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1705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6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docx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

 

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

——纤维鉴别及织物前处理

 

姓名:

班级:

同组人员:

指导教师:

日期:

任务书

一、实验任务

1、未知纤维鉴别

2、纯棉坯布前处理

3、织物性能测试

二、实验设计及要求

1、未知纤维鉴别

根据国家标准及相关教材,学习常用纤维的鉴别方法,并设计实验方案对未知纤维进行鉴别;熟悉并掌握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2、纯棉坯布前处理

根据纯棉机织物前处理的要求和指标,参考教材及资料,独立设计实验,选用合理试剂,制定两种或以上确实可行的加工工艺路线,设计具体内容包括加工处方、工艺流程与条件、实验方案、测试手段、主要药剂、助剂用途、使用仪器设备。

3、织物性能测试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对处理前后织物性能进行测试,其中要求;

A、处理后毛效〉10cm

B、处理后白度〉80

C、强度下降率<10%

 

目录

任务书1

摘要4

1文献综述5

1.1纤维鉴别5

1.1.1纤维鉴别一般方法5

1.1.2未知纤维鉴别一般步骤5

1.2退浆的主要方法及原理6

1.2.1碱退浆6

1.2.2氧化剂退浆6

1.3精炼6

1.4漂白7

1.4.1双氧水漂白7

1.5棉织物短流程前处理7

2实验内容8

2.1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8

2.1.1实验材料8

2.1.2实验药品8

2.1.3实验仪器8

2.2纤维鉴别9

2.2.1已知纤维的验证9

2.2.2未知纤维的鉴别10

2.3方案一退煮漂一浴汽蒸法10

2.3.1工艺流程10

2.3.2工作处方10

2.3.3实验步骤10

2.4方案二退煮漂一浴浸渍法11

2.4.1工艺流程11

2.4.2工作处方11

2.4.3实验步骤11

2.5测试方法12

2.5.1毛细效应12

2.5.2白度12

2.5.3强度测试13

2.5.4失重率13

2.6方案一汽蒸一浴法补测毛效13

2.6.1工艺流程13

3结果与讨论15

3.1纤维鉴别15

3.1.1已知纤维验证15

3.1.2未知纤维鉴别18

3.2.2方案二一浴浸渍法18

3.2.3方案一处理布二次汽蒸后毛效19

3.2.4毛效实验结果分析19

3.3白度实验结果19

3.3.1结果分析白度实验结果分析20

3.4强力实验结果20

3.4.1一浴法汽蒸强力20

3.4.2一浴法浸渍强力20

3.4.3强力实验结果分析21

3.5失重率21

4结论22

4.2退煮漂一浴汽蒸22

4.3退煮漂一浴浸渍22

5参考文献23

6实验体会24

摘要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及结果:

1、通过对已知纤维的验证熟悉纤维的一般鉴别法--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并利用这三种方法最终鉴别出未知纤维的成分为棉和涤纶。

2、分别利用退、煮、漂一浴汽蒸法和退、煮、漂一浴浸渍法对纯棉坯布进行前处理,最终毛效和白度明显提高,但织物强力有所下降,且有重量损失。

原布白度57%,强力经纱500N,纬纱537N,汽蒸法处理后织物毛效7.8cm/30min,白度86%。

强力经纱495N,纬纱541N,浸渍法处理后织物毛效13.7cm/30min,白度90%,强力经纱353N,纬纱403N。

1文献综述

1.1纤维鉴别

1.1.1纤维鉴别一般方法

纺织用品纤维包括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由于各种纤维种类不同、成分不同,形态结构不同,表现出的物理、化学性能不同,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对纤维进行测试,通过对照标准照片、标准谱图及标准资料来对纤维进行鉴别。

常用的鉴别方法有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等。

燃烧法:

依据纤维靠近火焰、接触火焰、离开火焰、时所表现出来的物理、化学现象及燃烧气味,残余物性状、颜色等来鉴别纤维。

它是最常用,最简便的鉴别方法。

显微镜法:

根据各种天然纤维的纵向和横截面不同的特征,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纵面和横截面形态,对照纤维的标准照片和形态描述来鉴别纤维的类别。

