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656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

渤海高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题满分:

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甲某区域水系图和图乙沿汉中-西安一线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1.目前,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是汉水和丹江的流域范围

B.汉水流域径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于渭河流域

C.集水区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且自西向东降低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集水区的范围缩小

2.关于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谷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处山地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C.③处平原是断层陷落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④处黄土地貌经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

【答案】1.C2.A

【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甲集水区范围可以看出,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是主要是汉水流域范围;渭河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更大,B项错误;从河流的流向来看,可以得出集水区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且自西向东降低,C正确;该工程使得集水区范围变化较小。

2.从纬度上看①处谷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处山地是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B错误;③处平原是断层陷落和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错误;④处黄土地貌经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3.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

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线路穿越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

B.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

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D.⑦~⑧线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①-②线穿过我国新疆地区中部的天山,不是高原也不是丘陵,且人口密度是很小的;③-④线穿过内蒙古高原,因降水少,气候较干旱,人口少,聚落很少,分布不均匀;⑤-⑥线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穿越高原、山脉,但经济十分落后;⑦-⑧线穿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丘陵和平原,地势平坦,聚落密度大,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铁路干线的有关知识.

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4.与东北松嫩平原相比,图示地区①~⑤五大商品粮基地的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

C.耕地广阔D.市场广阔

5.图中a~e五大钢铁工业基地中,区位特点不同于其他且布局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a—市场导向型B.b—原料导向型

C.c—燃料导向型D.d—技术导向型

【答案】4.A5.A

【解析】

4.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①~⑤都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且都位于我国长江流域,与东北松嫩平原相比,①~⑤五大商品粮基地共同优势自然条件是纬度较低,热量条件更丰富,所以A正确;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蒸发量小,所以河流径流量较大,①~⑤并没有明显的水源优势,故B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比①~⑤耕地面积广阔,故C错误;市场条件为社会经济因素,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所以该题目选A。

5.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a位于上海,当地没有煤、铁资源,发展钢铁工业主要的区位优势是市场和交通,属于市场指向型,所以A正确;b是马鞍山钢铁工业,c是武汉钢铁工业,d是重庆钢铁工业,都是靠近煤、铁产地,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该题选A。

小明暑假准备从成都出发去哈尔滨、武汉、昆明、广州旅游。

他在查阅地图时分别把四个省会城市所在省区的轮廓绘了出来,还将各省最大的河流绘在了轮廓图中。

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6.四省区中有我国最大的河流流经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7.四个省会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

A.昆明B.广州C.武汉D.哈尔滨

【答案】6.B7.D

【解析】

6.我国最大河流是长江,四省区中①是四川,②是广东,③是湖北,④是黑龙江,有我国最大的河流流经的是①③,B对。

A、C、D错。

7.气温年较差是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四个省会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哈尔滨,D对。

其它三地纬度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小,A、B、C错。

点睛:

了解我国行政区轮廓特征,我国最大河流是长江。

气温年较差是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四个省会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哈尔滨。

2013年10月17日是第21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倡议,城市人群在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只花费6.3元生活一天(即一日三餐的花费),希望号召大家能够用6.3元钱体验城市中的一日三餐,感受因拮据而食不果腹的感觉,体验贫困标准,思考贫困问题,并采取积极行动。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这一数字源自中国的扶贫标准,6.3元的计算依据是(  )

A.2.5亿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

B.大学生的人均月薪

C.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D.退休员工的人均年退休金

9.对世界大多数贫困缺粮的人口来说,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

A.人口问题B.生态破坏

C.环境污染D.粮食紧缺

【答案】8.C9.D

【解析】试题分析:

9.对世界大多数缺粮贫困的人口来说,首当其冲的问题是粮食紧缺。

考点:

粮食问题。

下图为沿我国32°N纬线的地势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区依次是(  )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

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11.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  )

A.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我国内陆地区

B.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D.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

【答案】10.A11.D

【解析】试题分析:

10.

11.考点: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铁路的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①~④铁路沿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沿线经过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①~②沿线所属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多内流河

C.②~③沿线跨越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D.③~④沿线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热量

13.⑤~⑥铁路沿线的车站,使用的新能源最可能是(  )

A.风能B.地热能C.太阳能D.水能

【答案】12.A13.C

【解析】试题分析:

12.①~④沿线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经过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A正确;①~②沿线所属地区,地势低平,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多外流河,B错;②~③沿线跨越我国中、西部两个经济地带,其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C错;③~④沿线主要在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水分,D错。

选A正确。

13.⑤~⑥线主要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这里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沿线地区都可使用;该地区风能、地热能和水能也很丰富,但这些能源集中分布,沿线各地不是都有。

选C正确。

考点:

主要考查我国地理环境特征。

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各省市区编号是2010年某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该指标可能是(  )

A.面积B.人口

C.城市化水平D.经济总量

15.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  )

A.水流平缓河道弯曲B.水量丰富流速急

C.江水混浊泥沙多D.峡谷幽深猿声啼

【答案】14.B15.A

【解析】试题分析:

14.西藏的面积相对是比较大的,不可能排第31位,可以排除A;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总量不可能排第24位,可以排除C和D。

15.长江干流②河段位于长江的中游,水流平缓河道曲。

考点:

中国河流

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17.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16.D17.B

【解析】试题分析:

16.读图,可以看到,1月份0℃等温线位置总体上向北移,0℃等温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北面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移是向高纬偏移,图中不能显示出海拔高度的变化。

17.根据温度与高度的变化关系,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图中等温线的弯曲,可以反映出等高线的变化,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该地海拔较高,所以甲地为山脊,等温线整体向北移,说明冬季气温趋于上升,同理可以分析,乙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乙地海拔低,甲地海拔高于乙地,乙地可能是山谷,但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甲地是山脊,气温小于0℃,乙地是山谷,气温大于0℃,甲地平均气温低于乙地。

