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940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docx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

九年级历史历史与社会总复习

《历史与社会》总复习资料中国历史与文化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

元谋人。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定居生活。

(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

特别注意:

元谋人在云南省,北京人在北京,半坡人在陕西,河姆渡人在浙江省。

这些都处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元谋人:

时间:

约170万年前。

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地位:

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遗址。

(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注意:

能够使用火和不能使用火的区别。

北京人不能制造火(不能人工取火),只能使用大自然中的火。

(4)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定居生活。

①定居的条件:

磨制石器的普遍使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②半坡人成就:

种粟,制作彩陶,建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人成就:

种水稻,原始畜牧业,制作黑陶,建干栏式房屋。

注意:

从气候等自然条件理解两地人的差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③有了磨制石器,才有农业;有了农业,才能定居;有了定居,才有村落。

2.黄帝、炎帝和华夏族。

禅让制。

(1)黄帝、炎帝和华夏族。

①黄帝和炎帝是距今约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著名部落首领。

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传说。

如传说炎帝教人们制作农具,进行农耕。

②他们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后来,结成联盟,形成后来的华夏族。

华夏族就是后来汉族的前身。

所以,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2)禅让制。

炎、黄之后,在尧舜禹时期,黄河流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或制度),叫禅让制。

3.夏朝的建立(前2070年)。

商代甲骨文。

西周分封制。

(1)夏朝的建立。

①时间:

前2070年。

②人物:

禹。

这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商代甲骨文。

①商朝。

主要记载的是商王的占卜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

比较成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故称甲骨文。

现代的汉字就是由它发展而来。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朝开始的。

(3)西周分封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

①目的:

巩固周的统治。

②措施:

把除王都周围地区(王畿)之外的地方封赐给亲属、功臣、贵族,建立诸侯国。

③分封制的基础: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血缘关系。

④评价: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巩固和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但是,它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崩溃,形成诸侯争霸。

4.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的特点。

孔子和儒学。

商鞅变法的意义。

(1)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的特点。

①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②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大发展。

③奴隶制逐渐瓦解,各国纷纷改革,建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

如商鞅变法。

④出现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兵)。

(2)孔子和儒学。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思想家:

创立儒家学说,主张“仁”(爱人)和“礼”。

以“德”教化人民。

②教育家:

广开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

主张“有教无类”,注意“因材施教”。

③儒家思想后来在汉时期被改造,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得到汉武帝采纳,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直至清朝。

(3)商鞅变法的意义。

①是战国时期最全面、最彻底的变法。

②使秦国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5.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造纸术。

(1)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

①时间:

前221年。

人物:

嬴政(后称“始皇帝”)。

都城:

咸阳。

②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奠定后来2000多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皇帝制。

中央:

丞相等。

地方:

郡县制。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汉武帝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①政治上:

用“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加强监察制度。

②思想上:

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推行儒学教育,以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思想,延续2000多年。

(3)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①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为的开通打下基础。

②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一条从向西,通往中亚、西亚,直达的交通大道,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可由此运到古罗马(欧洲)。

这就是丝绸之路。

③丝绸之路的作用:

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促进了沿途地区的繁荣(如敦煌)。

是东西方文化交通的桥梁。

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4)造纸术。

①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②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造纸术。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之一。

6.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

赤壁之战。

北魏孝文帝。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

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争战。

②从东汉末到隋朝统一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

(2)赤壁之战。

①208年(东汉末年,不是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孙权联军大战于赤壁。

结果,孙刘以少胜多,曹军大败。

②意义: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3)北魏孝文帝。

①鲜卑族。

实行汉化改革。

如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改用汉姓。

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②意义:

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各民族(不仅仅是汉族)共同创造的。

7.隋朝结束南北对峙局面。

大运河。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唐朝的繁盛。

雕版印刷术。

(1)隋朝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大统一。

(2)大运河。

(注意地图)①开凿时间:

隋朝,隋炀帝。

②一个中心:

洛阳。

③两个端点:

东北:

涿郡(今北京),东南:

余杭(今杭州)。

(所以,现在称京杭大运河。

)④四段运河:

自北向南:

①永济渠;②通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⑤连接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作用:

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现在仍有此作用,且是南水北调线路之一)⑦变化:

后来,许多朝代对运河进行疏浚、改造,使运河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3)科举制。

①是从隋朝开始至清朝废除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②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以进士科为主。

有利于选拔人才,使有才能的人加入到统治者行列中来。

打击了贵族特权势力,提供了相对公平和平等的竞争机会。

③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发展成“八股取士”。

题目来自“”、“”,考试格式为文,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严重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4)三省六部制。

(注意教材P.91的图示)是隋朝开始、唐朝沿用和完善的中央官僚机构。

①三省:

尚书省(执行)、中书省(决策,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

②六部:

指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

③作用:

分工合作,互相牵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5)唐朝的繁盛。

政治:

唐太宗贞观时期沿用并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开创帝国新政,出现“贞观之治”。

经过武则天时期的发展,唐玄宗达到鼎盛,出现“开元盛世”(唐朝的顶峰)。

经济:

