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758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9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6页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6页
亲,该文档总共1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docx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

第一单元

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3篇讲读课文和1篇阅读课文和积累运用一,学习本组课文同学们可使学生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参观学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会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  小朋友们,自从我们背者书包走进朝阳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清澈见底的游泳池——刚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内心吗?

2、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

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再读课题,读出我们的向往。

真情表白:

我爱校园的————————————,因为——————————————————————————。

进入学习状态,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学校铺路教室顿时春笋红旗茁壮红领巾拔地而起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     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

自学生字:

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

“校”和“郊”

“拔”和“拨”铺”和“葡”

重点理解:

“顿时”“茁壮”“拔地而起”的意思。

 读带有词语顿时”“茁壮”“拔地而起”的句子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2、联系上下文。

交流读书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坐落在————————————。

————,飘者歌声。

——————,荡着笑语。

————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

山间的新笋,————,山里的孩子——,———————。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填空。

 根据读书情况,完成填空练习,了解课文大意。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

2、重点指导“铺”“顿”“旗”“笋”字

3、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生字,正确书写,

写好“铺”“顿”“旗”“笋”字,区分“拔”和“拨”。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

最后两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

 2、  全班齐读全文。

读生字词语。

注意读准字音,练习用“顿时”“茁壮”造句。

全班齐读全文。

二重点指导,朗读感悟

1、读1、2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

 3、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学校很美?

4、  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5、  自由读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6、  过渡:

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

“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7、  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4到7自然段。

展示你读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机指导朗读。

 8、  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

“春笋”“闪闪的红领巾”指谁?

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哈的?

读1、2自然段,了解文中介绍学校的情况。

想象画图,画出学校的方位、环境图,画出学校“门前翠竹掩蔽,屋后山溪跳跃”的美丽景象。

课文中“琅琅书声”表现了山里的孩子勤奋学习的情景,门前屋后孩子们的歌声与笑语在幽静中透着欢乐。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学习的快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到7自然段。

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山里的学校环境优美,但条件艰苦,可山里的孩子心中也有远大的理想,他们非常自信、乐观。

都指山里的少先队员,

 他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三、积累运用

 1、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

为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自主练习背诵。

在全班展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自主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我们的学校

环境优美条件艰苦

自信乐观。

教后感:

雪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两幅鸽子图(第一幅画有一只受伤的鸽子,第二幅画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小黑板

【教学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读,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激情,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两幅鸽子图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

雪儿。

    (板书:

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媚敷弧喃剩鸽捡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

    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

重点指导“剩、慰”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两幅鸽子图(第一幅画有一只受伤的鸽子,第二幅画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小黑板

【教学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读,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激情,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

    (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

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

(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

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

你会怎么办呢?

   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那么她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2、3小结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

“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

(生读、画、师巡视)

  2、交流。

  3、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4、小黑板出示:

“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范读)

  ③读得怎么样?

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

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6、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谁能读好这一段呢?

(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4—6节)

 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终于实现了。

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

(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

(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

请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请大家练读。

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

你觉得它飞得怎样?

(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

 6、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

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配乐表演读)

 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

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

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

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

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挑战读。

(4)齐读。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迁移练习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我”帮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

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

板书设计:

雪儿

相依相伴悉心照顾

受伤的雪儿展翅飞翔

教后感:

小萝卜头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萝卜头”在狱中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其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小萝卜头”艰难的处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

图上画的是谁?

他的外貌是怎样的?

他在什么地方?

从哪里看出来?

他在干什么?

你能从图上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简介人物。

课文选自《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作者宋振苏。

他和弟弟宋振中(即书中的“小萝卜头”,是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的秘XX绮云烈士的儿子。

1941年,只有8个月的“小萝卜头”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运动派秘密逮捕入狱,重庆解放前夕,他们又一起被敌人秘密杀害了。

 观察图中人物-----小萝卜头的外貌,说说小萝卜头在什么地方?

从哪里看出来?

他在干什么?

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全班交流有关小萝卜头的资料。

 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听故事,看书,网上查询,注意时间安排)此时可教“链结”在电脑查询中的意思。

并学习。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

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 2)出示词语

白鸽  弄脏  哀伤取名  熟悉   任何艰难险阻   传递 弧线   感激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 指名读②评价③ 再指名读

(3)交流读书收获: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

自学生字:

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哀”和“衷”“熟”和“热”“激”的组成。

理解词语重点理解

“艰难险阻”“传递”“感激”

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理解“弧线”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

交流读书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提示:

课文记叙了一天,小萝卜头在走廊上————小虫,————小虫,————小虫的事情。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回答。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

2、重点指导“廊”“概”“缓”等字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观看学习。

观察生字,正确书写,写好“廊”“概”“缓”等字,区分“栏”和“拦”。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难点:

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将继续去了解这个我们的小英雄。

根据自己的感悟回答。

 二、重点指导

朗读感悟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

抓住写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萝卜头心里会想什么。

想象一个从来就在牢房里生活的孩子,听说山的那边是家的方向,他会说什么呢?

