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1083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docx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

近几年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内容涉及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个人所得税、存款利息、汇率等,这些试题难度系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这一块知识比较容易出错,一来自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另外来自于学生没有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学生对此块知识模糊不清,做题感到紧张。

为此在高考中花去大量时间去解这一道题而本末倒置,影响后面答题的速度。

虽然此处只有4分,但要求我们势在必得。

因此突破这些计算题往往成为我们学生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现将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十多个知识点,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国民收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进行归纳,并作简要举例分析。

做经济常识计算题时:

首先,应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如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流通中需要货币量的公式是什么;其次,要搞清概念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是成正比(用除法)还是成反比(用乘法),是升值(用加法)还是贬值(用减法),是增加(用加法)还是减少(用减法),同时注意掌握“两定法”:

先定加减,后定乘除;再次,注意与数学中的函数知识相联系,解决计算题中的具体算法问题。

请同学们务必吃透以下计算题的类型及相关解题技巧、公式,然后再重做我们文综限时测试中所出现过的计算题!

相信通过这样的针对性训练,同学们解决经济常识计算题的能力一定能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

 例(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

答案为B。

假设1部手机=4部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番两番,而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忽略不计,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1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B.1部手机=8辆自行车=1克黄金

C.2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D.2部手机=32辆自行车=1克黄金

解析:

1部手机=4部自行车=2克黄金

假设:

100小时×1部=25小时×4部=50×2克

手机:

50小时×1部=25小时×2部=50×1克

自行车:

50小时×1部=25/4×8部=50×1克

黄金:

50小时×2部=25/4×16部=100小时×1克选C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计算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例】(2008年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1+25%)=0.80元,故选B。

【解题技巧】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则有公式:

现在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依据该公式,只要已知其中两个量,则可以求出另一个量。

〖变式题〗2009年某部门生产某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如果2010年该部门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那么该部门2010年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比2009年提高了()

A.50%B.35%C.60%D.45%

【解析】2009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2010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依据上面的公式,设2010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X,则8/(1+X)=5,解之,X=60%。

选C。

(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的关系

【例】(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解析】2008年每件甲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2009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依据上面的公式,则2009年甲商品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

6/(1+20%)=5元。

2008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为6×100=600万元,因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故2009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为600万元。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解题技巧】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但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即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变式题1〗(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解析】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售,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

所以本题选B。

〖变式题2〗某国2009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10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0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

【解析】劳动者数量增加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使生产产品的数量增加10%,则商品价值总额相应增加10%,则为100亿元×(1+10%)=110亿元。

因为商品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为干扰信息,不予考虑,故选A。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例】(2010全国II,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

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4元、4元、60万元                    B、6元、8元、90万元

C、4元、6元、90万元                    D、8元、6元、120万元

【解析】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生产该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变小,2009年该企业生产该种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1+50%)=4元。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社会价值不变,仍为6元。

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生产商品的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2009年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为10万件×(1+50%)×6元=90万元。

故选C。

【解题技巧】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变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这也就是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变式题〗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与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48040                    B、24020 

C、48020                    D、416040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中的有关概念。

这里的使用价值总量是指商品的数量,依据题意,该生产者每小时生产1件甲商品,因此4小时生产的商品数量是4件;每件商品的价值是40元,4件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是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仍为40元。

故D正确。

★对于涉及价值量这个重要知识点的计算题的考查屡见不鲜,做好这类试题首先要理解七个概念的含义,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其次掌握下图中的十对比例关系,其中考查较多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

3.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通货膨胀率关系的计算

(1)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关系的计算

【例】(08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该题把数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

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

在此题中,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

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

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

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

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

M=10×(1+20%)=12元。

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

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

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

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解题技巧】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

货币贬值,则有公式:

价格=原价格/(1-货币贬值率);货币升值,则公式为:

价格=原价格/(1+货币升值率)。

〖变式题〗假设2008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39元,如果200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同时该国货币升值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20元B.30元 C.45元 D.15元

【解析】200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9/(1+30%)=30元,该国货币升值50%,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0/(1+50%)=20元。

7.假设某国2007年M商品的单价是30元。

2008年上半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2009年上半年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  。

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M商品的单价分别是(A)

A.25元31.25元B.24元30元C.25元30元D.36元30元

解析:

商品的价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

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意味着它的价格是30/(1+20%)=25元。

而商品的价格与货币价值下降也是成反比例关系,所以25/(1-20%)=31.25元。

(2)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计算

【例】(2010全国I,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B.10元12元

C.20元24元D.8元16元

【解析】结合题意,“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甲产品的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示为:

10÷(1+100%)=5(元),其实计算到这里,答案已经出来了,因为4给选项只有一个选项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为5元,答案选A。

“通货膨胀率为20%”,则该情况下产品的价格应为5×(1+20%)=6(元)。

综上,答案选A。

【解题技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商品的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发生通货膨胀后,则有公式:

现在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通货膨胀率)。

〖变式题〗某国2009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为460亿元,2010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货膨胀率为20%,若其他条件不变,则2010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

A.728亿元B.460亿元C.552亿元D.828亿元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格总额不变,2010年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前提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为460亿元;通货膨胀率为20%,2010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460×(1+20%)=552(元),选C。

4.关于纸币发行量的计算

(1)通货膨胀率和贬值幅度的计算

例:

2009年,某国待售商品15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售价20元,该年度单位货币流通次数为3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该国政府投放了12500亿元的货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的通货膨胀率是__________,该国当年货币贬值_________。

()

A.20%25%B.25%20%C.25%25%D.75%80%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2009年某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500×20)/3=10000亿元,该国实际投放货币12500亿元,通货膨胀率为(12500-10000)/10000=25%。

设货币贬值率为X%,则10000/(1-X%)=12500,解之,X=20,故选B。

【解题技巧】通货膨胀率是多发行的纸币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的比率,因此,通货膨胀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如何求出货币贬值率呢?