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

18.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答案】C

【解析】河流含沙量大小与径流量、输沙量相关,读图可以看到,该水文站径流量、输沙量都减少,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上中游水库的增建,C对。

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不影响河流含沙量,A错。

流域降水量的增加,径流量增大,B错。

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输沙量应增大,D错。

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是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

读2013年9月19~22日南方晚稻区寒露风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云贵地区一般没有晚稻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C.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20.为了积极防御寒露风灾害,晚稻种植区一般采用夜间灌深水或喷水的措施,其目的主要是(  )

A.保温B.保湿C.保墒(土壤中的水分)D.利于有机质积累

【答案】19.A20.A

【解析】试题分析:

19.云贵地区因多为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不利于晚稻的生长,故一般没有晚稻分布。

........................

考点:

该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

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和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回答下面小题。

21.重庆市被称为“雾都”,关于其浓雾天气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多雾,秋冬更多B.位于四川盆地中央,水汽不易扩散

C.四季多雾,雨季更多D.工业生产、居民取暖造成凝结核多

22.成渝经济开发区(  )

A.北部产业地带水运便利B.南部产业地带农业基础更好

C.可发展化学工业为支柱产业D.环境洁净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

【答案】21.A22.C

【解析】试题分析:

21.由右图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可知,重庆市全年浓雾发生频率较高,夏季相对较少,即雨季较少,9月份至次年2月份较多,即秋冬更多;主要由于重庆市处于长江沿岸,水汽来源丰沛,秋冬季节气温相对较低,水汽易凝结形成浓雾,故选项A正确。

22.注意在图中找出成渝经济开发区的北部产业发展地带和南部产业发展地带,进而分析其发展条件;由图可知北部产业地带位于长江支流的中上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水运条件较差;南部产业地带多处于丘陵地区,农业基础不如北部的成都平原等;盆地内部特别是重庆市多浓雾,环境条件较差,不利于吸引产业转入;但是该区域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水源、能源充足,有利于发展化学工业,故选项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的工业地域

24.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  )

A.土地廉价B.能源资源丰富

C.劳动力素质高D.政策优势

【答案】23.D24.C

【解析】试题分析:

23.从图中可以得出,图示地区水电、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所以该工业地域应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

24.该区域位于我国西部地带,劳动力素质并不高,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是政策优势、能源资源丰富、土地廉价。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25.近年来,乌海市(内蒙古)以“蔬菜、葡萄”产业为主导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葡萄种植基地每年以4000亩左右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近2.5万亩,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少

C.地下水丰富,灌溉便利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答案】A

【解析】乌海市位于内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A对。

气候干旱,降水少,不利于作物生长,B错。

该地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C错。

河流少,是地壳隆起后,长期受外力侵蚀形成的平原,D错。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花落上海并非偶然,下列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上海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上海市土地资源丰富

C.上海市距港澳地区近D.上海是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

27.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开张时(  )

A.我国北方地区酷热难耐B.我国南方地区春暖花开

C.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D.青藏高原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

【答案】26.D27.C

【解析】

26.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做试验田的特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花落上海并非偶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上海是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D对。

上海市的气候、土地不是成为试验区的主要原因,A、B错。

上海市距港澳地区比广东、福建沿海地区远,C错。

27.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开张时,北京时间是9月29日上午10时,此时我国是秋季,北方地区秋高气爽,A、B错,C对。

夏季,青藏高原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D错。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29.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

【答案】28.B29.B

【解析】试题分析:

28.从题图中可以得出海拔高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海拔较高处的甲降水量较多,海拔较低处的乙降水量较少,因而,影响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

29.从题干和题图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该地区因纬度较高,乙地的海拔较低(位于平原),春季多发寒潮、低温冻害灾害。

考点:

地形与降水;气象灾害。

第Ⅱ卷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塞上江南景观组图。

(1)从河流汛期、含沙量两方面比较图中河流A段、B段水文特征的差异及成因。

(2)图中C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请你用地理学原理加以说明。

(3)说明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C平原盐碱化的过程。

【答案】

(1)A段:

凌汛;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河流有结冰期,易发生凌汛。

B段:

含沙量大;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2)河网稠密,河汊纵横;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形成了如江南水乡一样的景观。

(3)由于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加上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聚集,形成盐碱化土地。

【解析】整体分析:

温带地区,河流有结冰期。

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发生凌汛现象。

黄土高原地区,易被流水侵蚀,水土流失多,河流含沙量大。

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河网稠密,河汊纵横。

(1)读图,A段位于黄河上游,位于温带地区,河流有结冰期。

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发生凌汛现象。

上游植被条件较好,河流含沙量较小。

B段位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易被流水侵蚀,水土流失多,河流含沙量大。

位于温带,有结冰期,流向较低纬度,没有凌汛现象。

(2)C平原是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河网稠密,河汊纵横。

水源较充足,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形成了如江南水乡一样的景观。

所以被誉为“塞上江南”。

(3)不合理灌溉主要是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该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聚集,形成盐碱化土地。

31.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2)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3)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3)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M城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距海洋远,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气候大陆性强。

(2)随着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道路建设技术水平提高。

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促使了交通方式的转变。

(3)分析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边境口岸城市区位,区域经济特色,国家政策,对外联系等方面分析。

读图,N城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

该地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

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

该地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及原因,区域设立特区的条件。

【名师点睛】熟悉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经纬度定位,分析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

不同时期,交通方式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需求,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

沿海、沿边地区设立经济特区,要结合区域位置、特色产业、对外联系的条件、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