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292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

地理七上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是一个球体。

精确的说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它们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结合课本第3页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地轴都是虚拟的,地球本身并不存在。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地轴。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做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做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此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图:

课本P5)

三、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表一:

经纬线、经纬度特点(注意结合课本图1.6,1.9理解记忆)

纬线

经线

形状

半圆

长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最后成为一个点

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条数

无数条

无数条

特点

自成一个圆圈,

所有纬线都平行

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纬度

经度

度数范围

0°--90°

0°--180°

变化规律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逐渐增大到90°

由0°经线向东西

逐渐增大到180°

0°的确定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半球分界线

赤道

20°W经线和160°E经线

构成的经线圈

符号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0°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0°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2、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30°中纬度:

30°--60°高纬度:

60°--90°

3、图一:

纬线、纬度特点

4、图二:

经线、经度特点

5、(☆难点)图三:

东西半球的划分

任何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东半球:

20°W0°160°E

西半球:

160°E180°20°W

即:

对西经度来说,如果﹤20°W,那么它的经度符号和所在的半球是相反的,其它都是一致的;对东经度来说,如果﹥160°E,那么它的经度符号和所在的半球是相反的,其它都是一致的。

如:

15°W位于____半球;100°W位于____半球;165°E位于____半球;20°E位于____半球;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都自成圆圈B、除赤道外,相同度数的纬线都有两条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D、纬线的长度从南到北逐渐缩短

2、下列地点中,既属于西半球,又属于南半球中纬度的是()

A、19°W、10°SB、35°W、40°N

C、160°W、20°SD、140°W、35°S

3、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B、出发点以北C、出发点以西D、出发点以东

4、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南半球的中纬度,以南是南半球的高纬度,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A、经度0°,30°SB、经度0°,60°SC、160°E,60°SD、20°W,60°S

5、读经纬网图,回答有关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

的是____地,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地。

(3)按照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①地属于____带,

②地属于____带。

(4)判断:

③地在④地的____方向,

 ②地在④地的____方向。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运动形式

转动中心

方向

转动周期

产生的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1天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时差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1年

四季、五带

1、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时间差异,偏东的地方总比偏西的地方时间早些。

2、地球公转:

(课本11页图1.19)

3、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3、(☆难点)

(1)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产生现象)昼夜的形成

(2)地球自转

(产生现象)昼夜交替东早西晚(时差)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3)地球公转

(产生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地球公转

节气

日期

阳光直射点

 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5、

五带的划分(参见课本P14)

气候特征

 

热带:

终年炎热

温带:

四季分明

寒带:

终年寒冷

天文现象

 

热带:

有阳光直射

 

温带:

终年斜射

寒带:

有极昼极夜

 

练习:

1、在南极上空看,甲飞机沿极圈做逆时针飞行,北极上空看,乙飞机沿极圈做顺时针飞行,这两架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

A、都是自西向东B、都是自东向西C、飞行方向相反D、甲机向东飞,乙机向西飞

2、下列节日中,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A、六一儿童节B、五一劳动节C、十一国庆节D、元旦

3、读北半球“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地轴永远指向附近。

(2)、当地球位于A处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

在一年中最,白昼最。

(3)、当地球位于D处时,郑州的昼夜长短

关系是:

(4)、地球从B处向C处运动期间,

南半球的季节为:

(5)、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节气为,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填纬线名称),该纬线对应的纬度是:

此时,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6)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载人航天飞船首飞成功。

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AD之间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

1、方向a、一般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b、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1)

(2)比例尺的形式:

数字式1/1000或1:

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0100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和意义: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方法同于“比较分数的大小”。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练习:

下列几张地图,倘若图幅相同,内容最简单的是()

A、中国地图B、世界地图C、郑州市区图D、河南省地图

3、图例:

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课本18页图1.25)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按范围分类:

世界地图、中国地图、XX省地图、XX市地图、XX(景点)地图

按内容分类:

政区图、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导游图、城市地图

一幅地图的命名:

范围+内容.。

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范围,合适的内容的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①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记山地不同部位:

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高线(课本P25,图1.36)。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曲线,数值内大外小。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例题)甲、乙两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见下页图),根据图中信息:

(1)判断甲、乙两地各为山地地形的哪种部位。

(2)判断方法有哪些?

