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及其形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027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态度及其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态度及其形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态度及其形成.doc

《态度及其形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态度及其形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态度及其形成.doc

第六章态度及其形成

1

态度研究的重要性

早期的著名学者托马斯和兹纳涅斯基认为:

“社会心理学就是态度的科学。

著名心理学史学家墨菲所言:

“在社会心理学的全部领域中,也许没有一个概念所处的位置比态度更接近中心。

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奥尔波特1968年指出,态度的概念“可能是美国社会心理学中最有特色,最不可缺少的概念。

2

态度及其形成

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

第二节态度形成的理论

第三节态度的改变

第四节态度的测量

3

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定义与特征

二、态度的结构与种类

三、态度的功能

四、高成就者的态度典范

五、态度与行为

4

一、态度的定义与特征

态度(attitude)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对象性

2、态度的评价性

3、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4、内在性

5

态度故事---秀才赶考

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

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

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6

二、态度的结构与种类

(一)态度的要素结构

(二)态度的立体结构

(三)态度的种类

7

态度的要素结构

---态度“三元论”

就态度的构成要素而言,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持“三元论”的看法,即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要素构成。

一是认知成分,它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二是情感成分,它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

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三是行为倾向成分,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它具有准备性质。

行为倾向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它不等于外显行为。

8

态度的成分及其关系

认知成分

事实

信念

观点

知觉

理解

情感成分

评价

情感

情绪

行为倾向

意向

倾向

偏好

外显行为

9

态度的立体结构

在试图转变一个人对态度对象或行为的态度时,

研究者发现,个体的态度通常不是一个孤立的

单位,而是嵌套在一个包含多个其他态度的认

知结构中。

这种嵌套有两种形式,对应着两种

态度结构:

一种是该态度归属到一个或几个抽

象的态度或信念中,这一系列态度构成态度的

垂直结构;另一种是该态度和不在垂直列上的

其他态度相互关联,而是在水平度上受基本是

同一层级的其他态度的影响,从而形成态度的

水平结构

10

态度的立体结构

我相信上帝,并

接受上帝的教诲

态度2:

圣经是

代表上帝的教义,

圣经认为婚前性

行为是错误的

所以,婚前性

行为是错误的

态度1:

婚前性行

为促使少女怀孕,

少女怀孕与生育缺

陷婴儿有关;而生

育缺陷婴儿和对婴

儿的遗弃都是不好的

态度3:

婚前性

行为导致性病

(如艾滋病)的

蔓延,性病是可

恶的

态度的垂直结构

态度的水平结构

11

(三)态度的种类

1.从态度的成分角度进行划分:

认知性态度、情感性态度和行为性态度

2.从态度对象的具体性角度来分:

一般态度和具体态度

3.依据态度主体的不同来进行划分:

个体态度和群体态度

4.从自我信息加工方式的角度来分:

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

12

故事分享---不同的态度

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三个砖瓦工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

“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没好气地说:

“没看见吗?

砌墙。

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

“我们在盖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则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13

杰克应聘到一家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员,相信谁都不会注意到他。

但他每天都面带笑容和每一位同事打招呼,每天都充满激情地工作,好像那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他自己的生命。

他总是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尽可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有一次,公司的业务遇到了很大麻烦,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杰克利用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帮公司解决了难题。

对杰克的评语,六个词:

敬业、勤奋、忠诚、自制、进取、协作

故事分享---工作态度

14

三穗“打工皇帝”回乡投资–生活态度

唐潇的名片正面印着“总裁、贵州省

十一届人大代表”,37岁的他目前拥

有国内模具行业最大的内资生产企

业。

身家过亿,但唐潇的身份证显

示他仍然是贵州省三穗县的农民。

15

三、态度的功能

(一)态度的认知功能(知识功能)

(二)态度的情绪情感功能

(三)态度的动机功能

1适应功能。

(效用功能)

2防御功能。

3价值表现功能。

16

四、高成就者的态度典范

态度能释放人类的潜能,包括素质、动机等。

美国J·W·纽曼公司据此提出了14条在高成就者身上观察到的态度典范。

它们是:

