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鉴赏浅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802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对联鉴赏浅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联鉴赏浅谈.docx

《对联鉴赏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鉴赏浅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联鉴赏浅谈.docx

对联鉴赏浅谈

对联鉴赏浅谈

对联鉴赏浅谈

 

鉴赏楹联是学习楹联比较高级的阶段,不会鉴赏,不能算是成熟的联手。

初学者往往对此望而生畏,不是无话可说,就是东拉西扯不得要领。

其实,鉴赏楹联没有多少神秘,就是把自己读联的心得体会说出来而已。

如果说有差别,那就是眼界的差别。

 

一、读联

 

个人觉得,鉴赏的前提是读联,把对联读懂。

读联,往往需要做如下工作:

 

1.读懂联中的的字词,这一步往往不难,汉典或XX即可解决,不再赘言。

 

2.读懂联中的典故。

请看一副古代倡导廉政的对联:

 

  领郡愧难胜,愿闾阎俗变饮羊,人除害马;

 

  同舟须共济,与僚寀政朝驯雉,节励悬鱼。

 

  联中几乎每个短句用了一两个典故。

这里就“饮羊”、“害马”、“驯雉”、“悬鱼”说说。

“饮羊”典出《孔子家语·相鲁》:

“鲁之贩羊有沈氏者,常饮其羊以诈市人。

”这是以水饮羊,增重牟利,如今天的注水肉,古又称“饮诈谋利”。

“害马”语出《庄子·徐无鬼》,本指损害马的自然本性,后引申为害群之马。

“驯雉”是《后汉书·鲁恭传》中的故事。

说他的政绩化及鸟兽,连小孩也不愿捕获来到身边的雉鸟,比喻地方官善施仁政。

“悬鱼”是《后汉书·羊续传》中拒下属送鱼不食,悬而以示拒贿的故事。

宋诗有句赞道:

“清身太守旧悬鱼。

”表示羊续为官清廉。

本例用典,既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也难见出因陈相袭的毛病。

由于征引恰当,妙合自然,不仅使联语绘声绘色地增强了感染力,也收到了意境超凡、对仗工妙的艺术效果。

 

3.弄清联中所涉及的人或事。

这在胜迹联、人物联中,往往是读懂的关键。

例如:

成都望江楼公园: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

 

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則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一个公园为什么能与杜甫的茅屋、诸葛亮的祠堂鼎足而三?

不清楚这一点就无法真正读懂这联。

原来,望江楼在成都东门外锦江南岸,因有唐代女诗人薛涛遗址而闻名。

难怪下结用美人香草呢,原来是赞扬薛涛的诗歌可以承续《离骚》而流传后世。

全联既推崇薛涛的文学才华,又感叹她的不幸身世(薛涛曾是乐伎)。

全联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炉,词藻典雅,最足兴感。

 

4.有时还要读懂作者的身世和心情。

例如:

 

题湘山寺

 

独立兴悠然,世事逼人闲最乐

 

偶来观自在,孤峰比我冷何如

 

 

上联说悠然,又说闲最乐,接着又说世事逼人,真是拧巴啊。

下结说自己比孤峰还冷,更让人猜不透了。

 

查资料会发现,联作者是赵炳麟,清末民初官员。

字竺垣,中年号养真子,晚年号清空居士,又号柏岩。

广西全州县绍水镇乐家园人。

出身官宦世家。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进士,参加“公车上书”,授翰林院编修,升记名御史。

1906年授福建京畿道御史,遇事敢言,有“铁面御史”之称。

1907年上《筹辽备倭疏》,指出日本是中国的大患,应练兵以对。

1908年上《劾袁世凯疏》,揭露袁世凯包藏祸心,不宜留在军机。

甚至建议杀掉袁世凯,以绝后患。

1910年上书弹劾奕劻,洋洋洒洒,指名道姓,历数奕劻十二大罪状。

因开罪皇族被革去御史职,以四品京堂回籍,督办桂全铁路。

辛亥革命后,为免遭袁世凯迫害,避居家乡全州,因有人告密,又将家人托付好友,准备只身东渡日本避难。

民国初年,赵炳麟抛弃陈腐狭隘的“忠臣”思想,以超前的现代“公仆”意识出任山西实业厅厅长,表现了与传统士大夫不一样的胸怀和眼光,怀抱实业救国理想,为普通民众谋温饱,谋福利。

