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906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课题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学习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

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学生齐读。

师:

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

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2至24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食盐、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师:

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

(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实验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

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

沙在水里呢?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

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

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

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

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

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

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

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

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

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提醒学生注意:

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六、当堂训练(资源与学案)溶解-第1课时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课题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

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学生齐读。

师:

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

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5至26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高锰酸钾的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师:

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

(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实验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

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

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

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

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

它在水中溶解了吗?

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

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

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

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

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

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六、当堂训练(资源与学案)溶解-第2课时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课题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学习重点

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学习难点

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学习准备

分组实验:

烧杯2、酒精1、食用油1、醋1、筷子1、装水试管3、试管架1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科学概念: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学生齐读。

师:

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

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7至28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高锰酸钾的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师:

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

(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实验

一、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1.教师引入:

我们知道有些固体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那么液体是否也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

谈谈你们的经验。

2.教师提问:

“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的现象。

3.组织分组实验:

取一小勺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烧杯中。

(实验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的。

4.引导学生观察:

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

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

轻轻搅拌后有什么现象?

搅拌后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

5.交流:

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

(注重描述)

6.整理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在笔记本上。

二、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1.组织观察:

醋、酒精、食用油三种物质。

2.预测:

醋、酒精、食用油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

3.组织实验:

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

(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观察要做记录。

4.组织交流:

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5.组织讨论:

醋和酒精的溶解与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点?

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

6.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会怎样?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如果时间充足可在课堂上完成此实验。

7.整理记录:

我们如何来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三、拓展:

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六、当堂训练(资源与学案)溶解-第3课时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慢慢地

醋、酒精、食用油三种物质。

课题

声音的变化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学习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学习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

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声音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学生齐读。

师:

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

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9至51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

声音强弱的变化.

师:

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

(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实验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

出示钢尺:

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

----注意:

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

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小结:

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

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

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反馈交流:

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

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

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

比较:

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

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

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

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六、当堂训练(资源与学案)声音的变化这课时的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

声音的变化

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课题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学习重点

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学习难点

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

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学生齐读。

师:

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

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52至53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

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师:

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

(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实验

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表格

3、整理数据: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

还能发现什么?

五、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六、当堂训练(资源与学案)探索尺的音高变化这课时的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

探索尺的音高变化

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课题

声音的传播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习难点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学习准备

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学生齐读。

师:

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

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54至56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

师:

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

(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实验

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

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

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

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

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

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

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

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出示材料:

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

----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

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小组交流、反馈:

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

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

五、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

声音变化了吗?

为什么?

3、假设:

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六、当堂训练(资源与学案)声音的传播这课时的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研究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课题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重点

鼓膜的作用

学习难点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习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齐读。

师:

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

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57至58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师:

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

(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

出示耳朵的结构图。

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

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

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