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187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城市建设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建设管理的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作者:

吕斌时间:

20XX-4-20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有益于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本人对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九江县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就如何更好更快地扩大城市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九江县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现有经济及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把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全面推进,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的有益方式。

截至20XX年底,城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9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4%,绿地覆盖率达25%,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有效地推动了九江县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把握县城发展定位

  九江县是六十年代市县分家后从市区搬迁到沙河来的,是在新城镇这样一个小规模集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这一历史原因,给城市发展留下了先天性不足,随意性大的病根。

过去城市建设谈不上有什么完善的规划体系。

近几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托、服务、融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的思路,结合近城优势和交通方便、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实际,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现场勘察论证,对县城的功能定位、区划布局、道路景观、重点工程等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编制了《九江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到2020年之前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初步的规划。

规划方案把城区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四大部分,规划面积达22.53平方公里,规划骨干道路框架,以路为线,以交叉口为面,立体发展城区,把老城区定位于商贸居住、新城区定位于综合服务、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定位于工业制造,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规。

同时,九江县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网、物流仓储、集贸市场等若干专业性规划。

打下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框架。

  

(二)加大投入、着力“还账”,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由于建城的历史原因,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九江县城市建设较兄弟城市相对落后,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为此,近几年我们加大了投入力度,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

  1.开发建设新城区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大城市发展框架,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推进新区开发建设,新区的建成使县城面积扩大了2.9平方公里。

走经营城市之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是新区开发建设的一大亮点。

以前的投资模式是政府对市政基础设

  施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使城市发展与财政负担成正比例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严重短缺和财政负担的加重。

九江县在新区开发建设中,吸引广东客商投资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以土地置换方式供其进行市场建设和房产开发,运用市场手段筹措建设资金,不仅满足自身配套建设需要,同时还破解了县城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2.改造老城区

  九江县把老城区的治理与发展统筹起来,将城市设计思想渗透到旧城更新改造中,因地制宜,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住宅环境。

  在老城区建设改造中,我们打破过去城区改造等同于征地、拆迁、建设的传统观念,提出以城市发展带动城区改造。

在明确老城区商住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大项目,把发展的重心移向土地资源丰富的外围,使得原来的城区中心由沙河老街转向了庐山西路,破解了征地、拆迁的难题。

充分利用原有城市构架,对城市主干道周边建筑施行“穿衣戴帽”美化亮化,在主要街道和公园设置了行人座椅和健身设施,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形象。

  充分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20XX年通过九江市水务公司并购九江县自来水厂,实施了九江县长江饮水项目,将长江水引到九江县,使九江县30万居民用上了甘冽的长江水,做到市县区域供水一体化,实现九江县人长久以来喝长江水的愿望,确保了九江县的持续发展对供水的需求,全面提升九江县城区供水服务水平和供水水质。

在完善水网同时,我们又在老城新铺设了燃气管网。

  重视破解城乡结合处发展瓶颈,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积极引导近郊村镇发展建设,实施“环山沿路”村庄的“穿衣戴帽”工程,以点带面,城市周边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通过各种举措并行,有效地改善了城乡结合处的居住环境,加快了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为九江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打造工业园区

  九江县在城市建设中,我们明确把打造工业园区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既使城市彰显了工业城特色,又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同时沿江开发建设和沙城工业园区成为了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沙城工业园区位于城区东部,紧靠昌九高速公路,自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以来,累计征地面积47.8公顷,开发完成“三通一平”面积47.8公顷,累计投入2亿多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路网、水网、电网齐全,绿化、亮化工作也非常到位。

  (三)科学管理,形成机制,完善县城功能

  加强城市管理是近几年来九江县在推进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安排,我们通过狠抓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违章建筑等活动,使得市容面貌大为改观。

  重视依法有效管理土地资源。

把城市当作资本来经营,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开放二级市场,建立土地集中储备、挂牌出让制,有效防止了乱批乱建、低价抛售土地的现象。

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工业用地出让必须执行国土

  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我县按十三等标准执行,出让最低价标准为每亩6.4万元;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底价和成交价均不得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最低价标准,宁可流拍,不能贱卖;加强工业项目供地管理,严格执行限制、禁止用地目录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超过用地定额标准的一律核减,土地出让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土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开工及竣工时限等规划、建设、土地使用条件,严禁擅自改变工业用地用途,变相搞房地产等商业性开发。

