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030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docx

叙事心理疗法综述

摘要:

家庭叙事疗法是家庭治疗领域中的新方法。

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通过外化问题,故事改写,问话,支持程序等方法,使人变得更加自主,更有动力。

叙事法不仅仅被用于心理治疗领域,更是广泛的进入公共卫生系统、社会工作领域、学校,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关键词:

叙事疗法,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

1引言

20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社会步入后工业社会,其文化思潮也由现代主义转入后现代主义。

受其影响,叙事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应运而生。

叙事心理治疗从根本上不同于现代心理学领域中的心理治疗,它是对现代心理治疗模式的解构。

叙事治疗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早出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它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MichaelWhite)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DavidEpston)。

他们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此理论,1990年代他们的书籍得以在北美发行,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

怀特和爱普斯顿在其代表作《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NarrativeMeansTherapeuticEnds)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们有关叙事心理治疗的观点和方法。

1992年怀特与爱普斯顿又共同出版《经验、矛盾、叙事和想象》。

1995年和1997

年怀特相继出版《重写生命》和《治疗者的生活叙述》。

1993年和1997年爱普斯顿相继出版了《内化对话与外化对话》和《叙事心理治疗实际的做法一希望的考古学》,这些著作从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治疗中的对话等方面展开论述,试图建立起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框架。

除了两位创始人,还有一些学者对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如Neimeyer,RoberA(1993)把叙事心理治疗作为建构主义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进行了整体介绍,AlphonsJ.Richert(2003)从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叙事心理治疗。

最初,叙事治疗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后来由于其对社会公平、权利等话题的关注,很快就被一些非主流文化治疗团体所接受,将其用于对同性恋、残疾人、双性恋者等的心理治疗。

到今天,叙事法不仅仅被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已经更加广泛的进入公共卫生系统、社会工作领域、学校,帮助解决种族问题(Yi,Kris,1999)、儿童虐待(Wigren,Jodie,1994)、家庭暴力(JanieceE.DeSocio,2005)、精神分裂症(Lysaker,PaulHenry,2001)等各种问题。

2叙事心理疗法的概念

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说故事,即按照时间的顺序组织发生的事件。

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叙事,但叙事并非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相比之下,它具有表达内容和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于什么是叙事,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如“叙事是我们解释世界的源泉”;叙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方式,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叙事是“记述,或设计以表达所发生的事情的前后联系的例子”等。

叙事的拉丁语的本意指的是行为和具有连续性的体验。

比较清晰的一种表述是:

“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

叙事研究是指任何使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

叙事心理学指的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关心人类行为的故事性的观点或立场。

具体来说,叙事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

人类行为是如何通过故事而组织起来并赋予意义的。

研究叙事的心理学家所接受的是这样一种概念:

人类行为和体验充满意义,这种意义的交流工具是故事而非逻辑论和法律规定的格式。

因此,所谓叙事心理治疗(narrativepsychotherapy)就是指咨询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3叙事心理疗法的发展

最早提出比较完整的叙事理论的是古希腊时期的大哲学家柏拉图。

但叙事学一词则直到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

1979年心理学家萨宾(Sarbin)在美国心理学会的年会上首次发布了经验和叙事结构的观点,阐述了叙事对意义的建构、人格形成的作用。

1983年他发表了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扎根隐喻的叙事,进一步阐述了其观点。

1986年他主编了叙事心理学:

人类行为的故事性一书,自此叙事心理学作为一个正式的领域开始从心理学家族中显现出来。

叙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诞生了叙事心理治疗。

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MichaelWhite和CheryleWhite夫妇及新西兰的DavidEpston等。

他们于20世纪80年代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叙事心理治疗理论,90年代他们的书籍得以在北美发行,自此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

目前其影响主要在澳洲、北美、英国、南非等使用英语的国家。

目前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鲜明的主题,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主题加入叙事治疗研究的洪流。

综观国外的研究,主要针对叙事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架构和临床实践应用上,而国内相关文献旨在把产生于国外的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单纯地介绍。

在我国,台湾和香港的叙事研究起步比较早,2000年,台北的易之新老师翻译了《叙事治疗——解构并重写生命的故事》,2001年廖世德老师翻译《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

大学宗教界人士、香港总工会等团体和很多个人都在做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应用和培训等工作。

