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要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2169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要点.doc

《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要点.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要点.doc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控制要点

一、工程简介:

K14+612天桥主桥量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单箱单室,斜腹板断面,梁高1.406米,底宽为3.5米,顶宽为7.5米,梁体长为50米(两孔);

二、预应力钢绞线主要技术指标:

箱梁为单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50,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公称直径15.24mm,公称截面积139mm2,钢绞线张拉锚下控制应力0.75fpk=1395Mpa,即:

腹板束M15-18张拉控制力为3490.29KN;顶板束BM15-5,单根张拉控制力为193.9KN。

三、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主要技术要求:

1、钢束张拉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的原则,当预应力钢束达到张拉控制吨位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不得超过±6%。

2、预应力张拉做到:

“三同心、两同步、三控制”即:

预留孔道、锚具、千斤顶三者同心;同时达到同一荷载值,不同步率控制在10%以内;控制好油表读数,钢绞线伸长量、持荷时间。

3、预制箱梁中钢束均采用两端张拉,且应在横桥向对称均匀张拉,顶板负弯矩钢束也采用两端张拉,并采用逐根对称均匀张拉。

腹板钢束张拉顺序为N2-N3-N1。

NI、N2、N3、和B1、B2钢束伸长量分别为337mm、338mm、343mm和65mm,最长钢束51.304米。

四、施工准备:

1、设备:

两台液压式(YCW4000型)穿心顶及配套设备,检查表、顶是否和标定的一致,油表精度不低于1.5级,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配备安装张拉设备的提升设备(汽车吊);

3、千斤顶额定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

所用于张拉钢绞线的设备、工具均已标定(附后);

4、现浇主梁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天,并有同等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报告,是否满足张拉所需的天气条件,方可张拉;

5、构件端部预埋锚垫板与锚具接触处的焊渣、毛刺、砼残渣等应清除净,千斤顶上的工具锚及限位板孔位与构件端部工作锚的孔位排列要一致,接触面要密贴;

6、锚板锥孔中涂少量润滑剂(如退锚灵),即有利于工作夹片的跟进和退锚,又有利于锚具的多次锚固。

检查夹片是否完好,沟槽内杂物需清理干净,工具夹片为三片式,工作夹片为三片式;

7、张拉现场已进行安全防护,并有明显的标志;

8、并对张拉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9、成立预应力张拉施工领导和后勤保障小组;

10、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及措施。

五、施工控制:

1、预应力钢束张拉要有明确分工,做到责任到人,目的明确;

2、张拉施工指挥明确,口令明确清晰;

3、按规定的张拉顺序施工,并派人专人检查;

4、初张拉:

仔细检查千斤顶,油路等安装正确无误后,开工油泵进入初张拉,根据千斤顶与压力表(防震型)关系曲线计算出压力表读数,待压力表读数达到初张拉应力(10%)时,用钢板尺从同一国定点起测量千斤顶行程(伸长值),读数要准确;

5、随时观察主梁拱度变化及支架变化情况;

6、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及伸长值的量测:

1)、预应力张拉时,原始记录中的伸长值,是按千斤顶活塞的行程记录的,即预应力混凝土中工作锚之前的钢绞线伸长值加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工作长度的伸长值之和,并派专人量测不同量级的伸长值;

2)、张拉施工中随时观察油泵显示器变化情况,并与对应的力值要有明显的标识,如有情况出现,应停止施工,查明情况;

3)、多次实施张拉,就是每张拉一级(1~2个行程),即锁定钢绞线的锚杯锚塞(亦称临时锚固),张拉千斤顶油压表回零,卸下或原位重新安装开始张拉;

4)、实测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5)、锚固:

当达到设计控制应力后,持荷5分钟,当张拉的钢束为一端张拉时,锚固时可直接缓缓释放油缸压力至零,钢绞线整齐地锚固在锚具内,当两端张拉钢束,锚固时必须分端锚固,即先将一端张拉锚固后,再将另一端补足控制应力,然后进行锚固。

6)、张拉完毕后卸下千斤顶及工具锚后,检查工具锚处每根钢绞线上夹片的刻痕是否平齐,若不平齐,说明有划丝现象,如遇这种现象,对划丝进行补拉,使其达到控制应力;

7)、整理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补大于5mm)量测、计算结果分析,检查梁体混凝土表面及张拉完成时的上拱度量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六、封锚:

1、压浆结束后,应及时对封锚的锚具进行封闭,切割钢绞线应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冷切割,严禁采用烧割,钢绞线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

2、封锚时必须将锚垫板及夹片外露钢绞线全部包裹,覆盖层厚度大于15mm,封锚后24~48小时之内压浆;

3、应先将锚具周围冲洗净,并对梁端混凝土凿毛,然后设置钢筋网,浇筑封锚混凝土,严格控制封锚后梁体长度。

附1、钢绞线张拉示意图

2、预应力张拉操作程序:

0-10%(初应力)-10-20%-20-100%(持荷5min)-锚固

3、张拉力分级控制:

泵、顶编号

应力分级(Mpa)

10%

20%

100%

1

(5.22)4.8

(9.99)9.62

48.103

2

(5.13)4.8

(9.89)9.60

48.007

备注:

1、M15-18平均张拉控制力为3490.29KN;

2、泵、顶编号:

1:

Y=0.01365x+0.46071;2:

Y=0.01365x+0.364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