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打击力度,对于不顾劝导执意开工的,依法坚决拆除,并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重视环境卫生整治。

出台了《广告管理办法》、《夜市管理办法》等7个治理规范市容市貌的专项文件,实行了广告制作市场准入和审批制度。

推行了垃圾分类管理、集中清运,落实垃圾运输准运证制度,实行了建筑垃圾押金制和招投标考评制;从建设、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联合队伍,对违章广告、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违章停车、乱搭乱建等实施了综合治理,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成立市容局,加大了对城区卫生的投入和治理;逐步把环卫保洁权、公益设施、广告经营权推向市场。

重新规划建设集贸市场,综合治理了庐山火车站广场,设计规划大型停车场,改造了2处客运车站,关闭了环境不达标的大型水泥企业2家。

  三、发展思路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九江县认真总结近几年以来城市建设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城市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对加快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思路。

  

(一)积极探索城市经营方式破解资金难题

  要继续用好并不断完善以地支财的做法。

20XX年,九江县政府与开发商合作,根据“受益负担”原则,共同承担项目资金,完成城区入口处降坡工程,使得城区向东北方向延伸了2公里,扩大了城区范围,为城区东北部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开发商房地产价值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合作实现了双赢。

这次合作,使我县拓展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的一次成功探索。

  在今后的城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强化经营城市理念。

努力完成从把城市资产作为公共财产到可经营性资产的转变,从把城市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到市场化经营的转变,从把政府部门作为出资者到服务者的转变。

要拓宽经营城市思路。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适度负债理念,对于基础设施敢于投入,不断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在新城区的建设中,要通过前期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价值。

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对于面积比较大的土地,可以分割开来,分期分批出售,通过前期项目的建设提高后期土地价值,实现土地价格上台阶;在吸引项目建设上,认真做好城建项目包装,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项目开发好城区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二)搞好城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如何彰显县城建设的个性特色?

我们认为,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利用自身优质山水资源,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在今后城市建设管理中,必须把生态环境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考核体系中,把生态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要引进现代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九江县融入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圈,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城市建设把生态特点转化成生态优点,把生态优点转化九江县发展的亮点,为九江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首先,严格控制污染项目。

今后在项目建设中,坚持把环保标准作为第一标准,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不予批准,实现城区项目零污染;要将环境治理和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对于现有城区内历史遗留的污染企业,限期搬迁并进行治理。

其次,加强城市绿化工作。

巩固提高园林绿化水平,逐年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搞好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广栽地被草坪,实现城区内黄土不裸露,进一步建设好市民休闲广场和一批街头小游园,使城市景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完善新建道路的绿化工程,建成绕城公路绿化带,形成以主干道绿化为城市生态防护网架,以沙河沿岸绿化带为纽带的高水平的点线面结合、大中小配套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

第三,加强沙河治理。

要以保护沙河水质为重点,加快对沙河一河两岸治理,清洁水面,亮化地面,将沙河打造成县城一道风景线。

第四,开发环山资源。

以修建环山大道为举措,开发利用县城内环山资源,让市民休闲、购物、观光融为一体。

第五,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实施市容卫生长效管理,使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有进一步改善,继续保持“全省卫生城市”的荣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热爱九江县、美化九江县、发展九江县”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科学管理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首先,要加强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业务素质。

要求城管制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依法办事贯穿执法管理全过程,使“为民”成为城市管理实现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和根本要求,积极顺应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做到“两个转变”,即主动从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从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使执法为民的理念深深扎根。

其次,要加强对城管执法队伍监管。

纪检监察部门要坚持把“为民”、“依法”作为监督检查城市管理及其行政执法部门的重要标尺,建立切实可行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考评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对违纪违法行为要依法问责处理。

再次,要加大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的宣传力度,最大程度的使广大群众理解政府做法,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管理上来,自觉遵守维护城市管理的秩序,形成全县上下热爱城市,共建城市,发展城市的良好氛围。

  篇二:

城乡规划调查报告

  杨凌城乡规划调查报告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杨凌区或杨凌示范区,是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炎黄故里,有着丰厚的农业底蕴。

近年来,杨凌区规划越来越快,城乡规划突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城市总体布局

  1.现状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区,由省政府直接领导,行政管辖范围22.12平方公里。