近年来,在大陆的理论心理学界、心理咨询领域及教育教学领域,马一波,施铁如,杨广学,李明,杨丽萍,高峰强等老师从人格理论,文化和语境论,后现代视野角度介绍了叙事心理学和叙事心理治疗的现状及特点。

其中,李明与杨广学老师于2005年合作出版了《叙事心理治疗导论》一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专门系统介绍叙事心理治疗的专著。

4叙事心理疗法的产生背景

4.1心理咨询理论发展的内在需求

最早诞生的心理治疗方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其在心理治疗领域的霸主地位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到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治疗开始形成、发展,逐渐削弱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霸主地位。

人们从只关注潜意识世界转为关注人类的行为,进而探究人类的心理。

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崭露头角,它尊重来访者,与来访者共情,相信人性本善,与当时盛行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治疗有着天壤之别。

故此,人本主义心理学迅速崛起。

到20世纪80年代,认知疗法也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种疗法与前三者均不同,它是主动的、指导的、有时限的及结构性的,强调信念系统和思维在决定行为、情绪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认知疗法是从思维上对来访者进行调整,所以它很快被人们接受。

在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存在的同时还有其他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心理治疗方法出现,但它们的影响远不及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以及认知疗法这四种方法带来的影响,故不再一一赘述。

从心理咨询领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都会促发另一种新疗法的诞生。

在新生的众多疗法中有的迅速夭折,有的茁壮成长。

已有的成熟理论和咨询方法,促发着人们去探索、思考新的方法。

叙事心理治疗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的又一“新生儿”。

4.2后现代思潮促进心理治疗理念和方法的变革

叙事疗法的产生背景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现已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意识形态领域。

它以否定、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去中心”和“多元化”、提倡差异性与创造性为基本精神。

8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迅速扩展到心理学领域,引发许多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对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技术进行批评与解构,建构更具有时代精神精华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里,WhiteM等人认识到现代的心理治疗学派所持的科学决定论、因果论、诊断与治疗方式都不能极有效地有助于来访者问题的解决。

他们在长期的家庭治疗实践中发现,来访者症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往往是来访者主观建构的,且常是不同角度的人看问题的真相也不一致。

同一个来访者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是精神创伤所致,行为学派认为是有效学习训练不足或奖惩不当造成的,认知学派认为是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人本主义则认为缺乏应有的尊重接纳所致。

因此,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用语言建构出来的心理治疗假说,只能是冰山一角的反映,充其量如同瞎子摸象得出的片面认识。

在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师观念中,任何求治者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验,而将其诊断归类为某种精神疾病并采用所谓正确治疗方案的传统经验模式是不适当的,心理治疗都应是个别化而非普遍性或系统化的。

通过对现代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批评与解构,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并借鉴结构主义叙事论,“运用故事的隐喻,把众人的生活当成故事,以有意义且能实践的方式,体验他们的生活的故事,以此治疗他们;以社会建构的隐喻,以人和人、人和习俗制度间的互动,建构每个人社会和人际的现状,并把焦点放在社会现状对人类生活意义的影响”,一种富有后现代主义精神且真正“以人为本”的后现代疗法应运而生了。

4.3心理咨询临床技术发展的需要

自精神分析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技术关注人类的无意识世界;到行为主义治疗从人类的外显行为观察其内在世界;再到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尊重个体、相信个体的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能力,认知疗法相信通过对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个体的内在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些困扰、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这些不同治疗方法的技术各具特色,从心理问题的不同方面着手。

实践技术的不断变化、发展,对心理咨询领域的向前发展同样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现有的治疗技术从人类的无意识世界转向人类的行为、对个体内在能力的认同等,从不同角度着手解决心理问题。

新疗法的诞生除了需要理论探索之外,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同样决定它的存亡问题。

5叙事心理疗法的基本理念

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

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的经验兴趣。

心理治疗要做的就是让当事人重拾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与信心,而叙事治疗重视这样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法,它让当事人重新看到自己的力量,并创造机会让当事人体验成功。

叙事心理治疗是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

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咨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DubbleStorys”。

例如,有学生在叙事治疗中谈到“他的问题故事”,而咨询师会引导他说出另一段他自己不曾察觉的部分,进而帮助他自行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不是咨询师直接给予建议。

也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唤起当事人生命中曾经活动过的、积极的东西,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

在叙事心理治疗中,咨询师最常问的一句话是:

“你是怎么办到的?