溶解法:

根据纤维在不同溶剂中不同条件下的溶解特征来鉴别纤维。

1.1.2未知纤维鉴别一般步骤

初步确定大类:

采用显微镜法将待测纤维进行大致分类,其中天然纤维素纤维(如棉、麻等)、部分再生纤维素纤维(如黏胶等)、动物纤维(如羊毛、蚕丝等),这些纤维因其独特的形态特征用显微镜法即可鉴别。

具体确定品种:

合成纤维,部分人造纤维(如莫代尔、莱赛尔等)及其它纤维在显微镜下初步鉴别后,再采用燃烧法、溶解法等一种或几种方法进一步确定待测纤维的种类。

验证:

用不同于之前的方法进行鉴别,验证上一步结论的正确性。

[5]

1.2退浆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常用的退浆方法较多,有碱、酸、酶、及氧化剂退浆等。

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织物品种、浆料组成情况、退浆要求和工厂设备选择一种或两种退浆方法,如碱加氧化剂退浆、碱加酸退浆等。

1.2.1碱退浆

原理:

由于天然浆料、化学浆料在热碱状态下都会发生溶胀,从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从而与纤维黏着变得松弛,浆料易从织物上洗落。

一些在热碱中溶解性能好的浆料经热碱处理再水洗可以获得很好的退浆效果。

常见工艺流程:

烧毛→平幅轧碱→绳状轧碱→堆置→水洗

影响因素:

碱浓度、温度、时间。

碱退浆的退浆率一般只有50%-70%,适当提高碱浓度、温度和堆置时间,并采用多浸多轧的方式有助于提高退浆效果,但也要根据织物的组成来设定浓度、时间和温度,如碱对涤纶损伤比较大,使用的时候浓度温度都不宜太高。

1.2.2氧化剂退浆

原理:

氧化剂可以使各种类型的浆料氧化降解、直至分子链断裂,成为可溶性的物质,最后经水洗很易去除。

常用试剂:

双氧水、亚溴酸钠。

双氧水退浆对PVA和木薯淀粉具有很好的退浆效果。

双氧水可以使PVA氧化降解为分子量的黏度很小的可溶性物质,最后被热水洗而去除,双氧水与微量烧碱组成的低碱性氧化液对PVA的退浆效果很好。

亚溴酸钠对各种浆料氧化作用比较强烈,因此退浆速度快、效率高。

1.3精炼

棉经过退浆以后,纤维上的共生物尚未除去,影响了纤维的吸湿性能。

精炼原理是利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去除纤维中的杂质,洗下的杂质稳定分散到洗液中,并防止其在重新粘污织物,从而提高吸水性能。

精练的主要试剂是氢氧化钠,为了提高精练效果,通常加入精炼助剂。

精炼剂在精练中的作用;

1.4漂白

漂白的主要作用一是提高织物白度,二是除去织物上尚未除干净的纤维共生物。

主要用到的方法有次氯酸钠漂白、双氧水漂白、亚氯酸钠漂白

1.4.1双氧水漂白

双氧水漂白白度稳定,对纤维损伤小,无污染,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原理:

双氧水是一个二元弱酸,可电离出过氧化氢离子,对织物进行漂白,过氧化氢离子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通常氧漂在高温碱性条件下进行。

氧漂的主要试剂是双氧水,也适当加入烧碱和稳定剂。

稳定剂在氧漂中的作用:

阻止重金属子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使双氧水较为缓和有效地进行漂白,同时防止纤维损伤。

1.5棉织物短流程前处理

由于棉织物退浆、精炼、漂白所用的设备,助剂和工艺条件有共同性,故可以把这三者进行组合对织物进行加工,不但缩短了处理时间,也节省了设备资源和助剂。

常用的短流程处理有:

碱氧退煮漂一浴法

碱氧退煮+漂合一

碱氧退+煮漂合一

冷轧堆工艺

 

2实验内容

2.1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2.1.1实验材料

已知纤维:

棉、麻、黏胶、蚕丝、羊毛、涤纶、腈纶、锦纶、维纶

未知纤维组成的各种织物

纯棉机织物坯布、纯棉机织物汽蒸后布、纯棉机织物煮练后布

2.1.2实验药品

氢氧化钠分析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0%双氧水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硅酸钠化学纯上海恒信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高效精炼剂