自我尊重。

高成就者将自己看作为有价值的、重要的、能够取得成就的人。

责任心。

高成就者具有承担活动结果的责任心。

他在成功时感到光荣,在活动失败时,则敢于承担责任并改正错误。

乐观主义。

他们总是期望着前途更好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影响事物的过程。

目标定向。

目标指引的方向对高成就者很重要,该目标能稳定地指导着他们的行为。

富有想象力。

他们不为往事所局限,在他们的想象中充满了自我实现的良好愿望。

17

警觉性。

由于他们具有目标定向,能更敏感地觉察到有用的信息,并且及时的捕捉这些信息。

创造性。

他们总是探索新的、更好的、圆满地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

喜欢与他人交往。

目的是为了通过他人获得信息。

发展的倾向性。

他们总是要求自己冲在最前面,而不是停滞不前,或者仅仅去应付着已变化的世界。

对压力的积极反应。

他们在危机期间最能发挥作用,将现实的压力作为一种挑战。

信任。

他们总是相信别人也想取得成就,并愿意为别人提供相应的活动机会。

快乐。

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与享受。

敢于冒险。

他们欣赏尚未确定的事实,期望着一切更好但尚未出现的事物,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优秀而不是十全十美。

现实性。

他们总是依据现时的条件作出决定并从事各种活动,因为他们需要并乐于这样做。

18

五、态度与行为

(一)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二)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

19

(一)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在研究中,他连同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作为期三个月的环美旅行。

他们光顾了全美250多家旅馆和饭店,受到了合乎礼仪的、不表示一点对东方人的否定态度的接待,其中只有两次被拒绝。

然而,几个月后,当拉皮尔寄送问卷到相同的旅馆和饭店时,只有50%家旅馆回信,其中有90%表明他们不愿意接待东方人。

该项研究表明,人们的态度及其行为并不一致。

案例1

拉皮尔(R.Lapiere)的研究:

20

一项研究发现,参加某个特定组织的人(如提倡禁酒组织),他们不赞成喝酒,自己也不喝酒;

另一项研究发现,是否参加学生选举的行为与是否赞成学生的政治活动有密切关系。

上述研究都表明,个体的态度与自己的行为是一致的。

案例2

谢里夫做的两项研究

21

R·敏纳特对煤矿工人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发现白人工人对待黑人工人的反应在工作中与工作后具有有趣的差别:

大约20%的白人工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后,都摆脱了政治偏见,他们不管在哪里都与黑人交往;而另外有20%的白人则在两种场合都对黑人有偏见,保持距离;还有60%的白人在行为表现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一致性,在矿山中他们的行为似乎摆脱了偏见,但在工作以后,其行为却迥然不同,尤其在社团中,他们的行为明显地受种族意识所影响。

这一研究表明,40%的白人的行为与其态度保持一致,而大部分白人的行为与态度之间具有不确定的关系。

案例3

R·敏纳特的研究

22

小结

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相信行为是多重因素的

函数,行为是态度与其他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

结果。

这可以用勒温(Lewin)的B=f(P,E)

的公式来表示,B=行为,P=个人因素,E=情

境因素。

一个人在某一情境将表现怎样的行为,

同时决定于他的内在因素(包括态度)与外在

环境因素。

行为和态度之间不是绝对的一致关

系,因为任何行为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

中并受到当时情境的影响。

23

作业

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

24

感动中国2005王顺友

视频资料

25

故事

在法国古代,有一位剑术高超的击剑大师,他经过多年的精挑细选,才选中了两位天赋都很高的学生。

教授他们剑术,希望他们能继承自己的衣钵。

学生多戈在这位大师传授剑术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天资聪明,领悟力强,学剑术招式,不费什么力气,所以总是想着邻家的少女、胜利的勋章,不肯在剑术上下功夫。

而学生尼斯却总是细心地听从大师的讲解,精心揣摩剑术的奥妙,无事时便研究剑术,钻研各派剑术的精妙所在。

几年过去了,学生尼斯的剑术大进,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老师,名声传遍天下。

而学生多戈剑术仍旧十分平庸,只能在朋友面前吹嘘自己的能力。

多戈感到很不公平,便去质问老师,觉得老师偏袒了尼斯。

而老师的回答却很简单,只有两个字:

故事

26

第二节态度形成的理论

一、学习论

二、诱因论

三、认知相符论

27

一、学习论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也包括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2.强化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

态度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因而,个体态度的形成受到社会生活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此外,态度形成的过程可以描述为通过联想、强化和模仿等学习方式不断学习的结果。

28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此理论认为态度对象与引起积极

或消极情绪的事物之间的重复的、

系统的联系,可以产生对该对象的

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29

2.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认为人们习得从事某个行为是因为该行为伴随着某种愉快的事情,人们习得避免某个行为是因为该行为伴随着某种不愉快的后果。