”随后,会将焦点放在当事人曾努力过的,或他内在的知识和力量,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

重新检视生活是叙事心理治疗的关键,个人问题的形成与叙事的压制有关。

人之所以与叙事之间不断产生摩擦,原因在于人对自己所认同的“意义”常常由叙事代表的“真理”所决定,这些真理的论述透过权利运作,使人接受其“指定的人格与关系的规范”。

于是,人必须接受自身的生活是不断处于外界对个体的权力操作中,从而才能找到反抗的机制,进而脱开叙事设下的单一真理,找到实践个人意义的可能。

对于自己或他人经验故事的叙述,不足以代表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重要的生活部分与叙事相矛盾,因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故事是关键。

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可能帮助人的叙事心理治疗也就在于如何让人“产生或辨识了不同的故事,让他实行新的意义,带给他想要的可能性”。

叙事心理治疗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当事人如何重新检视自身的生活,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进而回到正常的生活。

叙事治疗家认为,每个人都用故事来为生活体验赋予意义,故事是多种多样的。

对个体而言,总有一个主流的支配性故事,是个体解释现实世界的主要途径,另外一些是处于边缘的故事,其中却常常蕴含着改变的潜能。

当个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前来咨询求助时,问题已渗透到支配性故事之中,限制着当事人解释自己生活体验的方式。

因此,叙事治疗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当事人发现特殊的事例。

即那些问题影响较弱的时刻。

发现了这些特殊的时刻,就找到了替代性故事的源头。

替代性故事重新解构了当事人的个人力量感,强调这些时刻带来的成功体验。

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当事人最终以新的替代性故事代替了原来的支配性故事。

叙事治疗家相信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当事人减少问题的消极影响。

叙事疗法与过去心理治疗最大的不同就是,叙事疗法相信当事人才是自己的专家,咨询师只是陪伴的角色,当事人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更清楚解决自己困难的方法。

用怀特的观点来看,与其说叙事治疗是一种理论,不如说它是一种方法。

6叙事心理疗法的具体方法

6.1外化问题

外化是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法鼓励人将压迫他们的问题客观化,有时候则拟人化。

在治疗过程中,外化有助于人解决问题,可以减少无益的人际冲突;降低失败感;让人互相合作,共同努力面对问题,避开问题对生活的影响;打开新的可能性,使人能够采取行动,从问题和问题的影响当中恢复生活中的关系;使人对“严重的"问题采取比较轻松的方法;提供对话的可能,使人免于对问题只能独白的困扰。

重要的是,问题的外化可以使人和主流故事分开。

如此一来,人们就可以辨认出那些以前忽略掉、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生活经验无法从主流故事中预知。

这种经验也可称为独特的叙事,与问题的外化相关的治疗能够促成生活与关系的重写。

问题与问题的影响力有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

因此,从这部分关系来看,问题依靠其影响力而存在,这种影响力构成了问题的支持生命系统。

在这样的关系之下,辨识独特的结果,揭示新的意义,可以帮助人认识自己对问题影响力及其生存必要条件的反抗。

只要人拒绝和问题的生存必要条件合作,就会把问题化小。

拒绝接受问题的影响,会使问题的影响力降低。

就这样,在依照独特的结果揭示新意义的过程中,人就会修正自己与问题的关系。

鼓励人尽可能认清自己与问题关系的这种转变,就能探索出比较多新的可能性。

在叙事心理治疗过程中所有提问都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问题与人是分离的,人本身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人和问题的关系也是问题。

一旦来访者认识到某些时候问题似乎更加强大,而另一些时候自己比问题更加有力的时候,治疗师需要进一步就当事人对此认识的看法展开讨论:

“是什么阻止了问题的发展?

谁是问题的支持者?

谁是问题的敌人?