行政管辖范围94.18平方公里,其中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26万人,人均建设用地89.01平方米。

经多年的建设,主城区已逐渐形成三横两纵的城市格局。

沿西农路的科研轴线已经基本形成,依托于新桥路的产业轴线也已初具规模,西宝中线横穿其中。

工业主要分布于西宝中线和新桥路十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老城区的旧加工制造业。

生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旧城中心和新城区西部。

杨凌的用地布局比较简单,但路网结构已基本形成,城市也在规划的指导下有序的发展,基本遵从了上一版规划所要求的“片、轴、带”的布局结构,使城市有了较好的再拓展空间。

  2.存在问题

  杨凌现状用地布局主要存在问题是城市建设用地不足、城市腹地范围和城市结构松散等,具体表现为:

(1)用地布局方面:

现状居住用地(因学校、单位宿舍较多)指标偏低,城市公共绿地、市政设施用地偏少。

(2)城市限制:

城市内部被西宝高速、陇海铁路等人造屏障分割,城市东侧与北侧又被漆水河与湋水河谷底阻挡。

(3)城市环境:

杨凌新城区发展迅速,但对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视不够,许多居住小区形式单调,色彩单一。

老城区人口密度高,但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建筑水平低等问题,商业、工业、行政、居住混杂,生活环境差。

(4)城市缺少特色:

杨凌地形独特,邻水望山,又有悠久的农业基础,但城市发展却未充分利用,未能把现代城市与田园风光相结合。

  3.解决方案

  1.充分发挥杨凌本地的优势资源,注重整体发展,将现代城市与田园风光相结合。

2.改善城市道路规划,将城市道路优化改善,必要时拓宽和改建。

3.注重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居住区,行政区。

  二.城市道路系统

  1.杨凌城区现状路网主要是方格网形式,道路网由东西向的高干路、康乐路、常乐路、

  西宝中线、纬一路、滨河路和南北向的西农路、常春路、新桥路等11条主次干道组成。

城区现有道路长度65.88公里,路网密度5.26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224.84公顷,人均道路面积14.75平方米。

  1)主干路规划主干路设计车速为40~60公里/小时。

规划五纵、三横八条主干路,总长为71.07公里,路网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

五纵:

新桥路、西农路+邰城路、新城路、杨凌路和五泉路;三横:

城南路+兴武路、西宝中线和孟杨路。

  2)次干路规划次干路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总长78.13公里,路网密度1.35公里/平方公里。

  3)支路规划支路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总长154.18公里,路网密度2.66公里/平方公里。

  2.存在主要问题

(1)城区东部和西部均为农村地区,均为大车路、土路。

(2)现状道路虽已形成系统,但局部地区仍有许多断头路。

(3)受铁路、高速公路及渭河的分割,城区内南北向交通不畅,尤其是城市道路与陇海铁路线交叉处,如西农立交路面狭窄,人车混流,使西农路通而不畅。

(4)城区内无公共停车场。

  1路网规划本着依据现状,着眼未来,使城市道路成为杨凌城区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2除满足交通需求外,据杨凌的自然地形、现状建设条件和村庄等,结合总体规划布局结构,规划杨凌城区内道路,以体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色。

3充分考虑未来机动化的发展。

4同时满足城市绿化、通风、日照、防护、市政管线和防灾的要求。

5修建公共停车场,并按秩序规划管理。

  三.城市景观及生态环境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1.现状概况示范区现有绿地28.88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28%,人均绿地

  1.89平方米,全区现在只有水上运动中心一处公园。

  2.存在问题示范区建区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也做了许多的工作,但现状的公园、绿地面积、数量与国内园林绿化先进的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3.规划总体构思未来杨凌城市环境和景观的塑造上要有独特的城市个性,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次绿地系统的总体构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创造城市的绿化大背景,城市周边和内部的农业试验田既丰富了城市的绿色,又符合杨凌田园城市的特征。

(2)结合城市布局,通过建设城市公园、街道、广场及滨水绿地,形成

  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大绿化基调,建立网状的城市绿地系统,既作为城市组团的有效分割,又是城市的脉络,使城市的喧嚣、杂乱在绿地的导引下被梳理、消融。

  4.规划原则绿地系统和景观规划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之一,其规划原则是:

(1)注重绿地系统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2)创造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型田园城市风貌;(3)对城市绿地、农田、林带、园地统一进行建设和景观规划;(4)绿地建设与经济作物、花卉种植相结合,突出农业特色。

  5.绿地系统规划

(1)城区周边和内部大量农业试验田,形成城市的绿色大背景,把“绿”作为城市底色植入杨凌。

(2)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由公园和街头绿地构成。

公园绿地是指向公共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具有休闲、生态、美化、防灾等综合功能的绿地。

街头绿地是指沿街道、河湖等,设有一定休憩设施,供公众休闲,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绿带和小型绿化用地。

杨凌城区共规划建设市级公园7个,即水上运动中心、滨河公园、西农植物园、杨坚陵遗址公园、人民公园、城南公园和东方公园。

在城区内主要生活性道路旁布置公共绿地,对城区绿地系统予以完善和补充。

规划2020年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88.40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86%,人均公共绿地16.28平方米。

(3)生产防护绿地:

生产防护林绿地由园林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构成。

城市生产绿地主要在城区周边布置高新农业试验田,城区内部建设苗圃、经济林和花卉种殖区,丰富杨凌的绿色。

防护绿地包括沿铁路、公路、交通干道的防护林、工业区和生活区隔离林带和城市高压走廊防护林带。

主要为在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高压走廊、各干渠和部分城市干道两侧的城市防护绿地,总面积为610.8公顷。

  6.用地规模通过本次规划,致力使杨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型田园风光城市。

到2020年,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099.2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88.40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24.43%,人均绿地面积31.41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95平方米)。

城市景观规划

  1.现状概述及存在问题杨凌主城区地处渭河北岸,拥有独特的三道塬地势,是关中平原少有的起伏地形,有其独有的“山水”风貌。

杨凌地势起伏,远眺秦岭,近邻渭水,河道纵横,田园阡陌,拥有良好的城市背景,为塑造杨凌的城市景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但是杨凌城市景观的塑造与建设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宏观上缺乏对城市风貌的整体把握与控制,在对杨凌城市景观的特色塑造上还有所欠缺,局部地段缺乏微观的城市设计,整个城市空间处于一种无序的发展状态。

  2.规划基本思路本次规划的基本思路是:

立足于杨凌的自身条件,利用原有的景观要素,

  创造有杨凌特色的景观新形象。

在规划中,要求城市布局结构与自然地势和人造水体相结合;建筑、街道与绿化环境相结合,主城区风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个体景观与局部环境,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相结合的完整的城市景观系统。

杨凌市景观特色的塑造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上,结合城市宏观环境分析,通过对城市区域的特质定位,明确杨凌城市整体形象的象征为“青山、绿水、田园、人文”,这是杨凌城市特色创造和环境建设所应具备的目标。

(2)中观上,针对杨凌特有的台地地势,结合各组团不同的功能特色,充分展示各城市组团与功能相协调的景观特色。

通过城市天际轮廓线、整体空间的主次、高低的协调,形成富有节奏、韵律起伏的城市整体空间构图。

(3)微观上,在城市形象定位和整体空间环境协调下,精心创造杨凌街道、组团内部的景观特色,根据不同的组团功能,利用建筑的色彩、植物、光影等营造不同的城市空间尺度;对重点街道、广场进行统一的城市景观设计,使杨凌城市风貌在一致中蕴含不同,特色中还有亮点。

城市开场敞空间的营造:

包括城市街道空间、广场空间、绿色空间和水空间,它们是市民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城市景观的集中体现。

城市东西向生活性道路尺度适当缩小,取得宜人的田园感觉,南北向交通性干道尺度相应放大,凸显杨凌三道塬地形,并借景秦岭,营造独有的城市风景。

本次规划5处城市广场和4处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各种活动与交流的空间。

通过对城市广场的建设和对城市公园等生态绿地的经营,以及不时“渗透”而入的田园景色,使平淡的城市空间景观在人为创造中又融入了自然的生机,增强了城市的可视性与趣味感。

城市入口设计:

城市入口是强化城市形象,反映城市风貌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城市重要景观设计点。

规划要求对城市的9个入口进行建筑、雕塑和小品的设计。

城市建设园林特色化、城市景观田园生态化、城市生活文明现代化,将是未来杨凌城市景观塑造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