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1031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儿童发展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提纲.docx

《儿童发展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提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发展提纲.docx

儿童发展提纲

第二节儿童认知的发展——皮亚杰的视角

一、皮亚杰的认知观

(一)认知机能模型

1、认识的起源: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2、认知的结构:

动作和概念的组织

构成认知结构的最基本单元是:

格式(scheme)。

最初的格式来自于无条件反射。

(二)认知发展的过程

1、适应性与组织性

2、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化(accommodation)

◆同化:

已有知识的应用,以个体偏好的现有思考方式对外界事物加以解释。

格式量的变化。

◆顺化:

个体对特定事物作出反应,改变已有知识结构的过程。

格式质的改变。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

*通过感知、动作构筑动作格式

*1周岁左右,建立“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

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

*末期出现心理表征能力

(二)前运算阶段

*主要认知特点

1、表象性思维

2、缺乏可逆性

3、思维的直觉性

4、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经典实验:

三山实验、守恒实验

*教学启示:

学前儿童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会更多受到外部直观特征的约束。

因此教师可通过丰富的教具,有趣的活动,让儿童参与其中,动手操作,促进其表征能力的发展。

(三)具体运算阶段

*主要认知特点

1、获得守恒:

可逆性、去中心化、从知觉判断到逻辑判断

2、序列化和传递推理

3、类包含

*经典实验:

守恒实验、类包含实验

*教学启示: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已经开始发展起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仍受制于现实的物体、情境和事件,因此在思考抽象观点或假设命题上存在困难。

(四)形式运算阶段

*主要认知特点

1、区分现实与可能

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经典实验:

单摆振动实验

三、皮亚杰观点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儿童认知的发展——信息加工理论的视角

一、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感觉记忆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容量也是有限的,大约为7±2个组块。

(三)长时记忆

(四)注意

二、儿童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特点

(一)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4、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1)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2)儿童注意类型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仍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尚未完善。

(二)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1、记忆过程:

(1)识记;

(2)保持;(3)再认和回忆

2、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1)类型的发展趋势

(2)儿童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

(3)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

(4)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

3、影响儿童记忆的因素

⏹知识

⏹记忆容量

⏹记忆策略

⏹元记忆

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个方面。

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自我监控◆元认知调节

(三)儿童推理技能的发展

1、信息加工理论的应用——西格勒的天平问题

2、儿童类比推理的发展

第四节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

一、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

(一)心理理论的含义

儿童心理理论包括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推知他人的意图和信念,预测他人的行为等。

(二)错误信念任务成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表征能力的研究范式。

经典研究范式:

*意外地点任务

*意外内容任务

二、儿童数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一节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

语言的研究领域

–语音学语言的声音系统,音素→字词→语调

–语义学词和句的意义

–语法学语言的结构,组词成句的规则

–语用(境)学在社会背景下恰当有效使用语言的规则,即如何有效地用语言进行交流

一、早期口语的发展

(一)早期语音的发展

1、语音的范畴知觉

2、语音的产生

(1)反射性发声阶段

■啼哭的分化■发声器官的偶然动作

(2)牙牙语阶段——非反射性发声阶段

(3)语音发展的顺序

(二)语义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词汇发展中的两种现象(2—6岁):

词义的扩张和词义的缩小

3、汉语儿童的词汇发展

(三)语法的发展

1、句子理解的发展:

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

(1)对复杂句子的理解

(2)理解策略的发展

儿童常用的句子理解策略:

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

2、句子表达的发展阶段

(1)单词句阶段

含义:

用一个词表达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

特点:

①单音重叠。

(如“饭饭”、“帽帽”)

②意义不明确。

理解者句子需依赖情境线索或肢体语言。

③与动作紧密结合。

④词性不确定。

(2)电报句阶段

⏹含义:

大约18个月时,儿童开始将单词联合起来使用,产生双词句或三词句,具有以下特点:

⏹断续的

⏹简略的

⏹结构不完整的

(3)简单句阶段

(4)复合句阶段

(四)语用技能的发展

1、前语言期的交流

(1)婴儿的非言语互动

交替规则;社会参照

(2)早期沟通中的手势

2、语言发展期的语用技能发展

二、儿童书面语言的发展

(一)识字

(二)阅读

(三)写作

三、阅读障碍

第二节语言获得理论

一、学习理论

(一)模仿说

(二)强化说(斯金纳)

