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885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docx

煤矿新质量标准化规定

质量标准化新规定

1、锚喷支护巷道工程质量检验,巷道净宽中,中线至任一帮的距离的标准为(0~+100),无中线测全宽的标准为(—50~+200)。

2、锚喷支护巷道工程质量检验。

巷道净高中,腰线至顶底板距离为(0~+100),无腰线测全高标准为(—50~+200)。

3、掘进巷道坡度的偏差不得超过(±1‰)

4、巷道水沟位置偏差为(±50),上岩标高为(±20),深度标准为(±30),宽度的标准为(±30),壁厚的标准为(—10)。

5、锚喷支护巷道的喷层厚度允许偏差为(不低于设计值),现场每(25)m打一组观测孔,一组观测孔至少打(3)个且均匀布置。

6、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基础深度允许偏差为(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深度≤10%)。

7、光面爆破眼痕率中,硬岩的允许偏差为(≥80%);中硬岩的允许偏差为(≥50%);软岩周边成型应符合(设计轮廓);煤、半煤的允许偏差为不准出现(超挖、欠挖3处),光面上出现直径大于(500)mm,深度顶大于(250)mm,帮大于(200)mm

8、锚杆(索)的安装允许偏差为(安装牢固,托盘紧贴壁面,未接触部位要锲紧)。

9、锚杆(索)间排距的允许偏差为(—100~+100)。

10、锚杆(索)外露标准,锚杆螺母外锚杆丝扣(10~40)mm之间,锚索露出锁具(150~250)mm。

11、锚杆角度标准,锚杆角度应与(井巷轮廓线的角度或与层里面、节理面、裂隙面垂直,最低不小于75°)。

12、混凝土支护巷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巷道的净宽中中线至任一帮距离的偏差允许值为(0~+50),无中线测全宽的允许偏差值为(—30~+80);巷道净高中为腰线至顶底板的距离允许偏差值为(0~+50),无腰线测全高的允许偏差值为(—30~+80)。

13、掘进巷道中巷道的坡度允许偏差值不得超过(±1‰)。

14、混凝土支护巷道中,巷道水沟中线至内沿距离位置偏差(±50);上岩标高中,腰线至上岩距离允许偏差(±20);宽度偏差(±30);壁厚偏差(—10)。

15、混凝土支护巷道中,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是(≤10)mm;预埋件(或孔)中心线偏移(限值)的允许偏差为(≤20)mm;预留巷道标高的允许偏差为(±20)mm;接茬允许偏差为(≤15)mm;基础深度的允许偏差为(0~+30)mm;壁后重填的标准为(饱满密实无明显空顶、空帮现象);表面质量标准为(无明显裂缝,1m2范围内蜂窝、孔洞、露筋等不超过2处);浇注层厚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现场每25m打一组观测孔,一组观测孔至少打3个且均匀布置)。

16、锚杆支护巷道的工程质量的检查,巷道净宽中,有中线巷道的允许偏差值为(0~+100)mm;无中线测全宽的允许偏差值为(—50~+200)mm;巷道净高中,有中线巷道的允许偏差值为(0~+100)mm,无腰线测全高的允许偏差值为(—50~+200);掘进坡度的允许偏差值不得超过(±1‰);巷道水沟位置偏差为(±50)mm,上岩标高的允许偏差为(±20)mm,深度的允许偏差为(±30)mm,宽度的允许偏差为(±30)mm,壁厚的允许偏差为(—10)mm。

17、锚杆支护巷道的内在质量检查,光面爆破眼痕率中,硬岩的允许偏差为(≥80%)mm,中硬岩的允许偏差为(≥50%)mm,软岩周边成型应符合(设计轮廓),煤、半煤不准出现超、欠挖3处(光面上出现直径大于500mm,深度顶大于250mm,帮大于200mm);锚

