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1997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doc

汽车传动机构试题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

1.液力机械变速器由()、()及()组成。

2.液力传动有()传动和()传动两大类。

3.液力偶合器的工作轮包括()和(),其中()是主动轮,()是从动轮。

4.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实现传动的必要条件是()。

5.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轮包括()()和()。

6.一般来说,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比越大,则其变矩系数()。

7.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三个基本元件是()、()、()及()。

8.行星齿轮变速器的换档执行元件包括矩()、()及()。

9.液力机械变速器的总传动比是指变速器()转矩与()转矩之比。

也等于液力变矩器的()与齿轮变速器的()的乘积。

10.液力机械变速器自动操纵系统由()、()和()三个部分构成。

11.液压自动操纵系统通常由()、()、()、()及()等部分组成。

12.在液控液动自动变速器中,参数调节部分主要有()及()。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液力传动(动液传动)装置机械变速器操纵系统

2.动液、静液

3.泵轮涡轮泵轮涡轮

4.工作液在泵轮和涡轮之间有循环流动

5.泵轮涡轮导轮

6.越小

7.泵轮、涡轮、导轮

8.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制动器

9.第二轴输出泵轮变矩系数x传动比;

10.动力源执行机构控制机构

11.动力源执行机构控制机构

12.节气门阀、调速阀

二、判断改错题

1.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均属静液传动装置。

()

改正:

2.液力变矩器在一定范围内,能自动地、无级地改变传动比和转矩比。

()

改正:

3.液力偶合器在正常工作时,泵轮转速总是小于涡轮转速。

()

改正:

4.只有当泵轮与涡轮的转速相等时,液力偶合器才能起传动作用。

()

改正:

5.对于同一台液力偶合器来说,发动机的转速越高,则作用于涡轮上的力矩也越大。

()

改正:

6.液力偶合器既可以传递转矩,又可以改变转矩。

()

改正:

7.汽车在运行中,液力偶合器可以使发动机与传动系彻底分离。

()

改正:

8.液力变速器的变矩作用主要是通过导轮实现的。

()

改正:

9.一般来说,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比普通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低。

()

改正:

10.四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是两个变矩器特性与一个偶合器特性的综合。

()

改正:

二、判断改错题参考答案

1.(×),将“静液”改为“动液”。

2.(√)

3.(×),将“小于”改为“大于”。

4.(×),将“相等”改为“不等”。

5.(√)

6.(×),将“既可以传递转矩,又可以改变转矩”,改为“只可以传递转矩,不可以改变转矩”或将“耦合器”改为“变速器”。

7.(×),将“可以”改为“不能”。

8.(√)

9.(×),将“低”改为“高”。

10.(√)

三、名词解释题

1.液力变矩器特性

2.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比

3.液力变矩器的变矩系数

4.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5.三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6.四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三、名词解释题参考答案

1.变矩器在泵轮转速和转矩不变的条件下,涡轮转矩y随其转速n,变化的规律,即液力变矩ge的特性。

2.输出转速(即涡轮转速nw)与输入的转速(即泵轮转速nB)之比,即I=nw/nB<=1

3.液力变矩器输出转矩与输入转矩(即泵轮转矩MB)之比称为变矩系数,用K表示,K=MW/MB。

4.指可以转入偶合器工况工作的变矩器。

即在低速时按变矩器特性工作,而当传动比I≥1时,转为按耦合器特性工作的变矩器。

5.液力变矩器中的工作轮由一个泵轮、一个涡轮和一个导轮等三个元件所构成的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6.液力变矩器中的工作轮由一个泵轮、一个涡轮和两个导轮等四个元件所构成的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问答题

1.液力偶合器的工作特点是什么?

 

 

2.液力变矩器由哪几个工作轮组成?

其工作特点是什么?

 

 

3.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各有何优点?

 

 

4.液力变矩器为什么能起变矩作用?

试叙述变矩原理?

 

 

5.简述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及其变速原理。

 

 

6.简述换挡离合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7.换挡制动器的结构类型有几种?

结构和原理是什么?

 

 

8.液力机械式变速器有何优缺点?

广泛应用于何种车辆?