教师从中点拨。

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3、小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会那么高兴?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逐渐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

 4、小萝卜头的愿望实现了吗?

为什么没能像小虫那样飞出去?

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这些信息:

故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从“放“抓”“踮”“看”等词语体会内心世界。

反复练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根据课文回答,

(1)找出有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

(2)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

(3)全班交流,讨论。

(4)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感受。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学习用不同的符号勾画不同的内容。

联系上下文和自由查阅的资料,说说: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的意思。

读读有关的句子。

“啊,它失去了自由。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这句话要读慢一些,显示出小萝卜头若有所思、惆怅的样子。

要读出对家的向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读出十分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

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三、拓展

积累运用

 今天,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

想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

 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送到课文里读。

四、练笔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小英雄小萝卜头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接触,了解了他那悲惨、艰苦但一直都有追求的童年,现在,让我们一起给他写一封信,送给天国的英雄吧!

指导书写。

 给小英雄汇报自己的童年,交流情感,渗透关爱教育。

板书设计:

小萝卜头

放“抓”“踮”“看

渴望自由

教后感:

一座铜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

   3、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比利时人民为什么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

   2、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一座铜像、也许是说明文)

 2、课题有什么特点?

(数+量+名),还学过见过哪些文题是这样的?

 3、预习前接触这个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铜像?

什么样?

在哪里?

 4、利用书上插图看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1)解疑:

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小孩子尿尿,外国小孩子。

  

(2)再疑:

这可是不雅的行为,违背了“七不准”呀。

为什么比利时人还特别喜欢这座铜像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辨别词语。

(小黑板)

三、理清层次,自选形式。

 1、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从列小标题,画课文结构图、加标点符号、用一个字等形式中自选一种。

 2、指名板书显示,解说,教师小结。

四、自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理解“这座铜像的奇特。

把“身高半米”与“全身赤裸”联系起来,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男女生分读两个故事。

(大同小异。

第二种传说流传更为广泛,这里介绍得也比较详细。

)读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小英雄机智勇敢,对他产生敬佩)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完成课后题1和2。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默读,思考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会。

(“有……有……还有”说明捐赠的人广泛,衣服各异;对襟衣服是我国民族特色的服装,送对襟衣服表达了中国人对比利时人的友好,对小英雄的喜爱。

)朗读指导并引导练读。

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

五、总结全文、学会了什么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一座铜像

          奇特的雕像——爱国故事——捐赠衣服

            ?

——————!

————……

            咦——————噢————啊

              (独立精神的象征)

教后感:

日记二则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旁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记写的。

4.学习写日记的方法,了解写日记的好处,产生写日记的愿望和兴趣。

试着写一则日记。

教学准备

1.学生动手制作生字卡片。

2.预习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表达方式与前面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提示学生读文时把课文内容与旁批对照起来学习。

3.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小鸡等小动物繁殖的过程。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搜集一些动物繁殖的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挂图:

同学们,瞧,大母鸡在干什么?

2.讨论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3.导入新课:

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2.抽读生字、课文,集体矫正。

3.自由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好奇: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观察:

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喙():

鸟禽的嘴。

艰难:

困难。

三、借助旁批,仔细读文

1.自由读课文,看看日记与前面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学生充分学习、交流总结:

(1)日记不必写题目。

(2)在文章的第一行有事情发生的日期、星期、天气。

(3)内容是记一天之中发生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2.默读课文,了解每一天的日记都写了什么内容。

可以通过读懂课文,用提问的方式学习。

第一则:

我到外婆家玩,看见母鸡孵小鸡,想亲眼看见小鸡是怎么出壳的。

第二则:

我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小鸡是怎么出壳的”。

(1)默读课文,用“”勾画出作者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4)把你最大的收获说给我们听一听。

教师小结:

小鸡出壳这么一件小事情原来也这么有趣!

看了日记,我仿佛听见了“嗒嗒”的啄壳的声音,仿佛看见了小鸡那尖尖的嘴、湿漉漉的脑袋……这都是小作者用他的笔,把他看见的、听见的和想到的写出来,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别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四、小结提炼,了解写日记的好处

1.小作者是多么了不起呀!

小小年纪就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日记记下来。

2.翻开“自主阅读园地”,读读作家任溶溶谈写日记的内容。

五、巩固生字,学习写字

六、学习写日记,尝试写日记的快乐

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

第一则:

我到外婆家玩,看见母鸡孵小鸡,想亲眼看见小鸡是怎么出壳的。

第二则:

我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后感:

积累与运用

教学目标

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4、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

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5、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注意观察班级的教室布置,谈自己对新班级的印象。

2、收集在夏天活动的纪念物。

收集平时阅读、积累的古代诗人、现代作家眼中、笔下的夏天。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句子,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