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202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docx

621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图文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

用例

(初稿

版本号:

2.0.0

前言

本标准的目的旨在规范TD-LTE初期小规模外场网络性能评估方法,规范测试所涉及的测试例及测试步骤,为中国移动开展TD-LTE初期性能评估测试制定基本参考规范。

本标准内容包括对于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方法的定义,包含覆盖、吞吐量和容量、移动性和切换、QoS、时延等测试例的具体规定。

本标准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

[2]

[3]

[4]

[5]

前言(2

目录(3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4

4.被测对象(5

4.1.硬件架构(5

5.测试环境(6

5.1.测试网络拓扑(6

5.1.1.端到端网络架构(6

5.2.配合设备(6

6.测试约定和术语(7

6.1.测试前提(7

6.2.测试网络基本配置(8

6.3.加载加扰方法(9

6.3.1.OCNG概念说明(9

6.3.2.加载加扰方法(9

6.3.3.干扰级别(9

6.4.终端移动速度(10

6.5.信道条件的定义(10

6.6.判断小区边界的原则(11

6.7.KPI统计指标(11

6.8.测试其他约定(11

7.测试用例说明(12

7.1.TD-LTE外场测试规范的使用阶段(12

7.2.TD-LTE外场测试规范的用词(12

7.3.本标准规范和其他标准的关系(12

8.测试用例部分(13

8.1.ANR功能开启时的自动邻区关系添加(13

8.1.1.典型密集区覆盖环境的邻区关系添加(13

8.1.2.郊区覆盖环境的邻区关系添加(14

8.1.3.室内及室内外连续覆盖环境的邻区关系添加(15

8.2.邻区关系表的管理(17

8.2.1.基于小区切换进行漏配邻区的添加(17

8.2.2.邻区列表优化(18

8.2.3.邻区关系列表属性管理功能(19

8.3.移动场景下的PCI自优化测试(21

8.3.1.PCI冲突/混淆时邻区关系的添加以及PCI冲突解决前后对ANR性能的影响(21

8.3.2.改变PCI时应减少用户掉话(22

9.编制历史(24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TD-LTE规模外场测试的测试例与测试方法,规定了测试需要输出的数据及

结果,供开展TD-LTE网络性能评估时参照使用;适用于在TD-LTE产业化初期,在国内外进行

的TD-LTE规模外场测试。

本标准规定了TD-LTE外场测试中对SON功能ANR自优化性能进行评估的准则,针对不同的

测试需求,制定了针对性的测试例以及测试方法,说明了对于本类测试的基本要求、测试设

备的数量,以及测试中针对性的约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参考3GPP的规范:

●规模试验第一阶段

⏹无线网络侧:

09年12月的R8版本

⏹核心网络侧:

与无线网络侧关联的接口版本(S1、NAS是09年12月的R8版本;核

心网内部接口为09年9月份的R8版本

●规模试验第二阶段

⏹无线网络侧:

10年6月的R9版本

⏹核心网络侧:

09年12月的R8版本(含NAS和S1AP协议,为保证在无线网络设备和

核心网络设备支持不同协议版本时的互通性,需保证无线网络侧R9版本的S1AP能与

核心网络侧R8版本的S1AP互通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4.被测对象

TD-LTE规模试验测试规范-XXX分册的测试对象,为TD-LTE无线基站构成的测试网络,同时包括组成网络所需的核心网设备和相关测试业务服务器等。

在多个TD-LTE基站和小区组成的覆盖网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主测小区,整体形成干扰受限的测试区域。

4.1.硬件架构

表4-1测试硬件设备列表

5.测试环境

选择密集城区或典型城区环境测试。

站间距500m左右,站高30米左右,拓扑结果基本保持均匀。

覆盖区内道路相对较多,能够形成网状覆盖,且能够保证车辆通行。

涉及到的具体测试场景需求,由具体测试例规定。

5.1.测试网络拓扑

5.1.1.端到端网络架构

图5-1端到端网络架构

根据测试例需求,网络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方式。

文中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同频组网环境。

基本要求是同频组网情况下,构成干扰受限系统(保证主测站点周围至少有两圈干扰站点,根据测试例的要求选择若干个扇区作为主测小区,要求主测小区为干扰受限场景。

主测小区周边没有明显阻挡;路线有径向和环形路线,且路况较好。

同频部署情况下,针对主测小区的干扰强度由具体测试例确定。

干扰的产生方式,详见后续章节的加载方式说明。

5.2.配合设备

6.测试约定和术语

本章规定了测试中特殊概念约定解释以及测试各项目指标的基本准则。

6.1.测试前提

在开展测试之前,参测厂商需提前提供以下材料并得到双方一致认同方可开展测试,应注意这些配置在整个测试过程,作为基准参考,应严格遵守:

1.所有小区的站名、站高、方位角、下倾角、带宽和频点的清单;

2.测试网络站址图(包含所有小区。

该图需能看出所有站点的位置,小区的朝向并标明

站间距。

地图需能看出该网络的真实环境(如googlemap;

3.主测小区以及整个测试网络的RSRP、SINR的CDF图和打点图。

打点图需能看出该网络

的真实环境(如googlemap;(不同测试开展前,均采用统一的一款终端完成测试选点及网络信道质量普查

4.如有测试例中涉及路测,需提供路测路线图。

测试路线图上需能看出站点位置以及

小区朝向以及网络真实环境;

5.如有测试例中涉及选择测试点,需提供测试点在googlemap上的位置,以及与服务小

区基站天线的直线距离。

并提供这些点在空扰和干扰级别三(见本章后续小节下的

RSRP和上下行SINR值。

6.提供每个测试例采用的业务与控制信道RB数量占用情况的详细列表,如下填报。

时对于所有涉及吞吐量的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对应的平均占用RB数(包括数据和控

制信道总和,以便于更好的统计自适应系统的频谱效率并进行合理对比。

6.2.测试网络基本配置

在测试期间,除特殊要求的测试项外,以下网络参数应该设置为真实网络商用时的常用配置且应保持不变。

表6-1测试主要配置参数列表

6.3.加载加扰方法

6.3.1.OCNG概念说明

在分配好真实数据的资源后(如果有的话,剩下未被分配数据的物理资源将会被分配无用的数据(意思是说没有任何UE会去收这些数据以实现模拟加载或是邻区干扰加载。

在3GPPRAN4中,这种方法被称为OCNG(OFDMAChannelNoiseGenerator。

这些数据包括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且能够进行分别配置。

为了达到干扰的真实性,OCNG产生的数据应该是放在随机化的PRB上,而不是某些固定位置的PRB;对于支持波束赋形的小区,下行OCNG数据需要能够根据指定数量的真实用户地理分布特性,产生若干模拟波束;OCNG功能应包括下行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加扰,且支持同时和分别进行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加扰。

随机化的方式,以尽量真实模拟实际多UE业务时的PRB分配为原则。

测试时,需要明确记录干扰RB的加载位置及变化方式。

6.3.2.加载加扰方法

本小区加载方式:

采用真实终端进行加载

邻小区加扰方式:

A.OCNG方式

B.采用真实终端进行加扰

注:

下行加扰的程度需要能够在测试工具界面上方便得进行监测和核实。

6.3.3.干扰级别

对业务信道的干扰,本规范共定义三种干扰级别:

∙干扰级别一:

下行50%加扰+上行50%加扰(对应5dBIOT水平

∙干扰级别二:

下行70&加扰+上行70%加扰(对应8dBIOT水平

∙干扰级别三:

下行100%加扰+上行100%加扰(对应11dBIOT水平

说明:

1.上述干扰级别百分比,仅针对业务信道;控制信道采用真实UE加扰时,以实际产生

的干扰为准(除测试例特殊要求外,采用模拟加载时,进行100%控制信道干扰。

2.基站应支持分别进行控制信道、业务信道模拟加扰。

下行仅需进行周围两圈邻区的

真实加载,其他模拟小区均可以采用模拟加载的方式,UE位置可随机。

3.PDCCH加扰比例采用70%。

6.4.终端移动速度

低速:

0~15km/h

中速:

40~60km/h

高速:

100km/h以上

6.5.信道条件的定义

大部分的测试例需要在规定的信道条件下执行。

因此,在正式测试开始前需要选出符

合要求的测试点供测试使用。

本测试规范中,根据信道条件的不同分为四类测试点:

极好

点、好点、中点和差点。

这三类点依据SINR值来进行区分。

为避免具体数值带来的不可操作性,需要针对具体测试环境,进行预测试判别:

先进行上下行干扰加载(干扰级别三,在干扰受限环境中,尽量遍历(多次遍历,每次遍

历尽可能不停留,不断链,不重复历经,必须包含链路质量差的区域;如果因场景限制,

遍历有困难,可以仅在径向路径上进行测量,直到断链,并且可以反复多次。

被测小区

内所有位置,测得小区内RS-SINR、RSRP的详尽指标,绘制CDF曲线。

根据RS-SINR曲线确定信道条件好、中、差区间,95%-100%为“极好”,80%-90%为“好”,

差点必须选取RS-SINR小于0的点。

极好点:

>22dB

好点:

15~20dB

中点:

5dB~10dB

差点:

-5dB~0dB

SINR定义:

取全频带测量得到的RSSINR。

分别计算port0对应的SINR和port1对应的SINR,最后进行平均。

关于选点的几点说明:

∙测试点应在干扰级别三的环境中进行;

∙以上选点规则为下行选点规则。

上行测试点与下行一致即可,但必须保证下行选点

要具备网络环境代表性,以实际场景和终端距离服务小区远近为主要区分“极好”

“好”“中”“差”点的直观原则,避免在狭小空间,利用人为特殊处理制造“极好”

“好”“中”“差”点;

∙路测线路选取原则:

除测试例特殊规定以外,尽量遍历在所关注的测试环境中所有位置(每次遍历尽可能不停留,不断链,不重复历经,且遍历过程中历经差点区

域的时间不少于20%;

∙对于模拟上行加扰,避免产生纯底噪抬升,尽可能利用信号发生器,模拟实际TD-LTE邻区上行信号;

∙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实际终端/第三方路测终端进行加扰。

∙不同城市、不同厂商、不同环境的测试例,均采用统一的一款终端完成测试选点及网络信道质量普查。

6.6.判断小区边界的原则

单小区覆盖时,以PUSCH/PDSCH断链点或BLER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一定门限值(数值待定作为小区边界;当网络形成连续覆盖时,以各小区之间的切换带作为小区边界。

6.7.KPI统计指标

基本性能指标至少包括:

LTE系统内两点间动态吞吐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时延、掉话率、业务中断次数及业务保持能力。

6.8.测试其他约定

单项指标的记录,涉及到测试时间长短的,测试时间最少30s,记录数据为30s中获取数据序列的均值。

为了不引入不可预测的时延,下载/上传的文件应放在测试网络内部(ApplicationServer,以得到更适合验证TD-LTE无线性能的数据。

测试例中,若无特殊说明,HARQ、AMC、UE上行功控功能均打开,上行配置为SIMO天线模式,下行为MIMO单双流自适应模式(Rank1&2自适应。

是否支持空分复用和SFBC间的自适应,参测厂家在测试前需要说明。

具体特殊规定,在测试例中另作说明。

Ping的具体设置:

按照windows默认值进行,ping的时间间隔为1s。

测试时的TCP/IP配置如下表所示。

表6-2测试时的TCP/IP配置列表

7.测试用例说明

7.1.TD-LTE外场测试规范的使用阶段

本标准适用于TD-LTE规模试验第一、第二阶段。

根据产业化推进程度,中国移动将会陆续发布后续版本。

7.2.TD-LTE外场测试规范的用词

在本标准中重要性分为“必选”和“可选”。

“必选”是指基于本标准开展某项外场测试必须执行的测试例;“可选”是指在标准中未作硬性要求,可以基于实验室测试评估,或者一定时期内,不具备测试条件的测试例。

7.3.本标准规范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是在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移动业务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是对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扩展、加强和补充。

8.测试用例部分

8.1.ANR功能开启时的自动邻区关系添加8.1.1.典型密集区覆盖环境的邻区关系添加

8.1.2.郊区覆盖环境的邻区关系添加

8.1.3.室内及室内外连续覆盖环境的邻区关系添加

8.2.邻区关系表的管理

8.2.1.基于小区切换进行漏配邻区的添加

8.2.2.邻区列表优化

8.2.3.邻区关系列表属性管理功能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8.3.移动场景下的PCI自优化测试8.3.1.PCI冲突/混淆时邻区关系的添加以及PCI冲突解决前后对ANR性能的影响项目:

移动场景下的PCI自由化测试分项目:

PCI冲突邻区关系的添加以及PCI冲突解决前后对ANR性能的影响用例编号:

参考文档:

重要性:

测试目的:

8.3.1基本版本:

网络配置:

1.验证系统在PCI冲突/混淆的场景下系统可以自动解决PCI冲突和混淆,并将冲突/混淆解决后的邻区添加到邻区关系表中。

2.测试在PCI冲突/混淆场景下网络性能的恶化程度。

预置条件:

1.eNodeB运行正常,网管系统运行正常,且与基站建立连接。

2.选取至少20个基站(至少60个扇区)组成的连续区域为测试区域,区域的覆盖情况为密集城区。

3.规划一条或多条测试路线,测试路线应遍历存在PCI冲突/混淆的邻区关系。

4.测试中使用一台测试车,车上挂载1-2台支持ANR功能的UE进行测试,测试车需要的装备包括:

交流电源、天线连接器和GPS接收器;。

5.测试前服务器端需要准备一个足够大的文件能够供UE保持至少10分钟的TCP下载业务。

6.开展测试之前,参测厂商需提前提供站点覆盖图、测试路线图、实际规划的邻区关系、路测结果等,并得到测试人员认同后方可开展测试。

21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测试步骤:

