混凝土浇筑用水主要为仓面清理和混凝土养护等。

@#@利用开挖供水主干管(f100mm钢管)分别接1吋软管引至各施工工作面。

@#@@#@(3)施工用电@#@混凝土施工用电主要为仓位准备、浇筑设备及照明等。

@#@采用溢洪道附近的供电电源,由配电房和开关盒分出。

@#@@#@(4)施工排水@#@利用开挖施工的排水设施。

@#@@#@2.2拌合站布置@#@采用工地现场拌合站集中拌合,拌合站内骨料仓容积按高峰期5天用量备料。

@#@@#@2.3混凝土运输通道布置@#@溢洪道砼运输施工道路为:

@#@拌和站→至溢洪道施工道路→溢洪道工作面。

@#@@#@3混凝土施工措施@#@

(1)混凝土入仓方案@#@混凝土由布置在大坝左岸混凝土拌和站提供,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入仓。

@#@@#@

(2)仓面清理、准备@#@建基面由人工撬凿处理松动块石,人工清运浮渣,用风水枪联合冲洗岩面,直至干净为止,并且保持岩面湿润直至混凝土开仓。

@#@@#@作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已浇混凝土面层,由人工进行凿毛,用风水枪联合冲洗仓面至干净,待浇筑前保持仓面湿润。

@#@@#@(3)伸缩缝及止水施工@#@伸缩缝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洁净,伸缩缝隙的填塞以图纸为准,应铺平、不留空隙并固定好。

@#@@#@伸缩缝隙材料、埋件等加工应在加工时按设计加工制作,现场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其位置、数量和质量。

@#@@#@止水的结构形式、尺寸、埋件和材料的品种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图纸的规定,金属止水应平整、洁净、无砂眼和孔洞、搭接采用双面气焊,橡胶止水用硫化法施工,以防止混凝土施工时变形和撕裂,止水部位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以保证完整地嵌入混凝土中,达到止水目的。

@#@@#@(4)钢筋制安@#@钢筋统一在钢筋厂由机械切断下料、弯制成型,并根据混凝土分仓情况,按编号分序号挂牌分开堆存于钢筋场。

@#@@#@施工前,由载重汽车转运至现场。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筋安装,钢筋连接以机械连接为主,电弧焊接或人工搭接为辅,人工绑扎固定,采用同标号砂浆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并在混凝土浇筑时进行维护。

@#@钢筋的加工尺寸、安装位置等的偏差,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5)模板制安@#@平面部位,均采用组合钢模板,钢背枋加劲,保证其刚度,人工拆除;@#@局部异形及边角用木模拼装,采用钢背枋,保证其刚度。

@#@@#@组合钢模使用前应在面板涂刷矿物油,木模板面烤涂石蜡或其他保护性涂料。

@#@采用木背枋加拉钢筋的方式联合固定模板,使之形成整体,达到强度和刚度要求,保证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移和变形。

@#@@#@异形模板的设计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模板设计文件和设计施工图纸进行。

@#@设计时充分考虑模板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使模板能充分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考虑到运输的能力,对部分尺寸较大的异形模板整体进行分解,以便于运输。

@#@模板的架立由塔机或汽车吊配合人工进行。

@#@@#@本工程溢流面模板拟采用滑模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根据溢流面宽度对滑模模体进行分类,模体骨架为型钢组成的桁架,桁架由端头节及主桁架组成,每个端头节内设置一对正轮,两对反轮,轮翼缘与轨道翼缘以及腹板的间隙为5mm,控制模板的水平及竖直方向的移位,保证滑模模体沿轨道顺利滑动,使溢流面光滑平顺。

@#@滑模桁架后设置1.0m宽的抹面平台,与模体采用螺栓连接,随时根据溢流面曲线调整抹面平台角度。

@#@液压操作系统安装固定在滑模模体顶部,千斤顶固定在滑模模体内部。

@#@@#@滑模模体轨道均利用预先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钢板,通过焊接的托架支撑,轨道与托架利用螺栓连接。

@#@滑模轨道采用I25工字钢,现场组装,每种轨道左右侧各加工两套,在滑模进行溢流面混凝土浇筑时,下一孔的轨道及支架必须提前完成,以保证溢流面混凝土浇筑的连贯性。

@#@@#@(6)混凝土制备@#@混凝土统一在拌和站严格按照当前混凝土仓号的配料单称量、拌和、制备。

@#@各种料源、外加剂的投放,均采用自动称量和控制系统,投放次序通过实验确定。

@#@混凝土的拌和时间满足规范的规定。

@#@@#@(7)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采用HB-40(每小时25~40m3)的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仓。

@#@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控制在1.5m以内。

@#@@#@(8)混凝土平仓、振捣@#@混凝土振捣采用手持Φ50软轴式振捣器,人工振捣密实。

@#@当混凝土表面有平整要求时,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人工原浆收面抹光,并妥善保护混凝土表面。

@#@当遇到小结构或边角处,不适宜用软轴式振捣器振捣施工时,采用附壁式振捣器在模板外振捣密实。

@#@@#@振捣时,插入式振捣器不能直接碰、触钢筋、模板,以防钢筋、模板走样,避免漏振或过振;@#@底板混凝土表面振捣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振捣时间应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气泡不再冒出、开始泛浆为准;@#@振捣器移动距离以不超过其有效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顺序依次进行,方向一致,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

@#@@#@(9)溢流面混凝土施工@#@在溢流面混凝土浇筑时,规则部位采用滑模,不规则部位采用滑模与现场支模相结合。

@#@混凝土浇筑前将已浇筑的溢流面台阶凿毛并冲洗干净,保持新老混凝土接触面湿润。

@#@溢流面混凝土分层下料,每层厚度控制在25cm,下料高度以高出滑模15cm左右为宜,振捣时振捣器伸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保证层间结合良好,振捣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明显下沉为止。

@#@为防止滑模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滑模每10min左右滑升一次,控制滑模速度为20~30cm/h,以混凝土表面到达脱模强度为准。

@#@@#@(10)模板拆除@#@不承重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拆除,底模及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及设计规定后拆除。

@#@@#@(11)混凝土养护@#@当混凝土平整收仓,及时进行洒水养护。

@#@@#@溢流面混凝土脱模后,用木抹子反复抹面,以使混凝土表面平整,然后用铁抹子反复压光,确保混凝土表面致密、平整。

@#@压光后立即用塑料布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混凝土终凝后,混凝土表面覆盖麻袋片,洒水养护。

@#@@#@4溢洪道混凝土施工资源配置@#@4.1劳动力配置@#@表4-1劳动力配置表@#@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工长@#@2@#@2@#@高级工程@#@8@#@3@#@中级工@#@20@#@4@#@初级工@#@8@#@5@#@司机@#@4@#@6@#@力工及其他@#@8@#@7@#@合计@#@50人@#@4.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4-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拌和站@#@60型@#@套@#@1@#@2@#@混凝土搅拌车@#@9m3@#@台@#@2@#@3@#@混凝土输送泵@#@HB-40@#@台@#@1@#@4@#@振捣棒@#@台@#@10@#@5@#@钢筋切断机@#@QJ40@#@台@#@1@#@6@#@钢筋弯曲机@#@GW-40@#@台@#@1@#@7@#@钢筋调直机@#@TQ4-8@#@台@#@1@#@8@#@交流电焊机@#@BX1-500@#@台@#@4@#@5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计划于2013年4月开始至2013年10月完成溢洪道混凝土施工。

@#@具体安排详见附图:

@#@《溢洪道混凝土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6施工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6.1质量保证措施@#@1、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编制的施工措施,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参数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

@#@@#@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工序质量控制,执行质量三检制,专人检查,责任到人。

@#@@#@6.2安全保证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安全生产观念。

@#@@#@2、设立专职安全检查员。

@#@@#@3、认真执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等提出的有关施工安全指令、通知要求等,接受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4、定期检查施工安全,严禁上下同时作业,采取上下分开、时间上错开、设立施工警戒线,以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

@#@@#@5、实行安全生产重奖重罚制度,安全考核指标与队、班组、个人经济责任挂钩,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6、严密监测水位变化情况,做好施工安全准备工作,警惕异常情况发生,并事先做好应急措施。

@#@@#@7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1)施工期间必须作到文明施工,遵守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的各种条例;@#@@#@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着装整齐、整洁,听从指挥;@#@施工现场严禁嬉戏打闹,大声喧哗,聚众打架、斗殴、酗酒、赌博,随地大小便等;@#@@#@(3)现场合理安装、布置设备、机具、管路,做到现场整洁,施工秩序井然;@#@注意设备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外观整洁、运行正常;@#@@#@(4)保证施工现场整洁,现场施工废水、废浆集中排放至指定地点,严禁废水、废浆满地漫流;@#@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定期运至场外指定地点;@#@@#@(5)施工用电、照明用电线路有序布设;@#@@#@(6)施工现场工完料净,场地清洁整齐,无弃物;@#@维护正常交通,控制施工噪音,不对交通和邻近设施进行干扰。

@#@@#@";i:

6;s:

8187:

"@#@威信县尹家湾煤矿@#@供@#@电@#@系@#@统@#@设@#@计@#@2013年2月1日@#@xxx煤矿供电系统设计@#@一、矿井电源@#@矿井供电引用双河供电所10KV电源电压向矿井供电,另一回路备用电源来自水田南方电网煤矿起用线路10KV电源电压,供电距离约22.5km左右,煤矿与云南南方电网威信电力公司签定有供用电合同。

@#@下井电源为660V低压入井。

@#@@#@二、供电电源运行方式@#@矿井二路电源计划采用单列运行方式,即一路工作电源,一路备用电源,工作电源工作时备用电源处于热备用状态,并同时具备当工作电源发生事故停电时,备用电源能自动投入运行状态,矿井的两回线路上无分接任何负荷。

@#@@#@三、供电系统@#@

(一)、设计井下供电电压采用660V,由地面变电所经低压电缆通过主井入井。

@#@由机电硐室通过馈电开关分别向井下各用电负荷点供电,采、掘分开供电。

@#@@#@

(二)、局部通风机采用双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双电源供电。

@#@局部通风机供风范围内的掘进巷道内的所有用电设备,实行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四、地面变压器@#@经过计算,地面设备总安装负荷360kW,工作负荷130kW,有功负荷110kW。

@#@地面一级负荷总安装负荷270kW,工作负荷97kW,有功负荷97kW。

@#@@#@根据上述计算,考虑一定余量,地面选择一台S9-160/10型变压器供地面负荷用电。

@#@@#@五、井下变压器@#@

(一)、局部通风机@#@全矿井下局部通风机总安装负荷90kW,工作负荷44kW。

@#@设计局部通风机采用双风机供电方式,正常情况下两台供电变压器同时运行,当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不能供电时,另一台变压器同时向二台局部通风机供电。

@#@经计算,选择两台KS-630/10型变压器供电。

@#@@#@

(二)、井下其它用电@#@井下其他设备总容量500kW,其中工作容量430kW。

@#@根据上述计算,选择二台KS-630/10型变压器供井下负荷用电。

@#@@#@六、无功补偿方式及无功补偿电容量计算@#@

(一)无功补偿方式@#@设计采用高压集中无功补偿方式。

@#@@#@

(二)无功补偿电容量计算@#@补偿前功率因数:

@#@Cosφ0=0.75@#@补偿后功率因数:

@#@COSφ=0.98@#@将自然功率因数从Cosφ0提高到COSφ时,所需补偿容量为:

@#@@#@Q=P×@#@(tanφ0-tanφ)=98kvar@#@根据计算取补偿电容100kvar@#@七、各分级负荷的供电方式设计@#@

(一)、负荷分级@#@地面一级负荷有通风机、空压机、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等;@#@二级负荷有生产消防供水泵;@#@其他负荷为三级负荷。

@#@@#@

(二)、分级负荷的供电方式@#@一级负荷采用0.66kV单母线分段双回路电源供电方式。

@#@二、三级负荷采用0.38kV单母线分段单回路电源供电方式。

@#@@#@(三)、供电安全性分析@#@设计一级负荷采用同等供电能力的双回路电源(包括电源线路、供电变压器、控制开关等),双回路电源(一路工作、一路带电备用)不分接任何负荷,当工作电源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备用电源能立即投入运行,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八、变电所设计@#@10kV电源架空线至变电所附近,经RM4-10跌落保险、FS6-10型避雷器及FW4-10户外型高压负荷开关,再由电缆引入高压配电室。

@#@高压配电室内设12台XGN2-10(Z)型真空固定高压配电柜,其中,2台电容器柜;@#@高压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

@#@高压开关柜采用220V直流操作电源,选用镉镍蓄电池直流屏ZKA86型1套,作为控制、保护、信号及事故照明用电。

@#@@#@设计地面变电所露天安装一台S9-160/10KV变压器供地面设备和照明用电,地面供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地面低压动力供电电压为380V,照明电压220V。

@#@低压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选用GGD-1500型低压开关柜2台。

@#@通风机、主排水泵、空压机、矿井安全监测监控采用双回路(一用一备)供电,其余负荷为单回路供电,矿井生产和生活用电分开,主要通风机房、变电所、调度室设应急照明。

@#@地面变电所设接地网。

@#@所有配电线路采用电缆出线方式。

@#@@#@九、地面线缆选择@#@考虑到矿井的发展及导线的机械强度选择LGJ—70mm2钢芯铝绞线作为矿井电源线路。

@#@@#@由地面变电所铺设二路VV22-0.6/1kV-3×@#@95+1×@#@50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电力电缆至通风机房电气控制室,控制室安装进线电源柜二块,起动柜二块、联络柜一块,每块起动柜控制一台风机二台电机;@#@主通风机房用电设备装机负荷为100kW;@#@选择电抗器降压起动方式。

@#@设计电气设备设有短路、过负荷、欠压、雷击过电压、电机轴承温度、电机线圈绕组温度等保护功能。

@#@@#@十、井下电缆的选择@#@电缆的选择及电缆的敷设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规定。

@#@井下电缆必须是经检验合格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

(一)、固定敷设的应采用VV铠装聚氯乙烯电缆或不燃性橡套软电缆。

@#@@#@

(二)、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都应使用专用的分相屏蔽不燃性橡套软电缆。

@#@@#@(三)、采掘工作面的660V电气设备必须使用分相屏蔽不燃性橡套软电缆。

@#@@#@(四)、本矿属低瓦斯矿井,但是,井下使用的电缆芯线全部采用铜芯。

@#@@#@(五)、下井主动力电缆:

@#@设计使用MY3×@#@150+1×@#@50型电缆,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

@#@当cosφ=0.70时单位负荷矩时为0.0455%Mw.km(查表),则电源线路电压降为:

@#@@#@ΔU2%=(319.37×@#@0.1×@#@0.0455%)÷@#@1=1.45%<5%,,电压降符合要求。

@#@@#@(六)、局扇电缆:

@#@选择MY3×@#@16+1×@#@10电缆,16mm2矿用绝缘电缆在25℃时的1kV长期容许电流为116A,则回路允许载流量为:

@#@@#@Ix2=1×@#@116=116(A)>Ij=44.9(A)@#@MY3×@#@16+1×@#@10电缆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

@#@当cosφ=0.7时单位负荷矩时为0.214%kw.km(查表),则电源线路电压降为:

@#@@#@ΔU2%=(36×@#@0.3×@#@0.214%)÷@#@1=2.3%<5%,电压降符合要求。

@#@@#@(七)、掘进头线路:

@#@选择MY-0.38/0.66-3×@#@50+1×@#@16电缆1回路,50mm2矿用绝缘电缆在25℃时的0.69kV长期容许电流为177A,则回路允许载流量为:

@#@@#@Ix2=1×@#@177=177(A)>Ij=33.1(A)@#@MY-0.38/0.66-3×@#@50+1×@#@16-150m电缆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

@#@当cosφ=0.7时单位负荷矩时为0.122%Kw.km(查表),则电源线路电压降为:

