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523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docx

教育学一二三四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韪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D人类与其它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模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C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自()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内容的组成部分。

A原始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古代教育

4.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是()。

A原始教育的特点B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C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D古代教育的特点

5.学校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教学方法D原始教育

7.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

8.“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

9.()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B埃及C雅典D欺巴达

10.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11.“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教育的思想。

A全民B终身C民主D现代

12.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

13.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

15.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16.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本主义与教育》

17.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昆体良

18.哪部教育著作被人们看做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9.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教育观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福禄贝尔C陶行知D陈鹤琴

20.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D要素主义教育学

21.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

22.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学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23.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

A50年代后B60年代后C70年代后D80年代后

2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王道俊

25.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26.杨贤江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

27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

28.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赫

2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B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30.狭义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

3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物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

32.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3.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论述了教学的四阶段,即()。

A.明了、联合、系统、想象B.明了、联想、系统、手段

A.明了、联合、系统、方法D.清楚、明了、系统、方法

二、填空题: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的区域。

3.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4.学校教育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其最突出的目的就是培养。

5.“终身化教育”概念以“、、”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6.战国后期,《礼记》中的《》从正反两面总结了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7.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到形式化,再到教育的演变。

8.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9.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0.的产生和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11.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即、、、、、。

1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3.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14.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学》的目标。

15.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布: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

16.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中《》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17.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

1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

19.德国哲学家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20.瑞士教育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1.英国哲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的《》为标志,美国的《》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三、简答题。

1.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P10-11

2.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P12-13

3.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P14-15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P11-12

5.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P15-17

四.论述题。

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

“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你的便。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的思想。

P8-9

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B4.D5.A6.D7.D8.A9.C10.C11.B12.D

13.C14.B15.C16.B17.D18.D19.A20.C21.A22.A23.B

24.A25.A26.C27.C28.A29.B30.C31.C32.A33.C

二、填空题

1.社会2.社会性3、人的身心发展4、全面发展的人和各级各类人才

5、生活终身教育6、学记7、制度化8、学校9、学校系统

10、文字文化11、礼乐射御书数12、身心13、亚里斯多德追求理性14、凯洛夫15、助产术16、论语17、理想国1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尔》19、康德20、裴斯泰洛齐21、洛克2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

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

3.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B决定作用C主导作用D促进作用

4.()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

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

6.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A校训B班风C校风D校存

7.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

8.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

9.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C信息革命后

10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C信息革命后

11.“金字塔形”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12.“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

13.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14.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D学生亚文化

15.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A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

16.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上。

A教学思想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

17.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A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

18.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B制度C精神D观念

1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0.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A校训B校规C办学思想D校风

21.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A情感性B深刻性C稳定性D过渡性

22.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D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3.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

A系统化B体制化C全面化D多样化

24.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B人才C劳动力D科学知识

2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

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27.下列()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影响

B师生交互作用D学校影响

二、填空题。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2.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的要求。

3.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理论。

4.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学校文化是指。

6.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等等。

7.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

8.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9.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10.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1.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1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多样性和互补性四个特征。

1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传递的上。

14.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5.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在美国经济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16.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

17.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和。

18.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二是。

1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

教育为政治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教育可以促进。

三、简答题。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P43-45

2.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P46-47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P39-41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P41-42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P49-50

6.教育从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P51-52

7.学校文化的特性有哪些?

P60

8.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P63

9.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P62

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B4.C5.C6.C7.B8.D9.D10.A11.B12.A

13.B14.B15.B16.B17.C18.C19.B20.D21.D22.D23.B

24.C25.B26.A27.D

二、

1.培养人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中级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3、人力资本4、政治经济制度5、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6、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7、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8、政治经济制度9、生产力水平10、校风11、科学技术12、非正式性13、教学内容14、校园文化15、舒尔茨16、科学的体制化17、思想观念行为方式18、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19、舆论力量政治民主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主观性B普通性C基础性D能动性

2.小学校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的是()。

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6.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

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

9.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A全面发展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统一要求

10.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1.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

1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

13.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

14.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15.“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6.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

17.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B个体主观能动性C环境D教育

19.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2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21.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

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是差异性

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失甚至缺失后,可能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23.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

2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A长善救失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教学相反

25.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26.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27.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

28.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的()为标志。

A自我意识B创造能力C预见能力D选择能力

29.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B环境C遗传素质D教育

30.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3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B教育C社会活动D环境

3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的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

二、填空题

1.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

,,。

4.个体身心发展遵循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性等一般规律。

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是一个典型代表。

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甚至说:

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7.人的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9.内发论一般强调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10.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和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1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

一是的发展,二是的发展。

1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13.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

1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15.个人身心发展的,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

16.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17.个性亦称,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1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问题和问题。

19.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

20.个体呈现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和在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21.教育教学中提“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规律。

22.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

23.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

三、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P69-71

2学校教育地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P76

3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P75

4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有哪些?

P78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