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915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名著检测题

1.《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镇_________(镇名)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他们平凡宁静人生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忧伤”。

小说中两兄弟同时爱上了翠翠,_________(人名)走车路,托人提亲;_________(人名)走马路,通过唱歌表达爱意。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_________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一个美丽的夜晚,翠翠在优美迷人的歌声中梦见象征爱情的_________(植物)。

【答案】①.茶峒②.天保③.傩送④.唱山歌⑤.虎耳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略。

2.名著填空。

翠翠发现_________在雨夜里塌掉了,去叫爷爷,才发现他去世了。

【答案】白塔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把握能力。

略。

二、课内基础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中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包扎(zhā)袅娜(nuó)混(hùn)沌曲(qū)曲折折

B.敛裾(jù)虔(qián)诚夹(jiā)被百舸(gě)争流

C.执拗(niù)木讷(nè)熨(yùn)帖一椽(chuán)破屋

D.踱(duó)步着装(zháo)忸怩(ní)磕(kē)磕绊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包扎”的“扎”应读作“zā”;

B.“敛裾”的“裾”应读作“jū”;“夹被”的“夹”应读作“jiá”;

C.“熨帖”中的“熨”应读作“yù”;

D.“着装”的“着”应读作“zhuó”。

故选B。

4.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箫索歧路落漠蓊蓊郁郁

B.细腻疏落凋蔽挥斥方遒

C.告诫凛洌慰藉不知所措

D.荒僻弥望发髻参差斑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箫索”的“箫”应写作“萧”;“落漠”的“漠”应写作“寞”;

B.“凋蔽”

“蔽”应写作“敝”;

C.“凛洌”的“洌”应写作“冽”。

故选D。

5.下列《论语》中的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不可以久处(chǔ)约民鲜(xiǎn)久矣

B.事父母几(jī)谏邦有道,则知(zhì)

C.觚(hū)不觚耻躬之不逮(dǎi)也

D

或乞醯(xī)焉非不说(yuè)子之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觚(hū)不觚”中的“觚(hū)”读音错误,应该为“觚(gū)”,“不逮(dǎi)”中的“逮(dǎi)”读音错误,应该为“逮(dài)”。

D.读音全部正确。

故选C。

6.下列《论语》中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朋友数(shuò),斯疏也山节藻棁(zhuō)

B.虽在缧(lěi)绁之中盍(hé)各言尔志

C.雍也仁而不佞(nìng)乘肥马,衣(yì)轻裘

D.一箪(dān)食,一瓢饮中人以上,可以语(yù)上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虽在缧绁之中”中的“缧”读léi。

“缧”是指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牢狱。

故选B。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举酒属(shǔ)客倚歌而和(hè)

B.孤舟之嫠(1í)妇酾(chī)酒临江

C.绕树三匝(zā)羽扇纶(guān)巾

D.何时可掇(luō)卒莫消长(cháng)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举酒属客”的“属”应读“zhǔ”。

B.“酾酒临江”的“酾”应读“shī”。

C.读音全正确。

D.“何时可掇”的“掇”应读“duō”,“卒莫消长”的“长”应读“zhǎng”。

故选D。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圣益圣,愚益愚

B.明烛天南上食埃土

C.侣鱼虾而友麋鹿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西望夏口小学而大遗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圣”,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

B.“烛”,名词用作动词,照亮;“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C.“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

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故选C。

9.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扣舷而歌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知不可乎骤得

C.纵一苇之所如倚歌而和之

D.挟飞仙以遨游举匏樽以相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修饰关系;转折连词,却。

B.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用来调整音节的助词,无实意。

C.助词,可不译;代词,歌声

D.均为目的连词,来。

故选D。

10.下列特殊句式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輮以为轮

B.凌万顷之茫然蚓无爪牙之利

C.渺渺兮予怀贤哉回也

D.相与枕藉乎舟中月出于东山之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不同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又羡何乎”;省略句,“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

B.均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凌茫然万顷”“蚓无利爪牙”。

C.均为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分别为“予怀渺渺兮”“回也贤哉”。

D.均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乎舟中相与枕藉”“月于东山之上出”。

故选A。

1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未解决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上升起,我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该句正确的翻译是: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明月)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徘徊于斗宿与牛宿之间应该是前一分句的主语“月”,而不是作者。

故选D。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

《短歌行》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赤壁赋》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惠州时期。

C.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

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后期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

《百合花》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D.沈从文,小说家、散文家,湖南凤凰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B.“被贬惠州时期”说法有误,应该是黄州。

故选B。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称三不朽曰: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士非此三者,无以托于世而列于士君子之林矣。

兼之者,其命世之豪杰乎!