他的思想深刻广博,古今中外,广采博纳,极具世界眼光、现代眼光,写下无数治政、治世良言。

著作有《赵柏岩集》(上、下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重刊。

 

此联是赵炳麟在民国二年游全州湘山寺时所撰,此时虽然资料说他已经放弃忠君思想,其实还是不够情愿,但毕竟被世事逼着变了罢了。

可见作者当时的心情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必然反映在作品中。

这联全写心情,与湘山寺到没多大关系了。

 

 

二、鉴赏

 

读懂了联,下一步才是鉴赏。

 

楹联鉴赏有两种常见方式,一种是事无巨细全盘托出,另一种是把最有特色的方面呈现出来。

 

1.先看第一种赏析方法的例子:

 

成都杜甫草堂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鉴赏:

 

此联据唐代杜甫、高適两诗人酬唱故事写成。

杜、高为好友。

 

上元元年,高为蜀州(今四川崇庆县)刺史,杜从成都前往看望,作短暂聚会。

次年人日,高写了《人日寄杜二拾遗》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谓今年人日是相思不见,岂能预料明年又在何处,杜读后“泪洒行间”。

后来杜飘泊湖湘,偶检旧作,见此诗,高已去世五年矣,不胜感慨系之。

因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中有云: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锦里春风空烂漫,瑶墀侍臣已冥寂。

 

此故事后遂传为美谈。

上联化用杜甫句怀念杜甫。

“锦水”,在成都市南。

《华阳国志·蜀志》:

“锦江织锦濯于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

”后以“锦水”“锦里”指成都,此处则泛指蜀中各地。

“锦水春风”谓蜀中美好山水,“公占却”谓被杜甫吟咏殆遍。

 

下联化用高適句,记来谒日期。

“人日”指正月初七日。

《西清诗话》引东方朔《占书》:

“岁后八日:

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穀。

”作者于咸丰二年接任四川学政,四年正月初七日由梁州回成都,谒杜甫故宅。

“我归来”隐然有参与杜、高唱和之意,作者缅怀昔贤,往往高自标置,本联之“公”“我”对举,直与杜甫并驾齐驱。

又如“四川凌云寺东坡楼”联下句“扁舟载酒我重来”,不啻谓我是继苏轼、苏辙而后的读书人。

 

这种方法多适用于古联,语言习惯、典故等,造成了现代人阅读的一些困难,所以详述为好。

 

2.再看第二种赏析方法的例子:

 

阿房宫

 

大国当辟境兴城,岂悭吝役驱万隶,膏刮十方,时势奈何出项羽;

 

小杜特寡闻少见,论配享粉黛芸芸,宫闱靡靡,而今到处有阿房。

——空空

 

鉴赏:

联颇辛辣,俱用曲笔,而无明显弱笔。

 

3.以上两种或可称其为两种极端,也许更多的是折中式赏析。

例如:

 

台湾海峡

 

一湾水劫波未尽,风雨百年,幻成沧海;

 

两岸春花事从头,江山咫尺,不作天涯。

——三尺青锋

 

鉴赏:

此联作先分后合论。

回看题目,题“海峡”。

青锋颇能领会精神,以曲笔勾勒景观,无形间将政治思想渗入联中。

此明修“景观”栈道,暗渡“政治”陈仓,笔法上佳,思想绝妙。

故此联初看似文辞粗糙,细读则有柳暗花明之韵。

 

 

三、鉴赏误区

 

初学者容易出现两个问题。

下面通过两个实例加以说明。

 

1.死抠词性、对仗、结构等基本要素,至于联的立意、联作者的境界则闭口不谈。

看一个例子:

 

古郡亭

 

吾自东荆河顺水而来,吹英雄故里箫声,与浙江潮两相激越

 

亭在西子湖荷花以外,寻山寺月中桂子,得白乐天一半风流

 

估计有人看到顺水、荷花失对了,来动词、外方位词也失对了,激越形容词、风流此处为名词还是失对了;且首分句的二五字节奏点的平仄也没有相反……按对联的几个基本要素还会找出其他一些毛病,于是便会说作者不懂对联了。

