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011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报告题目:

厌学症案例报告

姓名:

所在单位:

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

摘要:

来访者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贫穷。

最近不愿上学,只要到校身体就不舒服。

本案例是针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辅导过程。

在本案例中,我采用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方法,艾尔伯特·艾利斯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荆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厌学

一、基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荆某,女,小学四年级,11岁,独生子,身高1.5左右,体型适中。

无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父亲不务正业,母亲因经常遭家庭暴力而与其离婚。

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

很小的时候还挺活泼的,自从她妈妈回来看过她以后,她好像有了心事。

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到学习时就变样了,在学校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回家后就有好转,亲人带她去看过医生,可是根本查不出什么毛病,身体很健康。

由于她这些反常表现不受到老师的欢迎,曾经被老师批评过。

3.心理测查结果:

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属于中等水平。

二、主诉

荆某说: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

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心里就烦。

也不愿做作业。

我总觉得没什么好看的。

每次走到学校门口心里就犯愁,一进教室总感觉别人在议论我什么。

而且感觉学习没意思,真累!

三、观察、他人反映及资料收集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

荆×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语,人乖巧。

班主任反映:

荆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四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

奶奶反映:

最近她到家总是磨磨蹭蹭,不想写作业,找本书拿本本子也得那半天。

对奶奶的叮嘱总是不屑一顾,而且也感觉心烦。

对待任何事也没有心情,不愿说话。

并且有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说:

“上学真没意思。

”到学校问老师在学校表现,老师说最近书写极差,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完不成,而且总说身体不舒服。

四、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诊断

(一)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

根据他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

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

(二)问题主要表现:

厌学表现:

家庭的特殊情况以及在校又不被他人及老师关心,而产生了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错误率高;学习不主动等。

1、主观上看,他厌学是因为因为学习中遇到挫折,老师又不是很关心了解她。

久而久之,对老师没了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产生厌烦的心理。

2、客观上看,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教材内容的陈旧、单调、枯燥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

3、家校联系不够密切,缺乏他人的关心。

(三)初步诊断:

荆某患有中度厌学症。

五、心理咨询目标

(一)最终目标:

完善孩子的个性,提升其自信心与自尊心,正确面对现实。

为后续的成长搭建健康的心理舞台。

消除他的消极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发现其优点,运用激励策略,矫正他的厌学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具体目标: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孩子找出个人的非理性思考,树立自信。

①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②利用激励机制,矫正他的厌学心理。

2.近期目标:

1)使他认识到,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遇到挫折,偶尔的失败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摔倒了再爬起来,要学会坚强,正确面对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与教师及家长做好联系,多关心孩子,让她感受到他人的关心。

让她们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六、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理论:

艾尔伯特·艾利斯(AlbertEllis)所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荆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家庭特殊,爸爸不务正业,妈妈不在身边,一直跟着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懂事了许多。

因为家庭的特殊,导致她有些自卑,由于心情不好及前一阶段因身体不舒服休息过几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再加上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她不够了解,因为成绩下降及表现不够好经常被老师批评,从而感觉在同学面前及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导致产生了厌学情绪。

2.咨询时间和安排:

前期每周一次,后期每两周一次。

每次1小时。

七、心理咨询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第1次心理咨询):

2011.3.4

1)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2)方法:

(1)会谈。

(2)心理测验。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3)儿童完成“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与“一般性厌学焦虑测验(GAT)”,同时向其奶奶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尤其是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其奶奶与孩子,并作出对问题的初步分析,让他们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

(6)布置咨询作业

2.心理干预阶段:

2011.3.11“再现”事件。

1)请家长与孩子重新讨论孩子当初为啥不想上学,为什么在学校总感觉不舒服。

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怎么做,感觉如何”。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

其一,帮助孩子进行情感宣泄;

其二,让家长学会与孩子的沟通;

其三,顺势引导如何做可能会更好。

2)请家长务必与老师面谈一次,以增进老师对孩子的了解。

3)回想在事件发生前后自己对自己和他人(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

3.结束咨询巩固阶段:

2011.3.25

1)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2)方法

(1)会谈;

(2)改变自我对话内容。

3)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

①现在,荆某已经能够做到每天至少两次邀请同伴一起玩耍,变得活泼多了。

②班主任老师请荆某担任英语课代表,收发每天的作业本。

并安排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

学会改变自我对话的内容,即以较为正面的讯息来告知自己,从而,将否定的自我预言打败;

(3)基本结束咨询;

(4)进一步巩固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八、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方的评价

1、求助者的评价

1)我喜欢上学,因为老师喜欢我。

2)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

3)每天,虽然没有爸爸妈妈来学校接我,可我有疼我的爷爷奶奶。

2、家长的评价

1)孩子回家后,谈得最多的就是学校里发生的事。

2)近来,没有什么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的。

3)看来,真应该多多关心孩子。

3、老师的评价

1)上课常常抢着发言。

2)班级活动积极参与。

尤其是在六一文艺中汇演,她一连表演了两个项目,并且获得了全体师生的表扬。

(二)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咨询的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

七结语

一般而言,小学生都是喜欢上学的。

适应良好的学生,更是少有缺课的记录。

如果一个向来学习表现正常的学生,告假次数突然增多,身为师长就得留意了,因为这背后的诱因很有可能与家长、老师的责难、训斥,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人际关系的冲突等有关。

一方面,我们必须指正和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们逐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也要体谅孩子的处境与需要,接纳他们“幼稚的想法”和过失,耐心地帮助他们度过成长关。

参考文献:

1彭岩、丁春生编著。

《孩子的小毛病不难改》。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P151-P181。

2蒋小明、孙成刚主编。

《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策略集萃》。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P3-P41.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