道德不足,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

若夫希世取容,求为富贵利达而已,又何足比其数也。

我朝英贤辈出,其以道德、功业、文章名世者,代不乏人。

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诚意伯刘公基,少通《春秋》,长务理学,尤精兵法。

会太祖定栝苍,是时吴、汉为敌,众以苏湖地饶,宜先取吴。

公密谋曰:

“汉灭,吴直囊中物耳!

宜先伐汉。

”上纳其言,灭汉取吴,因收中原。

志在澄清天下,言于上曰:

“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

”上皆嘉纳之,累欲进公爵,公固辞不受。

公刚毅,慷慨有大节,遇急难,勇气奋发。

与金华宋濂友善,并以功名显于世。

文章二公尤著,基曰《郁离子》,濂曰《龙门子》。

宋濂始见上于金陵,问:

“世乱奈何?

”对曰:

“愿明公不嗜杀人,天下可定。

”上悦之。

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侍上多所陈说,直谅不务文饰。

上喜曰:

“卿可参大政。

”对曰:

“臣少无他长,徒以文墨议论事。

一旦授职不效,有负陛下。

”顿首力辞。

上尝廷誉公曰:

“古人太上为圣,其次为贤、为君子。

若濂,事朕十九年,口无毁言,身无饰行,宠辱不惊,始终无异,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

”公尝自言曰:

“古人为学,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无愧而已。

”后居青萝山,闭门著述,人罕睹其面。

方孝孺,恒以明王道为己任。

太祖尝召见,喜其举动端整。

建文即位,召为文学博士,凡将相谋议,辄资孝孺。

及靖难兵起,诏檄皆出其手。

兵既渡江,坚守誓死。

建文逊去,文皇召用,不屈。

文皇命孝孺草即位诏,悲恸彻殿,大哭且骂曰:

“死即死,诏不可草!

”文皇大怒:

“即死,独不顾九族乎?

”孝孺曰:

“便十族奈我何!

”文皇大怒,竟磔诸市。

孝孺慨然就戮,之死靡悔。

其所著述甚多,文大类苏氏,而正论过之。

此数英贤,岂非志于道德,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富贵不足以累其心者耶!

迨今承平日久,今之士人非科第无以自见,故始为诸生,欣羡一举,不啻起渊谷、腾霄汉也;既推上矣,羡登甲第,汲汲不减诸生时;既成名矣,骎骎希冀显荣;位列公卿,犹思恩逮上世,赏延后裔。

所谓诵法圣贤者,取陈言应制科尔,甫服冠裳,辄尽弃去。

悲夫!

以是立功名且不可,何论道德!

余告门下举试不第者曰:

“君子修身善行,睹穷达显晦,不入于心,充然喜乐在我。

焉知竞进争先,戚戚穷年也!

别矣,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

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

所患志不立,汩外慕而损真心。

汝其以贤为师哉!

(取材于明·张瀚《松窗梦语·士人纪》)

1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功业、文章亦足表见表见:

显扬

B.若夫希世取容取容:

讨好取悦

C.直谅不务文饰直谅:

宽恕

D.毋令世俗驰骛之态摇惑本心驰骛:

奔走趋赴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命世之豪杰乎其皆出于此乎

B.众以苏湖地饶作《师说》以贻之

C.宋濂始见上于金陵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今之士人非科第无以自见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足比其数也

又哪值得和他们相提并论呢

B.余尝窃高山之仰,景行先哲

我曾私下仰慕德行高尚的前辈先哲

C.汩外慕而损真心

沉迷外物因而迷失了本心

D.以尔清才好学,何所不至

凭你拥有的卓越才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16.下列评价与文中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忠愤激发,百折不回

②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

③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刘基②方孝孺③宋濂B.①方孝孺②刘基③宋濂

C.①方孝孺②宋濂③刘基D.①宋濂②方孝孺③刘基

17.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匪惟君子,抑可谓贤矣。

②上皆嘉纳之,累欲进公爵,公固辞不受。

18.文中三位英贤与“今之士人”相比,在立言、立功、立德三个方面的表现有哪些不同?

