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1261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8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1页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docx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

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

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

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板书:

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

  齐读课题:

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

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

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

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

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

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

  例:

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

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第2课《我是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冲、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一)聊天引出谜语。

说说猜谜的方法。

总结:

要看完整个谜面。

如果看到一半猜到答案,可以从下文去寻找证据,不急着说。

(二)师生一起猜两则谜语。

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随着谜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错误答案,得到正确的谜底。

谜语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从天上来

谜语二、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三)方法总结:

遇到用“我”开头介绍自己的谜语,猜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答案代入到谜面中念一念,以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四)师生“雪花”这个答案代入到第一则谜语的四行字中,逐行验证。

【设计意图猜谜是二年级孩子喜欢的一个游戏,用游戏导入,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

本课既是科学童话,同时是一则谜语。

学生没有学过猜谜的方法,拿到30课,不知道从何入手。

以两则简短的谜语入手,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猜谜方法,这方法可以迁移到课文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一)出示整篇课文,迁移猜谜的方法。

1.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

看到这么长谜面不用害怕,刚才我们是逐行猜,现在我们可以逐段猜测。

2.逐段出示课文,让学生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水”这个答案。

三、针对不足,精讲多练

(一)创设情境,快乐学习

1.我们已经猜出谜语了,水宝宝出现了。

现在的水宝宝还在池子里,它很想去小溪里散步(出现小溪的画面),你们能帮帮它吗?

2.出示水宝宝接到的难题卡:

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3.激发学生接受挑战的信心。

(二)词语练习:

1.老师检查预习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读词语的时候是唱读,谁能像老师一样领着大家把整个词连起来读?

2.出示:

3.联系上下文理解“温和”、“暴躁”

(三)句子练习:

1.出示长句子,学生齐读。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观察句子,水有什么变化?

(从安静到喧闹从小到大)

3.教师出示形象的句子

 

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会写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为、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读句子划去括号申不合适的字。

1)“仙桃石”是黄山岩石中的一种(其、奇)石。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鸡蛋的形(壮、状)又各不相同。

3)课程表里的各门功课都要学好,其中语文、数学(尤、龙)为重要。

4)人能产生(巨、具)大的力量。

2、在括号里对上合适的词语。

()的云海()的山峰()的画家()的风景()的岩石()的雄鸡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请你边听边想,想想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用“——”标出。

按提示回答:

(1)课文中讲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植物。

(2)课文中讲了三种植物,有______、______和

______。

2、自由读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

4、做找朋友的游戏:

同桌互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5、扩词练习【小组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

四、随文检查生字: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wéi)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旅lǚ组词:

旅行

2、出示:

蒲、降、娃、纷(认读出示拼音)

蒲:

图片、组词蒲公英。

降落伞:

图片组词。

娃:

音节、组词。

纷:

音节、3、出图:

带刺的苍耳

苍、洼、啪、炸、蹦(出示音节认读、组词)

4、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5、读生字歌谣。

小小蒲公英娃呀,乘者降落伞飞呀,纷纷旅行到山洼呀。

小小苍耳娃哟,带刺铠甲穿呀,挂住皮毛跑山洼呀。

小小豌豆荚呀,啪的炸开蹦跳离开哟。

小朋友们细观察,探究植物奥秘呀。

6、考考你。

降蹦苍纷洼娃蒲啪旅炸察识

7、我会正确地、流利地读课文。

(单独读、合作读、小组读等)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4)看植物名称读出相对应段落。

五、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出示字词卡片,读准字音

蒲公英旅行娃娃纷纷苍耳山洼炸开蹦跳观察

降落伞就得知识乘着带刺铠甲豌豆不信豆荚

已经如果准备好办法啪的一声四海为家许许多多

2、导入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用“?