二、先天论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

语言获得装置)

(二)自然成熟说

三、相互作用理论

(一)认知发展模型

(二)社会交互作用观

第六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第一节智力的相关理论

一、传统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一)二因素论

(二)多因素论

(三)群因素论

(四)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

¢流体智力:

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如知觉、机械记忆、分类和图形关系等。

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相对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

¢晶体智力:

是经验的结晶,通过教育和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

如词汇能力、言语理解和普通常识等以回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发展模式:

流体能力青春期后开始缓慢,较早地表现衰退;晶体能力一生一直在发展,在青年期仍在上升,并保持水平直至老年。

(五)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六)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二、现代的智力理论

(一)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

(二)智力的PASS模型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语言智力2、数学逻辑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关系智力7、自知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

三、儿童的智力发展观与教学设计

第二节智力的测量与发展

一、常见的儿童智力测验

(一)比纳-西蒙量表(最早的智力量表)

(二)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三)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分为言语和操作两个部分。

●采用离差智商估计智力的相对聪明程度。

(四)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

(五)婴儿的智力量表

二、儿童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智力的成长曲线

⏹贝利的追踪研究:

贝利曲线

(二)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1、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大多数人的智商在100左右。

140以上为智力超常,70以下为智力低常。

2、智力的群体差异

(1)性别差异

¢男性在空间关系、图形知觉、逻辑演绎、数学推理、机械操作、视觉反应等方面表现更好.

¢女性则在语言表达、数的识记、机械记忆、听觉反应等方面显示出优势。

(2)文化差异

三、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

⏹环境

⏹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四、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第七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概述

一、情绪的内涵

1、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的组成:

生理成分、表情成分、体验成分、情境

二、情绪的功能

三、情绪发展的机制(理论)

1、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

华生的经典实验:

小阿尔伯特对小白鼠产生恐惧

(2)斯金纳:

操作条件反射作用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认知理论

卡根的研究:

婴儿对熟人笑——婴儿的知觉再认能力

第二节儿童情绪的发展

一、早期情绪的发展

(一)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快乐、愤怒、悲哀(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恐惧

1、婴儿笑的发展:

•第一阶段:

自发微笑(内源性微笑)0~5周

•第二阶段: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第三阶段: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2、愤怒、悲伤

3、害怕

(1)怯生:

儿童对不熟悉的人表现出的害怕。

●儿童怯生的影响因素

(2)分离焦虑

(二)婴儿情绪理解的发展

⏹社会性参照:

个体有意地搜寻他人的情绪信息(目标表情、动作、声音),以帮助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含义。

8—9个月时出现。

二、幼儿情绪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

尴尬、妒忌、自豪、羞愧、内疚

(二)情绪理解的发展

(三)情绪调节的发展

1、幼儿情绪调节的特点

2、幼儿常用的最重要的情绪表达规则

三、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

(一)小学儿童情绪表达的发展

动因:

更多来自现实生活事件

1、小学儿童的害怕

2、小学儿童的道德感

3、小学儿童的理智感

4、小学儿童的美感

(二)小学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

⏹儿童理解理解冲突情绪能力的不同发展水平(唐纳德森)

◆水平0:

儿童能正确识别单个的情绪反应,不能理解多重情绪的存在;

◆水平1:

儿童能理解多种情绪的存在,但他们所理解的冲突情绪是针对不同的行为事件的;

◆水平2:

儿童能认识到冲突的情绪,但不能理解人的经历或心理是如何影响当前情绪的;

◆水平3:

儿童能够理解混合的情绪,认识到针对同一人或同一事件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冲突的情绪,并把当前的情绪与人的自身特点协调起来。

●大部分7、8岁儿童处于水平1或2;10、11岁儿童主要处于水平2或3。

(三)小学儿童情绪表达的发展

●情绪表达规则是指: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用以指导特定社会情境下的情绪表达,使之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规则。

●四种情绪表达规则:

弱化、夸大、平静化、掩饰(艾克曼)

●小学儿童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

四、青少年期的情绪发展——“第二反抗期”或“暴风骤雨期”

(一)情绪特征:

