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858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docx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世界地理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岛国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 B. 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

C. 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 D. 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

2. 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 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 B.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

C. 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D. 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

【答案】1.C  2.C

【解析】

1.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岛屿南北跨3个纬度,大约为330千米,且该岛屿南北长,东西窄,A错。

该岛屿为斯里兰卡岛,位于南亚地区,从经纬度看位于我国西南、澳大利亚西北,B对。

冬季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流动,从该岛屿驶往马六甲海峡为逆流航行,速度慢,C错。

该岛屿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D错。

故选B。

2.该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风从海洋吹来,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D对。

西南风会给岛屿西侧带来大量降水,与题目不符,A错。

该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错。

赤道低压控制不会导致东部冬季降水多,C错。

故选D。

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3-4题

3. ①地附近的山脉是(  )

A. 阿尔泰山 B. 祁连山 C. 昆仑山 D. 天山

4. 关于②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平原为主 B. 水力资源贫乏 C. 位于太平洋板块 D. 多火山地震

【答案】3.B  4.D

【解析】

3.根据东亚地形剖面图依次经过的地理事物可以判断,①地附近的山脉是祁连山。

正确答案选B。

4.②地所在国家为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水力资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多火山地震。

正确答案选D。

读下图两区域局部图,回答5-6题。

5.上图中两个区域

A. 同属一个大洲    B. 同临一个大洋

C. 同处一个半球    D. 同为发展中国家

6.上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

A. 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    B. 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

C. 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D. 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

【答案】

5.B

6.C

【解析】

5.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出甲地位于北美洲西海岸,西临太平洋,位于西半球;乙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东临太平洋,位于东半球,都是发达国家,B正确。

6.图中甲地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乙是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两地半球不同,因此高温期不同;地中海气候是冬季多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夏季多雨,北半球冬季刚好是南半球夏季,因此两地多雨期相同,C正确。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它沿岸风光绮丽,目前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旅游热线。

据此完成7-8题

7. 关于湄公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源于我国云南省 B. 在我国境内叫怒江

C. 流经五个国家 D. 三角洲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稻米产区

8. 在世界上,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因为它位于(  )

A. 五海三洲之地 B. 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 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D. 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要地

【答案】7.D  8.C

【解析】

7.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其上游为我国的澜沧江,共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6个国家,其下游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夏季高温多雨,且人口稠密,为世界著名的水稻种植区。

故选D。

8.“五海三洲之地”形容西亚北非地区,A错误;东亚太平洋国家到达美洲不经过东南亚,B错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故C项正确;欧洲各国进口石油从中东向西到达欧洲,不经过东南亚地区,D错误。

故选C。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 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 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 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 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10.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 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 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11.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

9.B

10.A

11.B

【解析】

9.图中河流为澜沧江,甲—乙河段位于该河所属流域的上游地区,流经横断山区,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故而非常狭窄。

在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形成地上河,故而支流难以汇入,而澜沧江流出国境之后叫湄公河,并未形成地方河。

澜沧江上游流经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但支流并不稀少。

甲—乙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但这并不是河道狭窄的原因。

故答案选B项。

10.读图,丙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降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A对。

这里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B错。

丙地是湄公河三角洲平原,地势起伏小,气候垂直变化不明显,C错。

这里纬度低,没有寒潮影响,D错。

11.河流中、下游流经的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科技落后,⑤错。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①对。

沿岸地区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不能大量出口,②错。

本区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③对。

这里人口稠密,不是地广人稀,④错。

沿岸地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⑥对。

所以B对。

A、C、D错。

读下面某国图,回答12-13题。

12.M地主要的地形区为

A. 东欧平原    B. 西欧平原    C. 中西伯利亚高原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13.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A. 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B. 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C. 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D. 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答案】

12.A

13.B

【解析】12.读图,根据经纬度,图示区位于俄罗斯,M地位于乌拉尔山脉以西,主要的地形区为东欧平原,A对。

西欧平原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B错。

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C、D错。

13.根据经度,N地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地表特征表现为地势低平,多沼泽地,B对。

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是山地的地形特点,A错。

森林广布,树种单一,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C错。

森林广布,以外流河为主,D错。

读下“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生产规模小    B. 商品率高

C. 精耕细作    D. 科技水平高

15.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 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B. 水土流失、石漠化

C. 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D. 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14.B

15.A

【解析】

14.从图中的纬度位置看该地区南部为热带,从图例农作物种类看,橡胶、可可、棉花等都是经济作物,该地区南部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A、C、D错,B正确。

15.该地区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时降水少,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A正确。

读下“欧洲西部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有关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世界最低

B. 河流水量较小,汛期明显

C. 南部三大半岛沿岸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D. B半岛西侧曲折的峡湾海岸由冰川作用形成

17.关于图中数字代表的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国东北A海区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B. ②国是欧盟面积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C. ③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来自水电

D. ④国处于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所以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

16.D

17.A

【解析】

16.图示区域主要为欧洲西部,地势较低,北部、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以平原为主;该区域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无明显汛期;南部三大半岛位于地中海沿岸,以地中海气候为主;B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西侧曲折的峡湾海岸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

17.①国为英国,其东北部A海域为北海,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②国是德国,不是欧盟面积最大的国家;③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核电所占比重较大;④国为冰岛,位于板块张裂(生长)地带,地热资源丰富。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是俄罗斯通往欧洲西部的出海口,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

(1)读图分析18世纪前涅瓦河口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

(2)评价18世纪初圣彼得堡建城的条件。

(3)简述圣彼得堡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

(1)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位于河口,地势较低洼,排水不畅,(受海水顶托作用)海水易倒灌。

(2)有利:

地势平坦,便于城市建设;河口,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森林资源丰富;(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相比,)气候较温和;临近西欧(当时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不利:

受西风影响,多雾;沼泽广布,建设成本高;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热量不足,种植业发展条件差。

(3)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水域面积大;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

(1)俄罗斯纬度高,气候寒冷;涅瓦河口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河口地带,地势较低洼,排水不畅,受海水顶托作用,海水易倒灌。

(2)圣彼得堡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地处波罗的海沿岸的涅瓦河口三角洲上,地势平坦,便于城市建设;河口位置,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森林资源丰富;地处东欧临海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相比,气候较温和;临近西欧(当时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使得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通往欧洲西部的出海口。

这里受到来自西欧的西风带影响,多雾;当地沼泽广布,城市建设成本高;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纬度高,热量不足,种植业发展条件差,城市供需受一定影响。

(3)圣彼得堡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是俄罗斯著名的工业中心,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

造船的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临波罗的海,水域面积大;水陆交通便利;欧洲及本国市场需求量大。

19.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___________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

(2)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请结合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其群岛的形成原因。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4)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而短小的原因。

【答案】

(1)南热带雨林气候

(2)位于三大板块边缘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板块碰撞挤压、断裂,形成众多的岛屿。

(3)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地形复杂,空气对流强烈,形成雷雨。

(4)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岛屿面积较小,地形复杂,河流短小。

【解析】

(1)从纬度位置看,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陆地位于赤道以南地区,位于南半球。

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

(2)马来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3)雷雨的多少与对流运动的强弱、水域面积大小、地形等条件有关。

(4)河流众多与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有关;河流短小与岛屿面积小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