请以其中一位英贤为例,简要说明。

【答案】13.C14.A15.D16.B

17.①不只称为君子,还可以称为贤人了。

②皇上都赞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多次想加封他的官职,刘基坚决辞谢不接受。

18.文中三位英贤都有志于道德、功业、著述,且皆有建树,堪称治世能臣。

如方孝孺在立言方面,著述很多,且造诣高;在立功方面,为国事出谋划策,以明王道为己任;在立德方面,忠义节烈,宁死不屈。

今之士人只会用陈词滥调应付科举考试,一直追求地位的快速攀升,一心希望自己荣华显贵,惠及上世,荫庇后代,无功、言可谈,更无道德可论。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直谅:

正直诚信的意思。

句意:

正直诚信,说话不掩饰。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同为语气词,表推测;

B.动词,认为/连词,用来;

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D.助词,的/代词,它们。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何所不至”翻译错误,应该翻译为:

还有什么达不到的呢。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文章,方孝孺忠于建文帝,宁死不屈,表现的是“忠愤激发,百折不回”;

刘基著书立说,体现了“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

文中宋濂“口无毁言”,符合“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

“匪”,否定副词,不;“惟”,副词,只;“抑”,连词,还;“谓”,动词,认为。

(2)得分点:

“嘉纳”,赞许采纳;“累”,多次;“固辞”,坚决推辞。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结合文本发现,文中的三位英贤都“以道德、功业、文章名世”,比如立言方面,宋濂和刘基著述很多,并且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立功方面,方孝孺侍奉两代皇帝,为国事出谋划策,殚精竭虑,以明王道为己任;

立德方面,方孝孺忠于建文帝,宁死不屈,令人敬佩;

从倒数第二段“,今之士人非科第无以自见,故始为诸生,欣羡一举,不啻起渊谷、腾霄汉也;既推上矣,羡登甲第,汲汲不减诸生时;既成名矣,骎骎希冀显荣;位列公卿,犹思恩逮上世,赏延后裔。

所谓诵法圣贤者,取陈言应制科尔,甫服冠裳,辄尽弃去”,可见“今之士人”只会用陈词滥调应付科举考试,一直追求地位的快速攀升,一心希望自己荣华显贵,惠及上世,荫庇后代,无功、言可谈,更无道德可论。

参考译文:

古人说三不朽,说的是:

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创立学说。

士人不是(按照)这三条标准(要求自己),(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身、位列于知识分子之列。

三者都具备的,那是有治国才能的贤者啊!

(如果)(树立)德行方面不足,那么(能够建立)功业、(创立)学说,也足够(用来)显扬的。

至于那些迎合世俗讨好别人的人,是为了富贵、顺达罢了,又哪值得和士人相提并论呢?

我朝英贤一代代出现,那些凭借道德、功业、文章闻名于世的人,每个时期都有。

我曾私下仰慕这些德行高尚的前辈先哲。

诚意伯刘基,年少时精通《春秋》,长大后专力从事理学,尤其精通兵法。

正赶上太祖平定栝苍,当时,吴、汉(与我朝)敌对,大家都认为苏州湖州地方富饶,应该先攻取吴地。

刘基秘密谋划说:

“(如果)汉地被灭,(那么)吴地只不过是放在口袋里的东西罢了!

应该先攻打汉地。

”太祖采纳了他的进言,灭了汉地,攻取了吴地,于是收复中原。

(刘公)志在肃清天下,对皇上进言:

“(现在)应当整顿法度,然后德政就能施行了。

”皇上都赞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多次想加封他的官职,刘基坚决辞谢不接受。

刘基为人刚正不阿,充满正气,有高尚节操,遇到危机艰难(的事情),毫不畏惧、积极应对。

他与金华的宋濂关系非常好,都凭借功业显达于当世。

在文章方面,两人也十分突出,刘基(的文集)叫《郁离子》,宋濂(的文集)叫《龙门子》。

宋濂最初在金陵觐见皇上,(皇上)问:

“世道混乱,怎么办呢?

”(他)回答说:

“希望您不好杀人(施行仁政),(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皇上很欣赏(他)。

(把掌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的祭祀仪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的制度(的工作),都交给宋濂,多次称赞他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侍奉皇上时经常(为皇上)陈述利害,正直诚信,说话不掩饰。

皇上非常高兴,说:

“你可以参与国家政务。

”(宋濂)回答说:

“我年轻时没有别的长处,只是写文章谈论朝政。

万一接受职务后不能胜任,(就)辜负了陛下。

”以头叩地,极力推辞。

皇上曾经在朝堂上夸赞宋濂说:

“古人中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是君子。

像宋濂这样,侍奉我十九年,没有诽谤之言,行为磊落,宠辱不惊,一直没有改变,不仅仅可以称为君子,还可以说是贤人了。

”宋濂曾经自己说:

“古人做学问,要让自己身心正直,把其中的道理落实行动中去,对上对下都没有愧疚罢了。

”后来(宋濂)隐居在青萝山,闭门著书,很少有人见到他。

方孝孺一向把彰明王道当作自己的职责。

太祖曾经召见(他),喜欢他举止端正。

建文帝即位,征召(他)为文学博士,凡是将相谋划议论(事情),就会向孝孺咨询请教。

到了靖难起兵时,诏书檄文全都出自他之手。

军队渡江后,(他)誓死坚守。

建文帝逊位,文皇(即位)任用(他),(他)不肯就职。

文皇命令孝孺起草即位诏,(他)悲号的声音响彻大殿,一边大哭一边骂:

“死就死,即位诏不能起草!