四、问答题参考答案

1.特点是:

偶合器只能传递发动机扭矩,而不能改变扭矩大小,且不能使发动机与传动系彻底分离,所以使用时必须与离合器、机械变速器相配合使用。

2.1)液力变矩器是由泵轮、涡轮和固定不动的导轮所组成。

2)变矩器不仅能传递转矩,而且可以改变转矩,即转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涡轮的转速变化,使涡轮输出不同的转矩(即改变转矩)。

3.1)耦合器的优点:

保持汽车起步平稳,衰减传动系中的扭转振动,防止传动系过载。

2)变矩器的优点:

除具有耦合器全部优点外,还具有随汽车行驶阻力的变化而自动改变输出转矩和车速的作用。

4.变矩器之所以能起变矩作用,是由于结构上比耦合器多了导轮机构。

在液体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固定不动的导轮给涡轮一个反作用力矩,使涡轮输出的转矩不同于泵轮输人的转矩。

变矩原理:

下面用变矩器工作轮的展开图来说明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即将循环圆上的中间流线(此流线将液流通道断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内外两部分)展开成一直线,各循环圆中间流线均在同一平面上展开,于是在展开图上,泵轮B、涡轮W和导轮D便成为三个环形平面,且工作轮的叶片角度也清楚地显示出来。

为便于说明,设发动机转速及负荷不变,即变矩器泵轮的转速nB及转矩MB为常数。

先讨论汽车起步工况。

开始时涡轮转速为零工作液在泵轮叶片带动下,以一定的绝对速度沿图中箭头l的方向冲向涡轮叶片。

因涡轮静止不动,液流将沿着叶片流出涡轮并冲向导轮,液流方向如图中箭头2所示。

然后液流再从固定不动的导轮叶片沿箭头3方向注人泵轮中。

当液体流过叶片时,受到叶片的作用力,其方向发生变化。

设泵轮、涡轮和导轮对液流的作用转矩分别为MB、M`W伤和MD。

根据液流受力平衡条件,则M`W=MB+MD。

由于液流对涡轮的作用转矩Mw(即变矩器输出转矩)与M`W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因而在数值上,涡轮转矩Mw等于泵轮转矩MB与导轮转矩MD之和。

显然,此时涡轮转矩Mw大于泵轮转矩MB即液力变矩器起了增大转矩的作用。

当变矩器输出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所产生的牵引力足以克服汽车起步阻力时,汽车即起步并开始加速,与之相联系的涡轮转速nw也从零逐渐增加。

这时液流在涡轮出口处不仅具有沿叶片方向的相对速度W,而且具有沿圆周方向的牵连速度U,故冲向导轮叶片的液流的绝对速度应是二者的合成速度,如图13b所示,因原设泵轮转速不变,起变化的只是涡轮转速,故涡轮出口处绝对速度W不变,只是牵连速度U起变化。

由图可见,冲向导轮叶片的液流的绝对速度υ将随着牵连速度U的增加(即涡轮转速的增加)而逐渐向左倾斜,使导轮上所受转矩值逐渐减小,当涡轮转速增大到某一数值,由涡轮流出的液流(如图13b中υ所示方向)正好沿导轮出口方向冲向导轮时,由于液体流经导轮时方向不改变,故导轮转矩MD为零,于是涡轮转矩与泵轮转矩相等,即Mw=MB。

若涡轮转速nw继续增大,液流绝对速度υ方向继续向左倾,如图13b中υ'所示方向,导轮转矩方向与泵轮转矩方向相反,则涡轮转矩为前二者转矩之差(Mw=MB-MD)即变矩器输出转矩反而比输人转矩小。

当涡轮转速增大到与泵轮转速相等时,工作液在循环圆中循环流动停止,将不能传递动力。

5.单排行星齿轮机构是由太阳轮、行星架(含行星轮)、齿圈组成。

固定其中任意一个件其它两个件分别作为输入输出件就得到一种传动比,这样有6种组合方式;当其中任两件锁为一体时相当于直接挡,一比一输出;当没有固定件时相当于空挡,无输出动力。

6.换挡离合器的两个旋转件分别和摩擦片和钢片连为一体旋转,当离合器的活塞通压力油时紧紧地将摩擦片压向钢片,使两者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连为一体旋转。

7.换挡制动器分片式和带式两种;片式制动器和离合器的结构相似,只不过是把旋转件和固定件连为一体;带式制动器的制动是靠制动带在活塞缸的推动下紧紧将旋转件箍紧而达到。

8.优点:

1)汽车起步更加平稳,能吸收和衰减振动与冲击,从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2)能以很低的车速稳定行驶,以提高车辆在坏路面上通过性。

3)能自动适应行驶阻力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无级变速,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平均车速。

4)能减轻传动系所受的动载,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5)明显地减少了换挡次数,且便于实现换挡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使驾驶操作简单省力,有利于提高行车安全性。

6)可避免发动机因外界负荷突然增大而熄火。

缺点:

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传动效率低。

应用:

较广泛地应用于高级轿车、超重型自卸车、高通过性越野车以及城市用大型客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