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666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历史与社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docx

《历史与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与社会.docx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整合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368-1644)

概况: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都城:

应天

明初的统治:

政治:

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强化皇权

经济:

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

对外交往:

郑和下西洋

明末农民起义:

爆发:

1627年;

领导人:

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

结果: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二)、清朝(1616-1912):

1644

1636

17世纪初

(女真)

(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占领北京

(满洲)

后金

皇太极

努尔哈赤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抵御外来侵略

(2)、加强边疆治理

★★1.明清民族政策:

明:

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

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

★★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明:

修长城目的:

防范蒙古骑兵南下

作用:

保护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出现长期和平交往局面。

①措施:

康熙①平定准噶尔叛乱

意义:

统一天山以北地区

乾隆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意义:

加强新疆与中央联系,巩固边防)

清:

抗击沙俄

雅克萨之战康熙帝

《尼布楚条约》

清: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金瓶掣签制度

③设立驻藏大臣

明:

①戚继光,俞大猷平定倭寇

清:

统一台湾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设置台湾府

(意义:

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明→清:

改土归流

意义: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②意义:

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至清前期,

我国农耕文明鼎盛的表现

农业的

兴盛

①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②培育、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甘薯、玉米引进)

③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

手工业的发达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特别发达(了解即可)

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③出现新的工厂手工业经营形式,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的

繁荣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

海外贸易的发达

①茶叶、生丝、瓷器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②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总结

明至清前期,中国农业兴盛、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的发达,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地点

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

行业

纺织业部门

典型表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特征

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具有雇佣的生产关系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文字狱

目的:

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实质:

思想专制文化

危害: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四书五经”;考生只能根据制定的观点答卷

文体:

八股文

危害:

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大都成为皇帝的重视奴仆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进步思潮

背景:

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的进步思潮。

代表人物:

黄宗羲

主张:

批判专制皇权(“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界本

世俗文化

★古典小说

兴起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罗贯中最早一部长篇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京剧

新的剧种

二、★晚明科学巨匠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徐光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

宋应星

《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徐霞客游记》

整体表现

明清的科技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皇权膨胀

明朝

地方:

①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作用:

三司互不同属,分权鼎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

②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作用: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③增设内阁制度

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⑤设立“廷杖”制度

清朝

⑥设立军机处(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答:

军机处虽是清朝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军机达成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皇权达到顶峰(理解)

皇权膨胀消极后果(了解)

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3.绝对君主专制,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的风气。

4.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皇帝崇拜使人们缺乏民主思想,对中国人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有很大影响。

2、近代前夜的危机

近代前夜的危机

的表现

★“重农抑商”

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仍占主体地位,清统治者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闭关锁国

含义:

关闭国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

②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表现:

①清初实行海禁政策。

②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

③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

影响:

①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②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

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启示:

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学

习交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与时俱

进,抓住机遇,置身于世界的大潮,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清朝中后期统治危机

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腐败黑暗,官场腐化奢靡;

军事削弱;数十次起义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T5.1回望“盛世”余辉(“乾隆盛世”表现)

1.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2.经济:

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巨大进步

3.经济:

中国经济总量世界领先

4.文化:

文化继续发展(完成中国历史上最大丛书《四库全书》,文学巨作《红楼梦》)

T5.2透视“盛世”阴影

1.人口增长过快——社会危机;2.官员不为民办实事——失去民心;3.思想控制严密——文字狱;4.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中英差距拉开。

T5.3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

清帝国实质上是虚弱的,中国军队战斗力很弱,所用武器落后。

但清朝统治者仍认为是全世界的“天朝”。

 

2、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有哪些不同?

所有者

劳动者

生产方式

场地

与规模

相互关系

效率

手工作坊

作坊主

作坊主与家人、帮工

封建主义

作坊主与学徒、帮工的关系

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主

手工工场工人

资本主义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最根本的不同:

手工工场存在雇佣关系

3、作用:

(1)提高了生产效率;

(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4)促进了社会阶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

14世纪---16世纪地点:

意大利,后影响西欧对象:

天主教会

2、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英国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是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4、性质、意义: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

科学革命

1、时间:

15、16世纪。

2、代表人物:

(1)英国—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波兰—哥白尼—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3)意大利—布鲁诺—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

(4)英国—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3、科学的作用:

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人们逐渐触摸到自然界跳动的脉搏;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发的态度看待世界。

4、对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科教兴国重视知识的作用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等

启蒙运动

1、时间:

17、18世纪国家:

法国等西欧国家,到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顶峰。

2、含义:

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3、代表人物:

(1)法国——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旗手)——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政治自由)

(2)法国——卢梭——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思想。

(在法国大革命中体现。

《人权宣言》)

(3)法国——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在美国建立的共和政体中体现)

(4)法国——百科全书派(狄德罗)——科学和理性

事件

首先兴起

主张

代表

斗争对象

文艺复兴

意大利等

以人为中心(人文精神)

文学三杰、艺术三杰

封建神权

宗教改革

德国等

信仰上人人平等

马丁路德等

启蒙运动

法等

理性、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伏尔泰卢梭等

自然科学

意大利等

知识就是力量

哥白尼牛顿等

新航路的开辟

最根本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具体:

(1)对东方商品的需求,东方的丝绸、瓷器、宝石和香料等奢侈品辗转运往欧洲,在欧洲人看来,东方非常富裕。

(2)在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对货币需求量增加,“拜金狂“们希望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能够攫取黄金。

《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广为流传后,更激起了人们对东方的向往。

(3)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通商道路,需要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2、条件:

(1)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亲从意大利人那里学到了大量航海知识。

葡萄牙国王拥有一批来自各国的船员。

(2)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并在这个时候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

地球仪、航海地图、以及与航海有关的图书为航海准备了技术条件。

(3)古希腊人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4)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的支持。

(5)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3、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4、人物与事件

时间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人物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国别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线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角-印度

环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其中:

哥伦布到达美洲被欧洲人称为“发现新大陆”

(1)时间:

1492年

(2)意义:

人们深受鼓舞,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险的先烈,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促成美国等“移民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又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

5、作用:

欧洲航海家的这些活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或新航路开辟的评价)(如何评价哥伦布)

积极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欧洲人来到美洲)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流动(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美洲)――亚欧)

(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荷兰――海上马车夫)

(4)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5)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传播(佛郎机和鸟嘴铳)

消极影响:

掠夺土地和财富;屠杀土著人,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

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

1640――1688年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过程:

(1)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标志)。

(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

(4)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

(5)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作用:

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

4、领导人物:

克伦威尔

5、革命意义:

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美国的独立战争、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

1773年――1781年

2、领导人:

华盛顿

3、根本原因:

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4、过程:

(1)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2)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4)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

5、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定了共和政体,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6、美国国旗、版图的变化说明:

独立后的美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背景:

大革命前法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国王拥有最高的权力。

而且存在等级制度:

第一等级:

教士。

第二等级:

贵族(第一二等级被称为是特权等级)。

第三等级:

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

2、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3、导火线:

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4、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标志、国庆纪念日),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罗伯斯庇尔掌权,实施革命政策――革命达到顶峰

5、意义:

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了,并延续至今。

三次革命中都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次革命后都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这也是西方先进的原因之一

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早期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

1、开始行业:

棉纺织业;开始国家:

英国;特征: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时代

2、条件: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出现)

(1)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前提条件:

制度保障

(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条件、、原料条件

(4)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条件

3、代表人物及发明

(1)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优点:

用煤和木柴做燃料,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限制。

(2)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3)水力纺纱机

(4)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交通运输行业)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热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

(2)充分显示了与封建制度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

(3)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惟一的工业国

(4)既是生产技术的革新,由于大机器工业的建立,资本主义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

又是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5)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6)开始城市化的过程。

总之,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2、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为西方社会的两个主要的阶级。

3、工人运动从追求经济权利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

4、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2)英国宪章运动(3)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

(法)圣西门、傅立叶、(英)欧文――新和谐公社

(2)特点: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对资本家的剥削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

6、科学社会主义:

(1)创立的条件:

①经济条件: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思想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③阶级条件: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了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④实践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了当时工作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

(2)标志: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创立

(3)内容:

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3)意义: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

7、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1)时间:

1871年3月

(2)人物:

巴黎人民

(3)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1、兴起国家:

德国、美国

特点:

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2、代表人物及重要发明:

时间

姓名

国家

发明

意义

1831

法拉第

英国

磁铁产生电的实验

1866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0

格拉姆

比利时

电动机

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在工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开来

1879

爱迪生

美国

电灯

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

1882

电力铁路

1882

爱迪生

美国

小型发电厂

远距离的输电网络建立起来

1893

卡尔·本茨

美国

汽车

1903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1876

贝尔

德国

电话

3、电能与蒸汽能比较有哪些优点?

电能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产、集中管理;电能无污染。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进入了帝国主义国家,它们控制和奴役着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整体世界形成的对各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是建立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基础上的,殖民地为帝国主义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帝国主义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变得更加强大。

而对于亚非拉国家来说,一方面,先进的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促进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给殖民地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遭受野蛮的殖民掠夺:

侵占土地、侵销商品、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挑战与回应

原因: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亚非拉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2、代表国家

(1)海地:

18世纪末法国黑奴起义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经验:

坚持武装斗争,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到底,最后摆脱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2)日本:

19世纪末美国明治维新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经验:

推翻腐败的幕府统治,主动向西方学习,顺应工业文明的大潮,进行全方位改革,使自己富强起来,从而摆脱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受美国的殖民侵略。

作用:

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启示:

主动学习先进;科教兴国;思想解放等

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

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一、鸦片战争的烽烟

目的: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以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

时间:

1840年至1842年8月发动国家:

英国

战争前的形势:

(1)西方主要国家进入工业时代

(2)清朝政府仍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闭关自守。

(3)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起处于“出超”地位(4)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5)西方国家为改变中国“出超”地位,向中国输入鸦片,中国人民禁烟运动兴起

4、鸦片输入的危害:

(1)大大损害了中国人的身体

(2)军队战斗力大大降低(3)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财政负担沉重

5、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虎门硝烟:

1)时间:

1839年

(2)人物:

林则徐(3)地点:

广州虎门海滩

(4)意义:

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

6、鸦片战争结果:

战败投降,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7、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8月地点:

南京

(2)内容及危害:

①把香港岛割给英国――领土主权破坏;

②赔款2100万银元――使财政更加困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开放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贸易主权,领土主权破坏,打开中国东南门户;

④英国进出口货物就缴纳的关税生产率必须和英国协商――关税自主权破坏

(3)《南京条约》附件:

会审公廨――司法主权破坏

(4)影响: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社会性质:

从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主要矛盾:

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

1894年――1895年发动者:

日本结果:

战败投降,签订《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

(1)时间:

1895年

(2)签订者:

中:

李鸿章日:

伊藤博文(3)内容: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增辟通商口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