农业发展,出现曲辕犁、筒车等新农具(注意P.92图片);手工业发达,如丝绸、瓷器(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中外经济文化方面交流频繁,都城长安是各国交流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

[注意杜甫的《忆昔》]文化:

诗歌繁盛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6)雕版印刷术。

时间:

隋唐时期。

8.北宋、辽、西夏对峙。

南宋与金的对峙。

元的统一。

宋元科技与海上贸易。

(1)北宋、辽、西夏对峙。

北宋实现了中国局部的统一,澶渊之盟带来与辽(契丹族)的和平局面。

同时通过议和的手段与西夏(党项族)和平对峙。

(2)南宋与金的对峙。

金政权(在东北兴起的女真族建立)灭辽和北宋,宋王室南迁,史称南宋。

南宋岳飞抗金,金与南宋形成对峙。

两宋(北宋、南宋)时期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的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

(3)元的统一。

(元朝是自唐朝以后又一个大统一时期。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建立者是忽必烈。

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1276年,元灭南宋,不久中国统一。

(4)宋元科技与海上贸易。

①火药:

火药武器有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

②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明了印刷术。

这克服了雕版印刷的缺点,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③指南针:

时期,中国已发明了指南仪器。

宋朝时,制成指南针,又叫针,并用于航海。

④元代的棉纺织技术:

元代妇女从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棉纺织的先进技术,后她把技术传到家乡,促进了内地的棉纺技术。

⑤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

宋元时期,海上贸易发达。

是元朝时期国际性的海港。

海外贸易的范围也远及朝鲜、日本,阿拉伯和东非地区。

出口的主要商品除了原有的丝绸外,还有。

9.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清朝的疆域和闭关自守。

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

(1)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把权力分给六部。

②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称厂卫。

不经法律程序,专管监视、审讯等。

③实行“八股取士”,控制思想。

(2)清朝的疆域。

清代奠定了我国现在疆域的基础。

注意:

东北、北部、西北部与现在疆域的差异。

清朝粉碎了准噶尔贵族的分裂活动。

加强了对x藏的管辖。

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3)清朝的闭关自守。

这是清朝的对外政策。

是落后的政策,造成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为后来近代受辱埋下祸根。

(4)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

①“八股取士”:

明清时期都实行,严重束缚知识分子思想。

②“文字狱”:

清朝特别严重,主要是打击反清思想。

严重钳制了思想,使人们不敢过问政治。

10.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

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性质:

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英国的目的:

为了保护鸦片贸易和打开中国的市场。

结果:

中国战败。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③开放五口(广州、上海等)通商。

④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

影响:

①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国家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

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和军事技术(不含制度和文化),实现富国强兵。

代表人物:

李鸿章,奕�D等。

11.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影响。

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

戊戌变法。

同盟会的成立。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主要领导人。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1)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增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时间:

1894年(甲午年)至1895年。

性质:

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结果:

中国惨败。

(2)《马关条约》的影响:

内容:

4条。

影响:

①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此战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

(3)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等。

(4)戊戌变法。

年,在维新派鼓动下,皇帝颁布诏书变法。

这一年是旧历“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由于发动政变而失败。

(5)同盟会的成立。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领导人是。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后来被孙中山概括为、、的三民主义。

它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6)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主要领导人。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

(7)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湖北省武昌。

清朝统治瓦解。

史称“辛亥革命”。

(8)中华民国成立。

年1月1日(元旦),在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1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

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和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

口号:

“民主”,“科学”主要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

(2)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和历史意义。

爆发时间:

1919年5月4日。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体现“反帝爱国”精神]历史意义:

①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舞台。

②拉开了革命的序幕。

1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的破裂。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九一八事变。

长征和遵义会议。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

(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2)第一次国共合作。

合作形成:

1924年。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

国共合作创办了军校。

该军校位于省。

(3)北伐战争。

年,军从出发北伐。

叶挺领导的以为主的独立团为赢得了“铁军”称号。

(“铁军”是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不是指叶挺独立团。

)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在北伐进行过程中,年月日,(人名)在发动了四一二政变。

随着国民党与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5)南昌起义。

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在省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这也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一建军节”与此相关。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9月,率领部队来到省和省交界的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这是中国第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革命道路。

(7)九一八事变。

年9月18日,日本军进攻驻在的东北军。

后来很快占领东北全境。

(8)长征和遵义会议。

长征:

由于第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历时2年,从年到年。

胜利的标志是几路红军在省会师。

遵义会议:

时间:

年1月。

地点:

省的遵义。

意义:

确立了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基本结束了国共的内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3)七七事变。

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故也称卢沟桥事变。

这标志着全面爆发。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形成,以为基础。

中共的军队改编为军和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胜利:

19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义:

①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第次完全胜利,显示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力量。

②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5.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三大战役的名称。

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

(1)重庆谈判。

时间、地点:

1945年8月,重庆。

人物:

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与谈判。

目的:

国民党为拖延时间准备内战,共产党为人民争取和平民主。

成果:

签订“协定”。

(2)全面内战的爆发。

时间:

