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1178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docx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解析版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跟温度无关B.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4.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  )

A.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B.拆除老旧建筑物时,灰尘飞舞

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B.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

6.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和7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

C.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

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

7.“母亲节”到了,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拌菜时,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

8.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B.

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

给试管加热,水温升高D.

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9.下列都是教材中的实验,其中为了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图甲:

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

B.图乙:

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

C.图丙:

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

D.图丁:

迅速下压活塞后,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

10.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煤油

比热容/(J•kg﹣1•℃﹣1)

4.2×103

2.1×103

2.1×l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11.用两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相同体积的水和某种油加热,在开始和加热3min时各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

已知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ρ油=0.8×103kg/m3,加热的效率都为90%,油的末温没有达到它的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

0

3

水的温度(℃)

18

28

油的温度(℃)

18

43

A.这种油的比热容为1.68×103J/(kg•℃)

B.这种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

C.因为这种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的比热容比水小

D.加热效率没有达到100%,是因为电加热器没有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12.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A.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B.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C.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D.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属于  现象。

14.“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  ,把酒精和水在长玻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

15.冬天同学们常常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  改变人体的内能;小朋友从滑梯上端滑下来感到臀部发热。

是通过  改变人体的内能。

16.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其作画过程是:

艺人先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

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17.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  。

质量为1t的热水放出2.1×108J热量后温度降低  ℃.暖气能使室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  的方式实现的。

【4.2×103J/(kg•℃)】

18.用煤气灶将质量为4kg的水,从25℃加热到50℃,水吸收的热量为  J.若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气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则需要完全燃烧  kg的煤气。

[c水=4.2×103J/(kg•℃),q煤气=4.2×107J/kg]

三.解答题

19.西宁市近几年在多处建了湿地公园,局部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有了改善,为什么湿地能调节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

20.我们感觉手冷时,通常采用搓手的方式使手变暖。

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

故A符合题意;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的缘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B不符合题意;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是盐分子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扩散现象定义和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理解。

2.【分析】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明显;

(3)分子由原子构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微粒;

(4)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A正确;

B、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B正确;

C、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故C错误;

D、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础题。

3.【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

(1)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缓慢,故AC错误,B正确;

(2)水很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注意用分子观点解释的现象都是用肉眼看不见的现象。

4.【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解答】解:

A、湿衣服变干是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的缘故。

故A错误。

B、拆除老旧建筑物时,灰尘飞舞,属于机械运动。

故B正确。

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是白糖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

故C错误。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分子运动的结果。

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运动和物质运动的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5.【分析】

(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2)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3)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4)物质吸热,内能变大。

【解答】解:

A、发生热传递是因为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所以内能少的物体的温度可能比内能多的物体的温度高,所以内能少的物体可以把热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故A正确;

B、任何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不为零,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表示,故C错误;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知道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并能利用上述关系解释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分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量和状态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能量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解答】解: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乙的温度比甲的高,所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量和状态有关,两杯水质量关系不知,无法判断内能关系,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不能比较热量的多少,故C错误;

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内能变小,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内能的理解,关键是要掌握: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量和状态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7.【分析】

(1)金属的物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2)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A错误;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故B错误;

C、拌凉菜能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烹饪食物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

8.【分析】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解答】解:

A、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错误;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错误;

C、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C正确;

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判断,知道内能改变过程中发生的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分析】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

(3)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

并据此可判断能量的转化形式。

【解答】解:

A、图甲:

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说明了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故A错误;

B、图乙:

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说明缝衣针被磁化。

故B错误;

C、图丙:

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说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错误;

D、图丁:

把活塞迅速地压下去,浸过乙醚的棉花会燃烧,这是因为压缩筒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乙醚的着火点,棉花才燃烧起来,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是物理学中的典型实验,是我们应该熟知的。

10.【分析】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状态不变)比热相同,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

(2)由Q=cm△t可知: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多;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解答】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煤油和冰,故A错误;