"

6.2故事改写

问题的外化伴随着故事的改写,叙事心理治疗主旨用新的、更好的故事来代替原来的被问题充斥的支配性故事,来访者在新的故事中可以变得强大,可以免受问题的困扰。

这种新的故事常常只是由支配性故事中的某一个偶尔出现的情节拓展而得的,在这个“情节”中,来访者很偶然地战胜了问题。

在叙事治疗师看来,这种“偶尔出现的情节”非常重要,因为新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支配性故事中,这样情节很少,很容易被来访者忽视。

那么,在治疗中就需要治疗师挖掘特殊事例,这是一些例外的体验,不属于曾经主宰了个体叙事的、充满问题的生活故事中的情节,在这些特殊时刻,来访者没有受到问题的消极影响,在一种全新的关系背景下重新描述自己的体验,不一样的体验。

建构的故事显然是属于个人的,是非常个人化的,我们无法知道人的故事会往何处发展。

治疗师和来访者一次只能帮忙撰写一部分故事,每一部分的细节必须根据前一个部分,而且只在找到前一部分的形式和定义后,才能建构下一部分。

这完全不同于先定好目标,再寻找可以支持此目标的经验,而能在故事的每一部分出现时,引发好奇心和参与感。

每一部分的建构都能引发无数的问题,而不同的问话都会导向不同的方向。

身为共同建构者的治疗师,所负责的重要部分,就是对来访者的口语和非口语沟通,要保持非常警觉的态度,才能看出对他们最有意义的经验是什么,并据此提出问话。

6.3问话

叙事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几乎会一直提出问话。

当我们提出一种问题,就可能产生一种生活,问话开启新故事的空间。

治疗中治疗师会思考问话,组合问话,以和过去不同的方式来运用问话。

最大的不同是,问题要产生经验,而不只是要收集资料。

当来访者产生较喜欢的现实经验时,问话就会对他们产生疗效。

在叙事心理治疗过程中问话有五种主要类型:

解构式问话,开启空间的问话,较喜欢的选择的问话,发展故事的问话以及意义性问话。

解构式问话帮助来访者打开故事的包装,或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些故事,从而了解故事是如何建构出来的。

解构式问话通过揭示叙事的来历、背景和影响,得以扩展来访者的视野,描绘出支持问题存在的整个全景。

在治疗时有五种问话种类来解构叙事,揭示有问题的信念、做法、感受和态度:

①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以及其中的信念、做法、感受或态度的来历;②背景对信念、做法、感受或态度的影响;③信念、做法、感受或态度所造成的影响或结果;④与其它信念、做法、感受或态度间的相互关系;⑤信念、做法、感受或态度的策略或计划。

开启空间的问话藉由解构式问话将问题的全景扩大,揭示出许多可以发展独特结果的有利条件,治疗师可以利用开启空间的问话来建构独特的结果。

开启空间的问话有:

①过去有没有什么时候,你们的关系本来可能被争论所掌控,结果却不然的呢?

②你有没有对抗某些文化规定,而以自己的方式去做的经验?

③你在什么情况下很容易做决定?

独特的结果并不见得一定能克服问题,根据这些方向提出问题时,常常有助于了解问题的控制力,而使人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和影响是可了解的。

较喜欢的选择的问话指治疗师询问来访者比较喜欢什么,因为治疗师对不同的人到底比较喜欢什么,并不总是有对的认识。

在叙事心理治疗的会谈中治疗师提出较喜欢的选择的问话,来确定他们推动的是对方比较喜欢的方向,而明确选出喜好是对自己人生方向的承诺。

许多问话如“你认为说谎是最适合你的生活方式,还是你比较喜欢诚实的生活?

"是要求人在两种可能性中做选择,提出这些问话时,是在建构特别的困境。

来访者偶尔会说两种选择都不喜欢,可是人面对两种选择时,会真的认为只有两种可行的选择,而尽力地调整自己,以配合其中一种。

一旦空间开启到足以显示独特性的结果或较喜欢的发展,就能提出发展故事的问话。

故事发展的问话是指治病师引导来访者把经验的过程和细节,与时间的架构、特殊的背景,以及其他人串连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事件得以在时空中扩展、填满、仔细地重新经历,而变成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用真实或假设的事件来建构。

提出与过程有关的问话时,治疗师引导来访者放慢事件的速度,注意发生什么事情。

当来访者回溯独特结果中重要内容的顺序时,就会激活这个内容。

在提出发展故事的问话时,治疗师希望来访者能以全新的方式体验生活和自己,把焦点放在使他们来寻求治疗的问题故事以外。

要达到这个目的,故事就可能要以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的方式来发展。

如:

你准备怎么以这个新方式来看事情?

回顾这个成就,你认为成功的转折点是什么?

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是你告诉自己可以支持这个新决定的?