 

解答:

(1)甲地为山谷,乙地为山脊。

(2)判断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凸起方向判断: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第二种:

辅助线法:

作中央线的垂线(甲图AB线,乙图CD线),判断从交点向AB(或CD)两侧是逐渐升高还是逐渐降低,升高—山谷,降低—山脊。

3、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

(陡密缓疏)

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课本27页)

练习:

1、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按要求完成:

(6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B__________C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在这幅图中,李庄位于周庄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小河向_____方向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__处最合适。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海陆分布特点:

(1)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要求:

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基本轮廓和分布(注意33页图2.6和35页图2.11)

(1)七大洲:

(面积从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四大洋:

(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

南极洲、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4)亚、欧两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引起变化的原因)

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的运动(自然原因)

b.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海平面的升降(自然原因)

c.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人为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学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大陆漂移学说观点: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

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①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相似②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古老地层对应③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海牛、鸵鸟有亲缘关系。

3、板块的运动

主要内容:

a.全球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课本P42图2.22)

b.板块在不断地运动中。

①张裂运动→裂谷、海洋如: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和红海的扩张都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的结果;

②挤压运动→山脉、海沟

如:

阿尔卑斯山的形成和地中海的缩小都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碰撞的结果;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的结果。

(43页图2.24)

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练习:

日本、台湾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答:

因为它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特点是多变。

如:

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

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课本P49,地图册P20)

4、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反之越好。

5、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防治措施(地图册P21)

7、风向指风的来向。

风的大小和方向用风向标符号的表示。

风尾表示风级,风杆指示风向。

每道风尾表示两级,两道表示四级,三道表示六级,四道表示7级;8级用小旗表示。

(写出下列风向标表示的风向、风力)

风级风级风级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时间变化

1、用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注意此图的绘制,用平滑的曲线。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陆地上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海洋相反。

4、(☆难点)根据等温线图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

(实例解析)甲、乙两图为某两区域等温线图,ab、cd为两条纬线,根据图中所给信息:

(1)判断甲、乙两区域所在半球;

(2)判断甲、乙两区域所在季节;

(3)判断依据是什么?

解答:

(1)甲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

(2)甲为夏季,乙为冬季

(3)判断依据:

根据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因此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可以判断,甲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气温海洋比陆地高,7月气温陆地比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甲图中沿纬线ab可以看出,陆地气温比海洋高,乙图中沿纬线cd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因此,甲图为南半球夏季,乙图为北半球冬季。

二、气温的空间分布

1、气温的空间分布用等温线图表示。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2)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海陆因素)

(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地形因素)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季节变化

1、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降水。

降雨是其主要形式。

2、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注意此图的绘制。

二、降水的空间分布

1、降水的空间分布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地形雨);世界干极——阿塔卡玛沙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课本65页图3.28)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纬度位置影响:

a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2)海陆位置影响:

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3)地形影响:

a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c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3、(☆重难点)学会阅读“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总结气候特征。

(例如,课本63页图3.25,图3.26。

其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参考地理图册P26)

4、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反过来人类活动也能影响气候,比如全球变暖。

5、全球变暖

(1)原因

(2)危害(见课本P68)

(3)措施:

a、积极开发新能源。

如: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等。

b.提高能源利用率c、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少开车,低碳出行。

D、禁止滥砍滥伐,植树造林。

练习:

读四幅“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全年降水稀少的是图,属于气候。

(2)甲图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是。

(3)四种气候类型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图,属于气候。

(4)郑州的气候与图相似,气候特征是。

(5)雅典的气候类型是图,泰国的气候类型是图。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目前,世界上有70亿人口,基数庞大,仍以每年高达800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欧洲、北美等地区;最低的是欧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

最高的是非洲。

3、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4、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①亚洲东部②亚洲南部③欧洲西部④北美洲的东部等。

原因:

(1)自然条件:

都位于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

(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世界上人口最稀疏的地区:

①干旱的沙漠②寒冷的极地③高山高原④原始的热带雨林。

5、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

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2)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3)合理的人口政策: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注意:

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属于白种人。

6、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见课本75页图4.7及76页活动3表格)

7、三大人种分布特征:

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语言:

(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2)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见课本78页图4.9及P79表格)

2、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圣经》为经典,建筑是教堂);伊斯兰教(《古兰经》为经典,建筑是清真寺);佛教,建筑是佛塔。

(2)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见课本80页课文)

(3)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交通、水源、土壤、地形、自然资源(课本P82图4.13)

所以,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微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楼上住人。

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

可以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

4、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5、传统聚落中列入文化遗产名录:

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我国陕西的平遥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地域发展差异

依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上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发达国家主要在欧洲的西部,还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

主要在北半球的北部,通常用“北”代表。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

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通常用“南”代表。

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2、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有些领域,有的发展中国家超过了发达国家,例如,印度的软件业(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中国的航天业(仅次于俄罗斯、美国,世界第三),核工业。

三、国际经济合作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积极合作。

发达国家需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

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高科技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