锚杆(索)外露的允许偏差为锚杆螺母外锚杆丝扣(10~40mm)之间,锚索露出锁具(150~250)mm;锚杆角度应与井巷轮廓线的角度或层理面、锚索露出锁具(150~250)mm。

18、可缩性支架支护巷道的验收:

巷道净宽有中线时标准为(0~+100),无中线时的标准为(—50~+100);巷道净高有腰线时允许偏差为(—30~+100),无腰线时允许偏差为(—30~+100);掘进坡度的偏差不得小于﹙±1‰﹚;水沟的误差允许偏差为:

位置(中线至内沿距离)(±50mm),上岩标高(腰线至上岩距离)(±20mm),深度(±30mm),宽度(±30mm),壁厚(—10mm);内在质量中:

支架扭矩应(≤50)mm,卡缆间距应在(—20~+20)mm,

卡缆螺母扭矩应(≤5%)Nm,底梁深度允许偏差为(—20)mm,搭接长度允许偏差为(—30)mm,支架间距允许偏差为(—50~+50)mm,前倾后仰偏差(±1°)撑拉杆位置允许偏差为(±1°﹚,背板安设位置数量允许偏差为(排列位置和数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80%以上背紧背牢),柱窝深度或底梁铺设应该(柱窝到实底,其深度不小于设计30mm)。

19、刚性支架支护巷道工程质量标准:

净宽的标准,中线至任一帮距离左为(0~+50)mm,右为(0~+50)mm,无中线全宽的允许偏差为(—30~+50)mm;净高的标准,腰线至顶梁底面、底板距离的允许偏差上为(—30~+50)mm,下为(—30~+50)mm,无腰线全高的允许偏差为(—30~+50)mm;坡度的允许偏差为(±1‰);水沟的允许偏差为位置(中线至上岩距离)是(±50)mm,上岩标高(腰线至上岩距离)是(±20)mm,深度是(±30)mm,宽度是(±30)mm,壁厚是(—10)mm;爆破质量,使用炮掘工艺时光面爆破眼痕率的允许偏差为硬岩(不小于80%),中硬岩(不小于50%)、软岩周边成型应符合设计轮廓,煤、半煤不准出现超挖、欠挖3处(光面上出现直径大于500mm、深度顶大于250mm、帮大于200mm);倾斜巷道支架迎山角中,巷道倾角的允许偏差为(5°~10°﹚﹙10°~15°﹚﹙15°~20°﹚﹙20°~25°﹚、支架迎山角允许偏差为(1°~2°﹚﹙2°~3°﹚﹙3°~4°﹙4°~5°﹚;背板排列位置和数量允许偏差为(80%以上背紧背牢);柱窝深度或底梁铺设质量允许偏差为(柱窝挖到实底,其深度不小于设计30mm);支架梁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40)mm;支架梁扭矩应(≤50)mm,支架间距的允许偏差为(—50~+50)mm;

立柱斜度应(≤1°)。

20、料石砌碹支护巷道的工程质量标准:

巷道净宽标准,中线至任一帮距离允许偏差值为(0~+50),无中线测全宽的允许偏差为(—50~+50);巷道净高标准,腰线至顶底板距离的允许偏差为(—30~+50),无腰线测全高的允许偏差为(—30~+50);掘进坡度的偏差不得超过(±1‰);巷道水沟的允许偏差值分别为:

位置是(±50)mm(中线至内沿线距离),上岩标高是(±20)mm(腰线至上岩距离),深度是(±30)mm,宽度是(±30)mm,砌体厚是(—10)mm;内在质量: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是(≤40)mm,砌层的水平度允许偏差是(≤50)mm,灰缝宽的允许偏差值是(≤20)mm,灰缝质量是(表面1m2范围内,重缝、瞎缝、干缝的总数不超过2处),接茬的允许偏差是(≤10)mm,砌体基础的允许偏差是(必须在实地,其深度不小于设计值50mm),壁后充填的允许偏差是(饱满密实,无明显空顶、空帮现象)。