氧漂稳定剂

JFC

火棉胶分析纯天津布凯通化试剂有限公司

甘油

75%硫酸

75%次氯酸钠

75%甲酸

2.1.3实验仪器

双筒生物显微镜XSP-6C上海

哈氏纤维切片器Y17Z国营常州纺织仪器厂

彩色闭录监控摄像机WVCP500D/CH松下系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白度计WSD-3C北京康光仪器有限公司

电子织物强力仪HD026N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毛细效应测试仪LCK-800山东纺织研究院测控设开发中心

台式轧车JMU504KA北京纺织机械器材研究所

汽蒸锅潮安县东风镇粤宝不锈钢制品厂

电子天平

2.2纤维鉴别

2.2.1已知纤维的验证

显微镜法

观察纤维纵向形态

取小束纤维,理顺,松散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甘油,盖上盖玻片置于载物台,选用10倍目镜,物镜从10逐渐增加到40倍观察

观察纤维横向形态

用哈氏切片器切片,保证切片长度与其直径之比小于1,切片横截面向上,以便观察。

切片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甘油,盖上盖玻片,选用10倍目镜,物镜从10逐渐增加到40倍观察纤维形态,并在放大400倍情况下用照相机拍下横向截面形态

对照纤维形态图,判断纤维类型。

燃烧法

取一小束待鉴别的纤维,用镊子夹住,缓慢地移近酒精灯火焰,仔细观察并记录纤维接近火焰,在火焰中,和离开火焰后的燃烧状态,燃烧时散发的气味,以及燃烧后灰烬的特征,对照纤维燃烧特征表,辨别纤维。

溶解法

将一小束纤维放入试管中,注入8-10ML某种溶剂,在常压和室温条件下,用—玻璃棒搅动,观察并记录纤维在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如溶解、微溶解,部分溶解和不溶解等几种。

对照纤维溶解性能表,辨别纤维。

2.2.2未知纤维的鉴别

鉴别方法及过程

1)先用纤维镜区分纤维大类:

分别取织物经纬向纱线,抽出小束纤维制作玻片,至于纤维镜下观察,对照纤维标准形态图,区分纤维或纤维类别。

2)用燃烧法进一步确定纤维成分:

分别取织物经纬向纱线一小束,慢慢靠近火焰,观察并记录纤维接近火焰,在火焰中,和离开火焰后的燃烧状态,燃烧时散发的气味,以及燃烧后灰烬的特征,对照纤维燃烧特征表,辨别纤维。

3)最后用溶解法验证:

别取织物经纬向纱线一小束,至于70%的硫酸,观察纤维溶解状况,对照纤维标准溶解性能表,得出结论。

2.3方案一退煮漂一浴汽蒸法

2.3.1工艺流程

浸轧(二浸二轧,轧液率115%)→汽蒸(100℃,120min)→80-85℃热水洗→50-60℃温水洗→冷水洗→晾干

2.3.2工作处方

表2-1汽蒸工作液处方

100%双氧水

12g/L

氢氧化钠

12g/L

高效精炼剂

10g/L

氧漂稳定剂

3g/L

硅酸钠

4g/L

总液量

1.5L

2.3.3实验步骤

1)配制工作液:

按处方定量秤取水与助剂,依次将双氧水稳定剂,氢氧化钠,耐碱渗透剂,精炼剂加入水中,最后加入双氧水

表2-2试剂称量量

30%双氧水

60mL

氢氧化钠

18g

高效精炼剂

15g

氧漂稳定剂

4.5g

硅酸钠

6g

总液量

1.5L

布重

187.85g

2)浸轧工作液:

取一块1.1m×1.1m的纯棉坯布,室温条件二浸二轧,轧液率70%-80%

3)汽蒸;纯棉坯布均匀放置在汽蒸锅内,100℃汽蒸120min,每隔40min翻动布样,使其汽蒸充分。

4)水洗:

80℃热水洗一次,50℃温水洗一次,最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净。

5)晾干

2.4方案二退煮漂一浴浸渍法

2.4.1工艺流程

温水浸湿(50-60℃)→挤干→浸渍工作液(90℃保温处理30min)→80-85℃热水洗→50-60℃温水洗→冷水洗→晾干

2.4.2工作处方

表2-3浸渍工作液处方

100%双氧水

8g/L

氢氧化钠

9g/L

高效精炼剂

3g/L

氧漂稳定剂

3g/L

JFC

1g/L

浴比

1:

30

2.4.3实验步骤

1)配置工作液;按处方称取规定量的助剂,量取规定量的水于煮布锅内,依次加入双氧水稳定剂,氢氧化钠,高效精炼剂,JFC,升温至90℃,加入双氧水。

表2-4浸渍工作液称量量

30%双氧水

150ml

氢氧化钠

50.4g

高效精炼剂

16.8g

氧漂稳定剂

16.8g

JFC

5g

浴比

1:

30

布重

185.78g

2)保温浸渍:

取一块1.1m×1.1m的纯棉坯布,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挤干后投入工作液中,保温处理30min

3)水洗:

80℃热水洗一次,50℃温水洗一次,最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净。

4)晾干

2.5测试方法

2.5.1毛细效应

取汽蒸处理和浸渍处理过的纯棉织物经纬向各两块经25cm×纬3cm,将布条下端用别针别住,用记号笔画一条与经纱垂直的水平基线,将布样另一端夹在毛细效应测试仪的布夹上,注意保证基线水平且与刻度尺零点在同一水线上,将布条下端1cm至于水槽液面以下,并开始计时,观察2min、15min、30min时水痕上升的高度,以两条布的平均值作为毛效值

2.5.2白度

处理前后织物30cm×30cm各一块,将布样叠成8层进行测试用全自动白度计测试白度,记录荧光白度值,重复测三次,取平均值

具体步骤:

1)打开电源,预热30Min

2)按下复位键,设定输出格式

3)把黑筒放在测试台上,按执行,待仪器发出蜂鸣声,把黑筒取下,放上仪器对应的标准白板按执行键,当仪器发出蜂鸣声则调白结束,进入测试阶段。

4)将布样叠成8层放到测试台上,按下执行,仪器发出蜂鸣声后,取下样布,重新叠好样布,测试样布的另一地方白度。

重复测试三次,最后读取荧光白度值。

2.5.3强度测试

各取汽蒸处理和浸渍处理试样布20cm×6cm,三经三纬,拆去长边纱线,使长边不含断纱,短边有效长度为5cm,再用强力测试仪分别测织物经纬向测强力,各取平均值为试样经纬向强力。

记录力峰值、伸长、伸长率,计算强力下降率。

强力下降率=(处理前断裂强力-处理后断裂强力)/处理前断裂强力

布条取样方法

2.5.4失重率

分别称量处理前后织物的重量,计算失重率。

失重率=(处理前织物重-处理后织物重)÷处理前织物重×100%

2.6方案一汽蒸一浴法补测毛效

2.6.1工艺流程

与方案一基本一致,轧液率为105%,汽蒸时间改为40min

2.6.2工作处方

除了不加高效精练剂,其他与方案一的一样

2.3.3实验步骤

1)配制工作液:

按处方定量秤取水与助剂,依次将双氧水稳定剂,氢氧化钠,耐碱渗透剂,精炼剂加入水中,最后加入双氧水

表2-2试剂称量量

30%双氧水

6mL

氢氧化钠

6g

氧漂稳定剂

1.5g

硅酸钠

3g

总液量

0.5L

布重

8.82g

2)浸轧工作液:

取一块30cm×40cm的方案一处理后的纯棉坯布室温条件二浸二轧,轧液率105%

3)汽蒸;纯棉坯布平铺在汽蒸锅内,100℃汽蒸40min。

4)水洗:

80℃热水洗一次,50℃温水洗一次,最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净。

5)晾干

6)裁减经纬向布条25cm×3cm各一条,按照毛效测试方法重新测定毛效。

 

