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1451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docx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方案

国道318线林拉公路改造(二期)工程

工米段第二标段

(K4370+200-K4384+500)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西藏有限公司

工米二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5月20日

 

目录

1、编制目的1

2、编制依据1

3、适用范围1

4、工程概况2

4.1、项目总体工程概况2

4.2、桥梁盖梁工程概况2

5、施工工艺及方法3

5.1、施工准备3

5.1.1、技术准备3

5.1.2、作业条件3

5.2、施工工艺及方法4

5.2.1、墩间系、盖梁施工方案4

5.2.2墩间盖梁施工工艺流程5

5.2.3测量放样5

5.2.4搭设施工脚手架5

5.2.5支撑系统安装6

5.3.5安装底模7

5.3.6安装钢筋7

5.3.7安装侧模8

5.3.8浇注混凝土9

5.3.9拆除模板、覆盖养生10

6.1、质量管理制度11

6.1.1、施工图审核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11

6.1.2、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和质量自检签认“验收”制度11

6.1.3、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12

6.1.4、质量责任追究、质量事故报告制度13

6.2、质量保证措施13

7、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4

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5

9、环境保护措施16

 

盖梁、系梁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1、编制目的

为有效指导国道318线林拉公路改造(二期)工程工米段第二标段桥梁盖梁、系梁施工顺利进行,明确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特编制本方案。

2、编制依据

1、国道318线林拉公路改造(二期)工程工米段第二标段施工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

7、我单位总结的盖梁、系梁工程施工经验。

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国道318线林拉公路改造(二期)工程工米段第二标段所有桥梁的盖梁和系梁施工。

4、工程概况

4.1、项目总体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工布江达县境内,合同段起止桩号K4370+200-K4384+500,全长14.375公里,设计双向4车道,路基宽度21.5m,行车时速80km/h。

主线共设置大桥10座,长3491.1米;中小桥4座,长223.24米,主线涵洞20道,跨线机耕天桥3座。

太昭互通主线桥60m/1座,互通内涵洞8道。

合同工期18个月。

4.2、桥梁盖梁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盖梁111个,系梁148个,盖梁类型及数量见下表。

5、施工工艺及方法

5.1、施工准备

5.1.1、技术准备

1、详细核查盖梁和系梁图纸、规范及设计文件,对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进行原材料送检并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验证、申请。

2、准备施工用的各种表格、技术规范。

3、熟悉施工工艺,并制定相关的作业指导书。

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制定完整的施工工艺,并对相关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与培训,掌握桩基施工的关键工艺和工法

5.1.2、作业条件

1、对进场设备、机具进行安装、调试检查和试运转,确保机械正常工作,配备足够的备件。

2、引好桩位控制桩和高程的控制点,且妥善保护好。

施工中应经常复测,确保点位不移位和控制点高程正确。

3、完成三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电、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采用挖掘机、装载机平整,人工配合。

4、技能培训

①、培训方式:

采用会议、授课、观看影像资料及考察观摩的形式。

②、培训内容:

施工工艺工法、技术标准、安全文明环保施工要求。

5.2、施工工艺及方法

5.2.1、墩间系、盖梁施工方案

墩间系、盖梁模板全部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的安装与拆卸均由吊车配合人工完成,模板支撑采取钢棒法或抱箍法施工,采用I14工字钢支撑。

(系梁施工与盖梁施工类似,且趋于安全,参考盖梁施工方案执行)

 

系梁施工示意图

 

盖梁施工示意图

5.2.2墩间盖梁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搭设施工脚手架→支撑系统安装→安装底模→安装盖梁钢筋→安装侧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混凝土覆盖养护。

5.2.3测量放样

测量工程师对图纸墩位坐标、标高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准确放出墩顶中心和墩顶标高。

测量放样坚持“测量双检制”,即自检、互检,保证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5.2.4搭设施工脚手架

