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046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ResearchonExistingProblemsinRuralFinancialServiceandCorrespondingSolutions

 

作者:

赵言力叶丹萍陈如梦丁晓洁(06金融工程)

完稿日期:

2007年10月11日

 

摘要:

2007年4月19日—20日,由央行及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举办的“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进一步加强社会对农村金融的关注。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仍属于高风险产业,对农业的扩贷投入面临较大风险,加上国家管制严格,限制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针对国内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的不合理现状,我们重点探讨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以下是本论文的基本思路: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农村金融机构概况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带来的问题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农民储蓄;农村贷款;农信社;非正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服务

Abstract:

FromApril19thto20thin2007,theInternationalSeminarofPerfectingRuralFinancialMarketisheldinBeijingbyPBCandADB,reinforcingsocialattentiontoruralfinance.Expandingloansstillfacegreatchallengesduetothatouragriculturebelongstohigh-riskindustries.Moreover,thegovernment’sstrictrestraintlimitsruralfinancialmarketdevelopment.Focusingontheimmoderatecircumstancesinreformingdomesticruralfinancialmarket,wemainlyprobeintotheproblemsinruralfinancialservice,andmakefinalcountermeasuresaccordingly.

Thebasicthoughtsareasfollows:

Theexistingproblemsinourruralfinancialserviceandresearchinsolutions.

Theanalysisofruralfinancialdemands

Thegeneralsituationofruralfinancialorganizations

Theconsequencesofconflictindemandandsupply

Suggestionsonupgradingruralfinancialservice

Keywords:

ruralfinance;peasantsavings;ruralloans;ruralcreditcooperatives;informalfinancialorganizations;ruralfinancialservice

 

目录

第1章、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分析5

1.1农民储蓄需求特点5

1.1.1储蓄的期限结构特征5

1.1.2更看重储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5

1.2农村贷款需求分析6

1.2.1低收益和高风险6

1.2.2季节性和时间性6

1.2.3借款额度小6

1.2.4缺少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6

1.2.5借贷的交易成本较高7

1.2.6农户借贷资金的用途更为多样,其中有相当比例是非生产性的7

第2章、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分析9

2.1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机构金融9

2.1.1农信社改革初见成效9

2.1.2农信社改革中发现的问题10

2.2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金融机构11

2.2.1合会11

2.2.2民间借贷11

2.2.3私人钱庄12

2.2.4民间集资12

2.2.5小额信贷12

2.2.6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特点13

第3章、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带来的问题14

3.1正规金融供需错位14

3.1.1贷款程序复杂、成本高与农村金融需求错位14

3.1.2贷款期限短、金额少,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吻合14

3.1.3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弱15

3.1.4对于适应农村需求的专业小额信贷机构得不到应有发展。

15

3.2农村资金大量外流15

3.3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缺失16

3.4农村金融风险较高17

3.4.1正规金融存在风险17

3.4.2非正规金融存在风险17

第4章、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建议18

4.1培育农民金融意识18

4.2农村金融体制自身改善18

4.2.1简化贷款程序18

4.2.2降低贷款利率18

4.2.3放宽股权比例和范围限制19

4.2.4加强主动监管,强化退出约束19

4.3国外农村金融经验借鉴19

4.3.1尤努斯乡村银行的借鉴19

4.3.1.1尤努斯的创新实践19

4.3.1.2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实现自身利益20

4.3.1.3加快县域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21

4.3.1.4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提供适合于县域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21

4.3.1.5优化金融环境,为县域银行业发展保驾护航21

4.3.2日本农协的借鉴21

4.3.2.1日本农协的概况21

4.3.2.2日本农协的经验22

4.3.2.3日本农协的教训22

4.4政策建议23

 

第1章、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06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加快0.8个百分比,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加快1.2个百分点。

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已高于城镇居民,表明着农村存在着庞大的消费潜力。

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金融需求也与日俱增,面对中国80739万的农村人口,农村居民金融需求越来越不可以忽视。