”标出)

(2)重点理解:

“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四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

孩子:

在本课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长大:

是指种子已经成熟。

旅行:

文中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出去。

四海为家:

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3)指导感情朗读。

(4)这节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学习课文第2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释疑。

(3)乘着风:

投影出示“乘”的三个意思:

读一读,选择正确答案。

(画√)

(4)填空练习。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孩子()离开妈妈。

(5)小结:

蒲公英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

板书:

降落伞,风吹。

(5)指导感情朗读。

(6)小结学习方法并板书。

3、学习课文第3节。

(1)用学习第2节的方法自学第3节。

先找出疑难问题再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

(3)填空练习。

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孩子()离开妈妈。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并板书:

苍耳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

4、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节。

(1)自学后做填空练习。

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让孩子(),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

(2)提问板书:

豌豆种子传播需哪两个条件?

板书(豆荚、太阳晒)。

(3)指导感情朗读。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①读原句: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②填空后再读一读。

③比较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④读第4节。

5、小结2、3、4节内容。

6、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的方法。

(2)择段背诵。

(3)同桌

7.学习第5节。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齐读第5节,背诵下来。

(3)为什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

三、总结:

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

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口语交际一:

有趣的动物

【魔力话题】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你们知道吗?

动物王国,那可是一个充满奥秘,有趣的王国。

比如:

鹦鹉会说话;萤火虫会发光;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

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了解、探究、发现动物们那些绝技和有趣的地方。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

有趣的动物。

【思维爆破】

  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它有什么绝技和有趣的地方。

【交际魔方】

  模仿一:

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发现动物的特点。

  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动物(实物、视频),发现动物的某特殊本领与奥秘,以及有趣的地方。

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再说说它有趣的地方。

  二、说说动物的外形+有趣的地方。

  三、观察、发现、小组讨论,说说动物外形+有趣的地方。

  有趣的猫

  大家好!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

我觉得猫最有趣啦!

  传说猫还是()的师傅呢!

你知道吗?

猫的胡须可以(),猫的瞳孔(),猫的脚掌下面还有(),走起路来(),这样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抓老鼠。

哈哈!

黑猫警长够神吧!

有趣吗?

  资料袋袋库:

奇趣动物王国

  世界动物之最

  最大的动物:

蓝鲸。

(最大的亚种南蓝鲸雌性的平均长26米,重达120吨,其中最大的个体长33.58米,重239吨。

  最大的陆上动物:

非洲象(平均重达8吨)

  最高的陆上动物:

长颈鹿(平均高5米)

  现在最原始的哺乳卵生动物:

鸭嘴兽

  皮毛最保暖的动物:

北极熊

  现在陆地最大的食肉动物:

北极熊

  现在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

西伯利亚虎

  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

美洲拟狮(又名残暴狮)

  

第三课时

一、我爱阅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

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二、快乐读书吧。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识字1《场景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9个生字,会写“沙、海”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重点: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

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学前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去过哪些地方?

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

(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帖:

海鸥沙滩

  军舰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自己试一试。

  

(1)自己读。

(2)谁会读?

指名读。

  (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记住了哪个生字?

是怎么记的?

  (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

  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

小朋友,这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

  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

  

(1)自己读。

  

(2)谁愿意来读?

  (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

(范读)

  

识字2《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①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

  ②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林德(1962-1996),本名林耀德,生于台北市城中区,原籍福建厦门,先祖侨居于缅甸仰光市。

先后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私立天主教辅仁大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

  三、导入新课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四、展示课件

  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

  设疑:

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

  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

  1、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

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

  提示:

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

  重点:

菩提树、圣诞树、棕榈

  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

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

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提示:

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

  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

  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

  关联佛教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六、合作探究

  同样是面对苦难,同样是去抗争,你怎样去看待菩提树和棕榈树的抗争呢?