21、基岩掘进规格偏差

项次

项目

合格(mm)

1

立井

井筒掘进半径

—30~+150

2

斜井

平硐

硐室

巷道

宽度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30~+200

无中线测全宽

—30~+250

高度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30~+200

无腰线测全高

—30~+250

 

22、裸体井巷工程的掘进规格偏差

项次

项目

合格(mm)

1

立井

井筒掘进半径

有提升

0~+150

无提升

—50~+150

2

斜井

平硐

巷道

宽度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主要巷道

0~+150

一般巷道

—50~+150

无中线测全宽

一般巷道

—50~+200

高度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主要巷道

0~+150

一般巷道

—30~+150

无腰线测全高

一般巷道

—30~+200

3

硐室

宽度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机电硐室

0~+150

非机电硐室

—20~+150

高度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机电硐室

—30~+100

非机电硐室

—30~+150

 

23、井巷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支护工程的规格偏差

项次

项目

合格(mm)

1

立井

井筒净半径

有提升

0~+50

无提升

±50

2

斜井

平硐

巷道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的距离

主要巷道

0~+50

一般巷道

—30~+50

无中线测全宽

一般巷道

—30~+80

净高

腰线测顶、底板距离

主要巷道

0~+50

一般巷道

—30~+50

无腰线测全高

一般巷道

—30~+80

3

硐室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机电硐室

0~+50

非机电硐室

—30~+50

净高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机电硐室

0~+50

非机电硐室

—30~+50

 

24、、斜井、斜巷台阶规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长度

±20

尺量检查

2

宽度

±20

3

高度

±10

4

标高

±20

腰线下至台阶外上岩距离

5

位置

±30

中线至台阶内侧岩距离

 

25、锚杆(预应力锚杆)、锚网、锚网背支护井巷工程净断面规格尺寸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立井

井筒净半径

有提升

0~+150

无提升

—50~+150

2

斜井

平硐

巷道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主要巷道

0~+150

一般巷道

—50~+150

无中线测全宽

一般巷道

—50~+200

净高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主要巷道

0~+150

一般巷道

0~+150

无腰线测全高

一般巷道

—50~+200

3

硐室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机电硐室

0~+100

非机电硐室

—20~+150

净高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机电硐室

—30~+100

非机电硐室

—30~+150

26、喷射混凝土支护井巷工程净断面规格尺寸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立井

井筒净半径

有提升

0~+150

无提升

—50~+150

2

斜井

平硐

巷道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主要巷道

0~+150

一般巷道

—50~+150

无中线测全宽

一般巷道

—50~+200

净高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主要巷道

0~+150

一般巷道

0~+150

无腰线测全高

一般巷道

—50~+200

3

硐室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机电硐室

0~+100

非机电硐室

—20~+150

净高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机电硐室

—30~+100

非机电硐室

—30~+150

 

27、砌块支护规格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立井

井筒净半径

有提升

0~+150

无提升

±50

2

斜井

平硐

巷道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主要巷道

0~+150

一般巷道

—30~+50

无中线测全宽

一般巷道

—30~+50

净高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主要巷道

—30~+50

一般巷道

—30~+50

无腰线测全高

一般巷道

—30~+50

3

硐室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机电硐室

0~+50

非机电硐室

—20~+50

净高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机电硐室

—30~+50

非机电硐室

—30~+50

28、支架支护巷道规格偏差

项次

项目

合格(mm)

1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主要巷道

0~+50

一般巷道

—30~+50

无中线测全宽

一般巷道

—30~+50

2

净高

腰线至顶梁底面、

底板距离

主要巷道

—30~+50

一般巷道

—30~+50

无腰线测全高

一般巷道

—30~+50

29、可缩性支架支护巷道的净宽、净高规格偏差

项次

项目

合格(mm)

