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1678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docx

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第一章导言

第一章导言

我国古代就有“经济”这个名词,是指“经国济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一切治国方针,范围很广。

在现代生活中,也使用“经济”这个名词,仅指节约,含义较窄。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是由希腊文o’ikos(家产)和n’emein(管理)合成的oikonomia演变来的,自日本用汉字译成日文“经济”以后,也被我国普遍采用。

它的原意是指家产管理,现在泛指人类一般谋生活动。

经济学来源于实践。

因为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此重要,所以她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是真正的显学。

希特勒常常叫嚣:

“要大炮,还是要黄油。

经济学家们常常使用“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来说明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出发点:

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经济学就是要研究: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的无限的欲望。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

生产大炮和黄油需要各种资源(资本、人力、自然资源等)。

如果这些资源是无限的,那么,能生产出来的大炮和黄油是无限的,就没有“大炮与黄油的矛盾”,也就不需要经济学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人类社会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我们可以给稀缺性下这样一个定义: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稀缺性。

是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大炮与黄油”这一对物品常被用来说明:

资源在国防和民用支出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

任何一个社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多生产大炮就要少生产黄油,多生产黄油就要少生产大炮。

存在两种极端的情况:

一种是所有资源都用于生产大炮(像希特勒所希望的),即使这样,其产量也是有限的。

比如最大产量为15万门。

另一种是所有资源都用于生产黄油,其产量也是有限的。

比如最大产量为5万吨。

真实的情况是介于两者之间。

在这两种极端的可能性之间,还存在着大炮与黄油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假设该经济社会在决定大炮与黄油的生产时,共提出了A、B、C、D、E、F六种组合方式。

如表1—1所示。

表1—1

可能性

大炮(万门)

黄油(万吨)

A

B

C

D

E

F

15

14

12

9

5

0

0

1

2

3

4

5

以黄油产量为横坐标,大炮产量为纵坐标,将上述六个点标出来,然后用光滑的曲线将它们连起来,得到的曲线就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P2图1-1)

它表示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大炮与黄油最大产量的组合。

说明:

1.生产可能性边界还表明,多生产一单位大炮要放弃多少黄油。

比如,原来生产状况位于E点,即生产5万门大炮和4万吨黄油。

现在由于国防需要,要多生产大炮,将生产状况移到D点。

此时,大炮多了4个单位,而黄油少了1个单位。

平均而言,多生产一单位大炮要放弃1/4单位的黄油。

反之亦然。

2.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是资源既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但并不是最大数量的组合。

即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比如,G(2,5)点,则CE段上任何一点都比G点好!

3.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外的点,是现有资源条件下无法实现的。

比如,H(4,12)点,与C点比较,大炮数量相同,但黄油产量多出2个单位,这是生产不出来的!

与E点比较,黄油数量相同,但大炮数量多出7个单位,也是生产不出来。

三、经济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物品以及生产多少。

WHAT

经济社会要进行抉择:

生产大炮还是黄油;或者生产多少大炮,多少黄油,即在大炮与黄油的各种可能组合中选择哪一种。

2.如何生产。

HOW

经济社会要进行抉择:

用什么方法来生产上述选定的物品组合。

生产方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是多用资本,少用劳动,即用资本密集型方法来生产;还是少用资本,多用劳动,即用劳动密集型方法来生产。

3.为谁生产。

FORWHOM

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

四、经济制度

现代的经济制度,一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市场经济制度(marketeconomicsyetem):

即自由经济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

它的基本特点是:

以私有财产为基础,以经济自由为原则,以价格机制为指导,以利润最大为目标。

(二)计划经济制度(plannedeconomicsystem):

主要是指生产资料公有,政府或集体计划经营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时也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战时统制经济制度,或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制度。

(三)混合经济制度(mixedeconomicsystem):

严格说来,目前既没有纯粹的私有制市场经济,也没有纯粹的公有制计划经济,而是私有制与公有制、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在不同程度上的混合。

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通常追求以下六个目标:

经济效率(资源配置);经济成长;经济稳定(就业水平,物价水平,外贸平衡);经济自由;分配公平;社会环境。

这些目标中,有的是互相冲突的,如效率与公平、成长与环境之间,有如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

