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876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docx

4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知识点一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1)血浆。

①形态:

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②组成:

水、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③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血细胞。

名称

结构

形态

数量

功能

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双面凹的圆盘状

最多

运输氧

白细胞

有细胞核

最大

最少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血小板

无细胞核

不规则

较多

止血和加速凝血

知识点二 血流的管道——血管

2.血管的类型及特点。

类型

功能

结构特点

管壁

弹性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

较小

静脉

将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动脉与最小静脉

最薄

最小

最慢

知识点三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3.心脏主要由肌肉组成,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

4.心脏的四个腔及相连通的血管。

四个腔

5.心脏内的瓣膜。

(1)位置:

B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D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

(2)作用:

防止血液倒流。

知识点四 血液循环

6.血液循环的途径。

知识点五 血型和输血

7.血量:

约占成人体重的7%~8%;如果一个人失血超过800~1_000_mL,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出冷汗等症状;失血超过1_200~1_500_mL,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8.血型: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

9.输血:

大量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少量输血时,任何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O型血为万能献血者,AB型血为万能受血者)

10.无偿献血制度: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自我校对】

1.血细胞 细胞核 血红蛋白 氧 吞噬病菌 2.心脏 大 快 心脏 动脉 静脉 最慢 3.肌肉 心室 心房 左心室 4.主动脉 肺静脉 肺动脉 上、下腔静脉 5.动脉瓣 房室瓣 防止血液倒流 7.7%~8% 800~1000mL 1200~1500mL

8.A型 B型 AB型 O型 9.同型血 少量的O型血 10.200~300

考点一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在血液分层现象的观察实验中,向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抗凝剂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

2.根据血细胞的特征判断血细胞的类型。

在血细胞中,数量最多是红细胞,体积最大是白细胞,个体最小是血小板,有细胞核是白细胞。

3.血细胞的特征及缺乏症。

(1)红细胞: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特征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人体缺铁、血红蛋白太低、血细胞数量过少都会出现贫血。

(2)白细胞:

能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身体有炎症。

(3)血小板:

体积最小,形态不规则;血小板数量过少,出血时止血困难。

下列关于血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②红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③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 ④血小板和白细胞都没有细胞核 ⑤白细胞能吞噬病菌 ⑥血小板能释放出使血液凝固的物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

【解析】 ①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正确;②红细胞不具有防御功能,错误;③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正确;④血小板无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错误;⑤白细胞能吞噬病菌,正确;⑥血小板能释放出使血液凝固的物质,正确。

所以①③⑤⑥正确。

故选C。

【名师点睛】 准确掌握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1.(2019·广元)关于血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B.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C.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考点二 血管

1.三种血管的区分。

(1)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为动脉(如图A)。

(2)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为静脉(如图B)。

(3)红细胞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如图C)。

2.血管壁厚薄、弹性大小、血流速度快慢关系及血管的特殊结构。

(1)动脉管壁最厚、弹性最大、血流最快;静脉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弹性最小、血流速度最慢。

(2)在四肢的静脉内,具有静脉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后物质的变化总结。

(1)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后,血液由含营养物质较少的动脉血变为含营养物质较多的静脉血。

(2)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血液流经肾脏中的毛细血管后,血液由含尿素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少的静脉血。

(4)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由含尿素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少的动脉血。

下图为人体内某结构中的血流情况模式图,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若B为小肠,与A相比,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可能是肾小球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A为动脉血,C为静脉血,则B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解析】 若图中B是小肠,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的有机物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A正确;血液经过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再经出球小动脉流出,此过程没有气体的交换,因此,A、C内都是动脉血,B正确;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那么B就是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C正确;若A为动脉血,C为静脉血,则B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D错误。

故选D。

【名师点睛】 根据图示和选项给出的信息,仔细分析,认真审题。

2.我们四肢上的“青筋”是静脉,下面不属于静脉结构和功能特点的是( B )

A.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B.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

C.压力较低,血流速度较慢

D.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考点三 心脏和血液循环

1.心脏的结构。

(1)心脏分成上下左右四个腔(上房下室),上面两个腔是心房,下面两个腔是心室;心脏的四个腔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左右则与自己的相反。

(2)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其次是右心室,最薄的是心房。

(3)心脏的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房静室动):

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2.血液循环。

总体规律:

从心室→心房,从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1)体循环。

①路径:

从左心室→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毛细血管网→右心房(从左到右)。

②血液变化:

将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③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2)肺循环。

①路径:

从右心室→肺部毛细血管网→左心房(从右到左)。

②血液变化:

将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③功能: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带走。

特别注意:

动脉和静脉是血管,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区分动脉和静脉的唯一标准是血液的流向,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唯一标准是含氧量。

(2018·济宁)观察心脏机构并进行灌流实验。

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D )

A.[⑨]是左心室,壁最厚,为体循环动力起点

B.[②][③]内流静脉血,[⑤][⑦]内流动脉血

C.[⑤][⑨]间有动脉瓣,[⑧][⑨]间有房室瓣

D.若紧扎④,从①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⑤流出

【解析】 观图可知:

①是上腔静脉、②是右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下腔静脉、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⑦是肺静脉、⑧是左心房、⑨是左心室。

心脏四个腔中,⑨左心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最强,为体循环动力起点,A正确;血液循环中,⑤、⑦内流动脉血,②、③内流静脉血,B正确;⑤是主动脉,⑨是左心室,之间流动脉血,有动脉瓣;⑧是左心房,⑨是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C正确;如

果进行灌流实验,将血管④扎住,由血管①灌水,水会从血管⑥肺动脉流出,D错误。

故选D。

【名师点睛】 准确掌握心脏的结构,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

3.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起到了物质运输和交换、防御和保护等作用

B.经过体循环后,动脉变成静脉

C.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D.经过肺循环后,血液变成了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变式训练】

1.D 2.B 3.B

1.将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注入盛有新鲜血液的量筒中,轻轻振荡量筒,静置数小时后,出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量筒中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

B.注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C.本实验验证了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D.量筒中①白细胞、②血小板、③红细胞称为血细胞

2.(2019·内江)下列关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B.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

C.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D.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3.(2018·临沂)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下列解释中不恰当的是( B )

A.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运动

B.动脉中血液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

C.血管由于血液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

D.多数静脉分布较浅,壁薄,弹性较小,有利于针的刺入

4.如图为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能正确表示血流速度关系的是( C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D.②>③>①

5.下图为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材料处理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对此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做此实验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B.实验观察过程中需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是为了防止小鱼跳动

C.根据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特点可判断图2中的2为毛细血管

D.图2中1与3相比较,血管壁较薄,血流速度较慢

6.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如图是哺乳动物的心脏结构及相连血管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③是左心室

B.④中的血液可以流向②

C.⑤中流的血液是静脉血

D.④和⑦之间的瓣膜是房室瓣

7.血液的组成分为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细胞又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有为人体运送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人体的卫士是白细胞,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细胞是血小板。

当人体大量失血急需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8.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能够将血液推动到血管里循环流动。

(2)在心脏的四个腔中,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

其中心脏壁最厚的是B(填字母)。

(3)在心脏结构的A与B之间,C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房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动脉瓣。

(4)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体循环开始于B,结束于C(填结构名称)。

经过体循环之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1.下列关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动脉的管壁薄,弹性较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静脉的血管壁较厚,弹性较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C.毛细血管是连通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三种血管都能充分地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2.(2019·江苏)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D )

A.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3.(2019·乐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白细胞有吞噬消灭病菌,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B.输液时,刺入的手背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较浅的静脉

C.臀部肌肉注射的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D.某A型血的人因大量失血需输血,应输入A型血最为安全

4.临床常根据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若有一位严重烧伤的病人,治疗时应适当输入( D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D.血浆

5.全国首张基因“身份证”在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院物证教研室诞生。

下列细胞不能用于制作“基因身份证”的是( A )

A.成熟的红细胞B.白细胞

C.肌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

6.(2019·山东)以下是对某些血管和血液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医生为病人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动脉

B.静脉血管管壁的内面都有静脉瓣

C.伤口流血时,使其止血的是白细胞

D.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水等多种成分

7.“地震无情人有情”,关于地震后的防护与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C )

A.地震发生后,埋在废墟中的人首先必须保证外界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地震发生后,埋在废墟中的人最需要补充的是水(或水和无机盐)

C.地震发生后,从废墟中救出的伤员需要输血救助,应在静脉处采集血液,在不知道血型系统和血型的情况下,都应该输O型血

D.地震发生后,从废墟中救出的受困者要蒙上双眼,是为了防止强光灼伤视网膜

8.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成年女性的血常规化验结果,分析并回答问题。

红细胞RBC(个/L)

白细胞WBC(个/L)

血小板PLT(个/L)

4.7×1012

11.2×109

200×109

3.1×1012

5.9×109

250×109

4.2×1012

8.5×109

180×109

3.8×1012

9×109

80×109

正常值范围

(3.5~5.0)×1012

(4~10)×109

(100~300)×109

(1)三种血细胞成分都正常的是丙。

(2)受伤后会流血不止的是丁,可能患有急性炎症的是甲。

(3)常常头晕,精神不振,口唇苍白的是乙,她平时应多吃些含铁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富含血红蛋白,其功能主要是运输氧。

9.(2019·绵阳)谚语云:

“要想身体好,早餐要吃饱。

”早餐对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每位同学都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请结合心脏结构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因此,早餐除了要吃饱,还应注意营养的全面,如多吃蔬菜、水果、薯类,适当摄入牛奶(填一种食品)等蛋白质类食品,这样更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馒头是人们早餐中喜爱的食物,其中富含淀粉,在口腔中经过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处理,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再经咽、食道、胃,最后在小肠中被分解为葡萄糖,并被吸收进入血液。

(3)血液中的葡萄糖运输到组织细胞,参与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又会进入血液,通过上腔、下腔静脉进入到结构①(填序号)中。

体内代谢多余的水最后主要通过肾脏(填器官名称)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4)血液从结构②(填序号)进入肺动脉,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内二氧化碳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此时膈肌舒张(填“收缩”或“舒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