1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主要巷道

0~+100

一般巷道

—30~+100

无中线测全宽

一般巷道

—50~+100

2

净高

腰线至顶梁底面、

底板距离

主要巷道

—30~+100

一般巷道

—30~+100

无腰线测全高

一般巷道

—30~+100

 

可缩性U型钢支架架设的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1

搭接长度(mm)

-30

2

支架间距(mm)

±50

3

支架扭矩(mm)

≤50

4

卡缆间距(mm)

±20

5

卡缆螺母扭矩(Nm)

≤5%

6

底梁深度(mm)

-20

7

前倾后仰(mm)

偏差±1°(1m垂线不大于17mm)

8

迎山角

偏差±1°,不得退山

9

撑拉杆位置及数量

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超过2处

10

背板安设位置数量

排列位置和数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80%以上背紧背牢

11

柱窝深度或底梁铺设

柱窝到实底,其深度不小于设计30mm

 

可缩性支架支护巷道的验收:

巷道净宽有中线时标准为(0~+100),无中线时的标准为(—50~+100);巷道净高有腰线时允许偏差为(—30~+100),无腰线时允许偏差为(—30~+100);掘进坡度的偏差不得小于﹙±1‰﹚;水沟的误差允许偏差为:

位置(中线至内沿距离)(±50mm),上沿标高(腰线至上沿距离)(±20mm),深度(±30mm),宽度(±30mm),壁厚(—10mm);内在质量中:

1、搭接长度(-30mm);2、支架间距(±50mm);3、支架扭矩(≤50mm);

4、卡缆间距(±20mm);5、卡缆螺母扭矩(≤5%Nm);6、底梁深度(-20mm);7、前倾后仰(偏差±1°(1m垂线不大于17mm));8、迎山角(偏差±1°,不得退山);9、撑拉杆位置及数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超过2处);

10、背板安设位置数量(排列位置和数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80%以上背紧背牢);11、柱窝深度或底梁铺设(柱窝到实底,其深度不小于设计30mm)。

 

掘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架棚巷道)

巷道净宽

优良:

主要巷道:

0~+30mm,一般巷道:

0~+50mm,无中线测全宽:

0~+50mm

合格:

主要巷道:

0~+50mm,一般巷道:

-30mm~+50mm,无中线测全宽:

-30mm~+50mm

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时,检查点数不应少于3个,检查点间距不应大于20m,每个检查点应选6个测点,分别测量净高、净宽。

从中线向两侧量顶梁下侧和腰线(或轨面)处柱腿内侧净宽;无中线时测全宽。

由腰线向上量顶梁下侧,向下量底板或轨面净高;无腰线时测全高:

1.每个检查项目的测点总数均达90%及其以上实测值在优良允许偏差范围内,本项为优良,但有一个点不合格扣1分

2.每个检查项目的测点总数均达70%及其以上实测值在合格允许偏差范围内,本项只得满分的80%

3.遇地质构造、煤体松软属自然跨落时,应随冒落的高度、宽度按规程措施进行加强支护,该段重点检查支护质量

巷道净高

优良:

主要巷道:

0~+50mm,一般巷道:

0~+50mm,无腰线测全高:

0~+50mm

合格:

主要巷道:

-30mm~+50mm,一般巷道:

-30mm~+50mm,无腰线测全高:

-30mm~+50mm

水平巷道前倾后仰

优良:

支架前倾、后仰不超过±0.5°

合格:

支架前倾、后仰不超过±1°

按规定选检查点,量测检查点前一架支架两侧的立柱。

在立柱前侧面或后侧面挂1m垂线,在底板水平上量测重垂点与立柱前侧面或后侧面间的距离:

1.检查点实测值在优良允许偏差范围内,该项得满分

2.检查点实测值在合格允许偏差范围内,该项得满分的80%

3.检查点实测值有一处不合格扣2分,扣完为止

支架迎山角

优良:

迎山角不超过设计+0.5°,不得退山

合格:

迎山角不超过设计+1°,不得退山

按规定选检查点,量测检查点前一架支架两侧的立柱,用半圆仪的弦长部分紧靠立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量测。

1.检查点实测值在优良允许偏差范围内,该项得满分

2.检查点实测值在合格允许偏差范围内,该项得满分的80%

3.检查点实测值有一处不合格扣2分,扣完为止

掘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及评分办法(架棚巷道)

撑(拉)杆位置、数量

优良:

撑(拉)杆和垫板的位置、数量全部符合设计要求

合格:

撑(拉)杆和垫板的位置、数量在一个检查点中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应超过两处

按规定选检查点,量测检查点前两架支架间的全部撑(拉)杆和垫板的位置和数量进行检查。

1.检查点全部撑(拉)杆和垫板的位置和数量优良,该项得满分

2.检查点全部撑(拉)杆和垫板的位置和数量符合合格,该项得满分的80%

3.有一处不符合标准扣1分,扣完为止

背板安设位置、数量

优良:

全部背板背紧背牢,背板的排列位置和数量均符合设计要求

合格:

80%以上的背板背紧背牢,背板排列位置和数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按规定选检查点,抽查检查点前两架支架间全部背板。

采用观察、手推、锤击方法检查:

1.检查点全部撑(拉)杆和垫板的位置和数量符合优良,该项得满分

2.检查点全部撑(拉)杆和垫板的位置和数量符合合格,该项得满分的80%

3.有一处不符合标准扣1分,扣完为止

柱窝深度底梁铺设

优良:

柱窝挖到实底,底梁铺设在实底上,其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合格:

柱窝挖到实底,底梁铺设在实底上,其深度不小于设计30mm

按规定选检查点,抽查检查点前一架支架的两个柱窝或一个底梁。

挖出柱窝或底梁、挂腰线尺量检查。

1.检查点柱窝深度、底梁铺设符合优良,该项得满分

2.检查点柱窝深度、底梁铺设符合合格,该项得满分的80%

3.有一处不符合标准扣2分,扣完为止

掘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架棚巷道)

支架梁水平

1、主要巷道≤40mm,一般巷道≤50mm

现场实测,按规定选检查点,尺量检查点前一架支架腰线上至支架梁两端下内口的距离,求其差值。

有一处不符合标准规定扣1分,扣完为止

支架梁扭矩

2、主要巷道≤80mm,一般巷道≤100mm

现场实测,按规定选检查点,在检查点前2架支架梁水平面上,尺量后一架支架梁的中线点至前一架支架梁两端的距离,求其差值。

有一处不符合标准规定扣1分,扣完为止

棚梁接口

3、离合:

主要巷道为0(难实现应放宽),一般巷道<5mm;错位:

主要巷道为0(难实现应放宽),一般巷道<5mm

现场实测,按规定选检查点,查检查点前2架支架,尺量棚梁接口处的上下离合和前后错位值,有一处不符合标准扣1分,扣完为止

支架间距

4、主要巷道-50mm~+50mm,一般巷道-100mm~+100mm

现场实测,按规定选检查点,尺量检查点前两架支架间立柱中至中的距离。

有一处不符合标准规定扣1分,扣完为止

立柱斜度

5、主要巷道±1°,一般巷道±2°

现场实测,按规定选检查点,用半圆仪测量检查点前一架支架两侧立柱内侧角度。

有一处不符合标准扣1分,扣完为止

 

刚性支架支护巷道工程质量标准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净宽

中线至任一帮距离(mm)

0~+50

挂线尺量检查

0~+50

无中线全宽(mm)

-30~+50

2

净高

腰线至顶梁底面、底板距离

-30~+50

-30~+50

无腰线全高

-30~+50

3

坡度

±1‰

自腰线量至底板(或轨面),然后计算处两点间坡度

4

搭接长度(mm)

±30

尺量检查点前一支架搭接长度

5

支架间距(mm)