@#@@#@ΔU1%=(26.48×@#@0.15×@#@0.122%)÷@#@1=0.48<5%,电压降符合要求。

@#@@#@(八)、采面设备线路:

@#@选择MY-3×@#@70+1×@#@25电缆1回路,70mm2矿用绝缘电缆在25℃时的1kV长期容许电流为224A则回路允许载流量为:

@#@@#@Ix2=1×@#@224=224(A)>Ij=127(A)@#@MY-3×@#@70+1×@#@25-100m电缆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

@#@当cosφ=0.7时单位负荷矩时为0.091%kw.km(查表),则电源线路电压降为:

@#@@#@ΔU2%=(101.7×@#@0.1×@#@0.091%)÷@#@1=0.93%<5%,电压降符合要求。

@#@@#@(九)、供水泵线路:

@#@选择MY-0.38/0.66-3×@#@50+1×@#@25电缆2回路,50mm2矿用绝缘电缆在25℃时的1kV长期容许电流为177A,则回路允许载流量为:

@#@@#@Ix2=1×@#@177=177(A)>Ij=73.9(A)@#@MY-3×@#@70+1×@#@16-720m电缆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

@#@当cosφ=0.7时单位负荷矩时为0.091%kw.km(查表),则电源线路电压降为:

@#@@#@ΔU2%=(59.19×@#@0.72×@#@0.091%)÷@#@1=3.87%<5%,电压降符合要求。

@#@@#@威信县XXX煤矿@#@2014年3月1日@#@8@#@";i:

7;s:

14688:

"关于饮用水的分类及功能@#@一、分类及名词注释:

@#@ @#@@#@1.饮用水是指可以不经处理、直接供给人体饮用的水。

@#@ @#@主要包括矿泉水、纯净水,矿化水和山泉水。

@#@@#@2.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含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矿物质及限定指标。

@#@“矿泉水正是以含有一定量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而区别于普通的地下水。

@#@由于这种水没有受到外来人为的污染,不含热量,是人类理想的保健饮料。

@#@长期饮用矿泉水,对人体确有较明显的营养保健作用。

@#@全国饮用水卫生组组长、上海医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惠刚说:

@#@“矿泉水和一般饮用水不同,它含有锂、锶、锌、碘、硒、等微量元素,有的还含有比较丰富的宏量元素,因而它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这些特点都是一般饮用水所不具备的。

@#@ @#@以我国天然矿泉水含量达标较多的偏硅酸、锂、锶为例,这些元素具有与钙、镁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骨骼钙化,防治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脏,降低心脑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因此,偏硅酸含量高低,是世界各国评价矿泉水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界限指标之一。

@#@矿泉水中的锂和溴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具有安定情绪和镇静作用。

@#@长期饮用矿泉水还能补充膳食中钙、镁、锌、硒、碘等营养素的不足,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预防肿瘤,防治高血压,痛风与风湿性疾病也有着良好作用。

@#@此外,绝大多数矿泉水属微碱性,适合于人体内环境的生理特点,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疲劳恢复。

@#@但是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

@#@@#@3.纯净水是指对自来水深度处理后彻底去除了污染物,改善了感官指标,同时也基本去除了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可直接饮用的水。

@#@纯净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2O,简称净水或纯水,是纯洁、干净,不含有杂质或细菌的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通过电渗析器法、离子交换器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而成,密封于容器内,且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色透明,可直接饮用。

@#@市场上出售的太空水,蒸馏水均为纯净水。

@#@从学术角度讲,纯水又名高纯水,是指化学纯度极高的水,其主要应用在生物、化学化工、冶金、宇航、电力等领域。

@#@ @#@作为饮用水来说,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于健康,朱惠刚教授着重指出:

@#@“对饮水来说,并非越纯越好,水中的无机元素是以溶解的离子形式,易被机体吸收,因此,饮用水是人们矿物质的重要摄取途径,而纯净水含很少或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尤其是对儿童、老年人和孕妇是不适合的。

@#@@#@4.矿化水是以纯净水作为基水,添加了多种微元素和矿物质经矿化器过滤自动溶出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所得的富含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饮用水。

@#@长期饮用该矿化水可以补充正常饮食中缺少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营养素,以达到改善居民营养状况。

@#@该矿化水中含有锌、锶、锂、碘、钙、镁、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完全离子化,饮用后可被迅速吸收利用,又含有丰富的溶存氧。

@#@本品为清凉爽口,营养又卫生的饮料;@#@弥补了纯水的缺点,也增加了天然矿泉水的优点。

@#@因需以纯净水作为基水之故,比一般纯净水的制造成本稍高,但该矿化水中的多种微元素和矿物质对促进少儿健康发育、增强儿童智力、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胆肾结石、骨质疏松、肠胃疾病等均有重要作用,是人类理想的保健型饮用水.@#@5.山泉水是流经无污染之山区, @#@经过山体自净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饮用水。

@#@水源可能来自雨水,或来自地下,并暴露在地表或在地表浅层中流动,山体在层层滤净与流动的同时,也溶入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成分,虽然矿物质的含量不如天然矿泉水有严格要求,但比起经过深度浄化的纯净水或从天然湖库取得的地表水,以及自来水等,它的有益微量成分更高,但同样亦对水质的洁净程度与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

@#@@#@二、饮用水国家标准“界限指标”元素作用:

@#@(其中有一项或以上达到标准要求,即可称为天然矿泉水)@#@1. 锂能改善造血功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

@#@锂对中枢神经活动有调节作用,能镇静、安神,控制神经紊乱。

@#@锂可置换替代钠,防治心血管疾病。

@#@人体每日需摄入锂0.1mg左右。

@#@锂是有效的情绪稳定剂。

@#@随着新的情绪稳定剂的出现,对锂治疗的兴趣和研究虽已减少,但锂仍是治疗急性躁狂症和躁狂-抑郁病预防性管理的最有效措施。

@#@许多研究证明,锂对动物和人具有必需功能或有益作用。

@#@动物缺锂可导致寿命缩短、生殖异常、行为改变及其他异常。

@#@人类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水锂浓度与精神病住院率、杀人、自杀、抢劫、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率呈显著负相关。

@#@毒品犯的营养性锂补充研究证明锂有改善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心脏病人、学习低能者和在押暴力犯发锂含量显著降低。

@#@@#@2. 锶元素广泛存在在矿泉水中,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所有的组织都含有锶。

@#@锶对人体的功能主要是与骨骼的形成密切相关,为人体骨骼及牙齿的正常组成部分。

@#@它与血管的功能及构造也有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锶在肠内与钠竞争吸收部位,从而减少人体对钠的吸收,增加钠的排泄。

@#@体内钠过多,易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而锶却能减少人体对钠的吸收,故也有预防血管疾病之作用。

@#@锶还与神经及肌肉的兴奋有关,临床上曾用各种化合物治疗荨麻疹和副甲状腺功能不全而引起的抽搐症。

@#@5毫克/升以下的含锶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而又不会产生不良的作用。

@#@@#@3. 锌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锌是正常生长、生殖和生命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它可以增强人体创伤的再生能力,加速创伤组织的愈合。

@#@所以,治疗外伤和内伤的药物大多是含锌物质,其效果明显。

@#@据医学专家介绍,对正在发育的儿童和青少年,锌有更重要的营养价值。

@#@在人体内,锌参与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参与免疫和内分泌,代谢及维持细胞生物膜的稳定性。

@#@锌还参与多种酶的组成,能够影响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再生。

@#@锌在人体内还有一种特殊功能,即它能够与镉、铜、银等毒性元素一起与蛋白质结合,可以抑制这些毒性元素在人体内的吸收。

@#@此外,锌在正常人体内,不会从尿中排泄,当患有肾病或酒精中毒引起中毒性肝硬变时,才会从尿中排泄出较多的锌。

@#@临床经验证明,凡从尿中检验出较多锌时,可以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

@#@为此,人体内不能缺锌。

@#@饮含锌矿泉水相当好,这是人体内补充锌的最佳来源。

@#@另外,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如果缺,会导致发育不良。

@#@缺乏严重时,将会导致"@#@侏儒症"@#@和智力发育不良。

@#@锌是脑细胞生长的关键,缺锌会影响脑的功能,使脑细胞减少。

@#@维持人体正常食欲,缺锌会导致味觉下降,出现厌食、偏食甚至异食。

@#@增强人体免疫力,锌元素是免疫器官胸腺发育的营养素,只有锌量充足才能有效保证胸腺发育,正常分化T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免疫功能。

@#@促进伤口和创伤的愈合,补锌剂最早被应用于临床就是用来治疗皮肤病。

@#@影响维生素A的代谢和正常视觉,锌在临床上表现为对眼睛有益,就是因为锌有促进维生素A吸收的作用。

@#@维生素A的吸收离不开锌。

@#@维生素A平时储存在肝脏中,当人体需要时,将维生素A输送到血液中,这个过程是靠锌来完成“动员”工作的。

@#@维持男性正常的生精功能,锌元素大量存在于男性睾丸中,参与精子的整个生成、成熟和获能的过程。

@#@男性一旦缺锌,就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精液液化不良,最终导致男性不育。

@#@缺锌还会导致青少年没有第二性征出现、不能正常生殖发育。

@#@调节影响大脑生理功能的各种酶及受体,锌在各种哺乳动物脑的生理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种酶及受体功能调节中不可缺少,还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强迫症等精神方面障碍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联系。

@#@另外锌与DNA和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当人体内锌缺乏时,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影响,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多疑、抑郁、情感稳定性下降和认知损害。

@#@@#@4.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营养素,人体本身的硒总含量为6-20mg。

@#@硒遍布各组织器官和体液,肾中浓度最高,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非常重要。

@#@由于人体内硒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机体所需的硒应该不断从饮食中得到足够量的硒,硒浓度的平衡对许多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

@#@当硒缺乏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四十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症状。

@#@硒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抗癌、抗氧化(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有害重金属、调节维生素A、C、E、K的吸收与利用、增强生殖功能等作用。

@#@@#@5.溴在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机制至今研究得还很不够。

@#@据认为,溴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具有抑制和调节作用。

@#@在医学上广泛应用溴制剂治疗神经过敏症和神经衰弱症,并取得良好疗效。

@#@如著名的巴甫洛夫合剂(含溴化钾2%)及三溴合剂在医疗上就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

@#@溴制剂与某些药物共同施用,还可治疗惊厥和癫痫症。

@#@溴矿泉水也广泛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症、神经痛和失眠等。

@#@@#@6.碘化物可作还原剂,还原体内过氧化氢之类的活性氧,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

@#@碘是最早被公认为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碘在人体内主要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活化100多种酶,调节能量转换,加速生长发育,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的结构,保持正常精神状态、身体形态和新陈代谢等重要机能。

@#@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这是由于甲状腺中含碘量减少、机体为适应这种缺碘状态,以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而发生的代偿性的甲状腺增生,以致甲状腺肿大。

@#@碘对人体的生理学功能,还表现在对于肌体外部创伤的治疗上。

@#@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常备药品碘酒,就有明显的激活机体、促进吸收而起到使伤口愈合作用。

@#@矿泉医学还认为,利用碘矿泉浴疗,对于动脉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疾病、皮肤病等具有良好疗效,以之饮疗可医治妇女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

@#@当然,过量摄入碘同样对身体不利。

@#@如果碘在肌体中富集过多会引起甲状腺中毒症,饮用天然矿泉水中含碘量限量小于0.5mg/L,对人体健康是具有保健作用的。

@#@@#@7. 偏硅酸中含有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易被人体吸收,能有效地维持人体的电解质平衡和生理机能.偏硅酸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软化血管的功能,可使人的血管壁保持弹性,故对动脉硬化、心血管和心脏疾病能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水中硅含量高低与心血管病发率呈负相关。

@#@硅在骨骼化过程中具有生理上的作用,它对骨骼化的速度有影响。

@#@@#@8. 游离二氧化碳多溶于水中,它可以调节呼吸,维持体内血浆和肾器官的酸碱平衡。

@#@@#@9. 溶解性总固体:

@#@包括水中钾、钠、钙、镁、碳酸盐、氯化物、重碳酸盐,微量元素等的总量。

@#@饮用水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只研究单个矿物质的作用,而溶解性总固体就代表了水中矿物质的整体,研究发现常饮溶解性总固体含量高的水,死于心血管病、心脏病、癌症和慢性病的几率比常饮溶解性总固体低的水的要少些。

@#@@#@三、饮用水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指标”元素:

@#@@#@硒、锑、砷、铜、钡、镉、铬、铅、汞、锰、镍、银、溴酸盐、硼酸盐、硝酸盐、氟化物等多是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含量超标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饮用水的上述元素含量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四、饮用水国家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指标”:

@#@@#@挥发酚、氰化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矿物油、亚硝酸盐等属于饮用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物质,国家标准要求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五、饮用水国家标准规定的“微生物指标”:

@#@@#@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不得含有大肠菌群、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等致病微生物。

@#@@#@7@#@";i:

8;s:

25006:

"@#@黑龙江农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2010年09月18日@#@黑龙江农垦857农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目录@#@一、总论 1@#@1.1概述 1@#@1.2设计依据 1@#@1.3设计范围 2@#@1.4设计原则 2@#@二、处理水量、水质及处理程度 2@#@2.1处理水量 2@#@2.2设计水质 3@#@2.3处理程度 3@#@三、处理工艺研究 3@#@3.1工艺选择 3@#@3.2工艺流程及说明 7@#@3.3预期处理效果 8@#@四、主要建、构筑物及设备设计 9@#@五、土建设计 13@#@5.1工程地质 13@#@5.2建筑设计 13@#@5.3结构设计 13@#@六、电气与自控 13@#@6.1电气设计原则 13@#@6.2设计范围 14@#@6.3主要用电负荷 14@#@七、公用工程 15@#@7.1给排水 15@#@7.2防冻与保温 15@#@7.3劳动保护 15@#@7.4环境保护 16@#@7.5节能 17@#@7.6采暖通风 17@#@7.7劳动定员 18@#@八、投资估算 18@#@8.1土建费用 18@#@8.2设备费用 19@#@8.3其他费用 20@#@8.4投资费用 20@#@九、运行费用估算 20@#@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十一、服务承诺 21@#@附图:

@#@@#@污水处理工程平面布置图@#@黑龙江农垦857农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一、总论@#@1.1概述@#@黑龙江农垦857农场位于密山市东南部,北临完达山,南依小兴凯湖,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该农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一定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如果不经处理任其排入环境水体,不可避免地会污染水源、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该农场须建设配套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产生的生活污水,使其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方能外排。

@#@@#@为保证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我公司根据该农场污水的特点,本着实事求是、真诚合作的原则,在了解相关情况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技术特点和现有成功运行的工程实例,对其治理工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拟定本设计方案,并提供先进的工艺、高品质的设备和全方位的服务。

@#@@#@1.2设计依据@#@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设计标准》GB50068-2001;@#@@#@(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8)其他相关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规程;@#@@#@(9)业主提供的基础资料。

@#@@#@1.3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范围为黑龙江农垦857农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从格栅井至排放口之间)的处理工艺、土建工程、管道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电气及自控工程等。

@#@生活污水收集至格栅井之间的污水管、排放口至纳污水体之间的污水管、总电源接入污水处理站电控柜、自来水引入、处理区块覆土、绿化、道路等公共工程由业主另行委托设计、施工。

@#@@#@1.4设计原则@#@

(1)本方案设计保证出水达到处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省投资,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2)所采用的工艺措施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先进性以保证运行管理简便灵活,尽可能采用最新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污水处理站造价、减少运行成本。

@#@@#@(3)设计选用合适的自动化技术及监测仪表,提高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水平。