运动增进了身体健康,这是一种正强化,从而加强了对运动的积极态度。

学生学会了不在课堂与老师对抗,是因为每次对抗都会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30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学习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往往只是由于观察到榜样的态度和行为。

小孩学会点火是由于观察到母亲的点火行动。

青少年的政治态度可能来自于观察他人的态度。

模仿可以不需外部强化,只通过观察榜样。

31

1961年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变化过程的三阶段说

1.服从阶段

  

  

2.同化阶段

3.内化阶段

  

这一阶段表现为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

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并使自

己的态度与他人的态度相接近。

这是从表面上转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的时期。

这也是态度转变的第一阶段。

一般说来,这时人们会表现出一些

顺从的行为,但这仅仅是受迫被动的。

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

观点,从而彻底地转变了自己的

态度。

32

二、诱因论

诱因理论由J.L.弗里德曼于1985年提出,与决策理论和交换理论有密切联系,包括预期价值理论和认知反应理论。

特点是更加重视人的主动性,而不像学习理论那样主要把人视为被动的反应者,重视当前诸诱因的平衡,强调采取某种态度时的得失,采取最大收益的态度。

U=V×P

33

三、认知相符论

(一)平衡理论

 

(二)认知失调理论 

34

(一)平衡理论

海德(Heider1958)从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出发,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过渡。

海德用P—O—X模型说明这一理论,其中P代表一个人(如张三),O代表另一个人(他的女友),X代表另一事物(一部电影)。

从人际关系的适应性来看,P、O、X之间的关系有8中组合,

35

“P—O—X”模型

36

(二)认知失调理论

(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费斯汀格(L.Festinger)于1957年提出来的认知失调理论是旨在理解态度之间和态度与行为之间不一致的著名研究。

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持有两个彼此矛盾认知,从而产生不愉快感觉的情况。

认知包括思想、态度、信念以及人们对行为的感知。

认知失调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

认知失调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具有动机的作用,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失调的状态,使相关的态度之间和相关的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协调。

37

吸烟对身体健康有危害

自己每天都要吸烟

认知失调

认知协调

认知协调

认知协调

将烟戒掉

有许多吸烟的人身体仍很健康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3.通过增加新的认知

2.改变行为

1.改变认知

38

第三节态度的改变

态度决定命运

两兄弟的故事

一、什么是态度的改变

二、态度改变的方法

39

态度决定命运的小故事

有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兄弟,哥哥是城市里最顶尖的会计师,弟弟是监狱里的囚徒。

一天,有记者去采访当会计的哥哥,问他成为这么棒的会计师的秘诀是什么?

哥哥说:

"我家住在贫民区,爸爸即赌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我不努力,能行吗?

第二天,记者又去采访当囚徒的弟弟,问他失足的原因是什么?

弟弟说:

"我家住在贫民区,爸爸即赌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

没有人管我,我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去偷去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影响我们命运的不这是环境,不是条件,不是身高,不是文凭,不是出身,更不是腰包里有没有钱,而是态度。

改变了态度,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40

一、什么是态度的改变

   所谓态度的改变,既包括由肯定向否定转变,也包括否定向肯定转变,还包括肯定或否定程度上的发展。

  态度的转变

  有两个方向

方向的转变

强度的转变

41

二、态度改变的方法

(一)劝说宣传法

(二)角色扮演法

(三)团体影响法

(四)团体讨论法

(五)活动参与法

42

(一)劝说宣传法

这是一种借助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是一种极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方法。

43

劝说情境的模式

外部刺激

说服对象

作用过程

结果

承诺

预防注射

人格

信息学习

感情迁移

相符机制

反驳

态度改变

信息贬损

信息曲解

掩盖拒绝

传达者

专长者

可靠性

喜爱性

沟通

差异性

恐惧唤起

情境

强化作用

预先警告

分心

or

44

视频资料

---传销教材

45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某个角色对占据这一角色的个体所具有的约束和影响来改变个体态度的。

46

(三)团体影响法

团体通过团体规范和准则来对个体施加影响,从而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的方法是团体影响法。

47

(四)团体讨论法

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Lewin)的实验研究。

被试是美国的一些家庭主妇,当时由于二战期间食物短缺,政府希望人们多用动物内脏做菜。

他向第一组被试讲解用动物肝脏做菜的好处,并赠送没每人一份烹调菜谱;而对第二组被试,勒温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并由营养专家亲自实验烹饪。

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只有3%的人改变态度,而第二组被试有32%的人改变态度。