由于农村生产和经济组织方式不同,农村金融需求有不同于城市和工商金融需求的特点。

我国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结构转型和文化传统特征等因素,农村金融需求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特点。

而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以及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因此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储蓄和贷款两个方面。

1.1农民储蓄需求特点

1.1.1储蓄的期限结构特征

用于婚丧嫁娶、孩子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支出是在一个大致可以预期的时间发生,这类目的的储蓄期相对较长,需要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的储蓄产品;而生产周期中的资金盈余会在下一个生产周期中被使用,对储蓄的期限要求就会短些。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农户存款有多种用途,供子女上大学(60.6%)成为农户存款最普遍的用途。

用于建房(18.8%)、婚丧嫁娶(24.9%)和养老(34.4%)的存款也占较大比重。

为生产性投资(包括生产投资占19.2%,购买生产资料占18.8%)所进行的存款并不多。

所以农户存款的更主要目的是为应付未来的大事件消费,真正完全为发展或扩大再生产而储蓄的农户并不是很多。

受存款用途的影响,在917户回答了“存款是存定期还是活期”问题的农户中,有488户农户存的是定期,占有效样本的53.3%,超过一半。

1.1.2更看重储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农户存款的目的不是为获得银行利息(仅占有效样本数的10.0%),而是积累资金(占54.8%)和防止金钱丢失(占33.6%)。

这说明农户存款考虑的主要是安全性和流动性而非赢利性。

1.2农村贷款需求分析

1.2.1低收益和高风险

从农业借贷的收益率来看,我国农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组织化程度弱等原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普遍低于其它产业,农业借贷的收益率相对较低。

从农业借贷的风险来看,首先,同城市和工商信贷相比,农产品供给弹性小,农业生产在价格变动时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低、滞后期更长,农业信贷由此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第二,农业信贷还要面临由农业的强自然依赖性产生的自然风险,而自然风险是不可抗力风险,且很难事前预期到。

农业借贷低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选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组织体系设计等都提出了不同要求。

1.2.2季节性和时间性

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并未改变农业生产的季节特征。

农业借贷需求由此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农业借贷期限需要同农业生产周期相一致。

调查数据揭示农户希望的借款期间是从3-5月到第二年的3-5月,不与自然年度一致,如果是年初放贷则希望借款期限最好是15-18个月。

另外,由于农业经营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完成一个生产和销售周期难以有确切日期,农户更希望有一个适度灵活的还款区间。

农村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多样、批量小,对资金需求的随意性大、频率高、时间紧,不像城市大企业的资金需求那么有规律和有计划,这增加了农村金融需求在发生时间上的复杂性。

1.2.3借款额度小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起点的土地承包制,在重新构造了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规模狭小造成的小农户经济特征,导致农户贷款需求以小额为主。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5年底,我国农户贷款平均每户不到1万元。

调查数据共涉及1899笔农户贷款,单笔贷款的平均规模为8244元,在5000元以下的贷款占所有贷款的67.3%。

农村企业资金需求的规模也不是很大。

调查数据显示,所有被调查的农村企业在2001-2004年共有251笔借款,大部分的借款额度都比较小,以1-5万元的借款为最多,占到了所有借款的40.64%,百万以上的借款仅有21笔。

虽然总体看来农村居民和企业的金融需求规模巨大,但单个居民或企业的金融需求相对较小。

小规模的金融需求,导致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增加。

1.2.4缺少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

城市和工商贷款中使用的抵押品,在农村严重缺乏。

我国农村的集体土地,除去经发包方同意的农民承包的集体所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以及用于抵押的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外,不能作为抵押品;农民的个人房屋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难以真正作为有效抵押品发挥作用,且农民住房的宅基地不得抵押也使得住房抵押受到限制;农业的生产性财产一般难以再次进入市场实现价值,往往不被接受作为抵押品。

如何设计不需要传统意义上抵押品的农村借贷产品,如何在农村扩大可接受抵押品的范围,成为农村金融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1.2.5借贷的交易成本较高

获得金融服务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不仅是利息,还包括交通成本、同填写表格相关的成本等交易成本和可能存在的非正常成本等。