B、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因铝的比热容大,则根据Q=cm△t可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故C正确;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根据Q=cm△t可知水升高的温度少,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根据这个知识点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比较物理量大小关系时,可用相关的公式进行分析。

11.【分析】

(1)由相同的加热器可以体现出水与这种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取相同的时间,利用他们温度的变化,结合吸热公式即可求出该液体的比热容。

比热容与密度都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能量在转化和转移时会有一定的损失,很难做出百分之百。

【解答】解:

AB、取两种液体都加热了3分钟为研究对象,因为是用的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且加热效率都为90%,

所以Q水=Q油,

设它们的体积为V,则水的质量:

m水=ρ水V,油的质量:

m油=ρ油V,

因为Q水=c水m水(t水﹣t0),Q油=c油m油(t油﹣t0)

所以c水ρ水V(t水﹣t0)=c油ρ油V(t油﹣t0),

4.2×103J/(kg•℃)×1.0×103kg/m3×(28℃﹣18℃)=c油×0.8×103kg/m3×(43℃﹣18℃)

解得:

c油=2.1×103J/(kg•℃)。

故A错误、B正确;

C、密度和比热容都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二者的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错误;

D、加热效率没有达到100%,主要是因为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没有全部被液体吸收,而是存在一定的损失,而不是因为电加热器没有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中,根据两者吸收的热量相同列出方程求解是关键。

同时,还要注意这里的两种液体是体积相同,而非质量相同,所以要设出体积,表示出质量,再代入公式求解,有一定难度。

12.【分析】比较物质吸热能力有两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解答】解:

根据Q=cm△t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大,所以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其比热容一定小;故B正确。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了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熟悉基本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是解答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分子的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扩散越快。

【解答】解:

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

扩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中招热点。

14.【分析】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1)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

作答时一定要有“不停地”与“无规则”两个关键词。

(2)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答】解:

(1)“粽叶飘香”是粽子分子与空气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

注意:

作答时一定要有“不停地”与“无规则”两个关键词。

(2)若分子间是密实无间隔的,那么水跟酒精混合时候总体积应该不变。

体积变小是一些水分子和一些酒精分子运动到各自的间隙中的宏观表现。

故答案是: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

【点评】该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

15.【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能的转移。

【解答】解:

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使人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

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时克服摩擦做功,使内能增加,所以臀部感到烫,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故答案为:

热传递;做功。

【点评】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其他形式能和内能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16.【分析】

(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该过程是放热的。

【解答】解:

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

加热时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现象;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等糖汁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栩栩如生的“糖人”。

故答案为:

热传递;凝固。

【点评】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凝固的应用,判断是做功还是热传递改变内能,其关键是看清该过程中是发生了能量的转化还是发生了能量的转移。

17.【分析】

(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2)已知水的质量、比热容、放出的热量,利用Q放=cm△t求水温度降低值;

(3)改变内能的方法:

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

【解答】解:

(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取暖效果好,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

(2)由Q放=cm△t得,水降低的温度为:

△t=

=50℃;

(3)供热时,在暖气片和空气之间发生了热传递,使室内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故答案为:

比热容大;50;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改变内能的方法、放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属于综合性题目。

18.【分析】

(1)利用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

(2)若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气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吸=Q放,再利用Q放=qm求煤气质量。

【解答】解:

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c水=4.2×103J/(kg•℃)×4kg×(50℃﹣25℃)=4.2×105J;

若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气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吸=Q放=4.2×105J;

由Q放=qm可得,煤气质量m=

=0.01kg。

故答案为:

4.2×105;0.01。

【点评】本题考查了吸热公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公式的应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三.解答题

19.【分析】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2)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

【解答】答:

湿地含有水,水会不停的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所以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调节空气湿度;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点评】本题考查了汽化的特点以及水的比热容的特点,通过本题可使学生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本题构思巧妙,是一道好题。

20.【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答:

搓手时,两只手相互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手变暖。

【点评】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的改变,可直接做出解答,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