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761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75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全部内容。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良好基础

二、发展趋势

三、历史机遇

四、主要挑战

第二部分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原则

二、主要目标

三、战略重点

第三部分 发展任务和政策取向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扩展社会公共服务

三、增强基础设施能力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优化城市功能配置

六、加强社会和谐建

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

八、科技创新与人力开发

九、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

十、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

第四部分 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一、扎实推进奥运前期筹备

二、精心实施奥运组织安排

三、保持后奥运期平稳发展

第五部分 启动重点新城建设

一、总体要求

二、顺义新城

三、通州新城

四、亦庄新城

五、实施保障

第六部分 规划实施

一、配套政策制订

二、专项规划落实

三、重大项目实施

四、规划实施管理

序 言

  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首都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在全市现代化进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首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专栏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规划的功能 

  发展规划,是政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般认为,发展规划具有显露信息、协调政策和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等基本功能。

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将中长期发展“计划”改为“规划”,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良好基础

2001年2月,北京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9%,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符合首都功能特点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7。

7%.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

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年均分别降低5。

4%和13.3%。

  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研发经费年均增长22.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教育体系日趋完备,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发展,建成一批有影响的重大公共文化设施。

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公共卫生体系和综合减灾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

奥运筹办进展顺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城市发展初现新格局。

中关村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成为提升首都服务功能、吸引高端产业集聚、扩充经济总量的重要载体。

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力度加大,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制定实施了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指导意见。

区县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图1: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

  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

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260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3。

5%,建成了五环路、莲花池西路、地铁13号线等一批重大项目,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累计达到114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5%,大气污染治理进展明显,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占全年比重达到64。

1%,比2000年提高近16个百分点。

天然气、热力等供应能力和污水、垃圾等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特许经营、代建制、公开听证等多种新的管理方式相继实施。

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3.2亿美元。

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0。

4%和9.9%。

教育、旅游、健身等服务性消费比重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人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小康迈进。

  “十五"计划的完成,实现了首都发展的新跨越,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

图2:

“十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图

 

二、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是首都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在全市现代化进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展望未来五年,国内外环境和全市发展正呈现出重要的新趋势.

  首都经济步入发展新阶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向更高水平迈进,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为本市国民经济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增长方式,需要在注重总量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人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小康迈进。

伴随物质生活改善和发展理念转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多样化与差异性特征。

生活质量提高和发展机会、发展成果共享成为主要趋势,维护社会公平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需要在注重提升整体社会福利的同时,更加注重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不断加快。

新技术革命逐步改变传统的经济形态,促使产业链不断延伸,增值环节和利润分配发生转移,产业发展趋向交叉融合。

创新成为决定竞争力的主导因素,需要在注重推进整体产业优化和全面升级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和高端产业发展。

  市场开放促进新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国内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增强,市场竞争基础之上的合作共赢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制度环境成为决定要素流向和发展活力的关键因素,需要在注重保持传统竞争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环境优化和区域经济合作。

  城市发展进入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首都城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功能分区架构已经确立,城市服务功能和基础实力初步奠定,关键在于建立并形成有效的引导机制,促进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

需要在注重增强整体服务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外向服务功能的拓展和资源空间配置的优化。

 

  社会结构继续深刻转型。

人口跨区域流动规模不断增大,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信息化快速推进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建立有效的发现、回应和参与机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需要在维护和增进整体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益的均衡与协调.

三、历史机遇

作为首都,北京具有人才智力雄厚、科技教育发达、文化资源丰富、信息资源密集、市场潜力巨大等独特优势。

这些优势在以下因素的作用下,构成了未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

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为北京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风貌、首都风采、市场商机的舞台,将有效促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力推动北京与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显著提升北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将有力推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调整,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生产要素的大范围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市场容量和产业空间,更好地发挥首都比较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布局调整,有效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为北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面向全国的创新服务能力,大力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际产业转移加快。

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跨国转移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为北京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总部经济,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主要挑战

“十一五"期间,全市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和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应对。

人口规模膨胀与资源约束矛盾加剧。

北京自然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8,人均土地资源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能源供应也比较紧张。

近几年来,随着全市常住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资源瓶颈约束的矛盾日趋突出。

  增长方式与发展水平提升的要求不相适应。

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推动,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不足。

增长方式集约化程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的能耗、水耗和占地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城市水平.