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和经济密度低,金融机构同借款者的距离相对更远,交通成本更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填写同样复杂程度的表格对农民的成本更高。

调查数据显示,农户获得每笔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平均需要跑2-3次,每次需要花3-4个小时,一笔借款平均需要花36元的交通费。

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经济有脆弱性,对借贷成本的承担力就更弱。

农村借贷还经常需要支付非正常成本。

调查数据中,农户的每笔借款平均还要支付270元的非正常支出;农村中小企业中,41.6%的企业为获得贷款需要支出额外的成本,比如用吃饭、送礼的方式同金融机构的人交往等,这类成本平均占贷款额的4.36%。

1.2.6农户借贷资金的用途更为多样,其中有相当比例是非生产性的

农户同时是一个生产和生活单位,既需要生产性借款,又需要生活性借款,以用于盖房、教育、医疗、日常支出等消费性活动。

生活性借款由于不对应生产能力的储备和增加,偿还缺少保障,易出现偿还困难。

而生产性借款一般在偿还上有生产性收入作保证。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生活性借款的逾期率(35%)高于生产性借款的逾期率(20%)。

表1是根据调查数据中的农户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从表1看出,农户借款中用于看病、孩子教育、婚丧嫁娶、建房等非生产性活动的比例分别为15.4%,27.8%,6.4%,和11.6%。

生活性用途的借款占到有效样本的约60%,生产性用途的借款占到有效样本的约40%。

生活性用途的借款比重明显高于生产性用途的借款比重。

表1  农户借款的用途(样本数:

1664)

调查数据还揭示了生活性借款占比同借款额度、农户收入水平和农户年龄等因素的关系。

首先,随借款额度上升,农户生产性借款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生活性借款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

第二,生活性借款占比随农户收入水平上升而降低。

第三,生活性借款占比同农户年龄相关,30-40岁的农户生产性借贷明显多于生活性借贷,40-50岁农户生活性借贷明显多于生产性借贷。

此外,教育程度对借款类型的影响:

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农户实际借款用途主要是生产性借款和支付教育费用借款,基本没有发生生活、送礼等方面的借款,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生活性借款发生较多。

 

第2章、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2.1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机构金融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的正式上市,分布在农村的农行业逐步地撤出,现如今支持农村金融供给的支柱只剩下农村信用社。

现如今的金融改革对农信社有很大影响,我们针对国内广东省农信社改革现状,提出改革后的农信社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2.1.1农信社改革初见成效

(一)资本实力增强,股权结构保持稳定

改革启动后,为促使农信社优化股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广东省农信社按规定进行了增资扩股。

截至2006年年末,全省98家农信社(不含汕头特区农信联社,下同)股本金总额113.41亿元,比改革前的2004年年末增长3.09倍。

年末平均资本充足率为7.64%,比2002年年末提高了11.29个百分点。

2006年全省农信社股权结构变化较小,资格股、投资股、自然人股和法人股比例基本保持不变,2006年年末分别为68%、32%、87%和13%,与2005年年末基本持平。

增资扩股增强了农信社的资本实力,对逐步明确农信社“属于谁”的问题,缓解农信社长期积聚的体制型风险,弥补所有者缺位起了良好的作用,为农信社经营机制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法人治理框架基本搭建,内控管理正在加强

作为农信社改革的重要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能为农信社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利于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

在票据支持政策的激励下,广东省农信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取得较好的进展。

目前,全省26家统一法人农信社已全部召开了创立大会,另外72家两级法人农信社采取“准一级法人”联社的管理模式。

在此基础上,大多数农信社已基本制定并实施了“三会”和高级管理层成员选举、选聘办法,基本建立了以“三会”、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并规范了“三会”、高级管理层职责、议事规则和程序。

至此,广东省农信社“三会一层”的经营管理架构基本搭建完成。

各农信社按照统一法人制度的要求,已初步建立健全授权授信管理制度、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相关内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一种动态的激励、约束、奖惩机制,内控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三)不良贷款化解初见成效,经营绩效明显好转

