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838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docx

一年级上册678单元

备课

六.认物体

单元目标:

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过程中,感受平面和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单元重点:

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单元难点:

准确的辨认各种图形。

课时安排:

2课时

认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2、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些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做房子游戏)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

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

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你们羡慕吗?

想不想也在做一栋,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建筑师。

二、动手操作

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

2、介绍自己的作品

3、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

三、动手摸索:

分一分、识形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四、小结。

五、巩固认识:

想想,做做:

1—3题。

教后反思:

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1、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

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二、组织活动:

①滚一滚。

A听口令操作。

B讨论交流。

C左右轮流操作。

D师生共同总结。

②堆一堆:

A操作。

B讨论交流。

C学生评价。

③摸一摸:

指名上台摸。

过程:

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体吗?

(猜对的掌声表扬)

④搭一搭:

学生操作。

看看谁堆得高?

讨论交流:

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

⑤数一数:

A投影出示三幅图。

B学生说。

C看课本图填数。

教后反思:

 

第七单元分与合

单元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分物体活动,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单元重点:

理解分与合的含义,掌握数的组成。

单元难点:

有序的分

第一课时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分

教具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铺垫:

设疑——提问——讲述(教师拿3朵花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生说:

提问: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

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分与合

二、实践操作:

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操作:

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引导思考:

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4有不同的分法。

提问讨论。

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

三、教学5的分与合:

让学生自己发现。

提问:

5可以分成几和几?

一共有几种分法?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

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

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

四、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

1—5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6、7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

有序地分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三、活动游戏:

想想做做1—5题。

①连一连。

②说一说。

③对口令。

④吃螃蟹。

小结:

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独立完成6—8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8与9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重点:

掌握8和9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有序地说出8和9的组成

教具准备:

磁性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以多种形式抽生背诵2-7的分与合

尝试说出8的分解

二、教授新知:

1、动手操作

在黑板上摆圆片

生上台有序地移动圆片

2、自主探究

一个学生摆圆片,一个学生板书

3、熟背8的分与合

三、巩固练习

四、用同样的方法学习9的分与合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重点:

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快速说出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学具操作:

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怎样分?

教学例题:

①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②检查涂色情况。

③小结。

二、巩固深化:

①做一做第1题,接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

②做游戏,火车钻山洞。

③找朋友。

(同桌之间开展活动)

三、练习一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八加和减

(一)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分与合的思想。

3、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单元重点: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

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和24和1合成()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

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

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

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

(板书:

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

3加2等于5。

小结:

“+”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

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

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

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

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

你们看,谁来了?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

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

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

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

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加法算式:

1+1=(),你能说出结果吗?

把得数填在书上。

出示:

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

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小结:

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

(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

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六、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

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

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

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

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

“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

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

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5—2=3是怎样算出来的?

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

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

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

(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

(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

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

“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

”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

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

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

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

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

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

并提问:

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

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

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

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

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

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0=5

左边一盆开右边一盆一朵两盆一共

的朵数也没有开的朵数

4、教学“想一想”。

讲述:

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

0+3为什么等于3?

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

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

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

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

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

晚餐它吃了几个?

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

你看到了什么?

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

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和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

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

“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

”7说:

“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

”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

(出示课题:

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

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1

电脑演示学生植树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动画的意思。

提问:

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

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

(2+5=7,5+2=7)

提问:

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2

电脑出示例2图:

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再出示括线和问号,告诉学生:

这是括线和问号。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

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叙述:

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

(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6、7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题、“试一试”,第46—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

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并列出算式。

7-3=47-4=3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

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比赛。

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景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

看了这幅土,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可以怎样算?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

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1)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

3、提问:

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

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

4、“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

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2)集体订正:

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游戏巩固

游戏一:

帮帮小河马。

出示□+□=8,说明:

小河马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

你能帮帮小河马吗?

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游戏二:

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互相交流。

游戏三:

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

如回答对,其余学生发“嘭、啪”声;如答错,则发“嗤”声。

3、“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6题。

小组合作探讨:

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6~5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

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

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

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述:

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

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提问:

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

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

并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总结: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

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

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这类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

(板书:

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

五、巩固深化

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师生同做。

(2)同桌互做。

2、10减几

讲述:

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要考考大家。

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课外延伸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

问:

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