(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学习小组的伙伴们交换看法,最后推选出一个代表谈谈你们的见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再做一个深度的思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阐释的不同的文化,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树”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预设答案: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现……东方宗教“觉者”是安详的;伊斯兰是倔强、故我的……

  点析:

学生很容易分别找出菩提和棕榈的各自个性,引导学生把两者对比分析是提高学生整合分析能力的关键。

要让他们尝试从课文字里行间把握情感。

  七、小结

  本文中这些树各有其精神内在,菩提的坚忍,桑树的清朴都值得让我们去反思。

希望此生,同学们都会长参天大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活着的时候能给人带来阴凉,即使倒下了也能成为世界栋梁!

  八、作业

  请尝试从你熟悉的树(比如松树、柳树、杨树……)

识字3《拍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拍、靠、蚕、插、根、棍、把、掰、苞、鸣、闯、匹”12个生字,会写“拍、合、豆、谷、蚕、匹”6个生字。

学习新部首“提手旁、人字头、虫字旁、三框儿”。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4.利用拍手歌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5.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重点:

  掌握生字,能读准12个新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难点:

  了解生字的意思,并能运用生字组词造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

  1.听儿歌。

  师: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儿歌。

请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想:

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2.播放《幸福拍手歌》。

  3.生回答:

这首歌名叫《幸福拍手歌》。

  4.师:

你们真聪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拍手歌》这首儿歌。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会认字和会写字,然后反复拼读。

  师:

同学们,老师已经布置你们圈出课文中会认和会写的字,你们都做好了吗?

(出示课件:

课文生字。

  3.同桌之间互读儿歌,互相正音。

  4.检查读文情况。

  5.再次学习生字。

  6.认清字形。

  

(1)请学生观察字形,想办法识记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7.理解字义。

  联系儿歌、图片和动作,理解“掰苞谷、闯进、把门闩”这几个生字词。

  8.生字开花:

看谁组的词最多。

  师:

同学们真能干,会组很多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生:

我用加一加,例如:

扌+白=拍;天+虫=蚕。

  生:

我用顺口溜,例如:

一人一口便是“合”。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师:

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拍、蚕、匹。

  

(1)师:

出示这几个字的笔画顺序。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

  4.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

  5.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生字课件),学生齐读。

  2.齐读儿歌一遍。

  二、细读课文。

  1.引导学生接力读课文。

  

(1)师生接力读课文。

  师: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前一句,同学们读后一句。

  例如:

老师读:

你拍一,我拍一,

  学生读:

人靠大树好休息。

  

(2)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

  (3)全班同学拍手齐读。

  2.小组比赛读。

  

(1)指名2或3个小组读儿歌,看哪一组读得好。

  

(2)师生点评。

  3.读完了儿歌,聪明的你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生:

这些生字有一部分由偏旁和独体字组合而成。

  例:

拍→扌+白=拍。

  生:

有些是由两个独体字组合而成。

  例:

蚕→天+虫。

  师:

同学们真会观察!

添上“扌”后的字,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拍:

要用手,所以加上提手旁。

  4.教师进行补充:

利用字理教学学习“拍”“谷”字。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5.教师小结。

  6.拓展说字。

  师:

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扌”旁的字?

  7.玩“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例如:

一生:

上面是“合”,下面是“手”,这个字是……

  另一生:

我知道这个字是拿。

  三、指导编儿歌。

  1.齐读儿歌。

  2.学生小组交流编儿歌。

  3.教师范读新编儿歌。

  4.学生汇报。

  5.师生评议。

  6.师小结。

  四、学生谈学习收获。

  五、板书设计。

  识字4拍手歌

  天+虫=蚕

  扌+白=拍

  部编2017秋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拍手歌》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拍、靠”等12个生字,会写“拍、合”等6个生字。

  2.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1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

一个人靠在大树上。

  2.出示“休”,引导理解:

一个人靠着大树,就是“休”。

  3.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拍手歌》,看看儿歌中有哪些有趣的汉字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版权所有

  1.播放《拍手歌》乐曲,让学生跟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朗读儿歌。

  2.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不会读的请同学帮助或向老师请教。

  3.同桌或四人一组互相认读,正音。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5.做游戏:

摘苹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