通过各种措施压降不良贷款以减轻农信社经营包袱,是农信社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改革启动以来,广东省农信社采取了接收抵债资产、核销坏账和地方政府以优质资产置换农信社不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减轻农信社历史不良贷款包袱,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6年年末广东省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比2004年年末减少了317.41亿元,剔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实际减少额为135.28亿元;不良贷款比例比2004年年末下降17.02个百分点,剔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下降幅度为11.17个百分点。

伴随着贷款包袱的减轻,农信社经营绩效明显好转。

例如,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广东省农信社账面利润总额分别为-2.67亿元、7.99亿元和18.29亿元,剔除专项票据利息收入、减免营业税等政策扶持因素,2005年、2006年全省农信社账面利润分别为3.27亿元、10.59亿元,分别比2004年减亏增盈5.94亿元、13.26亿元。

从资产利润水平来看,经营绩效逐年好转,2004年、2005年、2006年,广东省农信社资产利润率分别为0.26%、0.39%、0.68%,呈逐年上升趋势。

(四)业务形势日益好转,支农服务功能有所增强

随着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广东省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群众金融纽带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至2006年年末,广东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4770.21亿元,比2004年年末增长35.98%,各项贷款余额2852.19亿元,比2004年年末增长21.72%,扣除专项票据置换资产因素,比2004年年末实际增长29.49%。

改革给全省农信社注入了新的活力,支农金融服务力度明显加大,2006年全省农信社新增农业贷款53.7亿元,是2004年全年新增农业贷款额的7.06倍。

2.1.2农信社改革中发现的问题

(一)垄断和退出机制缺乏问题

在农信社改革以后,其在各乡镇的分支机构仍是该乡镇内唯一的金融机构。

一乡(镇)一社,业务分割。

因此乡镇一级的农村金融市场上,农信社的垄断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从短期看,农信社当前的垄断地位似乎能够给农信社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存款和信贷市场,降低竞争成本,增加经营收益。

但是从长期看,却会降低农信社改善经营机制的激励,造成农信社运行的低效率和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从而导致农信社的大量亏损。

也正因为高度垄断,即使是经营亏损的农信社也不会被淘汰出局。

这种退出机制的缺乏导致市场约束高度软化,难以为改善经营机制提供充分的激励,并且会影响其社员(股东)要求农信社经营人员改善经营机制的努力。

即使是在产权充分完备的情况下,由于农信社不能倒闭,也使经营者不去担心资本金的损失也不会改善经营机制。

(二)政府干预问题

由于信用社仍然按行政区域划设置,且业务空间限于县域范围,加上农信社一开始就有着浓厚的“官办”和“行政”色彩,一次严重的行政干预成为农信社无可逃脱的宿命。

乡镇政府为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以保证自身的资金来源,常常要求农信社为乡镇企业发放贷款。

但随着乡镇企业自身问题的逐渐暴露,这些指令性的贷款分分演变成为不良资产,这造成了农信社的巨大损失。

(三)提供的服务不足

金融服务的不足,在资金支持方面表现为,农村地区人均贷款余额不足5000元,城市人均贷款余额超过50000元,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长率为9.72%,全国为15.66%。

在经营网点上表现为,2005年末,全国银行业机构网点约17.5万个,平均每万人1.34个,而农村银行网点仅为2.7万个,平均每万人0.36个。

全国平均每万人金融服务人数,城市为43人,县及县以下为11人,行政村平均不到1人(唐双宁:

《中国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与加大农村投入的新思考》,人民银行网站。

)。

在金融产品方面,表现为农村金融机构只能提供基本的存、贷、汇“老三样”服务。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1982年承办农业保险以来,由于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1982~2001年,综合赔付率为108%),导致农业保险业务极度萎缩,承保率不足5%,该公司2002年农业保险收入仅占公司保费总收入的0.6%。

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国农业保险收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0.043%。