1.在测试路线上删除至少3对小区的邻区关系,并构造其存在PCI冲突(选择用于构造PCI冲突的小区由测试人员现场决定);2.关闭网管系统的PCI优化功能和ANR优化功能;3.所有小区在测试开始时均处于无扰状态;4.路测车移动速度为中速;5.测试UE接入系统,在选择好的测试路径上移动2遍,开启TCP下载业务,用GPS辅助电子地图记录实时路径,UE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TCP数据下载业务;6.实时记录RSRP、SINR、上下行吞吐量等指标;7.打开网管系统的PCI优化和ANR优化功能;8.重复步骤3-6;9.实时记录RSRP、SINR、上下行吞吐量等指标,并记录切换成功率、掉话率,以及发生掉话或切换失败的实际地点,记录行车的平均车速;发现PCI冲突的邻小区关系上报后,系统完成PCI自优化后添加相应的10.邻区关系;11.导出相应的邻区关系表;12.在测试路线上删除至少3组小区(产生PCI混淆的小区两两间)的邻区关系,并构造其存在PCI混淆,重复步骤3-11。

(选择用于构造PCI混淆的小区由测试人员现场决定)输出数据要求及预期结果1.在测试中记录每次路测过程的SINR、PCI、RSRP、吞吐量,以及每次的业务中断情况和业务中断地点,同时记录每次路测的车速。

2.网管系统应保存各个阶段ANR优化的日志;3.在步骤9中,系统应当发现PCI冲突的小区,并产生相应的告警;4.在步骤9中,系统应当自行解决PCI冲突,并将PCI冲突解决后的邻区关系添加到邻区关系表中。

5.在步骤11中,系统应当自行解决PCI混淆,并将PCI混淆解决后的邻区关系添加到邻区关系表中。

6.预期将PCI冲突/混淆解决后的小区加入到邻区关系表中,会提升网络的性能。

8.3.2.改变PCI时应减少用户掉话项目:

移动场景下的PCI自由化测试分项目:

改变PCI时应减少用户掉话用例编号:

参考文档:

重要性:

测试目的:

8.3.2基本版本:

网络配置:

1.验证系统对PCI冲突小区能够自行解决,并在重启小区时尽可能减少用户掉话。

22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预置条件:

1.eNodeB运行正常,网管系统运行正常,且与基站建立连接。

2.选取至少5个基站(至少15个扇区)组成的连续区域为测试区域,区域的覆盖情况为密集城区。

3.选用其中的6个小区作为测试小区,构造3对PCI冲突/混淆的场景。

4.在每个测试小区中,根据覆盖质量选出5个“好”点、5个“中”点、10个“差”的测试点,其中“好”点、“中”点和“差”点覆盖的区域与基站的距离应该依次由近及远,且尽量均匀分布在以基站为中心的环带内。

5.每次PCI冲突/混淆时,由20个UE靠近一个测试小区内所选的测试点,用于做定点数据业务。

6.所有小区在测试开始时均处于无扰状态;7.开展测试之前,参测厂商需提前提供站点覆盖图、实际规划的邻区关系、测试选择方案、测试方案等,并得到测试人员认同后方可开展测试。

1.关闭网管系统的PCI功能;2.在测试区域中选出有邻区关系的3对小区作为构造PCI冲突的测试小区;3.选取其中一对小区,并使UE分布在步骤5中PCI冲突解决时PCI值改变小区中的20个测试点,并接入系统开启TCP下载业务;4.构造PCI冲突;实时记录RSRP、SINR、上下行吞吐量等指标;5.打开系统PCI自优化功能系统发现PCI冲突后可自行解决PCI冲突。

6.记录在PCI自优化过程中业务中断情况以及中断地点。

7.关闭网管系统的PCI功能;8.依次选取另外两对小区,重复步骤3~7;9.在测试区域中选出有邻区关系的3对小区作为构造PCI混淆的测试小区,重复步骤2-8。

测试步骤:

输出数据要求及预期结果1.在测试中记录每次路测过程的SINR、PCI、RSRP、吞吐量,同时记录PCI冲突的解决时间;2.在步骤5中,系统应当发现PCI冲突的小区,并产生相应的告警;3.在步骤5中,系统应当自行解决PCI冲突;4.在步骤9中,系统应当自行解决PCI混淆;5.预期在PCI冲突/混淆解决的过程中,参与测试的UE中,分布在“差”点的所有或大部分UE下载业务不中断,并应迁出所在的PCI冲突/混淆的小区,“中”点和“好”点的UE会出现部分下载业务中断。

23

新技术引入方案——SON测试用例9.编制历史表9-1编制历史版本时间主要修订内容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