钢管采用Φ48×3.5mm钢管,没有出厂合格证的钢管不得使用,不同外径的钢管不得混用。

脚手架采用双排架,着地位置必须在坚实的地面上并且垫上方木,在离架底位置不大于10cm处安设平地横杆。

杆与杆之间为扣件连接,纵杆与纵杆、横杆与横杆间距均不得超过1.0m。

脚手架距墩柱30cm,环绕布置,排与排间距为50cm,在每面的纵杆外侧架设剪刀撑,剪刀撑与纵杆成45~60度角设置,每道剪刀撑(5.0m)每2.0m与纵杆连接一次。

脚手架高度超过20.0m时,需加设缆风绳或与已浇筑过的结构物用平杆支撑。

脚手架工作层面需加防护网、防漏网。

木板需用铁丝绑扎牢固。

纵杆须高于工作层面1.5m。

脚手架纵杆连接头处必须结合牢固,纵杆必须顺直。

5.2.5支撑系统安装

支撑系统根据施工队伍的施工经验选择抱箍法或穿钢棒法。

(1)钢抱箍支撑系统

根据墩顶标高、墩间系梁底部标高,方木尺寸规格,反算出抱箍顶面的安装高度,并在墩柱上做好相应的记号。

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安装抱箍前,在预安装部位采用土工布或1cm厚橡胶垫对墩柱进行包裹,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土工布或橡胶垫应以贯通整个抱箍的长度为宜。

抱箍高75cm(或50cm),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2mm)制成,两片抱箍用18根M30高强螺栓连接。

承重横梁采用2根12m长I40b工字钢安装在承重抱箍的牛腿上面。

为防止工字钢倾覆,两侧工字钢之间用4根Φ16mm对拉螺杆穿过工字钢腹板连接,内侧用钢管支撑,对拉螺杆穿过钢管。

工字钢上面放一排4m长I14工字钢,间距40cm,并与工字钢绑扎牢固。

(2)钢棒支撑系统

采用直径为11cm,长4m的钢棒支撑,钢棒顶两侧各设置一根长12m的I40b工字钢,工字钢采用φ16的圆钢拉杆固定,工字钢顶摆放间距40cm,长4m的I14工字钢,与工字钢绑扎牢固。

施工墩柱时用PVC管预留16cm的圆孔,可以穿11cm的钢棒,外露各110厘米,再用φ16的圆钢拉杆固定,工字钢安装必须保证水平,在工字钢下部设置铁楔子,用来调节工字钢高度。

测量队精确放样确定,并定出底模设计高程。

在工字钢上面安装预期定做好的底模板,并通过木楔子进行整体调平。

5.3.5安装底模

待工字钢固定好位后,再在承重横梁梁上组拼底模,安装底模时,应防止模板移动和凹凸。

然后对模板进行标高调整、平整度调整,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5.3.6安装钢筋

(1)墩间系、盖梁钢筋在钢筋场下料成型,现场绑扎,亦可在钢筋场地绑扎成型后整体吊装;钢筋骨架在钢筋加工场利用胎具制作成型,主筋在制作前必须整直,并没有局部的弯折。

主筋一般应尽量用整根钢筋,尽量减少接头数量,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保证同一截面内的接头数目不超过主筋总数的50%,接头错开间距不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cm,电弧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

(2)钢筋骨架按设计图纸制作,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见下表:

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主筋间距

±20mm

2

箍筋间距

+0,-20mm

3

钢筋骨架尺寸

骨架外径

±5mm

4

±10mm

5

骨架保护层厚度

±5mm

(3)钢筋绑扎必须牢固,要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钢筋骨架起吊时无明显变形并能够入模,在必要时可以采用点焊的形式加固。

(4)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非焊接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用钢筋定位,保证位置准确。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钢筋骨架下放至设计位置后,要严格控制钢筋骨架轴线的中心偏差,使之满足规范要求。

(6)钢筋骨架所用钢筋之规格、材质及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有出厂证明和检验单,并按批次数量进行检测。

(7)钢筋骨架安装完毕后,现场技术人员应先检查,检查内容及误差控制按上表要求,只有检查合格后,再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局部进行整改,确保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5.3.7安装侧模

待系、盖梁钢筋固定好后安装侧模,侧模与底模采用螺栓连接,侧模间采用对拉杆加固。

模板达到稳定后,再对其轴线位置、垂直度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轴线位置和垂直度要严格控制。