2.2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金融机构

2.2.1合会

合会是各种金融会的通称。

这是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历史的民间金融形式,是一种基于血缘、地缘关系的带有互动、合作性质的自发性群众融资组织。

在国外称为“轮转基金”,在国内包括轮会、标会、摇会等。

虽然叫法有多种多样,具体做法也五花八门,本质上都是入会成员之间的有息借贷。

这是民间盛行的一种互助性融资形式,集储蓄和信贷与一体。

一般有若干人组成,相互约定每隔一段时间开会一次,每次聚集一定的资金,轮流交给会员中的一人使用,基本上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中,事先固定使用次序的称为“轮会”,按照抽签方式确定使用次序的叫做“摇会”,以投标方式决定使用次序的属于“标会”。

这些合会一般以地缘、人缘、血缘为纽带,处于地下状态。

合会的名目虽多,但都不外乎遵循一套简单规则:

一个自然人作为会首,出于某种目的(比如孩子结婚上学、造房子、买生产原料等等)组织起有限数量的人员,每人每期(每月、每隔一月、每季、每半年、每年等)拿出约定数额的会钱,每期有一个人能得到集中在一起的全部当期会钱(包括其他成员支付的利息),并分期支付相应的利息。

谁在哪一期收到会钱,由抽签或者对利息进行投标等方式来确定。

在我国,就规模而言,融资数额较大的合会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尤以浙江、福建为多。

合会是农村金融运作中一种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

合会适合于一个流动性较弱的熟人社会。

它依靠非正式的社会关系、信任关系,还依赖非正式的制裁机构,比如社会排斥。

在一般情况下,会员不选择诉诸于法律而是对违反标会还款规定的会员进行社会排斥。

只有在大规模“倒会”现象出现后,农民才不得不诉诸法律

2.2.2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民间借贷是各种民间金融的总称,狭义的民间借贷指民间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民间金融活动总体上看是无组织的金融活动。

按利率高低划分,民间借贷有三种形式:

友情借贷(白色借贷)、灰色借贷(中等利率水平借贷)和黑色借贷(高利贷)。

狭义民间借贷一般较分散、隐蔽,利率高低不一,借款形式不规范,管理难度大,其中黑色借贷风险较大。

农村民间借贷的形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口头约定型。

这种情况大都是在亲戚朋友、同乡、同事、邻居等熟人之间进行,他们完全依靠个人间的感情及信用行事,无任何手续,一般数额较小;而且双方关系密切;二是简单履约型,这种借贷形式较为常见,大都仅凭一张借条或一个中间人即可成交-一般数额不太小或双方关系不十分密切.;借款期限或长或短,借款利率或高或低,凭双方关系的深浅而定;三是高利贷型。

个别富裕农户将资金以高于银行利率借给急需资金的农户或企业,从而获取高额回报。

民间借贷的资金筹集是多方面的。

一般来说,一个民间放贷人是本人有一笔余款,还有就是放贷人信誉比较好,亲友或者其他人把钱放到这里,可以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利息收入。

放贷人把这些钱贷出去,获得利差。

这些民间放贷人有一种半机构化的特点。

民间借贷机构的信用还是很不错的,大面积的倒会是一种例外情况。

很多民间金融都需要一种信任机制,大家都比较熟,互相相信,是一个熟人社会,流动性比较差。

如果出现问题,有非正规的制裁机制,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排斥,大家谁也不理你了,这种感觉是很难受的。

在农村,民间借贷者就是农民,农民的民间借贷很多,农民大量的金融需求,包括有些非金融需求(比如生大病本来是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也需要通过金融来解决,因为农民没有别的资金来源。

比如生病,婚嫁,盖房子等大事情都需要借款,有亲友借款,也有民间借贷。

还有一些小生产,比如购买生产工具等。

2.2.3私人钱庄

私人钱庄是没有经过审批的所设立的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以吸收存款的形式来发放贷款。

私人钱庄分为两类:

其一主要涉及从事外汇买卖业务的私人钱庄或者窝点的运作;其二涉及“非法集资”或“发放高利贷”。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1月31日发出了《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