其实联作者是当今网联界大名鼎鼎的燕子王(又名饭量憨大)。

我们看飘萍浪子是怎么赏析这联的:

此联不析其脉络不知其妙也。

作者监利人士,即发端之东荆河畔,正伍员之同乡也。

传伍子胥魂化浙江潮,固有“英雄故里”“两相激越”诸语。

如此运笔,直如一小队深入敌营,大军遥相呼应,分而击之,妙不可言。

对幅则纯以韵胜。

 

其实好多联家掌握的原则是:

规矩不可不知,但未必非遵守不可。

赏析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2.看到不同的赏析结论,便不知道孰是孰非,无所适从。

例如:

 

月饼

 

汲明月之魂,难怪这般圆,这般美;

 

酿中秋之味,谁知此间意,此间情?

 

点评1:

感觉这个月饼像个跌落红尘的仙子。

美好的愿望,无奈的现实,隐隐透露出一丝挣扎。

若论不足嘛,窃以为有点点流于熟滑。

 

点评2:

论切题,目前来讲这幅对联应该拔得头筹,以“月饼”作为主角,观看其他人的对联大多是以中秋节为主角。

感觉不足的地方是,联句读取来过于散文化、口语化,读不出韵律节奏。

另后两个分句之间应该用顿号。

 

这两个点评,竟没有一点相同的地方,你会不会感到迷惘呢?

其实很简单,比如看山,远看妩媚妖娆,近看不过是碎石杂草而已。

每个观察者都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自己看到的东西。

你如果能整合起来,也许更全面。

只不过赏析者可能是我说的第二种情况,只写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其他方面未必没有看出来,也未必不相信读者自己会看出来。

 

 

四、鉴赏举例

 

关于楹联鉴赏,我想说的就是这些。

贴出自己搜集的几个楹联鉴赏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一)、古联鉴赏的例子。

 

1.新都宝光寺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宝光寺在四川新都县城北。

相传始建于东汉,现今殿宇为清康熙时重建,规模宏伟,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

法,道理。

《唯识述记二》云:

“法者,道理义也。

”法无定法,法包括正反两面,正面一一法;反面一一非法,两方面不断转化,故云无定。

不了了之,未了的事情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了结。

上联说,在出家人看来,法(道理)并非固定不变,可见非法也是法的一个方面。

下联说,天下事错综复杂,看起来好像了结,实际上并未了结,不如搁在一边,不去管它。

此联宣传了佛教不拘泥、不执着的思想。

出句讲虚,对句讲实,虚实相对,平仄协调。

 

 

2.郑燮自题

 

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

 

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

 

作者写此联时年七十岁,罢官家居已十年。

联语将自己的愿望寄托于艺术想象,描画了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蓝图。

上联展现秋收时节,稻穗吐香,农作物成熟茁壮,农歌此起彼伏的喜人景象。

下联时间由昼入暮,极目四望,乡村新楼毗连,灯火通明,侧耳倾听,一片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清秋沃野之上。

联语反映的景象正是一位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所憧憬的理想社会。

 

 

3.贺李执中六十一寿

 

耻帝秦,效鲁连蹈东海

 

俾戬穀,赓天保寿南山

 

李执中,号懋吾,湖南石门人。

光绪举人。

辛亥革命后加入国民党,1913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后袁世凯解散国会,清洗参众两院的国民党员,李被袁通缉,逃亡日本。

1916年袁世凯窃国称帝,为笼络人心,解除党禁,凡被通缉议员能自白认错皆不追究。

李的亲友为李代书自白书。

李闻知后,即从日本发出电报,申明自己未写自白书.当时人们都把他看做有骨气的铮铮铁汉。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李回到湖南,1921年当他六十一岁生日,友人吴恭亨写了此联向他贺寿。

上联将他比做鲁连,赞扬他不肯向袁世凯称帝而逃亡日本的骨气和行动。

鲁连,亦称鲁仲连,战国时齐人,他拒绝对秦称帝,并说如果强迫他,他就蹈东海而死(见《战国策·赵策》)。

下联化用《诗·小雅·天保》中“天保定尔,俾尔戬穀”句向他祝寿。

俾,使。

戬穀,福禄。

全句意谓上天将使你增福添禄,保佑你寿比南山。

本联运典精当,祝颂妥帖,专切不移。

 