19年6月,进攻解放区。

这标志着国共全面内战爆发。

(3)三大战役的名称。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注意:

这是国共两党军队的“主力决战”。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为全国解放奠定基础。

(4)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

年月,人民解放军横渡江,迅速占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

这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覆灭。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完成了新中国成立的准备工作。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广场举行。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2)土地改革。

19年底,在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得到了土地,废除了制度。

(3)抗美援朝。

时间:

1950年至1953年。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结果:

赢得胜利,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17.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两弹一星”。

(1)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三大改造:

1953年至年底,国家完成了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时期。

(2)“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时间:

1958年。

表现:

片面追求“高速度”和“高公有化”程度。

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提出不切实际的粮食生产指标。

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影响:

①严重破坏了我国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困难。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②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3)“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

以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为代表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

成就列举:

①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元勋”:

邓稼先。

继承“两弹一星”精神: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

18.文化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实质。

时间:

1966年至1976年,长达10年。

原因:

毛泽东错误发动。

实质:

不是革命,而是动乱。

1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意义。

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1978年底。

意义:

①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

②决定实行对内,对外。

③形成了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中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2)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

从开始,推广到。

在农村:

实行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城市:

改变了原来僵化的经济体制,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对外开放:

从开始。

第一步是建立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福建省)。

发展外贸,吸收外资,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

20.“一国两制”的提出。

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人名)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国家是前提,两种制度是表现。

即在原则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百年国耻得以洗雪,也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一步。

但尚未完全统一(台湾问题)。

中国历史与文化配套练习(单项选择)

1.下列原始人类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有: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下列原始人类位于长江流域的有: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3.我国境内最早使用打制石器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下列关于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A.半坡人能种粟,河姆渡人种水稻B.半坡人的房屋为干栏式,河姆渡人为半地穴式,这种差异是气候等自然条件造成的C.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至少处于新石器时代D.他们都会制造陶器5.传说中被称为神农氏的是A.黄帝B.炎帝C.尧D.禹6.下列关于禅让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B.是黄帝时期开始,在尧舜禹时期得到完善的政治制度C.可以与现代民主制度相媲美D.后来被禹破坏7.有关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建立者、建立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禹前19世纪B.夏禹前21世纪C.商禹前21世纪D.夏禹前22世纪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

A.半坡人时期B.黄帝C.夏朝D.商朝9.关于“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B.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等级制度为特征的制度C.周王是该制度的核心D.有利于加强周朝的统治和中央集权10.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我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时期②是从分裂逐渐趋向统一的时期③是周王室衰微,群雄并起的时期④是生产力水平倒退的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11.春秋五霸中,第一霸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勾践12.战国七雄国,最靠近今广东省的是A.秦国B.楚国C.晋国D.齐国13.春秋战国时期,完成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主要方式是A.战争B.争霸C.改革D.会盟14.下列关于儒家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春秋,在西汉时期开始居于正统B.创始人是孔子,其学说后来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孔子应该被批判C.孔子儒学的核心是“仁”,具有积极意义D.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对今天有借鉴意义15.为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商鞅改革B.管仲改革C.凯末尔改革D.罗斯福新政16.关于秦朝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B.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C.结束了长达500多年的分裂局面D.十分短暂,在历史上的价值不大17.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B.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C.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D.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18.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汉朝开通的连接中国直至欧洲的通商大道B.是张骞开通的C.这条商路促进了沿途地区的经济文化繁荣D.这条商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20.隋朝统一以前,中国曾有一个分裂时期,这个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至南北朝C.五代十国D.辽宋夏金并立21.三国时期是许多中国人很熟悉的时期。

下列对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官渡之战魏蜀吴之间的战争B.火烧赤壁以少胜多的战役C.赤壁之战曹操和孙权刘备之战D.火烧赤壁北方失败的战役22.对孝文帝的说法,比较贴切的是A.匈奴族政治家,与汉朝长期作战B.蒙古族政治家,完成了中国的统一C.鲜卑族政治家,汉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D.契丹族政治家,汉化改革导致自身民族消亡23.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4.隋朝统一结束的分裂局面是A.三国B.东晋十六国C.南北朝D.五代十国25.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交通的一条动脉。

下列对它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始建于隋朝,共有四段B.始建于隋朝,最南边的一段是邗沟C.始建于隋炀帝,连接了五大水系D.始建于隋炀帝,现在有利于南水北调26.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一项著名的制度,下列对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隋朝开创的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B.隋唐以进士科为主,能使有才学者加入统治者行列C.对贵族特权有所打击,使社会竞争相对公平D.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不再搞科举制度27.唐朝三省六部制度中,负责决策的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六部28.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是在隋朝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完善B.分化了丞相的权力,有利于加强皇权C.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D.门下省的六部能够增强行政效能29.“贞观之治”时期是指A.唐太宗时期B.武则天时期C.唐玄宗时期D.汉武帝时期30.唐朝农业发展的最典型成就是①使用铁农具②使用牛耕③产生曲辕犁④出现筒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1.唐朝时期,最能在经济文化上对亚洲产生重大影响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