勒温指出,团体讨论中的态度转变经历了三个过程:

(1)“解冻”了原有的抵制改变的团体态度;

(2)建立起新的态度;(3)“凝固”了新的态度。

48

(五)活动参与法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L.Festinger)的研究

找一些彼此不认识的黑人和白人做被试,在第一种实验情境下,他让白人和黑人一起做纸牌游戏;在第二种实验情景下,让白人和黑人一起观看别人做游戏;第三种实验情境下,白人和黑人同处一室但不组织任何活动。

在上述三种实验情境下,白人对黑人显示出友好态度的人分别为66.7%、42.9%、11.1%。

实验结果证明,共同活动的状况影响着白人对黑人的态度,即共同活动越积极,白人对黑人的态度转变就越好。

49

改变态度的26条建议

1.给自己留点时间。

 2.自己成功应有益于他人。

 3.攀登成功的巅峰。

 4.制定目标,分期实现。

 5.用智慧充实自己和他人。

 6.宽以待人,忘掉过去,面向未来。

 7.力争一胜再胜,乘胜前进。

 8.帮助他人取得成功。

 9.每天有一点变化。

 10.抓住机遇改善生活。

 11.仁慈是人世间必不可少的。

 12.今天就当今天过,今天不是为明天排练。

50

 13.掌握本领,迎接挑战。

 14.善于称赞他人。

 15.有劳有逸,劳逸结合。

 16.公平诚实。

 17.弄清自己的动机,然后与他人相处。

 18.接近他人。

 19.常笑。

 20.每天记录自己的成功。

 21.发挥天赋。

 22.展望成功。

 23.应对生活压力。

 24.竭尽全力帮助他人。

 25.寻求变化的最佳途径。

 26.每天开始时先尽快做完烦人的工作。

51

第四节态度的测量

 一、量表法(自我报告测量)

 二、投射法

 三、行为观察法

52

一、量表法(自我报告测量)

1、瑟斯顿等距量表

2、利克特量表(累加量表)

3、语义差异量表

53

1、瑟斯顿等距量表

等距量表是指各点之间具有相同的间距以显示相对数量。

(温度)使用等距量表,调查人员可以研究两个目标对象之间的差距。

等距量表是一类连续的数量,因此,它在等级之间是有程度的差异的;等级之间的差距相等,各点之间能进行加减,不能进行乘除。

1

2

3

6

5

4

7

8

9

10

极端反对

极端赞成

永久自行车

金狮自行车

54

2、利克特量表(累加量表)

   利克特量表(由R.A.Likert于1932年提出)避免了设立形容词的难题。

这种量表有一系列能够表达对所研究的概念是肯定还是否定态度的陈述所构成,应答者被要求回答对每一种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

每位应答者所选择答案都给予一个分数,以便反映他对每个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

然后,将这些分数加总起来,就可以测定应答者的态度。

55

案 例

为舞厅出入者和上夜校的人所设计的利克特量表

          完全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完全不同意

我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5432 1

我不在意工作中的成绩12345

知识对于找工作没多大用处12345

拿文凭可以改变工作环境54321

看书实际上完全是为了消遣12 3 4   5

下班以后应该好好轻松1234 5

·····

合计26分

56

3、语义差异量表

定义:

是用成对的反义形容词来测试回答者对某一项目的态度。

可以迅速、高效地检查产品或公司形象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长处和短处。

57

案 例

受访者评价A、B两鲜花店的情况

7654321

价格昂贵  * *  * * * * *价格便宜

鲜花品种多* *  * * * * * 品种少

售后服务好* *  * * * * * 服务差

交通方便* *  * * * * * 交通不便

店面布置新颖* *  * * * * * 陈旧

A店:

白线条B店:

红线条

58

二、投射法

投射法:

由某些材料引起被试的自由联想,做出无拘无束不受限制的反应,从而间接分析出投射到其中的心理状态及有关态度的方法。

包括主题统觉测验和作业投射法

59

1、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给被试几张图片,请他们凭想象自编一个故事,要求说明在什么情景下,发生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有何感想等。

60

2.作业投射法

作业投射法:

通过造句练习和命题作文,了解被试投射在文内的各种态度。

61

三、行为观察法。

行为观察法:

通过外现行为推断态度的方法。

 1、任务完成法:

指让被试去完成有关任务,通过后果质量来确定其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2、社会距离法:

是根据人对事物的态度常表现于人与事物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而设计的一种推断方法。

62

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