”文皇大怒:

“就算(你不怕)死,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

”孝孺说:

“即便(杀我)十族,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文皇大怒,最终在市中将他处以磔刑。

孝孺慷慨赴死,到死都不后悔。

他的著述非常多,文章风格很像苏轼,但是文中的忠义之气超过苏轼(的文章)。

这几位英贤,难道不是追求道德,功名不能牵绊他的志向,立志成就功名,富贵不能牵绊他的志向的人吗?

如今太平稳定时间很长了,现在的士人不通过科举没有办法显露自己,所以开始作诸生的时候,(就)希望(自己)能够一举成名,如同从深谷中腾飞到天空;中举之后,又希望高中进士,急切求取不亚于作诸生的时候;成名之后,(又)迫切希望能够显赫荣耀;等到位列公卿,还想恩惠到达上代,赏赐延及后代。

(他们)所说的称诵效法圣贤,不过是用陈词滥调应付科举考试罢了,刚刚穿上官服,就(将圣贤之言)全都抛弃。

可悲啊!

用这样(的方式)立功名尚且不可以做到,更何况(立)德呢!

我告诫门下考试不中的弟子说:

“君子修养身心,修炼自己的品行,面对困厄或显达,都不会放在心上,心中快乐满足。

哪知晓争名逐利,终年忧惧(的事)呢!

不要这样了,不要让世俗(为名利)奔走的风气动摇本心。

凭你卓越的才华、好学的品质,还有什么达不到的呢?

担心的(应该)是意志不坚定,沉迷外物因而迷失了本心。

你要把英贤当作老师啊!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

这些刻写在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而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美丽做着生动的注脚。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

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

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如同江水带给人的温润熨帖的感受。

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赢来题咏无数。

苏栻曾这样赞美它: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

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

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并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慨叹。

诗画不分家。

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

元代,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的山水美景,于是长住下来,绘就了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

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

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相传有一老人,于此山中桐木之下采药结庐,人问其名,老人不语,手指桐木。

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桐君,其所居之山为桐君山,所居之屋为桐庐。

这“桐庐”之名也散发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药鼻祖。

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的确有人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

富春江畔,那一处高阁连亘、飞檐翘角的所在,便是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为东汉时代的高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刘秀即帝位,以盛礼邀严子陵入京,许以谏议大夫的高位,严子陵固辞不就,归隐富春江畔。

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修竹佳木在和风中窸窣作响,岩石旁侧奇花异草静静开放……数十年间,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

一缕精神的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氲而出,弥散在后世众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

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

最有说服力的,无疑该是范仲淹了。

这位北宋名臣,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喜,一生屡遭贬谪。

第二次被贬,便是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

虽然在此仅半年多时间,范仲淹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萧洒桐庐郡十绝》等许多作品,描绘了桐庐的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

显然,他从桐庐山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使得他在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的同时,又向往闲云野鹤,优游林泉。

这期间,范仲淹重建了破败坍圮的严子陵祠堂,并写下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以表达无限的心仪之意。

是的,置身于这样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梦寐以求的功名利禄之属,不知不觉中失却了分量;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事物却变得具有质感。

今天,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分明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严子陵、范仲淹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内心。

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当下,对超越的生活品质的追求,譬如“慢生活”的理念——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愈发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

是的,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探究存在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

桐庐境内,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村,这里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将农家生活、乡野情趣与时尚潮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别有情致。

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走出来,走进田野深处,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埂边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在这样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

沉浸在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会不会不经意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

今天的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

走在城区街道上,感觉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规模代化繁华都市。

占据中国快递业的大量市场份额,被称为“三通一达”的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是从这里起步的。

这几家快递巨头,堪称是桐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隐喻。

就要离开桐庐,又一次从桐君山对面的江畔经过,又看到传说中中药鼻祖栖身的地方,不由得想到:

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

(取材于彭程的同名散文)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润熨帖的感受熨帖:

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