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2953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称

《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材分析

生物的生殖在初中生物学中是必不缺少的一部份,教学重点:

1、例举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2、尝试植物的嫁接或扦插。

3、描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难点: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描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能用具体实例表达生物的无性生殖概念。

2.通过亲自动手培养酵母菌、尝试进行植物的嫁接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能力目标通过细胞的全能性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共享认真观察带来的收获,知道学习生物科学的意义。

2.通过课内课外的团队活动,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通过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热情,使学生懂得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来之不易。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经过学习,对生物有一些简单的认识,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学习,养成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学习氛围、解除学生认知上的障碍。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收集证据或者通过对查找资料的归类和整理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让学生间进行讨论和沟通,得到确切的答案,对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让学生使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生物学习,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领悟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从而使自身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注重采用探究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培养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及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1.按照老师的要求,课前调查酵母菌的用途,了解菌种来源及生长条件,设计“生产”酵母菌的方案,并实施方案。

2.学生准备嫁接的材料,通过教材上的图解指导,尝试练习植物的嫁接过程。

教师活动:

1.课后或利用其他课上时间,向学生渗透有关生物生殖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生物的无性生殖知识奠定基础。

2.教师把按照不同的方法做好的酵母菌培养液带到课堂,准备好显微镜。

3.教师要准备嫁接用具和材料,课上为学生提供示范,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

4.教师课前进行实验,看看自己在实验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教学预测及对策:

1.课前学生所准备的材料范围会很广,他们对酵母菌的研究要超出教材,要鼓励学生课后断续研究,同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生物生殖有关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以便用于开展出芽生殖教学时应用。

2.那些没有成功地培养出酵母菌的同学,建议他们不要放弃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并通过引导他们说出实验过程,并与获得成功的同学相对比,通过与老师或学生的讨论,找出没有成功的原因。

3.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课前预习结果有差异,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准备情况灵活展开教学。

设计思想通过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及部分实验过程,让学生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生殖方式有个初步的认识,也可以教导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劳动,通过对所收集材料痛苦取舍的过程,理解科学家研究工作的艰辛。

二、新课

活动一: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方案一:

师生研究学习

学生活动:

操作:

利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带来的酵母菌培养液,学生检查其“产品”的质量,认识酵母菌。

交流:

培养酵母菌的过程。

发现问题:

通过镜检,发现出芽的酵母菌。

讨论探究:

根据教材提示,说明这是酵母菌的生殖现象,进而总结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拓展:

通过水螅的生殖实例,进一步理解无性生殖的定义。

教学预测与对策:

由于学生实验失败等原因,课上有些学生可能不能通过实验操作获得酵母菌出芽生殖的感性知识,教师可通过自己准备的课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获得酵母菌出芽生殖的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再次进行实验培养。

设计思想通过学生培养酵母菌的过程进行开放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也愿意主动地学习,获取知识,并享受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带来的快乐。

方案二: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习

学生活动:

1.通过观察酵母菌的装片,获得酵母菌出芽生殖的感性知识。

2.教师课前制备好的酵母菌培养液,参考教材上的图片,在显微镜下找到酵母菌出芽生殖的图像。

讨论和探究:

说明出芽生殖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进而将无性生殖的定义进行拓展。

教学预测与对策:

1.实验过程中要强调:

制作酵母菌的临时装片时,要用吸管从酵母菌培养液的中上层吸一小滴液体,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后用盖玻片盖上;学生先用低倍镜观察,注意找到进行出芽生殖的个体后,再换高倍镜观察。

2.如果学生的兴趣转移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培养上,要抓住这个机会,选择一些可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利用家中的条件,开展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把学生的研究范围扩展出去。

通过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使他们能够确信知识的科学性。

活动二:

植物的嫁接

从学生第一节课准备的生物生殖方式的资料中,引出无性生殖中最常见的另一种方式:

营养生殖,并导出本节课重点内容:

植物的嫁接。

方案一:

师生合作学习

教师:

组织学生利用教材及课前准备情况进行学习。

可以向有经验的学生“请教”,在身边收集教学资料,并把学生平时所做的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向其他班级的同学展示。

学生:

向教师请教(学生操作所用的材料,可以是自带自选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

教学预测及对策:

1.让以前曾有过研究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或示范、或说明、或在指导下提前制作成课件展示,通过动手操作或观察,获得无性生殖中有关营养生殖的感性知识,可以通过列举事例,说出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及其生活中的作用。

2.植物嫁接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吻合,这是师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给学生的提示,如形成层接的不准确,嫁接不能成功,但要强调这不是唯一失败的原因。

方案二: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模拟实验

教师:

1.教师利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如比拇指粗的枝条截成8~10cm长小段作砧木,准备小拇指粗细带芽的枝条作接穗。

2.教师示范(并出示挂图):

方式一:

枝接

(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必须要对准,这是嫁接是否成功的关键。

方式二:

芽接

(处理砧木:

在要嫁接的砧木的树皮上,用刀切割成一个“T”字形切口,长和宽要和接穗的相近,长约3cm,宽约1cm。

要深到木质部。

学生:

模拟操作。

教学预测及对策:

1.教师示范操作一定要规范,对学生的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代用器具,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安全第一,切记。

2.有的学生曾经有过植物嫁接的经验,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变这样的学生为小老师,把教师的演示过程变成小老师的示范过程,将教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设计教学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最新的,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就是可取的。

对于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要一味地拒绝,要结合现代的教学理念进行完善和改进,让所有的人曾用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课例研究综述

教学设计从学情分析入手,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难度,问题设计很有针对性,教师点拨到位,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了学生,突出表现在:

①教学目标明确,②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③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④问题的提出有层次感,层层递进,⑤概念的学习,知识的呈现紧密联系实际,教师语言比较有文学性,令课堂更有魅力。

这也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生物课堂中注重探究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特点。

它能把教授与学习融合起来,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的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发现问题后进行的一系列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

从而在学习中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掌握科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二)在生物课堂上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多进行生物实验,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步骤得到结论。

教师在实验现象到某一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重现教给学生是如何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形成概念和规律,还要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形成的方法。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多进行生物实验,充分利用生物实验的教学潜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三)将课本知识与科学发展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讲述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事迹,向学生说明道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通过故事的讲述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自身品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生物历史的学习了解到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由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的科学探索,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而获得的,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