意义性问话是指治疗师引导来访者进入反映的立场,由此而考虑故事、自己和各种关系的不同观点。

这些问话鼓励人思索并体验独特结果、较佳方向和新故事经验的涵意。

为这些经验的意义命名时,就建构了它们的意义。

意义性问话与其它各种问话是交织相关的。

除了询问一般的意义,以及披露出的故事涵义,治疗师还会询问人从所形成的叙事而引申出的个人特质、关系特征、动机、期望、目标、价值观等。

如:

你的合伙人做这件事,对你有什么意义?

这个新的观点让你对自己有什么认识?

叙事治疗师的价值观、叙事隐喻,以及经验,都会影响问话的选择,也影响我们决定要把重点放在哪一个事件”,所以治疗师对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治疗师要清楚表明自己的价值观、观念和经验,使来访者能了解这些并不是中性的。

治疗师应该把自己的观念当成特殊经验为基础的观念,而不是当成真理的宣扬,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邀请来访者针对治疗师的问话和意向提出问话。

6.4支持程序

支持程序包括了见证和仪式,主要是鼓励、肯定来访者,巩固重构的新故事、新生活,使改变真实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治疗师是来访者生活故事的一个见证人。

来访者生活中有困难也有希望,但是由于生活情境中缺少聆听者、欣赏者、知心者,很多美好的生活故事没有机会得到讲述和创作。

治疗师的就应该成为故事的一个聆听者,一个美好事物的见证人。

为帮助来访者成功地与业已成为其自我认同的问题叙事分离,需要召集一些观众来做当事人新的生活故事的见证人。

除了治疗师之外,这些观众可以由对当事人的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家人、邻居、朋友或者其它重要的人组成。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来访者与其他见证人的故事彼此交叉,互相影响,在来访者力图改变的个过程中,可以从其他见证人那里汲取力量。

治疗师还会邀请来访者与其它有类似问题的来访者一起分享自己的新的个体叙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以使其它来访者从中获益。

当然,治疗师同样鼓励当事人作自己的新生活、新思想、新希望的见证人。

仪式的运用是叙事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要开启一个新的章节,在章节之间会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

转折的方式通常是一个过渡,过渡意味着旧故事的结束和新故事的开始。

当生活故事发生重要的改变的时候,作为作者,我们会希望有一种外在的力量见证这种转变,于是会举行相应的仪式,这种仪式具有一种非常奇妙的作用,可以让那些我们本来觉得不那么真实的变化变得非常真实。

叙事心理治疗在治疗情境中充分发挥了仪式的作用,在治疗开始对问题进行界定的时候,在治疗进行过程中当治疗取得一定进步的时候以及治疗结束的时候,都会举行一定的仪式。

仪式行为作为象征性的动作显示,是人类特有的符号功能之显现。

仪式的核心在于信念,如果对叙事演变的过程没有信心,仪式的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发挥。

仪式和行为强化物的区别就在于它是来访者在叙事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信念的外显。

无论是来访者还是治疗师都需要对治疗有足够的信心,如果治疗师对仪式的把握没有足够的信念,对仪式的操作不够严肃,反而会让仪式等同于儿戏,使结果适得其反。

7叙事心理疗法的主要特色

叙事心理治疗通过改变叙事方式的手段,它着力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素质来完成心理治疗的。

①增加心理弹性。

叙事心理治疗从不同的叙事方式中体会各种不同的体验,同时也熟悉各种体验的转化,这对个人来说可以增强心理弹性,可以适应各种关系变化,如果不改变心理弹性来治疗疾病,有可能新的情况下出现新的心理疾病。

②倡导价值多元性。

在心理问题的叙事中世界变的呆板、单调和无味,意识视野缩窄,而叙事心理治疗则可以挖掘生活世界的多样性、生活意义的丰富性,逐渐可以将有心理问题的单薄叙事转化为健康的丰富叙事,可以在受到挫折时,重新调整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一方面失败了,从另一方面寻找希望和价值。

③提高积极性。

一般“抑郁症”的心理问题者弥漫着浓厚怀旧情感,他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如何筹划以后的生活可能,只有积极的主导现在和协调各种“共在”,一切都可以改变。

叙事心理治疗从发现生活的多样性,价值的多元性开始,发现有意义生活和有兴趣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以来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对心理健康特别重要。

叙事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化实践,极大地扩展了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范围,使得我们不再将自己的视野局限于精神病学,而是将人类生活本身放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进行重新审视和重新规划。

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让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咨询师对自我的角色有重新的统整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