@#@@#@(4)污水处理站总图布置要求紧凑合理、管理方便,尽量减少占地。

@#@@#@(5)污水处理的构筑物均采用地埋式钢砼结构,可以长期使用,顶部设计可覆土绿化或作为停车场等,以避免臭气、噪声等二次污染,美化周围环境。

@#@@#@二、处理水量、水质及处理程度@#@2.1处理水量@#@根据业主提供的基础资料,该农场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000m3/d,最终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设计规模为1000m3/d。

@#@@#@2.2设计水质@#@根据业主提供的基础资料,参照同类型污水水质,确定本工程进水设计水质情况见表2-1所示。

@#@@#@表2-1设计进水水质情况@#@CODCr@#@BOD5@#@SS@#@pH@#@NH3-N@#@≤350mg/L@#@≤200mg/L@#@≤100mg/L@#@7~8@#@≤30mg/L@#@2.3处理程度@#@该项目处理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表1的一级B排放标准,其主要指标见表2-2。

@#@@#@表2-2处理目标(主要项目)@#@项目@#@标准值@#@pH@#@6~9@#@COD@#@≤60mg/L@#@BOD@#@≤20mg/L@#@SS@#@≤20mg/L@#@氨氮@#@≤8(15)mg/L@#@总磷@#@≤1.0mg/L@#@三、处理工艺研究@#@3.1工艺选择@#@生活污水有机物丰富,处理难度不大,可生化性好,主体工艺采用生化处理,具体处理工艺选择如下:

@#@@#@3.1.1调节系统@#@由于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变化比较大,排放时段性很强,早中晚高峰时排污量较大较集中,因此必须适当增大调节池容量以利于污水的均质均量;@#@若冬季进水水温较低时,可在调节池内设置蒸汽加热装置,提高污水水温,提高后续生化处理的处理效率。

@#@@#@3.1.2生化系统@#@污水的生物处理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这两种工艺在处理有机废水方面和化学法及物理化学法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处理较为稳定、运转经验丰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在国内外被普遍采用。

@#@在城镇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多的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SBR及SBR的变形工艺、A/O生物膜处理工艺等。

@#@@#@

(1)传统活性污泥法@#@普通(传统)活性污泥法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回流污泥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等组成,污水和回流污泥从池首端流入,呈推流式从末端流出,具有BOD去除率高、运行稳定、管理较简便等优点;@#@但由于该法存在着供氧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抗冲击负荷能力差,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曝气时间长,污泥产量大,在污泥负荷高时污泥回流比要大等缺点,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应用中投资成本高,一般应用较少。

@#@该项目污水水量仅为1000m3/d,不适合采用普通(传统)活性污泥法。

@#@因此本方案不选用此工艺。

@#@@#@

(2)氧化沟@#@氧化沟又名氧化渠(OD),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发展变型。

@#@在氧化沟系统中,通过转刷(或转盘和其他机械曝气设备)使污水和混合液在环状的渠内循环流动,依靠转刷推动废水和混合液流动并曝气。

@#@混合液通过转刷后,溶解氧浓度提高,随后在渠内流动过程中有逐渐降低,通过设置进水与出水位置、污泥回流位置、曝气设备位置,可以使氧化沟完成硝化和反硝化功能。

@#@该工艺一般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而且该工艺基本上要求池顶敞开式,在冬季运行时温降大,不适用于北方的污水处理工程,同时由于该项目污水量小,因此本方案不采用氧化沟工艺。

@#@@#@(3)SBR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又称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即SBR法,是在单一的反应器内,按时间顺序进行进水、反应(曝气)、沉淀、出水、排泥和闲置等基本操作,从污水进入反应器开始到闲置时间结束为一周期,这种周期周而复始,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它具有处理构筑物少,工艺流程短,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强,可以较好地控制污泥膨胀,运行方式比较灵活等优点;@#@但SBR法是间歇式进水、滗水,属变水位运行,因此其具有进水、出水阀门控制自动切换频繁,设备的闲置率较高,对自动化程度要求高,污水提升水头损失大,不利于运营管理等缺点;@#@而且SBR工艺基本上要求处理水池为地上或半地上式,不利于北方保温。

@#@因此本方案不选用此工艺。

@#@@#@(4)A/O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利用固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吸附和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在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最广,该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a.微生物生长于生物填料之上,可以形成并保持一定数量的适应该废水的微生物,生物相丰富,防止微生物流失;@#@b.生物膜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会发生污泥膨胀;@#@c.产生的剩余污泥少;@#@d.该工艺对曝气系统的选择余地大;@#@e.管理方便,操作简单。

@#@@#@由于该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氨氮值较高,NH3若大量排入水体,其耗氧反应将使水中溶解氧降低,影响鱼类生存。

@#@水中大量的NH3、NH4+外排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影响周边的环境。

@#@A/O工艺采用前置反硝化技术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脱氮工艺,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比,该工艺具有如下优势:

@#@@#@①由于构筑物数量减少,因而流程得以简化,占地面积减少,且缺氧段消耗原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能降低好氧段的有机污泥负荷,不仅容易使硝化菌取得竞争优势,而且降低了曝气充氧的电耗,因而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均比较低。

@#@@#@②将缺氧段放在好氧段的前边,可以起到生物选择器的作用,有利于防止污泥膨胀,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③反硝化过程能够充分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内源代谢产物作为电子受体,可以取消外加碳源,有利于反硝化的充分进行。

@#@@#@④由于存在混合液内循环,缺氧反硝化产生的碱度能够补偿硝化反应所造成的PH值下降,大大降低了碱的投加量。

@#@@#@⑤该工艺产生剩余污泥少,污泥处理方便。

@#@@#@综上分析,A/O工艺具有成熟、稳定、可靠及管理方便等特点,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生化处理采用A/O生物膜法处理工艺。

@#@@#@3.1.3过滤系统@#@由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表1的一级B排放标准中对COD、SS等指标要求较高,单靠生化处理难于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增设砂滤去除生化沉淀过程中未能去除的微细颗粒和胶体物质,提高出水水质。

@#@@#@3.2工艺流程及说明@#@根据该项目生活污水的特点,结合我公司对同类污水处理工程实践经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

@#@@#@格栅井@#@调节池@#@二沉池@#@泵@#@定期请环卫部门抽吸外运处置@#@A/O池@#@污泥池@#@图3-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化粪池@#@生活污水1000m3/d@#@中间池@#@排放口@#@接入纳污水体@#@供氧@#@砂滤器@#@清水池@#@超越@#@流程说明:

@#@@#@农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业主自理)预处理后,经管网收集全部汇集至格栅井经粗细格栅隔除固体杂质后流入调节池,经调节后的污水用泵提升进入A/O池,在此经兼氧和好氧生物的脱氮和脱碳处理,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组分得以去除;@#@生化出水自流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出水贮于中间池,之后用泵提升进入砂滤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滤液贮于清水池(出水若要回用时可另配消毒设备投加一定量的二氧化氯消毒)经排放口计量后达标外排。

@#@@#@污泥处理:

@#@二沉池污泥大部分通过污泥回流泵回流至A/O池,剩余污泥则定时由污泥回流泵打入污泥池,污泥池污泥定期请环卫部门抽吸外运处置。

@#@@#@3.3预期处理效果@#@各处理单元预期处理效果详见表3-1。

@#@@#@表3-1各处理单元预期处理效果@#@污染物处理单元@#@pH@#@CODCr@#@(mg/L)@#@BOD5@#@(mg/L)@#@SS@#@(mg/L)@#@NH3-N@#@(mg/L)@#@生活污水@#@7~8@#@350@#@200@#@100@#@30@#@格栅井@#@调节池@#@出水@#@6~9@#@332.5@#@190@#@95@#@28.5@#@去除率@#@/@#@5%@#@5%@#@5%@#@5%@#@A/O池@#@二沉池@#@出水@#@6~9@#@66.5@#@19.0@#@38@#@7.20@#@去除率@#@/@#@80%@#@90%@#@60%@#@75%@#@砂滤器@#@出水@#@6~9@#@53.2@#@17.1@#@15.2@#@6.8@#@去除率@#@/@#@20%@#@10%@#@60%@#@5%@#@GB18918-2002一级B@#@6~9@#@≤60@#@≤20@#@≤20@#@≤8(15)@#@四、主要建、构筑物及设备设计@#@4.1化粪池@#@生活污水须经化粪池预处理,化粪池由业主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建设。

@#@@#@4.2格栅井@#@主要作用:

@#@污水处理站的总进水口,利用粗细格栅隔除污水中的较大块固体杂物,防止后续设备及管道堵塞。

@#@@#@平面尺寸:

@#@0.8×@#@3.5m,有效水深0.8m,总深3.0m;@#@@#@结构:

@#@地下钢砼结构;@#@@#@配置设备:

@#@1.粗格栅1套,栅间距10.0mm;@#@@#@2.细格栅1套,栅网孔径3.0mm。

@#@@#@4.3调节池@#@主要作用:

@#@调节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

@#@@#@停留时间:

@#@5.0~6.0h;@#@@#@有效容积:

@#@216m3;@#@@#@平面尺寸:

@#@5.4×@#@10.0m,有效水深4.0m,总深5.0m;@#@@#@结构:

@#@地下钢砼结构;@#@@#@配置设备:

@#@1.污水提升泵2台(1用1备),流量Q=42.0m3/h,扬程H=11.0m,功率N=3.0kW;@#@@#@2.液位控制器1套;@#@@#@3.蒸汽加热装置1套。

@#@@#@4.4A/O池@#@主要作用:

@#@利用兼氧、好氧微生物降解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达到脱氮的效果。

@#@@#@有效容积:

@#@720m3;@#@@#@平面尺寸:

@#@10.0×@#@16.0m,有效水深4.5m,总深5.0m;@#@@#@气水比:

@#@A段2:

@#@1,O段16:

@#@1;@#@@#@消化液回流比:

@#@150%~200%;@#@@#@结构:

@#@地下钢砼结构;@#@@#@配置设备:

@#@1.弹性填料1项;@#@@#@2.弹性填料支架1项;@#@@#@3.鼓风机2台(1用1备),风量12.68m3/min,风压49kPa,功率18.5kW;@#@@#@4.微孔曝气管1项,通气量4.0m3/m·@#@h;@#@@#@5.穿孔曝气管1项;@#@@#@5.消化液回流泵2台,流量Q=84.0m3/h,扬程H=5.7m,功率N=3.0kW。

@#@@#@4.5二沉池@#@主要作用:

@#@沉淀去除生化出水中含有的生物脱落膜和悬浮物等。

@#@@#@形式:

@#@多泥斗式平流沉淀池;@#@@#@表面负荷:

@#@0.7m3/m2·@#@h;@#@@#@沉淀时间:

@#@2.0~3.0h;@#@@#@有效容积:

@#@128m3;@#@@#@污泥回流比:

@#@30%;@#@@#@平面尺寸:

@#@3.5×@#@19.0m,有效水深2.0m,总深5.0m;@#@@#@结构:

@#@地下钢砼结构;@#@@#@配置设备:

@#@1.集水装置1套;@#@@#@2.污泥泵4台,流量Q=10m3/h,扬程H=10.0m,功率N=0.75kW。

@#@@#@4.6中间池@#@主要作用:

@#@过滤器提升取水位置。

@#@@#@停留时间:

@#@1.0~2.0h;@#@@#@有效容积:

@#@50m3@#@平面尺寸:

@#@2.5×@#@5.0m,有效水深4.0m,总深5.0m;@#@@#@结构:

@#@地下钢砼结构;@#@@#@配置设备:

@#@1.提升泵2台(1用1备),流量Q=42.0m3/h,扬程H=14.5m,功率N=4.0kW;@#@@#@2.液位控制器1套。

@#@@#@4.7砂滤器@#@主要作用:

@#@进一步去除水中的SS,使其满足处理要求;@#@@#@处理量:

@#@42.0m3/h·@#@套;@#@@#@滤速:

@#@8~10m/h;@#@@#@工作压力:

@#@≤0.6MPa;@#@@#@反洗水强度:

@#@10~15L/m2.s;@#@@#@数量:

@#@1套;@#@@#@结构:

@#@钢结构一体化设备;@#@@#@配套设备:

@#@反冲洗水泵1台,流量Q=167m3/h,扬程H=14m,功率N=11.0kW。

@#@@#@4.8清水池@#@主要作用:

@#@过滤器反冲洗取水位置(出水若作为回用水需投加一定量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设备可另配)。

@#@@#@有效容积:

@#@50m3;@#@@#@平面尺寸:

@#@2.5×@#@5.0m,有效水深4.0m,总深5.0m;@#@@#@材质:

@#@地下钢砼结构。

@#@@#@4.9污泥池@#@主要作用:

@#@贮存剩余污泥,定期请环卫部门抽吸外运处置。

@#@@#@有效容积:

@#@75.0m3;@#@@#@平面尺寸:

@#@3.5×@#@5.4m,有效水深4.0m,总深5.0m;@#@@#@结构:

@#@地下钢砼结构。

@#@@#@4.10标准排放口@#@平面尺寸:

@#@0.6×@#@3.0m,有效水深0.5m,总深1.5m;@#@@#@结构:

@#@砖混结构,内贴白瓷砖。

@#@@#@4.11综合机房@#@主要作用:

@#@放置鼓风机、控制系统、过滤器等。

@#@@#@平面尺寸:

@#@5.0×@#@16.0m,高5.0m;@#@@#@结构:

@#@砖混结构,建于组合池顶。

@#@@#@五、土建设计@#@5.1工程地质@#@本方案设计地耐力按150kPa考虑。

@#@@#@5.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标准:

@#@@#@

(1)耐火等级。

@#@本工程各项建筑物均按二级耐火等级设计。

@#@@#@

(2)建筑装修。

@#@按《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有关规定。

@#@@#@5.3结构设计@#@主要建、构筑物材料选用:

@#@@#@

(1)建筑用砖为Mu10,基础部分用M5.0水泥砂浆砌筑,基础以上用M5.0混合砂浆砌筑。

@#@@#@

(2)混凝土。

@#@建筑物用C20,构筑物用C25密实混凝土;@#@道路地坪用C15;@#@垫层用C10。

@#@@#@(3)钢材用Ⅰ(Ф)级、Ⅱ(Ф)级钢筋,电焊条用E43、E50。

@#@@#@(4)所有砼用的砂、石均应洗净,剔除泥木草根。

@#@@#@(5)石灰应用纯净块灰预先化浆待用。

@#@@#@(6)风机房周壁采用吸声材料,进风口采用迷宫消声进风口,窗采用双层隔声窗,门采用隔声门。

@#@@#@六、电气与自控@#@6.1电气设计原则@#@1.根据污水处理工艺需要,对工艺运行情况及时进行显示、控制、报警。

@#@本设计原则以自动控制为主,手动控制为辅,以国产设备为主,适当选用进口控制仪表。

@#@@#@2.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规范、规格及标准。

@#@@#@6.2设计范围@#@污水处理站内用电设备供电及控制设计、电缆敷设设计、供电系统接地设计、接地保护及照明设计等。

@#@@#@6.3主要用电负荷@#@主要用电负荷详见表6-1。

@#@@#@表6-1主要用电负荷@#@序号@#@用电位置@#@用电设备@#@名称@#@数量@#@台/套@#@装机(kw)单机@#@功率总数@#@使用电量(kwh/d)@#@1@#@调节池@#@污水提升泵@#@2@#@3.0@#@6.0@#@3.0×@#@24@#@2@#@A/O池@#@消化液回流泵@#@2@#@3.0@#@6.0@#@3.0×@#@24@#@3@#@二沉池@#@污泥泵@#@4@#@0.75@#@3.0@#@3.0×@#@2@#@4@#@中间池@#@提升泵@#@2@#@4.0@#@8.0@#@4.0×@#@24@#@5@#@清水池@#@反冲洗水泵@#@1@#@11.0@#@11.0@#@11.0×@#@0.2@#@6@#@综合机房@#@鼓风机@#@2@#@18.5@#@37.0@#@18.5×@#@24@#@7@#@自控@#@2.0@#@2.0@#@8@#@照明@#@2.0@#@2.0@#@9@#@备用@#@10.0@#@/@#@10@#@合计@#@85.00@#@696.20@#@总装机容量约85.00kW,常用容量约41.70kW。