4.挽陈化成

 

昔时未读五车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冰,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讲道论文人愧死

 

此日竟成千秋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吾身不忘吾主,任世间寡廉鲜耻辈偷

 

陈化成是清末著名爱国将领,鸦片战争中在上海吴淞抵抗英军入侵,最后英勇战死。

上联以虚写实,写出他在大将行动中显出大儒的品格。

“五车书”,典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后用“学富五车”形容博学。

将军虽为行伍出身,未读过多少书,但他气度不凡,性情平和、人格高洁,其品行是可以令“讲道论文”而不明大义的人惭愧得无地自容的。

温如玉,指柔和如玉,出自《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冷如冰,是说冷峻坚定如冰。

出《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卫蚧别传》“姜父有冰洁之姿”。

下联以实写实,把他忠肝义胆以身殉国的伟业表现出来。

陈化成曾表示:

“武臣死于疆场,幸也。

”(《清史稿》本传)当英军入侵上海时,他率部坚守吴淞,击伤英舰多艘,最后以身殉职。

 

而两江总督牛鉴战前就曾“虑敌锋不可当”,战争爆发,首先从宝山溃逃,陷陈化成部于孤军作战的困难境地,最终导致上海失守。

作者在歌颂陈化成的同时,无情地鞭挞了偷生怕死、“寡廉鲜耻之辈”。

重于山,语本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联语采用对照手法,长短参差的句式,活泼流动,用典精当而又不失对仗工整。

 

5.澧县文艺俱乐部

 

琴与俱,棋与俱,酒尊与俱,老子兴复不浅

 

山可乐,水可乐,禽鸟可乐,诸君且住为佳

 

澧县位处湖南省北部。

本联扣“俱乐”二字,融化前人诗文句意,毫不著迹,有入化之妙。

上联“琴与俱”三句,化用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句意,交代了俱乐部内的诸项娱乐设施。

下联“山可乐”三句,由欧阳修《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诸句提炼而来,描绘了俱乐部依山带水,鸟鸣之声不绝于耳的自然环境。

“老子兴复不浅”、“诸君且住为佳”二句,语出《世说新语·容止》:

“(庚)公徐云:

‘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表明俱乐部可娱可乐,诚为当地民众的绝好去处。

联语三处重叠嵌入“俱”、“乐”二字,笔转意绕,颇具巧思,而且写来似毫不费力,足见作者功力。

 

6.贺新居落成

 

杰构地偏幽,水如碧玉山如黛

 

达人居不俗,凤有高梧鹤有松

 

上联赞美新屋及其环境。

杰构,指高大华美的房屋。

幽,僻静幽雅.杜甫《有客》诗有“幽栖地僻经过少”句。

清水池塘有如明净的碧玉,空濛山色好像黛施墨染,新屋坐落其间,环境是何等的幽雅!

毋须再加任何赞词,赞美已孕含其中。

下联颂扬新屋主人的品格。

达人,指通达事理的人。

《左传·昭公七年》:

“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新屋主人既是达人,自然不同于庸俗之辈,接着引出一连串不俗的形象比喻。

凤,指凤凰,古代传说为鸟中之王,非梧桐不栖。

鹤被视为高雅之鸟.松则为节操的象征。

而凤凰之止梧桐、仙鹤之栖松树正好比喻达人之居不俗。

联语以“幽”和“不俗”既赞美了新屋,又深化了对新屋主人品格的赞颂。

当然,鹤是生长于湖泽地带的鸟类,《诗·小雅》有“鹤鸣于九皋”之句可证,并不栖于松树,但艺术创作是容许驰骋想像的。

 

 

 

(二)、当今网联鉴赏

 

1.林则徐

 

莫言天道祸人心,恨倾颓不争,直教民伤骨,国伤本;

 

自古孤臣拼血溅,纵虎门烟散,一如生尽责,死尽忠。

——无欲则刚

 

林则徐向被史学家们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此联先从当时历史背景入手,铺叙时势,指斥清廷的腐朽,看似于题无涉,实则是背景渲染,下联逶迤转入正题,孤臣一语承前启后,不可轻轻放过,其后虎门事件只做一叙述转折点,着重于对林则徐遭贬后依然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正面评价,“一如”想是一如既往的省略,但似乎不这么用更好。