模板安装好后,再全面检查模板尺寸、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以及墩柱钢筋位置,一切检查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待监理签认后方可浇筑砼。

浇筑时,如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容许误差

1

断面尺寸(mm)

±15

2

墩间系梁顶高程(mm)

±10

3

轴线偏位(mm)

10

4

竖直度(mm)

0.3%H且不大于20

5.3.8浇注混凝土

(1)混凝土输送管泵或吊车吊装砼灰斗送至浇筑墩位。

混凝土拌合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计量准确。

配料数量的允许偏差(以质量计)见下表:

配料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类别

允许偏差(%)[集中搅拌站拌制]

水泥、混合材料

±1

粗、细骨料

±2

水、外加剂

±1

(2)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应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偏小。

(3)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砼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重点应检查模板接缝是否严密确保不漏浆、模板支撑是否牢固。

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汽车吊或塔吊(必要时可采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

浇注时应从两头向中间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应一次连续浇筑。

(4)砼的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插入点均匀分布,移动半径不得超过振动半径1.5倍,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5~10cm,直到砼表面不再下沉,平坦泛浆,不再冒出气泡。

混凝土应派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混凝土工负责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

5.3.9拆除模板、覆盖养生

(1)拆除底模前必须进行系、盖梁实体砼回弹试验,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底模;模版的拆除遵循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原则进行。

拆模过程中注意对砼成品的保护,防止模板与结构物碰撞产生结构物刮伤、掉角等现象。

(2)钢抱箍支撑系统底模拆除顺序为:

松铁楔子→拆底模→拆横梁工字钢→拆40b工字钢→装倒链或吊车固定钢抱箍→松抱箍→拆抱箍。

松抱箍时应用倒链提前固定,锁住抱箍,然后松开抱箍螺栓,但严禁拆掉螺栓,通过倒链或吊车让抱箍缓慢由下移至地面,下移时应注意注意不要刮伤墩柱。

最后用吊机拆除抱箍。

(3)钢棒支撑系统底模拆除顺序:

松铁楔→拆底模→拆横梁工字钢→拆40b工字钢→拆钢棒,拆除工艺同钢抱箍。

(4)砼的养护:

浇筑完成后应根据气候条件,非冬季施工时段,新浇砼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并洒水保湿养护,以防止出现收缩裂8、质量保证措施

6.1、质量管理制度

6.1.1、施工图审核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人员进场后,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对图纸进行分级会审,根据施工设计图进一步现场核查,尤其对线路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补勘,确保不因地质原因造成桩基施工造成大的影响。

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设计单位沟通。

根据审批通过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同时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意图交底、施工方案交底、施工工艺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安全标准交底、创优措施交底。

6.1.2、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和质量自检签认“验收”制度

(1)对供方生产(制造)的各种材料、机械设备做好检验和验证。

对接收的每批材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进场检验和验证,认真查验供方的资质证明、营业执照、产品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证明及顾客满意度相关资料,交付后服务的证据、支持能力等,确保其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和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对各种机械、设备按照采购合同文件的要求,严格进行验证,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运转正常,能够达到应有的施工能力和要求。

(2)严格“三检”制度,“三检”即:

自检、互检、交接检。

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即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桩基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经理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最终签发桩基工程检查证。

6.1.3、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1)认真组织制定工艺标准,科学设计工艺流程。

项目部正确引导和开展工序样板先行、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程创优活动。

严格按照创优规划和措施要求,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工序质量预控。

各专业施工队均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审定的技术方案、工艺要求组织施工,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评定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交付下道工序施工。

保证每个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一次达标成优。

(2)配备常规的混凝土、砂浆、水泥等试验仪器设备外,还配备一些目前国际、国内较先进的检验设备,试验员,负责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取样、制作试件,对砼拌和站现场监控混凝土、砂浆配合对比;测量组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测量员在工程部及测量组领导下对现场进行监控量测,控制尺寸及标高,确保桥梁桩基施工工程满足测量高精度的要求。

