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1099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1985年,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网友建议,把教师节改在孔子诞生

之日。

由此提法,主要是因为孔子

A.“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和教育实践B.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D.主张“民贵君轻”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

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法B.儒、法、道C.法、儒、道D.道、法、儒

3、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

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立以礼人法,以法护法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5、“只有推极我所知,须要就那事物上理会。

致知是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

若不格物,何

缘得知?

”提出此观点的是:

A.朱熹B.王阳明C.李贽D.黄宗羲

6、2015年1月9日求实网发表《中国梦——民主路》一文,称“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

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在这一

时期最能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新民本思想”是

A.工商皆本B.君主为天下之大害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7、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下列历史事件符合“亡天下”含义是

A.1644年的明朝灭亡B.1912年的清朝灭亡

C.1927年,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D.1937年的七七事变

8、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

“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头七星的形状、用

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

”该项发明是

A.印刷术B.造纸术C.司南D.火药

9、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姓名

朝代

著作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

李时珍

明朝

《本草纲目》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表中著作一脉相承

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的保障

A.

B.

C.

D.

10、文征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诗文书画俱佳。

右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的《西苑诗十首》(局部),该作品

A.隶书范式突出B.楷体特色毕现

C.行书风格明显D.草书形韵兼备

11、下列精美的文字所属的文学体裁繁盛期的先后顺序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

B.

C.

D.

12、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

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B.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所长

C.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D.“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

13、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是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1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

意识。

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意识,“世俗理性

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15、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

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

种新语言”。

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B.主张文学改良C.倡导“民主与科学”D.发表《狂人日记》

16、、请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

他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C.共和观点深入人心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17、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18、学者费正清认为:

“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

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

”能用来支撑此观点的是

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

“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

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D.推翻满人统治,建立民国

20、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

人“厌恶固有文化中这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

21、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

“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

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

”为此,他主张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D.土地革命,废除剥

2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B.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

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

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23、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指出: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怎么办呢?

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

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这段论述出自

A.《论持久战》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十大关系》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4、下面漫画的反应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观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5、“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

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

”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6、2011年6月22日求实理论网认为:

“邓小平……最伟大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

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理论”

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27、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旨在

A.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B.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C.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D.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28、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记者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

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B.杂交水稻“南优2号”首次培养成功

C.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D.中国发射成功了人造地球卫星

29、爷爷在那段日子里,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

在看大片,看各种娱乐节目。

“那段日子”是指

A.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

30、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方针的具体体现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A与错误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32、楚辞产生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屈原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离骚》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33、新文化运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载入我国史册。

34、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

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思想。

35、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三、材料解析题: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

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后后的一大开创。

”……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

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

……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

……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

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

——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

归纳“礼”的价值追求。

(3分)

(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

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3分)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批判旧文化的运动”是什么?

作者认为它存在什么局限?

(2分)

(4)“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华传统

文化不被“淹没”?

(2分)

37、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

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

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

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

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

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

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

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

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

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

以“器物”、

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

(2分)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

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3分)

四、问答题:

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经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孙中山的救国道路,毛泽东的建国道路,

邓小平的强国道路。

请回答:

(1)孙中山救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实践成果是什么?

(2分)

(2)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探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2分)

(3)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经济和统一祖国方面有哪

些创新?

(4分)

(4)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

他们之间有何

内在联系?

(2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五、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5ADADA6-10ADCCC11-15ABBBB16-20DBABD

21-25ADCBA26-30BDCCA

六、判断题(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35ABBBA

七、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

(1)仁成为礼乐精神的内核。

(1分)克己复礼,完善道德;仁者爱人,和谐社会关系。

(2分)

(2)将礼等同于天理,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1分)为君主专制提供合理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巩固理学的正统地位,加强思想控制。

(2分)

(3)新文化运动。

(1分)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存在绝对的肯定或者否定)。

(1分)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扬,维护民族的自尊。

(2分)

37、

(1)主要原因:

单独进行政治革命。

(1分)旗帜:

民主、科学。

(2分)

(2)根源:

自由平等学说。

(1分)最大阻碍:

封建纲常伦理。

(1分)

(3)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分)

(4)赞同。

(1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2分)(不赞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全面肯定的态度不可取。

八、问答题(本部分1题,10分)

38、

(1)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思想。

(1分)实践成果:

辛亥革命。

(1分)

(2)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分)实践: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分)

(3)发展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目标。

(2分)祖国统一方面: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成功运用。

(2分)

(4)主流目标:

独立、统一、富强;(1分)内在联系:

继承、发展、创新。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