@#@处理站设计双电源供电,由业主将电源线送至污水站配电柜,配电和自动控制系统由防潮、防漏电和可靠的接地措施,各类电器设备均设电路短路和过载保护装置,以确保用电设备安全运行。

@#@@#@七、公用工程@#@7.1给排水@#@7.1.1给水@#@操作人员饮用水、洗刷水、溶药水等上水由业主方负责接入,DN25管径,流速1.5m/s,压力大于0.20MPa。

@#@@#@7.1.2排水@#@工艺所产生的杂水经收集后接入调节池重新处理。

@#@@#@雨水利用场地坡度自然排向周边的开阔地带,顺势自流外排。

@#@@#@7.2防冻与保温@#@⑴水处理构筑物尽量埋于地下,与冻土层接触部分防冻处理;@#@地面以上池壁外围增设保温板。

@#@@#@⑵所有动力设施尽量放在室内,室内安装暖气;@#@室外水泵全部采用潜水式。

@#@@#@⑶埋地管道埋在冻土层以下,架空水、污泥管道保温处理,保温方式参照给排水标准图集03S401。

@#@@#@⑷污水站内各种污水、污泥、空气、投药管线和闸阀为防止冰冻,在适当地点设放空或加伴热管。

@#@@#@(5)冬季提高鼓风机进风温度,可在风机一侧设空气预热室,将冷空气加热,再经风机加压升温,以提高曝气池水温。

@#@@#@7.3劳动保护@#@⑴在污水处理站运转之前,应对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张榜上墙,使每个人都有安全意识,牢记安全规程,时时刻刻将不安全的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⑵各处理构筑物的平台走道和临空天桥均设置保护栏杆,栏杆高度和强度应符合国家劳动保护规定。

@#@@#@⑶在站内须配置安全帽、安全带等抢救器材和工具箱等劳动保护设备,在构筑物边应备有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备,以防万一。

@#@@#@⑷站内的管道、闸阀须设闸阀井,操作杆接至地面,以便操作。

@#@@#@⑸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须设置专用仓库,专人保管,并满足劳动保护规定。

@#@@#@⑹所有电气设备的安装,防护,须满足电器设备有关安全规定。

@#@设备的布置留有足够安全操作距离。

@#@@#@⑺容易产生噪声的设备、设置隔振垫,同时将管理用房与机房分开,并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7.4环境保护@#@对在污水处理站运行中所出现的影响环境问题如:

@#@设备运行中发生的噪音,污水产生的不良气味等,可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

(1)减轻不良气味的影响@#@总图布置合理,设置防护绿化带隔离除味,同时在站内充分绿化。

@#@@#@

(2)噪声防护@#@处理站的噪声主要来自机房等的机电设备,因此一方面应选择噪音低、频率低的机电设备;@#@另一方面应在整个污水处理站区进行合理布置,设备均放置于机房内,处理区与办公区分离。

@#@绿化设计,美化环境、降噪隔音。

@#@@#@(3)污泥出路措施@#@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定期请环卫部门抽吸外运处置。

@#@@#@7.5节能@#@本工程的主要能耗为动力消耗。

@#@节能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采用先进节能的工艺,在保证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污水处理站设备总装机容量和使用容量;@#@@#@⑵采用节能、高效设备,对主要耗电设备如风机、水泵等根据需要采用变频调节,降低电机转速,减少电能消耗,从而降低运行成本;@#@@#@⑶在平面布置上,各构筑物之间管(沟)道应短捷、顺畅,减少水头损失。

@#@@#@7.6采暖通风@#@7.6.1采暖供热@#@该项目所需热源就近从锅炉房引入。

@#@采暖和供热室外管网采用DN100、DN80、DN50无缝钢管,直接埋地方式敷设,采用聚氨酯泡沫保温;@#@建筑物室内管道采用焊接钢管,采用铸铁节能型散热器采暖,散热量162W/片,水容量0.75L/片,工作压力0.5MPa。

@#@@#@7.6.2通风@#@设备间等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有异味或腐蚀性气体产生,故在上述建筑物内设计安装排风系统,换气次数8-12次/小时,由安装在外墙上轴流风机完成。

@#@@#@7.7劳动定员@#@本工程设操作工1人。

@#@@#@八、投资估算@#@8.1土建费用@#@土建工程由业主负责完成,本方案仅按池容作常规估算,实际投资费用应以施工图预算为准,该项目土建费用估算详见表8-1。

@#@@#@表8-1 土建工程费用估算表@#@序号@#@项目@#@规模@#@总价@#@万元@#@备注@#@1@#@化粪池@#@/@#@/@#@由业主自理@#@2@#@格栅井@#@0.8×@#@3.5×@#@3.0=8.40m3@#@0.84@#@钢砼@#@3@#@调节池@#@5.4×@#@10.0×@#@5.0=270m3@#@12.15@#@钢砼@#@4@#@A/O池@#@10.0×@#@16.0×@#@5.0=800m3@#@36.00@#@钢砼@#@5@#@二沉池@#@3.5×@#@19.0×@#@5.0=332.5m3@#@15.96@#@钢砼@#@6@#@中间池@#@2.5×@#@5.0×@#@5.0=62.5m3@#@3.13@#@钢砼@#@7@#@清水池@#@2.5×@#@6.0×@#@5.0=62.5m3@#@3.13@#@钢砼@#@8@#@污泥池@#@3.5×@#@5.4×@#@5.0=94.5m3@#@4.70@#@钢砼@#@9@#@排放口@#@2.0m3@#@0.70@#@砖混+白瓷砖@#@10@#@综合机房@#@5.0×@#@16.0=80m2@#@8.00@#@砖混(建于池顶)@#@11@#@设备基础、预埋件、阀门井等@#@1项@#@3.20@#@12@#@其他@#@1项@#@1.50@#@13@#@合计@#@89.31@#@注:

@#@本表费用估算不包含场地特殊地基的处理费用。

@#@@#@8.2设备费用@#@设备费用估算见表8-2。

@#@@#@表8-2设备费用估算表@#@序号@#@名称@#@型号或规格@#@单价@#@数量@#@总价@#@(万元)@#@备注@#@1@#@粗细格栅@#@非标,不锈钢制作@#@0.95@#@2套@#@1.90@#@格栅井@#@2@#@污水提升泵@#@潜水排污泵,@#@Q=42m3/h,H=11m,N=3.0kW@#@0.75@#@2台@#@1.50@#@调节池@#@3@#@液位控制器@#@0.15@#@1套@#@0.15@#@调节池@#@4@#@蒸汽加热装置@#@非标制作@#@2.10@#@1项@#@2.10@#@调节池@#@5@#@弹性填料@#@Φ180mm@#@17.50@#@1项@#@17.50@#@A/O池@#@6@#@弹性填料支架@#@非标,防腐处理@#@8.80@#@1项";i:

9;s:

16205:

"@#@编号:

@#@GQ/YKFD2014012@#@营口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风电企业标准@#@设备台账管理标准@#@发布单位:

@#@营口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一月十五日@#@批准:

@#@郑祥尧@#@审定:

@#@金璟@#@校核:

@#@@#@编制:

@#@葛潜@#@@#@目录@#@前言 1@#@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管理职能 2@#@4程序内容 2@#@5检查与考核 5@#@6附录 5@#@附表1风机设备台账 6@#@附表2变压器设备台账 16@#@@#@营口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台账管理标准@#@前言@#@本标准是根据营口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风电企业标准体系工作的需要编制,是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础性标准。

@#@目的是为了统一营口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风电企业管理标准的结构、内容和要求,从而规范并加快企业标准体系的完善,适应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需要。

@#@@#@本标准由营口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营口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与生产管理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营口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由营口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与生产管理部解释@#@设备台账管理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营口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营口风电公司)所属风电企业设备台账的监督、管理、检查与考核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营口风电公司所属风电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L/T797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DL/T838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A/T28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原能源部DL5009.1-92号)@#@3.管理职能@#@3.1企业生产管理部是设备台账的监督、管理、检查、考核部门。

@#@@#@4.程序内容@#@4.1职责@#@4.1.1设备台账管理体系:

@#@风电场设备台账实行四级管理。

@#@四级管理为:

@#@公司本部、风电场、各值(班)组、设备负责人;@#@各级均应落实专职或兼职设备台账管理员负责收集、统计、开展和监督本部门(风电场)的设备台账管理工作。

@#@@#@4.1.2职责分工:

@#@@#@4.1.2.1企业生产管理部是公司设备台账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全面掌握设备台账的录入情况,随时检查设备台账的录入情况,如无特殊原因,设备故障处理好的第二天就应录入,使录入台账形成常态化;@#@@#@4.1.2.2风电场每月应对设备台账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了解掌握设备台账的录入情况和录入质量,不合格的责令进行整改。

@#@对录入不及时的和录入质量太差的提出考核意见,并在风电场内部公示,根据设备分工,设备负责人是设备台账的第一责任者、班组为第二责任者、风电场为第三责任者、生产管理部为第四责任者;@#@@#@4.1.2.3各值(班)组应不定期进行检查,并适时给予指导,保障台账的录入质量;@#@@#@4.1.2.4设备负责人负责设备台账的具体录入、变更、修改。

@#@@#@4.2管理内容与要求@#@4.2.1设备台账@#@风电场设备台帐记录风电场设备信息,反映风电场设备运行安全稳定状态,指导现场人员及时了解掌握设备的健康状态,是设备故障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为预防性检修、纠正性检修提供依据和指导。

@#@@#@4.2.2设备台账的分类@#@风电场设备台帐的分类:

@#@可分为风电场风机设备台帐、风电场变电站一次设备台帐、风电场变电站二次设备台帐(包括通讯设备)、箱变设备台帐。

@#@@#@4.2.3设备台账的管理要求@#@4.2.3.1各风电子公司均应建立设备电子台账,设备台账应包括设备基础资料、设备检修维护记录、设备故障及异常情况、设备及部件变更记录、备品及图纸统计记录;@#@@#@4.2.3.2设备基础资料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位置、设备类型、设备系列号、技术规范、供应商信息、标准参数、安装日期等信息;@#@@#@4.2.3.3设备检修维护记录包括设备检修维护开工时间、结束时间、更换部件、运行后情况、影响发电量情况;@#@@#@4.2.3.4设备故障及异常情况包括设备的重大缺陷和频发性缺陷的产生原因与消除情况,设备异常运行工况(超温、低温、超速、超限、振动等)和其次数、时间,也包括对此类设备故障和异常的整改措施及效果;@#@@#@4.2.3.5设备及部件变更记录包括设备及部件损坏后更换了不同厂家的设备,产品名称和型号、功率等发生了变化,也要记录更换时间、更换设备名称、型号、参数、以及更换后设备运行情况;@#@@#@4.2.3.6备品及图纸统计记录包括设备备品配件的储备情况,存放位置及备件的名称、型号、系列号、技术规范、制造厂家,图纸资料的名称、编号、存放位置;@#@@#@4.2.3.7新建风电场或暂时未建立电子台账的公司,要尽快建立电子台账。

@#@未建立前要按上述内容认真填写,保障台账的完整性,以便建立后录入;@#@@#@4.2.3.8设备台账的录入应在设备投运后随时录入,避免长时间没录入,造成台账缺失;@#@@#@4.2.3.9为保障设备台账的录入质量,班组的兼职设备台账管理员应随时向设备消缺维护负责人询问消缺维护情况,然后再录入,班组长应定期给予指导,保证设备台账的录入质量。

@#@@#@4.2.4设备台账的管理目标@#@4.2.4.1基建、生产设备一体化管理,保证设备信息的延续性,覆盖风电场规划、设计、安装调试、生产运行、检修维护;@#@@#@4.2.4.2建立设备台账实时反馈设备的状况及性能从设备设计、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直到最终报废、拆除的整个过程,对设备信息跟踪和记录,记录设备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实时反映设备的当前状态,支撑决策层掌控设备运行情况。

@#@基建、生产全过程建立完整的设备管理,保证设备信息的延续性。

@#@@#@5.检查与考核@#@5.1由生产管理部按本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进行检查与考核,并提出奖惩意见。

@#@@#@5.2本标准按营口风电公司所属风电企业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6.附录@#@6.1附表1风机设备台账@#@6.2附表2变压器设备台账@#@附表1风机设备台账@#@风机设备台账@#@一、基本参数@#@风机编号@#@ @#@设备厂家@#@ @#@型号@#@ @#@额定功率@#@ @#@风机类型@#@ @#@切入风速@#@ @#@额定风速@#@ @#@切出风速@#@ @#@轮毂中心高度@#@ @#@叶轮直径@#@ @#@投产时间@#@ @#@ @#@ @#@二、发电机@#@1、发电机@#@型号@#@ @#@厂家@#@ @#@发电机类型@#@ @#@额定输出功率@#@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额定转速@#@ @#@额定频率@#@ @#@额定功率因数COSΨ@#@ @#@效率@#@ @#@速度范围@#@ @#@绕组连接@#@ @#@旋转方向@#@ @#@运行模式@#@ @#@绝缘等级@#@ @#@冷却方式;@#@@#@ @#@电机本体/滑环室防护等级@#@ @#@总重量@#@ @#@转子电压U2N@#@ @#@转子开口电压U20@#@ @#@转子电流I2N@#@ @#@转动惯量@#@ @#@声压等级@#@ @#@振动值@#@ @#@结构类型@#@ @#@环境温度@#@ @#@标准编号@#@ @#@编号@#@ @#@出厂日期@#@ @#@ @#@ @#@等值电路参数(单位:

@#@Ω;@#@电阻计算温度115℃)@#@R1定子电阻@#@ @#@X1定子电抗@#@ @#@R2’转子电阻@#@ @#@X2’转子电抗@#@ @#@Rm励磁并联支路电阻@#@ @#@Xm励磁并联支路电抗@#@ @#@ @#@ @#@ @#@ @#@ @#@ @#@ @#@ @#@ @#@ @#@ @#@ @#@2、辅助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齿轮箱及主轴@#@1、齿轮箱@#@型号@#@ @#@厂家@#@ @#@功率@#@ @#@速比@#@ @#@输入转速@#@ @#@结构类型@#@ @#@额定转矩@#@ @#@制造编号@#@ @#@出厂编号@#@ @#@制造日期@#@ @#@执行标准@#@ @#@重量@#@ @#@2、主轴@#@ @#@ @#@ @#@型号@#@ @#@厂家@#@ @#@ @#@ @#@ @#@ @#@ @#@ @#@ @#@ @#@2、辅助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叶片@#@1、叶片@#@型号@#@ @#@厂家@#@ @#@叶片长度@#@ @#@旋转方向@#@ @#@叶片重量@#@ @#@材料@#@ @#@总重量(3叶片+轮毂)@#@ @#@叶片延伸杆长度@#@ @#@轮毂直径@#@ @#@叶片桨距@#@ @#@扫过面积@#@ @#@倾斜角@#@ @#@工作原理@#@ @#@额定转速@#@ @#@2、辅助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机舱、塔筒、基础@#@机舱重量@#@ @#@基础深度@#@ @#@基础环直径@#@ @#@基础直径@#@ @#@塔筒重量(上段)@#@ @#@塔筒重量(中段)@#@ @#@塔筒重量(下段)@#@ @#@塔筒高度@#@ @#@传动设备重量@#@ @#@厂家@#@ @#@下段直径@#@ @#@重量@#@ @#@每节塔筒高度@#@ @#@底法兰盘直径@#@ @#@中法兰盘直径@#@ @#@上法兰盘直径@#@ @#@锚件与底塔筒连接螺栓@#@ @#@底塔筒与中塔筒连接螺栓@#@ @#@中塔筒与顶塔筒连接螺栓@#@ @#@顶塔筒与风机连接螺栓@#@ @#@2、辅助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五、主控制系统@#@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变桨系统@#@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变频器@#@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变流器@#@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九、水冷系统@#@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偏航系统@#@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一、液压站@#@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二、提升机@#@型号@#@ @#@厂家@#@ @#@额定提升速度@#@ @#@功率@#@ @#@电动机型号@#@ @#@电压@#@ @#@ @#@ @#@ @#@ @#@ @#@ @#@ @#@ @#@ @#@ @#@ @#@ @#@十三、润滑系统@#@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四、其它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数量@#@照明@#@ @#@ @#@ @#@逃生包@#@ @#@ @#@ @#@助爬器@#@ @#@ @#@ @#@灭火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五@#@设备检修记录@#@序号@#@检修日期@#@检修类别@#@设备检修情况@#@备注@#@十六@#@设备重大改造记录@#@序号@#@时间@#@改造原因@#@改造项目@#@效果@#@备注@#@十七@#@重要备品更换记录@#@序号@#@时间@#@更换原因@#@更换备品@#@备注@#@型号@#@规格@#@数量@#@十八@#@技术监督记录@#@序号@#@时间@#@项目@#@结果@#@备注@#@十九@#@其他@#@序号@#@时间@#@项目@#@结果@#@备注@#@附表2、变压器设备台账@#@1、变压器设备@#@变压器编号@#@ @#@设备厂家@#@ @#@型号@#@ @#@容量@#@ @#@相数@#@ @#@频率@#@ @#@联络组别@#@ @#@电压@#@ @#@额定电流@#@ @#@调压方式@#@ @#@使用条件@#@ @#@冷却方式@#@ @#@绝缘水平@#@ @#@空载损耗@#@ @#@空载电流@#@ @#@负载损耗@#@ @#@产品代号@#@ @#@出厂序号@#@ @#@标准代号@#@ @#@制造日期@#@ @#@油重@#@ @#@器身重@#@ @#@运输重@#@ @#@油枕及附件重@#@ @#@总重@#@ @#@ @#@ @#@高压侧@#@分接位置@#@范围开关位置@#@选择开关联结@#@电压(V)@#@电流(A)@#@1@#@ @#@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 @#@11@#@ @#@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低压侧@#@电压(V)@#@电流(A)@#@ @#@ @#@套管型电流互感器技术数据@#@位置@#@型号@#@电流比@#@负荷@#@准确级@#@接线端@#@功能@#@(A)@#@高压侧@#@A@#@ @#@ @#@ @#@ @#@ @#@ @#@B@#@ @#@ @#@ @#@ @#@ @#@ @#@C@#@ @#@ @#@ @#@ @#@ @#@ @#@B@#@ @#@ @#@ @#@ @#@ @#@ @#@2@#@变压器零部件清册(台)@#@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制造厂@#@备注@#@1@#@无励磁分接开关@#@2@#@高压套管@#@3@#@低压套管@#@4@#@中性点套管@#@5@#@中性点电阻柜@#@6@#@压力释放阀@#@7@#@快速压力升高@#@继电器@#@8@#@气体继电器@#@9@#@气体取样器@#@10@#@温度指示控制器@#@11@#@绕组温度计@#@12@#@油位计@#@13@#@除湿器@#@14@#@片式散热器@#@15@#@风冷电机@#@16@#@冷却器控制箱@#@17@#@储油柜@#@18@#@蝴阀@#@3@#@设备检修记录@#@序号@#@检修日期@#@检修类别@#@设备检修情况@#@备注@#@4@#@设备重大改造记录@#@序号@#@时间@#@改造原因@#@改造项目@#@效果@#@备注@#@5@#@重要备品更换记录@#@序号@#@时间@#@更换原因@#@更换备品@#@备注@#@型号@#@规格@#@数量@#@6@#@技术监督记录@#@序号@#@时间@#@项目@#@结果@#@备注@#@7@#@其他@#@20@#@";i:

10;s:

19827:

"@#@兆帕与扬程米数的换算:

@#@@#@1兆帕=10公斤=100米@#@工程上的习惯说法,别用物理学单位较真。

@#@@#@要较真就这样算@#@1MPa=1000000N/m2(m2--平方米)@#@当p(密度)=1000kg/m3(m3--立方米)@#@P=f/s=ρgh@#@F指压力,单位N;@#@@#@P单位是帕pa,1mpa=10的6立方@#@g约等于10N/kg@#@1000000N/m2=(1000kg/m3)*(10N/kg)*h@#@h=(1000000N/m2)/[(1000kg/m3)*(10N/kg)]@#@h=100m@#@兆帕与公斤力/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1兆帕(MPa)=10.1971621公斤力/平方厘米(kgf/cm^2)@#@工程上人们常说的多少公斤压力指kg/cm2,而压力表上常标的是MPa.@#@1N/m2=1Pa1kg=9.8N1m2=10000cm2@#@所以1kg/cm2=98KPa=0.098MPa@#@工程上人们近似的取1MPa=10kg/cm2@#@对于建筑给排水,管内流速是按技术经济分析并考虑室内环境产生噪音允许范围来选择。

@#@根据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

@#@@#@生活给水管道公称直径DN=15~20mm,流速V不大于1.2m/s;@#@@#@公称直径DN=20~40mm,流速V不大于1.5m/s;@#@@#@公称直径DN=50~27mm,流速V不大于1.8m/s;@#@@#@公称直径DN大于8mm,流速V不大于2.0m/s;@#@@#@消防栓给水系统管道中流速不宜大于2.5m/s;@#@@#@室外给水管道DN=100~400mm,经济流速0.6~0.9m/s;@#@DN大于400mm,经济流速0.9~1.4m/s。

@#@@#@什么叫流量?

@#@用什么字母表示?

@#@用几种计量单位?

@#@如何换算成重量公式?

@#@@#@ @#@ @#@ @#@ @#@单位时间内泵排出液体的体积叫流量,流量用Q表示,计量单位:

@#@立方米/小时(m3/h),升/秒(l/s),L/s=3.6m3/h=0.06m3/min=60L/min @#@ @#@G=QρG为重量ρ为液体比重。

@#@@#@例:

@#@某台泵流量50m3/h,求抽水时每小时重量?

@#@水的比重ρ为1000公斤/立方米。

@#@ @#@ @#@@#@解:

@#@G=Qρ=50×@#@1000(m3/h·@#@kg/m3)=50000kg/h=50t/h@#@ @#@ @#@ @#@ @#@什么叫扬程?

@#@用什么字母表示?

@#@用什么计量?

@#@和压力的换算用公式?

@#@@#@ @#@ @#@ @#@ @#@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叫扬程。

@#@泵的扬程包括吸程在内,近似为泵出口和入口压力差。

@#@扬程用H表示,单位为米(m)。

@#@泵的压力用P表示,单位为Mpa(兆帕),H=P/ρ.@#@如P为1kg/cm2,则H=(lkg/cm2)/(1000kg/m3)H=(1kg/cm2)/(1000公斤/m3)=(10000公斤/m2)/1000公斤/m3=10m @#@ @#@@#@1Mpa=10kg/cm2,@#@H=(P2-P1)/ρ(P2=出口压力P1=进口压力) @#@ @#@@#@ @#@ @#@ @#@ @#@什么叫泵的效率?

@#@公式如何?

@#@@#@ @#@ @#@ @#@ @#@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

@#@η=Pe/P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

@#@有效功率即:

@#@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Pe=ρgQH(W)或Pe=γQH/1000(KW)ρ:

@#@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γ:

@#@泵输送液体的重度γ=ρg(N/m3)g:

@#@重力加速度(m/s)质量流量Qm=ρQ(t/h或kg/s)@#@ @#@ @#@ @#@ @#@什么叫额定流量,额定转速,额定扬程?

@#@@#@ @#@ @#@ @#@ @#@根据设定泵的工作性能参数进行水泵设计,而达到的最佳性能,定为泵的额定性能参数,通常指产品目录或样本上所指定的参数值。

@#@@#@ @#@ @#@ @#@ @#@如:

@#@50-125流量12.5m3/h为额定流量,扬程20m为额定扬程,转速2900转/分为额定转速。

@#@@#@ @#@ @#@ @#@ @#@什么叫有效汽蚀余量?

@#@什么叫吸程?

@#@各自计量单位及表示字母?

@#@@#@ @#@ @#@ @#@ @#@汽蚀余量是指在水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表示。

@#@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

@#@即水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水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 @#@ @#@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例如:

@#@某泵必需汽蚀余量为4.0米,求吸程Δh?

@#@解:

@#@Δh=10.33-4.0-0.5=5.83米@#@ @#@ @#@ @#@ @#@泵轴功率和电机配备功率之间的关系?

@#@@#@ @#@ @#@ @#@ @#@泵轴功率是设计点上原动机传给泵的功率,在实际工作时,其工况点会变化,因此原动机传给泵的功率应有一定余量,另电机输出功率因功率因数关系,因此经验作法是电机配备功率大于泵轴功率。

@#@ @#@ @#@@#@ @#@ @#@@#@  轴功率      余量@#@  0.12-0.55kw  1.3-1.5倍@#@  0.75-2.2kw  1.2-1.4倍@#@  3.0-7.5kW  1.15-1.25倍@#@  11kW以上   1.1-1.15倍@#@并根据国家标准Y系列电机功率规格选配@#@流量扬程计算水泵轴功率@#@这是离心泵的:

@#@流量×@#@扬程×@#@9.81×@#@介质比重÷@#@3600÷@#@泵效率=轴功率@#@流量单位:

@#@立方/小时,扬程单位:

@#@米@#@水泵轴功率计算公式2:

@#@@#@这是离心泵的:

@#@流量×@#@扬程÷@#@367÷@#@泵效率=轴功率@#@流量单位:

@#@立方/小时,扬程单位:

@#@米@#@什么叫泵的效率?

@#@公式如何:

@#@@#@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

@#@η=Pe/P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

@#@@#@有效功率即:

@#@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Pe=ρgQH(W)或Pe=γQH/1000(KW)@#@ρ:

@#@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γ:

@#@泵输送液体的重度γ=ρg(N/m3)@#@g:

@#@重力加速度(m/s)@#@质量流量Qm=ρQ(t/h或kg/s)@#@********************************************************************************@#@中文名称:

@#@@#@扬程@#@英文名称:

@#@@#@waterraisingcapacity;@#@[rangeof]lift@#@定义1:

@#@@#@水泵出口测量断面与进口断面之间的水位(压力水柱高度)差。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二级学科)@#@定义2:

@#@@#@单位重量的液体在泵内获得的总能量,单位为米。

@#@@#@所属学科:

@#@@#@煤炭科技(一级学科);@#@矿山机械工程(二级学科);@#@排水机械(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目录@#@简介@#@重要参数@#@1.1.流量@#@2.2.扬程@#@3.3.功率@#@4.4.对清水泵,必需汽蚀余量@#@简介@#@  head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后获得的有效能量。

@#@是泵的重要工作能参数,又称压头。

@#@可表示为流体的压力能头、动能头和位能头的增加,即@#@  H=(p2-p1)/ρg+(c2-c1)/2g+z2-z1@#@  式中H——扬程,m;@#@@#@p1,p2——泵进出口处液体的压力,Pa;@#@@#@  c1,c2——流体在泵进出口处的流速,m/s;@#@@#@  z1,z2——进出口高度,m;@#@@#@  ρ——液体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重要参数@#@  水泵的扬程、流量和功率是考察水泵性能的重要参数:

@#@@#@1.流量@#@  水泵的流量又称为输水量,它是指水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水的体积。

@#@用Q表示,单位是m3/H,L/S。

@#@@#@2.扬程@#@  水泵的扬程是指水泵能够扬水的高度,通常用H表示,单位是m。

@#@离心泵的扬程以叶轮中心线为基准,分由两部分组成。

@#@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水源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吸上来的高度,叫做吸水扬程,简称吸程;@#@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出水池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压上去的高度,叫做压水扬程,简称压程。

@#@即水泵扬程=吸水扬程+压水扬程应当指出,铭牌上标示的扬程是指水泵本身所能产生的扬程,它不含管道水流受摩擦阻力而引起的损失扬程。

@#@在选用水泵时,注意不可忽略。

@#@否则,将会抽不上水来。

@#@@#@  水泵扬程=静扬程+水头损失静扬程就是指水泵的吸入点和高位控制点之间的高差,如从清水池抽水,送往高处的水箱。

@#@静扬程就是指清水池吸入口和高处的水箱之间的高差。

@#@@#@3.功率@#@  在单位时间内,机器所做功的大小叫做功率。

@#@通常用符号N来表示。

@#@常用的单位有:

@#@公斤·@#@米/秒、千瓦、马力。

@#@通常电动机的功率单位用千瓦表示;@#@柴油机或汽油机的功率单位用马力表示。

@#@动力机传给水泵轴的功率,称为轴功率,可以理解为水泵的输入功率,通常讲水泵功率就是指轴功率。

@#@@#@  由于轴承和填料的摩擦阻力;@#@叶轮旋转时与水的摩擦;@#@泵内水流的漩涡、间隙回流、进出、口冲击等原因。

@#@必然消耗了一部分功率,所以水泵不可能将动力机输入的功率完全变为有效功率,其中定有功率损失,也就是说,水泵的有效功率与泵内损失功率之和为水泵的轴功率。

@#@@#@4.对清水泵,必需汽蚀余量@#@  (M)参数非常重要,特别是用于吸上式供水设备时。

@#@对潜水泵,额定电流参数(A)非常重要,特别是用于变频供水设备时。

@#@@#@  常用水泵型号代号@#@  LG-----高层建筑给水泵@#@  DL------多级立式清水泵@#@  BX-------消防固定专用水泵@#@  ISG------单级立式管道泵@#@  IS-------单级卧式清水泵@#@  DA1-------多级卧式清水泵@#@  QJ-------潜水电泵@#@  泵型号意义:

@#@@#@  如40LG12-15@#@  40-进出口直径(mm)@#@  LG-高层建筑给水泵(高速)@#@  12-流量(m3/h)@#@  15-单级扬程(M)@#@  200QJ20-108/8@#@  200---表示机座号200@#@  QJ---潜水电泵@#@  20—流量20m3/h@#@  108---扬程108M@#@  8---级数8级@#@  水泵的基本构成:

@#@电机、联轴器、泵头(体)及机座(卧式)。

@#@@#@  电机的主要参数:

@#@电机功率(KW),转速(r/min),额定电压(V),额定电流(A)。

@#@@#@  1.什么叫流量?

@#@用什么字母表示?

@#@用几种计量单位?

@#@如何换算?

@#@如何换算成重量及公式?

@#@@#@  答:

@#@单位时间内泵排出液体的体积叫流量,流量用Q表示,计量单位:

@#@立方米/小时(m3/h),升/秒(l/s),@#@  L/s=3.6m3/h=0.06m3/min=60L/minG=QρG为重量ρ为液体比重@#@  例:

@#@某台泵流量50m3/h,求抽水时每小时重量?

@#@水的比重ρ为1000公斤/立方米。

@#@@#@  解:

@#@G=Qρ=50×@#@1000(m3/h·@#@kg/m3)=50000kg/h=50t/h@#@  2.什么叫扬程?

@#@用什么字母表示?

@#@用什么计量单位?

@#@和压力的换算及公式?

@#@@#@  答:

@#@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叫扬程。

@#@泵的扬程包括吸程在内,近似为泵出口和入口压力差。

@#@@#@  扬程用H表示,单位为米(m)。

@#@@#@  泵的压力用P表示,单位为Mpa(兆帕),H=P/ρ.如P为1kg/cm2,则H=(lkg/cm2)/(1000kg/m3)@#@  H=(1kg/cm2)/(1000公斤/m3)=(10000公斤/m2)/1000公斤/m3=10m1Mpa=10kg/cm2,H=(P2-P1)/ρ@#@  (P2=出口压力P1=进口压力)@#@  3.什么叫泵的效率?