严格所有原材料进场前的检验控制,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

混凝土、水泥等材料要有出厂合格证,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批量或数量进行抽检。

对砼进行跟踪质量检测,和易性、坍落度等各项指标达标。

混凝土浇筑现场按规定进行坍落度和含气量、泌水率试验并记入施工记录,保证砼强度试验的频数、试件组数达到规定要求。

加强混凝土的耐久性、抗硫酸盐检测,以满足结构使用寿命的设计要求。

施工前,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裂性、抗钢筋锈蚀和抗碱-骨料反应的耐久性试验;混凝土灌筑中,按规定制作物理力学及耐久性检查试件。

6.1.4、质量责任追究、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1)质量责任追究制,从项目经理部到工程施工队实行领导责任终身制。

质量目标层层分解,终身责任,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从严格技术把关入手,抓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质量事故申报制度,质量事故处理严格按交通部、西藏交通厅以及建设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6.2、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技术交底、坚持检查,严格技术交底复核制度,并深入工班检查指导,与工班技术员、质检员一起保证各工序质量。

(2)、施工过程控制:

严格执行“三检制”,实施工序质量检验程序,特别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质量监察。

工序交接必须有班组间的交接检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

(3)、纠正预防措施:

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针对工程通病要制订预防措施,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合格。

(4)、坚持自检程序,以过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5)、加强过程控制,实施程序化、规范化质量管理,使整个质量体系要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做好质量记录,确保工程质量的可追溯性。

(6)、开工前详细审核桥梁桩基图纸(包括设计坐标、桩长及控制标高)。

(7)、桩基钻孔作业时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跟班作业,对地质情况进行复核。

地质情况有变时,及时上报监理组,并采取相应措施。

要求跟班人员详细做好挖孔记录,真实反映施工全过程。

(8)、加大监控力度,严格要求,规范施工,认真执行规范、标准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7、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编制安全作业技术交底,制定各工种和钻机、砼运输机、拌合站等等机械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细则,严格实施,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2、建立各种岗位安全操作制度,有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对新工人或变更工种的工人,都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考试合格后发证上岗。

3、工地用电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架设、安装,专人维修,专人管理,不得乱拉电线,乱装电器设备,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并保证夜间施工的照明。

4、吊车等机械作业时应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5、钢筋笼吊装时,笼内应捆扎钢扁担和钢筋支撑,提高吊装抗挠能力,避免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吊装时,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钢筋笼就位后,才准靠近。

6、孔顶设置高出地面的围栏,孔口不得堆集土渣及沉重机具,夜间作业应悬挂警示红灯。

终孔后,未进行浇筑的桩,应设置罩盖,采用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尺寸为1.8m*1.8m,网格尺寸为20cm*20cm。

并在成孔附近设置相关安全标志牌。

7、泥浆池四周设安全围栏,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8、施工路口设置必要的标志、警告等安全设施,夜间设警示灯,告诫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

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设置文明施工五牌,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挂牌上岗。

2、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醒目的文明施工标语。

3、保证施工现场及工地沿线居民和单位出入通道畅通,并做到要施工中无重大工伤事故。

施工现场设备、机具、材料施工总体情况统一布局,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3、保持施工便道路面的干净、整洁,并做好养护工作。

4、施工场地内外的垃圾应及时清理,杜绝在施工现场随意堆放垃圾。

5、现场按施工总平面布置,材料堆放整齐,清洁有序,搞好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6、现场配备专职保卫人员,昼夜值班,建立健全施工现场保卫制度,做好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的登记手续,防止非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车辆在场内要服从现场人员的调度安排。

9、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规划施工用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用地。

2、施工弃碴应统筹安排,集中堆放和利用。

尽量做到与周围环境融洽,并有良好的排水截水和挡护设施。

3、定期会同当地环境机构对施工中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

4、施工便道和路基经常洒水,防止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5、做到工完场清,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

6、标准化管理图表要齐全、清晰、实用、漂亮。

7、注意搞好施工场区环保工作,自觉维护场区卫生。

9、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周围的施工遗弃物进行清理,平整施工周围的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