–情绪过激

–喜怒无常,消极情绪急剧增加。

(二)原因

★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情绪的动因:

⏹生物性刺激→社会性刺激

⏹直接刺激→间接刺激

⏹外部刺激→内部刺激

⏹情绪的表现:

⏹外显→内隐

⏹混沌→逐步分化、细化、精致化

⏹情绪的内容:

⏹社会性情绪增多,生物性情绪减少

⏹情绪的理解:

⏹无意识的情绪状态→能感受或遗失到自己的情绪状态→能识别感受别人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调控:

⏹盲目的冲动→受外部控制→自我控制

五、小学儿童常见的情绪问题:

考试焦虑

第八章儿童人格发展

●人格——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第一节小学儿童人格发展概述

一、人格的含义

●奥尔波特(1961):

人格是个体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

●郭永玉(2005):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模式;

(2)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3)动力组织和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二、人格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1、人格结构

超我社会成分至善原则

自我心理成分现实原则

本我生物成分快乐原则

2、人格发展的动力——本能

3、人格发展的阶段: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11岁)

5)生殖期(青少年期)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

2、儿童人格发展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2)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自我同一感(或同一性):

是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

•同一性实现

•同一性延迟

•同一性拒斥

•同一性混乱

第二节小学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早期生物学因素

(一)气质

★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持续30多年的追踪研究

■婴儿气质的类型:

(1)“易养型”40%

(2)“难养型”10%

(3)“慢慢活跃起来的”15%

(二)体貌与体格

(三)成熟速率

二、家庭因素

(一)早期依恋关系

1、依恋(attachment)的内涵: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也指人与人之间一种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系。

依恋的三个特点:

1)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

2)可以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慰藉、安全感和丰富的刺激。

3)依恋遭到破坏后,会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

2、依恋的发展

(1)依恋形成的标志:

6—8个月婴儿出现分离焦虑和怯生。

(2)依恋的发展阶段

◆前依恋期(0~3个月):

无差别的反应阶段

◆依恋关系建立期(3~6个月):

有差别的社交期

◆依恋关系明确期(6、7个月~3岁):

积极寻求与专门照料者的接近,出现标志性反应。

3、依恋的测量:

(1)方法:

“陌生情境”测验

(2)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

“安全基地”依恋于其母亲

◆不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抗拒型依恋混乱型依恋

4、影响依恋的因素

(1)抚养质量:

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2)婴儿的特点:

婴儿的气质、体貌特征等

(3)文化因素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1、两个维度:

(1)要求(demandingness)

(2)反应性(responsiveness)

2、四种教养方式:

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忽视型

(三)其他家庭因素的影响

1、家庭结构的影响;

2、家庭心理氛围

三、同伴关系因素

(一)同伴的作用

(二)小学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1、早期同伴交往的发展

2、学龄(小学)儿童同伴的发展

(1)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2)同伴地位:

研究方法与类型

研究方法:

同伴提名法

类型:

受欢迎儿童、被拒绝儿童、矛盾儿童、被忽视儿童、一般地位儿童

(3)同伴友谊:

研究方法与发展阶段

⏹塞尔曼的儿童友谊5个阶段:

◆阶段1(3-7岁),还未形成友谊概念,一起玩就是朋友

◆阶段2(4-9岁),单向帮助阶段,要求朋友听自己的。

◆阶段3(6-12岁),双向帮助阶段,对友谊的相互性有了一定了解,有明显功利色彩。

◆阶段4(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逐渐懂得忠诚、理解、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

有时候强烈的排他。

◆阶段5(12岁开始),择友严密,建立的友谊能保持很长时间

(4)男女同伴的交往:

年级差异与心理的发展

(三)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与同伴关系

1、观点采择指的是个体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

2、塞尔曼:

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

阶段0:

3-5岁,自我中心的观点或未分化的角色。

儿童还不能将自己对事件的解释与别人的理解区分开来。

阶段1:

6-8岁,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

儿童已意识到别人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但这只是因为他人收到了不同的信息。

阶段2:

8-10岁,自我反省的角色采择。

儿童了解每个人都认识到别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开始考虑他人的观点。

阶段3:

10-12岁,相互角色采择。

儿童能从第三者、旁观者、父母或朋友共同的观点看两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阶段4:

12-15岁后,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采择。

青少年试图通过将他人的观点与社会系统中的综合性观点相比较,以此来理解他人的观点。

四、学校和社会(媒体)因素

(一)学校

1、学校:

(1)学校的规模

(2)学校的集体感与集体效能感

(3)班级规模:

小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2、教师

(1)教师的素养

(2)班级管理与班级氛围

(3)师生关系:

教师期望与学生的成功——“皮革马利翁效应”

(二)媒体:

1、电视与电子游戏

2、手机与互联网

第三节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1、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的心理结构:

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自我控制(意)

2、自我意识与人格

二、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萌芽时期:

2岁前

●“点红实验”:

2、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六阶段(Harter,1999)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

1、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2、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三、儿童自我体验(自尊)的发展

(一)自尊的含义:

自我意识的评价部分,对整体自我价值的判断,以及由这种判断所引起的情感。

(二)儿童自尊的发展

(三)整体自尊的性别差异

(四)自尊的社会影响因素:

家庭、教师和同伴

(五)对儿童自尊的指导

四、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

(一)自我控制的含义:

是指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能力。

(二)自控的发生和发展

1、自控的发生:

婴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之间。

2、自控的研究:

延迟满足范式

第九章小学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第一节性别定型化的过程

一、性别定型化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性别

(二)性别角色(genderrole):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四)性别同一、性别角色同一和性别定型

二、性别角色的发展

(一)性别角色的发展过程

1、性别角色的萌芽及形成

2、性别角色的扩大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儿童期

3、性别角色的重新形成:

主要表现在青春期

(二)厄利安的三阶段论:

1、生物取向阶段(6—8岁)

2、社会取向阶段(10-12岁)

3、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三、性别定型化的相关理论

(一)生物社会学理论

(二)精神分析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认知理论

1、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2、性别图式理论:

更强调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

一、小学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

(一)身体和动作方面

(二)认知方面

1、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

2、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

(三)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

二、小学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二)社会因素(父母、教师、同伴和媒体)

三、小学儿童性别角色的培养(双性化)

 

第一十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一节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皮亚杰的观点

1、成熟道德的两方面内容:

–对生活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对人类关系中判断、互惠的关心,这是公德的基础

2、研究内容:

–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

–儿童对说谎的认识

–儿童对权威的认识

3、研究方法:

a)临床法—研究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和执行的发展

b)对偶故事—研究对儿童过失行为、说谎和社会公正的道德推理的发展。

4、儿童道德判断的三阶段:

•第1阶段:

前道德阶段(1.5~7岁)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几乎没有规则概念。

•第2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5~10岁):

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所做的判断。

–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结果(打破杯子就是坏事),而不考虑行为意向。

故称,道德现实主义。

•①认为道德规则是万能的,不可改变;

•②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结果,而非动机;

•③判断行为时非此即彼;

•④内在的公正,违规一定受惩罚;

•⑤单方面遵守权威,有遵守成人标准或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第3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9~11岁以后):

为自身已具有的主观价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①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改变;

•②判断行为时不只依据行为的客观结果,还考虑行为动机和意图;

•③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

•④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行为时不再绝对化;

•⑤对错误者的惩罚变得温和并带有补偿性。

(二)科尔伯格的观点

1、研究方法:

道德两难故事

2、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P277)

3、道德教育:

•认知冲突法

–提出两难问题

–相邻发展阶段学生的讨论

•角色扮演

二、道德行为的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

(一)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

(二)替代强化

儿童并未直接受到强化,而是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影响他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

(三)观察、模仿和自我强化

班杜拉的“攻击性行为”研究

第二节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一、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亲社会行为:

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助人、合作、分享、安慰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柯尔伯格的观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认知和情感因素

1、观点采择:

社会观点采择

2、共情

(二)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影响

2、环境因素

(1)家庭

(2)同伴

(3)大众媒体

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树立榜样

•影响社会认知,培养移情能力

•角色扮演

第三节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发展

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对他人有目的的欺侮和伤害的行为。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三、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的作用

(2)家庭影响

(3)媒体的影响

四、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控制

1、宣泄

2、树立非攻击性榜样,创造非攻击性的环境

3、强化积极行为而非攻击性行为

4、教给儿童有效地减少冲突的策略

5、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

6、角色榜样和移情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