  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三农"问题依然突出,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过度集中,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有待加强,城区与郊区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南城与北城之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享有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任重道远.受北方城市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根本改善空气质量、治理水环境等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环境脏乱问题突出。

  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相对滞后,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步伐缓慢,国有经济效率不高,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监管体制亟待健全,发展环境仍需不断改善。

  维护社会稳定和城市安全能力亟待提高。

社会结构和组织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利益主体更趋多元化,人民群众维权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普遍提高,但社会治理结构还不能很好适应这些变化。

城市安全运行面临的各种突发性、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基础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总之,“十一五”时期首都发展面临的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是首都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是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首都功能及城市品质,积极参与和促进区域合作,形成现代国际城市基本构架的重要阶段;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和更高水平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新阶段。

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妥善应对各种挑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二部分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原则

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全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这个重要机遇,全面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未来五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在发展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首都经济的发展战略,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走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之路,着力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挖掘好、整合好、利用好首都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发展环境,实现首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着力解决首都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努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按照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认真履行“四个服务"的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健全综合交通体系、能源供应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三)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大力实施首都创新战略,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好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中央在京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创新资源,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切实增强首都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2020年我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四)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努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的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完善产业布局,促进区县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建立城乡互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的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郊区城镇化、现代化进程,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新城的发展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积极推进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安全等实际问题。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注重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入手,促进首都社会和谐。

  (六)坚持奥运带动战略,努力提升首都工作水平.积极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力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抓住举办奥运会这个契机,全面提升北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奥运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首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目标

根据首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部署,“十一五”时期全市发展的目标是:

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创新、和谐、宜居新北京,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民生活品质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水平显著提升,奠定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为实现首都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0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基本形成与首都资源特点和功能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2%左右。

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年涨幅控制在3%以内。

  

(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基本建立起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知识创新和技术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

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地区出口的比重达到38%,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比“十五"期末分别降低15%和20%。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完成六环路以内主要河湖治理,实现水体基本还清。

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3%.

  (四)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以上。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让广大市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农村安全饮水达标率达到100%。

  (五)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水平显著提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

5%以内.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

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城市安全运行体系。

基本完成“城中村"整治,形成一批和谐社区与和谐村镇.城市法治化水平和市民素质明显提高.

  专栏2: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调控指标

  ——经济调节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年涨幅控制在3%以内。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比“十五”期末分别降低15%和20%。

  —-市场监管

  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药品抽验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企业经济违法案件发案率控制在5%以下。

  ——社会管理

  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85%以上。

  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降低到6人以下。

  工矿商贸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十五”期末下降5%以上。

  —-公共服务

  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力争实现100%。

  全市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

  每百名60岁以上老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2。

3张。

  中心城公共客运系统承担全日出行比例达到40%以上。

  城市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中心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新城和中心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0%。

  中心城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

  中心城和新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农村卫生厕所(户厕)基本普及.

  农村安全饮水达标率达到100%.

  预期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2%左右。

  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

  每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18件。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地区出口的比重达到38%.

  接待境外旅游人数达到500万人次以上。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以上。

  全市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

三、战略重点

着眼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要优先抓好四个带有全局和长远意义的关键问题,力争实现突破。

  增长方式集约化。

立足节约使用、高效利用资源促进发展,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

立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发展,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建立比较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和体制机制架构。

立足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注重增强消费拉动作用,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总部经济,逐步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群。

立足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发展,着力培育高端产业功能区,促进各区域合理分工、特色发展。

  资源配置市场化.完善资源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生态环境损失成本,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监管能力。

推进政府创新,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市民,着力扩展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安全饮水等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公共财政覆盖范围,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享有上的差距,提高公平性和可及性,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

  城乡发展协调化。

积极引导和推动投资、产业和功能向郊区转移,建立起城乡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机制,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加强市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促进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逐步实现城市发展战略重点转移和整体功能配置优化。

第三部分 发展任务和政策取向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首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要从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规模和集聚效应、提高资源节约和利用效率入手,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

  

(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总的方向和要求是,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显著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注重发展知识型服务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增强服务功能和辐射力.稳定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文化创意、房地产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空间较大的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潜力产业.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金融产业。

不断优化首都金融发展环境,构建功能丰富、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北京。

着力推动产权交易和风险资本市场发展.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扩大区域金融交流与合作。

  文化创意产业。

以完善体制和政策为突破口,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使之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整合优质资源,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群;做强做大文艺演出、出版、广播影视、广告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动漫、网络传媒、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一流国际水准、浓郁北京特色的文化精品和知名品牌;逐步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的文化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中心、文化会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