3结果与讨论

3.1纤维鉴别

3.1.1已知纤维验证

显微镜法现象及结果

表3-1已知纤维纵向形态

纤维名称观察现象

手绘纵向形态图

文字描述

扁平带状,有天然扭曲

表面有条纹和横节

羊毛

表面有鳞片

蚕丝

表面光泽,直径不均匀

黏胶

表面光滑,有纵向条纹

涤纶

表面光滑,有小黑点

锦纶

表面光滑,有较多小黑点

腈纶

表面光滑,有沟槽

维伦

有沟槽

腈纶横截面形态:

不规则的花生果壳形状

图3-1腈纶横截面形态图

棉横截面形态:

耳状或腰子状,有中腔

图3-2棉纤维横截面形态

燃烧法现象及结果

表3-2已知纤维燃烧特征

纤维名称

燃烧状态

燃烧气味

残余物特征

接近火焰

接触火焰

离开火焰

不熔不缩

立即燃烧

继续燃烧

烧纸味

絮状黑灰

不熔不缩

立即燃烧

继续燃烧

烧纸味

絮状灰白

羊毛

卷曲远离火焰

卷曲燃烧

缓慢自熄

烧头发味

松脆黑色焦块

蚕丝

卷曲远离火焰

卷曲燃烧

立即自熄

烧头发味

松脆黑色颗粒

黏胶

不熔不缩

立即燃烧

继续燃烧

烧纸味

轻而松黑色灰

涤纶

熔缩成黑色物

熔融燃烧,冒黑烟,有黑色熔滴滴落

继续熔融燃烧

甜味

硬而黑的圆珠状

锦纶

熔缩

熔融燃烧,有棕色透明熔滴滴落

自熄

氨气味

棕色透明圆珠状

腈纶

熔缩

熔融燃烧,并冒黑烟

继续熔融燃烧

辛辣味

黑色易碎焦块

维伦

熔缩

收缩燃烧

继续燃烧

特殊香味

黑色硬块

溶解法现象及结果

表3-3已知纤维的溶解状况

纤维名称试剂

70%硫酸

85%甲酸

1mol/L次氯酸钠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羊毛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蚕丝

立即溶解

不溶解

溶解

黏胶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涤纶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锦纶

溶解

立即溶解

不溶解

腈纶

溶解

立即溶解

不溶解

3.1.2未知纤维鉴别

先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纵向形态,发现纤维有两种不同形态,其中一种为扁平带状且有天然扭曲,确定为棉纤维,另一种表面光滑,有小黑点,可能为涤纶或锦纶。

继续用燃烧法进行鉴别,发现在燃烧时冒黑烟,且有黑色融滴,从而判定此纤维含有涤纶鉴别;做纤维横截面切片,确定另一种纤维为

再溶解法进行验证:

在70%硫酸里纤维部分溶解,在甲酸里纤维完全不溶解,这都排除锦纶了的可能性,所以除了棉纤维另一种纤维是涤纶。

3.2毛效实验结果

3.2.1方案一一浴汽蒸法

表3-4浸渍处理织物毛效

时间布条号

经条1

经条2

纬条1

纬条2

30s

1.2

3.0

1

1

2min

1.7

3.8

2.7

3,4

15min

6

6.5

6.4

6.8

30min

7.4

8

7.8

8

毛效:

经向7.7cm/30min,纬向7.9cm/30min

3.2.2方案二一浴浸渍法

表3-5浸渍处理织物毛效

时间布条号

经条1

经条2

纬条1

纬条2

30s

3.8

3.9

3.7

3.9

2min

6.2

6.3

6.0

6.0

15min

11.4

11.8

11.3

11.6

30min

13.3

14.0

13.4

13.8

毛效:

经向13.7cm/30min,纬向13.6cm/30min

3.2.3方案一处理布二次汽蒸后毛效

表3-6二次汽蒸后毛效

时间布条

经条

纬条

30s

3.7

3.5

30min

14.9

15.7

3.2.4毛效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3-4、3-5、3-6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加长,织物吸水速度由快减慢,最终30min时汽蒸布的毛效为7.9cm,浸渍布的毛效为13.7cm,吸水效果得到提高,经过氢氧化钠和双氧水的退浆、煮练和漂白作用,织物上的浆料大部分被去除,一些影响织物吸水效果的纤维共生物如果胶、蜡质也大部分被去除,因此织物的吸水性能提高。