@#@公式如何?

@#@@#@  答:

@#@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

@#@η=Pe/P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  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

@#@有效功率即:

@#@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中文词条名:

@#@水泵轴功率计算公式@#@英文词条名:

@#@@#@1)离心泵@#@流量×@#@扬程×@#@9.81×@#@介质比重÷@#@3600÷@#@泵效率@#@流量单位:

@#@立方/小时,@#@扬程单位:

@#@米@#@P=2.73HQ/Η,@#@其中H为扬程,单位M,Q为流量,单位为M3/H,Η为泵的效率.P为轴功率,单位KW.也就是泵的轴功率P=ΡGQH/1000Η(KW),其中的Ρ=1000KG/M3,G=9.8@#@比重的单位为KG/M3,流量的单位为M3/H,扬程的单位为M,1KG=9.8牛顿@#@则P=比重*流量*扬程*9.8牛顿/KG@#@ @#@ @#@ @#@ @#@=KG/M3*M3/H*M*9.8牛顿/KG@#@ @#@ @#@ @#@ @#@=9.8牛顿*M/3600秒@#@ @#@ @#@ @#@ @#@=牛顿*M/367秒@#@ @#@ @#@ @#@ @#@=瓦/367@#@上面推导是单位的由来,上式是水功率的计算,轴功率再除以效率就得到了.@#@设轴功率为NE,电机功率为P,K为系数(效率倒数)@#@电机功率P=NE*K @#@ @#@ @#@ @#@(K在NE不同时有不同取值,见下表)@#@NE≤22 @#@ @#@ @#@ @#@ @#@ @#@ @#@ @#@K=1.25@#@22<@#@NE≤55 @#@ @#@ @#@ @#@K=1.15@#@55<@#@NE @#@ @#@ @#@ @#@ @#@ @#@ @#@ @#@ @#@ @#@K=1.00@#@

(2)渣浆泵轴功率计算公式@#@流量QM3/H@#@扬程H米H2O@#@效率N%@#@渣浆密度AKG/M3@#@轴功率NKW@#@N=H*Q*A*G/(N*3600)@#@电机功率还要考虑传动效率和安全系数。

@#@一般直联取1,皮带取0.96,安全系数1.2@#@(3)泵的效率及其计算公式@#@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

@#@Η=PE/P@#@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

@#@@#@有效功率即:

@#@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PE=ΡGQH(W)或PE=ΓQH/1000(KW)@#@Ρ:

@#@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Γ:

@#@泵输送液体的重度Γ=ΡG(N/M3)@#@G:

@#@重力加速度(M/S)@#@质量流量QM=ΡQ(T/H或KG/S)@#@(4)水泵的效率介绍@#@什么叫泵的效率?

@#@公式如何?

@#@@#@答:

@#@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

@#@Η=PE/P@#@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

@#@@#@有效功率即:

@#@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PE=ΡGQHW或PE=ΓQH/1000(KW)@#@Ρ:

@#@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Γ:

@#@泵输送液体的重度Γ=ΡG(N/M3)@#@G:

@#@重力加速度(M/S)@#@质量流量QM=ΡQT/H或KG/S@#@泵的轴功率是满足系统需求的功率大小,----不对,是泵运行所需的最小功率。

@#@@#@额定功率是所选泵的最大功率-------基本正确,如果超电流,则泵的功率还会上升,只是电机可能损坏。

@#@@#@电机功率是所选泵工作时的功率-----不是,电机功率是所选泵的最大功率,超过时电机可能损坏,当你运行时流量压力即使在设定值时,实际功率也比电机功率小,而当比设定值低时,功率还要小的多。

@#@@#@电机功率乘功率系数就是轴功率----不完全是,电机功率不光考虑功率系数,还有考虑你的一定的富余值。

@#@@#@水泵的选型手册@#@一、水泵选型原则@#@1、使所选泵的型式和性能符合装置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流量、吸程等工艺参数的要求。

@#@@#@2、必须满足介质特性的要求。

@#@@#@对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或贵重介质的泵,要求轴封可靠或采用无泄漏泵,如磁力驱动泵、隔膜泵、屏蔽泵@#@对输送腐蚀性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如AFB不锈钢耐腐蚀泵,CQF工程塑料磁力驱动泵。

@#@@#@对输送含固体颗粒介质的泵,要求对流部件采用耐磨材料,必要时轴封用采用清洁液体冲洗。

@#@@#@3、机械方面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

@#@@#@4、经济上要综合考虑到设备费、运转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的总成本最低。

@#@@#@5、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尽可能选用离心泵:

@#@@#@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扬程要求很高,流量很小且无合适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泵可选用时,可选用往复泵,如汽蚀要求不高时也可选用旋涡泵.@#@扬程很低,流量很大时,可选用轴流泵和混流泵。

@#@@#@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m2/s)时,可考虑选用转子泵或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37.4mm2/s时,可选用旋涡泵。

@#@@#@对启动频繁或灌泵不便的场合,应选用具有自吸性能的泵,如自吸式离心泵、自吸式旋涡泵、气动(电动)隔膜泵。

@#@@#@二、水泵的选型依据@#@泵选型依据,应根据工艺流程,给排水要求,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既液体输送量、装置扬程、液体性质、管路布置以及操作运转条件等@#@1、流量是选泵的重要性能数据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的生产能力和输送能力。

@#@如设计院工艺设计中能算出泵正常、最小、最大三种流量。

@#@选择泵时,以最大流量为依据,兼顾正常流量,在没有最大流量时,通常可取正常流量的1.1倍作为最大流量。

@#@@#@2、装置系统所需的扬程是选泵的又一重要性能数据,一般要用放大5%—10%余量后扬程来选型。

@#@@#@3、液体性质,包括液体介质名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其它性质,物理性质有温度c密度d,粘度u,介质中固体颗粒直径和气体的含量等,这涉及到系统的扬程,有效气蚀余量计算和合适泵的类型:

@#@化学性质,主要指液体介质的化学腐蚀性和毒性,是选用泵材料和选用那一种轴封型式的重要依据。

@#@@#@4、装置系统的管路布置条件指的是送液高度送液距离送液走向,吸如侧最低液面,排出侧最高液面等一些数据和管道规格及其长度、材料、管件规格、数量等,以便进行系统扬程计算和汽蚀余量的校核。

@#@@#@5、操作条件的内容很多,如液体的操作T饱和蒸汽力P、吸入侧压力PS(绝对)、排出侧容器压力PZ、海拔高度、环境温度操作是间隙的还是连续的、泵的位置是固定的还是可移的。

@#@@#@水泵的基本构成:

@#@电机、联轴器、泵头(体)及机座(卧式)。

@#@@#@水泵的主要参数有:

@#@流量,用Q表示,单位是M3/H,L/S。

@#@扬程,用H表示,单位是M。

@#@@#@对清水泵,必需汽蚀余量(M)参数非常重要,特别是用于吸上式供水设备时。

@#@@#@对潜水泵,额定电流参数(A)非常重要,特别是用于变频供水设备时。

@#@@#@电机的主要参数:

@#@电机功率(KW),转速(r/min),额定电压(V),额定电流(A)。

@#@@#@联轴器泵头(体_)卧式机座@#@什么叫泵的效率?

@#@公式如何?

@#@@#@答:

@#@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

@#@η=Pe/P@#@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

@#@@#@有效功率即:

@#@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Pe=ρgQH(W)或Pe=γQH/1000(KW)@#@ρ:

@#@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γ:

@#@泵输送液体的重度γ=ρg(N/m3)@#@g:

@#@重力加速度(m/s)@#@质量流量Qm=ρQ(t/h或kg/s)@#@";i:

11;s:

2415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PLC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实例,系统设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基于SIEMENS的S7—200系列PLC的污水处理实施方案,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电气控制系统的方法。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PLC也成为了该系统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在该系统中各单元按一定拓扑结构互相连接构成污水处理厂的控制系统。

@#@结合污水处理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PLC对污水厂的进出水质等参数进行监控,同时控制水区及泥区的设备工作,当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系统能够自行报警。

@#@设计包含了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组成、自动化控制方式和PLC各工作站的功能、网络构成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总结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现场操作人员、提高安全性发挥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PLC软件设计@#@Abstract@#@ThispaperdesignstheprojectofurbansewagedisposalwithPLC,whichisSIEMENSS7—200seriesandintroducesthemethodofurbanwastewatertreatment.Thepaperalsodesignsthemethodofsupervisesandcontrolintheurbanwastewatertreatmentplant.Inordertoimprovetheoperationmanagementlevelofthesewagetreatmentplant,PLChasbecomeoneoftheimportantcompositionunitsthatisthissystemtoo,everyEntranceformthecontrolsystemofthesewagetreatmentplantaccordingtocertaintopologicalstructureinterconnectionamongsystemthis.Combinetherunningsituationofthebenevolenceofoneandautomaticcontrolsystemofwastewatertreatmentplant,systemwillmonitorthewaterqualityoftheinandoutsewageandalsocontrolthewaterzoneandmirezone.WhenthesystemhassomethingwrongPLCwillgiveanalarm.Recommendtheequipmentofthesewagetreatmentplanttomakeup,automaticcontrolmethodandfunction,networkofPLCeveryworkstationformapplicationinsewagedisposal,summarizetheautomaticcontrolsystemtothegoodresultraisingproductionefficiency,reducingtheon-the-spotattendant,improvingsecurityfullplay.@#@KeywordsSewagetreatmentplantAutomaticcontrolsystemPLCSoftwaredesign@#@目录@#@绪论 1@#@第1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2@#@1.1污水处理工艺的选用原则 2@#@1.2对工艺流程的阐述 2@#@1.3主要设备的组成及控制方式 5@#@1.3.1主要设备 5@#@1.3.2设备控制方式 6@#@1.4 粗格栅、细格栅、提升泵房的设备控制 6@#@1.5沉砂池、生化池、沉淀池、污泥回流泵房和鼓风机房的设备控制 7@#@1.6脱水机房的控制 7@#@1.7PLC控制系统 8@#@1.7.1PLC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功能 8@#@1.7.2网络结构 9@#@1.7.3上位机组态功能 9@#@1.8 @#@系统构成及其布局 10@#@第2章污水处理中的PLC 11@#@2.1概述 11@#@2.1.1设计范围 11@#@2.1.2PLC设计综述 11@#@2.2PLC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12@#@2.2.1中央控制室 12@#@2.2.2控制网络系统 13@#@2.2.3分现场生产过程PLC控制系统 14@#@2.2.4厂级管理PLC系统 16@#@2.3PLC设备及仪表选型 17@#@2.3.1PLC选型原则 17@#@2.3.2PLC设备的选择 18@#@2.3.3SIMATICS7-200简介 18@#@2.3.4仪表设备的选择 18@#@2.4污水厂布局及其主要PLC设备分布 21@#@2.5PLC具体配置情况 23@#@2.6系统构成及其布局 24@#@2.7监控系统的软件部分 24@#@第3章PLC设计 26@#@3.1PLC构成的控制系统 26@#@3.2控制软件 31@#@3.3对污水处理系统控制程序的设计 31@#@3.3.1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流程图 31@#@3.3.2原始工艺程序的设计 32@#@3.4脱水机系统加药絮凝部分程序设计 35@#@3.4.1脱水机房工艺及主要工作流程 35@#@3.4.2加药絮凝部分控制要求及其主电路 38@#@3.4.3PLC控制系统的梯形图及STL指令表 39@#@3.5PLC设计小结 48@#@第4章总结 49@#@参考文献 50@#@致谢 51@#@污水处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绪论@#@在我国,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正在兴建及待建的污水厂也日益增多。

@#@有学者曾根据日处理污水量将污水处理厂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

@#@日处理量大于10万m3为大型处理厂,1-10万m3为中型污水处理厂,小于1万m3的为小型污水处理厂。

@#@近年来,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数量相对减少,而中小型污水厂则越来越多。

@#@如何搞好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特别是小型污水厂,是近几年许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比较关注的问题。

@#@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

@#@而且我国的水资源在时空和地域上分布不均匀,更加重了缺水的实际情况。

@#@因此近些来,我国的城市水资源进一步紧张,许多城市严重缺水。

@#@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污染却日益严重,也因此许多城市都规划和建设了水污水处理厂,来改变目前水资源紧缺且污染的现状。

@#@@#@随着全球水资源供应的紧张和对自动化要求的增加,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必然是向着高度自动化和无人职守的方向发展。

@#@目前,PLC在其稳定性和高度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使PLC成为在城市污水处理自动化方面的首选。

@#@@#@51@#@第1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1.1污水处理工艺的选用原则@#@在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中,方案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进行方案的规划时,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原则将是工程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般来说,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有一下几个原则:

@#@@#@

(1)技术合理。

@#@重视工艺所具备的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同时必须充分考虑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工程的性质。

@#@工艺的选择更注重成熟性和可靠性,以降低技术的风险,保证其长远的经济效益。

@#@@#@

(2)经济节能。

@#@节省工程投资是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重要前提。

@#@合理确定处理标准,选择简洁紧凑的处理工艺,尽可能减少占地,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节省电耗和药耗。

@#@@#@(3)易于管理。

@#@必须考虑到我国现有的运行管理水平,尽可能做到设备简单,维护方便,适当采用可靠实用的自动化技术。

@#@应特别注重工艺本身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及处理出水的稳定性。

@#@@#@事实上,任何一种工艺总是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其适用性。

@#@在工程实践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综合比较,做出优化选择。

@#@@#@1.2对工艺流程的阐述@#@目前,污水处理的主导工艺有AB法和SBR法。

@#@@#@

(1)AB工艺法。

@#@AB法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dsorptionBiodegradation)的简称。

@#@该工艺将曝气池分为高、低负荷两段,各具有独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

@#@A段(高负荷段)停留时间为20~40min,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为主,同时发生不完全氧化反应,生物主要为短世代的细菌群落,去除生物化学需氧量(BOD)达50%以上。

@#@B段(低负荷段)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

@#@@#@AB法A段效率高,并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B段起到出水把关作用,处理稳定性较好。

@#@对于高浓度的污水处理,AB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并具有较高的节能效益。

@#@尤其在采用污泥消化和沼气利用工艺时,优势最为明显。

@#@@#@但是,AB法污泥产量较大,A段污泥有机物含量极高,污泥后续稳定化处理是必须的,这将增加一定的投资和费用。

@#@此外,由于A段去除了较多的BOD,可能会造成碳源不足,难以实现脱氮工艺。

@#@对于污水浓度较低的场合,B段运行较为困难,也难以发挥优势。

@#@目前有仅用A段的做法,效果好于一级处理。

@#@作为过度型工艺,AB法在性价比上有较好优势,一般用于排江、排海场合。

@#@@#@

(2)SBR工艺。

@#@SBR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Flow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的简称,它是一种连续进水、间歇曝气、间歇排水的工艺。

@#@它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活动来净化污水。

@#@它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相同,只是运行方式不同。

@#@@#@SBR工艺的应用起始于20世纪初,由于人工管理的困难和繁琐未推广应用。

@#@这种工艺集进水、曝气、沉淀在一个池子中完成。

@#@污水处理系统一般由多个池子构成一组,各池工作状态轮流交换运行,单池由滗水器间歇出水。

@#@该工艺将传统的曝气池、沉淀池由空间上的分布改为时间上的分布,形成一体化的集约构筑物,并有利与实现紧凑的模块布置,最大优点是节省占地。

@#@此外,这种工艺也有利于减少污泥回流量,有节能效果。

@#@在此基础上,SBR又发展演变了CASS和CAST等工艺,在除磷脱氮及自动控制等方面有新的特点,大大丰富了SBR工艺的内容。

@#@@#@SBR工艺的优点有:

@#@@#@①SBR工艺流程简单、管理方便、造价低。

@#@SBR工艺只有一个反应器,不需要二沉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调节池,因此要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节省基建投资30%以上,而且布置紧凑,节省用地。

@#@由于科技进步,目前自动控制已相当成熟、配套。

@#@这就使得运行管理变得十分方便、灵活,很适合小城市采用。

@#@@#@  ②处理效果好。

@#@SBR工艺反应过程是不连续的,是典型的非稳态过程,但在曝气阶段其底物和微生物浓度变化是连续的(尽管是处于完全混合状态中),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

@#@反应器内活性污泥处于一种交替的吸附、吸收及生物降解和活化的变化过程之中,因此处理效果好。

@#@@#@  ③有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

@#@SBR工艺可以很容易地交替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的环境,并可以通过改变曝气量、反应时间等方面来创造条件提高除磷脱氮效率。

@#@@#@  ④污泥沉降性能好。

@#@SBR工艺具有的特殊运行环境抑制了污泥中丝状菌的生长,减少了污泥膨胀的可能。

@#@同时由于SBR工艺的沉淀阶段是在静止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沉淀效果更好。

@#@@#@⑤SBR工艺独特的运行工况决定了它能很好的适应进水量、水质波动。

@#@@#@SBR法虽然工艺优势明显,但对于自动化控制要求很高,需要大量的电控阀门和机械滗水器,稍有故障将不能运行,目前一般引进全套进口设备。

@#@由于一池有多种功能,所以对曝气头的数量、鼓风机的能力、池子总体容积等要求较高。

@#@另外,由于滗水深度通常有1.2~2m,出水的水位必须按最低滗水水位设计,故总的水力高程度较一般工艺要求高1m左右,能耗有所提高。

@#@对于单一的SBR反应器需要较大的调节池,对于多个SBR反应器,进水和排水的阀门自动切换频繁。

@#@@#@污水处理时,先要流经格栅。

@#@一般要设置粗细两道格栅,间距在16~25m,主要用来清除污水中的大块粗粒悬浮物质及杂质。

@#@在沉砂池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如砂子、煤渣被分离并进行相应处理。

@#@SBR反映池是整个工艺的核心部分,SBR法工艺处理周期一般由进水、反应(曝气)、沉淀、滗水和闲置五个过程组成,反应期间要保证一定的曝气量,需要的活性污泥一般情况下为定量,剩余污泥则排向污泥池。

@#@净化后的水由滗水器滗出,加氯后排入自然水体。

@#@贮泥室的多余污泥脱水后外运,进行深埋或投海处理。

@#@@#@本项目拟采用SBR工艺,其处理水质好、系统效率高、占地省、自控运行,特别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近些年来,由于微机在自动化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在线溶解氧测定仪、液位计等高精度但对过程控制比较经济的水质检测仪表的普及,SBR工艺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近年来得以迅速推广,称为世界上污水处理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技术。

@#@@#@首先从厂外污水泵站提升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过粗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垃圾、漂浮物;@#@通过污水泵将污水提升到细格栅,将较小的漂浮物去除;@#@在沉砂池搅拌、除砂;@#@然后进入生化池进行厌氧、耗氧处理,经沉淀池泥水分离,上层澄清液作为净化后的清洁排放水;@#@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生化池再生利用,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回流到污泥浓缩池,进一步浓缩,通过污泥处理系统,把泥浆态的污泥脱水、压滤,形成干污泥饼如图1-1、1-2所示。

@#@@#@图1-1工艺流程详图@#@图1-2工艺流程简图@#@1.3主要设备的组成及控制方式@#@1.3.1主要设备 @#@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方式可分为两大类:

@#@鼓风曝气及机械曝气两大类。

@#@鼓风曝气系统的主要设备是鼓风机及扩散系统。

@#@小污水厂的鼓风机一般采用罗茨风机及小型离心风机。

@#@分散系统一般采用微孔曝气器。

@#@但必须是适应于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

@#@鼓风机往往安装在SBR池旁边,以减少管路系统的造价。

@#@由于污水厂较小,一般不设鼓风机房,仅在鼓风机上设罩棚。

@#@这主要适用于厂矿企业内的污水处理厂,不严格控制噪音的情况。

@#@如果污水厂毗邻生活小区,若采用鼓风曝气则必须建鼓风机房,同时还要有相应的降噪措施,这样情况下宜采用机械曝气方式。

@#@(所选设备名称及参数如表1-1)@#@表1-1设备名称及参数@#@序号@#@设备名称@#@数量@#@技术参数@#@1@#@污水提升泵@#@3@#@P=55KW流量600m/h@#@扬程20m@#@2@#@粗、细格栅机@#@8@#@P=1.5KW,V=380V,I=3.7A@#@3@#@罗茨鼓风机@#@3@#@P=55KW,风量30m/min@#@压力0.6Mpa@#@4@#@搅拌器@#@12@#@P=3.8KW,V=380V,I=7.2A@#@5@#@吸、刮泥机@#@8@#@P=0.37KW,V=380V,I=1.2A@#@6@#@污泥提升泵@#@3@#@P=54KW,V=380V,I=9.4A@#@7@#@投药泵@#@2@#@P=0.63KW,V=220Δ/380Y@#@8@#@脱水机@#@2@#@P=2.2KW,V=220Δ/380Y@#@9@#@电磁流量计@#@13@#@OUT:

@#@4~20mA,DN:

@#@350,DN:

@#@600,DN:

@#@1000@#@10@#@污泥浓度计@#@4@#@0~20mA,0~5000PPM@#@11@#@溶氧仪@#@10@#@0~20mA,0~5mg/L@#@12@#@循环泵@#@2@#@P=20W流量20L/min扬程5m@#@13@#@电磁隔膜计量泵@#@3@#@CONCEPT型流量0~2.3(L/h)@#@功率24W@#@1.3.2设备控制方式@#@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均采用三级控制方式,即现场控制方式、MCC控制方式和微机控制方式。

@#@目前,以MCC控制为基础,PLC控制为主导的控制方式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

@#@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污水处理厂对自动化的需要。

@#@@#@1.4 粗格栅、细格栅、提升泵房的设备控制@#@粗格栅、细格栅的控制分为现场控制和远程控制两种模式。

@#@远程控制模式由PLC和上位机实现,它包括微机手动和微机自动,而微机自动控制方式为:

@#@@#@

(1)水位差控制方式,通过格栅机运行液位差计的测量值用来反映格栅阻塞程度,并传输到PLC控制器,进行分析计算。

@#@当液位差超过预设的数值,控制格栅运行;@#@@#@

(2)时间设置控制方式,在上位机的INTERACT组态软件中设置格栅机运行时间和停机时间,经PLC控制器的程序运算指挥MCC对格栅机进行控制。

@#@@#@提升泵运行控制以远程控制为主。

@#@某污水处理厂有两个提升泵站,每个泵站设有一个PLC工作站与厂内主站联络如图1-3所示。

@#@@#@1#泵站@#@PLC工作站@#@2#泵站@#@PLC工作站@#@厂内@#@PLC@#@主站@#@图1-3各子站联络图@#@为实现进水提升泵的远程自动控制的安全、可靠,水位测量和提升泵的流量测量和数据分析、传输、控制等设备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进水泵房处安装了液位计,测量泵井的水位;@#@每台提升泵的提升管安装电磁流量计,测量每台提升泵工作的瞬时流量;@#@两个PLC工作站分别担负各泵站的设备控制、设备保护、数据采样、远程数据传输等作用。

@#@根据测量值对应控制程序,自动控制提升泵的运行组合。

@#@这样可以根据厂外来水量准确及时地调整泵运行数量,减少设备疲劳;@#@同时可以取消传统泵站三班倒的人力资源耗费。

@#@@#@1.5沉砂池、生化池、沉淀池、污泥回流泵房和鼓风机房的设备控制@#@砂搅拌器的自动运行通过进水电磁流量计控制,而抽砂泵的运行状态是由微机对其开、停时间的设置控制的。

@#@@#@生化池厌氧区的搅拌器、沉淀池的吸刮泥机、污泥回流泵房的阀门和回流泵都是由微机触发指令通过PLC控制。

@#@@#@生化池好氧区的DO计、MLSS计(污泥浓度计)、ORP计(氧化还原电位计)、空气调节阀和罗茨鼓风机是污水处理的重要设备。

@#@曝气池溶解氧的控制、厌氧段与好氧段的控制、污泥浓度的控制是污水处理厂工艺的核心。

@#@该系统控制思路:

@#@PLC通过对DO的检测,自动调节空气阀的开度;@#@当检测到空气阀的调节不能满足DO的需要时,再着行调整鼓风机的出风导叶片的开度(目前各污水厂在该系统的应用都不理想,主要问题是溶解氧的测量值滞后、不稳定及空气阀门的选型);@#@PLC检测DO计、MLSS计、ORP计的值传送上位机进行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厌氧段与好氧段、污泥浓度等状况,及时调整工艺控制。

@#@@#@1.6脱水机房的控制@#@脱水机房的设备主要担负由污泥提升泵将回流泵井的剩余污泥与污泥絮凝剂按比例混合进行脱水处理的任务。

@#@污泥与溶解成一定浓度的絮凝剂混合后,污泥中的固体颗粒被凝聚成絮团,并分离出自由水,然后被输送到带式污泥脱水机上,经顶脱水区、重力脱水区、楔形脱水区、压滤脱水区后形成滤饼排出。

@#@设备的控制思路是以时序的逻辑控制为主导,污泥和絮凝剂混合的比例通过污泥电磁流量计、清水流量计和投药泵投药量实现。

@#@该系统流程控制原理图如图1-4所示。

@#@@#@图1-4污泥脱水系统流程控制图@#@脱水机系统的联动控制时序:

@#@@#@条件:

@#@各设备准备就绪,无故障;@#@空压机、自动配药池工作正常。

@#@@#@启动:

@#@皮带输送机运转带式脱水机运转投药泵运转污泥泵运转。

@#@@#@停机:

@#@控制顺序与启动顺序相反。

@#@@#@时间:

@#@根据实际的运行状况,可在PLC中设置各设备联动间隔时间。

@#@@#@1.7PLC控制系统@#@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遵循“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数据共享”的原则,设计选型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能保证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地运行。

@#@PLC控制系统满足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安全处理的要求,即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和报警、自动保护、自动操作、自动调节、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对污水处理厂内各系统工艺流程中的重要参数、设备工作情况等进行计算机在线集中实时监测,重要设备进行计算机在线集散控制,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排放标准。

@#@@#@1.7.1PLC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功能@#@污水处理厂PLC控制系统由两台计算机、8个现场控制站、工艺仪表、电量变送器构成。

@#@8个现场控制站用于控制现场设备、采集动态工艺参数和设备工作情况。

@#@现场控制站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工艺和构筑物的几何分布,设置在控制对象和信号源相对集中的几个单体中,并考虑在不影响控制功能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投资。

@#@本控制系统由8个现场控制站组成。

@#@它们分别位于:

@#@厂外1#泵站;@#@厂外2#泵站;@#@厂内中心控制室;@#@厂内低压电房;@#@鼓风机房(3个站);@#@脱水机房。

@#@1#工作站和2#工作站与厂内主工作站的距离较远,且无人值班,故租用电信公司无源电话专线通过调制解调器和A1SJ71UC24通信模块进行泵房设备控制和数据传输。

@#@网络控制分布图如图1-5所示。

@#@@#@图1-5全厂网络控制图@#@1.7.2网络结构@#@污水处理厂的自控系统由环形拓扑形式(ringtopology)和星形拓扑形式(startopology)两种总线网络形式构成。

@#@@#@1.7.3上位机组态功能@#@

(1)控制操作:

@#@在中控室里采用2台IBM90和INTERACT组态软件开发的工控程序能对全厂和2个污水提升泵站的被控设备进行控制、对各现场控制站PLC的参数进行设定和修改,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方便地进行图形间的切换和各种功能的调用。

@#@设立不同的安全操作等级,针对不同的操作者,设置相应的加密等级,记录操作员及其操作信息。

@#@@#@

(2)显示功能:

@#@用设计方法生成图形,实时地、集中地显示被测参数所处的变化过程。

@#@对全厂工艺过程、工艺参数、设备状态等通过颜色的变化直观地、动态地显示。

@#@@#@数据处理及管理:

@#@操作记录并显示工艺参数、电量参数的变化曲线或趋势图,利用在线数据和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算、显示。

@#@@#@报警功能:

@#@当某一参数异常或设备故障时,可根据不同的报警类别,发出声光报警、屏幕报警。

@#@@#@(3)报表功能:

@#@分成年度、月度、日班报表及运行参数报表。

@#@如:

@#@污水处理量、加药量、耗电量等。

@#@@#@(4)打印功能:

@#@各种报表的打印,各种事件及报警实时打印。

@#@@#@由于污水厂较小,各构筑物之间一般用渠道相连,既节省了占地,又减少了水头损失。

@#@有专家统计,采用渠道输配水的污水处理厂的水头损失要比管道输配水的小2-3m。

@#@对于采用SBR法的小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将沉砂池与SBR池通过渠道相连、污泥浓缩池与脱水机房和泥饼堆放场合建。

@#@这样,在常规的设计中,小型污水厂内至多有三个主要的处理单元:

@#@辅助生产区(含办公、变配电及总控等)水处理单元、泥处理单元。

@#@有时泥处理和水处理单元也可合建。

@#@@#@  由于方便输配水,各构筑物采用了合建方式,在设计时应注意距离较近的构筑物的基础处理,埋深上尽量接近。

@#@通过连接构筑物的渠道应做沉降缝。

@#@@#@  多座反应池的排泥管也可采用渠道而非管道和止回阀连接的方式,这样不仅减少了设备的维护管理,而且没有阀门堵塞的问题。

@#@在小型污水处理厂内多采用类似策略,可以大大节省工程费用,方便维护管理。

@#@@#@1.8 @#@系统构成及其布局@#@根据工艺特点和控制要求,本系统采用分布式集散监控系统,按流程设两个PLC分站,分别监控水区和泥区的设备运行和控制,设一个总站集中分站信息并控制分站工作。

@#@具体控制分为:

@#@@#@";i:

12;s:

17200: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评分表@#@(给水、排水专业)@#@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序号@#@检查内容与评分标准@#@标准@#@得分@#@实际@#@得分@#@1@#@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1.有下列情况之一,每项扣1分:

@#@@#@1)图纸会审纪要无设计出图章;@#@2)图纸会审纪要无注册工程师章或无设计人签字;@#@3)图纸会审纪要有涂改未补设计人签字的;@#@4)先施工,后补办设计变更手续;@#@5)施工前未进行图纸会审。

@#@@#@5@#@2@#@材料检测单位资质证书:

@#@@#@所有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进场复检、有见证送检的检测报告不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资质证书的试验室出具检测报告(核对检测单位的资质证书),资料总分为0分。

@#@@#@/@#@/@#@3@#@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书(进场检(试)验报告):

@#@@#@1.不合格材料退场手续不清晰或无退场手续,该项得0分;@#@@#@2.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资料总分为0分。

@#@@#@3.没有按下述规定进行的,每种材料扣1分;@#@@#@各分部(分项)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按相关专业质量标准进行进场验收和按规定进行复检,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并确认合格。

@#@@#@15@#@4@#@室内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1.下述测试报告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或缺少下列报告之一,该项为0分:

@#@@#@1)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报告;@#@2)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冲洗和消毒检验报告;@#@@#@2.下述相关资料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1)给水系统通水试验记录;@#@2)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除外)防腐处理施工记录;@#@3)给水管道和阀门安装施工记录。

@#@@#@10@#@5@#@室内给水设备安装:

@#@@#@1.下述测试报告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或缺少下列记录、报告之一,该项为0分:

@#@@#@1)水泵试运转的轴承温升记录;@#@2)敞口水箱的满水试验和密闭水箱(罐)的水压试验报告;@#@@#@2.下述相关资料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1)水泵就位前的基础混凝土强度、坐标、标高、尺寸和螺栓孔位置施工记录;@#@2)水箱支架或底座安装记录;@#@3)室内给水设备安装施工记录;@#@4)管道及设备保温层施工记录。

@#@@#@10@#@6@#@室内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1.下述测试报告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或缺少下列记录之一,该项为0分:

@#@@#@1)室内雨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2)悬吊式雨水管道和埋地雨水管道的敷设坡度记录;@#@@#@2.下述相关资料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1)雨水管道安装施工记录;@#@2)雨水钢管管道焊接施工记录。

@#@@#@10@#@7@#@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下述测试报告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或缺少下列记录之一,该项为0分:

@#@@#@1)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2)生活污水铸铁管道的坡度施工记录;@#@3)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施工记录;@#@4)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通球试验记录;@#@@#@2.下述相关资料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1)室内排水和雨水管道安装施工记录;@#@@#@10@#@8@#@卫生器具安装:

@#@@#@1.下述测试报告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该项为0分:

@#@@#@1)卫生器具满水和通水试验报告;@#@@#@2.下述相关资料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10@#@8@#@1)卫生器具安装施工记录;@#@2)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施工记录;@#@3)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施工记录。

@#@@#@同上@#@9@#@室外给水管道安装:

@#@@#@1.下述测试报告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或缺少下列记录、报告之一,该项为0分:

@#@@#@1)给水管道埋地敷设施工记录;@#@2)给水管网水压试验报告;@#@3)镀锌钢管、钢管的埋地防腐施工记录;@#@4)给水管道冲洗(饮用水管道还要在冲洗后进行消毒)检验报告;@#@@#@2.下述相关资料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1)室外给水管道安装施工记录;@#@2)管沟和井室的施工记录。

@#@@#@10@#@10@#@室外排水管道安装:

@#@@#@1.下述测试报告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该项为0分:

@#@@#@1)管道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记录;@#@@#@2.下述相关资料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2)管道的安装施工记录;@#@@#@10@#@11@#@室外排水管沟及井池:

@#@@#@1.下述测试报告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该项为0分:

@#@@#@1)沟基和井池的底板混凝土强度报告;@#@@#@2.下述相关资料不符合要求,每处扣1分;@#@@#@1)井、池的施工记录。

@#@@#@10@#@12@#@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的最终结论不符合规范要求,该项得0分。

@#@@#@5@#@13@#@质量样板引路记录(屋面、门窗、幕墙、装饰装修、建筑节能、给排水、建筑电气和通风空调工程):

@#@@#@l缺少质量样板引路制作过程图片、影像资料,该项得0分;@#@@#@l缺少质量样板引路验收资料,该项得0分;@#@@#@l没有采用质量样板进行技术交底,扣5分;@#@@#@l技术交底记录缺交底人、承接人签字,每页扣1分;@#@@#@l技术交底记录内容不全、深度不够,扣1~5分。

@#@@#@10@#@14@#@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所列检查项目中有一项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每项扣1分。

@#@@#@(检查所有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工程中间验收交接记录和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的内容是否齐全、检验批的划分是否准确、结论是否明确、签认手续是否完整、日期是否正确、填写是否准确、是否有作假嫌疑。

@#@)@#@15@#@15@#@岗位证书:

@#@@#@1.各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书证书不齐全,每缺1项扣1分。

@#@@#@5@#@16@#@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项扣1分:

@#@@#@1)没有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2)依据标准不准确;@#@3)操作性、针对性不强;@#@4)没有针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编写;@#@5)建筑节能工程没有专项施工方案;@#@6)“四新”技术、施工难点、重点没有介绍;@#@7)没有有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责任制或未阐述质量控制方案。

@#@@#@5@#@17@#@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隐蔽验收记录内容不准确、不齐全并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2)相关人员没有签字;@#@3)验收日期记录不准确;@#@4)相应的各种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齐全;@#@5)注册监理工程师验收没有盖章。

@#@@#@10@#@总计@#@150@#@得分率:

@#@%@#@检查人员(签名):

@#@年月日@#@工程观感质量评分表@#@(给水、排水专业)@#@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序号@#@检查内容与方法及评分标准@#@标准@#@得分@#@实际@#@得分@#@1@#@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管径≤l00mm的镀锌钢管没有采用螺纹连接;@#@管径>l00mm的镀锌钢管没有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2)塑料管和复合管与金属管件、阀门等的连接没有使用专用管件连接;@#@3)给水铸铁管管道没有采用水泥捻口或橡胶圈接口方式进行连接;@#@4)当管径<22mm时没有采用承插或套管焊接;@#@当管径≥22mm时没有采用对口焊接;@#@5)给水立管没有安装可折卸的连接件;@#@6)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0.15m。

@#@给水管没有铺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的下面时,给水管没有加套管,其长度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7)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阀门没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

@#@表外壳距墙表面净距不为l0~30mm。

@#@@#@8)管道及管件焊接的焊缝表面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

@#@

(1)焊缝高度不得低于母材表面;@#@

(2)焊缝表面应无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夹渣、弧坑和气孔等缺陷。

@#@@#@10@#@2@#@给水设备安装: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水箱溢流管和泄放管没有设置在排水地点附近,且与排水管直接连接;@#@2)立式水泵的减振装置没有采用弹簧减振器。

@#@@#@10@#@3@#@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雨水管道采用塑料管,其伸缩节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2)雨水管道与生活污水管道相连接;@#@3)雨水斗管的连接没有固定在屋面承重结构上。

@#@雨水斗边缘与屋面相连处不严密。

@#@连接管管径当设计无要求时,小于100mm。

@#@@#@10@#@4@#@室外给水管道安装: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塑料管道露天架空铺设时没有保温和防晒等措施;@#@2)给水管道直接穿越污水井、化粪池、公共厕所等污染源;@#@3)管道接口法兰、卡扣、卡箍等没有安装在检查井或地沟内;@#@4)给水系统各种井室内的管道安装,如设计无要求,井壁距法兰或承口的距离:

@#@管径小于或等于450mm时,小于250mm;@#@管径大于450mm时,小于350mm;@#@5)管道和金属支架的涂漆附着不好,有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等缺陷;@#@6)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在不同标高平行敷设,其给水管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的,管壁水平间距小于1.5m;@#@管径大于200mm的,小于3m。

@#@@#@10@#@5@#@室内排水系统安装: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排水塑料管没有设伸缩节;@#@2)高层建筑中明设排水塑料管道没有按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3)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固定件间距:

@#@横管大于2m;@#@立管大于3m。

@#@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4m,立管没有安装1个固定件。

@#@立管底部的弯管处没有设支墩或没有采取固定措施;@#@4)通向室外的排水管,穿过墙壁或基础必须下返时,没有在垂直管段顶部设置清扫口;@#@5)由室内通向室外排水检查井的排水管,井内引入管没有高于排出管或两管顶不相平。

@#@@#@6)在生活污水管道上设置的检查口或清扫口不符合下列规定:

@#@

(1)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在最底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

@#@检查口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一般为1m;@#@暗装立管,在检查口处应安装检修门;@#@

(2)在连接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清扫口。

@#@污水管起点的清扫口与墙面距离不得小于200mm;@#@若污水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时,与墙面距离不得小于400mm;@#@(3)在转角小于135°@#@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10@#@5@#@7)排水通气管与风道或烟道连接,不符合下列规定:

@#@

(1)在通气管出口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600m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

(2)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3)屋顶有隔热层应从隔热层板面算起。

@#@@#@同上@#@6@#@室外给水管道的管沟及井室: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各类井室的井盖不符合设计要求,没有明显的文字标识;@#@2)设在通车路面下或小区道路下的各种井室,没有使用重型井圈和井盖,井盖上表面与路面不相平。

@#@绿化带上和不通车的地方没有采用轻型井圈和井盖,井盖的上表面没有高出地坪50mm;@#@3)重型铸铁或混凝土井圈,直接放在井室的砖墙上,砖墙上没有做不少于8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垫层;@#@4)管道穿过井壁处,没有用水泥砂浆填塞严密、抹平,有渗漏。

@#@@#@10@#@7@#@建筑中水系统安装: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中水高位水箱没有与生活高位水箱分设在不同的房间内,如设在同一房间时,与生活高位水箱的净距离小于2m;@#@2)便器冲洗没有采用密闭型设备和器具。

@#@绿化、浇洒冲洗没有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3)中水管道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4)中水给水管道管材及配件没有采用耐腐蚀的给水管管材及附件;@#@5)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离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没有位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离小于0.15m。

@#@@#@6)中水供水管道没有采取下列措施:

@#@

(1)中水管道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

(2)中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均应有“中水”标志。

@#@@#@10@#@8@#@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浴盆软管淋浴器挂钩的高度,如设计无要求,距地面不到1.8m;@#@2)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标高不符合下列规定:

@#@@#@项次@#@给水配件名称@#@配件中心距地面高度(m)@#@冷热水龙头距离(mm)@#@1@#@架空式污水盆(池)水龙头@#@1000@#@-@#@2@#@落地式污水盆(池)水龙头@#@800@#@3@#@洗涤盆(池)水龙头@#@1000@#@150@#@4@#@住宅集中给水龙头@#@1000@#@-@#@5@#@洗脸盆@#@水龙头(上配水)@#@1000@#@150@#@水龙头(下配水)@#@800@#@150@#@角阀(下配水)@#@450@#@-@#@6@#@盥洗槽@#@水龙头@#@1000@#@150@#@冷热水管上下并行其中热水龙头@#@1100@#@150@#@7@#@浴盆@#@水龙头(上配水)@#@670@#@150@#@8@#@淋浴器@#@截止阀@#@1150@#@95@#@混合阀@#@1150@#@-@#@淋浴喷头下沿@#@2100@#@-@#@9@#@蹲式大便器台阶面算起@#@高水箱角阀及截止阀@#@2040@#@低水箱角阀@#@250@#@-@#@手动式自闭冲洗阀@#@600@#@-@#@脚踏式自闭冲洗阀@#@150@#@-@#@拉管式冲洗阀(从地面算起)@#@1600@#@-@#@10@#@8@#@9@#@蹲式大便器台阶面算起@#@带防污助冲器阀门(从地面算起)@#@900@#@-@#@10@#@坐式@#@大便器@#@高水箱角阀及截止阀@#@2040@#@-@#@低水箱角阀@#@150@#@-@#@11@#@立式小便器角阀@#@1130@#@-@#@12@#@挂式小便器角阀及截止阀@#@1050@#@-@#@13@#@小便槽多孔冲洗管@#@1100@#@-@#@同上@#@9@#@卫生器具安装: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卫生器具没有采用预埋螺栓或膨胀螺栓安装固定;@#@2)排水栓和地漏的安装不平正、牢固。

@#@地漏水封高度小于50mm;@#@3)有饰面的浴盆,没有留通向浴盆排水口的检修门;@#@4)小便槽冲洗管,没有采用镀锌钢管或硬质塑料管。

@#@冲洗孔没有斜向下方安装。

@#@5)卫生器具的支、托架没有防腐,安装不平整、牢固,与器具接触不紧密、平稳;@#@6)卫生器具安装高度不符合下列规定:

@#@@#@项次@#@卫生器具名称@#@卫生器具安装高度(mm)@#@备注@#@居住和公共建筑@#@幼儿园@#@1@#@污水盆@#@(池)@#@架空式@#@落地式@#@800@#@500@#@800@#@500@#@2@#@洗涤盆(池)@#@800@#@800@#@自地面至器具上边缘@#@3@#@洗脸盆、洗手盆@#@(有塞、无塞)@#@800@#@500@#@4@#@盥洗槽@#@800@#@500@#@5@#@蹲式@#@大便器@#@高水箱@#@低水箱@#@1800@#@900@#@1800@#@900@#@自台阶面至高水箱底@#@自台阶面至低水箱底@#@6@#@坐式@#@大便@#@器@#@高水箱@#@1800@#@1800@#@自地面至高水箱底@#@自地面至低水箱底@#@低水@#@箱@#@外露排水管式@#@虹吸喷射式@#@510@#@470@#@370@#@7@#@小便器@#@挂式@#@600@#@450@#@自地面至下边缘@#@8@#@小便槽@#@200@#@150@#@自地面至台阶面@#@10@#@10@#@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管道与楼板的接合部位没有采取牢固可靠的防渗、防漏措施;@#@2)连接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接口没有紧密不漏,其固定支架、管卡等支撑位置不正确、牢固,与管道的接触不平整。

@#@@#@5@#@11@#@油漆(防火漆):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处扣1分:

@#@@#@1)油漆刷涂不均匀;@#@2)油刷脱落;@#@3)管道漏刷漆。

@#@@#@5@#@总计@#@100@#@得分率:

@#@%@#@检查人员(签名):

@#@年月日@#@5@#@深圳建筑业协会编制@#@";i:

13;s:

2450:

"电镀挂具点检与维护规范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电镀段所有挂具的检验二、点检要求:

@#@依以下图表要求点检图示点检要求一一、合合格格电电镀镀挂挂具具要要求求:

@#@1、挂挂架架各各部部件件完完整整,包包胶胶包包整整;@#@2、焊焊接接部部分分包包胶胶完完好好,焊焊接接牢牢固固;@#@3、挂挂钩钩导导电电部部分分为为铜铜材材;@#@4、螺螺纹纹连连接接部部位位与与工工件件试试装装可可准准确确对对位位装装配配;@#@5、试试装装工工件件不不可可超超出出挂挂具具防防护护架架;@#@二二、合合格格烘烘烤烤挂挂具具要要求求:

@#@1、挂挂架架焊焊接接部部分分焊焊接接牢牢固固;@#@2、包包胶胶完完整整,无无胶胶皮皮开开裂裂现现象象;@#@三三、不不合合格格挂挂具具缺缺陷陷:

@#@1、胶胶皮皮开开裂裂脱脱落落;@#@-与与工工件件粉粉体体接接触触部部位位防防护护胶胶缺缺失失容容易易导导致致产产品品粉粉层层碰碰划划伤伤;@#@2、焊焊接接处处脱脱落落;@#@-失失去去上上挂挂或或防防护护功功能能;@#@3、防防护护架架变变形形;@#@-失失去去防防护护功功能能;@#@此处焊接螺母掉落,不可继续使用此处胶皮开裂,失去防护功能此处焊接螺母掉落,不可继续使用此处防护架严重变形,起不到工件粉层防护功能,不可继续使用此处胶皮缺失,失去防护功能此处焊接脱落,不可继续使用合合格格电电镀镀挂挂具具合合格格电电镀镀挂挂具具合合格格电电镀镀挂挂具具合合格格电电镀镀挂挂具具合合格格烘烘烤烤挂挂具具此处挂钩断裂,不可继续使用三、1.维护与维修:

@#@1.生产每天清查挂具,将不良挂具区分并隔离于不良挂具评审区,并填写挂具清查记录表;@#@2.每天上午10:

@#@00工程&@#@品质&@#@生产准时到不良挂具评审区执行评审;@#@生产按评审结论执行报废与维修;@#@3.IPQC随机进行挂具点检记录表及现场挂具的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4.暂时或长时期不使用的挂具,放在固定位置,不允许乱丢乱扔,特别是辅助阳极挂具(阳极与阴极配套上好),以免后续使用出现变形/损坏甚至丢失.制定:

@#@审批:

@#@会签:

@#@";i:

14;s:

409:

"食堂油烟机清洗记录表@#@@#@清洗日期@#@清洗责任人@#@上次清洗时间@#@结果@#@清洗地址位置@#@员工饭堂厨房抽油烟机及烟道。

@#@@#@保养清洗@#@过滤网@#@叶轮@#@外壳@#@清洗情况@#@清洗检验结果@#@验收负责人签名:

@#@_______________年月日@#@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