整联叙议慨结合,起伏有致,然背景铺叙过多,导致主要事件烘托不够是其缺点,另外格律之疵,似也可避。

 

2.天津四川会馆

 

东西川抱山所在,八九沽环水而居,异乡无邸旅,予仁予智歌棠棣;

 

春风座聚栋梁材,蚕丛氏吹馆阁气,盛会奉嘉招,一咏一觞话古今。

——孔方兄

 

孔方兄的会馆联堂庑正大。

蜀中多山,而津门多水,由此生发起笔,用“异乡无邸旅”关合所题之地,复借“仁山智水”呼应前面。

下联起手两句,仍是绾合会馆,因会馆多有来京应试之人居住,故也称试馆,故联曰:

聚栋梁材,蚕丛则为古蜀国首任帝皇。

“盛会”句云云,则转到了写会馆同乡济济一堂,畅叙高情之上,写出了会馆之兴盛。

全联牵涉较多,乡情,会馆的作用,人才寄望等面面俱到,实为不易。

只是棠棣一般表示兄弟之情,此处用来表示同乡之谊,虽然说得通,挑刺的话也为一瑕。

另外,此联的句脚让我读起来不太爽,下联最后两句句脚全为平,读上去平平淡淡,失了顿挫抑扬感,本来此处的联意正到眉飞色舞之高潮处,结果被两个平音生生地刹住了,遗憾。

 

3.燕子王大婚

 

从湖北,到京城,历雨经风,乐听喜讯先春讯;

 

唱高山,答流水,一琴一瑟,但见王生胜阮生。

——试剑

 

该联的优点可用三切概括:

切地,切时,切人,但是上联起句不免力弱,中间四字句概括也落于俗套,下联写夫唱妇随,别出新意,道两新人不止是夫妇,还是知音,这也是一个亮点。

但一琴一瑟对上联,在我来说虽无不可,也难逃宽泛之嫌。

结句大约是借用天台刘阮的典故,抱得仙女同归,胜过阮生多多,也从侧面赞美了两位新人。

总体来说雅俗同存,面面到位。

 

4.桃花岛

 

绿岛与蓝天终古相望,翻悟尘海沤中,风月悠悠皆过客;

 

方壶并圆峤于今何在?

唯向桃花石上,思怀脉脉忆仙人。

——故园天籁

 

这联是要拼命夸一夸的。

虽思路依然不脱沧海桑田之慨,然择词用语极有灵气。

“尘海沤”用在此处合情合景,使人立于岛上,处涛海云天怀抱之中,渺渺茫茫,如何不生梦幻泡影之感?

且与“桃花石”相对亦工巧。

另外此联取材上另辟蹊径,绕过金庸武侠,追本溯源,而至天地草木,皆合我情,皆为我悟,因见境之阔远,情之深长。

 

5.黄河

 

三万里注海波涛,看是黄流,直同母乳;

 

五千年襄陵渊薮,不惟天发,更有人贻。

——抱犊散仙

 

散仙联上联从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角度立论,下联转而写黄河之害,提出天灾外更有人祸的观点,似未经人道,颇有新意。

上下联七言句的对仗和下联的自对都甚为工整,惟上联“黄流”、“母乳”之对偏宽。

全联极见功力。

 

6.章华台

 

雕梁画栋,剩此颓垣,饱看故国山川,登台便做离骚想;

 

玉殒香消,招魂何处,试问当年萧瑟,吾心默与古人同。

——燕子王

 

评:

此联是由“我”出发,在登台凭吊之中,渗透章华台的历史气氛。

这种手法也是很常见的,我们称之为“借题发挥”。

燕子王极尽雍容与萧瑟之对比,引出“离骚”之想,此为奇想。

然而下联之“玉殒香消”毕竟嫌小气,如此落笔并非不可,只是最终仍然回到上联一般的格调,于是此四字非但无功,反觉唐突。

其实由“离骚”往下写大有可写,由“玉殒香消”往下写也大有可写,如此则全联便开阔许多,可惜作者站在门口徘徊,最终没能走进这一步。

又,尾七字平仄对仗过于宽松。

 

补充说明:

资料来源:

各大网站、《楹联鉴赏词典》、qq群聊天记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