五、经济学定义

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相对来说,经济资源却是有限的、稀缺的,因此人类的欲望不可能得到全部的满足,充其量只能达到最大满足。

为此,人类必须进行选择,“尽我们所有的,做我们最好的”。

经济学(economics)的定义有许多种。

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定义1:

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可供各种选择的有限资源,以求人类现在和将来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

定义2: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

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

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与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两种不同的数量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主要研究特定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变量(如单个消费者、生产者、要素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单个物品或产业的需求、供给、价格等)。

它“只看树木,不看森林”。

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主要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变量(如总需求、总供给、总就业、物价水平等)。

它“只看森林,不看树木”。

微观是在资源总量利用程度既定的前提下,研究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则是在各种资源配置既定的前提下,研究资源总量的充分利用。

由于分析方法不同,从微观角度来看是正确的决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未必正确。

例如,个别企业降低工资,可以增加利润,但如果所有企业都降低工资,势必造成社会的购买力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反过来影响企业的利润。

一、微观经济学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有几点值得注意:

(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

居民户、厂

商。

居民户又称家庭,是经济中的消费者。

厂商又称企业,

是经济中的生产者。

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居民户与厂商经济行为的

目标是实现最大。

即居民户要实现效用(满足程度)最大化;生产者要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研究居民户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单个经济单位还包括单个市场(只有一种商品的市场)。

(2)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居民户和厂商的行为要受价格的支配,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

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出清

简言之,就是在价格的自动调节下,供求可以达到均衡。

既没有供给过剩,也没有需求过剩,市场正好“出清”。

(2)完全理性

消费者与生产者都是理性人。

(3)完全信息

消费者与生产者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有:

(1)均衡价格理论

(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理论

(4)分配理论(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

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有几点值得注意: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

(2)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1.互相补充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以研究的目的为标准:

经济学可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要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于进行分析与预测。

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是好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这一点也就决定了实证经济学可以避开价值判断,而规范经济学必须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第四节经济学发展简史

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

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确立时期。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托马斯·曼,法国经济学家安·德·孟克列钦、让·巴蒂斯特·柯尔培等人。

其代表作是托马斯·曼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其基本观点是:

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的财富来自对外贸易,增加财富的唯一方法就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没有系统的理论!

二、古典经济学:

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前为止。

其中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西尼尔、约翰·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等人。

古典经济学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其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

《国富论》的出版被称为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即对重商主义的革命。

这次革命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贡献是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

《国富论》集当时一切经济思想之大成,形成了统一和完整的科学体系,亚当·斯密被尊称为经济学的“鼻祖”。

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亚当·斯密:

《国富论》(1776年)

三、新古典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结束。

这一时期经济学的中心仍然是自由放任。

在这种意义上说,它仍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

但是,它又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来论述自由放任思想,并建立了说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微观经济学体系,所以,在新古典经济学前加一“新”字,以示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19世纪70年代奥国学派经济学家K·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L·瓦尔拉斯分别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引发了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从而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时期。

1890年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A·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综合了当时的各种经济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

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是由新古典经济学派所建立的。

四、当代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当代经济学是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标志的。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凯恩斯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之前。

新古典经济学论述了市场调节的完善性,但3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这种神话。

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一书。

这本书把产量与就业水平联系起来,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并用有效需求不足来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

在政策上则提出了放弃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凯恩斯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

第二阶段:

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从50年代到60年代。

战后西方国家都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凯恩斯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等人把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全面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并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实践,对各国经济理论与政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以说,直至今日为止,新古典综合派仍然是经济学的主流派。

第三阶段:

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

这一时期是在70年代之后。

战后西方各国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引起了许多问题。

60年代末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引起了凯恩斯主义的危机。

以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是自由放任的拥护者。

两年前去世时说:

“现在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了!

”。

后来又出现了以美国经济学家R·卢卡斯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

这一派以更为彻底的态度拥护自由放任。

除以上三个学派以外,较有影响的还有以拉弗为首的供给学

派。

80年代里根总统的经济政策就是以此为基础。

克林顿的经济政策是以新凯恩斯主义(斯蒂格里茨为代

表)为基础。

经济学是为现实服务的,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正是现实

经济发展的反映。

一部经济学发展史说明了一个平凡的真

理:

存在决定意识。

广东专插本考试网()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