±50

尺量检查点前两架支架间立柱中至中的距离

6

支架梁扭矩(mm)

≤50

在检查点前两架支架梁水平面上尺量后一架梁的中线点至前一架梁两端的距离,求其差值

7

支架梁水平度(mm)

≤40

尺量检查点前一架支架支架腰线上至支架两端下内口的距离,求其差值

8

水平巷道前倾后仰

±1°(1m垂线不大于17mm)

在立柱前侧面或后侧面挂1米垂线在底板水平上量测垂点与立柱前侧面或后侧面的距离

9

倾斜巷道支架迎山角

巷道倾角

支架迎山角

用半圆仪的弦长部分紧靠立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量测

5°-10°

1°-2°

10°-15°

2°-3°

15°-20°

3°-4°

20°-25°

4°-5°

10

立柱斜度

≤1°

用半圆仪测量检查点前一架支架两侧立柱内侧角度

11

撑拉杆位置及数量

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超过2处

观察检查

12

背板排列位置数量

排列位置和数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80%以上背紧背牢

观察检查

13

柱窝深度或底梁铺设

柱窝到实底,其深度不小于设计30mm

尺量检查

14

棚梁接口

离合

<5mm

尺量检查

错位

<5mm

掘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架棚巷道)

1、巷道净宽

优良:

主要巷道:

0~+30mm,一般巷道:

0~+50mm,无中线测全宽:

0~+50mm

合格:

主要巷道:

0~+50mm,一般巷道:

-30mm~+50mm,无中线测全宽:

-30mm~+50mm

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时,检查点数不应少于3个,检查点间距不应大于20m,每个检查点应选6个测点,分别测量净高、净宽。

从中线向两侧量顶梁下侧和腰线(或轨面)处柱腿内侧净宽;无中线时测全宽。

由腰线向上量顶梁下侧,向下量底板或轨面净高;无腰线时测全高:

2、巷道净高

优良:

主要巷道:

0~+50mm,一般巷道:

0~+50mm,无腰线测全高:

0~+50mm

合格:

主要巷道:

-30mm~+50mm,一般巷道:

-30mm~+50mm,无腰线测全高:

-30mm~+50mm

3、巷道坡度:

优良:

0.5‰。

合格:

1‰。

4、搭接长度:

主要巷道:

±30.。

一般巷道:

±50.。

现场实测:

尺量检查点前一支架搭接长度。

5、支架间距主要巷道-50mm~+50mm,一般巷道-100mm~+100mm

现场实测,按规定选检查点,尺量检查点前两架支架间立柱中至中的距离。

6、支架梁扭矩主要巷道≤50mm,一般巷道≤80mm

现场实测,按规定选检查点,在检查点前2架支架梁水平面上,尺量后一架支架梁的中线点至前一架支架梁两端的距离,求其差值。

7、支架梁水平度主要巷道≤40mm,一般巷道≤50mm

现场实测,按规定选检查点,尺量检查点前一架支架腰线上至支架梁两端下内口的距离,求其差值。

8、水平巷道前倾后仰

优良:

支架前倾、后仰不超过±0.5°

合格:

支架前倾、后仰不超过±1°

按规定选检查点,量测检查点前一架支架两侧的立柱。

在立柱前侧面或后侧面挂1m垂线,在底板水平上量测重垂点与立柱前侧面或后侧面间的距离:

9、支架迎山角

优良:

迎山角不超过设计﹢0.5°,不得退山

合格:

迎山角不超过设计﹢1°,不得退山

按规定选检查点,量测检查点前一架支架两侧的立柱,用半圆仪的弦长部分紧靠立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量测。

10、立柱斜度主要巷道±1°,一般巷道±2°

现场实测,按规定选检查点,用半圆仪测量检查点前一架支架两侧立柱内侧角度。

11、撑(拉)杆位置、数量

优良:

撑(拉)杆和垫板的位置、数量全部符合设计要求

合格:

撑(拉)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