再参考其他组的数据,汽蒸布毛效平均值为11~12,浸渍布毛效平均值为12~13,由此可以看出,浸渍工艺得到的毛效更好,说明浸渍处理退浆和精炼效果比汽蒸要好。

从工作处方来看浸渍氢氧化钠o.w.f为27%,汽蒸氢氧化钠o.w.f为1.4%,浸渍氢氧化钠用量比汽蒸要多的多,故退浆和精炼效果肯定比汽蒸的要好。

汽蒸布的毛效7.9,比其他组的平均值低了很多,毛效偏差,因此改进工作处方进行二次汽蒸,结果毛效达到了15以上,效果又比其他组平均值高了很多。

工作处方的改动是未加高效精炼剂,因为考虑到精炼剂的成分比较复杂,可能影响到工作液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再次汽蒸后毛效明显提高,原因除了处方的改动,还有汽蒸的时间加长。

3.3白度实验结果

表3-7白度实验结果

原布

汽蒸布

浸渍布

白度%

57

86

90

贴样

3.3.1结果分析白度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汽蒸和处理后白度明显提高了,是因为双氧水发挥了漂白作用。

综合其他组数据,汽蒸布白度均在83左右,浸渍布在88左右,浸渍布的白度均比汽蒸布的白度大,从工作液成分来看,汽蒸双氧水o.w.f为1.4%。

浸渍o.w.f为24%,浸渍双氧水的用量比汽蒸的要高,这也是汽蒸白度值小的原因。

3.4强力实验结果

3.4.1一浴法汽蒸强力

表3-8汽蒸强力

经条1

经条2

经条3

纬条1

纬条2

纬条3

力峰值

498

504

484

550

597

500

伸长

34

38

38

47

47

43

伸长率

17

19

19

23

24

22

强力N

495

541

强力下降率

经向(500-495)÷500×100%=1%

纬向(537-541)÷537×100%=—0.8%

3.4.2一浴法浸渍强力

表3-8浸渍强力

经条1

经条2

经条3

纬条1

纬条2

纬条3

力峰值

338

362

358

438

348

424

伸长

34

32

36

44

42

43

伸长率

17

17

18

22

21

21

强力N

353

403

强力下降率

经向(500-353)÷500×100%=29%

纬向(537-403)÷537×100%=25%

3.4.3强力实验结果分析

从以上数据来看,无论是浸渍法还是汽蒸法,织物强力都有下降的趋势,因为经过氢氧化钠和双氧水的退浆、煮练和漂白作用,织物上的浆料大部分被去除,一些纤维共生物如果胶、蜡质也大部分被去除,纤维强力肯定就有所下降,浸渍法处理织物强力下降要比汽蒸法处理强将要高,是因为浸渍处理时工作液中氢氧化钠和双氧水的o.w.f都比汽蒸的要高很多,也就是说加工工艺对织物损伤更大,强力也就下降越多。

其中汽蒸中出现了纬纱强力不降反而上升的现象,对比了一下织物处理前后幅宽,发现棉布由原来的经1.1m×纬1.1m缩到了经96cm×纬106mm,经向缩水率为12.7%,纬向缩水率3.6%,经向缩水率比较大,势必造成纬纱的密度提高,原布纬密是102根/5cm,汽蒸布纬密是131根/5cm,因此虽然加工处理损伤了一定强力,但是纬纱密度提高,又增大了强力,且增大的强力要比损失的强力要大,最终强力是上升的。

3.5失重率

汽蒸原布重量187.85g

汽蒸后布重168.27g

汽蒸失重率10.4%

浸渍原布重185.78g

浸渍后布重165.94g

浸渍失重率10.7%

4结论

4.1未知纤维为涤棉混纺

未知织物样品

4.2退煮漂一浴汽蒸

失重率10.4%,毛效7.7,二次汽蒸毛效15.3,白度86%,强力经纱495N,纬纱541N,与原布相比,强力下降率经纱1%,纬纱—0.8%

4.3退煮漂一浴浸渍

失重率10.7%,毛效13.7,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