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货币贬值率。

所谓货币贬值率,是指由于货币的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我们称为货币贬值率。

参照前面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关系的计算进行推导,则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货币贬值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

一定要注意,通货膨胀率和纸币贬值率不是一回事,如通货膨胀率这20%,物价上涨20%,但纸币贬值率不一定是20%。

〖变式题〗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____,原来标价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_____。

()

A.28%44元B.25%40元C.22%36元D.25%37.5元

【解析】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5×(1+20%)=6万亿元,货币的发行量为8万亿元,根据前面的公式,设货币贬值幅度为X%,则6/(1-X%)=8,X=25。

设现在商品的价格为Y,6/8=30/Y,解之,Y=40元,故选B。

【变式题】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程度为(),原来标价15元的M商品,现在价格是多少

A.28%  22元  B.25% 20元 C.22%18元   D.25%18.75元

【解析】根据所给条件,很容易求出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5×(1+20%)=6万亿元,结合“实际发行8万亿元”,我们可以根据贬值率公式求出贬值率。

假设贬值率为x,则有以下等式:

6/(1—x)=8,计算可得x=25%。

“原来标价15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变为15/(1—25%)=20元。

答案选B

(2)物价上涨和物价下跌的判定

【例】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____元纸币的购买力。

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

A.0.80物价上涨B.1.25投资减少C.0.40物价上涨D.2.50物价持续下跌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现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原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20%)/(1+50%)即80%,若纸币发行量不变,现在100元纸币的购买力与原来80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同,即该国现在1元纸币的购买力只相当于原来0.8元纸币的购买力,此时出现的现象应该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选A。

【解题技巧】对物价上涨或物价下跌的判定,首先要算出现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的关系算出纸币购买力的变化,并根据纸币购买力的变化判断是物价上涨还是物价下跌。

〖变式题〗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

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_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___亿元纸币。

A、10001250B、12001350C、10001200D、14001300

答案:

A

2..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流通次数由5次减为4次。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应(A)

A.增加32% B.增加26.4% C.增加40.8%  D.减少6%

解析:

待售商品数量为原来的110%,价格水平为原来的96%,货币平均流通次数为原来的4/5即80%,依公式,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应为原来的110%×96%÷80%=132%,故流通中的货币量应增加32%。

1、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过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元的购买力、货币贬值幅度为()、在这个时间段内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D

A.2.5025%物价下跌B.1.2520%投资减少

C.0.4025%物价上涨D.0.8020%物价上涨

5.关于汇率的计算

(1)关于汇率变化的计算

【例】(2009海南单科,1)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

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

A.1∶4.95    B.1∶5C.1∶5.6    D.1∶6.05

【解析】因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故07年l单位M国货币相当于08年M国的货币量1×(1+10%)=1.1;又因为07年l单位M国货币/l单位N国货币为1∶5.5,故08年两者的比例为1.1∶5.5=1∶5,故A、C、D均错,应选B。

【解题技巧】若原来M国对N国的汇率为m:

n。

若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X%,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1+X%):

n,若N国的通货膨胀率为X%,则现在M国对N国的汇率为m:

n(1+X%)。

〖变式题〗2009年是各国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应对金融危机最关键的一年,由于投放的货币过多,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2009年美元与某国货币的兑换比是1:

6,2010年假如美元通货膨胀为20%,某国货币通货膨胀率为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美元与某国货币的兑换比是()

A.1:

3.75B.1:

7.5C.1:

7D.1:

8

【解析】2009年美元与某国货币的兑换比是1:

6,2010年美元通货膨胀率为20%,某国货币通货膨胀率为50%,2010年美元与某国货币的兑换比应为1×(1+20%):

6×(1+50%)=1:

7.5,选B。

例1: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试题第25题)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

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

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

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欧元升值,人民币就贬值,标价就更高,因此应多支付人民币,选D。

例2.(2008年高考文综天津卷第26题)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A.上涨不足5%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D.下降5%以上

解析:

外汇汇率上升,说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人民币汇率上升,说明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解法一:

美元贬值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由此,以人民币为标价出口时商品价格已经上涨5%,再加上美元贬值,那么商品以美元标价应该是上涨5%以上。

故选B。

解法二:

解答本题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事例计算。

比如这个商品价值100元,上涨5%后,其价格为105元。

按汇率为1比7来算的话,100元时,该商品为14.28美元;105元时,该商品为15美元。

从美元角度算,该商品的价格上涨了(15-14.28)÷14.28≈0.0504,上涨5%以上。

例3:

在国际外汇市场,200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9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

这就是说

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

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简析:

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

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

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